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10篇

  《古董局中局3》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一):用心竭力守护国宝

  古董局中局到了第三部,这部书里本以为会是延续第二部的故事,特别是许愿完成了则天玉佛头的真伪鉴定之争,为五脉挽回了声誉,也为国宝避免流失做出了贡献。那么在第三部里,会是许愿与老朝奉的最后对决了吧?!没想到,在第三部里,文字鬼才马伯庸竟然没有讲到许愿的一点故事,全都是关于许愿的爷爷许一城的故事。不过,许一城作为五脉的掌门人,在第一部、第二部里皆有过介绍,而且身上还有很多许愿未解之谜。而这第三部就是以许愿爷爷许一城的故事为主,主要的发生在清末民初之时的民国十五年,清帝退位,张作霖入主北京,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之际。

  许一城正是在清华学堂里拜师学艺,学的是考古。将他代入故事的是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吴郁文请来五脉掌眼估价,为自己的私藏古董开价,同时也请来了京中有名有姓的大商人,为的是一手估价一手变现。得知大势将去的吴郁文,想趁着张作霖还没有离开北京,就想把自己手上不知从哪里掠夺过来的一些古董尽快变现,好将此笔财富一并带走。而吴玉文的算盘打得真是精明,牵制着两头。一头是五脉,京城有名的古董界翘楚,若是给吴处长的古董掌眼,掌的不好,就会自取灭亡;若是明知是假货,五脉的传统是去伪存真,这就不好交代了。同时,若是明知是假货,经五脉掌眼说是真货还给出了高价,京城的这些商人就会恨死五脉的人。进退维谷,深藏危机。同时吴郁文不是别人,他是一个嗜血成性的刽子手,人称“吴阎王”。

  正当五脉不知不如何是好,迟迟选不出参与鉴定人选的时候。五脉的许姓唯一传人的许一城被请来救场。果然,黄克武、刘一鸣拿来的鉴宝利器——海底针,就是专门为许一城鉴宝所用的。许一城深知此局的厉害所在,他运用精湛的技艺和杰出的智谋,成功的化解了这一次拍卖危机。许一城用象棋的运势说到了吴郁文的心坎上了,不仅让他将拍卖竞价变成了慈善拍卖义捐,积攒了人脉,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五脉也解除了危机;同时,许一城还向吴郁文推荐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戴笠,为他日后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归宿。一场危机就此而破。

  但是没过多久,许一城好久不见的朋友陈维礼却离奇死亡,留下了半张没头没脑的“陵”字和五个手指印。面对朋友临死之前的重托,许一城感到了是亲情的严重性。他向陈维礼的木牌前郑重的许下了“生死拜”,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真相。他开始由信纸的来处找到了大华饭店的日本人,遇到了几个行为举止怪异的日本人,这引起了他的警觉。

  之后在黄克武、许一鸣、药来等五脉后起之秀的帮助下,找到了与日本人有关东陵企图的线索。一路追查下来,让许一城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日本人所觊觎的绝非是乾隆陵寝中的九龙宝剑,而是九龙宝剑身后的一个更大的秘密。

  许一城找到了即将被处死的欧阳的后人、平安城的掌柜了解到了九龙宝剑中所蕴藏的更大的秘密。他和海兰珠来到了西安,一路找到了埋葬李治和武则天陵寝的梁山。最到最后,海兰珠真实身份暴露,日本人的计划最终失败,许一城完成了陈维礼的使命,践行了自己的“生死拜”。

  《古董局中局3》全书讲述的就是许一城对中华国宝至死不渝的呵护和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人贪婪觊觎之心的有力回击,展现了许一城的谆谆铁骨。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二):鉴人难,鉴宝难

  好的故事,总能让人神清气爽,《古董局中局3》的构思着实可以让我们穿越到民国时代,看一看兵荒马乱对于人性的真实考验,也许恶诸葛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官逼民反、民不聊生的剪影。 说是第三部,其实与前两部相比,应该适当的名称叫作“前传”,写的是许一城的英勇事迹。“五脉”从一开始就是“老朝奉”布的局,但在大厦将倾的时代背景下,能不能起到“独木”支残局的效果,且看亲王的分解。相对于许愿而言,许一城真的是老革命,而许愿只能称作是小愤青,二者由于年龄阅历方面的差异,在为人处事的力道上自有高下之分,作为一名中年人读者,我们更欣赏于许一城“虽万千人而往矣”的勇气,而不是对许愿匹夫之勇抱以过分的同情。换句话说,许一城是不怕事,许愿是事不怕,前者是被动的体现英雄气概,后者则是主动地登台演出不知自己半斤八两。 与前两部相比,本书的节奏仍然很疾,令读者目不暇接,一则是我们对于所谓的古董并没有深刻的了解、理解,只是顺着亲王的笔触似懂非懂地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二则是我们习惯于“期待视野”,而不亲近于“召唤结构”,尽管符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终归我们认知的只是亲王有意布的迷局,而不是事物的真相;三则我们就是以读故事的心态去思考东陵事件,而不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一看、听一听民国的风起云涌,成为了歪曲时代主题的“马前卒”。 亲王不是一位擅长情感戏的作者,也许在亲王认知中,感情是无法推动剧情的,或者说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男女之间犹如蝼蚁,不足为写,但是如果仅凭这些光怪陆离的古董故事,就能把人性的善恶忠奸写得明明白白,那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不妨借助情感去鉴别人心的高下。与男女之情相比,亲王更热衷于兄弟情深,许一城敢于孤身犯险,重就重在兄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他想方设计去阻拦一场灾难的发生,但是他毕竟是身单力弱,在黄克武、刘一鸣、药来的衬托下,优秀的人总是如红花般鲜艳,绿叶似有似无的让我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许一部小说有了主角之后,有了小弟,但应该有女子的出现,这样才能阴阳调和、风和日丽。 本书的核心词:盗宝,在今天这个法制健全的时代,盗宝就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行,有些文物埋在土中藏在山中,可以少一些物化的破坏,然而一旦见了天日,就很难流传很远了,我们这一代人不能为了眼前的金银财宝,就毁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的后生生活在文化的沙漠中,只知道网络可以改变命运,但对于自己命运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没有根本的领悟,因此,在亲王的笔下,除了正道正宗的古董知识外,我们还应该借此书的脉络进行引申,倾听自己文化的声音,成为历史的真正过客,毕竟你不可能占有所有的时光,写就辉煌的篇章!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三):君子一诺 生死不负

  《古董局中局》的一二部看完,接下来看三。

  《掠宝清单》没有继续写许愿的故事,而是笔锋一转,回到了民国,写在第一部和第二部里无处不在的许愿祖父:许一城。故事的开头,是民国十七年的五月,国民革命军打到了山东。张作霖即将离开北京回东北,他手下的恶犬,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吴郁文借过生日为名,想敛财跑路。他用手中的赝品讹诈各大商人,并请五脉中人来鉴宝,以“明眼照花”这个金字招牌来抬高价格。五脉面临着极为棘手的两难局面。被逐出家门的许家嫡系传人许一城以一己之力,看透问题的本质,借吴郁文的“君子棋”跳开真伪,直指他的前程,化解了五脉的危机。

  这又回到第一二部的主题:鉴宝容易,鉴人难。鉴宝要究其本源;鉴人要究其本心,从来都是功夫在诗外。

  许一城离开五脉后,在清华跟李济学考古,用西洋传来的科学方法,不以营利为重,为国史鉴定,为民族掌眼,保存文化。他的至交好友陈维礼,曾经和他志同道合、无话不说,去了日本留学,在生命的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许一城求助。这是最深沉的信赖,也是最沉重的嘱托。

  “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五脉老朽,互相计较,不愿意帮助许一城。年轻子弟刘一鸣,黄克武看不惯暮气沉沉的五脉,希望许一城能回来接掌。在刘一鸣,黄克武,药来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好友付贵的支持下,许一城动身去弄清陈维礼留下的谜题,挖出真相。

  许一城有勇有谋,胆大心细。从东陵的淑慎皇贵妃墓被盗,他周旋于清宗室,恶诸葛王绍义,军阀孙殿英,甚至日本的支那风土考察团等几股力量之间,想力挽狂澜,阻止东陵其他陵寝被盗。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螳臂当车。时局混乱,最终孙殿英用炸药炸开了慈禧墓的地宫,把慈禧墓洗劫一空,接着又盗了乾隆墓。无数的国宝文物被盗,无数名人字画被毁。

  陈维礼信任许一城,临终托付一个大秘密。付贵信任许一城,为了他赴汤蹈火。许一城不能阻止盗墓,他去找了戴笠,亡羊补牢,用舆论对这些盗墓的人施加压力。小辈们希望能跟着他学到真正的鉴宝本领。

  最终,许一城在戴笠处见到乾隆的九龙宝剑,他对这把唐剑仔细研究,最终推理出陈维礼示警的真相:日本人真正想盗的是武则天的乾陵。

  在五脉宴会上,药慎行因为刘一鸣的举报,被怀疑与东陵盗墓案有关被吴郁文抓走。药慎行平时为人处事格局小,但他凡事以五脉存续为最优先,自己放弃了五脉族长。为了五脉走出困境,他很讨厌许一城,却也不藏私,把五脉托付给了他。

  许一城暂不接任族长,带着海兰珠去了西安。他将计就计,和姬天钧一起,利用间谍海兰珠,以己身为诱饵,把日本人全部引进了郭震的代身陪葬墓。许一城终于完成了陈维礼的重托,告慰了好友的在天之灵。

  《掠宝清单》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传奇小说。它有古代小说中的义,这个义不光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深情厚谊,更是共同的爱好和目标:家国理想和民族大义。陈维礼和许一城多年不见,但他们都曾是充满理想和干劲的年轻人,想开创中国自己的考古业,想把国家所有的宝贝都能收藏起来留给后世子孙。当他得知日本人想染指则天乾陵,他竭尽全力地示警:因为他知道好友能明白,他也相信许一城会不为名利,不计一切、不顾危险地完成他的托付。许一城没有让他失望。

  书里有对老朽制度,黑暗社会的揭发和控诉。即使不明白那些古董真正的价值,这些军阀土匪们肆无忌惮地盗抢,造成文物的流失和破坏,让人叹息、扼腕和心疼。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只有国泰民安,才能保住这些老祖宗们留下的文化珍宝。

  书里许一城和孙殿英各自讲述了阴阳眼廖定,呼应了第二部中廖定为许一城的清白不惜身死。五脉在陕西的关系人姬天钧,他是第一部中姬云浮的长辈,也是许一城在西安阻击日本人的搭档。后来许愿破了则天明堂玉佛头奇案,给许一城洗冤都在这个故事里有迹可循。这些人和许一城一样,都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坚持做了别人眼中很蠢、但自己认为值得的事。

  “鉴宝易,鉴人难。”《古董》第一部第二部,还只是说个人的私心难鉴,《掠宝清单》则大开大合,格局更大,写出了乱世中的各方势力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场。有人求财,有人求保命。在杀人不眨眼的大恶人们横行霸道的夹缝中也有人舍己求家国理想,而他们才是国家的脊背和栋梁。君子一诺,驷马难追,用生命践约。“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除了许一城小分队的成员们,欧阳掌柜,海兰珠,药慎行,木户有三,富老公,毓方等各色配角,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让人过目难忘。文似看山不喜平,《掠宝清单》做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许一城的柳暗花明,靠的是智慧、胆识和开阔的心胸。这一部仍然没有揭晓老朝奉的真面目,但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期待第四部。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四):兵燹匪劫——古董局中局3

  

可惜了那些文物

这次读这本古董局中局3,最大的感触就是可惜了那些文物,因为这次写的是许愿的爷爷许一城和东陵盗案,没错,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孙殿英盗挖慈禧墓及周边的故事。总的来说,最终康熙乾隆慈溪的墓都没能逃过一劫。越是辉煌灿烂的时期,陪葬的好东西越多,被盗墓破坏的就越严重,据说,顺治皇帝的墓就比较简约,所以没有被盗挖。

  咱再对比一下 “文革”期间,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遭到破坏。 所谓的“破四旧”啊。据说坟墓被破坏的我认识的就有:炎帝陵、仓颉、孔子、王羲之、包拯、岳飞、成吉思汗、朱元璋、海瑞、袁从焕、吴承恩、张之洞、李莲英、林和靖、章太炎、徐锡麟、秋瑾、杨乃武、康有为、蒋介石的生母、张自忠的衣冠冢、杨虎城……。其中有一些尸骨都被弄出来了。看着我就心寒,就不具体展开了。听马未都说过,文革期间,好多大件的文物因为找不到地方藏,基本都是打碎了扔到垃圾桶里,不然被搜出来就要命了。他还传达过一个意思,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被破坏,人也是这样,美女帅哥一般事业上都比较不成功。美女容易沦为妓女,帅哥容易被富婆包养。

历史的该不该保存

  这就抛出一个问题,历史的,封建的,陈腐的东西,我们是不是该保存?有什么意义?对过去的破坏,算不算数典忘主?过去陈腐的东西,他们也许都曾经先进过,辉煌过,虽然,他们有些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是,在他们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是最合理的选择,我在吸取历史教训的时候,也应该思考他们的合理性,不能全盘否定他们,要看出他们情有可原的地方。不忘记过去有什么好处?过去的事物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爹娘把我们拉扯大就是靠着过去的经验,文字也是过去流传下来的,如果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的你,一个没有跟世界沟通的新生儿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从这点来看,我们对历史应该多一些感恩。感谢猿人开始学会直立行走,感谢第一次学会制作石头工具的人们。想一下那些历史不够久远的国家,他们多少都比历史悠久的国家少一些文化自信。

死后你打算如何安葬

  想起那些被挖坟掘墓,尸骨被挫骨扬灰的历史名人,不禁让我思考死后该如何安葬。越有名,陪葬的东西越多,尸骨就越容易“惨遭毒手”。何必遭那个罪呢?选个僻静的地方裸葬?该不该立排位?名人的排位不就是告诉盗墓贼说,这里有一个名人,赶紧来盗墓吧。海葬想想还真是不错,环保又有意义,把自己的尸骨随风逐浪融入这个世界,你就变成海变成空气这么些博大的事物,多么神奇!又让我想起藏族的那些下葬方式,天葬——尸骨给鸟兽吃,水葬——尸骨给鱼儿吃。从此,你的一部分就变成鸟兽虫鱼的一部分,这不也是很神奇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名人墓葬对经济和文化的拉动作用,好多名人墓成了旅游景点,成了好多人的精神信仰所在和朝拜的对象。那么这些名人如何才能做到既拉动经济文化,又尸骨得以善终呢?衣冠冢是个不错的方法,然而,更好的方法应该是设一个局,把尸骨埋进墓里面,然后偷偷的把墓里面的尸骨搞出来,根据死者的遗愿去处理尸骨,这样一来,盗墓者就算是盗墓也是徒劳。而且墓对经济和文化的拉动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尸骨。

九龙宝剑君子棋

  这本书延续前面两本的观点,文化是世界的,是没有国界的,谁能最妥善的保存他们,谁就更值得拥有他们,不是么?中国的太多文物被外国人劫掠了,现在藏在各大外国博物馆里面,大家是不是非常的痛恨?那如果那些文物现在都被毁灭了,你们是不是就高兴了?可以断言的是,中国人自己毁掉自己的好东西比外国人毁掉的中国的好东西有过之二无不及。请问,你在乎的是文化的流传,还是文化的国别呢?说到这,你也许会好奇为什么我会给出九龙宝剑和君子棋。

  九龙宝剑是乾隆皇帝陪葬宝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当了4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宫殿中。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放在他身边的一柄九龙宝剑。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根据书中的演绎,九龙宝剑里面还有一把剑,所谓剑里乾坤,而君子棋也是很有门道的,每个棋里面还藏着玉片。也就是说,最里面藏着的才是最重要的,国家的权利也好,国家的博弈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良知,说起良知,又想起了王阳明,文革期间,王阳明的祠堂也未能幸免于难。

有了良知,才有好的文明,人类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五):这部才是我想看的

  亲王的古董系列读到第三部,我才发现我最喜欢的可能是这部,或许在前两部中侧面对爷爷许一城的描写过于深刻,所以才会对不曾蒙面的人有着一定的执念吧。《古董局中局第三部》为《掠宝清单》相对于其他两部,几本书的内容显而易见。封面上写着这本书故事的主治:“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是许一城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他一生的写照,是后辈引以为傲的行为。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可以一个故事的倒序,也可以看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有许愿改成存在记忆里的爷爷许一城,因为前两部,爷爷许一城是存在回忆里,存在他人口中的人物,对于传奇一生的他,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而第三部便以他做主角,来走一走那段我们不曾知道的过去。许一城的故事从民国十七年讲起,那时候军阀混战,各方势力层出不穷,一副君子棋的出现将故事展开:一念不诚,一疑不信,便不配为君子。亲王的古董系列到第三部,我觉的故事才更引人入胜,相对住孙子许愿,许一城的人更成熟老练一些,所经历的人生也更多一些,在他的那个时代,很多事情更难选择,也有更多的选择身不由己,但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内心初衷。第一第二部回忆中的人物,如今跃然纸上,人物性格更丰满,而关于这个人形象也更生动。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亲王的文字功底才显示出来,无论是背景的描写,还是环境的描写,或是人物性格的描写都有很大的进步,故事也更吸引人。那时候的许一城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着自己的内心想法,如今想来无论思想还是做法不能说全部真确或是错误,只是不同位置的人不同方式的表达而已。药慎行说:“日本人愿意来拿就拿,悬疑买就买,于咱们又有什么损失,做买卖嘛。”许一城回:“你错了。这不是买卖,这是在挖咱们中国人的根。”是的,古董文物的价值更在于它所记载的历史和历史存在的意义,一份文物,它的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如此,我们所知道的过去,是流传下来残缺不全的文字的记载,是文物上斑驳的印迹,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

  为了国家理想,为了生死托付的约定,东陵之中的无数国家宝藏,在多方势力的强多下,许一城的出现,力挽狂澜。一段寻宝史,一段护宝史,多年后,孰是孰非,自有定义。亲王给了我们一个古董的天下,一部古董的史诗,我们从陌生开始了解,从未知开始探索,一部小说,给我们的是未知,是离奇,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共识,文物是国家宝藏,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去保护的文物。它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们熟知过去的重要线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