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丽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丽尔》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1:5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丽尔》的读后感10篇

  《爱丽尔》是一本由[美] 西尔维娅·普拉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丽尔》读后感(一):她比烟花绚烂——诗集《爱丽尔》读后感

  她比烟花更绚烂

  ——读《爱丽尔》

  林颐

  癫狂之于诗人,或许是,脑子里一场绚烂的烟花。

  在给友人的信中,英国诗人、作家伍尔芙说:“……接着我的脑子里烟花绽放。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疯癫是一种了不起经历,不应对嗤之以鼻;在疯癫的熔岩中,我仍能找到许多可供我写作东西。那时所有的一切都以它们的最终形式喷薄而出,不像神志正常时那样,只是滴滴细流。”

  伍尔芙一生多次精神崩溃,当烟花渐次熄灭,伍尔夫在口袋里装满石头,步入居家附近的小河,溺毙。

  很久以来就有“天才都是疯子”的说法。或许真的如此。一如弗吉尼亚•伍尔芙,一如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是另一个伍尔芙。同样惊才绝艳,同样被抑郁症与自毁情结纠缠

  1963年2月11日,伦敦。在我设想场景中:窗外雨雾弥漫,窗内冷气侵人。孩子在小卧室内哭泣。西尔维娅用潮湿毛巾堵住了门缝。她拧开了煤气。她在书桌前坐下。她慢慢整理诗稿。她把它们放进了一个黑色的弹簧活页夹。她渐渐昏迷,她恍惚微笑,这次终于要死了吧。

  10岁那年她首次尝试自杀,21岁那年她“又做了一次”,31岁那年她终于成功

  那本诗集就是——《爱丽尔》。它收录了西尔维娅最后的四十首诗歌展现了这位美国自白派代表诗人的心路历程:她对社会、对人群的背离,父亲之死对她的影响,她与另一位英国诗人休斯的情感纠葛,她那左冲右突的挣扎和偶尔闪过的希望,她的最后的疼痛和颤栗的灵魂……

  “死亡/是一门艺术,和别的一切一样/我做得超凡绝俗”(《拉撒路夫人》)。

  包慧怡,《爱丽尔》中文版译者,在译序中说道:“毋庸讳言,死亡是普拉斯永恒而精纯的主题,是她耐心实践宗教。”

  读《爱丽尔》,看见许多死亡的意象

  “而我们也曾有一段恋情——我们之间紧绷的线圈,难以拔出的深钉,意识如指环/滑过,在某种疾速之物上闭合,那收缩正同样地杀死我。”(《捕兔人》)谁是那只兔?谁是那个猎人?当恋情如紧绷的线圈,窒息的爱是否还有出口?

  “我如何来到了此地?犹疑不决的罪犯,我光怪陆离地死去——被绞死、饿死、烧死、被钩子刺死。”(《狱卒》)是什么禁锢了你?西尔维娅。你要这样反复琢磨思量着,以什么方式了结你的肉身

  “车厢滚滚而过,它们是摇篮。而我,迈出这皮肤/这老绷带、困倦、旧面孔的皮肤/迈向你,从忘川的漆黑车厢中,纯洁如婴孩。”(《抵达彼岸》)彼岸于你,真的是一种心向往之召唤吗?让你祈求新生

  那些一组组的叠词,仿佛是,一声比一声更高的呐喊,更仿佛是,向着忘川急速的飞奔,一步步,踏在读诗的人的瞳眸里。

  “光失去了可切割的眼珠/该怎么办,他失去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狱卒》)“你有一个洞穴,那是一剂膏药。你有一只眼睛,那是一幅图画。我的小伙,那是你最后的避难所。你可愿意娶它,娶它,娶它。”(《申请人》)“它的蛇酸嘶嘶作响。它把意志石化。这些是孤绝、徐缓的讹误/它们杀,杀,杀。”(《榆树》)“哦姐妹母亲妻子甜蜜的忘川是我的生命。我永不,永不,永不回家去!”(《失忆》)

  古希腊神话,伊卡洛斯,飞高而死。一定要飞出迷楼。向着太阳,向着光。宁可飞高,宁可摔死。可是,伊卡洛斯,折翼的天使,能否真的飞越迷楼?

  烟花绽放天际,瞬间,挥霍所有能量。一地余灰。原来星与月辉映,似这般都付与断简残章。

  诗是生命能量的喷薄。冰冷的河水湮灭伍尔芙。幽暗气体吞噬西尔维娅。烟花散尽,血液停止奔腾,留下了,一部部烬余录。

  西尔维娅•普拉斯,比烟花更绚烂,比陨星更冷寂

  转载请联系本人。QQ:1204194554

  书评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

  《爱丽尔》读后感(二):第一次读诗读到流泪

  所有爱和孤独都是自作自受。

  ——西尔维娅▪普拉斯

  这本书我们的现代文学老师曾经在课上专门提到过,他当时强烈向我们推荐这个作者,他说读这个作者写的诗就好比是读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也会在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中读到独属于自己理解,今天,有幸读到了她的诗,而且是完整出版的40首诗,我切身体会到这或许不是一本能让你轻轻松松读完的书,但是却是一本让你在读的过程中感到震撼,读完后回味无穷的书。

  普拉斯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璀璨无比。她的诗被誉为是二十世纪奇迹,她在31岁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文学大家都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富有才华的一生,真不知道是这种与死亡如影随形的决绝造就了他们的才华,还是倾注在文字中的太多情感促使他们走向死亡。但是我知道的是,在自杀之时仍旧放在手边的这本诗集一定是倾注了普拉斯最后的呐喊。

  要谈这本诗集,首先要了解自白派这一诗歌流派。自白派诗人以第一人称写作,采取一种“自白”的形式,把传统诗人羞于启齿的各种情感以直白激烈的方式展示众人作为美国自白派诗歌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普拉斯的诗虽然是完全自然流露,但是她的遣词造句充满着质感,尤其是各种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你或许会觉得这本书中充斥着形同癫狂、鬼魅梦魇般的描写。查尔斯·拉姆曾说过:“疯狂是任何一种才能协调紧张或过剩。真正的诗人梦想自己醒着,他不是迷恋他的主题,而是要驾驭主题”,普拉斯也说过“我已学会从我的愤怒与我的快活以及我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炫耀两者中取材,创造一种对读者强有力的可诵读的诗歌。”正是因为这种疯狂才拉伸了诗境的无限可能性,才让普拉斯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认为读她的诗就像是欣赏毕加索的画作,或许是因为普拉斯学习绘画缘故,她的诗充满画面感,肋骨火焰毒药大海各种意象与墨绿、火红等颜色的肆意组合,从来没有人像普拉斯这样用新奇的意象将生活写得如此诚实残酷

  在《十月的罂粟》《抵达彼方》等很多诗都可以看出普拉斯的女性主义,“她那颗红心透过外衣惊世骇俗地绽放过”女性的存在时候承受罂粟花般的地狱之火。“而我,迈出这皮肤,这老绷带、困倦、旧面孔的皮肤”死亡是一种女性自我的表现。在她的诗中你可以找到她对女性生存、情感、生活的关注,一位评论家曾这么评价过“她对历史、政治、议会、战争母爱这一类在男权文化中一贯被讴歌的被神圣化的形象进行一种解构和反叛,她以挑战者的姿态文学史和历史上的种种神圣的偶像提出质疑和嘲讽。”但是就此认为普拉斯的诗就是绝望的那就有失偏颇。在《晨歌》中,虽然普拉斯对于成为母亲的恐惧让她说出“我不比它更是你的母亲”但是在最后“现在你操练起你那少数几个音符清晰的原音们气球般飘起”,母爱仍旧将她和孩子联系在一起,这是女性诗人才拥有与描绘的细腻情感。

  这本书有一个小秘密,按普拉斯生前自己给《爱丽尔》排列的顺序,也就是此书的顺序,第一首诗是《晨歌》,最后一首是《过冬》。以前也有人发现了《晨歌》的第一个字,即全书第一个词是“爱”(爱为你上发条,像只硕大的金表),《过冬》的最后一个词,即本书的最后一个词是“春天”(蜜蜂正蹁跹。它们尝到了春天。)她的诗与死亡相伴,她把死亡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但是,诗中也有爱与春天的存在。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这本诗集,绝对会颠覆你对诗的固有印象,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以上只是我对这本诗集的肤浅的解读,相信大家会从中读到更多普拉斯想要对我们传达的东西。

  《爱丽尔》读后感(三):《爱丽尔》:“钟形罩”里静默的呻吟 [猫]

  本文发表在《外滩画报》2月某期,如有转载请联系本人并说明出处

  ------------------

  后世可以轻松地说,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个有抑郁症甚至精神病的天才女诗人,于是她选择自杀。但无论是在1962年丈夫特德·休斯变心离去之前,她“每天早晨就像上班一样到借来的书房去,一个劲儿地写呀写呀”,写她的自传小说《钟形罩》,还是在分居后迎来几乎每日一诗的10月高产期,并在叶芝住过的公寓签下五年租约,灵感十足地继续写诗、定写作计划,我们都看不出生命力旺盛至此的诗人为何要在1963年2月11日开煤气自杀。这批诗歌,最后通通收入《爱丽尔》,整整齐齐如遗书般放在写字台上,等待世人阅读

  想靠近她,只能回到描述她21岁自杀事件始终的《钟形罩》和《爱丽尔》,两者合起来正好是她一生的自传。但诗却不好懂。可自白派的初衷不正是脱离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非个人化诗学”的主张,大声抒发自我情绪吗?以西尔维娅·普拉斯、罗伯特•洛威尔、安妮·塞克斯顿甚至艾伦·金斯堡为代表的自白派,对自己的出身背景进行最残酷、最疼痛的自我剖析,揭露自己最隐秘欲望幻想,以不可遏制的冲动告诉世界自己知道的一切。尽管如此,看《爱丽尔》,我们看到一个年轻女人透明的钟形罩里不停捶壁,却听不清她的呼喊和呻吟。“我”字最难懂

  这样的诗,适合夜晚阅读,我们能放下戒备和心灵屏障感性接受爆发原始力量,她释放讯息。它们充满对死亡、伤害、复仇的向往,久读会陷入狭小迷宫,但这种浓重的负面情绪却有种纵身跳入死地后生积极感,犹如涅槃乐队狂暴又温柔、自毁又激进、妥协又复仇的音乐——主唱Kurt Cobain与普拉斯殊途同归地以死亡解决一切问题。这种神秘的力量感,恐怖奇异美感,在“爹地”和“拉撒路夫人”中最为明显,通读《爱丽尔》,这算是最易懂的几首。

  很明显,诗人在“爹地”中攻击了父亲和丈夫。全诗有种悲哀、愤怒、仇恨和爱交织的复杂情绪,整体是一步步抛弃父亲和与之相关的一切,与自身的过去脱离关系,迎接新生。她父亲是1901年移民美国的德国人,与纳粹无关,却令她从小难以融入社交二战期间,她的口音和出身,同学的反纳粹言论,都令她自卑,她一开始就有“生存焦虑”的隐患。“你再也做不了那黑鞋/我在其中居住,像只脚丫/一住三十年,一穷二白,/几乎不敢呼吸,不敢打喷嚏。”“黑鞋”这个意象有保护限制的双重隐喻,代表了父亲对她一生的影响,也提及父亲致死的脚伤病。父亲在她8岁时去世,只留下贫困,她由此产生被抛弃感,而青少年时期金钱地位的意识和焦虑,导致她终生缺乏安全感——可怜她去世前还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她对父亲的爱与恨同样强烈,本诗不仅声称她每十年一次的自杀是企图回到他身旁,“把我的小红心脏咬成两瓣的黑衣人”,还描绘了她与父亲在海滩欢乐回忆和她企图让他起死回生的孩子气行为

  被丈夫抛弃,被评论家低估《钟形罩》,人在受刺激后召唤过去的悲伤记忆感受,并非少见,普拉斯会把过去、现在、回忆、想象都糅杂到同一首诗歌里。“爹地”中,她的思绪被“父亲—德国—纳粹—犹太受害者受害的我”这种自我折磨的联想占据。从“每个女人都崇拜一个法西斯”这句开始,父亲、休斯、纳粹的形象纠合在一起,犹如隔着毛玻璃的三重唱。意识流是普拉斯常用创作方式。“生日礼物”从第一句“这是什么,在这面纱后,它难看吗,它美丽?”开始,像伍尔芙的短篇《墙上的斑点》那样,思绪顺势而下,同时“当我静静地做饭”又让诗歌沾上居家烟火气,思绪流到“最后的晚餐医院盘子”,读者立即感知到恐惧,果然,下一段就出现“你害怕了”——普拉斯对冷漠语气描绘血、医院、死婴、颅骨、死亡等等能造成恐怖震惊感心知肚明。从“我的拇指,而非洋葱。/顶端几乎全切下/只余一块铰链似的”(“割”)的惨状,竟一直顺流想到毁坏者(Saboteur)、神风飞行员(Kamikaze),跟上她的思维节奏,才能跟上她创造的美。

  除了亲人,还有什么激发她“从灰烬中/我披着红发升起/噬人如空气”(“拉撒路夫人”)的仇恨呢?《钟形罩》似乎能成为解读《爱丽尔》的钥匙:她好胜心强,性格敏感,不放过新鲜事物,对社会新闻感同身受,对性关系有精神洁癖厌恶成为男人附属,厌恶沉闷乏味虚伪……甚至可能还有被男人强奸未遂的经历。普拉斯的仇恨向着整个世界的平庸邪恶,她把万物转化为己身体验,又把私人经历普遍化为人类的经历。触目惊心的“申请人”,究竟是申请签证,工作,还是婚姻?“首先,你是不是我们的人?”提问者的咄咄逼人,很像强者对弱者的虐恋——照顾、强暴、改变、许诺一个更弱的弱者镜像。这首诗也展现她一些特别的押韵方式,句子因而产生韵律滚动感:相距不远的词压头韵或尾韵,同段末尾词重复,一个短句中对同一个词连呼三声,等等。朗读英文原句“你能说话,说话,说话”时,有力量感和压迫感。

  她为求每段句数一样,语意甚至句子不写完便另起一段,在不讲究每句格律一致的自由体下有些奇怪,也为翻译带来了障碍。另外,《爱丽尔》中除了“波克海滩”是一组长诗,还有压轴的一系列以蜜蜂为主题的“蜜蜂聚会”、“蜂盒送达”、“蛰”、“过冬”可视为一组。以死亡为艺术的女诗人,写下“蜜蜂正翩跹。它们尝到了春天”的时候,是不是正要奔赴死后的“新生”呢?

  《爱丽尔》读后感(四):死亡与重生

  首次读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歌,仿佛进入了一个黑暗却不时有刺眼的灯光闪射下来的空间里。一种迷幻感在我的脑海跳跃,醉,绝望的挣扎,生命的苦痛,歇斯底里的呐喊,死亡带来的欢愉以及最后的湮灭。

  那是在回家的高铁上,混合着高速移动的列车发出来的声响,以及过隧道时那种嗡嗡的耳鸣声。整个人被《爱丽尔》这本诗集里的那种迷幻感笼罩,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头疼愈烈,仿佛置身喧闹的酒吧,只见灯红酒绿以及在炫目的灯光下疯狂扭动的人们,而我已然东倒西歪,快要醉得不省人事。

  西尔维娅·普拉斯这位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自白派诗人之一,同时也是继艾米丽·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诗人,以她自己的诗歌为媒介,一步一步地探索着生命对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着与普罗大众的梦想截然不同的个人梦想,最终在数不清次数的自我毁灭的极端尝试中体验着重生的愉悦。她在自白诗里大胆、直接、毫不留情地表达了对死亡的沉迷以及对再生的渴望,最终通过死亡之路获得自由。

  《爱丽尔》这本诗集,是普拉斯最后的绝唱,收录了她在1963年2月11日开煤气自杀时在书桌上留下来的四十首诗作。极大程度上再现了普拉斯在世时的思想状态以及对人世、生命、亲情、死亡的看法。

  纵观普拉斯的一生,8岁父亲去世时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从此以后便一直在痛苦、绝望、疯狂甚至自杀中寻找存在的意义。体现在《爱丽尔》这本诗集里,就随处可见她对“死亡”的描写,甚至是那种深不可测的迷恋与向往,四十首诗歌里“死”字大约出现了28次,“死亡”、“尸体”、“杀了我”这些词汇频繁出现,让人感觉到黑暗而且绝望。在她的诗歌里,死亡是一种艺术,她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这门艺术的道路上飞奔。

  “死亡/是一门艺术,和别的一切一样/我做得的超凡卓越”(《拉撒路夫人》)

  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像是黎明前的黑夜,冷、静,但是却总感觉有什么在破土而出。所以普拉斯不仅仅是对死亡及其迷恋,对再生也十分渴望,刺裸疯狂的自白,与诗人受到的创伤有关,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放大这种创伤,试图竭尽全力去摆脱创伤的煎熬,从而渴望得到灵魂的新生。

  《郁金香》里,普拉斯试图切断与过去的联系,获得新生。“我任往事滑走,一条三十年陈的货船/固执地附在我的名字和地址上。他们将我所有爱的联系擦拭干净。惊恐万状地裸躺在垫有绿色塑枕的推车上/我眼瞧着自己的茶具、一屉屉亚麻织品、书本/下沉着消失,水漫过我的头顶。现在我成了修女,我从不曾如此纯洁。”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等到从水中挣扎着浮出水面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获得了救赎。

  低沉的笔调、阴郁的情绪、离奇独特的意向,营造了普拉斯独特的诗歌王国里冷淡、绝望、痛苦的氛围,普拉斯倾其一生用自白唱响了一首死而复生的悲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