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1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读后感10篇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是一本由[日] 平井孝志著作,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6.00元,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读后感(一):简单高效的深度思考法,分四步走

  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思考,但如果问你怎样深度思考呢?你可能就会打问号了。战国时期有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是齐国的一名将军,有一天,他和齐威王进行了三场赛马比赛结果田忌三场都输了,因为齐威王的上马比田忌的上马强,中马也比田忌的中马强,下马也比田忌的下马强,这样一来当然是输了。孙膑想了想,建议他,用自己的下马和齐威王的上马比,任性输一场;再用上马跟他的中马比赛,赢了一场;最后用自己的中马跟他的下马比赛,再赢一场。最后三局两胜,田忌赢了!

  有人可能觉得“深度思考”听起来好难啊,现在呢,有个福利。日本的国际经营博士平井孝志,他写了一本书,叫做《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手把手教你怎么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实现深度思考。

  平井孝志是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经营学的专业教授和博士,他还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BA、博士。他的工作经验也是相当出众,贝恩咨询、戴尔公司、星巴克他都待过。如今,他成为了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一名合伙人作为一名咨询师,平井孝志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户解决各种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这本《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基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常见错误思维方式有哪些?第二,深度思考的步骤是什么?我们一个一个说。

一、常见的错误思维定式

  以下两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往往很多人还不明就里。

  1.因果关系颠倒

  情侣谈恋爱,我们常常听到如下对话

  女:“工作好累啊!”

  男:“那就休息一下。”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常见?对方看起来好像是在关心你,但实际上只是轻描淡写地应付。

  女生当然知道累了要休息,如果你经过了稍微地思考,就会发现累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并不是因为累了要休息,而是要问她什么原因让她这么累。可能是因为昨晚没睡好,也可能是身体出现异样,还可能是职业发展迷茫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休息不一定管用啊。知道了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从众效应”,指的是看到许多人在做一件事,你也跟着做,认为不跟着大众,就是违反常理,就是错的。比如超市打折活动,当广播里一说“海鲜打五折”,你就会看见一大群人冲到生鲜区抢夺,互不谦让。有的人根本就不喜欢吃海鲜,但是看到大家都在抢,觉得不占点便宜,就会吃亏。这种从众心理真的是不理智。不喜欢吃你还买,不是更亏吗?

  职场上也有这样的人,当A说“哎,这个月我的客户下的单好少啊,产品部的人怎么搞的”,同事B就会说“就是,产品部的人肯定没有好好干活,你看他们从来不加班的”。你好想想,你业绩不好是不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不是你没有做好售后服务,客户不愿下单呢?是不是你这个月请年假就用了一周,见客户次数本来就少呢?人云亦云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不会思考满腹牢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二、深度思考的步骤

  第一步 建立正确的模型

  要放入五个构成要素。什么是模型呢?模型就是产生某个现象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关系图。这本《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中的模型,要具备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五个要素。

  比如万科集团在一个省会城市准备开发一套楼盘,聘请优秀物业管理人员(输入),提供优质、安静住宅小区(输出),龙湖地产在5公里内打造了一个商业圈(合作关系),一家三级甲等的公立医院也在附近开了分院(合作关系),旁边还有一个恒大的住宅区(竞争关系)。该地区的市政府也担任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任(影响者),对以上活动给与了大大支持,促进了万科房产与龙湖地产的紧密合作。

万科集团的模型

  注重因果关系。在建模的时候,只需关注主题有因果关系的主体,比如该地区是繁华地带,来往行人比较多,这只是相关关系。人多就说明万科的房子好卖吗?不是,要经济能力买得起、并愿意在这里买的人多,才能称为好卖。

  第二步 解读动力机制

  什么叫动力机制呢?也就是一种模型随着时间而产生运动轨迹。还是举万科的例子,万科在某个小区的房子销售额随着时间增长曲线,就叫做动力机制。

  那要怎么解读曲线呢?平井孝志提出几种方法,本文只说明其中两种。

  研究临界点。临界点又称为拐点,指以某个点为界,曲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情况下,要好好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点,分析为什么利润率在A点开始就急剧下滑呢?

临界点

  重点关注本源动力。本源动力就是指深层次的原因。《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举了一个谈恋爱的例子,情侣闹矛盾吵了一架,女朋友提出分手,男的可能不理解,这么点小事你就要跟我分手?实际上,这个女生已经忍耐很久了。长期以来,她发现这个男的懒惰成性,不善于理解别人,还很冲动。这次吵架只是导火线,提分手的根本原因还是长期积压的不满

  第三步 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经过了第二步解读动力机制,你可能发现了一些问题,就要解决,改变目前的这种现象。怎么改变呢?回到第一步:模型。只有修改了模型,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怎么修改模型?找到那个能让事情发生巨大变化支点

  换个地方实现创新。大公司为什么总是难以创新?对于市场的较小变化,大公司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反应的,鉴于大公司庞大组织架构,稍微的创新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这种改革创新一般不了了之。小公司“船小好调头”,如果想好好搞创新,小团队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性原则之一。

  扩大思考范围。就拿平井孝志举的例子,在日本某城市有一家本田汽车经销商,该店的员工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把周围一公里的人行道清扫得干干净净。这种行为顾客有了良好体验,对他们的服务态度大嘉赞赏。最终,该店获得顾客的超高满意度而闻名。

  第四步 从实践中获得反馈

  深度思考经过了前面三个步骤,这一步要求大家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实践的目的就是验证方法的准确性,获得反馈,不断修改,发现问题就回到第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总结

  这本《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就是告诉你:在遇到工作或者生活上的问题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进行深度思考。这个过程分为四步:建立模型、解读动力机制、寻找改编模型的对策、实践中获得反馈。只要你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抓住了本质,再想对策,解决问题就能完美高效。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读后感(二):如何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你只需要做好这四步

  如何顺利解决问题,只需这四步。

  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你会发现很多现象,比如有些人为什么总是磕磕碰碰想实现的目标总是达不成?有些人为什么会常常和人沟通不畅?还有些人为什么遇到问题总是不能顺利解决?当然这有些人中也包括我也许也包括你。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发生了这些问题,我们又要如何解决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通过这些现象来看清事物的本质,避免陷入思维定式,有效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才能直击问题本质做到真正的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治标不治本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近日阅读了《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在书中作者平井孝志介绍了一种基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明星课程系统动力学”而研究出来的深度思考法。它从模型与动力机制两个关键来思考现象,只需四步就能实现深度思考,提高问题的解决的能力。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作者是平井孝志,是日本排名前10的筑波大学研究生院经管学系、国际经营学专业教授、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BA、博士。还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任职于多个世界著名公司,对全球战略、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及辅助执行都很有研究且培训经验丰富

  在这里我将《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分为三部分为大家介绍:

一、认清自己的思维定式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些思维定式,因此想要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可能陷入的思维定式。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中平井孝志先生首先告诉了我们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定式,分别是:因果倒置、满足普通解、依赖框架、范围适应、思考止于关键词执着于初步假设、忘却思考的初衷、偏重过程和失去独立思维。

  因果倒置:根据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而忽视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比如:“早上起不来啊”——“早点睡觉呀”,也许早点睡觉只是治标不治本,两三天又打回原形,无法早起更有可能是对方不知道早起的意义好处及早起的目的是什么?又或者是身体原因和精力管理出了问题。

  满足于普通解:遇到问题只停留在原先普通的解决方式上。比如:要减肥——少吃、做运动。但是如果每天把体重计放在床边,早起和睡前都让体重可视化,清楚认识自己的体重超标才会让你产生想减肥的动力。

  依赖框架:沿用某个框架进行信息整理,而停止了继续思考。框架只是辅助思考的工具,最终还是要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在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动力机制。

  范围适应:指着眼于事物分类以寻找解释的思维定式。比如:"她开车总是认不清方向"——“因为她是女的嘛”“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呀!”——“因为他是理科生呀!”

  思考止于关键词:滥用不经过思考的关键词,以为自己理解了其实并不懂。比起关键词本身更重要的是找到关键词而进行的探索时间、付出努力以及思考的过程。

  执着于初步假设:假设是要随着新信息不断进化的,如果执着于将思考停留在刚发现的本质的一角而无视本质的全貌就会固步自封于自己的假设中。只有吸收新的想法和发现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得到更好的答案

  忘却思考的初衷:沉迷于当前事务而丢失了本来的目的。比如你为了写篇文章到处收集素材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把自己的想法都忘光了。又或者你在发表意见时说着说着就忘了究竟自己想传达什么。

  偏重过程:错把“执行程序”当做思考。比如领导问你“你认为顾客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时,你却回答“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看出”或者说“我会做些准备在会议上说明”这些回答只说明了操作过程,对真正应该回答的问题却没有做一点实质性的解答

  失去独立思维:没有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或者懒于自己思考而更多的依赖别人的想法。随声附和就是这种思维定式的表象

9种思维定式的分类

  要深度思考就要认识这9种很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式,明白自己都有哪些思维定式才能让自己不陷入表面性的思考。

二、深度思考的四个步骤

  深度思考法是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灵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考方法。这种深度思考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问题,得出条理清晰的答案,追寻出事物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

  步骤一、 建立模型

  所谓模型其实就是剥离细枝末节后精简的概念图。系统动力学把模型称为”因果循环图“和”因果连锁图“通过圆形或矩形展示构成要素,辅以箭头表示相互关系。模型抽取了最重要的部分,用简洁明了的图来表述全貌,即思维可视化。

  1.建立条件

  - 包含应该考虑的要素及其因果关系。

  - 不能横跨多张纸描述模型

  2.两种循环方式:逐渐增长的正循环和带来平衡的负循环

  3.三个要点

  - 5个构成要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

  - 考虑层次——持有分层的意识,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 注重因果,无视相关——相关关系不需进入模型

  判断模型的好坏标准是看这个模型是否有趣

建立模型时让思维可视化

  步骤二、解读动力机制

  所谓动力机制是指引入时间轴,观察模型会随时间出现怎样的动态。思考动力机制的关键是看清楚模型中的因果连锁,并想清楚将会产生怎样的模式

动力机制=预测模型X时间产生的结果

  在解读动力机制的时候需要观察几个循环周期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其关键指标中最重要的是输出,沿着时间轴展示输出的模式是最基本的动力机制。

  6种代表性模式:逐渐增长、成长和衰减、上下波动、S形曲线、生命周期、趋近目标

  4个探究要点:

  - 存量流量。存量和流量的不同决定了动力机制的不同。

  - 对事物进行非线性解读。非线性即不成比例的关系。

  - 探究作用与反作用

  - 从各要素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个解读方法:

  - 探究拐点:事物的变化必然有分界点,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思考“拐点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及“拐点将在何时出现”是必不可少的。

  - 研究相变:相变使动力机制不再连续。比如水变成了冰。

  - 锁定本源动力:本源动力为处于深处层次对事物产生潜移默化影响,最终引发根本性相变的驱动力。

  2种动力机制的验证:

  - 探索因果尽头:通过探索因果尽头,动力机制及解决方案的关键点就会出现。比如一个人辞职的原因也许就是源于最开始萌芽的一些消极情绪。

  - 编故事法:讲明什么事物因何原因变成怎样的结果,是存在连续性的逻辑的证明。可以用“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形式来展现。

  步骤三、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改变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想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出引出问题的模型及动力机制,通过解读然后找到合适的支点来改变模型,从而改变由此而产生的动力机制及现象。

  寻找对策的5个要点:

  正确理解前提条件:追加关键语句——所以那又如何呢?为什么这样?真的吗?追根究底……。

  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哈佛大学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说过”原因不一定在时间或者空间上与结果接近。“

  将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不局限于小范围内思考,不断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有影响的因素。

  提升视角:尝试偶尔放下眼前的问题,提升视角,把思路归为正轨,正确的设定问题并最终的解决问题。

  想一想“该如何思考”:首先思考的应是思考顺序和判断标准。

  步骤四、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首先反复进行步骤1至步骤3,然后付诸实践。从实践中得到反馈不仅可以提高思考的精确度,也从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中获得成长机会。

  通过思考出模型及动力机制后,再用实际行动来验证其精确度,并在获得反馈后对其加以提升,这就是实现深度思考的方法。

深度思考四步骤

三、深度思考的6种训练方法

  那么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呢?作者平井孝志为我们提供了6种训练深度思考的方法:

  - 从报纸杂志的标题开始联想:不看报纸,推测其内容

  - 增加“思考的雏形”:积累思考模型的雏形用于类比,即运用过去积累的经验及想法尝试解决眼下面临的问题。

  - 让思维可视化:利用A4纸或者白板记录积累想法,可以从不完整的模型开始,反复进行可视化表达,反复书写。

  - 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碰撞:通过分享交流碰撞观点,深化和检验自己的观点。

  - 磨练历史观:尽可能地以更长的时间轴从更广阔的的范围从历史中学习知识用以思考当前的问题。

  - 解决无解的问题:越是难解的问题越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建立自己的思考逻辑。

  综上所述,要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只需要通过建立模型、解读动力机制、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和实践反馈再加以训练,我们都能培养出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现在你不妨可以尝试用这种深度思考的方法来解决你遇到的问题了~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读后感(三):深度思考的能力决定你所成就的大小

  16世纪中叶,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正在剑桥大学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花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图片源于网络

  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然而牛顿却由此引发了“为什么苹果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推理,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产生正是牛顿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才能像牛顿一样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来解决问题呢?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及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一书讲述的就是出现问题并需要解决时,不拘泥于问题的表象,深入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本质。这也就是本书的核心论点“深度思考法”。所谓的“深度思考法”是由平井孝志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以下简称“MIT”)的“系统动力学”一门综合学科引申而来。因此这本书得以命名为《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平井孝志,他是MIT博士、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源于欧洲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他在逻辑思维和经营战略等有丰富的培训经验。

  平井孝志在书中讲述了两大重点,其一,什么是深度思考和我们为什么要深度思考,其二,在出现问题并需要解决时,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解决问题,从思考本质出发

  一代伟人爱因斯坦曾说:学习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成为科学家的。

  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好像都懒得思考,看问题只着眼于表面。有很多大型公司组织机构执行着社会化的工作,尽管有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大相径庭。一方面,商人、广告商不断哄骗我们将我们辛苦赚来的钱来购买令他们获利的产品;另一方面,赌徒、皮条客等地下组织,提供禁忌的欢乐。然而他们的本质是剥削我们的精力以逞其私欲,使我们彻底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

  人们总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却常常变成,把现象等同于本质,只认现象,却忘了它背后所蕴藏的本质。

  夏天到了,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性感迷人的小姑娘。然而其中有些人却满嘴污言秽语,将手中的垃圾随意丢弃。这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很难让人与她们美丽的外表联系起来。美丽的外表,不一定有美丽的内在。不能一味地关注她美丽的表象而忽视不文明的本质。

  “本质”是什么意思呢?“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这一则谚语说的就是看事物,要看它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系统动力学”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和“动力机制”去捕捉本质。在“系统动力学”中,本质就等同于“模型”和“动力机制”。“模型”指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动力机制”指的是引入时间轴,观察模型随着时间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动态。这两大关键因素也就形成了深度思考法。

  前几年轰动全国的传销案件“1040阳光工程”。他们的核心理念就是不断地发展“业务员”。刚加入时每个人只需缴纳69800元,通过他们“资本运作”,两年后本金就可翻148倍获得1040万元。“1040阳光工程”因此得名。这种赚大钱的机会和速度相信很多人都会动心。我们运用深度思考法仔细思考下,

  假设这个项目模型是真的,它的钱从何而来?考虑到动力机制,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赚钱的机会,那么每个人赚的钱就会大幅度减少。这个模型很快就有了破绽。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

  你们有没有发现,年轻一代越不越不想生孩子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出生人员为1723万人,生育率为12.43%。两个指数相对于前几年来说呈下跌趋势。

  为什么年轻一代越来越不想生孩子?

  接下来,我们按照深度思考法解读当今社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小孩?

  深度思考法首先考虑的是建立问题的模型,其次是根据时间的变化来解读动力机制。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模型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需要通过改变模型,改变动力机制重塑问题。最后就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反馈。

  第一步:建立模型

  一方面是房价上涨导致年轻人买不起房,买不到房也就不能结婚,不能结婚意味着不能生孩子;

  另一方面生小孩子意味着失去了高质量的生活,失去了自由,还需要付出想象不到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再者就是有些年轻人不喜欢小孩子。

  第二步:解读动力机制

  基于上述事实,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会直线下降。联合国人口署2017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写道:预计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最低预测值为6.13亿,而且有超过一半是老年人。

  第三步: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政府出面调控房价,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资本市场,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步:从实践中获得反馈

  在山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后,山东的生育率为全国最高。因为山东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尘世间的事物,真相与表象总是有很大的区别。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上。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之间原本没有极大的差异,然而能够取得成果的人和无法取得成果的人的差距愈来愈大。研究表明,通常取得成果的人思考问题很深入,所以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做出最恰当的决定。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读后感(四):深度思考揭示人生真理

  作者:北京老李:DevOps布道师、IT管理咨询师。拥有EXIN Agile、EXIN Lean IT、首批EXIN DevOps Master讲师、首批ITIL Expert讲师、PMP、Prince2专家级、EXIN云安全管理、ISO20000 LA、ISO27001 LA等多项认证。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主导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咨询服务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云安全管理、DevOps落地实施。

1.深度思考法带来一种反思

  深度思考不是一次性的思考,而是持续的思考状态。要逼近问题的本质,才能追本溯源。 胡适之说过人跟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会问一个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就是深度思考的开始。丰田汽车通过"五个为什么"开启了精益制造10年的制造辉煌。 《深度思考法》告诉我们思维是有模式的,并且可以通地动力机制学习《深度思考法》。可以从可视化开始、也可以从无解的问题开始。

深度思考可以揭示真相

  因为深度思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在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深度思考可以让人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

  深度思考不等于想一想,不等于满足普通解。佛陀35岁的一个夜里连续做了五个神奇的梦,睡醒后他决定放弃六年苦行。在尼连禅河接受了少女苏雅塔供养的乳汁粥,之后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证道后改名菩提树)静坐七天七夜而成佛。

觉者:深度思考可能让人了人生,

  觉者七日成佛,佛陀抵御了种种诱惑;一心证道,最终他获得了宇宙间一切智慧,成为众生的航标!

  禅宗六祖惠能听了五祖讲解《金刚经》中一句偈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六祖的书写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揭开了宇宙的真相。

  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正是由于《深度思考》才有了伟大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3个奇质数之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

  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为人民服务”成为新中国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观。

  人类很聪明,可以发明原子弹,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因为人类有地球上最聪明的大脑,随着物质文明的提升,现在精神文明返而到了一种“积重难返”的情况,说明“活着”没有了当初的精神。

  而解开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每个人应进行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法》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带来一种思考模式。即人生的改变不只是想想,而是应进行深度的思考。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梦想”。而不同的思维模式与不同深度的思考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根性不同,所思考的内容也不同,有人思考什么是爱、有人思考什么是人生,有人思考什么活着,有人思考如何娱乐。这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在于人会思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深度思考与无思而食的反差

  深度思考就是一种“开悟”的过程,即人对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刻认识。世上有无数条路,都是不归路;光明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向觉悟之路。

  而不是每天被朝九晚五所累,你就好像行星一样,进入到了另一个“死亡循环”,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在这个世界上你应有你需要努力去完成的事,绝大多数世人都是处在身体和大脑的存在状态,即自己与自己对话,而没有学会自己与自然对话,从而 “大彻大悟” 。

  人所有的行为,由大脑支配,但很多人,不经大脑,即迷、即痴、即狂、即喜,从而迷失本性,没有进行过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法》可以帮助你带来一种觉悟。即一种不迷不痴不颠不狂不喜不悲不怒不嗔的状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够想到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而乐、为什么而愁。

  认真思考,你有没有犯过错?所有人都不是圣人,每天都在犯错。不是大错,就是小错,而不得其门,就在于没有认真的深度地思考。

  《深度思考法》可以指导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不是得以一个答案。而是重新不断地认识世界与环境的过程。深度思考不仅仅是思考如何做,还应该思考为什么?并确认这个是真的吗?能够证得吗?其目地就是追根究源。

2。深度思考法揭示人生思考模式

  《深度思考法》中的本质是思考模型*驱动机制,只有正确地深度思考,才能揭示人生思考模式。“觉悟人生”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世界观。你我都在寻找,在书本里寻找《深度思考法》来来示人生。在前人的指引下寻找,你的寻找还不够,因为你还没有走到彻底绝望的时候,你还没有走到走投无路的尽头。也许回家对于很多人是多么遥远的一条路《深度思考法》给你带一个人思考的机会。

从三个层面揭示人生真相

  1.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类世界观的形成也经过了从个学术派的论证。 从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以及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到日心说(发展了,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认识到太阳才是中心,而地球不过围绕太阳转),从日心说到银河心说(又进一步发展:认识到太阳和太阳系也不是中心,因为太阳系在围绕银河系转),从银河心说到无心说(认识到银河系也不是整个宇宙,还有河外星系等等,发现宇宙乃是无边的)---到现在认识的相对论

  让我们看一下浩瀚的宇宙,你的经历,一定会在很多人身上重复着,你的想法也在很多人很上重现。

世界观的基础在于”认知“

  《深度工作法》是让你再一次认识到人的渺小,再次认识世界的过程。宇宙万物由三种物质组成:物质、能量、信息。物质是第一性,能量是精微物质,信息是更精微的物质,所有神异事物背后都有物质/能量/信息作为基础。世界观的基础在于认知,随着人类的认知的进程不断地更新。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六祖慧能听到五祖为他讲解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开悟,了人生了生死。

  《西藏生死书》 云:知道不是开悟,开悟不是解脱。 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了什么?觉悟了生命真相,觉悟了宇宙、人生真谛。什么真相?生命的因果轮回,缘起性空,苦集灭道的真相等。 。

  很多人很注重借助大脑来学习,却直接忽视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真是舍本逐末。

人生观的基础在于”心“

  一通百通,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具备看透表象直指核心,就能够稳坐钓鱼台万法不离其心,故一通百通,可以扩展思考品味;第二层意思是明心见性之后,心与宇宙大道融为一体,随时挂通宇宙信息网络,世界万物的信息在你一念之间皆可全面得知。人生观的基础在于”心“,有人心做有心事。

  3.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多人学习东西,很强调记忆,记住很多复杂的事情,凭借记忆来处理工作和生活。结果,学道德经永远学不会,参加某某成功大师的培训,回来一用没有效果等等例子举不胜举。这种学习,记下来的东西,在脑子里面还是别人的。千万种学习都主张记忆力,歌颂记忆力好的人,结果脑子里东西越多,烦恼越多,常常头疼。

  修心养性,见性成佛。我们修心就是清除心灵污染,回复心灵的灵光和灵性,心明亮一分就觉悟一分,能量自然充足一分,身体的功能恢复一分,病痛也减轻一分。这里不多说了,明白修心为本,慢慢领悟。

  你想改变吗?你想变瘦吗?你想努力吗?很重要的在于深度思考,通过《深度思考法》来进行彻底的改变,通过思考改变就在你眼前,没有什么不可以,信,则立,不信则废。信由改变。

价值观的基础在于”信“

  开悟见性之后得到根本智,就如得到了一根无形的拄杖,这根拄杖可以伴随这个修持者一路坦途而不会因过程中的一切不实境界而偏离正途。这一根拄杖在禅宗来讲叫做具足见地,也就是正见

  真正的宝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用心体会这种感受就会有领悟,悟出来的东西就是你自己心里长出来的,这就是用心,这就是悟道。领悟与前面的学习,恰好相反,学习强调记忆越多越好;修炼强调空和忘我,看了转头就忘,如果心有所感,就留下这种感觉,其他统统都忘掉,所有感悟,所有感觉通过心来处 理,这就是修心,太关键了!!!

信则立,什么时候都不晚

  首先从根本上入手,改掉自己的习气,了解自己,改造自己,成就自己,看破、放下。不自私自利。不搞名闻利养。不贪五欲六尘。去掉贪嗔痴慢。这样才会尝到佛法的甘露。价值观的基础在于信,人无信不立,只有信才能有价值。

  《深度思考法》揭示人生思考模式,给你带再一次思考的机会。

  北京老李 2018年5月29日晚

  欢迎爬楼,看更多北京老李-DevOps相关内容,ITIL内容请关注”豆列“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805640/ DevOps布道师为深度工作写的序:深度工作是心身的一种修练方法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928323/ DevOps布道师:终身学习是终身成长的源动力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820627/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步法及完美学习的四步法》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10485/ 转型从正确地认知开始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641784/ 咨询基本功:深度工作是心身的一种修练方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读后感(五):别再用“认真思考”“花时间思考”来掩盖自己思考的懒惰

  思考这件事,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其要领。我一度困惑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不强,遇到问题的一瞬间,脑袋通常一片浆糊;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罗列。而高手对抛过来的问题,很短时间就能拿出解决方案,逻辑清晰、角度和观点深刻而独特,这本事我超级羡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是思考不够认真?可从小老师就把“认真思考”挂在嘴边,我发誓真的非常认真!那就是思考的时间出了问题?笨鸟先飞,多花点时间思考?事实证明,思考的效果和投入的时间并不成正比,或者说没有正相关。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平井孝志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及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就是深度思考——基于本质的思考。

  因为本质是引起问题或现象发生的、隐藏于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辅导家里的小学生做题的时候,如果他今天概念没弄清楚,单纯做题,可能这道题会了,下一道还不会。只有把概念深刻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基于现象而做出的判断就像庸医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而只有关注问题本质的深度思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平井孝志东京大学硕士毕业,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读MBA、取得博士(学术型)学位,现在是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一名合伙人(罗兰·贝格咨询公司(RolandBerger)1967年在德国建立,是全球最大的源于欧洲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面对各种企业难题,怎么能切中要害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必须具备的本事。

  下面我从四个要点分享一下学习这本书的体会:

1、为什么要深度思考? 2、深度思考的障碍有哪些? 3、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要点一:为什么要深度思考?

  因为信息激增。据统计,2008年一年的信息增长量超过2001年到2006年这六年间的增长量总和,如果算上近几年自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信息,估计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现在思考的时候不是担心信息不足,而是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如何甄别、如何取舍的问题。

  还因为世界变得复杂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世界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大家只要上车,就能跟着发展,享受红利,世界看起来很简单。但经济发展放缓了,比如现在的日本、美国、欧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各种红利消失。怎样生存下去、发展得更好?世界变得扑朔迷离。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基于本质的深度思考,才能在大海退潮的时候,提前做好准备,不做那个尴尬的裸泳者。

要点二:深度思考的障碍有哪些?

  深度思考的好,不言自明。可为什么“臣妾做不到呢”?平井孝志列举了九个思维定式,就是让思考流于表面的、不易察觉的思考方式,是限制或者阻碍我们进行深度思考的“坑”。

  比如第一个思维定式是“因果倒置”。作者举例说:“好累啊”,而一般的建议是“那就好好休息吧”。仔细想想,“好累啊”这是现象和结果,不是“因”。如果把结果和现象当成“因”,就会停止思考,不去考虑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好累啊”的“因”可能是总熬夜、可能身体出现问题、可能压力过大等。只有找到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个思维定式是“满足于普通解”。作者解释说,如果你给出的答案对谁都适应,换个主语也不违和,这可能就是肤浅的答案。比如“我胖了”,建议是“要少吃多运动”。这是无比正确的答案,就是没什么卵用,因为道理大家都知道。于是该胖胖,该吃吃,该宅宅。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不满足普通解,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被执行和推动。

  另外有四个思维定式,“依赖框架”、“范围适应”、“止步于关键词”、“执著于初步假设”是让人陷入两难窘境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这些思考方式本身很好,但如果过度依赖,就像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是钉子,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阻碍了深度思考。

  还有三个思维定式,“忘掉思考的初衷”、“偏重过程”、“失去独立思考”则是让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大门外徘徊、不得进入的障碍。

要点三: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到底什么是深度思考?平井孝志结合麻省理工学院经典的系统动力学理论,给出了深度思考的定义:

  深度思考=模型*动力机制

  什么是模型?模型就是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那什么是动力机制?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的运动和结果。

  现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引发现象的模型和动力机制。而深入思考就是找出隐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和动力机制。然后改变模型中的某个要素,即支点,在动力机制的作用下,改变事情的走向,使问题得以解决。依据这个公式,平井孝志将深度思考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深入思考步骤1:建立模型

  建模更像是拆分问题,确定导致现象发生的各个要素,去掉细枝末节后剩下的那个或几个“元要素”,然后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之间。

  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必须考虑的,而相关关系可以摒除。作者举例,“英语学习好的员工工作能力强”。很显然这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因为中间隐藏着一个因子是“员工很努力”,正因为很努力,英语学的好,工作能力也强。所以相关关系不能进入模型。

  建模首先要考虑5个要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为什么会如此成功这个问题,作者给出的模型如下图:

  另外建模要考虑层次:五个要素构成了要素层,那还有没有其他层次的要素影响模型呢?比如要赢得一场长跑比赛,除了考虑当天的天气如何、跑道情况、吃什么、竞争对手怎样,这些五要素所构成的要素层,还要向上一层思考,比如技术层面的要素,向下一层思考,比如体力层面的要素。这些要素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建模的时候考虑层次就是将视野拉远,不再局限在一处,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通过考虑其他层面的影响要素,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突破扣,继而从宏观到微观。

深度思考步骤2:解读动力机制

  建模只是画了一张静态图,不存在动力机制。所以需要引入时间的维度,在一个长的时间轴上看模型的走向和结果。如果只是在一个时间点看模型,各个要素关系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要素的增缩、强弱可能要发生变化,关系可能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动力机制的代表模型有以下六种:

深度思考步骤3:寻找改变模型的策略

  想要本质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模型入手。因为模型是隐藏于现象背后的,如果从现象入手采取一些措施,模型纹丝不动,也就是各个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在,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怎么改变模型呢?平井孝志的建议是找到支点,支点是以最小努力获得最大效果的关键。如何找到支点呢?作者给出了5个策略:

  *正确理解前提条件; *原因不一定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与结果接近; *扩展现在的“思考范围”,考虑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 *提升视角,尝试偶尔放下眼前的问题; *想想我是如何思考的?对思考的顺序和判断标准进行思考;

深度思考步骤4:行动,从实践中获得反馈

  深度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再实践中不断练习、应用,然后获得真实的反馈,进而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效果。作者给出了提高深度思考的6个日常训练方法中,其中之一是“利用报纸杂志的标题开始联想”,具体怎么做呢?

  当我们看到报纸或者杂志上的文章标题,先不要着急读下去,而是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五要素可能是什么,从而建立模型;其次思考这个模型的动力机制,想想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10年后20年后会如何?最后才是读原文进行验证和对比,看看我们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有哪些出入、孰优孰劣,有哪里需要反思,又有哪些需要借鉴等等。这样的方式非常有利于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总结一下: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就是让思考不再浮于表面,通过模型和动力系统来深入事物本质,拨云见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思考有效率高下之分,低效的思考其实就是用假装的勤奋来掩盖真实的懒惰。愿我们都能深度思考、表达有力、生活透彻、工作高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