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5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作家创意手册》是一本由杰克•赫弗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元,页数:288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一):作者和作家

  这是大众写作时代,也是作家光环暗淡的时代。网络电子出版的推广,使得现在写作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不禁令人想起1958年文艺大跃进,我们曾有过一个“人人会写诗”时代。大众写作的假定是“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每个人都有故事要写”,但我会文案、写汇报并不意味着我会写一部小说。如果我有故事要写,那么我迫切需要一本教程。

  《作家创意手册》题目是“手册”,决定了它属于参考书,便于浏览、翻检的、索引排列的文本。作者杰克·赫弗伦,全书中文版字数22万,定价39元,页码268,重量0.4Kg,这都不是重要信息。读这样一本书,读者可能要面临三重信息困难:作者背景我们不知道;推荐者的名字陌生的;引文资料也大部分未知。如同一个陌生的手机、陌生的系统配上陌生的说明书。书中的一些人名书名,我甚至在网络上也找不到相关介绍,他们只在这一本著作中出现一次。该书是否可读便完全取决于你的阅读经验

  书中有一个完整体系,分4个部分,29个章节,包括写作准备话题探索确定形式评估拓展,通过不断的练习让你循序渐进。作者将大部分的篇幅放在了第2、3部分,平分了隆恩。这种将内容和形式分开阐述的写法教程,像身体灵魂物质精神,注定了本书仍是一个二分法的认知。相反意味的是,该书体内注射的却是一种自由写作的制剂,打造内在的整体性。不仅教授你如何写作,还要教授你如何像作家一样生活

  第一部分列出了来自两个方向的写作敌军编制。一是创意内心的7种声音。这段陈词来自于自由写作的假设:当每个人都有话想说且可以说出口时,心灵可能会被冷漠、自我批评、愤慨、截稿日的焦虑失败责备的害怕或其他形式而阻碍接受自由写作概念的作者可以有足够气势将重重难关化为助力。二是创意的外在生活环境。包括何地、何时、怎么写。此刻要坚信只有行动才能克服你的懦弱。“展示是头等大事……什么才是作家文思枯竭的罪魁祸首?是缺乏灵感么吗?是残酷变化无常命运吗?都不是!如果你想写作,你必须开始接着开始,继续接着继续,完成接着完成。这就是写作最伟大秘密”。结尾的寄语“继续探索你的创意,不断补充你的笔记本坚持写作,你将创造美好东西!”这个期望程度不亚于开篇“写作是对希望的践行”“写作也是一种勇气”。这种不管不顾,使写作成为一种面对虚无的行为

  第二部分用了13个章节,占去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13个章节可以总结为:了解自己、你喜爱的、你的家庭、你生活的地方、你想去的地方、你的信仰、你付出的爱、你的愤怒、你的舞台时刻、你的秘密、你周围的事情、你生活中的一天、你的精神生活和宗教背景。它梳理了个人的生活经验,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舞台。它告诉你只要提示得当,就可以写出东西来。这基于一个假设:“创意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方法。因为灵感不会无时无刻地出现,而方法却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使用”。如同弗洛伊德假定心理异常有其生物基础经济学为人人都是贪婪自私注意全书每个章节取名的方式都是抽取故事片段利用故事展开章节。这区别于我们课堂教材。我的课堂教材不会出现一个“肉排与面条”的章节,而是“§2.2 列出你喜欢事物作为写作对象”。

  第三部分用了8个章节,概括为体裁、角色时间架构、写作视角(一二三人称)、空间架构、开头和收尾。这一部分同样基于假定:“一本小说,就像一件家具一样,它有自己一套必要材料和构造规则需要我们学习。”这种从文体上来考察小说的方式,在纳博科夫们看来最重要的部分,遗憾的是他写的并不够,泛泛而谈。这恰好证明了任何二分法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中心论,它很马列文艺地将形式作为了内容的婢女。

  第四部分通过开发戏剧性的可能,拓展其范围运用迂回的笔法以及寻找讲故事的新方法,将一个创意丰富化。这4个章节可概括为如何让文本更有张力,更加丰盈、更加曲折委婉和更加当下实在语气主题)。这一部分放在最后,并不意味着这是小说成型后做的修改,而是最早在动笔前形成的东西。没有一个作品是从废话改成名著的,不是装潢出来的。伟大的作品一开始就是伟大的,至少是个伟大的胚子。在书的最后一页上,作者说“最后说一点,虽然看起来似乎我正在把你送往开始写作的道路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是作者的谦虚,也是创意写作的阳关。文学创作会有教程吗?作家能够批量生产吗?自美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样的质疑始终围绕在创意写作的上空。“真正的作家永远是一匹害群之马。”这种属性否定了作家群居和批量生产的可能。好在创意写作是培养基本的小说作者而不是作家。大众作者,而不是作家更接近创意写作的本质。它的目的不是写出巨著,而是为生活服务。“写作是个人自由的一种形式。它能使我们从周围所见到的公众性中解放出来。作者最终所写的不是某种文化下的草莽英雄,而最主要的是想拯救自己,保存个性。”(玟涛,2015年1月28日)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二):带着这本书,走在热爱文字的路上

  翻阅《作家创意手册》这本书之后,我就再次关注了“创意写作书系”。从2011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陆续推出了“创意写作书系”,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套系统引进、介绍创意写作的丛书。通过查询,我了解到:创意写作,英文为creative writing,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创作。目前,英美国家很多大学普遍开设创意写作学位项目,美国当代作家几乎都获得了创意写作学位,绝大多数知名作家也都在大学任教于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李翊云、闾丘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创意写作书系”目前出版了近20种吧,我只购买了:《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还没有购买全,以后的岁月里,要把它们都买下来,仔细研读,认真掌握。

  《作家创意手册》将全部重点放到创意的激发与拓展上,书中上千个创意提示能够带来的,是成千上万个故事可能性。开发创意,就要敞开心扉。打开自己,则面临很多风险。直面内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恰恰是这些让我们感到不容易的地方,可能是最丰富的创意源泉。生于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不缺少可以写的东西,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创意激发出来,如何把它们转化成你想要的作品形式。创意,让写作更快乐

  但在传统的中文文学理念中,一直认为“写作是不需要教的”,很多著名的作家也认为“写作是教不出来的”,不少著名作家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写作的兴趣可以培养,但作家是教不出来的。而《作家创意手册》这本书不这样认为,它就像是一把打开文学创作大门的“金钥匙”,引领读者踏上成为作家之路。刁克利教授曾说过:“作家可以培养,写作人人可为”。他说,写作确实习之有道,通过系统地学习创意写作,通过对自己经历思想深度挖掘,通过对灵感和创作潜能的激发,人人都有故事可写,人人都能写作。

  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我不算是一个作家。虽然自己的成长轨迹与写作息息相关:在初三读书时写的作文获过全国征文奖,在高一读书时开始发表作品;穿上戎装就开始从事军事新闻报道工作,转业后在单位从事文字综合工作;进入中年,出版过自己的作品集,有着省、市级别的作家、报告文学作家的会员证。但是我还是常常感觉:自己距离“作家”这个称谓还有距离,甚至远离了“文化”。诚惶诚恐的状态,似乎让我彻悟:自己就是一个喜爱文字的人。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多的荣誉来证明自己人生不断向上的追求,没有更多的作品来见证自己对缪斯文女神锲而不舍的挚恋,没有过多的权势演绎男人事业成功神采飞扬,甚至没有一些用于裹腹之外的货币符号来夸耀自己脑中的思想、体内的荷尔蒙。唯有热爱文字,却将陪伴我的一生

  《作家创意手册》这本书份4个部分,29个章节,包括写作准备、话题探索、确定形式和评估拓展,通过不断的练习帮助读者激发充满创意的作家生活。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语言叙述也非常有趣,在每个章节后面还针对问题给出很多有益建议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是一本很经典的写作指导书。

  其实,每个人在写作的训练中、在作家的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最大的莫过于懒惰了,我也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书中《承认困难存在》这一章节中,就写到了这样的状态:“所以如果你没有执行你的日程,如果在五点醒来却六次按掉闹钟都不愿意离开床榻,千万不要自责。你对自己说的一些话,‘我太懒了’,‘我没有毅力’,‘我不是一个作家’,这些都不能帮助你成为作家。这种方法反而只会让你相信你是一个懒惰的既没有毅力也没有天赋失败者。这样的人没法在五点掀开被子并大步走向咖啡壶,他只会待在床上一动不动。那就给自己一些积极的信息。”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书中给了3个“提示”。我认为对我最有用的是:“提示:承认写作很难这个事实。把这句话写下来,然后写下你如何处理写作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你如何在毅力与放松、坚持与玩乐之间平衡自己?写下你如何在过去实现这种平衡的,包括写作、运动、弹奏乐器或者你做过的任何类似的事情。”

  试一试吧,像做其他事情一样,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要热爱它,就一直坚守下去。带着这本书,走在热爱文字的路上吧。相信:只要自信执着前行阳光会毗邻美好的梦!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三):流年记忆:“写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好吧,老实说我对外国的作家一贯不是挺敏感的,首先我并非是一个文艺青年气质的文青,其次我也绝非是个外国文学的爱好者,……再者,和绝大多数外国人看着我们中国人总觉得面部缺少辨识度难以区分的原因同样,只是我是不只是对外国人的面部难以区分,甚至对于外国人的名字也觉得辨识很有难度

  在我的眼中,大抵外国的作家只划分为两种,要么是作品的名头大到了被收入世界经典文学名著》,让我多少会对其作者有个模糊印象;要么是干脆其作品流行到了和大仲马、雨果、马克·吐温、泰戈尔、川端康成似的,让人光听名头也能听到了难以忘怀地步。否则哪怕作者介绍里写得其人的写作履历花团锦簇的,看了让人不明觉厉,但那又怎样?毕竟除了手上这本之外,此前我并未有幸拜读过作者的其他作品。

  单就该书的内容而论,这书其实不错,只是就个人来说,感觉不大适用罢了。应该说,从该书的内容来看,主要针对的读者群该是以那些需要练笔,又不知该从何处着笔的人群为主才对。反正,个人看来真正会需要这本书的并非会是那些灵性型的作者,而应当是那些努力型的作者,他们通过勤勤恳恳的付出,达到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结果。这本书正是旨在为这样的作者提供所必要的练习的。当然了,当那些灵性型的作者全无激情时,也可以用此书来提振自己的心情,捋顺自己的思路,好重新投入到写作中去。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作者和作者之间的确是很不同的。有些人写流行小说就能流芳百世乃至被后人奉为“经典”,有些人写流行小说就只能是靠全勤拉人头当个码字工,有些人的作品一开始就彰显出其强烈独特风格,有些人的作品几十年写下来还没法让人看出什么风格来,有些人的文字即便生涩但依旧闪烁着可贵的灵性,有些人的文字即便圆熟也无法给人任何的触动——

  诚然普世观是推崇“勤能补拙”,可如果天赋真是那么不足道的东西,或者不是属于极少数人才能够生而拥有幸运,那么,绝大多数的人们又何必要如此大力宣扬那些后天勤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呢?总之,有像“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的艾丽斯·芒罗一样,从开始的作品就显示出了很成熟的写作能力,而且一辈子写作水准稳定,以至于有人说她“写作一辈子非常稳定,会让人以为前后几十年的差别不大”的作者。就有一辈子写下了诸多作品,著作等身却迟迟才写出了头来的人。

  当然从我们旁观者角度来看,后者和前者的差距明显,但可能在他们自己来看,却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可能在他们来看,彼此都只是故事的记录者罢了。或者对许多的人来说,写作只是出于实用性的必要,或者是出于谋生糊口什么的;但对有些人,很少的一部分人而言,写作却是一种展现自我的选择,一种生命坚持的姿态。记得某位大师曾经说的“我思故我在”,但对那些将写作视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人却是“我写故我在”!

  他们写作,抒发自身的感情,在文字中欢喜,在文字中悲愤,但这仅只是出于他们彼此对写作共同的热爱。看呐,那些文字是多么的迷人,它们相互组合,成为了人类这个只能依靠声音来相互交流种族,可以将思想传递得更远的媒介!是以音像,永远比苍白的文字要更有感染力,然而单纯的文字,却要比音像更令人有想象空间。这可能就是看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永远无法做到令人真正感到满意的缘故了,哪怕特效做得再好,但对那些钟情于原著的人而言,依旧单薄的令人唏嘘。

  当然了,除了需要更加丰沛想象力的“虚构文学创作”之外,还有不那么需要想象力加持的“非虚构文学创作”。像法国人普鲁斯特写下的那部《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名为小说,实为鸿篇巨制的日记;还有宋朝人孟元老写下的,检点昔时北宋盛京遗事的《东京梦华录》。私以为,虽然两书的体裁不同,但记述的都是那些一去不返的好时光,在那些繁华熙攘的背后,萦绕着的却是苦涩的无尽惆怅。韶华如逝水,好时光一去再难挽。

  两位作者的笔力或有高下,但感情都是同样的热烈,让人读来不觉被文字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的所触动。他们都是从自己周遭的生活中迸发出的灵感,或者一开始并未想过要写得太多,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写起来,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就像从心中流注向了笔端,让人再刹不住手。我怀疑连普鲁斯特当年自己都没想过要把《追忆逝水年华》写得那么漫长,只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总觉得有许多的未尽之言让他无法停笔,可能在完本之后看着柜子里那300多万字的一大套书,他自己都会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吧。

  我承认,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故事的好坏,除了创作的灵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写下这个故事的人笔力如何。故事只要好听,套路老也无所谓,但哪怕是设定奇巧的故事,如果没有没有写好,依旧是白瞎了这个有创意的设定。当然,毕竟那种完全不适合的人就和极有天赋的人一样的稀少,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的,非特例的。

  所以,哪怕现在写得再差也不怕,只要你开始动笔,一直坚持写下去,写得多了时间长了是会有回报的。而这本书就是给了那些不知该从何写起的人很好的引导,也令那些写不出东西来的人,再没了拿“没有灵感”做借口的余地!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四):让好方法打开思路

  从来就没有指望自己看了一两本指导的书籍后就能成为作家,所以读这本《作家创意手册》前,便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平时能够静下心来写一些短小的文章,但对于小说之类的,依然保持敬仰的态度,尽管以前也痴心妄想地想尝试下,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现在看到这本书,忽然有点触动了,有点想重拾一下年少时的梦想,想激发些自我的创意,但我并不想强逼迫自己,而是尽量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慢慢地跟随着书的思路引导来实施。我是想,即便没有在写作上提高,而在其它方面能够得益也是值得高兴的,毕竟这是一本介绍方法的书籍。我们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对自己来说是陌生的事情,大家都是从不会开始渐渐地熟悉起来,以后甚至达到精通的程度,故而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便是获得了成功的钥匙。

  本书的重点就是如何产生这些创意的想法,然后让自己的写作变得轻松和流畅起来。书中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让你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列举了很多实例,提供了很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选取,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步去提高。书里提供的方法和例子都很棒,因为有些问题正是自己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或者有些想法跟自己的所想的不谋而合,还有就是自己不太善于的方面和没有想到的地方,这是值得自己好好学习的重点,虽然这些东西并非完全针对自己有用,不过参考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一个专业,学的时候很系统和庞杂,用的时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有了这个全面的系统保障后,以后万一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能快速找到解决的办法。

  通过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一个创意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方法。因为灵感不会无时无刻地出现,而方法却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使用,当你的思路遇到瓶颈的时候,不要死磕下去,出去走走玩玩,随便做些什么,哪怕与自己手头主题不相关的也无所谓,创意有时就是需要不相关的主题启发,然后用关联产生出奇迹的。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其中很多有趣的点子触发了我美妙的想象,也在鼓动着我去尝试写一些自己没有涉足的领域,想来这一定很好玩的,所以我肯定会挑一些来写着玩玩,不用给自己压力,生活就是为了好玩吗!

  写作需要创意,科技需要创意,艺术需要创意,生活中处处需要创意,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况且,好的方法在针对不同的事物上其实是相通的,不仅仅是对于写作,也同样是对于生活!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五):你现在就是作家

  从2011年1月份出版的《成为作家》起,我就开始喜欢并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意写作书系”。记得当年还为《成为作家》写了一篇评论,题为《养作家之气》,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作家,首先得从“养气”开始,当你有了一身“作家之气”,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作家。

  “养气”的工作包括用作家的视角去观察,用作家的思维去思考,用作家的习惯去生活,以及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当然,还要不断去刺激自己当作家的欲望——这一点需要解释一下,因为当作家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同时又是不在太容易成功的,所以你必须时时刺激自己当作家的欲望,才能一直紧抓着你的梦想。而刺激自己当作家这个欲望的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多读书,当然不是什么书都能刺激你当作家的欲望,《资本论》肯定不行。你得读两种书,一种是写得特别好的文学作品,你会读得很愉快,然后在愉快的基础上会跃跃欲试,也想写出这样的好作品来;另一种就是写作教材类的,比如“创意写作书系”,这类书对作家欲望的刺激有时候还要强于经典文学作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哈姆雷特》,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写《哈姆雷特》,但是写作教材却不只告诉你如何写《哈姆雷特》,也可以告诉你如何写《麦克白》,所以不管你想写的是《哈姆雷特》还是《麦克白》,你都能在写作教材中找到对你有用的方法,于是你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像一个象棋爱好者突然看到了一本很精妙的棋谱,会迫不及待地想找个人对弈一样。

  说了这么多,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我想当作家。所以我才会如此关注成为作家的方法,以及去读这么多“创意写作”的书。不过,在过去的两年我很少读这类书了,因为个人的生活比较混乱,所以就一度停了下来。当一切喧嚣过后,我发现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动力,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更是感觉才思枯竭,完全没有灵感和创意,有时候打开一个空白文档瞄了一眼,就又关上去看别的去了。但是我心里对当作家的渴望却一直没有泯灭,我还是希望能找回写作状态。于是我就又重新开始看“创意写作书系”,这次挑的是最新出版的一本:美国著名编辑杰克·赫弗伦的《作家创意手册》。我想如果这本书能够继续点燃我对成为作家的欲望,那么我就继续,否则我可能真的会放弃。

  “写作是对希望的践行。”

  这是本书作者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思良久。其实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度把它忘掉了。接下来,本书的第一部分是“热身运动”,这一部分不是直接针对创意的,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获取创意的准备工作。作者说:“什么才是作家文思枯竭的罪魁祸首?是缺乏灵感吗?是残酷和变化无常的命运吗?都不是!如果你想写作,你必须开始接着开始,继续接着继续,完成接着完成。这就是写作最伟大的秘密。”这段话的意思当然并不新鲜,不过对于我来说有,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它堵住了我所有的借口,没错,文思枯竭就是因为自己太懒。不过随后,杰克又给了我一个温情的提示:“千万不要自责……你对自己说的一些话,‘我太懒了’,我没有毅力‘,我不是一个作家’,这些都不能帮助你成为作家。这种方法反而只会让你相信你是一个懒惰的既没有毅力也没有天赋的失败者。”所以,不需要对自己做什么判断,你需要的只是“约束自己去写作,花点时间去享受写作。多写一些,开心一点!现在就开始吧!”因为,“你不会在某天成为作家,你今天就是作家。”

  奠定了思想基础,理顺了思路,接下来的就是对创意的开发了。把整个第二部分《探索》读下来,你会发现作者提供给我们的探索创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从我是谁到我喜欢什么到我的家乡到我的爱人,把这些探索的“提示”做一遍,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梳理了一遍。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对,写作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个人化的事情之一,除了你自己你无法探索别人,就像莫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写了一千个人物写的也都是他自己。而且,把自己梳理了一遍之后,你就真的能够找到一些创意,比如作者给出的“提示”里有一段是让你把自己成为一个漫画的主人公,然后为他配上配角、腔调以及焦点,我想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没准真的能够成就一个不错的作品。

  本书的第二部分占了全书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作者带我们从自身出发,把我们自身当成一个点,然后给我们提供塑造人物的创意,编织故事的创意,描绘场景的创意,甚至是设定人物视角的创意。本书命名为《手册》是名符其实的,如果你缺人物,拿出这本书翻翻,你或许就能够找到人物;缺故事也是一样的,找一段提示去做一做,没准你就开发出一段全新的故事了。

  总之,想要有创意,首先还是要去写,之后就是要有探索精神。每一个试图写作的人至少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二三十年了吧,这二三十年其实是有足够的经历和回忆让你去开发的,你需要的只是安静地聆听它们,思索它们,当然最重要的,是写下它们。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六):要不动手说什么都没用

  看完这本书我只想大喊三句:

  这么一本工具书我从头看到尾完了还想做笔记,这股迂腐的学生气,也是醉了!

  这么枯燥,这么洗脑,到这么有操作性,你不写除了懒怎么可能还有别的解释!!

  那些开了头的结不了尾的编不出台词的干瘪框架们,你们有希望了!!!

  关于写作这件事,从来有太多的说法集中在创意和意志力的调兵遣将上。可事实上,一复一日的重复诚恳的练习是被很多想入此门但是进不去的大批小伙伴所忽略的。等待灵光一闪和缪斯女神的垂青,也许确实有人的作品是如此出现。成功了的作家们也乐此不疲讲述自己是如何被一种力量驱动写下这个故事的原因,动机……可于他们,这样的讲述可以给自己的故事增加更多的谈资和阅读理由,而琐碎的实际操作,听起来常常不那么戏剧性。

  所以被这样的说辞反复熏陶的文学爱好者们,只好拼着热情和灵感,杀进创作的海洋,然后载浮载沉地看着自己的蒲公英种子一样梦幻的文学理想,被吹散在空中,落在树叶上,落在行人衣角,落在水泥台子上,漫天漫地,就是一处发芽的也没有。

  而这本书,是你把自己当做一台写作机器,最好的操作说明书,从自我经验挖掘,形式推敲,到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描述他人自己从“他”或者“我”的角度看,周围的环境如何,和你记忆里的有什么差别,乃至到公共场合偷听别人的谈话,延展自己的故事……几百条提示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停下来在脑子里组织段落,那些散落满地的蒲公英种子渐渐好像找到了它们发芽的可能性。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开始,是因为这个过程有难度,而完成它是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而难度有时候也会坑杀了做事情的初心。相信像我这样有个专门放文章开头的文件夹的人都会特别明白这种感觉。然而有天你看到条线索在眼前,之后每一步都走得不是那么忐忑,于是开始相信只要给出时间耐心最后要到达的终于会到达,这估计就是作为一本写作指导的书可以做到的最好了。

  所以,写作不只是关于创意,或者说创作不只关于创意。那漫长的实现过程,还包括了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经验的沉潜,对于环境的敏感,对于伤痛的承认,对于形式的反复推敲,排除自责、懒惰、怯懦、怀疑……然后最最最重要的还是:

  安静地坐下来把那个可能半路就开始怀疑,经常胎死腹中的故事写出来。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七):如何将好点子变成好故事

  这套《创意写作书系》,我陆陆续续看了几本。“书系”的作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其实,在古时候,我们国家也有诸多写诗、作文的指导用书。虽然“文章本天成”,但也得有一双“妙手”,才能“偶得之”。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书系”,就是想帮助我们通过练习成就一双“妙手”,而把“偶得”变成“常得”。

  20岁的时候,我想写小说,也写过几篇。现在看来,那不像是小说,倒像是散文。虽然有一两个好点子,却写得散漫无章,不吸引人。这本《创意写作书系》,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也是一本写作励志书。书中包含了各种提示,让写作者将过去失败的一些点子,进行延伸和重组,找到将好点子变成好故事的办法。

  在这个文学日渐边缘的时代,在工作之余抽空写小说、编故事的写作者,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对文学必然是饱含热情的。但许多人的“好点子”,大多不能成为吸引读者的“好故事”。本书指出,写作者往往忽略了读者的喜恶,故事缺乏张力,读者没有兴趣看下去。本书提供了诸多的方法,教授写作者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选择合适的视角;在作品中设置危机,从而不断掀起高潮,并且通过故事的复杂化,避免小说给人单薄之感。

  本书是一本系统的教程,涉及到写作的整个过程。在每一章节中,作者提供了写作方法和样本,指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设计了多个练习提示。特别是这些提示,对于初学写作,缺少“点子”的作者,有助于打开思路,在短时间内找出自己写作中的问题。时常翻阅本书,根据这些提示进行思考和联系,对写作者的进步一定大有帮助。

  当然,写作中有些问题是很难教授的,比如语言,需要多读多写才能提高;比如思想性,需要写作者常思常想,人生阅历不断积累。本书就这些问题也提供了一些“小窍门”。语言难以教授,但语气、说法却是可以训练的。作者通过样本对比,不同的题材,选择合适的语言十分关键;而通说委婉的讲诉,能够增加小说的亮点,并提高小说的文学质感。而如何写出高人一等的思想性的作品,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前人的经典作品,进行延展或反其道而行,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崭新作品,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读完整本书,我并不能完全记得书中所有的指导和提示。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它又一次点燃了我心中的文学火焰,让我渴望拿起笔来,创造一个我自己的世界。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八):481次提示的背后是什么?

  读完杰克赫弗伦的《作家创意手册》,如果我没数错的话,这部文学性的作品,书中共有481次提示。

  那么《作家创意手册》中的481次提示是啥概念?认真读完的人肯定要会心一笑了,呵呵,杰克赫弗伦让读者你做481次作业啊。

  所谓这481次作业的背后,也就是说,他让你共做了481次反复的练习,练笔,练思考,练技巧。

  在书中这481次练习中,杰克赫弗伦让你练习的范围,既浅又深,既细又杂,既广又专。简要概括起来,涵盖了写作心态、写作方法、写作的各种技巧、创意的挖掘、创意的开发、创意的寻找。既有作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读者的入门深造,又有写作卡壳、思路堵塞、文笔平淡时的救赎密诀方法。

  假若你真做完《作家创意手册》练习,也许对写作创意的火花从何来,创意怎么用,创意藏在什么地方,创意喜欢什么氛围等等,将不会再是糊涂一抹黑啦。

  回过头来再看《作家创意手册》的推荐介绍,说是涵盖了写作的步骤,本书内容涉及如何准备、找到创意和故事、找到适合的形式、完成作品,帮助读者激发充满创意的作家生活。会发现有很多意见和经验供你去发掘创意素材。还说,这书中给出了非常多的建议,都是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将是一本很经典的写作指导书等等。

  说到这里问题就出来了,我与你杰克•赫弗伦素不相识,凭啥,逼着我做你这481篇作业?本人偏不照你这方子抓药,你又能咋地?

  其实,作者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很清楚这本书得罪人的后果,所以在《作家创意手册》书中交待,“愤愤不平的讲座到此为止,你懂我的意思。”

  杰克•赫弗伦还特别声明:看起来,似乎我正把你送往开始写作的道路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这本书,你一直在以你的方式写作。

  这话好象有点耳熟不是?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念过这本经了。有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说,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会变老师傅。还有断言:实践出真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总之一个字:写,俩字;多写,仨字:写中悟。

  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寻找发掘创意素材,艺术地表达,这是一件多么愉快有趣的事情啊。

  是的,通过这本书,你一直在以你的方式写作。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九):最好的写作注定是来自你爱的时候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曾写到:“在我动笔写一篇新的小说时常常开不好头,这时我就坐在炉火旁边用手挤小桔子皮,让汁液滋进火苗外缘,看那蓝色的火焰噗噗地窜起来。然后,我站起身,俯视着巴黎城里各种建筑物的屋顶,心想:‘不要着急,过去你都能写成功,现在也同样能写下去’。”这时候二十多岁的海明威还不知道他三十年后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是不是一点都不相信一个伟大的作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也不相信他会有写不出来的时候?我曾也是不相信的。直到我后来也开始写作之后,这样的状态也不时出现。

  《作家创意手册》一开篇就说:写作是一种勇气,是对希望的践行。写作似乎是一件无法教授的工作,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杰克-赫弗伦却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作。

  为何杰克-赫弗伦能写出这一本手册来?来看看他的简历:《作家文摘》出版社、故事出版社、《故事》杂志副主任、《小说家》特约编辑》。并一直有自己创意写作坊课程。无疑,在这些经历和背景之下,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书名既然叫手册,那么就一定有它的指导方针。作者把写作分为如下几个版块:

  一、 热身运动

  1、作者指出:做好写作的准备,是要想清楚,如果你想定怕写作,必须得一开始写后,就要一直接着写,不断地写。

  2、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经历场景。

  3、多观察自己的生活,把一切场景能运用到的关键词都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列表或导图式连接。

  二、 探索

  1、 书中提到的一位作家彼得-德弗里斯说:作者只有敏锐地把握自己,才能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第一点说明,要知道自己写什么,先要了解自己。

  3、 要从你喜欢的东西写起,或是你记忆深刻的事写起。培养这种节奏感。即而可以写你不喜欢的事,表达你的情绪。

  4、 写作者要保持思想的流畅的开放。

  三、 寻找形式

  1、 书中说到一个例子:,作家简-斯迈利在很多的访谈中,她常将几个想法整合在一起,以此写出短篇小说。她把这个过程比喻成把三四个东西放在一桌子上,然后挪来挪去。“直到你能够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2、 你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这个过程,别对你的选择考虑太多,先只抓住三样东西—一个土豆、一件夹克。随心所欲地去写它们。寻找他们之间的关联。

  3、 或写下一个故事,写一个你记忆犹新的梦。

  当然,我说这本书好并不是单单指它有一个条款性的说明,而重点的重点在于,以上三大点的阐述中,第一项的内容中作者都用不下十条的提示或例子来说明,用各种著名的作家的作品选段来做为例子,以让读者感受这种表达的可取之处。可以非常负责的说,这是一本理论与实际接合的写作指导书。

  关键是,读完这样一本像教科书一般的书后,一点疲惫的厌倦的感觉都没有。反而是让人精神放松,并看到希望与快乐。作者用一种亲切的、可行的、能操作、可马上动手的方式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件神奇而又意义的事。尽管它会经历写不出来的苦、写作中的纠结、写出后的忐忑,但是,当一个字一个字的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当思想变成场景里,当想法变成故事时,当人物会说话时,所付出的代价都值得。

  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书中说:写一本书是一桩消耗精力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场痛苦的大病一样。你如果不是由于那个无法抗拒或者无法明白的恶魔的驱使,你是绝不会从事这样的事的。你只知道这个恶魔就是那个令婴儿哭闹要人注意的同一本能。然而,同样确实的是,除非你不断努力把自己的个性磨灭掉,你是无法写出什么可读的东西来的。

  尽管写作是件众所周知的苦差事,然后,这一项苦工作让人获取的精神力量是任何事都无法代替的。它滋润着心中生出源源不断的爱意。对于写作的爱、这个世界的爱,以及写的一切的爱。

  《作家创意手册》读后感(十):无限的灵感素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意写作系列,从第一套出版到现在,我已有幸拜读多本,每每读到都忍不住想用精彩二字来形容。

  现在梳理一下儿时的梦想,真的是想成为一个作家,可是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关于如何成为作家的培养环境,一切都像是在黑暗中前行,只有那么朦朦胧胧的一点渴望。因为没有上大学,上班后的这点儿渴望只能靠着自觉去寻找,参加过一个外地培训班,寄了两三本书完全没兴趣看,寄了一次作业,老师几乎等于什么也没说,只想用骗钱二字来形容它。后来的写作就完全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练习练习再练习进行下的。但是在2011年第一次读到创意写作系列之《成为作家》时,我才突然发现,虽然并没有刻意学习过写作,但我一直在实践着写作最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只要坚持写下去就可以了。但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在写作,只是在抒发心灵。直到读了那本书,我的世界才慢慢打开了一个洞,才知道,其实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写作的一种训练,才知道,写作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所听到的那样没有方法可以学习,而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之后刻意地按照创意写作系列书中的方法来练习,的确是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比如我一直以为,我只能写一些自己亲眼看到的事情,完全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拼装文字,但是现在的我发现一切不是我设想的那样,创意写作书系的确是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盲区的。同时每读到下一本书时,我都会暗暗庆幸,这本书真好正是我所需,同时还总是期待会有更好的书出现。这次读到的《作家创意手册》我又不由地要用简直太棒了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种创意,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按照作者给出的提议,你完全可以写上好长一段时间,完全不必为没有灵感和素材发愁,你会发现,作者为我们打开了那么细致的一个世界,哪怕只是我们重复着的一天熟悉透顶的一天,你也依然能想到办法让自己留下足够多的文字。当你按照作者提供的方法不断地练习下去,你会发现,总有一天你的文字不用你再绞尽脑汁,它们完全可以自动地跳出来,让你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要写下去的欲望。

  可以说我刚才提到的第一本书的确给我一种非常励志的感觉,它一度鼓舞了我内心的坚定勇气,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作家是如何成就自己的每一天的,它给了我勇气。但是这本书更贴心的地方则是,它令你可以现在就坐下来,拿出笔让文字不断地向外涌。所以这本书,你根本没有办法一下子就读完,因为你在读到每一个作者给出的提示时,都有欲望想要立刻写一段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现在这本书完全装在了我的包中,只要有一小会儿功夫我就会拿出任何一段进行练习,如果你还不具备自己进行创作的能力,那么用这本书来给自己一个新的提示,真的是不错。

  当然此书除了提示,还有方法,只不过作者用巧妙的形式,把它们也变成了一种提示。这本书告诉我们,写吧写吧,一直心无旁骛地写下去吧,你总能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