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晓松奇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晓松奇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31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晓松奇谈》读后感精选10篇

  《晓松奇谈》是一本由高晓松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2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晓松奇谈》读后感(一):如果某天我死去,希望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有趣

  有趣不等于逗比

  有趣不等于逗比!

  有趣不等于逗比!

  重要事情说三遍!

  *《晓松奇谈》的内容部分都在电视节目晓松奇谈中有了阐述,部分是被cut掉的内容。因此本文不局限于对此书的评价,请理解

  高晓松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且是现在这个年景下难得的有趣的人。

  我一度觉得高晓松大概是父母那辈的偶像,记得小时候翻过老妈歌词本,《同桌的你》的歌词是和《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水手》的歌词抄到一起的。

  没错,歌词本里还贴着黄蓉黄日华的贴纸。

  再来就是《大武生》,是骂也好是捧也罢,总之我没去看。看到了导演高晓松我还暗自好奇,这导演和那个写歌的是重名吧?

  再后来,就是在某个睡前时间打算听一下郭大爷相声发现都是老段子之后顺手点开了《晓松奇谈》。

  ok,就是你了。

  高晓松先生,你告诉了我,原来,人生还可以如此有趣。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看再多的书、去再远的地方、玩再多的新游戏、吃再多的美食,却仍然会觉得——好无趣啊……

  我们的笑点越来越低,一张蠢图可能也会笑一下午,我们的萌点越来越低,看一个下巴有黑斑的小猫也会说:好卡哇伊~我们的审美和审丑的情趣似乎也越发中庸——近年来似乎也再没爆出一个凤姐或者某个绝代佳人……

  可是我们的“有趣”的那个G点似乎是越来越高,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觉得——这个东西好有趣!

  了?

  我没有去看高晓松的节目,而是通过网络电台“听”了这个视频节目,可是在“听”的过程中都会觉得,这个人语气里都充满了“嘿哥们我今儿跟你说个好玩事儿”的感情,而看书的话,同样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今儿这事儿可很有意思,我得跟你好聊聊”的情绪

  这种情绪可真是太难得了。

  知乎上有人说,高晓松分享的内容泛泛,深度不及罗胖,但是因为他背景强,接触知识世界广阔表达的、输出的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加上一好舌头(表达能力),因此能在做脱口秀的这个时代又“火”了一把。

  我不否认高老板(别问我为什么想叫他高老板)如今能坐在榻上摇着扇子侃侃而谈应该是和他那种我们这些普通人想都想不到(想起来了郭大爷的一个段子:乡下人畅想皇太后美好生活,能想到的就是半夜藏在被窝里嘬柿子)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这样的家庭让他接触到了广阔的世界,给予了他超前的人生理解,但!是!

  ————————没错这是转折预警——————

  我觉得能让他成为如今如此有趣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好奇。

  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会和遇到的各路人马各种攀谈,get到了各种奇葩故事

  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去了不同国家,这抠抠那摸摸,到一个地方就能发生一段故事

  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看书读书写书翻书,《昔年种柳》这名字翻译的绝了;

  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把看到的世界,写成了段段歌词:

  你能想象《同桌的你》、《万物生》、《彼得堡遗书》、《杀了她喂猪》……这种乱七八糟风格的歌词竟然都!是!这!一!个!人!写!的!么!

  这个男人啊,真的是对未来充满了好奇。

  因此我竟然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离婚

  各位轻拍,我是个女的。

  但是我真的理解一个对未来充满了洋溢的热情的有趣的期待的人,想要去get更有趣的人生的人,的选择

  因此,高晓松先生带给我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好奇,才是通往发现这个世界依然和山顶洞人时期一样TM的有趣啊的唯一通道

  保持你的好奇心,尽情的质疑世界,了解世界!

  只有这样,

  我们才不会活成行尸走肉。

  补:

  因为有了好奇心,因此,会更加客观的看他的《晓松奇谈》。

  我喜欢这个人,因此我接受了他这样的思路要好奇,要疑问

  正因如此,我也学会不对他所有的观点全盘接受。

  好奇心,同样能让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晓松奇谈》读后感(二):晓松是个文化人

  一般一提到艺人,大家都感觉他们是一群专业性很强但是文化知识一般般的“特长生”,目前的许多真人秀也一再给我们秀艺人文化知识的无下线。比如某跑男算不清数学、某士兵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都搞不清。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为了吸引眼球。套用流行一句话,看他们算题真为他们的智商捉急,不由人想问一句“你们是*吗?”。

  还有一种人,唱了几首歌就作得不行,好像全宇宙都盛不下了。高傲的让人讨厌!

  但是高晓松不同。他活得很真实,不装、不作,从善如流。看他的谈吐学识渊博,坦坦荡荡。上得了头条,入得了村野。真性情,真男人。虽说在看脸的时代高老师颜值比不得小鲜肉,但是老腊肉也是很好吃的呢!晓松这个文化人,他的脱口秀秀出的是学识和内涵,是一种文化。我不是他的铁杆粉,但是我欣赏本事的真汉子。学识就是他的保鲜剂。阅历让这块腊肉正是兹兹流油的好时候。老板,来盘笋尖炒腊肉!

  《晓松奇谈》读后感(三):听一个胖子侃侃而谈

  有些节目,命中注定会成为大众捧读的枕边书,像“开卷八分钟”做成了《我读》,“大牌驾到”做成了《把自己活成大牌》,“罗辑思维”做成了《罗辑思维》……高晓松嘛,从《鱼羊鲜史》、《晓说》做到现在这本《晓松奇谈》。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微胖的缘故,无论在超女的评委台上还是电视节目里,高晓松手里总要拿个东西扇风。当这个东西是评分牌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三伏天趿拉着拖鞋胡同里撸串的大爷(此处注意读音为轻声);而当这个东西换成了折扇,你会突然感受画风突变,虽不算是翩翩公子,配上刻意留下的胡子飘逸的不限身材的长衫,倒也像是儒雅的民国才子。当然,民国是高晓松挚爱黄金时代。

  不过,高晓松并没有在第一卷里过多的提及民国,而且用了一半的篇幅大肆吐槽了他最不喜欢朝代——明朝。

  在网上,高晓松自称曾和诸多明粉论战,颇有一种“舌战群儒”的意味。不过事实上,不是你穿上汉服,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就觉得自己应该在昌平西关环岛那对着李自成的铜像破口大骂,觉得“闯贼”终结了正统的汉室江山,就觉得自己应该把一生心血投入光复大汉文化之上。在“南明悲歌”的开篇,高晓松就细数了农民起义能够打下江山且坐稳江山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知识分子。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位君主身边有一群高瞻远瞩有理想、能治国的知识分子群体。”这是朱元璋建立起强大王朝根本,当然后来也是因为一批知识分子的明朝衰落被灭了国。

  不过看历史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看球时特有的情绪,“就差这临门一脚”或者“应该多补时3分钟”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局。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晓松奇谈》在一开始给我们聊了聊世界杯,还特别讲了讲这些国家的历史。

  从北欧到南非,高晓松先给大家普及国旗特点,一句“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一句“星月向北,五色向南”,足以让诸多伪球迷比赛期间骗几个胸大无脑女朋友

  作为世界杯的常客,拉美球队绝对是占尽了历届小组赛的种子选手。《晓松奇谈》当然不吝笔墨地深挖了拉美国家的昨天与今天。

  保罗•索鲁曾经在《老巴塔哥尼亚快车》里黑尽了拉丁美洲的大小城镇,高晓松也在简述拉美独立史的过程中,非常有画面感地描绘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私人茶会、调侃巴西“光看见上帝给了它什么东西,却没看见上帝给了它什么人。”

  如果你最近要寻找一本随手翻看的枕边书,《晓松奇谈》当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觉得最遗憾的就是下一次世界杯要在三年后呢,我要像冰柜一样冷冻这些知识才能保证新鲜度,才能在俄罗斯世界杯开赛期间,对着身边的侃侃而谈的男球迷抖个历史小机灵

  《晓松奇谈》读后感(四):跟长得帅无关事

  这是一则最近关于高晓松的笑话

  高晓松某日与易峰同机到广州,高晓松粉丝虽众,却无人接机。李易峰他扈从众多全副武装下机比较慢,他孑然一身又没行李于是第一个走出。麇集在闸口接他的妹子们见到高晓松竟然集团爆发一声叹息!有一位手抖拍了张照又急忙删去。只有一位菩萨心肠说了句:不胖啊!嘿嘿

  一网友微博上写道:“当我知道高晓松微博粉丝是李易峰的两倍的时候,我又一次坚信了人丑就要多读书。”

  不少网友调侃道:“晓松不哭,等到你的粉丝是他的三倍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没人接机。”

  当时我笑尿了,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才华是多么不值一提

  高晓松确实长得很一般,可他的贡献确有点类似普罗米修斯从太阳那边盗来火种点亮了人间。又有点像孔子把上层阶级拥有的知识传播到了下层社会上。

  如我们小时看世界各国的国旗时总觉得会什么其他国家则呢花花绿绿的,一点都不严肃,都没有自己国家的来的好看。在世界杯的话题上,晓松深入浅出大局概括:“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把各国的宗教,文化,历史,甚至是各国的小脾气一一点评介绍,从而让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觉得,恩,世界就是这样的。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除了中国,美国外的一些不那么强大是怎么生存,怎么生活来着。

  当然这些是老师教不到的,也没那么好的水平教导大家这些东西。首先高晓松他来自一个高知家庭,又有各国的游历经验。才用如此贴切的介绍。就像扉页说的: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当然除了老师教不到的,还有的是你很难在其他书里看到的认识。在南明悲歌的章节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书记录的那么深晦难道,也不是一味爱国情操,什么汉人最后的一个帝国调调,而是对当时各色人物具体描写,如柳如是的国情操,钱谦益大学者的软骨头,还有什么组织个南明梦之队之类的。总能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总能给我们推开一扇别样风景窗户

  在巴西章节里我仔细思考了,发现高的才华不仅仅是知识的渊博,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运行规则有着深刻认识,当然这是一个屌丝很难接触到的东西。整个比赚多少钱来的更重要,不过比较不认同他的地理决定论和基因定论

  从当时在优酷的《晓说》到现在在爱奇艺的《晓松奇谈》 我都在追,相比其美国脱口秀节目我们目前互联网脱口秀节目还是挺注重文化教育方面的,和国内其他视频网站相比高晓松的节目个人风格十分彰显,很有一个知识分子的风范天文地理,人文荟萃侃侃而谈,给广大的屌丝青年开拓视野

  有人说过:一个人在二十多岁最成功的事情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有个好师傅愿意带你。在我们这么商业化的环境凡事利益算计,很多所谓的情怀现在很难看到了。在客观的现实里很多良好的优质资源基本都被上层阶层把握了。好好的年青人,就是因为你出生不好所以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影响下一代发展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活在这个年代里,互联网飞快的进展着,也有这么一个好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再教育的机会。在高晓松视频每次 五六百万的点击率的时候,我相信总有那么几个能成长,总能不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而被束缚着视野,压抑着才华。

  因为这样就算高晓松在难看,反正李易峰是比不上的。因为高晓松正在做的是一件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李易峰或许会跟广大普通艺人一样消失在茫茫然的历长河里。

  《晓松奇谈》读后感(五):看巴西狂欢 叹南明悲歌

  文/R郭郭

  说到高晓松老师,肯定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词曲创作者,撇开高晓松老师对于音乐界的贡献,我没有想到他对于历史这类型的东西也非常精通,当《晓说》系列和《鱼羊野史》系列出版的时候,我对于高晓松老师简直可以用顶礼膜拜的来形容了。已经是知名的音乐人还能够对于历史了然于胸,不用“高质素才子”形容他都对不起他那一肚子墨水

  《晓松奇谈》自从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开播以后,收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爱,已经成为中文视频网站总播放量最先破亿的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系列图书的第一卷,从巴西世界杯来引出了各国国旗物语,高晓松老师自创了辨认世界杯上那些国家的国旗口诀:“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对于国旗盲来说,这样的解说让我再也不用担心那么多红蓝白的国旗傻傻分不清楚了。除了国旗之外,高晓松老师顺带也说上了美洲及拉丁美洲这一片国家的近现代历史。

  既然说到世界杯,肯定要谈到上一届的主办国巴西,对于巴西的认识,我的认识只限于热情的桑巴舞和名人“乌鸦嘴”贝利。高晓松老师在说巴西的时候,没有条条框框地告诉你这个国家多大多宽有多少人口怎么样分布,而是从夜闯贫民窟来开始揭开巴西的神秘面纱,经过三百多年的混血历史,这里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淌着多少人的血。除了贫民窟,巴西的性开放也是让我咋舌的一件事。对于“有今天没明天”的巴西人,我算是又有了另外一番的了解,上帝是公平的,给了巴西这个地方丰富的资源,却没有给他们强大的人员。

  这本书的重头戏应该算是高晓松老师说的南明这一段的历史,南明这段历史本身的争议就比较大,我估计很多资深的明粉都会追着这一段来看。很多人因为南明的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党争误国”而气愤,这两派互斗并且谁都不服气对方,争斗搞垮了一个偌大的南明之地。“臭知识分子亡国”就是高晓松老师叙述这段历史的开端,说到名士,不得不提及一下一些名妓,比如“秦淮八艳”里面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等人,这些名妓不仅有才,而且真是铁骨铮铮的“女汉子”,像洪承畴、钱谦益、侯方域这些男人,投敌叛国当了汉奸,还不如一些女子有骨气。

  桑巴之都的热情和开放让我心潮澎湃,南明覆灭的悲剧让我惋惜喟叹。晓松奇谈,说出你明白的历史,道出你不了解的知识,饱含幽默的叙事方式让你分分钟刷新历史观。期待《晓松奇谈》系列其他图书的优质出品。

  《晓松奇谈》读后感(六):南明悲歌

  《晓松奇谈》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讲到了南明,而这段历史永远是汉族心中的痛。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而这仅仅是满清大屠杀的一个缩影,在华夏的其他地方都在发生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而高晓松开篇就提他不喜欢明朝,感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什么太监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喜欢明朝的那些知识分子,举的例子都是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城中时那些进士们的所作所为!

  然而高晓松错了,如果明朝知识分子那么不堪,能延续二百多年吗?明朝鼎盛时期的优秀知识分子是否提到了?

  虽然不至于较真,但真的感觉悲哀

  《晓松奇谈》读后感(七):我看《晓松奇谈》

  提到高晓松,一定会想到《同桌的你》,好像也只能想到《同桌的你》。不要误会,这么说不是因为高晓松不出名,是我实在对娱乐明星们(或者说音乐影视制作人)知之甚少也不甚关注。我能够知道名字的已经是非常非常有名气的了。

  这本书让我更多的认识了高晓松,作为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呢?讲历史。有家史、有国史、有野史,还有外国史。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吸引我,最喜欢的部分应该算是前四章。

  先说前三章,两章讲“家族历史”,一章讲“校园音乐的发展”。其实如果按照时间而不是类别来看,前三章可以放在一起讲。无论是“朝花夕拾”的家史,还是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都是从身边细节处着笔以表现文革前后建国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只不过一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个只讲流行音乐一个方面。一直对这一段历史很感兴趣,读过很多各类记述,还是来自个体叙述的细节的历史描绘最有吸引力,因为更真实、更鲜活。很多人读历史的时候不爱看正史,偏爱看野史,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高晓松在第四章讲“妄人列传之马可•波罗”的内容我非常认同。 马可•波罗在历史上的名气太大了,某种意义上就像玄奘,尤其是作为中国人,在情感上对于马可•波罗十分亲近,于是似乎很少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真伪,大家更是忽略了马可•波罗是不是来过中国的问题,似乎这早就不能称之为问题。这样一种情况下,有疑本身就很难得,何况有充足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

  这本书里,最喜欢高晓松的语气。没有看过他talk show的视频,但是感觉这本书就是直接按照他的节目整理的,全书词句都很口语化,那么强的画面感,仿佛就有一个人坐在你面前,跟你讲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你好像能够看到他的眼神,看到他的动作,能够感觉到他语气的徐疾和抑扬。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读性很强。只是封皮上那些诸如“将你头脑中陈旧与伪饰的历史观彻底清盘”、“分分钟刷新你的历史观”的宣传语过分夸张,读着荒唐,是出版社为了新书的过度宣传。

  《晓松奇谈》读后感(八):人丑就该多读书

  我应该是在政治主观题里认识高晓松的(别问为什么→_→),或者是在炒的沸沸扬扬的娱乐新闻里,分不清顺序了,说实话我以前不怎么喜欢高晓松,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在当时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里,高晓松对选手的犀利评论引起很多观众不满,也包括我,那时认为他不尊重选手,评分也不公平,对其印象不好,所以不曾关注他。所以我连脍炙人口的同桌的你都不知道是他唱的。

  偶然间发现高晓松的《晓松奇谈》,行文流畅,文笔幽默,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于是我对高晓松有了改观,随后发现我真的对他一无所知,他曾经从清华退学,放弃科学家的梦想,组建乐队,作词,写歌,出书。本来以为高晓松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已,没想到人家已经在各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了。

  《晓松奇谈》第一部分讲的是世界杯,对于世界杯我只知道是一场足球盛事和驰骋在球场上的C罗,内马尔,卡卡那些球星们。内容很精彩,若是足球迷看了一定会过瘾,但是对于我这种没有体育细胞甚至有些“憎恨”体育运动的人,实在没有太大感触。

  《晓松奇谈》中我对第二部分比较感兴趣,虽然对南明只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印象,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读下去的欲望,即使我的知识储备不多。粗略看完以后,不得不佩服高晓松,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高晓松用幽默的语言讲出了一个个故事,这不仅要有大量的历史和地理储备,还要有多好的口才,才能使观众不会感到疲乏呢?

  当然,在这看脸的时代,高晓松偏偏长了一副不被世人宠爱的脸,但他偏偏才华横溢,锋芒盖过颜值 。在这个小鲜肉横行的时代,颜值不过表面东西,才华才是让所有人折服的真本事。

  事实证明,有钱就可以任性,人丑就该多读书,不多说了,滚去看书了。

  《晓松奇谈》读后感(九):上帝眷顾的巴西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臭毛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说得就是高晓松这样的人,而且还会唱歌,如果高晓松能够再瘦一点、再帅一点,大概就能通杀所有的老中青妇女了吧。然而上帝还是给别人留了一条活路,给了高晓松才华的同时,也给了他矮大紧的身段。

  这就像是这本书里提到的巴西人。上帝赐给了巴西人最辽阔丰饶的土地,可以让他们死命折腾,开始种甘蔗,糖不值钱的时候又能种烟草,烟草不行了之后挖到了金矿,黄金挖完了又挖到了钻石,钻石也造完了以后开始种棉花,棉花不行了以后种咖啡,割橡胶,然而上帝也给了巴西人懒的属性,于是造就了最爱享乐狂欢的民族。

  上帝实在是太爱巴西人了,如果说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那巴西人就是那个被偏爱的小儿子了。给了他们最丰饶的土地,然后给了他们享乐懒散的性格,而且还在足球这项运动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赋。

  作为一个只是四年看一次世界杯,只能认出像C罗、梅西、卡卡、小罗、内马尔这样的顶级巨星的伪球迷,我却是坚定不移地喜欢巴西队。没办法,踢的太好看了,那帮罗圈腿就那么随便传来传去,就能搞定对手。

  我们一提到咱们中国人的时候,总是会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这一点儿也没错,整体来说,中国人绝对算得上勤奋了。华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最贫瘠的土壤里扎下根生存下来,这大概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未曾断绝的根本原因所在吧。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要是巴西人有着中国人的勤劳,那该会是什么样子?没准现在世界经济第二就没中国什么事儿了。

  看这本书介绍巴西的部分的时候一直在偷着乐,觉得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不过要是中国人有着巴西那么好的自然条件,没准也会变得那样懒。轻松享乐也能活下去,谁愿意没事干埋头拼命啊?

  然而当视线转回国内,再看咱们中国人的时候,心情就完全不同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南明悲歌,看得让人心潮起伏,扼腕叹息。

  文人相轻、党同伐异、纸上谈兵、陈腐守旧……文人的这些臭毛病,在明朝晚期那帮子文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人爱谈政治,随便路上打个出租车,司机师傅都能跟你谈一段国际形势。爱政治的民族就会有一个毛病,喜欢算计,斗来斗去。

  国家危亡的时候明朝那些知识分子在做什么呢?忙着站队,然后对不是自己人的在背后捅刀子,嚼舌根攻击自己的政敌,哪怕对方正在前线为国尽忠。当北京沦陷,朝廷南迁,社稷动摇的时刻,这些知识分子依旧在忙着攻击自己的政敌,依旧在搞内斗。最后被一锅端了以后,大雨中跪迎清军入城。

  只能说书生腐儒,不堪为用啊!

  而中国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人物,像晚清的维新党,像今日的那帮天天把民主挂嘴上的公知。这些人站队永远比事实重要,只要你跟我不是一派的,就给你扣一顶帽子,就要骂死你,斗死你。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目前的左右两派惊人的一致,都不是啥好玩意儿。

  高晓松对这一点确实足够看得清楚,也足够清醒,这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最后还是要认真地推荐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好看,好玩,有料,高晓松,有趣,有才,有情怀。

  《晓松奇谈》读后感(十):纸质书和脱口秀的差别

  关于高晓松和《晓松奇谈》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了。我主要是想谈谈这本纸质《晓松奇谈》和爱奇艺的脱口秀间的差别。

  先说很多人都看过的脱口秀。

  优点:

  1.有动画小视频对一些专业名词和历史人物和小典故进行讲解,有趣易理解。

  2.有弹幕,可以即时看到网友的吐槽。

  3.相对于纸质书携带方便。毕竟可以下载在移动媒体里。

  缺点:

  1.高晓松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容易走神容易走神容易走神,看着看着就要回忆“刚刚我听了啥???”,然后一回过头“刚刚他讲了啥???”

  2.没多少脑补的空间。看视听类的新闻媒体不太容易脑补,因为要集中精神听和看。

  3.看视频会发现高晓松有点啰嗦啰嗦啰嗦。

  4.每一期每一期的看会费时间。

  纸质书:

  优点:

  1.看纸质书有快感这种事不需要多说吧!!!看南明的时候可以在脑子里各种脑补皇帝啊妃子啊名士啊名妓啊,很过瘾啊!比看电视剧过瘾啊!!!

  2.一次可以看完一个系列很过瘾啊,不用一集一集的去看啊!

  3.相对于脱口秀稍微简洁点,同时不会像一般的书那么严肃,适合闲散时候读。

  4.比媒体多了问答部分。

  缺点:

  1.出门不方便带。

  2.贵。不知道后期有没有打折和电子书(但是电子书看着没有纸质书过瘾啊)。

  3.少了历史小科普,有点遗憾。

  对比了媒体和纸质书,我个人还是喜欢纸质书多一点,媒体太多期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看完书和脱口秀发现高晓松真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博闻强识、引经据典。

  今天和朋友讨论高晓松讲历史,谈到历史资料的问题。我历史读的少,并不能区分。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对历史知之甚少的人,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高晓松的一些观点。比如在“南明悲歌”里谈到的“三级历史观”,他说“最低级的、最狭隘的就叫民族主义历史观”,“比那高一级的叫以人为本的历史观”,最后一个是在“马尔萨斯陷阱”基础上的大历史观。

  从一本科普类(?)历史杂书(?)的角度来看,这本晓松奇谈对我启发还是蛮大的。不单单是知道了一些历史事实,而且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和一些大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看法。如果有时间,可能会读第二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