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陆小曼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致陆小曼读后感10篇

2018-06-23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陆小曼读后感10篇

  《致陆小曼》是一本由徐志摩著作,平装出版的2012-11-23图书,本书定价:101,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致陆小曼》读后感(一):相爱时山花烂漫

  从他书信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如火般的热烈眷恋缱绻,也能感受这还是个男孩写的信,他天真纯粹,不食人间烟火。他爱恋如热火。每每思念都想飞跃千山万水来到她身旁,告诉她发生过的喜怒哀乐。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书信里洋溢着热情,远在他乡想念浓密时竟能每日一封。徐志摩多用亲昵称呼话语,偶感肉麻。他叫她眉,亲亲眉眉,落款是亲摩,顶亲的摩。虽然这样的话会感觉肉麻但很好,能让我感觉到他对小曼满满的爱。他是真的爱她。满心的惦记。他的每一封信都是情书,无处不透着情,感情荡漾在纸上,能有几个女子不动心。

  虽然徐志摩、陆小曼他们这一群文人雅士之间多情纠葛,但徐志摩的书信让我感觉不到还有第三个人,我感觉他和陆小曼之间亲密一体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好似也有许多故事。但是我觉得林徽因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女子,她心里应该九曲十八弯八面玲珑的。当然她机敏聪慧,但我信陆小曼是一个与徐志摩相似的人,他们同样纯粹,透明,也有点任性,他们两在一起就像两个孩子一样,简简单单、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看陆小曼的一些介绍。他和徐志摩是很艺术的一类人。他们兴趣相同品性相似,自然投缘。好在他们都有还不错家庭。若每日被柴米油盐束缚,不知他们会如何?

  我信他们相爱如赤焰般热烈。读他的书信,我更想看看陆小曼的回信。是否也如他对她一般。2015-2-4 15:57:13

  《致陆小曼》读后感(二):随笔记录,一点读后感而已

  感觉徐志摩还是挺爱陆小曼的。前期俩人没在一起的时候,即使异地异国恋也不觉得苦闷,倒是后来,结了婚,为了生计,因为徐父对陆小曼的态度以及陆小曼的不愿北上,种种矛盾与争吵。感觉即使徐志摩没出意外死掉,两个人怕是也要到离婚地步吧。PS:看到徐志摩在北大和女大代课的时候一个月挣几百块,却还是不够家里花销,当时觉得徐志摩好没用啊,还不如不要来北京了。但是百度一下后才知道原来当年一个月人均也就五块钱左右,由此可见是我错怪徐志摩了,还是陆小曼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害得我摩要努力挣钱养家。其实好想看看陆小曼的回信,这样对照着看应该更有意思,也有一种偷窥别人隐私欢愉感。此外,好羡慕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年代,异地恋异国恋也可以这么浪漫忠贞,不像现在,有个网络有个微信,即使都在身边也还是各种出轨出柜层出不穷,真是羡慕以前那个年代呢。

  不过到1931年初的那几封信,在没有看过陆小曼回信的情况下,有那么两封信我看着还是挺生气的。徐志摩也太大男子主义了,凭什么上海就不适合你嘛,为什么非要陆小曼北上!还有几封信中,徐志摩每次去了妓院或者谁谁带她去找女人,他都会写在信里,然后再加上一句“眉眉,对不起,以后不敢了,绝对不会有以后了”。我觉得他肯定是怕有人给他告密, 所以他要先发制人,哈哈。其实他还挺可爱的。里面有几段话我觉得说的也挺经典的,大致意思就是说:一个男人爱女人,爱到了顶点就是要她的身体;而一个男人讨厌一个女人,讨厌到了极点,首先讨厌的也是她的身体。

  总之看这种你侬我侬的肉麻信,纯粹是花样虐狗啊。

  《致陆小曼》读后感(三):给你我所有的热情

  不必说热恋时徐的赤诚灼热,也不必说求婚时的渴盼急切,单看成婚后的细细叮咛,也能感受到徐志摩存在始终爱意

  无论是作为情人伴侣还是丈夫,徐志摩都尽到了职责本份,给予陆小曼他能给予的最好的一切。

  为了和陆小曼长久在一起,经历了几年的异地恋后,他费了很多努力,说通家中父母同意他与张幼仪离婚、同意他迎娶一个有夫之妇。被他的老师梁启超在婚礼上痛骂一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种种皆忍,努力斡旋,使二人成婚。这份勇气放到现在,怕也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做到的吧。婚后的徐志摩仍然保持着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每信必问陆的身体如何、每信必“热烈地吻你、爱你”。试问现代社会,婚后还能发自肺腑的时时说出这样肉麻情话的有几个?

  作为伴侣,徐志摩对陆小曼的身体、生活精神爱好,都投注以全方位关注关怀,不断引导走向积极的、开阔的生活。他会在信中谆谆告诫陆养好身体、脱离不好的生活习惯鼓励陆小曼坚持作画,来北京临摹意气开阔的画卷。在陆作了几幅画、写了工楷信后,他会兴奋夸道“小曼奋起,谁不低头”。同时不忘叮咛“先从绘画发现自己本真,不朽事业,端在人为。......不可容丝豪骄矜......此后务须做到一毅字”,为妻子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丈夫,为了保证陆小曼庞大的生活开销和吸鸦片,他选择异地婚姻,在北京一人兼职三四份工,每月挣几百元,大部分寄回家用,仍是入不敷出、不断欠债。总体上徐志摩是任劳任怨的,不仅像牛一样干活,还经常托人给陆小曼带日本的精巧玩意儿进口水果等。虽偶有微辞(曾去信让陆小曼将每月支出节制在五百元以下),但好像没什么效果,陆小曼的花销始终居高不下,他对此也没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只是发几句牢骚罢了。

  真正好的爱情和婚姻,是两人携手共同眺望远方。徐志摩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也无非是“拙夫不才,期相共勉”,求个心意相同、志同道合、互相扶助。他离开上海、毅然北上,一方面是为了贴补家用,一方面也是为了拼得一个“有荣誉地位”、”要得朋友们的敬爱“。我想他内心除了自身的事业追求外,更希望的是,他的小曼和他一起来京,与众多志同好友相聚高谈,一个写诗、一个作画,清晨黄昏相伴漫步在山林小道,慢慢走下去。

  绵绵密密的字里行间,读来皆是情真意切感谢这些信件,让我看到作为诗人徐志摩的另一面,让我看到一个深陷爱情的普通男人的内心。他身死后,陆小曼几十年间致力“遗文编就答君心“,可惜斯人已逝,无论做什么也及不上徐在世时,她给他的一个拥抱、一个笑脸、几句软话。

  我也想象不出,如果徐志摩未死,他们的婚姻会是怎样的走向。

  读信时,读到极热情处也不禁想到他对张幼仪的薄情、想到他的早逝,继而感慨不已。你我皆凡人,在生命长河中,如果无法周全顾及每一件事,那便任性地只做好一件事吧。在生活的烟气里 ,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为爱焕发出勇气、责任,在鸡毛蒜皮中依然对你保持热情的人,那请惜取眼前人吧。

  《致陆小曼》读后感(四):搞不懂复杂爱情

  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本认真地读完的那个年代的书,所以我最好奇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信里的内容是真的,根据历史发展情况看也确实像是真实的。那为什么大家都说徐志摩一生都是爱着林徽因的? 徐志摩并不是因为被林徽因拒绝了以后随随便便找的陆小曼结婚。而是苦苦追寻、死皮赖脸到第三者插足,到跟家里闹翻好不容易的跟陆小曼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以前听说的版本都是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陆小曼要跟她结婚的……(⊙﹏⊙)b -------------------------智力为负的分界线--------------------------- 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三点: 1.徐志摩真的还是很爱陆小曼的,从他的书信的每一笔每一句都可以看出来。人在爱的热恋的时候是想把每一次见闻分享对方,恨不得每分钟都和对方在一起; 2.诗人的感情丰富且毫不避讳。信中多次提及徐志摩到各个地方有关注有没有漂亮妹子,也毫不避讳的告诉小曼他有没有看到漂亮妹子,哪个妹子比较漂亮的。说明他这人就是一个感情很丰富所以到处都要洒洒的那种,不能因为洒过哪个就说爱吧; 3.诗人待人很真诚分手关心一下生活也算是很正常事情吧; 4.这堆信算是刷新了我对胡适之的看法。他真的是文学诗歌拉皮条牵红线开party无事不做呀。跟教科书上多少不一样呀。而且他的觉悟倒是很超前男性应自愿为女性作牛马;男人应当努力赚钱给女人打扮真可爱

  《致陆小曼》读后感(五):透过日记,品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诗意情缘

  原来并不知道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只以为徐志摩的爱只属于林徽因一人,而与陆小曼在一起,恐怕只是退而求其次,无法排解一个人的孤独,或是因为陆小曼善交际吸引了他,徐志摩才暂且把自己寄托在这里。

  后来读了徐志摩的《致陆小曼》,方才醒悟,原来徐志摩是真的钟情于陆小曼,穿越岁月轨道,探寻时光痕迹,那字字句句还真切鲜活娓娓道来那一段情感和生活。看书评,一些人认为徐志摩爱的很辛苦,在这段感情中,完全是陆小曼来主导。有人甚至为徐志摩叫屈,为他揪心。而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在读徐志摩的《致陆小曼》之前,刚刚读完陆小曼的《陆小曼未刊日记墨迹》,影印本的涓涓小楷,诉说着他对摩的情谊,等不到回信的辗转反侧,等到信件后的欣喜若狂。1926年2月25日,陆小曼用英文写下对徐志摩思念的日记,日记中从失落抱怨、胡思乱想、绝望、到最后反转的狂喜描述淋漓尽致,你会情不自禁为她忧随她喜。“还是没有消息,啊!摩,你是在杀我,为什么你是这么没良心。我无法找出理由。我眼里含着泪水等着,等着,摩!我想我最好是去死,为什么我应该承受这么多的苦痛?”“必定是有些事情出了乱子,因而你不再爱我?”“谢谢上帝我终于收到你的电报。啊,摩!我的摩,我曾整天地哭泣,现在我无须再哭了,只要耐心等待。啊,摩,我高兴。摩,摩,摩,摩,你能听到我吗?我要去告诉母亲。”通篇读完,你会感觉陆小曼变身成天真无邪少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魔力吧,让人患得患失,让人喜怒无常。虽说轻易希冀和轻易失望同样浅薄,可是恋爱中几人能做到心如止水,泰然处之呢。我宁愿相信爱情是有魔力的,只不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障眼法,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真的你未必可以幸运的看到。穿梭往来的人群中,能读到你心事的人少之又少,但凡读到了,必定算得上有缘人。也许你要说了,徐志摩太不懂女儿心了,不然怎地让小曼等的这样辛苦,如果这样想你可真真错怪徐志摩了。写这通信的时候,是徐志摩去向家人祈求要与陆小曼结婚,当时两人一个上海一个北京,得到父母的谅解,徐志摩便随手写下几句诗:“我心头平添了一块肉,这辈子算有了归宿!看白云天际飞,听雀儿在枝上啼。忍不住感恩热泪,我喊一声天,我从此知足!再不想望更远的天国!”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每次称呼不尽相同,开头常用“龙龙”、“小龙我爱”、“我最爱的龙儿”、“爱妻小眉”、“爱眉亲亲”、“至爱妻眉”等,那是怎样饱含着爱意才会有的甜腻的爱称呢。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两个人的书信,并非只有愁肠百转,在其中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爱,小曼身体弱,志摩常叮嘱她保重身体;他叮嘱她常写信给他,写的要细致,而他自己亦是如此,出游出访,自己做了什么事、游了哪些景、见了什么人、有何感悟,都一一记录与她分享;我想这就是以心相交的爱情吧,而这还不算完,徐志摩常常鼓励陆小曼要多学习,减少不必要社交,坚持画画写作。徐志摩在信中说:“一无事做是危险的,饱时暖衣无所用心,绝不是好事。”“你能安心做些工作,现在好在你已在画一门寻得门径,我何尝不愿你竿头日进,你能成名,不论哪一项,都是我的荣耀”。这样的感情,这样的爱,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想,我却是极为感动的,彼此独立,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相互尊重荣辱与共心心相印

  人与人之间究竟怎么才是最美好的?相遇时,别离后。两人恋爱时互诉衷肠,成为精神伴侣,结婚后却是矛盾不断,当徐志摩罹难后,小曼痛彻心扉,并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徐志摩追悼会上送去挽联:

  多少前尘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之后陆小曼写了《哭摩》,编写了《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等一系列书籍,不再交际、半生素服足以说明一切。

  我们现在看到那些徐志摩的诗篇日记,不得不说有陆小曼很大的功劳,这也是对徐志摩对好的缅怀了。不禁哀叹,只愿两情长久,珍惜眼前,切莫待得无花空折枝。

  《致陆小曼》读后感(六):徐志摩与陆小曼

  这本书是徐志摩写给陆小曼书信的集结。

  看前人的书信日记,总有一种苍凉的幻灭感。曾经如此鲜活存在过的人,已然消失得无影踪。只有他们留下的爱情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好像历来都不被看好,尤其是在才德兼备的原配夫人张幼仪的衬托下。

  像很多民国时期的文人的感情一样,他们的爱情“惊天动地”,“死去活来”。好似全世界都在跟他们作对,誓要与全世界为敌才能收获这份感情。

  他们的确勇敢、决绝、热情,不顾一切,在他们眼里,爱情高于一切,高于礼法,高于自由,爱情俨然成为他们的信仰。

  在我们这个年代,虽然离婚又结婚很常见,但把对方视为精神世界的最佳伴侣和美好的信仰其实是少之又少了。所以,读来有些许羡慕,又有些许冷眼旁观的漠视。羡慕这种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而漠视,是认为这样的爱好像没有那么真实,他们爱上的那个人也好似已经不是真实的人,而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美好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书信上看来更是如此。这好像不是一种能够落地生根的爱,它漂浮在空中,让人不安。

  但也不得不说,徐志摩在这段感情中的付出,婚前的甜蜜热烈,婚后的尽心尽力,为生计奔波,照顾陆小曼。尤其是徐志摩的意外离世,更让人遗憾不已。

  然而,徐志摩去世之后,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在旁人看来,好像那几年轰轰烈烈的爱最终草草收场。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曾经爱的真挚,但起码说明了陆小曼爱得不稳定,就像顾城和谢烨的故事那般,让人唏嘘不已。

  人们欣赏那种感人动地,决意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敢,但更欣赏从一而终,海枯石烂的专一,那样的爱更有安全感。不过,大概安全感是凡夫俗子才需要的吧。

  《致陆小曼》读后感(七):其实结局早就注定——读《致陆小曼》有感

  这一本书经历了两个晚上加一个早上读完,恰好如同书中三段过程“甜蜜——煎熬——悲惨”。

  第一晚,我简直是沉醉了,更设身处地以另一个陆小曼的身份去把这部分朗读出来,是真的发出声,知道疲惫入眠。我的眉,我的曼,真想快点来到你的身边,细数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但通通都附加想你,想你,希望你身体棒棒的,落款永远是爱你的摩。诗人果真是浪漫情怀,将生活的点滴都化成诗。炽烈而缠绵,无数日子把眼望穿,你的信为何还不来。徐志摩把他对陆小曼的爱和思念带到南京,上海,纽约,巴黎,转 了一圈,终于在一起了。得到过程很艰辛,很煎熬,但是很幸福,因为充满期待,还有小小的因素是那时候徐志摩倒还是富家子弟,没有为钱而愁容,眼里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无处不在给人幸福的同时,也在不声不响给人无奈,这大概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吧。

  第二晚,我一目十行了,字里行间少了许多甜蜜,多了生活,更多了愈演愈烈的窘迫。摩为了离婚在天津反反复复推迟和曼回合的时间。我在这里想,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反反复复,两个人就这样散了呢?虽然这是在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争吵,但是已经有了抱怨的倪端。再后来,经济问题的爆发,真是把最美的爱情都毁了。摩为了养家去北平任教,北大教授,兼任女大一些课程的教学,一天得五六节课,小心翼翼地述说着他的辛苦,作为曾经的教师我是深深理解这简单直白的苦的。但是不够,不能维系家庭的开支,最后他已经要曼去借钱了,寄人篱下,没有路费去看心爱的人,巴望着工资却还拖欠,好生心疼,为何这样窘迫。但是,身体的苦或许是睡一觉是可以抵挡地 ,但是心里的苦如何化解,孤身一人,爱妻安土重迁迷恋上海,多次劝说来北平都没有来,家母去世,心里你也老是挂念曼的身体问题。为了幸福在奋斗,却感觉幸福离他越来越远。他会不会在某个深夜,后悔自己的当初的深陷,当初的无法自拔,而导致而今的无路可退。

  今早,书读完了,我顺便又百度了一下他们的资料。摩飞机失事,曼悲痛欲绝,据说郁达夫见都无法描述的痛。当然,失去了自己曾经不那么珍惜的爱人,还没有来得及以同样的炽热回报的时候,那个人就永远的告别,必须痛,悔恨的痛。夫为家劳苦奔波,而妻却在笙歌燕燕,拉下这样的结局,就算是才子佳人,终究无法好好一生。

  才子佳人本应该生活在理想国,尘世大概不适合他们。反面一想,因为缺憾所以美好,如果他们幸福一生,还会不会有人记得《再别康桥》?

  《致陆小曼》读后感(八):不读书信集,不评徐志摩

  我以前只觉得徐志摩是个小白脸,读了情书集才发现他和我的共鸣。看来我能懂他一点了。对于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情,我觉得是“相怜之爱”。

  我在读关系学著作《亲密关系》的时候,作者告诉我,有两种恋人关系是最和谐的,一种是相同经历型,一种是互补型。我以前似懂非懂,直到最近读西蒙·范·布伊的《爱,始于冬季》和徐志摩的《致陆小曼》,才对此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爱情的滋味。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同病相怜的。一个是首富之子,一个是高官之嫒,他们都接受了西方开放平等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又不得不向士绅观念的家庭低头。所以一个选择了张幼仪,一个选择了王庚。都是政治联姻。

  但是,他们的性子又本是不肯安分的。一个是思维天马行空、激情浪漫的诗人,一个是阅人无数、目光高傲的交际花。徐志摩打响了反抗家庭的第一枪,却输给了“初恋”林徽因;他遇到了陆小曼,两个人互相舔舐伤口,并开始经营他们自己想要的爱情。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罢了。

  至于所谓世人的看法、伦理道德,我觉得他们都是不屑于迁就的。

  有人说徐志摩其实只是爱自己。我觉得若是换成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以下是私货废话。

  相同经历型的感情我不觉得能持久,因为二者缺点也往往相似,被掩盖的问题很容易被时间揭发出来。同病相怜的人,若是成了配偶固然浪漫,私以为还是当知己为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致陆小曼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