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不懂咖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10篇

2018-06-18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10篇

  《你不懂咖啡》是一本由石胁智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80,页数:1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一):半杯咖啡响叮当

  如果说茶道代表的是东方意境文化,那么咖啡代表的无疑就是西方沙龙文化了。一种饮品能上升至人类共通的文化,少说也得有一个世纪积淀,咖啡就是其中之一。与咖啡相关的故事多不胜数,人们将咖啡视为生活,比如巴克扎克就说过:“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为了能在深夜保持写作精力,他一生饮下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6~7杯,可谓海量,遗憾的是这嗜好最终却摧毁了他,他因烂饮咖啡身体中毒,年仅51岁就离开人世,对自己预言“将死于3万杯咖啡”也成为了现实

  咖啡提神醒脑的功效不用赘述,但并不是每个人情有独钟。1996年的冬季,一个善良的哥哥给弟弟冲了一杯雀巢,就是这杯满怀爱意的酸苦雀巢,使得弟弟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致使翌日考试功败垂成。这个可怜的弟弟就是笔者,从那时起,笔者再也没碰过咖啡,对咖啡的恨意深入骨髓

  无论是嗜咖啡如命的巴尔扎克,还是忌咖啡如律的笔者,都带着强烈感情因素。但抛开感情,咖啡本身的魅力不会消退,人们闻咖啡、喝咖啡、研究咖啡,为冲兑一杯上等咖啡绞尽脑汁,还催生了一系列发明,看来想要停止咖啡文化,除非来一次2014。

  但众所周知,2014已过去了一年,人类尚且安好,因此有关咖啡的普及也还要继续,《你不懂咖啡》就是这么一本标准的咖啡科普书。说它标准,是因为在里面找不到任何人文知识,从第一章了解咖啡的常识,到如何泡制好的咖啡,最后到咖啡的栽培等,全书客观的写了一些有用的咖啡知识,还配上了插画。但笔者看来,这薄薄的书既不讨好专业咖啡爱好者,也不讨好咖啡新手,是一本失败的咖啡推广书。

  从标题《你不懂咖啡》就可知晓一二。标题大而广,且充斥着泛滥的营销挑衅气息,如果按照题目所言,是为了让读者明白咖啡,那么该书就显得太薄了,加之排版上还加入了插图,又进一步压缩了空间,使得真实有用的知识少之又少。全书只简单介绍了咖啡的产地,常用泡制法,既缺少新颖的论点,也没有全方位的剖析,这对已经谙熟咖啡的爱好者而言显然够不上分量

  那么它是一本出色的入门书籍吗?显然也不是,最大的缺陷就是它的手绘介绍方式。对新入门者而言,对咖啡欠缺最多的就是实感,既然书籍无法传递味觉嗅觉,那就必须在观感上极尽周到,对此书而言,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实物照片配合详细文字,但本书却剑走偏锋,用了手绘讲解方式。失去了实感,又缺少足够的文字讲解,让可读性大大降低。

  再则,如果该书旨在吸引新入门者,也存在一个误区,它忽略了人文的重要性。人文性,是人对某样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催化剂,它能让枯燥乏味科学知识变得生动神秘,让人想一探究竟。而本书却舍弃了这点,只单纯枯燥的讲解乏味的知识,很多地方生涩难懂,也缺少深入的讲解,像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只会讲解考点,不问个中缘由

  拥有这如此之多的缺陷,此书的推荐却写:常年位踞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咖啡类书榜冠军,被誉为“咖啡控必读经典”,这实在让人疑惑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二):咖啡技术宅的角度

  好了,损完了中文版标题及其策划者,还是让我们看看这本书本身吧。这本书的日本作者起的原标题是《咖啡“诀窍”的科学——正确的了解咖啡》,完全是从咖啡技术宅的角度,写了一本咖啡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是八十七个为什么。这八十七个为什么,每一小节都是以一个人们最可能提出,最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为题目,从咖啡的生长过程生产工序,到咖啡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变化,一直到烘焙、烹煮、过滤等各个环节细节操作与器械选择,以及关于咖啡的栽培、精选、流通、销售方面的知识,一言以蔽之,里面是找不到半点儿文艺范儿扯淡自我标榜美化的吹嘘的,纯粹物理、化学、历史发展商业销售现象的客观角度去实打实一样一样把知识讲解清楚,而且每一种操作的化学理由和实行时候的技术细节都非常丰富完善,十足的靠谱到位。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三):就你懂,就你懂!

  书本身技术含量极高,就是标题实在看一次不爽一次,所以我忍不住也在标题上以牙还牙一下哈哈哈哈。不管看书的读者到底懂不懂咖啡,一本书在封面标题上对读者进行这么具有冒犯性的评论这件事本身,就实在是极不礼貌和令人不爽的。虽然说,在营销策略上这可能的确是个吸引注意力有效方式,但还是免不了让人质疑策划者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喝咖啡的小资和中产阶级这样按街头吵架摆谱,你不是作死么。所以必须至少扣一星。谢天谢地,要不是因为这本经典技术手册里的内容没有丝毫标题里的故作姿态,而是毫不装逼,扎扎实实,纯技术流,我早就直接把它从窗户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了。其实同样是对话体,用个问句“你懂咖啡吗?”冒犯性立刻骤减。

  好了,损完了中文版标题及其策划者,还是让我们看看这本书本身吧。这本书的日本作者起的原标题是《咖啡“诀窍”的科学——正确的了解咖啡》,完全是从咖啡技术宅的角度,写了一本咖啡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是八十七个为什么。这八十七个为什么,每一小节都是以一个人们最可能提出,最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为题目,从咖啡的生长过程,生产工序,到咖啡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变化,一直到烘焙、烹煮、过滤等各个环节的细节操作与器械选择,以及关于咖啡的栽培、精选、流通、销售方面的知识,一言以蔽之,里面是找不到半点儿文艺范儿的扯淡和自我标榜美化的吹嘘的,纯粹从物理、化学、历史发展和商业销售现象的客观角度去实打实一样一样把知识讲解清楚,而且每一种操作的化学理由和实行时候的技术细节都非常丰富完善,十足的靠谱到位。

  读完这本书虽然不能让人对喝咖啡这件事儿增加什么文艺浪漫情怀,但绝对能极大地强化整套咖啡选购和冲泡技巧提升认知实践水平,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还能实际操作面面俱到。而且如果实在想炫耀,比起文化风情层面自我陶醉,通过当一个技术知识和实践的高手,在讲解自己的咖啡为何如此美味同时不动声色地卖弄,才明显更加高大上啊XDD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四):一杯咖啡的学问

  CCTV7有一档栏目,叫《农广天地》。节目内容从“苹果树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到“如何挑选种公猪”;从“枸杞加工”到“山水盆景制作”各类种植、养殖、加工、技能一应俱全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下班回家吃饭的时间,或是偶尔失眠的凌晨,总能换到这个节目,然后如有神助般停下来,直到看完。最后还不忘懊恼一句:我这到底是什么兴趣爱好?怎么就跟石光荣一个品位了!

  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说的大概是现代都市白领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其中《农广天地》居然名列前茅。这时候才明白,敢情“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臭味相投”。仔细想想,有如此爱好,也并非无源之水。怀着对万事万物好奇心,想要探索身边世界一草一木的缘由,继而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就像一杯小小的咖啡,即便我们都喝过,却不一定了解从一颗种子该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到经历重重选择与加工,直至最终完成萃取,放置在自己的面前,这其中究竟蕴藏着多少微妙的细节与化学实验严谨的技术控制。至于从种植园到咖啡杯,整个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付出辛勤劳动普通爱好者恐怕也就更难有所关注了。

  如果不是看到了《你不懂咖啡》,那些总是徘徊于自己脑海中的疑问大概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得到解答。幸好,这本书不仅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疑问,甚至还能像“罗盘”一般指引读者发现咖啡的乐趣,探究咖啡深奥内涵。所以,对于一直想了解咖啡的我,这绝对是一本优秀启蒙读物。令人欣喜之处在于,它并非粗制滥造的装逼指南,而是扎扎实实讲述和一杯咖啡有关的所有知识、技巧和相关内容的咖啡控必读经典小百科

  书的作者来自事事讲究精益求精国度日本,名字叫石协智广(没错,就是书里那个穿着实验袍,笑容可掬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咖啡控大叔)。身为“咖啡鉴定委员会讲师的他,俨然就是个咖啡狂人,带领着我们这群在咖啡的世界里探头探脑游客,在他的乐园里参观、游览,还不忘亲手给大家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当然,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是必须哒!)。

  书的前三章主要从简单的咖啡常识、咖啡成分、如何冲泡出美味的咖啡入手进行介绍。第四第五章则是关于咖啡加工和栽培、精选、流通、品种的知识。写作风格亲切朴实,内容结构安排合理,很好地照顾到了读者的兴趣重点。再配以可爱的手绘图解,生动有趣,十分形象表现出了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学原理

  例如,在Q24中关于咖啡不同冲泡方法冲泡出不同味道解释,就采用了龟兔赛跑例子,将酸味比喻成跑得快的兔子苦味则比喻为慢悠悠的乌龟,让读者对咖啡中酸味和苦味的比例控制有了生动、直观理解。当然,还有贯穿始终的阿拉比卡小姐和卡内弗拉妹妹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一个感受是:一杯咖啡包含的东西远大于我们可以看到的部分。有关咖啡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到咖啡的味道。从咖啡豆的选择到水温高低,从调制咖啡的器具到倒水的姿势等等,就连和滤干架配合使用的滤纸选择,也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滤纸味道很大,也会对咖啡的香味造成干扰!)。如此看来,想要冲泡出一杯符合饮用者口味的咖啡还真是一件需要格外用心的事。也难怪那些真正懂得咖啡(或者自以为很懂咖啡)的人会显得格调甚高了。

  虽然《你不懂咖啡》这样的题目确实起得着实刺激读者,但不懂就是不懂,至少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作者本人懂。而真正想要“很懂”的人也不会只提出87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进阶层次中,这样的读物自然也属于比较基础的水平,更适合于对咖啡感兴趣,想要学着了解和享受品味一杯咖啡的乐趣与美好真诚人士

  值得称道的是,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居高临下专家姿态,反而是用客观公允、平实准确的语言传授着自己所知的点滴知识,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这十多年来的经验收获。在关注咖啡本身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对环保健康问题加以提醒,还十分贴心地给出一些建议,颇具人文主义情怀。

  咖啡是时尚,咖啡是生活,咖啡是一种文化,也同样是一种艺术。它的种子故乡遥远,果实却散播到了整个世界;它的魅力很大,却又全部溶于一杯之间。当看完这87个和咖啡有关的小问题,我们对这种可爱的植物的了解一定会更深一层,自然也在咖啡文化的领域更进一阶。然而,想要真正了解有关咖啡的更多知识与文化,我想,我还需更加耐心深入地去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爆三个点吧:

  •书的封面一反常规,用清新可爱的咖啡色系手绘,把书中内容浓缩于一页,丰富、精致,且便于加深印象

  (每次拿起这书我都忍不住再看一边封面上的图画和文字,简直有点强迫症。。。这事我能随便告诉别人?!)

  •内部的文字全部是咖啡色的!咖啡色的!能想象吗,在讲咖啡,画的插图也全部是萌萌哒咖啡色,还有咖啡色的文字!看起来真的不同凡响啊~

  (书页里为什么不能再加点咖啡香精?这样读者就会把口水流在书上了。。。)

  •书的末尾有名词解释,方便读者快速查找专业用语把握关键词

  (只读一遍还真是记不住,记不住,记不住……你们都能记得住么?)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五):咖啡,你懂吗?

  咖啡,你懂吗?

  咖啡我们的确喝过,也知道什么是咖啡,不过,我们真得懂咖啡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我们果真懂吗?依笔者看,我们真得不见得真懂。比如,笔者明白,有普通咖啡、有速溶咖啡。有雀巢咖啡、有咖啡伴侣,笔者真得不知道咖啡方面的东西了,果真如此啊,或许我们会说,还有自己自制的咖啡。不过,笔者想追问到底,有谁亲自制作过咖啡呢?做得方法对吗?做得得法吗?这些都是一系列后续的大大的问号

  闲言碎语咱不说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这本书吧。说实话我本来就不太感兴趣,所以,感觉不想买。可是,我妻子喜欢研究如何做出精美高大上的咖啡,所以,我就勉强买了一本来应付公事而已。不过,买回来一看,果真是一本好书

  你不懂咖啡,真得吗?就你懂吗?哈哈,这绝对是个好书名,它给人一种视觉冲突、语言的冲击感十足。太有意思了,我不懂,我就要读书了。再来说说《你不懂咖啡》这本书名。其实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标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哗啦啦刮起一股“你不懂”风,你不懂广东人,你不懂女人,你不懂化妆等等,当读者全是未进化的猴子,人生观、世界观就全靠这些作者、出版商拓宽了。其实,我真不懂,不太懂,哈哈!然而,该书侧重于生豆品种—烘焙—研磨—滴滤(偶尔有浓缩咖啡)的介绍,基本没有花式咖啡的介绍,而书中手绘也不错。

  几十年前,我们国内第一批喝咖啡的“有腔调”的达官贵人喝的是什么咖啡我没了解过,但印象中,十几年前打开一般阶层国人咖啡之门的应该是雀巢,而且是速溶的那种。近年来,随着国际连锁咖啡企业的遍地开花,很多人开始慢慢接触现磨咖啡。不过,这些咖啡从咖啡豆的选择、烘焙以及萃取上其实都不甚理想。但毕竟是大批量生产贩卖,对质量要求不能太高,也能理解。

  其实,喝咖啡不是一种腔调,而是一种简易生活。另外,懂得咖啡也是一种情调、一种文化素养、一种品位。如果当下,一个人对咖啡一无所知,那么他还是太囧了,真得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了,并且也有些OUT了。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六):相关问题为题目

  损完了中文版标题及其策划者,还是让我们看看这本书本身吧。这本书的日本作者起的原标题是《咖啡“诀窍”的科学——正确的了解咖啡》,完全是从咖啡技术宅的角度,写了一本咖啡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是八十七个为什么。这八十七个为什么,每一小节都是以一个人们最可能提出,最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为题目,从咖啡的生长过程,生产工序,到咖啡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变化,一直到烘焙、烹煮、过滤等各个环节的细节操作与器械选择,以及关于咖啡的栽培、精选、流通、销售方面的知识,一言以蔽之,里面是找不到半点儿文艺范儿的扯淡和自我标榜美化的吹嘘的,纯粹从物理、化学、历史发展和商业销售现象的客观角度去实打实一样一样把知识讲解清楚,而且每一种操作的化学理由和实行时候的技术细节都非常丰富完善,十足的靠谱到位。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七):小白入门指南

  大部分八零后都会看过那套第四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吧。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后,想当然认为这是类似于李元馥《漫画各国》那种科普漫画的童鞋可以省省了。以及从小就对《十万个为什么》任何一册都不感兴趣的同学,我比较怀疑你们能否看得下去。

  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看书评有人把它定位为如厕书,倒是真要为它叫屈了。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不具幽默感,缺乏娱乐性确实影响受众,但如果你恰好是一位正从速溶咖啡向研磨咖啡过渡的死宅,那么,这本书非常具有指导价值。

  就我来说,从事的是和食品有那么一点儿关联的工作,虽然对速溶和咖啡店里的表示品不出区别,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里面的很多原理和方法熟悉而又亲切。比如咖啡豆中酸味和苦味是由什么化学物质产生的,比如咖啡各种冲泡方法带来味觉上的变化原理,再比如温湿度和接触得气体对咖啡豆味道的影响等等。说起来,食品的很多标准比药品的要宽松得多。在咖啡粉颗粒大小判定上,不是过几号筛,而是与砂糖颗粒和白糖颗粒相比较,显得相当粗糙。

  说到这,也很想吐槽一下策划者,明明是本技术指导的半专业书籍,硬被整成文青范儿的封面和标题,两头都讨不到好,这一点真是太失败了。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八):不懂咖啡,可以学嘛

  对于咖啡最早的认识,源于家里过年时候的雀巢咖啡礼盒。透明瓶子里有棕色的粉末,棕色瓶子里的粉末是白色的。虽然家人总说小孩子不能喝这个,但好奇心是挡不住的。后来,我终于有机会趁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溜到客厅,打开柜子门,取出神秘的玻璃瓶,尝尝里面的东西。棕色粉末很难吃,又苦又涩,还有一股灰尘的味道。白色的味道还不错,似乎是奶粉,所以我隔三差五去偷吃。

  那些没了“伴侣”的咖啡最后怎么处理了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后来,我终于到了可以想喝就喝的年纪的时候,却不敢放肆的喝咖啡。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的问题,我对咖啡因比较敏感,一杯速溶咖啡就能兴奋到凌晨三点。所以,在不需要赶任务的日子里,我只能做一个咖啡的伪爱好者,捧着装了热水的咖啡杯,吸着杯口的热气,脑补咖啡豆的香味。

  《你不懂咖啡》是一本有关咖啡的小百科。从咖啡豆的种植到咖啡的成分,从冲泡的方法到加工的流程,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在书的后面甚至列出了参考文献,真是严谨到了极致。书中还有不时出镜的阿拉比卡小姐和卡内弗拉小姐(拟人化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和卡内弗拉咖啡豆),又萌又贴心

  有人可能会说:咖啡而已,有什么了不起。了解这么多,除了装X卖弄,还有什么用?当然有用!了解了不同种咖啡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会被奸商忽悠到;知道咖啡的种植和制取的繁琐,才会更加珍惜,不浪费或者随便处理。至于一些真爱粉,他们可能会像作者石胁智广一样,将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成为咖啡鉴定委员会的讲师,或是在全球全球游历考察研究咖啡。

  :萌萌的手绘和咖啡色印刷的全书是 亮点哦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九):我的咖啡书吧

  很多人都有一个咖啡书吧的梦,我也曾幻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坐在自己的书吧喝着醇香的咖啡晒着太阳闲看人来人往。渐渐地我长大了,那样的咖啡书吧好像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再后来,我连梦也不做了。

  有一天,无意间走进一家小店,独特的装潢,墙上零零散散地贴着一些好看的明信片,看似随意摆放的书籍以及围坐在桌旁的人们,我有那么一瞬间的呆滞。一个女孩儿温柔的声音传入耳朵,你好呀!你想要喝什么咖啡呢?哦,原来这就是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咖啡书吧。点了杯卡布奇诺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随手选了本书随意翻看着。那个下午,看看书,晒晒太阳,不时地小酌一口咖啡,真是难得的清闲自在。

  那个下午,那家小店一直在我的脑海挥散不去。也许留恋小店特有的风味,也许怀念香醇的卡布奇诺,又或者是贪恋一个人悠闲惬意的滋味。我发现那个咖啡书吧的梦好像又在我心底生了小芽。我想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书吧。

  或许,现在的我还不够优秀,还没有能力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书吧。我想着,过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经营成一家咖啡书吧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吧!

  读着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也许,我不懂咖啡,也许我懂。或者说,这本书给我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你不懂咖啡》读后感(十):不懂。

  是本口袋书。

  形式很简单,一问一答。问题都肤浅,尽是“哪些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咖啡粉和咖啡豆,到底买哪个”之类的,拢共也不到一百则。作者的回答也不深入,点到即止,出行或者马桶上,闲了看两则的水准。

  假如你和我一样,也喜欢知识卡片类的小书,那这就是你的菜。

  年纪大了,看这样的书,在我有额外的功效。中老年人有一些坏毛病,就是爱说经验,爱讲道理。看别人提到一个熟悉的领域,恰巧自己有一些经验和道理,不说出来就憋得难受。说就说了吧,说了还要表现出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要拿知识和道理压人,这就令人讨厌了。

  更令人反感的是,有时候明明就不占理了,但你知道的,年纪大了总有些流氓办法,胡搅蛮缠语言游戏把别人绕在里头,讨一些嘴巴上的便宜。不以为耻,反而洋洋得意。

  这两年每次看到这类知识小书,就会额外地感到被提醒了,别把自己当盘菜。人家书名挑战“你不懂咖啡”,不懂那就不懂呗。

  此书是日本人所写,我不知是不是石胁智广 就这风格,或者是翻译君把它当了知识书就偷懒,回答里完全没有“呢呢呢”的温柔姿势。

  我以为日本人写书都那么客气,敢情也有这种冷冰冰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