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灯之湖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灯之湖畔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0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灯之湖畔的读后感10篇

  《灯之湖畔》是一本由[日]青山七惠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灯之湖畔》读后感(一):淡淡的挨着湖畔的故事

  首先,要感谢这本书,它陪伴我的这几个夜晚,我都睡得很温和

  故事是日本乡村的一个家庭,以三姐妹之家的灯子为主体展开的。灯

  子是一个小心翼翼,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吧。可能是因为自己未曾经历,

  所以在情节人物设计上我并没有很多共鸣点,但是我了解到了一些

  日本情态。首先,他们在礼仪方面真的是很讲究,他们给我的感觉

  是很平易近人形象。其次就是我发现真的是在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年

  轻人渴望城市,渴望丰富生活,不过这本来也不是矛盾事情

  毕竟年轻人还是应该有宽广眼界

  倒是这本书让人觉得剧情大转时便是将三个女儿遭遇母亲一同联

  系了起来,这是一种映射吧。纪凡先生儿子与灯子的一段事,灯子

  和姑姑的儿子的一段情,和灯子的爸爸妈妈和纪凡先生的关系相似

  阿悠碰巧和妈妈一样在东京追梦当一名演员。花映像她母亲一样爱错

  了人。又或许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亲人所以巧合,这或许是每个人

  可能经历的事情。

  就像当三姐妹去东京找母亲,质问她为何抛下她们离开,母亲说,因为

  我本性不能长久地爱一个人,过一种生活。

  我们都有千万种选择,谁都好奇另一种活法,谁都不满足,得不到的

  永远蠢蠢欲动

  但我还是希望,能够知足满足用力爱一个人。

  书里的湖畔让人会想起你的名字女主家乡

  书很淡,适合安静的雨后慢慢读。

  阅读愉快

  《灯之湖畔》读后感(二):薄雾之家

  大年初五时,得了个空闲的下午,在家读这本书。

  和热闹的新年气氛相比,书里的世界简直清冷

  就像寒雾笼罩的早春清晨,你明明知道有什么正在发生,拉开窗帘却只能看到雾气附上玻璃后滑下的水痕。

  青山厉害之处在于察觉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关联人性暧昧未明的部分,将创作对准现实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人物,故事只是人间状态碎片,而作者是身在其外的反光镜。

  久米家没有母亲,只有父亲和三个女儿。

  幺女花映是个高中生,次女阿悠决定男友搬到东京,在那里努力成为一个演员,长女灯子在山中经营父亲开的日式茶室,固守于此,让茶室里物件保持与多年前无异,灯子的人生如同凝结了一般。

  故事由此缓缓展开。

  《灯之湖畔》倒过来写母亲离家的秘密家人隐藏,父亲、灯子、阿悠三人各自默不作声咀嚼一角秘密,没有人拥有完整真相,于是秘密的效力像幽灵在家中盘旋十余年,挥之不去,直到三姐妹决定与母亲见上一面

  总觉得青山七惠驾驭短篇的功力在长篇之上,个人最喜欢的长篇作品新娘》基本上仍是短篇小说的写法(讨巧地分出了四个角色、四种视角叙述同一件事),不过《灯之湖畔》在谋篇布局上已经远超过了之前的《魔法师俱乐部》和《我的男友》。

  《灯之湖畔》读后感(三):灯下有黑:欢声笑语疼痛哀伤

  文/吴情

  青山七惠(1983-),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包括:《窗灯》(2005,获第42届日本文艺奖)、《一个人的好天气》(2007,获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碎片》(2009,获第35届川端康成文学奖)、《温柔的叹息》、《我的男友》等。与其他同时代的日本女作家比较,青山七惠不算多产。不过,青山七惠的小说创作有其独特性。自步入文坛以来,她便以擅长把握女性情感世界和刻画女性心理著称,风格清新晓畅。她的作品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始终延续着对女性、对家庭的探索思考

  《灯之湖畔》,青山表现女性隐秘幽微世界的新作。小说主要讲述了生活在湖畔周边的久米源三一家人的凡俗日常。父亲久米源三在风弓亭附近开了间店,不久便将店交给女儿打理,自己外出工作。久米源三一共养有三女,大女儿久米灯子,二女儿阿悠,小女儿久米花映。灯子年岁日长,但始终未能找到能够将身心完全交付的男性,她也不肯从风弓亭店铺离开。阿悠一心想从事表演行业,但前途未卜。小女儿花映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成长,遭遇到成长的苦闷压力。一家人的生活从停滞静谧走向运动分散的状态。在这节点,每个人该何去何从

  小说开头,“把自学来的看手相及用扑克牌算命的知识揽在一起,常半开玩笑地给客人算命”的阿泷婆婆预言道,“灯子的命运从今天就要变了啊”。灯子不信,内心却又忍不住不起涟漪。两次爱情经历的失败,灯子本对爱情不抱太大希望,却意外结识了一位名叫桥本辰生的男性。另外,在她心里的隐秘角落,还小心安放着对妹妹阿悠现男友隆史的喜爱(而他对她亦钟情)。同时,远亲淳次君对她颇有好感,“从出生到现在二十六年年,两家人一直保持着亲密往来”,堪称青梅竹马。在爱情选择的关口,灯子无法静观内心,冷静客观地做出基于真心的选择;感情生活于她,似乎不甚重要,有无皆可,不必强求。阿泷婆婆的预言,古怪却不乏洞见

  灯子是久米家中的长女,也是小说的叙事中心。她为人淳厚善良,凡事必躬亲,冲锋在前,维护着家庭的“完整”,呵护姊妹的成长。相较之下,父亲久米源三在家中不具太多“权威”,在三个女儿的生活中地位并不显著影响也不深远。在家庭当中,男性不再是全能国王;遍布玄机的感情世界,似乎只有女性能够担任主角。尽管灯子常以长姐身份自居,要求严格,但不可否认的是,妹妹们也在一天天成熟。而成长,无论其酸甜苦辣,总还需自己一一尝过,就像饱受爱情之蜜与痛的久米花映,一个希冀简单幸福高中女孩

  久米一家人住在湖畔附近,生活简单平凡,欢声笑语接连不断。可背后,在花映幼时离家出走的母亲,始终是家人不愿触及的“不能承受之重”。彼时,已婚的母亲与纪伊先生发生性关系,意外被灯子看见。灯子告诉父亲真相,父母大吵一架,第二天母亲便抛弃了家庭,远走他乡,了无音讯。灯子认为,自己对母亲离家出走负有责任,却不敢告诉妹妹事实真相。她不敢向阿悠吐露母亲的职业和经历,也不敢向花映说到有关母亲的事,哪怕是一张照片。数十年后,阿悠坦白了个人心迹,三姐妹与生母相见,灯子才逐渐从自责内疚中摆脱出来。母亲虽然缺席了三姐妹的成长,她的气性和禀赋,却深深植入三姐妹的心中:灯子善于自省,阿悠果敢率直,花映活泼灵动。所谓亲人,或许本不拘于血缘冥冥之中,你我心心相印

  湖畔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外部世界如商业资本的干预逐渐渗透进三姐妹成长的理想国度中,而有些人则一味拒绝实现自我改变。阿悠打算和隆史一起远赴东京,追求个人的演艺事业。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长女灯子甘愿守着一方小店,时时温习家庭的馨香温度。人各有志,本不必强求一致。但对灯子而言,舍不下的不一定是难以忘怀记忆,而是内心的罪意识。人都是记忆的动物欢乐的记忆催人奋进悲伤的记忆则难免会牵绊人,使人难以大步前行。该如何面对过去的自我呢,尤其是不那么完美的自己?灯子的疑问,也是我们的疑问。

  成长是一个漫长孤独旅程。人越长大,便越孤单。久米家三个女儿、桥本辰生、隆史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愿被人触及的软弱之处。他们的生活既是确定的,也是不确定的。灯子得知父亲决定不给三个女儿看母亲的来信后,必须再次界定母亲“离家出走”的含义。花映在知晓母亲依旧在世的真相后,必须重建个人对母亲的想象。灯子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因隆史的来去而改变,也因桥本辰生的来去而改变,更因远亲淳次君的“求婚”而左右摇摆。爱情也好,家庭也好,其实都充满了不定点;越想抓住,越容易弄丢。什么真正属于自己呢?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时刻流动的世界里,究竟能抓住什么呢?可能只有成长的经验和体悟吧。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灯之湖畔》读后感(四):泛着明媚波光的家庭物语

  日本新锐小说家青山七惠的长篇新作《灯之湖畔》,好像拂动着湖畔凉爽澄澈的空气,清新明净温馨感人。湖畔,像世外桃源般,是久米灯子一家人及所有喜欢湖畔纯净美好风光者的精神家园

  《灯之湖畔》像日本版的《小妇人》,主要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和三姐妹(灯子、阿悠、花映)的情感经历,对生活的态度未来向往等。

  关于成长、坚守与逃离。大姐久米灯子,性格温和,年纪轻轻,就继承家业,帮忙打理位于山腰湖畔的小店风弓亭,一心想撑起整个家,甘愿付出,像一棵默默伫立在湖畔的树。二姐阿悠不想跟姐姐一样,永远待在湖畔,她活泼开朗目标坚定,一心要做演员,后来和男友隆史去了东京打拼。还是高中生的妹妹花映,天真烂漫,在两岁时就失去母亲,在姐姐们、父亲和姑姑的陪伴下长大。她有过一次恋上补习学校老师的经历,后被甩掉。她想尽早离开湖畔,不想变成姐姐的样子。在好朋友阿清的介绍下,灯子有过三次相亲经历,但都不欢而散。她暗恋妹妹阿悠的男友隆史,而隆史对她的态度也有点暧昧。和灯子青梅竹马的淳次,像对待妹妹一样呵护着灯子,他喜欢灯子就像喜欢水和空气一样,一生一世都喜欢。后来,灯子也能正视淳次对自己的感情了,接纳了他。

  关于禁锢与背叛。三姐妹的母亲和香子,年轻时是个演员,在一次来湖畔演出时偶遇久米源三,俩人一见钟情结婚后和香子辞职在家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然而,不安于现状的她,勾搭上了曾经的恋人纪伊先生,一次二人的离家偷情,被幼年的灯子和阿悠撞见。灯子姐妹俩之间互相隐瞒这件事,直到纪伊先生的儿子桥本辰生来到湖畔,走进久米一家的生活中,她们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才终于揭晓。随之,桥本君深藏的秘密也浮出。三姐妹相约一起,在东京见到了单身一人的母亲。虽然与母亲离别十五年,但母女的相见却很自然,面对母亲的悔恨道歉,三姐妹也坦然接受,内心对母亲的思念怨恨歉意,也一一消散了。一切心结都已解开,三姐妹和母亲,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在湖畔家中温暖幸福的时光中。

  平静湖面,吹来轻柔的风,缓缓荡起丝丝涟漪。那些不堪回首痛苦往事,一家人其乐融融甜蜜回忆,欢乐和忧愁,都消融于点点波光中,沉入湖底。

  : 原创书评,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

  《灯之湖畔》读后感(五):浮根和深根

  文/ 海蓝蒲雨

  人跟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也是如此。有人渴望着外面的繁华世界,领略浮光掠影,用双脚丈量世界的宽广,用双手创造心中的世界,如不断飘零的浮根,飘到哪里是哪里。有人坚守内心,固守着同一块土地呼吸着同一种空气,领略着同一片的风景,如深根牢牢地扎根在土壤里,生根发芽。

  在湖畔的风弓亭,就有这样的一家人。父亲源三,姐姐灯子、二姐悠子、妹妹花映,守着这家已经经营了二十几年的店。日趋渐少的客人,捉襟见肘生意,这家老店在飘摇中度过着一年又一年。灯子是管理这家店的直接经营人,她爱着这家店如爱着自己的家人,即使在家人的疑惑和质疑中依然用心坚守。悠子执着着演员梦,努力实现着去东京学表演的梦想。花映还在上学,也渴望着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四口之家,并不意外的分成两派。悠子和花映亟不可待地想出去看看,走入纷繁五彩的世界里,感受外面世界的风采。父亲和灯子如磐石守候着这个家,在等待远处的人归来。

  有人愿意留下,就有人想要离开。有人叫嚣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有人呆在原地望着天,看风吹云涌花开花落。一片湖泊,有人看到了期许,有人想到了远去。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时,每个人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当灯子安安静静地守护着风弓亭,时光一点一滴从她的身边溜走,没有可以相交的男友,在他人眼里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可怜人。灯子从出生到成长都在这家店里,承载着她人生中所有的,包含着曾经幸福家庭的记忆,也残留着离开母亲的痕迹。这一切都无法从她的生命中抹去,坚守不是退缩,是内心的执着。那个沉默寡言的父亲也在坚守,他内心的挣扎折磨并不比灯子少,甚至更加残酷清醒,但是他依然期待着有一天,一个高大靓丽身影重新回到这片他深爱的热土中。内心孤独的守候,背后是如湖泊般深厚不见底的心思

  有些人注定是漂泊的浮根,即使成家立业也无法改变内心。灯子母亲的那段话剖析了她离去理由,她如浮根一样漂流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定居。外面的世界的诱惑远远比安静祥和的家庭来得更加重要。只是她忘记了身为母亲的责任,她的内心小得只能容得下自己。

  坚守着一份古老悠远的东西可耻吗?保持孑然独立的身段就必须孤独吗?青山七惠在《灯之湖畔》里抛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多少人所经历的。父母在遥远的城市里坚守,孩子们在外面的城市里打拼。有些人功成名就,扎根在别的城市里,偶尔回来看望年迈的父母。有些人踟蹰辗转,最后选择了回归。无论是浮根还是深根,无论是坚守还是放弃,无论是幸福还是孤独,每一面都如树根一样缠绕起来。没有对错,只有真心。内心最真切的渴望,才是最正确的答案。

  或许自私一点,或许残酷一些,才守得住人生。人生总有遗憾,如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一样,等它有一天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才发现当初的秘密早已不是秘密,旁人将它看得一清二楚,唯独只有自己迷失在了禁锢之中。

  《灯之湖畔》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心灵困境

  阅读过几本青山七惠早期的作品,最喜欢的是《一个人的好天气》和《碎片》。青山七惠在我的印象里,是擅长扑捉情绪的,能够通过描写准确的传达出那种我们觉得难以描摹的情绪。在她的人物身上和她的文字里,都有一种非常浓厚却柔和的气氛,情绪是最容易共通的,气氛是自然流动的,所以虽然她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平淡,但还是能够让人沉浸进去。

  《灯之湖畔》是青山七惠历时三年写出的长篇小说。但整本看下来,既没有长篇的份量,也没有比她的短篇多出多少味道。不过和我以前看过的作品确实有一些不同。在这本小说里,虽然读起来还是平淡如水,但情节上有了一点小突破。加上了婚外恋,两个小孩子都目睹了母亲出轨的场景。而且还以悬疑的方式,最后才引出这桩至始至终都笼罩在这个表面平静的家庭的大事件。这样的编排能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看下去而不至于对那种风轻云淡的文字过于厌烦。

  不过这个情节的突破效果很差强人意,不仅没有给小说增加多少深度和意蕴,而且显得俗套和无聊了。我们喜欢青山七惠并不在于她给我们带来多少情节上的刺激和有趣,而在于她对平静普通生活里人的内心情感的透视。不需要强烈的情绪渲染与高潮迭起,只需要平和简单的把人物的内心延展开来。她笔下塑造的人物很多时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物,不是靠给予的情节事件塑造而成的。他们的内心存在着一些杂乱的物质,但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带的性格和一些自己也难以说清的东西。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给予了灯子这个人物形象一个解释,那就是因为孩童时目睹了母亲出轨的一幕,并因此而长久的愧疚于心。但我想,为什么要给这样一个解释呢?如果没有这个解释这个故事就不能说通吗?人很多时候是自带心灵困境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些难以消解的块垒。如果干脆把灯子的个性归咎于与生俱来,从而像青山七惠以前的作品一样,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自然而然的打开人物的心结,我会更喜欢的吧。

  当然你是作者你说了算。

  《灯之湖畔》读后感(七):到湖畔去

  “春天,已经来到灯子心中。”

  用懂事规矩麻痹内心的灯子,无法坦然面对的母亲的秘密,这一切都能与我产生共鸣。

  共鸣,多难能可贵。

  父亲源三相当懦弱,十几年来维持着可笑的报复,仿佛自妻子离开那天起他的年龄就停止生长。

  梦想成为女演员的阿悠,走过母亲相似的道路。

  死也不肯说出那个补习班老师名字的花映,和当初母亲撇下三个孩子与男人私奔一般决绝。

  就连最成熟懂事的灯子,遗传母亲的字迹,对待淳次也像母亲和香子对待纪伊先生,若即若离,又家人似的,离不开。

  灯子的情窦初开,暗恋对象是母亲的前任男友纪伊先生,她误打误撞挑明母亲的外遇,两个妹妹的嚎啕,父亲的沉默,母亲的不告而别,使得年幼的灯子下意识将所有过错统统揽下,迅速成为一个模范长姐。

  阿悠不止一次撞见,她和妹妹花映的无知不同,她藏一肚子事,按照自己想过的生活,一直过得很好。男友隆史先生曾对自己姐姐动心,不过一瞬间的意乱情迷。

  至于辰生君,最初以为他能改变灯子的命运,能带给灯子全新的人生,结果发现他只是个小孩子,抱着卑鄙的心思接近自己的目标。果然,灯子和淳次君这样善解人意的男人才能一起不如婚姻的殿堂。

  没有任何日子能够喧哗,但对于灯子而已,解脱意味着她也能够参与幸福生活不再仅仅当个拍照的旁观者。

  最后阿清,像阿清这样长相漂亮,情商高,人缘好,这样的好朋友请给我来一打谢谢!

  《灯之湖畔》读后感(八):日本式孤单(《解放日报》已发表)

  如果按照一般普遍的看法,认为小说是用文字讲述的故事,那《灯之湖畔》讲的似乎并不是一个多新奇有趣的故事:26岁的大龄单身女青年灯子和老父、双妹在湖畔经营一间特产店,两个妹妹先后要跟男人去帝都求发展,灯子虽有个爱慕自己的青梅竹马却举棋不定;这时,东京来的青年辰生“偶然”闯入众人生活,灯子心思活络之际却不小心揭发了难以启齿的往事——原来,15年前母亲抛夫弃女是因为耐不住乡下寂寞,和从帝都追来的昔日恋人纪伊发生不伦,无意发现的灯子吓得跑回家告诉父亲,结果自然是家庭破裂,而15年后纪伊的儿子也学爸爸追到湖畔,且这个人就是看似纯纯的青年辰生……

  虽然包括偷情、同居、师生恋、不伦等关键词,但青山七惠并不是一个讲猎奇的作家,她所关注的是平凡人生活中的张力。比如一个老父三个女儿的设定,李安在电影《饮食男女》也曾采用:大女儿同样愁嫁在家,二女儿吵着要走,三女儿看似最乖巧懂事却在爱情上走得最大胆。“长女如母”是这个家庭的最大困惑也是最大的张力所在,正如灯子自己说:“其实并不希望妹妹们变得像自己一样,灵魂被束缚在这个湖畔,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她是被束缚住的,因为她要做“母亲”,做“女主人”,她要守着父亲和这个家的回忆,同岁月一起老去;更何况,15年前母亲的出走以及由此导致的父亲的孤单、家业的败落、妹妹的失慈,都是自己的错误造成,这种负罪感让灯子忍不住选择赎罪的人生,自愿成为母亲的替身——但,事实上,她只是一个26岁的少女,她需要爱情,需要陪伴,需要属于她的幸福。在和姑姑的对话中,这种矛盾借他人之口表达出来:

  灯子:我看上去那么孤单吗?

  姑姑:你不孤单吗?

  灯子:我每天和大家在一起,有很多事要做,哪里有空考虑孤单呢?我对自己的状况毫无怨言,也没有感到不幸……

  姑姑:可是,你也不是幸福的吧?

  周围人都看得到她的苦闷,她自己也知道,只是不愿承认。所以她会做梦,梦见宇宙飞船来带她离开湖畔,却被家事牵绊;她会怀恋辰生,因为辰生让她想起纪伊先生,而后者意味着爱情;她甚至会幻想隆史(妹妹的男友),直到她终于领悟到她想要的其实是隆史和妹妹之间的温度……被压抑的需求像泉水从细小的地缝里喷涌而出,又像压在岩石下的种子从龟裂的石缝里疯狂地伸展出生命的力量。终于,以发现父亲隐藏母亲给家人的信为契机,灯子一直隐忍的不满爆发了。她大声地责怪父亲,对辰生大发脾气,因为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苦心经营的“和谐家庭”竟然是建构在谎言和隐瞒之上,那么自己的牺牲又算什么呢?自己扮演的角色又算什么呢?

  最终,解除灯子身上咒语的还是母亲:“小灯不应生活在以前那种‘我们的人生’里,而应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里。”妹妹也说:“姐姐,其实(那件事)我也知道啊。没和你说这件事,对不起。”从东京回来的灯子,终于卸下戏装,回到自己的角色。所以她说:“我回来了。”看惯日剧和日漫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需要独立分镜。

  然而,若再继续问一句:这样就会大团圆了吗?灯子不会再孤单,她会得到幸福了吗?其实未必。灯子的“回来”,不过是从“母亲”的角色退回到“女儿”或“女人”的角色,而之后呢?灯子嫁给淳次之后,她又会进入“妻子”的角色;如果之后生产,还会再扮演“母亲”的角色。灯子母亲在湖畔感到的孤单仍然会像命运一样降临在女儿的身上,她要怎么办?和母亲一样逃离淳次和湖畔吗?

  日语里有一个词叫“本音(ほんね)”,表示内心真正的想法;与之对应的词叫“建前(たてまえ)”,也就是表面的话语。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比日本人更在意这种表象与真实的二元对立了吧?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目的的“建前”,却成了日本人心灵的最大苦闷。看似为他人着想的温柔,却造就了这种独特的日本式孤单。灯子母亲逃离湖畔后,看到了这孤单的真相,所以说出了“即使自身即将崩溃也要在你们的面前崩溃”的话。但对灯子来说,人生还很长,而成长并不是一场破壳而出的成人礼,却是伴随着每一步跋涉选择直面的勇气,直到每个人永恒的终点。

  (《看见孤单的真相》,《解放日报·书评》2016年5月8日)

  《灯之湖畔》读后感(九):所有的成长,都是时间的产物

  文/文小妖

  在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里,故事始终洋溢着一股没心没肺的年轻气息,带着丝丝的痛感,但也带着融融的暖意,治愈心灵。青春的故事里或明媚,或沉迷,但它本身带着张力的色彩就足够迷人。

  而最近在读青山七惠的最新力作《灯之湖畔》,发现她已开始慢慢蜕变,虽然小说中依然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只不过这气息中已夹杂着些许深度,这深度是对人生本质的一种认识,成长中的破壳涅槃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作坚强,才是最为动人心弦的核心。

  这是一个关于禁锢与背叛,坚守与逃离的故事,简单平缓。美丽的湖畔小镇上住着父亲和三姐妹,小说以姐姐灯子的视角为主,缓缓地向读者诉说着一切。

  灯子的生活一直没有脱离过湖畔,以及父亲开的店铺风弓亭。她的生活是安静重复的,也是闭塞的。二十六岁的年龄应该是芳华正茂,女孩恋爱甜蜜的最佳时段,可是在灯子身上却找不见这方面的一丝一缕。与青梅竹马淳次之间拿捏不定的情感;对二妹阿悠提出准备去东京发展的想法时的惊恐以及对三妹花映身上点滴细微变化的极大关注,她的生活状态显然与年龄不符。开始,我一直无法理解灯子的这份为整个家操碎心而忽略自身的情感,而后,随着故事一点点深入,我才明白青山七惠的真正用意,她重点落笔在灯子身上,是想从她千丝万缕的情感中点出故事的核心。

  十五年前母亲的不告而别,十五年如一日守着一个秘密,才让灯子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在家里,虽为姐姐,但她一直充当母亲的角色,虽有些稚嫩。这也是她为何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迟迟不肯挪步的原因之一。对两个妹妹的过多关注,导致自己对阿悠的男友隆史有了“邪念”,而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因此她虽向往爱情,却又抗拒爱情。灯子是纠结的,她小心翼翼,却又疲惫不堪;她努力做好一切,有时候,却做得一塌糊涂。面对不堪的秘密,灯子选择了禁锢自己,坚守秘密,让自己活在一个画地为牢的世界中。

  反观妹妹阿悠,同样也在十五年前就知道了母亲的秘密,她选择了坚守秘密的同时,也更愿意选择过一种破壳而出的全新生活。正是如此,才会让作为姐姐的灯子常常有阿悠更像“姐姐”的错觉。在姐姐身上看到了太多的犹豫与纠结的阿悠,想法才会与姐姐灯子大相径庭,她比姐姐活得更加自我、勇敢。姐妹俩之间的生活态度全然形成了对比,深刻,颇值得玩味。

  一如既往,青山七惠的小说依然是带着温暖的治愈系。虽然期间家里也出现过大大小小的矛盾,但都被可爱的姐妹三人以真诚的方式化解。因为,生活中的再多不堪与痛苦,最后都会与时间达成和解。我想,这也许就是青山七惠写这部小说的主旨吧!

  .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灯之湖畔》读后感(十):波澜不惊的扣人心弦

  能将小说写得引人入胜的作家有很多,但是能做到在波澜不惊之中还丝丝入扣的人就没几个了,不过青山七惠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就像陈升评价刘若英一样“一杯奶茶”不像其他描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小说充斥着狗血滥情,也不是一平如水读起来毫无趣味,一切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清丽让人在随着情节变化的同时也领略到静谧的景色,被灯子一家生活的环境所吸引。故事的叙述很平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读起来心静如水,浸入到故事发生的场景。

  记得那年圣诞节的夜晚,人们齐聚在风弓亭庆祝新的开始,那不是离别前的挽歌而是为下次“我回来了”的前奏曲。

  :感觉这本书和西村由纪江的纯音乐更配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