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林中城堡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林中城堡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0: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林中城堡经典读后感10篇

  《林中城堡》是一本由[美]诺曼·梅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林中城堡》读后感(一):魔鬼天堂只有一步

  诺曼·梅勒的小说只看过《林中城堡》一部,这是朋友很喜欢的一位作者喜欢理由是他写的东西很多都是没有道德感,自我,离经叛道,不是大众文化产物。相比现在主流小说,梅勒写的文字是走荒诞路线

  《林中城堡》是诺曼·梅勒的绝笔作,果然不是正统文学更不是其它大众文学,在我看来,作者写的非常意识流,所以看到前三分之一我就放弃了翻一下希特勒历史书籍,只当小说去读会很意思

  小说前期以乱伦为主题描写了希特勒的童年时期,不过真正的主角是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所以如果想看希特勒成年战争历史在此是看不到的。

  小说可以分为三小节来读,第一节是希特勒的家族乱伦史,从希特勒的爷爷的乱伦写起,到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和希特勒的母亲克拉拉,两人的关系则是舅舅外甥女!阿洛伊斯一生好色,只要是女人都不放过,读起来感觉此人实在是蛮变态的。

  中间一节则是克拉拉非常温柔圣母)地养起希特勒已逝前妻两个孩子,阿洛伊斯晚年退休后以养蜂为兴趣。其中还莫名奇妙地写了沙皇和他的爱妻皇后典礼和当时踩踏事件可能是依照当时历史而写,只是穿插在小说中有点奇怪和突兀,作者也太随心所欲写作了。另外还有一个指导养蜂,让阿洛伊斯父子都受益的神秘人物老爷子背景交待不详。中间这一节整个都很莫明其妙,大段的养蜂情节,读到这索性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试图完全整理思维混乱的。

  最后的尾声是小阿洛伊斯离家出走,从前面的铺垫能看出小阿洛伊斯也是个叛逆小孩角色,而小阿道夫,也就是小希特勒则快速成长少年,在此作者又离经叛道地写小阿道夫如何如何自慰的,阿洛伊斯去世写的稍为有点短,后面又长篇大论的写几个子女事情,有点看的不过瘾

  如果说小说中的明线是阿洛伊斯为主角,那么暗线就是自说自话的魔鬼了。诺曼·梅勒可以看成是美国的说书先生,在书中大量的自说自话的魔鬼情节中尤为明显。作者用一种荒诞的叙事写法平淡的写完整个小说,因为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小说,所以觉得很新奇,当然对于大量的乱伦情节和克拉拉的圣母行为略无语,相反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小阿洛伊斯,他和阿洛伊斯吵架后,在出走前一把火烧了蜂房这一段不错。虽然也写的很怪异,但是给人感觉比较真实,符合小阿洛伊斯的个性。相反小阿道夫在文章的结尾才有多一点的篇幅真的有点少。

  小说中阿洛伊斯对于老狗路德的处理也很有看头,路德的老态暗示了以后阿洛伊斯的去世,而阿洛伊斯有了新的看门狗以后,便想在一个山中把路德处理掉,结果走到半路路德走不动了,阿洛伊斯也老了,一老人一老狗很有画面感。只是路德最后还是被刺死了,然后阿洛伊斯又煞费苦心将路德埋葬,个人认为还是变恶吧。

  如此说来,书中的人物,有哪一个不是魔鬼,又有哪一个会在天堂呢?

  《林中城堡》读后感(二):怎么样不诚实的去描写一个魔鬼

  三岁看老。对于这部书的立意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

  在二十世纪前半,有这样一个魔鬼,他在欧洲的上空漂浮着,人们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起。这样的开头是不是有点熟悉?J•K•罗琳在描写伏地魔的时候也用了同样的手法。她描写伏地魔的并不光辉的童年和各种阴暗事迹。同样的,诺曼梅勒也用了相似表现手法。

  在社会风气异常浮躁中国,已经很难有一个作者去认真细致的考据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背后的影响因子了,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对于个人经历探索。还好,在另一个大陆,这样的思维还在保持并传承着。

  当然并不是说由于对于童年的考据,这就是一部完美传记作品了。作者在文中安插了另一个身份叙述者——D•K。D•K是一个魔鬼,也是一个撒旦为了培养傀儡而安插在希特勒家族的教养人。在作者的表述中,希特勒在这个魔鬼的一步步安排下进入了反人类深渊

  在最后的文献引用部分,可以看出一个老作者对于想要写好这个二十世纪的最臭名昭著领袖决心(在欧洲仍有许多的希特勒狂热分子)。但是,不幸的是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的力不从心。他浪费了大段的笔墨去写老爷子,写阿罗伊斯和阿迪是怎么样对于养蜂迷恋的,甚至插入了很多养蜂的偏方蜜蜂行为学研究,可是除了老爷子的部分,其他对于蜜蜂的描写确是显得力不从心。我猜想,如果作者还活着的话会解释说从一系列的养蜂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对待事物的行为习惯和癖性,从而找出希特勒变态的遗传性。然而,从后面的叙述看却并不是这样,克拉拉是个传统淑良的母亲,阿罗伊斯虽然脾气暴躁寻花问柳却勤恳正直保障一家经济供给。那阿迪的性格阴影来自谁?仅仅是因为安格拉说他臭,或者是小阿罗伊斯乖张暴戾?如果是这样的话,小阿罗伊斯成为恶魔可能性更大一些才对。结果像是专门为了讽刺一般,他仅仅是成了一个小偷。小阿罗伊斯离家时烧毁蜂箱本应是高潮之处,对阿迪的性格转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才对。结果作者把重点落在了离家前的一顿暴打之上。我只能说,要么是作者年老力不从心,要不就是他想要在各种意义上讽刺这个家族。

  哦,对了考虑到这本书的卖点似乎是讨论阿道夫•希特勒是否是以及乱伦产物这个噱头上,我觉得可能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在作者看来,作为一个饱经欺压的民族后裔,希望在临死之前在给那个施害者扣一个屎盆子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你,阿道夫•希特勒不仅来路不明,而且一身臭气,被家里人遗弃,被社会人讨厌;你不是世俗教养的产物,而是恶魔的化身。所有可能涉及历史细节的部分都被老爷子一句话模糊带过了啊啊啊。

  真的是调皮

  《林中城堡》读后感(三):一部荒诞的小说。

  一部荒诞的小说。

  我很想说,《林中城堡》很恶俗,低趣味故事十分的荒诞,甚至有点下流,因为它的主题是乱伦。一点也不用怀疑,作者写它的时候拟定的主题估计就是“乱伦”。

  是以希特勒为作品背景吗?小说家可以任意发挥,所以历史记录确定事实一点也不重要,诺曼·梅勒只是一个小说家,但是他这样写希特勒的家族史,希特勒的后人们会怎么看?如果放在中国,人家后代估计会起诉他,就算阿道夫·希特勒臭名昭著,让整个家族蒙羞,但是关于他的家族的考证没有得到事实根据的话,作者在小说中这样确定的写出情节,还是有待研究哈。

  阿道夫·希特勒是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并憎恨他。德国纳粹元首,他的闪电曾经破坏了整个世界,这个二战罪魁祸首,怎么痛骂他都不为过,但是真的要把他的整个家族都拖进污水么?

  《林中城堡》有两条叙述主线,一条是希特勒家庭的历史,从希特勒的祖父一直写到他父亲的死,以希特勒十六岁中学毕业结束;另一条是小说中魔鬼“我”讲述的渗透全书的魔鬼活动以及穿插其中的多则故事。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是书中的绝对男主角,作家诺曼·梅勒把他写得极为下作不堪,用了最厌恶的浮世绘一样的笔法描写他,把对希特勒的痛恨都发泄到他身了。于是84岁高龄的诺曼·梅勒没有意外死去的话,估计他的下一部作品应该是希特勒,显然他为此做过很多调查准备,只是希特勒值得庆幸,他逃过了他恶毒的笔,看看他笔下父亲的下场,他真该庆幸才对。

  真的有必要么?

  希特勒的爷爷都是乱伦的,他的父亲更是一个私生子,而他的父亲阿洛伊斯的真正生父也被怀疑,一个是寄钱给他们的约翰,一个是约翰的哥哥,他不想破坏自己的家庭而让约翰以假借之名替他寄钱给希特勒的奶奶玛丽娅·安娜。阿洛伊斯的继父是也叫一个约翰的酒鬼约翰·格奥尔格。

  爷爷是个乱伦的人,父亲阿洛伊斯有过之而无不极,他一生好色成性,为了爬进上层社会娶了一个大家闺秀,可是大家闺秀很丑,但是人家家教很好,还算优雅,就算阿洛伊斯经常跟妓女床单,把一切能够搞上床的女人都搞上床,人家都不理他。直到大家闺秀病死前夕,还把克拉拉请回来,这可是过去的情敌哦。大家闺秀原谅这对狗男女,还说放心克拉拉回来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可是克拉拉是谁呢,是阿洛伊斯的外甥女,乱伦哦。

  希特勒的爷爷,奶奶都是跟自己的兄弟滚在一张床上乱伦过的人,希特勒的父亲和母亲更是乱伦得更不像话的人,希特勒的身世就是这样的罪恶不堪。

  真的非得这样写吗?写得毫无人性。写得非常猥琐。乱伦的家族就非常一直乱伦下去,罪恶的某个人他的整个家族也势必是罪恶的?

  我觉得怀疑美国作家的意图。美国人从来狂妄自大,到处欺负人。而且这又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就算抹黑历史你也拿他无法,但是冠上希特勒的大名,这还是一本虚构小说么?明明是擦边球,抹黑人家的父辈祖宗伎俩哦。

  诺曼·梅勒自己又好到哪里去了?一生结婚六次,有九个子女,他精力充沛,估计也碰过妓女。以他对乱伦的关注度,我也可以在这里置疑他:是否也乱伦过?

  这样想好像是不对的。阿道夫·希特勒是个罪人。但是作家诺曼·梅勒把他的整个家族都否定掉,并且写得如此下流,还是让我发生同情心。我觉得不太公平。甚至觉得希特勒老爸也挺励志的,从一贫如洗的家里走出来,背付私生子的恶名,从修鞋匠爬到海关官员,混进了上层社会,不励志吗?其实希特勒也有励志的一面,他有一本《我的奋斗》的书留下来了。

  历史烟云,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主观认知,而让自己的主观认知蒙蔽了客观存在。如果太过主观的去判断,是有失公允的。

  《林中城堡》读后感(四):林中没有城堡有噩梦

  诺曼•梅勒的书之前看过《硬汉不跳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这位美国最有争议、最著名的当代文学家,在美国文坛驰骋近半个世纪,也是好几届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提名者。为何他的作品那么有个性,以至于你读一遍根本无法理解透彻,所以你还得去了解那段历史,那段社会大背景,只有这样你才能读懂作者的作品。

  这次读他的《林中城堡》我又是读了好多遍。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有二。第一这本书是写希特勒童年的,这个人物在全世界都备受瞩目,因为他的残暴。第二就诺曼•梅勒写完这本书不久就与世长辞,这本书算是他的遗作。基于这两个原因我更想了解84岁高龄的他是怎样去诠释这个“战争狂人”的。

  关于希特勒的传记大家都读过,但是诺曼•梅勒觉得传记太死板,对人性的描写和形成根本无法阐述透彻,所以他才提笔用小说的方式来注解这个被世人称为“恶魔”的人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小说是以一名前纳粹情报官员的第一人称来写作的,小说主角“埃迪”成长在乱伦家庭。作者在这本书中追溯了阿道夫•希特勒家族自19世纪以来病态、乱伦的历史。这其实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超越了人类理解,对我来说他出现的惟一答案就是恶魔的存在。”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希特勒形象,为了让这个人物能在人的思维中活起来,所以作者不得不从希特勒残暴的父亲讲起,他的父亲不仅和自己的亲女儿乱伦,还对家庭施以暴力。另外他的这个大家族中包括希特勒的祖父母父母姨妈叔叔亲戚都处在一种极度的丧心病狂的世界里,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希特勒自然不会好到哪去。特别是作者认为希特勒的母亲就是他同父异母姐姐,这也还原了希特勒为何那么憎恨犹太人,甚至想赶尽杀绝他们的直接原因。

  诺曼•梅勒写这本书自然不会凭空捏造一些事实,其实作者本人也是是美国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这并非是说他的作品有多与众不同,而是他曾六次结婚、生子无数;他曾负债累累、酗酒吸毒,还在一次酒后刺伤妻子;他曾多次猛烈攻击政界要人、女明星,但却出面帮助杀人犯开脱罪责。这些或许都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个出色的作家一定得有着理性而且和谐人际关系,当然这都是人们所期望的,作家也是人,对于作家的家庭生活我们无权品评,对于他的人生轨迹我们也无权称赞或者诋毁,我们要从其作品中感受到是否能够称得上精品,这才是对一位作家最公正的品评。

  诺曼•梅勒也算是二战以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了。他在美国文坛活跃了足足60年,被视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作家”。他于2007年11月10日去世。他的成名作品是《裸者与死者》。这本书我没读过,但是从读过的这两本书来看,作者的写作手法确实很大胆。据说作者写作这60年中不仅写了希特勒,还写过尼克松、毕加索,甚至耶稣也是他作品的主角,他曾先后在1968年和1979年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可见他的作品确实很现实,应该与鲁迅的写作风格相似,诺曼•梅勒不少作品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病态现象,在文体上也敢于作大胆的探索。但作品中不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成份,如过分渲染了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等。

  还是与读《硬汉不跳舞》时一样的感受,读这本书很耗时费力,不过觉得很值,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多读读这些人的作品,也会让你豁然开朗,写作没有固定模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描述方式,这就是高手。

  《林中城堡》读后感(五):超越想象的终极魔鬼炼成记

  诺曼·梅勒在84岁的高龄,以超越现实的荒诞不经的想象力为我们虚构了阿道夫·希特勒的一生。我们无法想象,这个84岁的文学巨匠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探究屠杀了自己600万同胞的恶魔心态历程。但我们知道,一种想象力无论多么神奇或者是多么超出我们的意识流之外,只要涉及到的是丑陋事物尤其是心中充满仇恨、最终心理扭曲的阿道夫·希特勒,那么这种想象力下塑造的一切自然是让人不寒而栗、甚至恶心。诺曼·梅勒以历经沧桑的人生并和海明威并驾齐驱的文采驾驭住了这种让人自我毁灭式的文学创作,最终成就了《林中城堡》。

  林中城堡,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域,而这里的林中城堡就是隐藏在尘世间、用三百多年的时间孕育了一个病态、乱伦的家族,最终当这个家族的恶因积聚到极点,化为阿道夫·希特勒,进入尘世,为这个尘世带来了绝对的死亡气息。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论述过邪恶的问题,如我国古代的人性善恶论;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的《论邪恶》。这些论述很多时候仅是就论述而论述,即便结合史实,却从没有像诺曼·梅勒在《林中城堡》中剖析阿道夫·希特勒的邪恶因子那么具体、生动。

  善人不论看什么,自然是从善的视角出发,即使明知对方是错的也会为其开脱;恶人不论看什么,毫无例外都是从恶的角度出发,即是善的东西也会被他们理解为恶的东西。鉴于这一点,诺曼·梅勒选取了一个附着在一位党卫军情报官身上的魔鬼作为叙述者。借他之手,从希特勒家族的历史及魔鬼自身的活动两条线出发,构建阿道夫·希特勒的一生。这种手法非常高明,若我们仔细剖析,就会发现这两条线其实就是内因和外因。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变化内因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外因。

  蔓延全书的魔鬼气息、邪恶气息、乱伦气息、死亡气息死死的扣住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命脉,也扣住了读者的思想。尽管我们这种,无论诺曼·梅勒如何去描写,都无法原封不动复述甚至接近阿道夫·希特勒的人生真相,甚至连我们都觉得他的描述荒诞不经,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诺曼·梅勒在《林中城堡》中展现出来的无可复制的文采以及他对魔鬼经历以及内心剖析的准确性!历史无法复原,但我们可以去推测,历史只有一个,我们的推测却可以有千万!

  从唯美的林中城堡四个字出发,一个字一个字地走向这世间最丑陋最邪恶的人,魔鬼的气息似乎从这些文字中逸出,与窗外的水滴声勾搭在一起,弥漫成一幅人间地狱!

  《林中城堡》读后感(六):他的灵魂被魔鬼呵护

  诺曼·梅勒在《为我自己做广告》中写道:“我希望尝试对谋杀、自杀、乱伦、纵欲、极度的快感以及时光等方面的奥秘作深入的探讨。”梅勒这略显重口味的宏愿,在《林中城堡》的创作中,得以部分实现。这些邪恶的元素像旷野飘荡的鬼火,在《林中城堡》一书中随处忽闪。

  《林中城堡》可看作是一部魔鬼的回忆录,诺曼·梅勒以魔鬼D.T的口吻,回忆了邪恶的集大成者阿道夫·希特勒的家族历史和他童年成长的经历。作为叙述者的D.T受魔界大师指派,将希特勒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关照和培养,它几乎参与了希特勒受孕结胎至成为“一头野性畜生”的整个过程。诺曼·梅勒尝试用这种荒诞不经的方式,对希特勒如何成为人间恶魔做出解释。

  对于希特勒如何能成为尼采哲学中“超人”般的人物,在本书的开始,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怀疑是乱伦的成果。希姆莱认为“具体体现幻想的任何一个超人,必然是产生于惊人地相似的基因构成要素的匹配。”而“乱伦提供了可以达到如此坚定不移的目的的最贴近的解释”。乱伦虽然经常导致疾病和早夭,但是也“存在着出现一个伟大人物的极大可能性。”在《林中城堡》中,诺曼·梅勒对希特勒是乱伦产物的民间传言进行了确信。希特勒的父亲,即好色纵欲的阿洛伊斯,在两次婚姻之后,又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克拉拉。而克拉拉疑是阿洛伊斯的亲生女儿。总之,这种“血缘上的丑事”,让克拉拉的三个孩子相继夭亡,而希特勒的诞生则仍存在着乱伦的另一种极大可能性,即出现一个伟大人物。

  如果说“相似的基因构成要素的匹配”是希特勒成为“伟大人物”的先天基础,那么他童年经历则是成为恶魔的后天条件。《林中城堡》中,童年希特勒先是遭受同父异母哥哥小阿洛伊斯的欺凌;之后又受到不称职父亲的粗暴管束;在弟、妹出生之后,又自母亲那里失宠,希特勒作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一旦获得羞辱别人的权力,便将其发挥极致。他在肉体和精神上粗暴对待弟弟埃德蒙的霸道举动,正是这种被诺曼·梅勒称为“恶魔的权力”的初步实施。而历史真实中希特勒的种种残暴表现,可看作是儿时劣行在时间上的延续,只是规模和残忍程度有了无限倍的放大而已。

  童年希特勒在《林中城堡》的表现,在真实历史中多能找到锚点,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构成某种映射关系。如本书中童年希特勒进行的战争游戏,是他以后军事才能的初步施展;他目睹的修道院上的卍字饰,必然与之后纳粹的标志相关;希特勒自慰时幻想的刺客路易基·鲁切尼如“一块墨迹似的”小胡子,也出现在之后希特勒的两个鼻孔下面。至于希特勒顽强的意志,则来自于一次次被打屁股时的锻炼。诺曼·梅勒顽皮地将这些情节安置在本书的多个角落,能读者阅读本书时享受那种偶有发现的喜悦。

  不论是持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的观点,都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极致的恶魔与超凡的圣人不但均属少数,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相异的禀赋,大恶中有善,大善中有恶。在《林中城堡》中,以后将成为恶魔的希特勒依然有光明的亮点,他一度聪明好学,间或也会有良心发现,只是他一出生便不被天使守护,却受魔鬼引导。虽然在希特勒身上,魔鬼并不过多施加影响,只是对可能成为负面的情绪进行强化重复以及所谓 “梦中铭刻”。魔鬼的这些诱导,可以视为一种潜意识的影响。诺曼·梅勒在书中的部分情节,也可以做以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比如其在第四卷第3章中,认为“现实具有三个方面——上帝、撒旦和人类”,并且上帝和人类同样要控制人的灵魂。那么用弗洛伊德的观点,上帝可理解为“超我”,撒旦可理解为“本我”,人类可理解为“自我”。日后希特勒的种种残暴行径可视为在父亲阿洛伊斯霸道威权以及无所戒惧的不良影响下,“超我”的弱化导致“本我”的膨胀,使希特勒“死的本能”得以发挥。坚强、爱国以及军事天才这些本属优秀的品质,因为走向极端,成为辅弼希特勒进行种族仇杀等诸般邪恶行径的强大推力。

  诺曼·梅勒的《林中城堡》在参照历史、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融入前人哲思,大大提高了作品思想的丰富性。在书后开列的128本参考书目中,可以看见诸如海德格尔、荣格、尼采等哲学大师的名著,诺曼·梅勒将这些人的思想成果,如盐溶于水般化在作品之中,阅读此书,能时时品出一些大师思想的咸味。《林中城堡》作为84岁的诺曼·梅勒的绝笔之作,是这位文坛巨星陨落前的一次强烈的回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