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3: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10篇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是一本由黄仁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一):《万历十五年》个人短评

  观一粟而知沧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万历十五年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错综复杂、风起云涌的社会藤蔓终于汇集起时的一个横断面。向下有其树根,向上是其树冠。大明王朝这棵大树在这一个横断面上预言了倾覆的结局。而这个年份本身,哪怕十四年,或者十六年,其实如同年轮一样没有太多的追究意义——否则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历史学家看数学书了。很明显书中的人物,无论万历还是张居正,申时行还是海瑞,戚继光还是李贽,在这个“低能的政府”以及“僵化的体制”下,个人无可避免地走向悲剧。《明朝那些事》总是有点轻佻的痞气,《万历十五年》有着一种现实与超现实混杂的压抑。黄仁宇究竟是微言大义还是春秋笔法自然不可考,这本史学书籍还是拥有着一定程度上小说的美感。一群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说:那边有座老桥,我们走老桥——这是海瑞;一个人说:我们建座新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这是张居正;一个人说:我们一边建桥试试一边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反正桥也可能用不上——这是申时行;一个人一边摸着石头一边悄悄用石头堆桥——这是戚继光;一个人一边走一边骂一边找桥——这是李贽;一个想建桥的人被人扛着挣扎着放声大喊:放我下来,我不要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没人理他他就闭眼闭嘴了——这是万历。PS:书中的阴阳之观点十分精辟,肉体与精神的分裂简直和基督教的本质矛盾有得一拼。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二):无奈之朝代

  乍看书名,以为是那种普通叙述历史的说明书。但是当开始读,就完完全全被吸引进去了。作者从不同人物的角度以万历十五年为节点来阐述明朝社会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文章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引人入胜。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字字带有吸引力。值得读者再三之品读。

  从万历皇帝的角度来看。在日常人认为,万历是一位懒惰皇帝,没有责任,怠政懒政。但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首领其实自己却什么都决定不了,实际上是文臣集团的傀儡,为了彰显权利而不是有权利。他的无奈,只能以“无为”做以反抗,其实他不是昏君更不是万人唾弃的暴君,但也绝对不是明君。

  首辅大臣。最有争议的就是辅佐万历皇帝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他胆大有为,独断专行,会识人用人,一心为国家的变好尽心尽力,殚精竭虑。但是,会不择手段,过于强调结果。有人说他位极人臣却权利超于皇帝,不管不顾,甚至权高至于谋逆之罪。其实他心是好的,他确实是一心为了国家,只是求之心切,忽略了旁人,忽略了这个社会应有的不堪。或许像申行时那样老成圆滑些结果不至于那么糟糕。申行时就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深知文臣集团的阴阳两性,在其中运筹帷幄,让这个朝代在他任职中可以平稳维持。但是,这样就略显懦弱和胆怯,没有张力,无大功也无大过,只能用平平来表示。

  从戚继光的角度洞悉了明朝当时的军事情况。重文轻武的风气完全使得明朝的武力是在文人的管制之下,也是明朝的军事力量不值一提。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非常危险的,即使其他方面都发展完好也存在被取代的危机。戚继光在这个不重视军事的朝代中的重视军事之人,他的强大也势必依托着有识之士的文臣的支持,而且他也是文韬武略都算精通之人,故在文人中有一席之地。其中,作者也强调不重视军人的文化水平也是军队力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家。李贽的存在,包括所有的耿定向、耿定理、王阳明等,在明朝理学和心学成为两派主要思想。从李贽的生活来看,明朝对文人的推崇达到了一个高峰,文臣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是这个平民百姓管理者。

  在不完善社会中的佼佼者必定是那些能适应并会利用这个社会的人。

  一个依附于道德的社会终究是不堪一击的。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早已病入膏肓,就看病能拖多久,就看外界风雨之势有多大。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三):政治经济学最佳讲本

  作者能文能武,曾在报行行走,又曾在军政系统工作过,后来潜心研究,成为一代学者,可以说这些经历融入进作者的思想,所以从选题到材料的选择,都和作者的思维密切关联.

  作者通过人物的描写,述及到相应的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制度等等之间在明末的相互影响,而财政经济贯穿本书的始终,可以理解为此书是政治经济学的最佳讲本.

  让我们了解到明朝的过往历史现状,伟大王朝的不足之处.

  鉴古知今,让我们牢记和吸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为实现今日的中国梦剔除一切不利的因素.

  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有思想的人深度阅读和思索的书籍.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四):1587年的那些事儿

  这是华裔所写的历史书,原著是英文版,因为其受欢迎而且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的价值翻译成中文版。《明朝那些事儿》引起许多年轻人对明朝历史的关注,而这本书选取1587年万历十五年的一些事,把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都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与总结,十分的精彩。

  对史学家一直都很崇拜,因为历史稀稀落落,或真或假,有正史有野史,有传说有谣讹,难以辨析;而史学家们可以通过长期的钻研和耐心地剖析,逐步形成发展脉络,梳理总结并著述成书,实属不易,佩服佩服。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在写小说,也不是把史料简单的堆砌,这本书阅读的最大价值在于他作出了评价,而且是客观的评价。作者认为历史中的人物,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一定存在阳的一面,也存在阴的一面,我过去对历史人物善恶忠奸的判断往往注重的是结果,却很少关注过程。每个人的评价在行成之前往往都有时间空间所造成的因素,人的个性中必然存在阴与阳两面,只关注结论而忽略过程是不公平且肤浅的。黄仁宇在这本书中的评价是客观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极懒怠的万历皇帝,我们也能看到他想励精图治的努力,只是一些历史特定的环境与纠葛一步步将那个孤独寂寞的皇帝推向了大家固有的印象中。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也并不仅是一个企图颠覆朝纲的张居正,也看到他拥守道德的一面,这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海瑞的廉洁也看到其顽固的一面。总之,这本书将皇帝的励精图治与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与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与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与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与绝对保守都评述得很精彩很到位。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五):一览明王朝全貌

  此书为一致向往之书,最终却读之囫囵吞枣,或许是黄仁宇博士既有商业又有学术的一本书,加上原先英文版本在先,需要精读。

  明朝是非常有意思的王朝,200余年16为君王,发生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许多不一样的有意思的事情,“从此君王不早朝”只是因为在明朝的帝王教育中,深宫大院培育出的成品如同当前高考的学子一般,高考结束,撕书泄愤,而出身草莽的明太祖宗朱元璋,由凡人一跃至天庭,便以极严格的皇家礼仪去维护自己来之不易胜利果实,其规矩之严,现在想来,起于朱元璋之意淫,设想有朝一日你中了100亿的彩票,便意想出富人奢华的生活,大概如此。而明清两朝对于皇子的教育,一脉相承,从史料来看当属历朝最为用心和严格,但物极必反,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成品,不一定能够将创业者优秀的行为传承下去。

  明朝君王大多短命,在位时间大多较短,是否与朱元璋草根的基因有关系?

  嘉靖,万历十几年不早朝,但是依然成就了两个明朝的治世,如此庞大的统制机器在那么低能的情况下,如何自行运转,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冷兵器结束与现代武器交替的时代,火器在明朝已经又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却止于实战,至清末一致未形成战斗力,而此时全球争霸已经在火器的推动下开展的如火如荼,难道就是“兵者,凶器也”一句古话?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六):不只是公元1587,更是一杯淡淡的奶茶

  最近看了很火的《人民的名义》,里面提到与高被拉下水息息相关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剧中的高是典型的儒官,大学教授出身,严肃中颇具几分浪漫主义气息。我本以为能将他与少女情欲联系在一起的书会是杂记野史,没想到却是一本娓娓道来的严肃史学著作,就好像早晨煮好的牛奶,很温和,作者稍微加了一点点糖,奶皮粘在嘴上,读起来异常舒服。

  我不是史学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不是特别喜欢平铺直叙的严肃史学书,但是我更讨厌披着严肃史学外衣却带有严重个人评判色彩的书,或者乱挖历史角落的阴谋论书,对于近几年各种爆款的这一类书,我个人是嗤之以鼻的。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在意大小事件的组合叙述,配合严谨的推论,杂而不乱,对于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作者点到即止,不会滔滔不绝的倾泄自己的观点,像是一杯淡淡的奶茶,茶和奶的组合恰到好处,谁也不会压过谁的味道,平淡之余让人感觉读过之后回味无穷。

  另一点要说的是,这本《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观和写作手法我是十分赞崇的,不了解明史的读者可能初读会觉得杂乱,纠不到重点,如有可能的话,读完这段明史再来看此书会显得更加趣味无穷。

  总之,这是我最近度过的一本好书,也是我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吧,年轻人!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七):看了《万历十五年》想到

  一直很喜欢历史,喜欢去找古时候的情景去感受古人的心境。去品味古人的智慧,从历史从汲取营养再反思到自身,从中似乎也能看到未来。

  张居正,内阁首辅权倾朝野。万历九岁登极张居正便一直独揽大权。他能平衡朝廷的权力,还管万历的教育。万历也十分重视,依赖他。甚至连张居正的父亲死了需要“丁忧”万历也想法设法的把他留在朝廷。可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为了独揽大权摆脱张居正的影响开始清算张居正。张居正从受人敬仰的官员变成了一个言行不一虚伪毒辣的小人。他一下子跌落神坛,连他的子孙也未能幸免于难。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卸磨杀驴”,你用得着他的时候就好生供养处处谦让。你不用他了,就倒头清算不管不顾,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做到这么没人性,突然觉得政治真的可怕。这世界不知道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黑暗。可是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冷漠真的能杀死人。

  还有一个海瑞,海瑞是一个充满正义感极端理想主义的人。到死他也只拿着那微薄的俸禄以至于死后连丧葬费都没有。他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在一群圆滑世故的官员中显得格格不入。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描述当时其他官员对于海瑞的看法:“海瑞从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受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也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从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海瑞成了道德模范,但没人想成为他这样的人。从政二十多年,海瑞在一群官僚中做不出什么政绩。他做出最大的事似乎上书骂了皇帝,一系列偏执的事件又让他成为了道德标杆。人们钦佩他的勇气却没人想拿上这种勇气去跟上级甚至跟皇帝干仗。我看到海瑞这一章突然想到了我家的一个女邻居。女邻居是个特别单纯的人。有次我跟我妈商量要扯点田里的青菜炒着吃,女邻居听了就提出她家的青菜长得正好可以去她家摘点,我高高兴兴的去摘了她家的青菜,但是我妈后来跟我说起这个事的时候居然说她傻。女邻居毫无心机不懂如何在邻里之间获得认同,人人都觉得她善良享受着她的慷慨却在背地里嗤笑她“傻”。我那位女邻居也如海瑞一般心思单纯过于理想主义人人都钦佩他们却没人想成为他们。

  争权夺利的生活于我来说还是太难了,平常多看书体味一下别人的感受就够了。还是老老实实画图吧。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读后感(八):零散随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