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10篇

2018-06-13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10篇

  《你是一切的答案》是一本由简里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救世主

  “嘿,你知道吗?所有的过去都不能定义你是谁。我们比自己以为的更聪明,也更愚蠢。你终究会依赖自己的力量,和自己越长越像。别要求自己不难过,不槽糕,那只是种状态。一切状态的本质是:它总会变化。”——题记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经历过一段黑暗时期

  很迷茫,不知道方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同时感觉没有人理解自己。孤独感。

  我刚刚才从这段黑暗混沌时光中走出。那感觉像是掉进一个黑洞,没有光亮也没有力气,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是沮丧与难过,还有想睡觉。进入大学已经两年,折腾了两年,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却始终没有坚定目标,真正找到一个我热爱并且喜欢的事业,觉得自己浪费掉了很多时间。或许仍是方法出了问题。就像是眼睛里进了一颗沙子,你很难受却弄不出来,但似乎也不会对生活又太大的影响,于是就这样将就着过下去。

  说实在的,对自己还是有止不住的失望

  以前,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十分强大。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要学,最后把自己搞得很疲惫发现自己根本处理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自责,开始懊悔。时间也就浪费在这些无谓的事情上。而且,每次走出抑郁所花的时间都比我预想中要长。

  无意间读到了这本书——《你是一切的答案》,原是朋友送的礼物,搁在手上有一阵,没有时间去看,这或许也是冥冥中的安排,让我在这段时期阅读了这本书。阅读的过程,就是在洞里,发现一丝一丝的光亮透进来,慢慢开始睁开眼,开始试着接受,开始试着改变的过程。而阅读的奇妙益处,也正是于此。你懂得开始与自己交流,懂得自己独立思考,懂得开始自己治愈自己,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作者简里里,一名天才生,20岁即毕业于伦敦大学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想想我现在也是20岁,真的要哭了),14年辞去了大学讲师职位,开始创业,创办了国内首家心理咨询移动互联网平台简单心理”。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身兼感性理性勇气关怀。或许,这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该有的样子。书中前半部分,基本是涉及到一些心理的科普知识,可以让不了解心理学的人初步的了解认知心理学,中部,则是描述了一些自己的生活,比如创业中发生故事心路历程,一些自己的故事。而真正触动我的,则是后半部分。那些作者曾经历过的,也正是我目前所正在经历的,那些相似痛苦与感觉,那些同样的感伤与迷茫。她用那些温暖柔软文字,带给了我一些力量与勇气。

  曾经有句鸡汤烂遍大街,“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细细思考,所有可以传播起来的东西都有它的原因,这句话其实与这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

  孤独,真的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实孤独才是治愈一切生活顽疾的良药。可怕的其实是依赖,当你习惯性的依赖于别人的建议,别人的评价时,你所失去的是真正的自己。或许,是因为懒惰?每一分依赖都使人懈怠,每一次寻求帮助都获得解答只会让人慢慢拒绝思考,好逸恶劳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都是自己的就是救世主。自我认知就是一种成长收获的过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那种不时出现的孤独感,直面自己内心深处不安脆弱无奈。我们都是凡人能力支撑不了野心,这种事情很正常。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对自己应该要有很高的标准与要求,但你更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现在是什么水平,可以做到什么样子。

  以前的自己总是很害怕,时间过的这么快,自己到底成长了多少?学到了多少?我要用什么方式证明着自己?我真正努力了多少?真相却总是令人不安

  但是现在,我却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大部分的人,太多的人,都在紧着赶路,匆匆忙忙,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和内心感受,都没能清醒的认识自己又如何确定目标?那些看起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可能并不真的了解。你的目标真的适合你自己吗?太恐怖了不是吗。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寻找自己的时候,她才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价值。支撑你走向每一次进步的并不是他人所谓的正能量,而是你在独自经历完一段黑暗、消沉迷惘的时期过后默默痛心决心做出的改变。至此,生活才豁然开朗

  其实很庆幸自己这段黑暗的日子,让我独自思考,想明白了很多。也是时候开始改变了,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改变所要面临的痛苦,做些有趣有效的事情了,你呢?

  祝愿你,也祝愿我自己,可以在大学接下来仅剩不多的时光中,完全的寻找到自己,与自己热爱的东西。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二):我看到了力量

  前前后后读完这本书时间不短,开始看到有人评论这本书是心灵鸡汤之类的,我却不敢苟同。相反,我看到了沉重的东西,有多少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人得不到及时专业的救治和帮助,与之相对应,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医生素质良莠不齐;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需要经历的漫长的路。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积累,更是对自我对人性对"人"的探索...我常常感慨我没有生活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心理咨询和治疗相对成熟,;我也常常庆幸自己很幸运,误打误撞遇到了像简单心理这样专业而又有人情味的心理咨询平台,我不懂心理咨询,但至少凭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因为我在书里看到了简里里一颗透明温暖的心,她不炫耀自己多么牛掰的教育背景和懂多少心理学知识,也不诉说自己如何辛苦的创立这个平台,只是像听一个深夜的电台节目,听她用清新温暖的语言娓娓道来,她不回避谈心理咨询师也有脆弱的时候,也会有"心理问题"。她谦虚态度让我反而让我看到了平静的文字下蕴藏的力量。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三):你要努力,才有答案

  在豆瓣上关注简里里有一段时间了,随着日子一天天地流逝,对她的信息也收集地越来越多。各种不同活动沙龙文章。后来知道她开始自己创业了,的确为她感到高兴。在荔枝fm上收听她的节目,听她读书、聊天。很喜欢她的声音,听到节目中她和何峰那样打趣就感慨起他们的年轻来。不止一次地听何峰推荐这本书,于是就买了来看!

  这本书完全可以用轻松来形容,48篇文章,分为五个主题,你可以在嘈杂地铁里看它而完全不用担心会看不进去,它非常易读。这是一本非常真诚的书,翻开书,你就像在听简里里在和你聊天,聊她的生活,她的成长,她的感悟——不带任何说教色彩缺点就是,因为是一篇篇文章,所以没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像我这样的猴子类读者很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而且那些内容曾让我那么的激动和感伤!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第四部分“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更爱自己”中的“爱,从陪伴开始”,文中的小男孩让我动容。你看,作为一个“体天生的治疗师看似多么简单啊,可惜,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人的世界,带着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尺,而不是“通过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共情)”。

  这让我想起我最近在看得《绝望主妇》(S1-S4),主妇们有句经常说的话让我感慨:“Are you judging me?” 这会让她们愤怒,即使对方是她们的好朋友!反观我们,特别是我自己,则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忘记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一直在带着陈zhognde包袱赶路。

  看完这本书的一大收获就是越发地认识到“情绪”的作用,一定要学会如何和情绪相处,和别人相处时做到共情,和自己则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感知管理。这样,“我们每个人亦可以做自己的‘治疗师’,去修复自己的状态和创伤”。

  这本书还让我增进了对心理咨询师的认识。我曾经因亲戚家孩子得了非常严重抑郁症而向简里里发过邮件,她的回答多少让我失望,因为她建议赶快带孩子到医院精神科就医!无所不能的心理咨询室竟然给出这样的答案!(从这儿可以看出我辈对心理咨询师有多少误读!) Frank Cardelle 和简里里的故事让我喜欢。简里里对心理咨询师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感到震撼:“心理咨询师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帮助你挖掘你自己内心无尽的能量宝藏,让你有勇气有力量用你自己的方式,过好你自己的生活。” 瞧,“你”才是能使改变发生的主导因素,而咨询师只是促使那个改变发生的“工具”。

  简里里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生活状态

  我想我在慢慢变成一个这样的人,越来越珍惜自己的性情,越来越宝贝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姑娘。这几年中,我像是走进了一个长长的、黑暗的通道缓慢地打开自己内心的一扇有一扇门,越来越笃定踏实。我知道我终于开始走近自己,能够体贴自己,温暖自己,给自己力量,从自己处寻找温暖和安全感

  那么,向着这美好,出发吧!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四):真诚得可以掐出纯净

  我一般看完一部非虚构作品时觉得它真心棒,或是因为从中获取了新的我认为对未来有用的知识或信息,或是它帮我验证了旧的体验或是解释了原来说不清楚的情绪,或是它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对一个事物或者话题。这本书三点都做到了。

  比如学到的新知识:1)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救自己(因为人孤独的本质;所以该接纳有无数个过去造就成的不完美的自己);2)每个人都有症状(正视它,但也别觉得是个事儿、还是个坎儿)3)治疗师不是药到病除的“医生”,只是陪伴你认清自己。

  比如,她让我看到自己各种俗人烦恼如她这般聪慧的人也会有,特别是一成不变日常带来的窒息感、想要知道自己是谁的困惑与迷茫等等。只是她努力抗拒与逃离,而没有缴械或就此麻木,而我渐渐得“死猪不怕开水烫”;

  比如,我会对她几处的阐述感觉有异议,甚至希望和她一起讨论其他的可能性

  再比如,我觉得乱涂乱画的习惯应该继续培养起来,哈哈~~~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五):据说人在脆弱的时候,特别爱喝鸡汤汤汤

  先说点其他的~在上海签售会上买的书,见到了简里里真人穿着深色连衣裙真心好温润美丽星星眼)

  书价高于我的认知意识,我付钱的时候准备了30,竟不够。听电台知道了解到书价即使不算低,作者写书在经济方面来说也不算一笔好买卖

  书里的篇目部分由豆瓣发文整理而成,看时略有失望,是我对该书的认知偏差产生的。

  插图略low- -像儿童故事的配图(不,甚至还不如T-T)

  吐槽完毕,讲正经事!

  简里里在引述导师or他人的话时,会特意注明也许不是他人原意,这个仅为个人理解。这一小点的严谨,实在太可爱

  《于万千孤独中,看到自己》

  人类的孤独,简直是永恒的议题,类似爱情”。如果依靠虚无,人类就能存活,那就太好了。不用回归到“一成不变的买菜、做饭、上课、社交”。

  我有很多空白时间,自己与自己相处,以至于相处太久,竟慢慢退化了“生活能力”。如何将自己拉回嘘寒问暖、买礼物抱大腿上,实在是个难题 唉唉唉

  《Draper University of Heros》关于Tim Mateo这所“英雄城”的故事,之前在峰哥的电台中也听过,非常受感动,这次简里里用文字写下,一样振奋人心

  创业者是闪耀着光芒的一群人,他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世界在他们的脚下展开无数可能。

  原来生活可以很具体,具体到一往无前解决一个问题而不吃饭不睡觉,可以经历欣喜也会遭遇沮丧,不过不要紧,再去解决它!

  文章中还有一句令我每每读到都像惯了十斤鸡汤“你如果犯了极大错误,那是极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仅在打安全牌,而是愿意冒险,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联想至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开启一次全新的创业计划,从完全不懂开始不断向前走、奔跑,遇到困难问题,还是会停下来、会怀疑当初的决定以及为自己规划后路。幸好,生活让我无路可退,只能勇往直前!!!

  《爱是天赐的礼物》 多么滑稽画面,来访者“假装”“迎合”成为一名“好的”来访者,而咨询师在她的导师面前也是一模一样的“假装”与“迎合”。如何成为你自己,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儿,也是太有趣。戴着面具生活的我们,也许有人已经长成了面具上面的样子,也许有人正在痛苦撕下面具,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存在。有了这点自信,我也不用去纠结自己正在戴面具还是在撕面具了。

  爱是免费的,你付出,你收获都是不需要“金钱”去兑换。多么美妙~生存必备的空气是免费的,生命得以滋的爱也是无价的~

  ……

  有些话题略显 浅尝辄止,比如“死亡”,在送爷爷走那一篇中提到,作者不断在追寻“死亡”这个议题,那么作者落笔的那一刻,死亡对她来说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好想知道,哪怕是不连贯不完整没有想清晰的语句,起码可以分享当下的理解。

  that's it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六):读这本书,让我坐过站了

  我很少在地铁上读书,因为太入迷而坐过站。

  但这本书却做到了。

  我忘了是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

  豆瓣电台的年度提名里出现了她的名字。

  当时听了几期还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为毛这个妹子就能上一个热门排行榜啊?还能被力推呢?

  那时候节目里说的那些内容没记住,名字倒是被记住了——简里里。

  许多年之后,意外地发现这妹子出书了。

  嗯!作者介绍上写着,20岁伦敦神经心理学硕士。

  然后我想了想,我20岁的时候在干嘛?

  好像还在大学二年级被前女友甩,之后考虑要不要和班上的妹子交往。

  人家已经硕士毕业了……

  已经甩开我不知道多少条街道……

  我32岁那年决定去参加个心理学工作坊,理由不是因为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只是因为我觉得人年纪大了,总需要靠阅读和积累的生活智慧,尝试自己治愈自己。

  解惑这种事,其实你只能靠自己。

  我对心理学至今一知半解,我从未学过专门的心理学著作,也没去考个什么证书。

  因为我学的目的,最大的点是可以自己给自己解惑。

  所以从原生家庭到舞蹈治疗,从群体工作坊,到个人的单独咨询我都尝试过。

  心理学的负责老师曾问过我简里里书里同样的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来?

  其实我也不知道。

  因为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学会心理学的那些转化、感知、以及其他,更多是我要自救的一种方法而已。

  我曾经接受过老师的沙盘推演,却不知道在面访的时候要聊什么。

  因为对我来说,当你知道各中原理的时候,你其实没必要让一个陌生人再潜入你的心海,不论她是多么资深的教练。

  后来我还粗浅地知道了心理学分了很多的流派。

  我从早年的萨提亚派系里去了一下荣格派系。

  然后我在一个小房间里看着四五个人刚刚还好好的,进入状态之后就犹如剥洋葱一样,迅速敞开自己,直至内心最深处。

  坦白说那一刻我有点吓到。

  据说那个小组都是资深的心理学爱好者,他们在没有开始之前有着各式各样的符号和标签,大龄单身女青年、咨询室的年轻咨询师、某企业的HR、某富商的太太。

  我们当时的督导就是一直看着对方,然后问:还有呢……?那还有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除此之外她并没做什么,之后我就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象,对方忽然陷入了激动,之后泪流满面……

  人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

  那一刹那你感受到的情绪是很复杂的。

  仿佛整个空间充满了一种魔力。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哭也好,说也好,最终你都没有卸下包袱。

  你总要上岸,之后尝试着自己把背后的包袱打开,最后丢掉。

  我是一个非常资浅的心理学爱好者。

  在差不多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我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词汇,比如:连接,共情、感受。甚至一度我很爱一知半解地和人说,我们来分享一下吧!你说说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时常说:男人过了三十岁,最好看一点心理学。

  因为更多的时候,你依旧是要自己面对自己,面对压力。

  简里里的这本书,前面介绍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她对心理学的理解。

  融合了她的求学、义工、辞职、创业等经历,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自愈小故事。

  里面不乏很多金句。

  我这种看书很少画标注的人,也忍不住拿出彩色笔把那些句子画出来。

  比如:你就是你,你做的怎么样,我都喜欢你。

  比如:我会一次次失败,直到成功为止。

  这些特别牛的金句当然不是她说的,它们大部分来自于她神奇的经历,她的导师,她认识的人,以及她经历的故事。

  中间部分融合了她大量的个人感受以及情绪,从她对心理学的介绍部分可以看得出她对抑郁症似乎一直有很特殊的关注,包括她的分析重点等等都和抑郁症有关。

  而中间部分更多像是她的日记,记录了她零散的情绪、悲观、沮丧、以及不开心。

  且让我们将其理解为每个人都会有的“抑郁状态”。

  最后一部分则是结合了她的专业知识,解答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助人者要先助己、为自己建造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还有就是如何面对内心的逃避等等。

  从最开始觉得她是一个讨厌的人【抢了我当红主播的位置啊~~~笑~~】

  到看介绍的时候觉得她是一个神童,【神童其实也一样有凡人的烦恼】

  到看到中间部分觉得她一样有人性和共性的部分,以及最后她的自我认知与拯救。

  你就好像去和她聊了个天,带着对心理咨询师的神秘感,以为她们都是敏锐、强大、观察入微的神人,到最后看到她卸下自己的印象,从高台走下来和你站在一起说,你看,你有的烦恼,我也一样有……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据说,心理问题在未来会从隐性逐渐显性,如果读这本书能让你对心理学有点兴趣,而不是单纯对简里里有兴趣的话。

  那么我觉得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七):Notes:去接纳自己,无论好的,坏的。伟大的力量自然从中而来

  otes:去接纳自己,无论好的,坏的。伟大的力量自然从中而来

  第一部分 在你里面的,比世界更大

  1. 我的咨询师,眨了眨眼睛说,我很高兴你这么了解自己,也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过往。然后他说了一句,我再也无法忘记的话。他说,可是你要知道,所有你的过去,都不能定义你是谁。你现在的选择,每一个此时此刻,才是真实的你。

  2. 心理咨询不帮助人们解决任何问题。心理咨询师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接纳找自己,帮助你挖掘你自己内心无尽的能量宝藏,让你有勇气,有力量用你自己的方式,过好你自己的生活。

  3. 别要求自己不难过,不糟糕,混沌,糟糕是种状态。而状态的本质是:它总会变化的。

  4. 你的行为,都必有其因。(只是为其披上了种种外衣)去觉察你的真实动机,用合适的方式满足它,可能更能命中靶心

  5. 我能记起很多次,在治疗室内,我的治疗师,督导师还有我,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也同样是这样脆弱,焦虑和纠结。”我们并非是为了共情而这么说,这是我们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事实。承认自己的不能,正是肯定人内在的力量。当人开始承担关于自己的责任---而非依赖他人理想化的力量,尽管生活仍旧不易,生命的机器依然可以启动,运转。

  6. 人们总是说“要听从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可是“内心”真抽象啊!好消息是,身体不是个抽象的东西。身体会给你如此确定的信息,告诉你你在经历紧张,喜欢,兴奋,低落或是别的种种情绪。我姑且自负地以为,在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教育,束缚,规范之后,我们任何开始探索自己的旅程,和自己重新建立联结的功课,都可以从此开始-----从觉察自己的身体语言开始。我也千真万确地相信,人身体所发出的,毫无修饰的表达,是我们生命本来最珍贵,最真实的一部分,给人带来力量,希望和疗愈。

  7. 承认我们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终于能长出一口气。 当然我说得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其实还蛮难的。毕竟你要面对自己的脆弱和羞耻感----这足以让人撒丫子跑开。

  8. 只有当你接纳生活本来的面貌,面对内心的孤独感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去发现,去体验这超越自己控制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 你学会和孤独相处,学会和自己相爱。

  第二部分 上帝的万圣节礼物

  1. 面对这个人性的、可爱的、会带来些焦虑感,亦可能带来灵感的“拖延”,不要着急,请去享受它。

  2. 快乐的十大法则:

  制定细致的,明确的目标;起身去做些事情,或是冥想;想象有传送带把脑袋浮现出的念头送走;回忆或想象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安全,快乐的环境或情境(小时候家里楼上天台);去运动;抑郁时候,才华也会出众,最大化好的,与坏的握手言和,虽然这很难;接受它,抑郁让我们对世界把握更精准了。

  3. 治疗强迫症:当焦虑的时候,不再用强迫行为来缓解。就是什么都不做。焦虑的时候,你如果什么都不做,会觉得越来越焦虑、异常焦虑、焦虑到生不如死;但好消息是,焦虑有个峰值。达到峰值后,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会忽然觉得,日子甜美,太阳照常升起。

  其实有强迫行为的人也挺可爱的,认真,细致,严谨。

  4. 所谓心理疾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别要求自己全能,全能只有婴儿和上帝。

  第三部分 爱自天赐,你无需费力争取

  1. 无论你做得怎样,无论你是否在变化,我都希望能够用心陪伴你。我也希望你自己,能够这样对待你自己。你无需努力争取别人的爱,也不要让别人努力,来争取你的爱。

  2. 我和她同住在一起。她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睡觉,她兴奋,沮丧,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向前奔跑。世界不断变化,生活在她面前展开无数种可能性。这让我经常想,咦,原来生活这样简单。

  “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成功为止。”

  中国人——甚至世界上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被评价的环境里面长大的。凡事都有“好坏对错”,哪怕是表扬,也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表现被排名和比较。我后来做心理咨询师,特别擅长帮助别人“自我接纳”,多少有点“久病成医”的意味。

  我们期待事情做得更正确完美,甚至于束缚手脚。

  在硅谷这里充斥着超级积极乐观的人们。他们乐观地显得“天真”。德雷普英雄学院的创始人Tim 说你如果犯了极大的错误,那是极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仅仅在打安全牌,而是你在愿意冒险,为之付出努力。

  “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成功为止。”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几乎重新治疗了我“完美主义”所带来的束缚。事情永远会超出你的预期,你永远都站在可能失败的悬崖边上,但是没关系。失败是在我们预期之中的常态,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失败之中大声相互取笑,爬起来重新开始,你还有无数的机会去为之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这让我在这里开始敢于做一切我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在街头唱走掉的歌剧,在限定的时间内去尽全力完成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不可能”的任务。

  因为没关系,我知道我会失败,但我也知道我可以重新再来。

  相信我,我真的在这里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很烂。但我还是异常惊讶于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当我认真投入地去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时候,这其中的过程常常彰显出不可思议的意义感。

  更何况,真的非常有趣。

  (四)你允许生活以它自己的方式到来,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如果你了解一点心理咨询,你会知道心理动力学的团体小组里面,往往小组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清晰的设置,大家也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小组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治疗的材料。你在过程之中,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在这个学校里面也一样。你几乎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要忍受“不确定性”:临时的任务,不断变化的规则,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做得更加富有创造力。

  我在来学校之前打电话给奶牛Denny(Draper上一期的学员)询问他的经验。奶牛讪讪没有多说,只说他觉得这是个Life changing的机会。

  事实上是,学校曾经跟来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签署过保密协议:为了保持每一届学生对在学校每一天的新鲜向往,鼓励大家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甚至期待。你毕业之后并不能告诉你的学弟学妹,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

  奶牛严守了这个协议。也完全保持了我对课程和每一天的焦虑感和期待感。

  这也是创业者——甚至是每个人生活最重要的准则之一:你允许生活以它自己的方式到来,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至此,充满期待。

  3. 信念,诚实面对生活的真相,追随内心,接纳爱护自己,别太相信语言文字。

  4. 生活尽管有令人不安的变化,但他们保有希望。

  上帝创造人出来,让你拥有想象力。上帝希望你用这些想象力去想象未来的变化,创造未来的世界。可是当你让撒旦进入,撒旦让你用这些想象力去想象一切危险的事情,让你畏首畏尾,不能前行,这便成了你的焦虑感。

  神说,使用他赋予你的想象力,去创造,去改变,去生活。

  毕竟,希望,是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它让你喜乐,并有力量。

  5. 在暗处看见光芒,并从中找到让自己更像自己的力量,这大概是心理咨询的意义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尔做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黑塞)

  第四部分 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更爱自己

  1. 爱,从陪伴开始。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当自己脆弱,无助,抑郁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小男孩儿”,不评判,无期望地陪我们哭。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要求身边的朋友个个都变成“小男孩儿”。可是万幸的是,我们都有我们自己。

  2. 我们太容易拿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咨询经验,用相似的“模式”去解读每一个生命,用自己的投射去把说话者或来访者框住。然后谈话或咨询就会不可救药地变成我们自己的表演,和他们再无关系。

  不幸的是,我们还常常得意扬扬,不知道其实已经错过了别人原本准备好的,更不同,更新鲜的世界。

  3. 要有边界,要拒绝的时候就拒绝,表达立场。反而这让互相感情更真挚。

  4. 去发现和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是个血淋林的过程。一个人真正去拨开自己的外壳,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是非常需要勇气,并且带着撕裂一般疼痛的事情。你不得不去面对你生命中那些有意无意的、你想要隔离开但潜意识偷偷帮你收拾起来的、藏匿不见的创伤;你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软弱无助、羞愧、愤怒和悲伤。

  其实,当人们能够理解自己,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力、能量,被自己接纳,理解,支持,尔不被自己苛责,不近人情地要求的时候,人是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来面对生活里面的七七八八左左右右的。

  心理咨询师希望能够尽一切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安全、更勇敢地走过这条长长的、黑暗的道路。然后有一天,当你千真万确地放下对自己的束缚,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时候,你总是比你想象的更强大一些。

  5. 去证明自己,去实现自己,去做一个舒展的自己。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了太多相反的结局。人们被自己身体里面的魔力所惊吓,将自己的天赋锁进铁箱子里面,扔进深要中埋藏起来。多年之后再回头看,人们只是说,我果真只是个普通人。

  遗憾吗?

  谁让当时被自己的恐惧淹没。

  6. 自己的力量帮不到任何一个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仰仗的是自己的内在的力量。要照顾好别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这样的照顾才是可持续的。

  7. 人强烈的情绪只有20-30%是由现实引起,70-80%都是来自“旧伤”。那些事件,只是情绪的导火索。

  如果一件事情曾经让人感到不快,而若新的经验----比如做这件事情还蛮快乐的感受---重复出现,新的经验感受能够替代旧有经验,你便改变了杏仁核对感受的记忆储存,“旧伤”得到治愈。

  当人们独立长大成人,仍然有机会发生变化,治愈伤害。

  8. 你才是最能够了解你自己的那一个人,你才是你自己的宝藏。

  9. 在D位置,开始面对真相,开始思考行为,动机,面对自己的孤独,恐惧,懦弱。一个人能

  陷入D位是很勇敢的。待在PS位上可能烦躁,但不恐惧和悲伤。(但是PS位也是有意义的,它能保护我们自己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免受真相的伤害。)

  但是并不是是要一直在D位置,我们可以超越D位置

  在D位置黑暗处有大光芒。我不懂问为什么,导师说你做一做就知道了。后来慢慢理解了这个过程,但还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

  最接近的语言大概是:你能在黑暗处看见自己和他人最深的力量和勇气。这给你真的、踏实的信心和希望,让你能够带着对未知的期待和恐惧,唱着歌上路。

  第五部分 生命之中,无限可能

  1. 放下居高临下的帮助者姿态,虔诚地和来访者的生命在一起,相信来访者生命本身的能量,就像相信自己一样。

  2.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分析,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评价。而所谓”分析”和“评价“,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帮助。

  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只有你自己,才是那个当真能够了解你的人。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如此地丰富和浩渺,它大过任何单独一个人所能够经历的一切。被人对于我们的猜测、理解,哪怕是准确的,我们也要千真万确地知道,这是他们自己,基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加工而成的“理解”。

  我们的生活,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快乐、痛苦,别人从未体验过,也无从体验。当一个人穿着”心理学“的外衣,对你指手画脚,左右分析的时候,这便变成了这个人自己的表演和自恋,多半和我们的生活无关。

  因此,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甚至是一个好的朋友,会陪伴你发现、探索你内心的一切。

  他会小心翼翼地、慢慢帮你打开你的眼睛,触碰你的内在。他也许会在安全时候,告诉你他所看到的和他的感受;但是他会坚定地知道:你的眼睛所见,你的内心感受,你对自己生活的诠释,才能让一切治愈的发生变成可能。

  3. 我想,人本性里面都充满了对爱,接纳,认同的渴望。我们渴望被爱,和去爱别人。而这些

  爱和被爱的基础,往往是你是不是有能力爱自己,认同自己,接纳自己。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八):你才是一切的答案

  就如简里里所说,看书就是为了和另一个人的灵魂相遇。之前在豆瓣上一直也会关注到峰哥和简里里的简单心理。对她一直很好奇,出了书之后就想买。

  拿到书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上架建议是畅销·心理励志。里面的内容却也确实如此,轻松的语调,平时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个奋进中的心理咨询师。

  她提到了拖延症,提到了抑郁症,在她的口吻里,情绪是那么正常,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作为曾经有重度拖延以及抑郁焦躁症状困扰的人,有几点我觉得深以为然,分享如下:

  1.所有过去都不能定义你是谁,不要为自己贴标签,也不要让别人替你贴标签。

  2."一直正确"就是最大的错误,因为这个过分谦虚,是因为恐惧或者焦虑。如果没有形成“积极思维”,没做好“无条件接纳”的准备,就慢慢来。首先自己接纳自己。

  3.行必有因。当出现了就不要着急改变,回到“正确”,可以先试着寻找下原因看看

  4.在万千孤独中,看见自己。没有谁能拯救谁,学会和孤独相处,与自己相爱。

  5.停止焦躁,就可以慢慢停止强迫症,焦躁才是症结。

  6.爱是上天的礼物,生活里总是希望自己做的足够好,似乎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爱。我们都得苛刻自己成什么样子才愿意爱自己。

  7.允许生活以他自己的方式到来,并享受他。

  8.爱从陪伴开始,“共情”,体会ta的心情比给他建议更能宽慰。或者别人根本不需要建议。

  9.倾听很重要,而不是把每个人放到以他个人经验为模板的框框中,然后妄下结论。殊不知,这已经离最初很远。

  10.要照顾好别人,先照顾好自己。有时朋友亲人需要你的安慰,但是你过分参与他们的事情,但却深深陷入,以至于自己不帮好他们就有愧疚感,这大可不必。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九):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

  像题目中说的,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你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和你自己的个人经历是有关的。如果书中所讲的正是你所经历、所能感同身受的,这本书对你来说就很有收获;如果你没有类似的经历,一本书看过了,可能并不会在自己脑海里留下印记。

  这两年我过得不好,心里压抑远多于放松开心。心情的不愉悦的确是影响了自己学习工作的状态,做事情提不起劲儿,失去兴致。我对自己的状态很着急,但并没有用,心里抑郁还是时不时造访自己,有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儿就会流泪,将自己的难过借眼泪完全抒发出来。本来认为自己是个很坚强的人,但这两年的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了更多的认识。

  简里里的书我看了两遍,放在书架上,以后也会随时拿出来翻一翻。并没有很专业的心理知识,她用很自然清新的笔触、用小故事一遍遍告诉我们读者,你是自己的答案。别人对你的帮助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对自己的帮助。不必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因为高目标的另一面是高失望,现在关键的是让自己逐步建立起对自己、对生活的信心,然后去做好工作、过好生活。

  It's all mental.这句话我很赞同,脑中的想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有可能它对自己行动的影响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脑中的想法让我犹豫和胆怯,让我不敢尝试,战战兢兢,但越是这样,心里想改变这种状态的想法也越强烈,对生活中看快乐就越憧憬。

  也许糟糕心情还会时不时影响自己,在顽强抵抗的同时,我也认为这是生活赐予我的实实在在的锻炼。像简里里说的,我不会去假惺惺说感谢生活感谢磨难,因为它折磨我太多,但它让我经历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心理考验,让我对自我和对生活有了比以前更深的感受,让我更平静地接受生命里的一切。

  这本书对我有用,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你是一切的答案》读后感(十):让你喜乐,并有力量

  几周前,我在健身房跑步机上努力练习跑步时,面前屏幕出现了一张脸在接受采访,罗医生。

  我应该有5年没有见他了,他曾是我的心理医生。

  我重度抑郁2年,那时在安定医院接受他的治疗。我把那段日子叫,米氮平的日子。米氮平,是我吃的药。

  屏幕上出现那张脸的三秒钟之内,我哭了出来。

  教练以为我又抽筋了,赶忙让我下来拉伸。我假装真的抽筋了,靠着墙拉伸小腿。

  然后,就一直哭。

  罗医生告诉我不用再看病的那天是个下午,大约是秋天。

  他说,你已经呵呵呵了一个小时,以后不用来了,你好了,赶紧走吧。我盯着病历本问,那药也不给开点儿以后留着么?以后想你还能来挂个号聊聊天吗?

  他半撵我一样把本塞回给我,不心疼特需费就把钱打给我,人就别来了。

  一口气走出那条幽长昏暗的楼道,我5年没有回头。

  在假装拉伸小腿的时候,我的教练一直在给我做辅助练习,我扭头看向他,心中满是感恩。感恩有人照顾我的身体,有人照顾我的情绪。

  这句话,是简里里这本书中的话。

  上半年我做了《世界与你无关》,下半年做了《你是一切的答案》,我常开玩笑说,市场上只有两种书卖得好:如何成功, 如何幸福,却没有人愿意着迷一下你自己“生命”本身。

  所有的一切,无关成功或幸福,我们都不过是一趟生命之旅,不可回头。

  简里里在书中写道,面对低落、孤独、抑郁,甚至对整个世界生出的敌意,
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

  这个过程无非是认识你自己,寻找你自己,陪伴你自己,斗争你自己。

  最终,接纳你自己,爱你自己,直到时间的尽头。只是,人面对自己是一件带着撕裂般疼痛的事情。
但一个好的咨询师陪伴,会让整个过程有生命的色彩,让能量和希望回到身体里。

  简里里无疑是一个好的咨询师,除了神童的专业教育背景,更因为她自身充满着脆弱敏感的力量,她对来访者和这个世界的信心,都基于,“你”是一切的答案,可以长出自己的力量。

  是的,祝福你,你比自己想象得还要有能力,有智慧。

  因为,在你里面的,比世界更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