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11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经典读后感10篇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是一本由吉尔莫·德尔·托罗著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读后感(一):《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评论-57分

  在电影艺术世界里,这是我最为钟爱的导演。起初,是着迷于《潘神的迷宫》,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喜欢的电影再来看上一遍,每次都还是意犹未尽。在《环太平洋》这种喜爱升华到了顶点,令人亢奋令人激动不已。接着又轮到了《血族》,这是我第一次如此钟情于一部美剧。这就是我和吉尔莫相识的路线,一定还要继续下去。

  这本书是从我们学院的图书室借来的,是这个暑假读书任务中的头号目标。一个导演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分享自己创作细节,这样的资料并不容易看到,这是需要勇气精力的,是一种最好的沟通推广

  “私人笔记”吊足了胃口,何为“私人”?有多“私人”?值得一探究竟啊,任何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其中暗含的思路和偏好,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而成的,这些不断生长出来的创意,被吉尔莫逐一的详细记录下来,且在不同的电影中,还会相互之间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它长成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类似情况发生在我的身上,几年前,一天爸爸给我了一本笔记,是他摘抄的一些名言举动虽然平常,但却让我突然之间有了去凝固生活意识,我觉得它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礼物。从那以后,我开始记录自己的笔记,我的笔记有很多,无论是生活中爱好,还是自我学习过程,或是工作需要的准备,我都以文字方式在不停记录着。当记录已成习惯,根植在我的世界里,这已经是我一直到死的生活方式了,收获极多。

  就像这样,写写每次看完书的感受,给自己些时间,思考一下生活的细枝末节。我的笔记当中同样会对一本书做更加复杂的及时记录,这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个人习惯了,我得在适当的时间把它交给我的孩子。像吉尔莫写笔记的初衷一样

  这本书展现了吉尔莫的生活态度追求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技巧,值得回味推荐热爱电影和艺术的所有人。最好也像吉尔莫一样,用同样的方式承载时间和生活的片段,贵在坚持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读后感(二):藏珍阁拾遗——《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阅读笔记

  (以下只是翻完一遍后根据个人想法记录的一些琐屑,这本书需要也值得看数遍。)

  1、Francesca Fiorani在《文艺复兴季刊》中写道:“藏珍阁被看做是一个微缩的宇宙或世界的舞台,或者是一个回忆剧场。藏珍阁传达了它的拥有者想通过这个室内的、微观的复制品,象征性控制这个世界。”

  【记】难怪我自己收藏欲这么强,看来是因为控制欲太强?但是最近在尽量降低自己的收藏癖,想要断舍离,算不算违背本性

  2、一条笔直的线就是不折不扣的暴政。在艺术中、在生活中都是如此,对不完美的爱才是完美的爱。

  【记】Agree.延伸一下,日本审美中的“间”,即留白艺术,其实也是一种不完美的完美表达

  3、吉尔莫最高评价的导演:Stanley Kubrick、David Lean、Alfred Hitchcock and Luis Bunuel. 他收藏了这四位导演的传记和作品回顾传记,也有一些关于黑泽明的文章

  4、我总说百分之五十的叙事是“视觉蛋白质”,它们与视觉糖果截然不同。对于没受过训练眼睛它们看起来是一回事,但它们从根本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记】“视觉蛋白质”和“视觉糖果”的说法有趣,很多东西和最生活化的一面联系起来总是会变得更加吸引人、更容易理解一点。

  5、马克:你的电影作品有一个非常独特地方,就是它们都极具实体感,有纹理,像抒情诗一样。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感觉手工制作的,好像你在雕刻每一个镜头观众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看你的电影。

  【记】吉尔默电影里面暗藏的视听密码,一半是出自理论的,一半是出自直觉

  6、任何努力想成为现实的电影,在我看来,都会和戏剧混淆起来。但任何尝试真实的电影都没必要担心不被人认为它是生活。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努力

  【记】吉尔默认为电影不是生活,那么电影应该是什么呢?它和戏剧的意义差别在哪里?

  7、你写的人物不能是哪些用动作表情所不能表现的。

  【记】前两天刚好看完《21天搞定电影剧本》,作者也强调剧本内容必须是能拍出来的内容,太多的形容词和心理活动是无法拍出来的。如果你喜欢写意识流的东西,可能小说更适合你。

  8、一个角色需要在电影中发生改变,这个说法是胡说八道。有时候伟大的角色是那个从来不改变的。……当然,那里面有旅行,也有朝圣,但没必要有一个好莱坞理解的人物曲线

  【记】这点和《21天》建议的相反,《21天》应该是更加传统的好莱坞式剧本指导

  9、Guillermo的惊悚基石:玛丽·雪莱《科学怪人》、埃德加·爱伦·坡、亚瑟·玛臣、H·P·拉夫克拉夫特

  10、我通常会把暖色调和冷色调混杂在一起。我认为红色蓝色是一个非常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风的配色方案

  11、(齿轮代表的东西)时间和死亡——是生与死的过渡;一个机械模式的世界;善良邪恶之间的轮回;或者创造消耗之间的介质。它时一个巨大机器,由流动灵活构成,精确但又非线性。……一种混乱中的有序和有序中的混乱。

  【记】Guillermo很喜欢象征使用起来实际想象力也很重要

  12、起初,我有个想法,《地狱男爵》整个故事要按照《当哈里遇见莎莉》的那种采访的方式展开。

  【记】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种有趣的叙事方式,《纸牌屋》中总统时不时与观众对话节奏就很妙,可惜1997年那会儿大家不太理解它。在写作方式中,也可以考虑这种完全第三者写法。

  13、我不是拍了八部电影。我是努力想把这所有电影合成一个电影。对我来说,这就像荒凉山庄。我建了一间又一间屋子,但在某种程度上你得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

  【记】大部分导演都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不过Guillermo想去特地表现出来的倒是很少,这个比喻贴切

  其实荒凉山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于催眠学中的“内心圣殿”,是一个自己可以随时来放松充电的秘密基地,其中的RAIN ROOM尤为明显。

  14、我不能只是去拍摄东西。我得去设定画面中有什么内容,是什么颜色

  库布里克市一个非常了不起摄影家,他能发现一切美好的东西。但我不能。我得去编排画面中的每件东西。

  【记】这是Guillermo不喜欢摄影的原因。大部分时间他会选择画下来。

  15、—为什么BPRD的飞机会坠毁?因为有几十个鹰身女妖攻击了它。

  【记】在Guillermo的本子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答问题。《21天》里面说,写剧本是一个你不停向自己提问的过程。基本上,为了逻辑完整合理,这是个比较好的办法

  16、我所相信魔法行为是,如果你告诉这个世界你想从它那里要什么,这个世界就会顺应你。这并不是说我拿着一张保时捷的照片贴在我的额头上,一辆保时捷就会跑到我面前。……但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像一条意念组成的洪流,汇聚着精神的,肉体的,所有的东西。而我们就像一张筛子,你调整你的筛子的大小,然后明确一些事项,明确了筛子的筛孔尺寸,再来观察现实,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与现实进行互动

  17、每当你发现一只竹节虫的时候,都会觉得它看起来极富设计感。

  【记】从大自然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已经是很普遍做法了,外部形态、内部形态、横切面……

  18、神话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英雄传奇史诗,以及被称作“童话”的幻想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基于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难以设想理念:太天真、太单纯,或所谓“童话式逻辑”。

  换句话说:事物之所以是它们现在的样子,是因为它们本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我们总尝试着制造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道德困境。……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一个道德考验或道德训诫,给予激励或暴露某种瑕缺。如果这个故事是预言说教的,它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将里面的人物“类型”化来对基本原则进行举例说明,只是为了使故事完整而出现的人物也包含于其中。这些“类型”的生活能够而且必须与过去和未来相联系,但他们的角色与故事一起结束

  19、在一个魔法故事中,流畅性要比逻辑性重要得多。人类发明怪物解释整个世界。人来一旦开始以某一种有条理的方式生活,遵循着“社会契约”,那么在他的本能思想之间就开启了一道深渊,怪物们则开始代表着另一个世界:人类的内心世界。

  20、一说到设计,我就多少变成了一个极简主义者,一个“少即是多”的家伙。但他(Guillermo)是一个极其“再多也不嫌多”的家伙。

  【记】近几年来各个领域都吹起了极简风,某些时候只是大家一种偷懒、遮盖自己贫瘠想象力或统筹力的办法。大家都说比起做加法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但是显然做加法更难。:)但是我也并不排斥极简,但并不是always less is more.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读后感(三):一本肝脑涂地的魔法书,你敢看么?

  这本书,怎么说呢,太nb了!从内容、画风、版式到纸张、设计、印刷…怎么说呢,都太nb了!有天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作序,汤姆·克鲁斯写后记,加上大量已知和未知的艺术脑洞,《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随便翻翻就已汗毛直竖,但根本停不下来。

  这本大部头藏品是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部极致精美的图鉴,内藏大量手记、手绘图、剧照写真,真心精密又炫目恐怖又迷乱......如果有机会切开吉尔莫的脑袋,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脑花儿

  如果你正被狗屎一样的生活折磨,推荐你来到吉尔莫的暗黑小桃源。在幽闭的荒凉山庄,这位暗黑艺术家外加收藏癖正沐浴焚香,磨刀霍霍,准备告诉你如何靠眼睛吃小孩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yOTMzNA==&mid=2649852321&idx=1&sn=9db98baedea6790dea08793257fd0fa7&scene=4#wechat_redirect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读后感(四):托罗之纯粹

  极致精美!对这样的美物爱惜不已,捧读时也是万分小心,不料出门之前忘在窗前,一场阵雨给淋湿了,心疼不行,只好又买了一本。

  其实英文原版已经有幸蒙友人送了一本,欢喜异常,买中文版之前还犹豫了一阵,想等看其他人的书评,然而迟迟见不到议论,自己英文苦手,又实在按捺不住对它的占有欲,也下单了。

  和后浪那本创世一起趁亚马逊活动收的,同样都是过百的图书,相比之下我觉得这本真是值太多!那本给小孩子玩具翻几次就扔了,这本却能一直存留在书架显眼处,无论翻开哪一页,都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琢磨上好半天。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也收罗了不少设计用书,但光是印刷能让我喜爱的着实不多,这本竟也算是其中之一。英文版的彩页是过了油的,我以为中文版会有些折扣,用质量好点儿的纸张罢了。看见中文版能忠实地将装帧还原到这种程度,还是相当有良心了。封面的立体凹凸我希望能做得更明晰一些,不过中英文版都有此遗憾。论内页印刷效果,不知是因为英文版放久了还是什么缘故,两本相比我竟觉得这本中文版更细腻铅笔痕迹栩栩如生,翻的时候生怕蹭花了它。

  我不太能看出英语翻译上的问题,就普通读者的阅读而言感觉还是靠谱的,原版中有段我自己不太能看懂的(关于手冢治虫的那段)英译的日漫作品名单,还很懊恼自己日语白学了,这本中文版中也非常漂亮地译出来了,心说真不愧是专业的,没得积累大概译不明白吧。此外,原本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处错,即“卡洛斯?希门尼斯”和“卡洛斯?赫门尼斯”可能是前后两种译法,然而比对原文,还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人。

  不知道该不该推荐每位电影迷都收这么一本,不过我身边喜欢这种奇诡、妖艳、哥特风格电影的朋友倒是不少,且男性居多,我一女性朋友还用这本书作为礼物去跟她心上人表白去了……笑。尽管大部分人并不熟悉托罗的名字,作品也只熟悉《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和《霍比特人》,但是每个人把书拿到手里都会大喊“酷毙了!”

  如果谁自称喜欢收集电影设定集,却不知道这本书的话,必然是个笑话——我真是这样认为的。托罗作为一个阅读极其广博、思维异常开阔、多个项目同时思考的天才,却仰赖于原始的“笔记本手书”工作方式,以至于他的笔记本也完全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我也藏有一些霸气的电影原案公式书,那些精细的、严密的3D特效令人瞠目结舌,但在对“妖魔鬼怪”和“黑暗之美”的追求和想象上,托罗的设计又自带其浪漫的温暖意象。托罗才华横溢,同时又是老顽童一枚,个性又纯粹坦诚,设计图也尽数公布于大众,所以我们看到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是他真实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他多年思考、发挥、整理的心血,不是那些捞金味满满又千篇一律的“设定集”能够相提并论的。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读后感(五):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吉尔莫·德尔·托罗或许不是最伟大的导演,也不是最受欢迎的导演,甚至不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但他绝对是我所了解的最有才的导演(好吧,我了解的导演也不多)。

  第一次翻这本书的时候,就惊讶于他的绘画技能,虽然只是笔记本中的草图,大部分都是怪物骷髅吸血鬼,却精美异常栩栩如生,而且自有一种不好描述的古代手抄本的风格。吉尔莫博览群书,几乎每两天就看一本,而且一看就是几十年。从他的手册里你能看出来,这几千本书他没有白看,在文学,哲学,艺术,当然还有电影等各个领域,他都有独到的见解。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心得,难怪某国的电影大部分都那么浅薄,那些导演中有几个能像吉尔莫这样博学。

  前面看卡梅隆(《泰坦尼克》)给他评价你或许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但看完本书后,你只会觉得卡梅隆绝对不是偏爱他最好的朋友。你或许不是很喜欢他的电影,但你一定得承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伙,他的两个小伙伴最近红透半个天(墨西哥三杰中阿方索《地心引力》自不待言,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的《鸟人》今年大出风头),我相信《潘神的迷宫》多年后,吉尔莫·德尔·托罗一定会风云再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