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3 21: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照着想象生活》是一本由[西]搂大卫(David Garcia Lou)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3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一):人生就一次,过想过的生活

  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里一口气读了两遍。去书店的路上在微博上看到这本书,进书店一眼就看到,好奇妙的感觉,买了回来就开始看。跟着大卫在路上,不断的学习新的东西,充满好奇充满干劲,学医学吉他学中文,冰球训练医院实习工作到后来背着吉他四处唱歌,会遇到很多故事,并在那些没有提前预料到的事与人中发现千丝万缕关系新奇而又惊讶。最后讲到买了所有三毛的书,那也是我最喜欢女作家,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感,就是那种“嘿我也知道她,我也喜欢她”的莫名其妙幸福感。总之感觉这本书和自己缘分还挺不错的。

  大卫拥有很多,有爱的人和爱他的人,有梦想追求有干劲有能力,但那还不够,他会更好,他还会有很多突然想法为此付出行动,他会朝着没有终点地点慢慢前进。我们也会。

  在贴吧看到过这么两句话:“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抬起头,至少要骄傲的盛开过。”“人生就一次,过想过的生活。”那就照着想象去生活。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二):照着想象去生活,为什么他可以?

  第一次看见《照着想象去生活》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将它忽略了。现在太多鸡汤、太多励志,什么《你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你要像没有明天一样去生活》等等,我想,这无非又是一本教人如何放弃现在,任性“做自己”的畅销书罢了。很多这样的书看了等于没有看,所以最好不要浪费时间

  没有想到几天过后,这本书又被我看到了。于是我多看了两眼。第一眼:作者叫“搂大卫”,名字前面有个[西],奇怪中国人里哪有姓“搂”的?外国人起中国名字,居然选了个动词,也够特别的。第二眼:一个在华五年的老外用中文写作的书。“中文”!老外会说中文已经很厉害了,竟然还可以写中文书……我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鸡汤也罢,鸡血也罢,我决定看一看这个拿着吉他一蹦三尺高的老外到底是怎么在中国“任性”的生活了五年的。

  不得不说,搂大卫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刚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他和城管的故事吸引住了。我知道了他为什么会姓“搂”,知道了他想要在中国的街头唱歌,也知道了他在西班牙曾经有过六年的医学院生活,他的女朋友小蕾,他对未来坚定困惑……

  不过,最令我欣赏的还是他用中文写作时清晰思路流畅文笔。五年的中国生活,加上来中国之前的六年大学生活,甚至是大学之前的那些经历原本需要很多笔墨才能交代清楚事情。但大卫把他的故事讲得错落有致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他叙述声音是在当下,却兼顾了过去,对曾经的记忆,宛如珍宝记忆犹新娓娓道来他喜欢埋下伏笔,慢慢揭晓,因此读者需要给他的故事一点点耐心。我最喜欢他把在巴黎的经历当作一个写好的故事,穿插在现在的故事里,拿给西班牙领事馆的Ivan看,这种处理手法。也很喜欢七年之后他把和语兰的相遇当作是在中国旅行中的一个片段而非俗套的“再续前缘”。

  大卫的文字是真正的文学,或许我们可以将其归为非虚构类的小说作品,但它绝不是心灵鸡汤或者励志鸡血。因为他的故事独一无二,他的经历与成功没有人可以模仿照搬。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和一个追逐梦想的旅人相遇,最初他只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一心想成为一名医生;后来他长大了,成为了专业的冰球运动员;几年之后,他回到祖国,报考了医学院;再后来他来到了中国,开始了流浪歌手生涯

  在我看来,大卫之所以能够照着自己的想象去生活,这和他个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在他的叙述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的父母在他出生之后,并没有按照当地的传统让他接受基督洗礼,虽然这在他后来的小学生活中造成了一点点影响,但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伟大。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卫,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大卫自己选择,他们会帮助他、指导他、爱他,但是不会替他选择。他们希望他是一个自由的人。

  教育方式差别决定了孩子们不同的未来与人生。父母希望孩子开心尊重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选择,给予孩子平等地位,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与探索,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他能否有“照着想象去生活”的客观条件。在这一点上,足见大卫是多么幸运

  其次,是大卫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定位。在他的故事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我要自己选择,不要被注定。”这句话,它代表着大卫对自己人生选择负责态度与坚定信念。去加拿大当冰球运动员是他自己的选择,而冰球运动第一次让他产生了“生活要有一些目标有意义”的想法,之后的摇滚、学医、巴黎漫游、中国旅行无不证明了他对自己选择的坚持。他总是在不断地定下目标,修正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就像一架为了梦想而永不停转的发动机

  而另一点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大卫真的是非聪明勤奋和刻苦的一个人。他对文学、写作、电影音乐、英语、法语、中文的兴趣,促使他不断的阅读、探索、旅行。丰富的阅读量和对生活细致观察记录使得他具备了一个作家的基本素质,为他日后用中文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每每看到他每天学习几个小时中文、用小本子记录见到的词汇、请教别人不懂的成语、翻破的字典时,我就暗暗感叹,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这其实全都来源于他内心的坚持与热爱

  大卫的故事有着文学的语言合理架构。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情节,还有外国人特有的幽默感文化碰撞产生的喜剧效果。他喜欢用中国的“缘分”一词来解释接连不断的“奇遇”,而其实我们都明白,所有的缘分都来自于他自己对梦想地不断探索与追求。期间有太多逗趣又令人感动例子,还是留给读者在书中慢慢品位和欣赏吧。

  我想说的最后一点是,大卫能在中国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一一实现自己读书、旅行、唱歌、做音乐、当演员、听故事、写作的愿望,这还离不开他身边和周围的朋友,以及一路以来遇到的友好陌生人。诚然,大卫很独立,从十五岁离开家便开始自己规划生活,但是他也有很多支持鼓励他的亲人和朋友,这些亲友理解与支持成为了他最温暖的后援。

  故事中,小蕾作为大卫的女友始终如一的支持着他,希望他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们之间也有因为理想爱情冲突而产生的矛盾与分别,但我始终觉得,大卫离不开这个善解人意、全心全意支持他实现自己梦想的好女孩。而语兰、Ivan、弘文、君君、弗拉基米尔、鹏游、甚至小蕾的父亲,都作为他实现梦想路上的助力人,帮助他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未来想要行走的方向

  而最最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中国,这个充满热情、友好、包容国家。由此,天时、地利、人和一一凑齐,才为他带来了今日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恐怕绝不是一个中国男孩或女孩任性地放弃眼前拥有的一切,跑到外国去“照着想象去生活”能够实现的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虽然大卫的模式无法复制,但他追求梦想的决心和靠着自己长久积累去一步步接近梦想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这也是当看完这本书时我对自己说的话。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怎样过得快乐、精彩、尽兴是自己需要面对的唯一课题。其实,大卫可以,我们也都可以。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三):活着的另一种可能——读《照着想象去生活》

  文/吴情

  最近收到一本赠书《照着想象去生活》,看完才觉得,这是一本很“奇”的书。首先,作者的名字很是奇怪,“搂大卫”?百家姓中就没有“搂”这个姓,只有“娄”、“楼”,难不成是编辑疏漏造成了错误?读完才知道,原来其中藏了一个“典故”,爱好中文和中国文化的David Garcia Lou无意中得到了一个中文名字,“搂大卫”,但起初并未发现其中的误字,别人见了多半大笑,大卫也未知个中应由,知道之后,大卫他倒也不计较,世间人事多,微笑难得,博人一笑又有何不可?足可见大卫为人心胸之开阔

  其次,作者搂大卫的经历很是奇特,1986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的他,从西班牙最好的医学院毕业之后,毅然放弃了接下来可以安享50年的医生生活,来到中国,试图体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学中文、租房子、街头抱着吉他演唱、写故事、发行音乐专辑……他几乎把人生体验了好几遍,饱满充实。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时而享受着这身份带给他的便利,但因为这个身份遭遇挫折却也不少,难得的是,他始终以一种发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把每一次经历看做是人生的财富,倍加珍惜。他一边学习融入,一边逐渐加深自己的文化认同。越是了解中国文化,他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深爱越是炙炽热。然而,他在中国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感情经历一波三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异域中国的深挚的爱。

  第三“奇”,便是作者以中文写作此书,而非先用母语,再借助翻译。要知道,即使是中国人,能够很好地掌握文章书写能力的也不是很多,更何况是对搂大卫,这一个认为“中文是最难学的一门语言”的外国人?大卫的中文功底了得,虽不至于作文行云流水,却也可以说是“小处可见大智,大处已见真知”。生活在中文背景下的我,早已习惯把很多中国字当做书写的一种工具,只是作为我完成文章的基础,但在大卫的学习过程中,他的很多发现,给我以深刻的启示,让我看见了中文更多的奥妙和精微。比如,他说,“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表达‘good’这个概念”,远较赋予“好”一词阴性阳性来得高妙。“被风环绕的地方就是风景(scenery)”,虽然有简单从字面理解的嫌疑,但看见了中国美学精髓,“道法自然”,也颇为不易了。

  三十而立,大卫写作这本书献给自己,也献给小蕾。因缘际会,赠给了我,我这篇不足珍的书评干脆献给所有敢于追梦的中国年轻人。或许,当我们真正询问自己,我们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毫无愧色的回答,这就是我想要的。没有人可以为你设计出你的未来,除了你自己。现今的专业学习,一方面让我们服从市场规则,成为社会的一个齿轮,得以就业,却也在另一方面却扼杀了我们很多的乐趣,使之“业余化”,你要学会发现自己心中挚爱,努力去追寻

  年轻,在路上,就出发。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四):搂大卫《照着想象去生活》

  虽然搂大卫的文字尚不如Peter Hessler(何伟)深厚,时间又太快令人觉得不真实,在微博上的文字看不出优劣,长篇成书后非母语的简短和不流畅还是十分明显的,然而have a dream, make it big dream and dream it greatly。

  ——看这本书,感觉那个在西班牙努力读书的男孩子完全与现实无关,不像微博那么可亲近。这种距离,对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最近看的书里,继陈丹青之后,搂大卫也去托尔斯泰的家朝拜,几次三番,重读托老的书可谓不可不做了。

  搂大卫笔下的西班牙:

  西班牙的高考:那时的高考,成绩是送信通知的,大学分数线是公布在报纸上的。10分的总分,他考了8.21分,那时读文学只需4.5分。

  那时有一所大学叫潘普洛纳大学,医学最有名

  西班牙人读起书来,尤其是比较难的专业,也很拼。

  他们在学习时,也会暗自努力,隐瞒成绩。

  那时,去中国等于去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西班牙的小学是喊和跳,从没有规规矩矩坐着朗读的。

  当他属于彻头彻尾的西班牙人时,拼死读书,读最好的医科;热爱摇滚——西班牙人的摇滚精神或爱好仿佛天然地带在骨血里。

  直到现在,街上也依然有黑胶唱片店,所有难得或经典店面内仿佛只是生活中最寻常部分,轻轻巧巧地被找了个位子展示。而年轻人的朋克装扮,随处可见

  用胶卷相机,去拍了演出

  热爱文学,所有在医学之外可以挤得出的时间,都献给了阅读。

  开始写字。

  看电影,张艺谋,贾樟柯,李安,陈凯歌,他们都知道。(搂大卫已经在中国拍电影了,未来会拍到他们的电影也不一定呢。)

  他在巴黎的日子里,几近流浪,但是非常自由,令人神往

  搂大卫笔下的中国:

  或多或少已在微博上知道了,所以不够新鲜

  刚来上海时,一切都比西班牙便宜

  而从世博那年来中国,到现在已可以用中文写书,总是快得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原知道他是医学专业,却不知他居然还在上海做过医生。

  那个以纯中文方式讲英语的实习医生角色及语言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塞万提斯的Ivan出现在他的书中,我一下子感觉真实的世界被压平了拉进书本的二维世界中。

  他们在2010年时读在中国的西班牙尚如此无知,仿佛我们还身处遥远的过去。

  而他后来做的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讲座,我却不知道,这则是我的无知了。

  大理:

  他初识大理时,住的是驼峰,依时间来算,他认识大理想必比我晚。不过在我认识大理的时候,他也在认识大理,怎么在古城里我就没有遇到过他呢。

  总之看完之后,我又想去大理了,虽然已年年不同,步步商业,虽然已没有最美的双廊与洱海的天光;总之看完之后,我又把《再见杰克》、《博卡拉》统统翻出来听了好几遍。

  想起有一次在大理聊天的东北饺子馆老板,他说他认识搂大卫,他说要把店搬去川藏线,因为大理已经太多人。也不知搬了没。

  我也曾在那家可丽饼店,窝在座位上看一下午的书,吃一下午的甜品,最后一次去我记得老板娘好像生了个混血宝宝。

  书里写到了寂地,她的安静认真和阳光,一直如暖阳——看上去世界小小的,我认识的,我知道的,不少人在同一世界里。

  认真说起中国人与西班牙的关系,三毛总会若隐若现在某个角落。

  搂大卫已开始翻译三毛的作品。

  常有西班牙人问我,既然因为三毛而学西班牙语,为什么不试试看翻译出来。我深知自己的西语如今已过于功利,大卫若开始翻译,并且未来出版,倒不失为未来送给西班牙友人的好礼物。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五):正如遇见像你这样的旅行者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打下高老师这句话,心里惴惴的,因为自己尚且未从“眼前的苟且”中脱身,营营役役,浑噩中度日。即便如此,庸碌如我,也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诗和远方,大概是每一个困顿于繁忙现实事务的都市人的英雄梦想。

  身边也有去“远方”的人,自己也去过“远方”。带着全套装备,一群人打着飞的去丽江,去西藏,去北海道,住五星级酒店,去印在明信片上的5A级风景区,吃零食,吵闹,拍照片发朋友圈。回来后继续抱怨庸常人生,又陷在庸常人生的舒适与安全里不愿脱身。

  若不能形成改变,别处不过就是另一个“此地”,空间上的一大步,也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原地踏步。远行的目的,应该是走近自己。

  第一次见大卫,他坐在地铁外的花坛边上,捧着一本保罗•奥斯特的书,大大的背包和吉他放在身旁,当时脑海里冒出四个字——文艺青年啊。他说:“奥斯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灰蓝色眼睛发着光。看大卫的书就知道,他是一枚典型的文艺青年,看很多书,了解很多作家,福楼拜、易卜生、萨特、海明威、科塔萨尔、雨果……还有钱锺书、杨绛、张爱玲、三毛……听一个“老外”谈论自己尊敬或者喜爱的国内作家,那种感觉还真有点奇妙呢。

  当我们看书时,我们在看些什么?——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对另一种可能的好奇与向往促使大一时的大卫带着两千块人民币币值的钱去巴黎度过了两个月假期,在那里,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故事和一个女人疯狂;同样也促使大学毕业时的大卫放弃报酬丰厚的医生生涯,带着女朋友来到遥远而陌生的中国,“用一年的时间,去发现地平线”。他们第一次吃到皮蛋、喝到王老吉,认识了君君、Allan、Echo、弘文等有故事或者有意思的人,当医生、唱歌、演讲、演戏……从上海到大理、丽江、哈尔滨、深圳,他诗意而浪漫地走着,把自己走成一个故事。

  看《照着想象去生活》,时常被大卫萌到,笑到腹痛。十八岁上大学,他很感慨地说到六年后毕业他就是个老人了,尼玛六年后你也才二十四岁好吗?他想将成语学以致用,说今天天气“冷如冰箱”,讲真,这个比喻很贴切呀。他去饺子店,问服务员:“美女,睡觉(水饺)多少钱一晚(一碗)?”他要上厕所,想请旁边的人帮忙看行李,一着急说道:“麻烦你帮我上厕所,我想看东西……”正如书中的“安徽”所说,小错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乐趣,大卫在犯错中成了一只大逗比。另外,大卫略显别扭的汉语透着一股稚拙的灵气,他说:“外面天气非常热,大城市像在烤箱里,八月的上海,路上的沥青都流出汗了。”“沥青都流出汗了”,还真有小学生的娇憨劲儿呢。

  从一个“老外”口中了解自己的国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你会发现小区里老人下棋、打太极这些因为司空见惯而被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其实非常有趣;若不是他分不清“换”和“挽”,我们大概也不会发现这两个字长得很像;若不是他跟你说纳西族人大部分姓和,小部分姓木,你大概也不会觉得对自己祖国的了解不够。他让我们意识到汉字的神秘与美、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中国世俗生活的浓浓趣味。

  一个盲人曾经问大卫丽江好不好看,盲人说:“我最喜欢丽江的水的声音。这几天我听过雨水从屋顶上滴下来,滴落在青石板上,滑进水管里,沉到小溪里……我喜欢这里的风,因为它从玉龙雪山吹来的时候带来了黑龙潭新鲜木头的味道,但是从另一边吹来的时候会带来食物的味道。”

  旅行的意义,在于用脚去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大卫最可贵的地方,也不是他走了多远的路,遇见过多少人,开过多少场演唱会,而是那颗始终保持热情与好奇的鲜活的心。

  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从无明中来,最终要回到无明中去。在无明与无明之间,有爱,有美,它们就是这场旅行的意义。

  ——正如遇见像大卫这样的旅行者。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六):用一顆勇敢的心去追求夢想

  相當慶幸 自己有機會看到這麼棒的一本書。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非常熱愛 旅遊、藝術、電影 以及 文學的人。從小到大,住過、去過 很多不一樣的國家和城市;大學本科的專業是 傳媒文化電影,幾個月後又將去馬德里學習 西班牙文學。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都一直堅信:沒有什麼比夢想更重要。在每一次面對到一些 人生抉擇的時候,我都習慣告訴自己:跟著自己的心就對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大,我漸漸發現 生活中總是存在一些很現實的東西。因此,每當那些現實的事物 與 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 產生衝突的時候,總會感到很無奈。

  在閱讀完《照著想象去生活》之後,我瞬間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很高興,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 可以這麼勇敢的 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堅持自己的選擇走下去,還將生活經歷寫出來 與大家分享。我現在清楚的明白了:我其實並不是“瘋子”,而是一個 在為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瘋狂 的人。就像這本書裡面所提到的: “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 對一個故事瘋狂 (p154)”。

  真心希望我也可以和作者一樣,將旅行當作一種態度,並照著自己的想象去生活。我將從現在開始 好好享受當下,為夢想&藝術 瘋狂,用心去感受每分每秒的快樂。因為這本書告訴了我:“快樂是不能推遲的,快樂是現在的事(p60)”。

  最後,我想說:

  如果在未來的日子裡,當我面臨到一些重要或困難的選擇時,我將會問自己:“搂大卫 會怎麼做?”

  If ever in my life I am faced with a choice or a difficult decision, I will ask myself: "what would David do?" (¿Qué haría David?)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七):你是一个传奇

  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勤奋,一个年轻人感情的纯净。很惊讶他在这个年纪把梦想和现实,理智和情感平衡得那么好,我相信是和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后天个性的完善有很大关系。

  按照神秘的吸引力法则,我们会遇到和我们思想跳动在一个频率的人,巴黎的卖书人像一个火苗点燃和圆满了大卫的一个夏天之梦。

  全情投入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而不是妄自菲薄,让想象中别人的优秀先把自己打倒,还有就是主动去对话接触你感兴趣最想认识的人,而不是让害羞犹疑使你错失良机,这两点是不自信的我从书中大卫的种种尝试和努力中得到的最好激励。

  行走是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的好方式,个性也在行走中得以拓展和完善。

  关于痛苦的信仰,我想也许有时人们并不以追求快乐为目的, 只是想去做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是一旦做到了, 快乐也往往不期而至,只因你达成了心之所愿。

  我也是喜欢做梦的人,为书名所吸引,又是外国人用中文书写,觉的新鲜,翻翻看到词句也通顺就买了。细读却越发赞叹他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和创造出的一种朴实又细腻的语境。我喜欢他的中文原创歌词有一种喻意微妙的诗意。

  我们无从选择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可以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好好问问自己这一辈子到底想要什么,追寻心灵的方向,做自己。不要羡慕别人, 你也是一个传奇。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八):现实和想象之间

  我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准确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不带目的性地看书了,不为了一次考试,不为了一次面试,而是很享受地去看完一本书。

  那天我表妹问我要不要去塞万提斯图书馆看合唱表演,她是那里的合唱队队员,为了捧场我就去凑了个热闹。表演前,她带我去二楼看搂大卫的签书会,我心想又是一个学会中文的老外,来骗中国人的钱。

  他的书名叫《照着想象去生活》,这样的题目总是让我们这些按部就班的“好孩子”有一点胸闷,每一个人双鱼座的脑袋里有一半都装着想象,还有一半过着现实。我很好奇,想看看他到底写了什么,所以我和我妹妹一人买了一本,说又被噱进了。我说我不会讲西语,但你能帮我写点什么吗,搂大卫写了一串西班牙文,我让我妹妹帮我翻译,他写了“亲爱的gigi,希望你喜欢我的书”,当时觉得这一段和“想象”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是一本讲他自己故事的书,讲他如何成为了冰球运动员,在西班牙念医学,在暑假的时候去了巴黎和乌拉克,后来又来了中国,成为了一个流浪歌手,成为了一个作家。被我这么一讲,这么书好像是很难看的样子,who cares 一个西班牙神经病来中国take他的gap year。说实话,他很勇敢,但是他随时可以回西班牙,做他的医生,他的勇敢成本其实就是时间,而对于漫漫人生长河来说,用这几年换一段如此丰富的经历,一点也不吃亏。所以我先奉劝小朋友们一句,不要觉得看了些心灵鸡汤就不顾一切的背包去旅行,就觉得自己很自由,勇敢去生活和不学习不负责任是两码事情,不冲突不矛盾。

  书里大卫说,有人会觉得既然你选择做一个流浪歌手,你高中时候就能做,何必浪费六年的时间学医。他说,因为幸福有时候就是回到原点,但是你要离开原点,才能回来找到幸福。换一种方式去解读,世界上千千万万流浪歌手,为什么他可以不同,因为每一个人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都和他的过去有关。

  所以说,这本书好看在哪里?好看在这为大卫同学看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情,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不一样,这一点完全超过我的预期。他在写每一个故事的时候,那些他读过的书都在里面,有很多我没看过的文学,也有很多我熟悉的作家。也很凑巧,他去过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所以当他描述西班牙的食物,在巴黎住的房间,美国的医院,哈尔冰的冬天,鼓浪屿的卖唱,广州的火车站...那些文字会变成画面,会把我的记忆和他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这个是旅行的魅力,也是文学的魅力。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我念过的书,去过的地方,很多我都记得很模糊,你让我讲我根本讲不出来,但是每个人经历过的其实都流淌到了他的血液里,所以今天我看这本书,会有我自己的解读,而每一个人的解读可能都会不一样。

  我也很佩服搂大卫,他对于学习的执着,对于世界的好奇,他不单单是勇敢地去做了,而是努力地去做好。这是冲动和勇气的区别。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我该开始看更多书了,也想起我应该像他一样更努力地去学语言,去学画画,去开始做那些我想做的事。我有一本本子,是一位好友送我的礼物,叫做101梦想,我把我的梦想都写在上面,偶尔翻一下,我发现那些梦想都在一个一个实现。很多人都会抱怨,说自己没有机会,到底是没有机会呢,还是没有去做,我也不吱声。可能不会实现,但很多梦想,尝试着去做,哪怕做一点点,都会近一点。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也是很多人中间的那一个,借着含沙射影骂别人也是骂骂自己。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九):你所缺乏的,唯有勇气

  因为喜欢大冰,所以看到他在微博推荐了这本书就买来看。出乎意料搂大卫,一个老外不过来中国五年中文就这么好,可以写得么这流畅,甚至很有文采,很文艺。

  书里的亮点很多,我想专门说说关于旅行这件事。我很赞同书里搂大卫对旅行的看法。他说:“旅行是一种态度,旅行不只在于到达,甚至不需要出发,旅行是想感受新事物的心情。”书中有两段可以用来对比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一个是在丽江,大卫碰到的美国盲人游客,用心而不是眼睛去感知风景。一个是作家毛姆讲到的一个人,虽然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行业,有过很多经历,”可他的眼睛却与常人无异,这些风景和人事从没有走进他的心里。“现在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但其实很多只是在旅游,而不是旅行。眼睛看到的和透过照片看到的,是一样的,你所看到的,和别人所看到的,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旅行除了增添虚荣心,又有何价值可言呢?

  旅行,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旅行开拓我们的眼界和心胸,旅行,让我们发现生命的另一种甚至多种可能,我想这才是旅行的价值所在。大卫通过旅行,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在唾手可得的地方,只不过我们不走一段长长的路就无法知道。又或者,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出发,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勇气,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生活的勇气。希望我也可以勇敢如大卫,照自己的想象去生活。

  《照着想象去生活》读后感(十):想着远方,想着心上的姑娘

  大卫你姓搂哦,我看到这个名字就会不由自主想到“搂搂抱抱,这样就好”。以前从来不知道这个人,也没听说过关于他的事。然后有一天就突然看到了这本书。光是名字就打动我了,所以不要犹豫就买吧。等等等,等了好多天终于到了。

  书里出现了很多次的一个词语:缘分。关于书里的故事,甚至关于这本书,大概就得用缘分来表达吧。大卫在书里说到《再见杰克》的时候我就会心一笑,想这是缘分哦。讲到喜欢痛仰的时候,还有高虎的微博时候,我都要高兴坏了。

  其实关于这本书我没什么想说的,是本好书。

  大卫是个有趣的人,我想和有趣的人交朋友。我想过要怎么和有趣的人成为朋友,后来想到了:我得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所以大卫啊,等我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来和我做朋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