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1: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经典读后感10篇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是一本由夏昆著作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文/宋薇棠

  西方的艺术色情画,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从毕加索的抽象女性,到高更的大溪地女人,再到克里姆特的黄金雨,其间诱人丰韵的肉体原始自然姿势,亦或是妩媚多情神态,如今看来都是传世的艺术佳品。而在这些画上的美人大多也是他们的红颜知己

  艺术和女人,似乎至始至终都脱不了干系。

  这不仅仅是在开放的西方,内蕴的东方也不例外男女幽会在日本和歌中被描绘成情趣盎然的雅事,经典的浮世绘上满是娇羞无限的日本女人……当然,这些艺术形式中国并非不存在,只不过春光无限的画成了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春宫图,关于女人的情歌成了庸俗不堪的淫词艳曲。

  而在这些围绕着女人展开的艺术形式里,恐怕唯一能够上升到艺术高度的——

  只有宋词。

  纵观历史,中国的诗词艺术与淫词艳曲,其实也只有一墙之隔。而这一墙之隔,却差之千里。单单一句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足以证明。同是写女人,淫词艳曲里的女人往往是被看穿衣裳寻找肉感上的逸乐,而小山却是将女人嵌进一幅纯美的画,落花微雨成了最朦胧意象,飞燕灵动人未动。宋词就这样将俗物变成了雅事。

  尘世间的种种,在行云流水的宋词中都变成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不落窠臼,关于女人的雅俗之辨就在一念之间。

  以上种种,都是在看完夏昆的《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后突生的感念。

  对于雅俗之辨,夏昆在序章中就已经提到:“这种雅与俗的战争在历史上从未停止过,它在唐朝开始似乎发生微妙变化。”包容万象的唐朝将这种文学体裁,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宋朝生根发芽。宋朝是文人辉煌年代,女人作为文人灵感重要一环,是妻,是妾,是妓,同时也是人。当女人在词里有了地位,它的艺术性就大大提升了。

  夏昆在这本书里按照时间顺序,以代表性的词人作为小单元,在朝代的更替、时代变迁里,写不尽那文人的孤独沧桑,道不尽那温柔缱绻旖旎之梦。因为女人对于每一个失意的词人来说都太重要了,所以在书中:李煜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温庭筠会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秦观会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对于很多文人而言,女人不仅是解脱痛苦避风港,更是美好记忆碎片,在她们身上有着最纯粹灵性,这正是文人所无限向往的存在。所以位高权重富贵满门的晏殊也能写出“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的细节,凌云壮志的辛弃疾会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错觉。夏昆对此或是淡淡的调侃,或是浓浓的感慨,却都是娓娓道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亲切非常。

  这种以作者生平经历情感经历为主线,辅以代表性诗词鉴赏的手法,很多作者都使用过。比较有名的,如安意如的作品《美人何处》,以美人的坎坷际遇线索,诗词穿插其中。但是与夏昆相比,安意如旨在语言的古典美,却不及夏昆学识渊博,亦没有《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里那种文献典故信手拈来随性洒脱。如果说安意如的作品是用以欣赏,得到语言上美的体验;那么夏昆的作品就是用以品鉴,获得精神知识满足,以及在宋词背后随之展开的思考

  于是换一种角度思考宋词,“落花人独立”就如同宋词的意境,是繁花落尽之后文人的寂寞无依却又必须黯然独立,它是词之境界;“微雨燕双飞”就好似宋词的形态,是微雨点点的湖面飘然而过的双燕,拂叶穿柳而过,轻灵恣意而无唐诗严谨苛刻的形式,它是词之表象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朵朵落花,圈圈涟漪,连同伊人,一同沉入艺术的遗梦。

  唯有此刻的你,悄然无声地翻开,欣然前往,温和地走进这词之凉夜。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二):宋词之旅

  每个中国孩子或多或少都受过唐诗的启蒙,唐诗短小精湛文字朗朗上口的的音韵,自然是中国父母早期教育的最好题材,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媒介。不过,当这个爱背诗的孩子接触到宋词之后,如同读过金庸的武侠发现了古龙,他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本《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无疑是作者另一部作品《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的姊妹篇。就像唐诗与宋词如中国文化史上的双璧难分高下一样,作者的这两部作品也各具特色。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这部《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全书完整如一个系统,对词人和背景分析更有深度

  本书以时间为绳,从唐代词谈起,至五代词,乃至北宋与南宋。以词人为结,徐徐铺开,辅以词人作品赏析、年代背景以及个人感悟,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宋词起源发展繁荣鼎盛的全景图。在玩味每首脍炙人口佳作之余,通过这本书我们同时感受到词人的人生起落,让读者对那些文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写这样的作品有些费力不讨好,有学术洁癖可能会说它略为浅显,但创作起来没有若干年对诗词的潜心钻研也是不可能的。我想要不是对出自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作者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平心而论,本书对于大部分非中文专业的读者来说绝对大有裨益,即使对专业读者而言相信也会有所启迪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三):浅谈宋词

  宋词,很多人可能对其有误解,认为宋词就是在宋代产生的。NO,宋词应该是在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繁荣于宋代。不过在当时我们不称其为词,而是称曲或曲子词等。它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形式,具有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两个特性。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诗与词,都是一种与音乐有关的。古人说过:“诗为乐而凑。”我们的古人还说过:“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想而知诗歌与音乐是不可分的。

  如果我们把宋词分阶段来谈的话,大概应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唐五代词

  这个时期的词应该是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大路,不仅在语言上脱离了简单粗糙原始状态,而且让宋词成为了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这里有生命的另一个出海口——从李白到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等。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是温庭筠,他像是在花丛中开出一条幽深的大路。当然,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以清丽疏淡,情深语秀,从“秦妇呤秀才”到文人宰相——韦庄,他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后人尊温庭筠为鼻祖,在词风上大体一致的,多写男女情爱、女性的姿色生活情状,特别内心生活。追求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婉媚,充溢着香腻粉的气味的词人称为花间词派。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动荡、最暗无天日的五十三年,那时的文人能够在乱世中保存命运就实属不易,所以只能浅唱低呤。不过在当时词的历史发展上是有一定地位的是因循出新的冯唐巳词,以及用自己歌喉唱出明亮短暂银色哀歌的花蕊夫人。对于五代,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唐后主——李煜,这个临危而担重任,把江山都换了浅斟低唱,在梦里编织着自己的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把生命在悲剧中提纯。

  二、北宋词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文人的黄金时代,也是词的繁荣时期。政治上对文人的厚待,经济上的繁荣,社会出现享乐主义作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宋词的发展。有优裕中的忧郁词人——晏殊,他的词闲雅情思;有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开辟了词的新的审美境界,他的词独辟新径、沉郁苍凉;有文章太守,词家醉翁——欧阳修,他的词因循中求变、抒发自我;有以一个字独步千古——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他的词直笔描景,直言抒怀;有顾影自怜的词人——张先,他的词贴近日常生活;有丧钟为繁华而鸣——王安石,他的词已向诗风靠拢;有怡红公子的前世今生——晏几道,他的词纯情而秀气;有在红尘最深处漫歌——柳永,他的词是渗透市民情趣的慢词长调;有风流千古——苏轼,他的词“自是一家”;有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他的词“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有乱随流水天涯——秦观,他的词情韵兼胜;有最后的武士——贺铸,他的词以健笔写柔情。在这里,作者还漏了一个词人,大晟词人——周邦彦,撰写了《清真集》,他的词飘零不偶,低沉感伤

  三、南宋词

  这时期国破家亡,词人们爱的是一个已经失去了天堂—北宋,也爱着一个定都在天堂(杭州),其实是地狱祖国——南宋,所以注定了南宋的词人们背负了一个沉重悲凉主题爱国。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气,以及对国家偏安江南、不思北伐的愤怒;有铸字为剑的张孝祥,“长淮望断”,面对自己国家屡遭外辱侵,依然做着角落中的美梦,不禁泪流满面;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发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千古绝唱;有与巨人比肩的刘过,男儿的一腔热血终被自己化为对祖国的悲凉;有衰世中悲歌的陈亮,对于山河的流失,只能感慨万千,可是这感慨又有几人能懂?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理想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这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这让作者内心无比的煎熬。可是词人做了多少的梦,最终却是落得个“可怜白发生”这样一个郁郁寡欢结果;有万里江山知何处的张元干;有侠肝义胆的岳飞,“白首功名”一心只为报国,最终却被奸臣陷害而死,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有“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的姜夔,在沉默中的哀歌,面对屈辱的南宋只能用哀歌来舒解自己心中的仇恨

  随着南宋的灭亡,宋词也走完了最后的历程,香销词殁了。但是留给世人的却是可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虽然在今人看来,词有点下里巴人,过于俗气,难登大雅之堂。可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从来就没有一条明确的三八线,雅与俗在历史也从未停止过的战争。而且男女情爱历来就是世人历久弥新话题,艺术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为历史增添了一份美。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四):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一代人一代人的文学。

  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

  在中国,

  诗历来有抒发个人理想抱负的传统,

  词原本只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歌女唱用的歌词

  论出身,按定命,

  诗是高大上的,词是矮矬穷的。

  诗是言志的,词是抒情的。

  诗是挥毫黎民百姓的,词是刻画儿女情长的。

  我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

  花丛中开出一条幽深的大路,一路向北。

  迎面而来的,是五代名仕们的深情款待,

  词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开启正名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终于,宋人顺利传承交接完成历史使命

  颠覆传统,独辟蹊径,登上顶峰,攫取皇冠上的明珠,冠以时代标签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五):问君能有几多愁

  宋词,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芳香。《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展现的便是宋词之美,将词人的轻语呢喃,词间情感的飘零与破碎,汇成涓涓细流温暖疲惫焦虑冷漠灵魂抚慰人情倦怠失落的心。

  词在两宋时期,南北历三百余年,“畸人代出,分路扬镳,各有其妙,至南宋诸名家倍极变化。”(清•田同之•《西圃词说》)事实确如论家所描述的那样,由于流派与风格众多,词在宋呈现出百花竞放,万紫千红奇观,成为一代文学的突出代表。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六):沉醉千年,最美不过宋词

  

01

说到诗与词,我更喜欢词一些。

  古人云: “诗庄词媚曲谐” 。 “诗庄词媚” 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从内容来说, 诗多表达政治主题, 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 胸怀抱负、 宦海沉浮为主, 词多写男欢女爱、 相思离别。 而从语言来讲, 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 轻灵细巧、 纤柔香艳。 我胸无大志,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小老百姓。就这点而言,我确实是和词要更合拍一些。

  夏昆老师的《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是一部解读宋词的作品。但在解读方式上,夏老师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解读宋词,是一首一首的进行分析解读,而夏老师则是从词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词人及其部分作品进行介绍讲解,引人入胜。

  夏昆老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自封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因为他除了主课语文以外,还给学生教“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3门课。著有《率性教书》、《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中国最美的语文》、《教室里的电影院》等。曾撰写论文、教育随笔、散文上百篇,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刊媒体。夏昆老师还曾参加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赛场上,夏昆老师挟多年诗词积淀功力,连克对手,杀入总决赛,是人气极高的“擂主”。

02

  说起词,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宋词。但其实,唐朝时候就有词了。清代《四库全书》说“词萌于唐,大盛于宋”。而清代张宗橚编著的《词林纪事》,开篇第一首便是唐玄宗的《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尽管唐词在唐诗的盛名之下,其文学影响几乎可省略不计,但从词的发展历史来说,却是不得不好好叙说一番。夏老师在《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之《生命的另一个出海口——从李白到张志和》一文中,对词的起源,如此说到:

每一条大河,都起源于上流那一滴水滴;每一座高山,都奠基于最初的那粒石子。

  至于历史上的第一首词是什么样的,是何人所作,夏老师没有查证到。他选择了宋词的河流上游的一条小溪作为他宋词之旅的起点。这条小溪便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虽是唐人,且主要文学成就在诗上。但其实李白也是写过词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百代词宗”的美誉。夏昆老师认为李白这一荣耀名副其实,他说:

这话一点不错,因为从这时开始,词的小溪已经在潺潺流淌,在经历了盛唐的倾颓之后,它将流过梦想复兴的中唐、萧瑟的晚唐,将流过干戈四起的五代。在这旅程中,它的水面将越来越宽阔,水流将越来越湍急,直到抵达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文化的高峰——宋代。

03

  我与宋词的结缘,是从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始的。对于这首词,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仿佛只要这首词在,宋词在我心中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于是当我拿到夏昆老师的这本《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我第一时间就翻阅关于苏东坡,关于这首《江城子》的记录。但不知为何,夏老师在讲述苏东坡时,并没有收录他的这首词。

  夏老师写苏东坡时,用的是”千古风流“四个字,主要介绍了苏东坡在政治上的起起伏伏,开篇即从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写起。或许由于苏东坡是宋豪放词派的扛把子,要重点突出苏东坡豪放的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描述苏东坡直面人生苦难的豁达态度方可体现。而对于苏东坡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人生苦难莫过于仕途上的跌宕起伏。

  宋词史上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就是苏东坡的另一首《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东坡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首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苏东坡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04

  相比豪放词,婉约词更能打动我,比如我念念不忘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事实上,“诗庄词媚”的说法指的就是婉约词。也正是因为这,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煜、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李清照的词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人称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对于漱玉词,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这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佳作。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我特别中意词中下阕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由己及人,她在思念丈夫的同时,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是有情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

  关于此词,最后啰嗦一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此作为歌词,经苏越作曲,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非常好听。

05

  综观夏昆老师的这本《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虽说是走进宋词,但实则从唐词开始谈起,经五代词,最后到北宋词、南宋词,在讲解词人与词的同时,夏老师也为我们大致梳理了词的发展脉络,分析视角独特,文字生动有趣,不失为一本了解宋词发展的入门佳作。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七):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我读宋词,更多的是读的一种情怀。

  初时不求甚解,一知半解也能自得其乐。

  犹记儿时最爱的那首小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婉转的曲调,哀伤的歌词,第一次听就被词曲所惊艳到,所以闲时也会咿呀学语般哼上两句,后来长大后才知那是李叔同的词,也才明白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知交半零落的离愁,人生别离的超然。

  后来开始喜欢词的华丽,词的美丽与哀愁,真恰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为初恋的懵懂,所以喜爱李清照的那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每每读起总觉唇齿里都是娇羞。

  也喜那无端错过的哀愁,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每次读起总会想起唐婉,想起她的“怕人询问,咽泪装欢”,那样的一个女子,却因这一段错过的因缘早早离世,多可惜呀,多么可惜!

  更喜欢的是那字里行间的深情无数。最喜欢的是苏轼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种深沉的悲痛与无尽的哀伤,读上去总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向来情深之处总觉哀伤。

  后来长大了再读词,喜欢的是她的精神境界和旷达人生了。也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一天两页的字帖,一笔一划细细描绘,尤其是在心浮气躁之时,或是郁闷悲伤之际,描写宋词能很好地平复我的心情。

  也是在这个阶段喜欢上了苏轼,喜欢上了他旷达通透的胸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的豁达,正如《苏东坡传》中写的那样,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那才是万古不朽的。

  想起刚拿到这本书时,看着封面上大朵大朵的鲜花,明媚而鲜妍,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读词的心情吧!或华美,或浅淡,但总是安宁的,细细的听作者讲解宋词,从唐到南宋,或深入浅出,或幽默伤感但总是写的详实而规整,甚至可以作为一本学习宋词的参考书来看。一页页看完,想起自己多年来读词,却总是囫囵吞枣,相比起作者的深入也是感觉惭愧。

  读宋词,由儿时的不求甚解,到现在的感同身受,一路走来收获良多,犹如心中开满百合,芳香四溢,清风徐徐,是精神的洗礼,也是心灵的丰盈。然正如作者给我的启发,如是自娱自乐不求甚解简单了解也是好的,但若深到做学问的高度,还是谨慎到面面俱到才可,严谨而细致才能称为真的学问吧!

  感谢书评俱乐部提供的好书,也感谢亦欢的信任和支持。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八):繁华落尽

  相较于诗,我更爱读词。诗磅礴大气,词却带着独特的美丽与哀愁。诗囿于韵律所限,总不似词那般朗朗上口,早期的词多描绘闺阁情思,伤春悲秋,颇契合少年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情。从李后主以来由于其经历亡国之痛而逐渐格局庞大,至苏轼由于其宦海沉浮而内心从容淡定心胸开阔词又变得豪放雄阔起来。经历北宋灭亡,靖康之变,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又有词人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而在这里,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起词又格外壮怀激烈,打动人心。这本书在说词的同时又带我们走进了宋朝那个时代。前半段颇感慨宋朝的繁华,文化的鼎盛,为词人们仕途失意感叹,他们或纵情山水,如苏轼,或纵情红尘如柳永,或如秦少游郁郁不得志,雾失楼月,乐迷津渡。这里苏轼的从容淡定让人神往,也令无数后来与他有同样遭遇的人从他的词中获得慰藉,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这里的柳永才情了得,豆蔻词工。后半段伴随北宋灭亡,山河破碎,形势急转直下。这里印象最深的是爱国诗人陆游和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北宋的灭亡太惨烈,两个皇帝和皇室宗亲三千余人被金人掳走,备受凌辱,这简直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所以才有岳飞在《满江红》中书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怎样的备受煎熬,期待收复山河。想到陆游死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到辛弃疾壮志未酬,想到岳飞精忠报国却为奸人所害,失去了反击的唯一时机,想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以身殉国,难过悲伤。繁华落尽,令人唏嘘不已。

  下面为书中印象深刻的诗句和观点摘录: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灞陵是唐汉两代长安的人们送别之所。西风与残阳本身象征萧瑟与凄凉。

  在防御外侮方面,汉代是中国人最扬眉吐气的时代。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第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只是梦,不胜悲。

  五代词 且把江山都换了浅斟低唱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这种人,他们承担了常人无法承担的苦难,然后将苦难下的挣扎和呻吟化为文字、画面与旋律,儿当多年之后承受了相似苦难的人们看到他们的艺术品时,会从这些文字、画面和旋律中获得慰藉,得到安抚。换言之,他们是用自己的毁灭为代价,成了后代无数痛苦人们的代言人。王国维说:“后主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北宋词

  晏殊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化的范仲淹这首词的前两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晏几道,晏殊的第七子。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柳永,又名柳三变。

  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文人仕途失意,大多选择寄情山水,柳咏却选择了寄情红尘。被皇帝亲手黜落到柳三变,似乎并未汲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放浪形骸流连声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苏轼

  乌台诗案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秦观字少游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未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紫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时的秦观,如何能不忧郁!人生对他来说就是这场永无停息之时的大雾。

  贺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南宋词

  到了南宋就一下子沉重许多,甚至不忍看。

  辛弃疾,号稼轩,壮志未酬。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岳飞 功败垂成

  小重山

  昨夜寒跫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繁华落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