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9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是一本由猫语猫寻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一):我们都曾被孤单击中

  有时间读很多文字,花很多时间来写东西的人难免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久了,到底也是会感到孤单的。感官敏锐的人常常情感细腻却未必能擅于表达,无论是妙语连珠,或是妙笔生花,最后落得伊人易醉,知己难寻的境地。幸好有书为伴,终于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读者与作者情绪用一种微妙途径联结。在《我不愿让你一个人》里遇到猫语猫寻,便生出了一种这样的共鸣,在她的回忆里,找到了自己生命中与之相似碎片

  猫寻的文字很暖但不做作,和之前读过的豆瓣上另一位姑娘meiya有几分神似,属于读得舒服的一类。她无意来教导警醒你什么,只是单纯诉说,到回忆里去寻找自己,即使未来不甚明晰,但至少当下的自己,变得愈来愈睿智淡定。在看书的时候,不禁从只言片语猜测作者的模样直觉中,这应该是一个漂亮娇小的姑娘,小清新的外在包裹起沉甸甸的的灵魂。她是一个有故事女子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疏离,大龄单身,一个人在一座匆忙城市打拼。虽然已是三十而立,独立坚强,淡定微笑,但在内心仍装着一个柔弱的小女生渴望呵护期待依靠准备着被爱,假装忘掉曾受的伤。这样的女孩子自然可爱的,她的文字读起来亦令人欢喜

  猫语猫寻的文章虽然体裁算不上新颖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也没有恢弘的历史背景,只是一些细琐的人情冷暖。她在辛苦人生努力豁达地活着,尝试追寻忽明忽暗自由,她知道那是她想要的人生。生活戏剧化总是敲打着我们的泪腺与笑穴,当生死爱恨用平静的文字诉说,节奏缓慢却仍读得背脊一凉。猫寻文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告别,要学会战胜孤单,学会告别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猫寻说:“其实我们与别人并不是那么有缘,不联系真的会疏远,断了联系可能就再也见不到。”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人和人的交集终究只有一段,新人补上,旧人消失,有时甚至突然到不告而别,双重的晴天霹雳炸开了锅。合上书页,那篇《那些沉淀在我生命里的情感之痛》却还在脑海中回荡。终于做好准备迎接一段新的恋情,和旧男友的最后一面,却看着他为了保护自己,活生生在自己面前死亡。这真实世界中的狗血情节,和小说如出一辙。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阮莞为了见前男友最后一面,从此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在这里,角色互换,却同样悲伤。猫寻最终逃离了两段爱情,负伤继续孤单前行。这是生活中偶发的无奈意外,最终却必须由主人公自行承担。人与人能不能相守一辈子,生命有太多变数需要克服,因为终有离别时,所以相遇才各位值得珍惜

  在路上读完了《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合上书页,便去墓地长辈祭扫。旁边的一位大叔正无声地蹲在自己的父母墓前,点了一支烟,怔怔地看着石碑。他的神情如此落寞,他的背影有些佝偻,愈发显得孤单。但我知道,在他的心里,一定在说着话,虽然只是一支烟的时间,虽然不会有互动,但重要的是,心里装着回忆与思念,无声的爱亦能让人收获安全感。这是一种微妙的陪伴关系,更像张爱玲笔下的那种感觉:“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

  世界那么大,我们常常不得不一个人走一段,也曾难免被孤单击中,但还是要相信,自己不只是一个人。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二):一颗“陪伴”的灵药

  自从“电子书”出现之后我就没买过纸质书,那天在当当网下单后,觉得自己好像几个世纪都没读过纸质书了。

  拿到后一气呵成。(自己带娃还能看完书我简直太牛逼了)

  记得第一次读猫猫的小说,就猜想这姐妹肯定是影迷,起承转合的节奏,抖出来的包袱,各种大反转,都透着电影给我的感觉。我是个喜欢看故事的人,必然对故事要求也很高,其实,我一直都是抱着看故事的心态看文字的小影迷。

  这本书里面不只有故事,更多的是成长。我能理解一个人在外打拼的艰辛,虽然不能用“感同身受”四个字,但是北漂7年的日子让我在她的文字里读到很多“共鸣”,大年三十的北京和深圳差不多,我也曾一个人站在空无一人的中关村天桥上欢喜的不行。于是这些字读起来就像是和自己对话,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种种,要知道,为了生存我心里的文艺情愫已经埋到几乎看不到的位置,可是看到这本书又忍不住翻腾出来,想起那些没有恰当时机可能永远无法回忆起的画面,竟然感动决定一定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大学毕业后除了工作总结就没写过什么了。)

  我在想,如果我们在现实认识,一定会是朋友吧。

  通常我在看电影时都会看那是不是一个有诚意作品,《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几乎是把一个作者的真诚融在每一篇文章里,甚至找不到创作痕迹,像是一个初见便觉得似曾相识友人和你讲述着她那并不轻松的生活,可是她讲述的语气又如旁观者一般平静,让你感受到一个内心强大的姑娘满脸的笑意,有些许心疼却又无比羡慕。有人说猫猫是暗黑系作者,因为她有些故事里弥漫着一种不怀好意的情绪和神经质,但或许黑暗中才会发现前方那么亮吧。

  我并不认为她的字是鸡汤,因为鸡汤总会给人不真诚的感觉。我觉得她的书是在向读者把自己娓娓道来,让你看文字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猜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者,她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着什么。而我,全当是在看一位故友的博客

  愿你一人在那座繁华精彩的城市一切安好,要知道,我们也不愿让你一个人,我们读着,你写着,这是多么好的陪伴。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三):孤独是因为太过于坚持——读《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想到是五月天的歌《我不愿让你一个让人》,读了之后才发现跟这没有多大关系。至少音乐是一个男生向他曾经热恋的女生诉说情衷。而猫寻的书却是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同命相怜的人,也许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

  开篇就被震惊了“不结婚的人都该死”,作为一个大龄未婚单身女子,我也被周遭的人质疑,不解,指责说教等等不厌其烦的催促你快快进入围城之中。看到猫寻对着出租司机说的那番话,真真倒出许多坚持理想伴侣人的内心感受。是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很多人选择等待,选择不将就,没有达到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就安心等待,享受个人的生活。如果等不到,那么就开始筹划如何将一个人的生活得更好。”

  可以说我一直期待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吗,从十八岁一直寻找等待到二十八岁,期间遇到过错的人伤心过然后又愈合。随着年岁渐长,周围的朋友同学同事纷纷结婚生子,能够陪伴你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父母的催促,心也开始凌乱动摇不淡定了,可对于理想伴侣却从未放弃。身边的人一边在跟你说不要挑剔,要求不要太高之类的,一边跟你抱怨她的婚姻生活何种不幸,不要学她如此“遇人不淑”。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她已经拥有最好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莫名其妙你的忧愁。都说一遇杨过误终身,小龙女已经拥有了他,还有什么其他念想呢?

  看着猫寻写她的家庭,工作,青春,情感。并非事事如意,也经历痛彻心扉。可是她依然能淡定从容应对人生各种挫折。其实人总是害怕孤独的,但我们宁愿选择一个人的孤单狂欢,也不愿意要一群人的孤单。不将就不妥协不放弃的等待,只为那个理想伴侣的目标,每个人的路程完全相同,但期间所面临的孤独和痛苦不言而喻的。也有人受不了,将目标作出了调整修改,他们真的快乐吗,还是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辨别的本心,每每午夜梦回头脑异常清醒之时是悔恨还是遗憾

  爱自己才懂得爱人,猫寻的"在如水时光善待自己"告诉你如何耐心享受生命里的每一刻。人生的道路上会发生许多意外和不确定,如果抱太多的希望,没有得到预期所想会比任何人都要失望失落。然而又不能完全放弃希望,正是因为这个才能让我们不停的努力向前奋进。做最好的准备,抱最坏的打算,总有一天你所受过的痛会有助于你。你难道就不怕对不起你曾经受过的痛吃过的苦吗?

  你为什么不愿一个人,而且你也并非一个人,在你独自黯然神伤的时候,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也有这样心情的人与你同在,你的那个理想伴侣说不定也在寻找你的路上。坚持容易,坚持到底很难,坚持到底又有好收获更难。孤独难过,你最怕你的坚持最后换来的还是孤独,坚持到底值不值得,看看猫寻这本书,也许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解开某些心结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四):20~30岁的漂一族必须看看。你是为什么受虐。

  与其说是治愈,不如说是三观极正的心理辅导书。20~25岁正是社会身份急剧转变关键时刻,离开了父母的庇佑年轻人会自己遇到并独立解决,生活,工作,情感问题

  很多农二代通过高考走向大城市,试图改变自己及家人命运。只是会很快发现抱有这个目的人真是巨多巨多的。一下子从小地方明星,变成大城市的路人甲。心里的落差比珠穆朗玛峰大的不是一点。

  从拿奖学金大学生一毕业,沦为吃方便面的群租客。生活环境恶劣只有更差没有最差。爱情一下子从花前月下变为柴米油盐

  买房,结婚,扎根大城市,接父母来城市养老,大多的愿望一夜破碎部分人的心理一下子阴暗了,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户籍,排外,平等什么的一下子成为心灵铠甲。发牢骚的时候,特别好使。【A到Z 呐喊吧吉伦特】就是这个调调

  有没有找找自己的原因。20几岁住豪宅,娶女神,开超跑,与寒门子弟毛线关系!真的是想多了。

  做着2,3千块钱的工作,住群组房,遇到几个渣男绿婊才是生活常态

  试着过好今天的日子,有些事到45岁再说。

  不发牢骚,多读书,多认识几个靠谱的人。这才是首要的。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五):陪伴了你,便是陪伴了自己

  自从得知《我不愿让你一个人》的书稿通过的那一天起,我就心思着应该为这本书写点什么。但我天性矫情,总是会因为想的太多导致做的太少。果不其然,明明写起东西来很啰嗦的我,却在这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对这样的一篇东西呈无话可说状。写出来的只言片语,不是嫌它太严肃就是嫌它太逗比,不是嫌它太做作就是嫌它太不正经,最终一无所获

  直到这本书已经上市、编辑已经写出宣传文四处发布、好友们已经开始在朋友圈发布半强迫式邀人捧场(主要是捧钱场)的链接时,我仍然坐在电脑一筹莫展。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纠结的人,可有的时候人生中的第一次总会稍显沉重,何况是“第一次出书”这种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期待着的事情,所以我决定放任我的纠结——于是便产生了以上这么多纠结出来的废话

  1

  我是一个严肃不起来的人。甚至工作的时候表面绷着,俨然一副公事公办认真笔记的中年妇女模样,但很可能我正在为领导口中某句口头禅数量而画着“正”,或者我正在笔记本策划着一场和领导的日常相关的因果循环

  就像这本书,明明有一个这么温暖可爱的名字,我书的宣传语都说我是一枚“治愈系作者”(捂脸)。我本应将“治愈”发扬光大,用温暖的语感来写这篇文章的,虽然做不到像午歌写他的创作手记那样的一往情深,也做不到像小川叔那样通透犀利循循善诱,但至少我也应该字斟句酌引经据典的给大家一些启发。可细细想来,自从开始写文章以来,我都只是想要讲一些我收集来的故事,至于读者的观感,我却从未考虑过,这个“治愈系”的标签实在是羞愧的让我想哭。

  韩寒说:每个人都懂得很多道理,可依然过不好一生,而我则是已经过了大半辈子,却依然不能严肃的讲个道理。所以这本书里的大部分道理都是编辑改稿的时候加上去的,书中承载了编辑太多的心血,他的心血凝结成一个又一个道理,盛开在我那些故事树中,所谓锦上添花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只是我这块锦并非什么好锦,而他的那些花则确实是芬芳的好花。希望所有阅读的人,都能够闻的到那些花的香气,感同身受也好,沁心养神也好,都是我这个不会讲道理的人的福分

  2

  关注了我豆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并非是我的故事,而只是我根据现实生活中听到的故事所做的改编,比起讲道理,我更喜欢讲故事,我讲的那些故事看似编造,但里面却遍布了曾感动过我的点滴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一个男孩和自己相恋了7年的恋人分手了,女孩很痛苦,想去挽回,却看到那个男孩和别的女生牵着手的画面,7年的感情残骸如此沉重,让这个女孩连重新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她很痛苦,发誓不再相信爱情,抑郁辗转,变的固执且冷漠。一年后,她听说那个男孩去世的消息并得知真相:男孩是因为癌症晚期才和女孩分手的,在他生命残存之时,他替她做了决定。而女孩更希望的也许是陪着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这个故事很简单,甚至狗血的不像真事。当那个女孩坐在我的对面面无表情的告诉我这个故事时,我甚至还有些怀疑,可是当她讲完这件事时,她双眼的空洞与麻木却深深的撼动了我,我突然觉得很是无助,人生中有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无法再回头,何况是这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已经自作主张的以圣人之姿前往了另一个世界。

  女孩的状态让我很是心疼,我想如果这个故事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那该多好。

  于是便有了:《生命曾经灿放如花》这篇文章,书里收改后的名字是《爱情本就是一场冒险》

  故事里的言青如愿的完成了现实中的她没有完成的那一段陪伴。书中的故事结尾,编辑加了一段正面的结语,说“宋公子一直都会住在言青的心里。”

  可我并不敢这样认为。谁敢肯定在言青未来的人生中不会痛苦和后悔呢?人生路上,从来都没有哪一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何况这条路上不仅仅只有痛苦和悲伤,还有生离与死别,而这两件事,没有谁能够轻松又平常的应对。

  3

  《不结婚的人都该去死》的原文,前半部分是我零散的真实经历。

  一个原本独身主义的朋友结婚之后变成了劝婚一族;

  一个深圳的老司机对我的苦口婆心;

  当然其中的言论还包括家中亲友们的。那些特别重的话,也都是在劝婚一族们劝说之后,敏锐的洞察到我表面附和内里无视的虚伪嘴脸时的应激反应。

  我之所以写了一个那样的结局,是因为我在经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被劝婚之后发现,你说服他们不要劝婚的成功率,和他们劝你结婚的成功率基本一致,大家都各持一词占据着一方领土,谁也别想侵犯谁的国界。

  他们劝你说:“你该结婚了”

  你心里的想法是:关你屁事。

  而你对他们说:“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

  他们心里的想法是:真不知好歹,我这都是为你好。

  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终将是一场无解的辩题,只不过被劝的人总是单独行动,而劝婚的人却时常采用群攻之法,还举着“我是你长辈”“都是为你好”等大旗全幅武装的上阵,所以被劝的那群人只能常常挥舞着小白旗,出演接下来的相亲戏码。

  这件事对于我这样不擅长辩论的人来说,一般都只能采用:认同,赞美等招数来抵御,可是时间长了,心里难免会积存一些怨恨,“关你屁事”这样的回敬语,因为长期不用造成的积压让人心中郁结。所以我便写了这样的一篇纯粹是为消解心中怨气的文章,用题材式反转的方式写出了一个结局,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次元已经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历史性的难题了,只好选择其它次元的解决方法。我解了气,那篇日记里的评论显示,好像很多人也和我一样解了气,皆大欢喜。

  书中的文,因为出版的关系对结局进行了修改,文中的“我”还是祭出了“长篇大论”的大招,用以应对那代表着劝婚势力的司机。那道理出自编辑的手笔,不得不说,我敬爱的编辑在写道理和辩论方面的才能远在我之上,这一段话很多朋友也很喜欢。我很开心。因为这段话在大家的实战过程中还是帮的上忙的,比我那个异次元的结局实用太多了。

  经过这么多次“被劝婚”的考验让我明白,不管是结婚的问题还是其它,你若有了明确的主见和想法,任何人的“劝”都只会停留在“劝”的层面,哪怕他摞出“不结婚的人都该去死”的狠话,这样的“劝婚”也成为不了“逼婚”,因为它根本对你的行为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只会让你产生一些诸如烦燥、幽怨等不适反应而已。我就是我不愿意把“劝别人结婚”这件事称为“逼婚”的原因。

  那些我身边的劝婚族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导了我:只要内心坚定,任何大风大浪都无法让你为之倾斜,何况只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口舌之争呢。

  4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能够得见天日,要谢谢很多人,

  书中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们当然是最应该被感谢的,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那些故事,还有一些无法用道理阐述的乐章,它们正在演绎着,并将永远这样演绎下去,那些故事早已融进了我的生命,让我能够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能够享受人生中美好或不那么美好的一切。谢谢那些故事,也谢谢故事里的人;

  感谢天雪文化的编辑们,如果不是他们,我的那些凌乱的篇章绝对无法成书,它们没有逻辑没有章法,像秋天散落在地上的落叶,是编辑将它们分类整理并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总结才最终结集成书,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没有他们,这本书也不会让那么多的人看到。

  还要谢谢那些深夜陪我聊天的豆瓣好友,在这本书结集的过程中我遇到了非常多的难题,这些难题是首次接触出版的我从未遇到过的,我也数次想过要放弃,是他们的鼓励和倾听让我走到了今天。

  感谢肯屈尊为我写序的翩翩,感谢愿意为我写推荐语并出现在我书的封底的这么远那么近、午歌、烟波人长安、小岩井。

  我的这些浅薄之言终能成册,实在是我在这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这当然不是一本成熟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它不但青涩,有些地方还很稚嫩,但我仍然希望那些我人生中经历和感受过的故事能够通过我那稚嫩的文笔传达到你们那里,让你们也听听那些融入我生命的乐章,也许真就有了共鸣了呢?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因为我深知,如果愿意用心的去倾听去陪伴,那么也就倾听与陪伴了自己。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六):当你说起你的孤独

  总有人说,这世间最美好的情话,莫过于三个字“有我在”。由此也见得,这纷纷闹市之中,孤独是多少人不愿提及的感触。

  孤独如影随行。

  不管你说你有多么的独立,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在生活中,会做饭洗衣,出门就能有朋友三四,回家就可以静思冥想。但总有那么个时刻,你会被自己的孤独困住,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深沉的恶意和透心的凉薄。

  寻姐的这本书正是写给那些被困住的朋友的。她仿佛一个老朋友走过来,静静的陪你坐一会,跟你讲起那些关于她成长的故事,那些故事里,她和现在的你迷茫过,恐惧过,怀疑过,任性过,愤怒过,后悔过,遗憾过,悲伤和喜悦都是一样的在内心澎湃过。但现在的她,老友一样的她,平静的看望着你,细细的同你述说起关于她的点滴故事,你感受的分明就是你在渴望的温柔。

  书里的小寻从到邻居家蹭奶茶的小姑娘长成了如今穿高跟鞋的寻姐,你看着她身边的朋友从那个哈提米到允儿,到小帆,到后来的电瓶车大哥,那个姑娘变得招展,变得明朗,变得内敛,就正是你我经历过,或者是在经历着的成长轨迹。她宽恕你的蛮横,说她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感受,她教你经历那些压抑的情绪时,不仅是历练,更要懂得慈悲。她理解你的苦难,劝慰你,所有的经历只是为了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而所有的因都会一个果,你要为自己的所有言行负责。

  同时,在这一段成长的路途中《在如水的时光里善待自己》的两段爱情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惊喜。真心因成长这条路上的不断坎坷而更值得珍爱。关于绍景辰,关于宋公子的两段爱情故事,从头到尾都带着淡淡的悲伤,哪怕是到最后,都不曾有过圆满的喜剧收场,但你仍能感受到主人公对爱的信任。这就是好故事的奇妙之处:当我们明白那只是一个故事的时候,它仍然能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也我们更愿意去相信爱。相信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让孤独的人更勇敢,更坚强,更容易感受幸福。

  这多变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友人来陪着你走这一段,告诉你再辛苦的路,能过得,能走得完,告诉你这条路上,不只是你一个人在前行,告诉你这路上还有惊喜,会有收获。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七):平淡地治愈

  我读书不喜欢书的外封套,总嫌它碍事,于是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习惯性地把它取掉。取掉一看,乐了:温暖平静的外封套画面的下面,是一副极富生活色彩的卡通图案,用漫画的风格画着餐具、茶具、盆栽甚至花肥,简单,亲切。

  也许正是她的风格。涉及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人生的种种,总有一篇或几篇会触动你:

  《不结婚的人都该去死》——一方代表世俗,一方代表自我,那个对战让我看了有种帮忙后者去掐架的冲动;

  《我那洒脱得有些“任性”的外公》——忠于自我,从而与众不同的老人,伤害了亲人,可我却不那么讨厌他;

  《给我温暖的伊丽斯》——情节那么暖,结局却那么伤感,使人不得不一遍遍颂读那一段:“从那以后我由一个不爱喝奶茶的小孩,变成了奶茶的忠实粉丝,……可总觉得再也没有那么好喝,那么温暖的奶茶。”

  《勇敢承认错误,救赎的是自己》——看哭了,智障孩子的生活,伤害他的,都是他的亲人、师长、朋友,是那些本应该接纳他的人。

  《只有自己知道对父母的爱从未减少》——这才是看得心里一紧:爱的存在常常会被不自觉地忽视,只有沟通才能实现它。我们和父母不正是常常这样彼此地误解着?

  《每个“突然间”其实都是生活的跳板》——故事略显离奇,只是,经历了不可思议的伤痛,也许,人会在一夜之间长大。

  《爱情本就是一场冒险》——结局那么伤感,故事却很欣慰。终是勇敢地在一起了,我们愿意,我们承担所有的结果。

  《能让人自信的高跟鞋》——惧怕高跟的我,读得一惊一颤。当然,单纯理解为高跟鞋的好那也未免太狭隘,高跟鞋代表一种骨子里的不服输。

  《缘份是需要珍惜的》——特别喜欢这一篇,我们喜欢把某些相逢理解为缘份,那样比较美好,喜欢把某些分离解释为缘尽,那样自己可以少些自责。是啊,把一切归结为缘份使然,是不是有懦夫之嫌?缘份是如此脆弱,如果我们不付出主观努力去扶持与培护,它不过是昙花一现。

  《如何才能实现人生自由》——是的,不与世俗妥协,我们要掌舵自己的人生,可那岂是说说而已?不被现实磨平,不被亲情控制,那需要多少的坚强执著与创造自我才能实现?

  淡淡地述说,却能让我们开卷暖心,合卷思索,适合在温暖的午后静静阅读。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八):自己好好生活是比陪伴更要紧的事

  猫猫的书看完好久了,一直没有写书评,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定义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的定位并没有脱离时下流行的风格,但我依然觉得,猫猫写的文章,实际上不属于现在流行的“励志随笔”和“情感故事”当中的任何一种。

  和猫猫认识很久,一直都是神交,断断续续看过她豆瓣上的文章,偶尔在扣扣上聊聊天,因为约稿子的事情也打过几个电话,猫猫的声音,和她的文字有很大初入,看她的文章,我总想象她是一个冷淡和疏离的人,谁知道听起来,却是温柔热情的感觉。

  人的表象其实和真实有很大区别,比如猫猫在文章中给人的感觉是冷漠而克制的,似乎经历过很多事,也终于看开了一些事,所以对人和事没有太多好奇,始终保持距离,而几次接触下来,她给人的感觉,倒是踏实靠谱细腻又体贴。

  反倒是我,谁都觉得我热情天真活泼外向充满正能量,实际上却始终不愿跟人亲近,不喜欢人群,习惯跟人保持距离,在熟悉的人面前反而冷淡而不愿意多话。

  我是很反感那些,动不动就宣称,自己是拿生命在写作的人,脑补一下,总觉得这样的文字,无端地沾了些血淋淋的感觉——更何况,明明写得挺一般的干嘛要拿上生命来说事。

  对猫猫来说,写东西只是一种记录,所以她倒是写得信马由缰,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有偶然间听来的故事,也有零零碎碎的有关生活的感悟,有正儿八经写的短篇小说,也有看起来不大正经的开脑洞,这些小文章,读起来都不费力,有的文章有点哀伤,有的文章能够咂摸出一些道理来,有的文章只是一种单纯的记录看着却让人忍不住感觉轻松愉悦起来。

  所以猫猫的文章,看起来真诚,又不缺乏感动,没有炫技,没有复杂的句子,仿佛一个老友听你说话,跟你聊天,而你,居然慢慢地,就愿意一直听着她说下去。

  坦白说,虽然作为一只非资深鸡汤编辑,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定义猫猫的这样一本小书。只是闲的时候一篇篇读下来,仿佛又重新认识了一遍猫猫这个人。

  这个出生和长大在新疆的姑娘,23岁离家去遥远的南方城市深圳,她换过很多份工作,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作内容,还去酒吧唱过歌驻过场,她爱过一些人也被一些人爱过,有过令她印象深刻的朋友也遇见过叫人恨得牙痒痒的奇葩,经历丰富得叫人羡慕,却又让人忍不住去猜测,这一路走来,她到底经历过多少分别和心酸,又默默忍受过多少不如意和孤独的时刻?

  而在以后的日子里,猫猫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我不知道,也无从猜测,就好像,我同样无法去猜测,自己会有怎样的生活一样。

  在这本书里,她记录了自己过去的日子里,遇见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记下了自己曾经的遗憾以及关于未来的些许期待,我想,至少她写下了自己想要写下的那些文字。而以后呢?我想,或许正如她自己在书里所说:回不到的过去,让它封存在记忆里,将人生填满,未到的未来,用当下去争取。将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自己好好生活,这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

  这句话,也同样送给看到这本书的你们,自己好好生活,那么,不管是不是一个人,都能够活得好好的 ,这才是比陪伴更要紧的事。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九):让我陪着你 以慈悲的名义

  身边的好友刚刚失恋,向来词穷的我一时找不出什么像样的话来安慰她。这本《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心中莫名对它生出几分好感。说实话,对作者猫语猫寻并不熟悉,读这书本也完全是冲着书名,可原本是为了安慰友人而读,却被书中这些小小的情绪渗透进了那颗许久未曾敞开的心。

  猫语猫寻,豆瓣、新浪博客双料人气作家,擅长用流畅、细腻且治愈的笔调,将当下年轻人所遇到的人生、情感、成长等问题,以通俗、有趣且新奇的方式讲述出来,具有强大的抚慰、治愈效果,让千万正处于不知所措之年纪的年轻人,在世间的漂泊中找到心灵归宿。这是从网络中了解到的介绍作者的信息。

  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关于梦想与未来,作者通过一个一个故事的形式,分门别类的有序排放。就好像考试之前那些模拟套题所附带的解题手册一样,每一道题都会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解刨析并归纳总结,让你百思而知其解。

  然而这些故事也许是现实的,也许是杜撰的;是你似曾相识的昨天,也是翘首期待的未来。她们流淌着孤独的血液,也充满着倔强的坚持,可这万千的血液汇聚在一起,又足以温暖全身,慰藉心肺。

  治愈系如今已变成了一枚随处可见的标签。“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在当你心里想着那个人,并用真挚的感情说出它的时候,它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苍白。就像猫说的:“每个心疼你的人,都不愿让你一个人独自承受这些生命中的痛。”每一个能够有勇气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已经充分做好为你分担痛苦的准备。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封面的设计:一张沙发一张窄小的茶几靠在窗边透着光芒的角落里。它就像是一个还没讲完的故事,欲言又止的等待你去找寻后续的话题。按照老习惯,一定要把外层的封皮拆下来,我才能安心读书,就好比回到家里,一定要先卸妆洗漱,把穿梭在职场的那张面具摘掉,呈现给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才会舒心一样。我不知道,这样的习惯,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毛病。被拆掉的封皮以一个立体三角型的姿态伫在床边,从三角型的顶端往两边看下去,画面上原本的一张沙发变成了两张相对的沙发,原本窄小的茶几被延展成了一整张双人茶几,原本茶几上的一只水杯、一个烟缸、一份菜单,统统成对出现,透着光的那扇窗被延展成了两扇,色调也随之明朗起来。原本的single,都变成了couple。

  我想这也许正是作者的这份真挚而细腻的表达:这里始终会有人陪着你走向未知的光明,不管你是否发现。

  他可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他可能是无话不谈的密友;

  他可能是镜子中那个最了解你的自己。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读后感(十):愿你有岁月可回首,不忘初心人依旧

  第一次读到猫姑娘的文章,是在豆瓣上。她笔下的文字流畅细腻,虽说写的都是日常小事,可读来却感觉亲切又治愈且毫不琐碎。有时候我会觉得,如果能与猫姑娘面对面地神侃闲聊,一定会是一种享受,因为她是个有趣且真实的人。

  如果你是一枚标准的豆瓣党,那么猫姑娘的那篇《不结婚的人都该去死》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篇文章,它的语言是精到的,描写是细腻的,人物刻画是传神的,行文之中透露的那股子狠劲儿,也是杠杠的!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觉,就像给那些嘴贱的人狠狠地还了一击:哼,人生那么短暂,老子凭什么要听从你们的摆布,老子的生活,为什么要任由你们干涉?!

  ——这种痛快淋漓的感觉,那真是不可强求。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我一直都很激动地在想:哈,真难得,难得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同路人。

  在猫姑娘的这本书里,她描写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众多人物,有任性潇洒、快乐自在的“奇葩”外公,也有善良质朴却不善言谈的哈萨克族妇女,有因诗歌而相识的挚友,也有美丽能干并不断向着洒脱迈进的职业女性。这些故事的笔触都很温暖,彷如这个迟来的春天里那难得的阳光,只是那么微微的一缕光芒,就足以驱散房屋角落里的点点的阴寒。

  除了这些温暖有爱的故事,猫姑娘还写下了相当多的、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文字。既然与青春和梦想有关,那么便免不了的会出现“迷茫”、“孤独”、“痛楚”、“救赎”等等字眼儿。但猫姑娘可并没有故作深沉,以一本正经状地给人们讲大道理,而是在讲述故事时“捎带着”写出她的这些人生感悟。在读过《让青春从这里起飞》后,这种感受尤为清晰。或许是因为前不久才与旧日同窗小聚一场的缘故,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几次忍不住去登录微信,只是想给那些陪伴我度过青葱年华的故友说声“谢谢你们”,但其实,我最想感谢的,还是猫姑娘,应该谢谢她让我一再地回想起尚在昨天却又难以回去的青春岁月,谢谢她让我能够想起往日的那些快乐或不快乐,回想起青春火热喷薄的颜色。

  猫姑娘的故事里,不止一次地出现喝酒抽烟、略显落寞的女子形象。我不知道这是真实的猫姑娘自己,还是只不过是她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可能因为我自己平时就是这副样子吧,所以对这种抽烟喝酒的女子格外地喜爱。当有人说,“女孩子喝酒抽烟那是对自己不够爱”时,我却想说,她们只是一时没有找到那个合适的、能够与自己同行一段人生路程的同伴而已,——不过还好,有猫姑娘的故事和她笔下的这类女子作伴,我倒真不觉得孤单落寞了,反而在心底生出一丝柔柔的感触,有一种想要拥抱这个世上所有对我满怀善意的人。

  前不久,我还因自己的青春华年中缺少志同道合的友人而深以为憾,可在刚才看到猫姑娘新书封面上的文案“无论世界如何多变,我都会陪在你身边”时,却对这苦乐参半的人生顿生出暖暖的谢意。读猫姑娘的文字,心头的孤寂落寞以及迷茫困惑是不难被治愈的,可若说一辈子都能这样简简单单地被治愈那便太假,说一句公公正正的话吧:择一个闲散的午后或安静的夜晚,细细地去读这本书,自己那颗慌乱麻木的心,便可找到安定皈依之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