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本味道》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本味道》的读后感10篇

2018-06-26 04: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本味道》的读后感10篇

  《日本味道》是一本由[日] 北大路鲁山人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味道》读后感(一):吃货之心

  我只要认准一个地方,那就一定要吃到自己舌尖彻底佩服为止。因此我的工资就这样全部吃掉了。

  ——北大路鲁山人

  吃货大约有三种境界

  什么都吃,来者不拒

  有选择地吃,吃自己喜欢的;

  做什么都是为了吃,我才是真正的吃货!

  北大路鲁山人无疑属于这最后一种。

  相较于印象谦虚的日本人,鲁山人可谓是个异类。整本《日本味道》充斥着这位吃货大神狂妄自大沾沾自喜言论,他睥睨天下吃货界、唯我独尊模样跃然纸上。(这不是死神里的蓝染嘛=。=|||)

  “料理?讲给你听也没用。”

  “不是吹牛,我才是事实上的日本第一美食大家。”

  “世上再没有比知识分子写的料理更不能相信东西了。”

  “因偶然的因素被称作美食家的人,大概都是吃蹩脚饭菜的人,他们的志向一般都很低。”

  “事实上对自家以外的食物,不能高高兴兴地放心品尝,我其实心中非常痛苦。……可见一个人知道太多了也是个问题。”

  “就拿日常的食物来说,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像家畜一样,只是用食物填报肚子,摄取营养而已。”

  虽自带弹幕,而全书读完,你不但不讨厌他,反而还佩服他,言论之中更透露着些可爱幼稚。身为日本吃货界大神级人物,哪能没点吃货相轻相斥的心理呢?(人家可是有自傲资本的嘛)。然而,他的一生真的是为吃而做,为活而吃,为死而活。

  从一位被人送来送去的遗腹子,成长为让人折服的美食家、陶艺家、书法家、篆刻家,没有坚定信念,对生活和美食的热爱,是无法达成的。年轻时,不懂西餐,偷听别人点菜来吃。每天都去一家号称会做二百多种意大利通心粉的西餐馆,最后吃到大厨技穷,变不出花样。生活不宽裕,却花很多钱买一件古董刻花红玻璃器皿,为了盛装豆腐。此间种种,实让我辈初级吃货自叹弗如。

  后来,经营“美食俱乐部”和“星冈茶寮”,名气之大,可谓空前绝后。据记载,政商各界社会名流每日都来品尝鲁山人菜肴,密谈各种大事。星冈茶寮没有艺妓,服务员不给客人斟酒,只提供高雅空间精美的食物和安静环境。他这么说,“不忘记赚钱营利,就不可能懂得真正的料理美味。”也因性情孤傲执念较真,后被合伙人赶出星冈茶寮,而没有了鲁山人的茶寮也迅速倒闭。

  因为重视料理与食器的关系,鲁山人又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陶器和漆器。“料理上应该珍重的美感绘画建筑以及天然的美完全相同美术的美和料理的美本来就是一个字,内涵也都一样。”其制陶名气之大,甚至超过美食之名,但其实出发点还是吃。

  “搞料理的人一定得好好研究食器。更进一步说,从食器开始,还应该学习书画和建筑。只有这样,你所做的才能成为真正的日本料理。”看到这里,鲁山人的确不愧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而其涉足艺术各个门类,或为美食服务,从未与美食分开过。因为田螺携带的肝吸虫造成肝硬化,他于七十六岁那年病逝。生为美食家,死为美食鬼,吃货的一生,也算圆满

  ——————————————————————————————

  从美食中悟出的人生哲理简单质朴,摘抄如下

  何谓料理之心?

  “食材成千上万,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是任何一种食材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因为那都是天地创造自然力量使然的。如果说料理就是有效活用食材的原味,那么只有把能利用的部分全都利用,才值得称之为料理,制作者才有被称作料理人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料理之心。”

  没有个性饮食

  “饮食也有艺术性。但是很多人似乎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嗜好。……买衣服都要去问‘××屋’。连怎么花钱都要去问人,希望自己不要犯低级错误。这种人被看做聪明正常人。即使要买一张画,也觉得只要买新的书画就没问题,旧的害怕作假所以不买。”

  做料理时的心情

  “做料理时的心情,不论做什么都是很重要的。画画的人,如果失去这种心情,只是漫不经心地涂抹,那就不是一个艺术家,而只能算是一个匠人。那画也就是不是真正的绘画,而是一张涂抹画。做天下任何事情,除了技术需要的,就是作者的爱情,作者的人品。”

  做书何尝不是如此?

  《日本味道》读后感(二):认识北大路鲁山人

  书中关于“吃”的部分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关于什么东西好吃、怎样吃好吃都是极其主观的事情,非要给这个那个的安个上中下品,很是无理。除却目录中罗列的有意思的食物之外,最清晰、最生动、最突出的还是北大路鲁山人这个形象

  北大路鲁山人嫌弃其他“美食家”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一方面觉得“所谓美食家…说老实话大概都有些怪”,另一方面却标榜自己“才是事实上的日本第一美食大家”,这种狂傲劲真让人觉得有点好笑,毕竟,谁也无法尝到“星冈茶寮”的美味料理了。而另一方面,即使北大路鲁山人本人能做出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就能因此被称为是“美食家”。所以“美食家”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这才是最根本需要解决的问题吧。

  抛开“美食家”的定义、谁是真正的“美食家”不谈,像北大路鲁山人这样对食物讲究之极的人其实是大有人在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觉得自己是“美食家”),但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对饮食知识的“研究者”而非拥有真正的风雅。书中有一件事让人印象深刻,是北大路鲁山人用“刻花红玻璃器”带豆腐到公司去吃。红色的玻璃容器配着白色的豆腐,想必非常好看。这大概能算是北大路鲁山人高出一格的地方,他坚持“食器是料理的衣服”,甚至自己在家里筑窑开始烧制陶器,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因为不仅仅是纠缠于食物本身,而是开始考虑与食器相配的问题(并亲手烧制,可见要求极高),这就脱离了“生存”抑或“生活”本身,而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了。关于这部分的论述,北大路鲁山人已经说得相当透彻,无需更多议论

  既然自诩为“事实上的日本第一美食大家”,北大路鲁山人自然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但是从行文当中也不难看出当年的落魄之象。还是“带豆腐”一节,面对科长评价居然撒了个小谎,可见是自卑心作祟。“花了与当时自己的身份不配大钱”买了这样一个美器,实在说不上是需要撒谎的事情。《欲望都市》里的 Carrie 毫不避讳甚至略带骄傲地告诉朋友自己刚到纽约时,饭都没得吃,钱都一定要拿来买《Vogue》。《Vogue》抑或“刻花红玻璃器”在这种情境下早就不是杂志器具本身了,而是代表追求者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执念”,通常来说大家将这种“执念”称作“格调”。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精神层面需求总归是显得更加高尚吧。

  在认真写食物的同时,北大路鲁山人时刻不忘刻薄同侪几句。作为京都出身的人,挤兑东京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东京人的舌头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杜撰的假货”)这些”吐槽“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盖因他的确能切中要害,一些妙语放在今天仍能射中不少人膝盖。此外有趣的地方还有,北大路鲁山人真诚地为自己的“博学”而苦恼着,这种略带孩童气的狂傲姿态,或许是“才子”的通病,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吧。

  北大路鲁山人应当能算是个有趣的人,但是译者则不。看到译者序的第一段就让人不免皱眉,对于“日本人的毛病”的理解让人觉得有失水准,不敢苟同。后面像“料理人”、“割烹屋”之类的词语都照搬日文原词,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最后,161页“正像中国有一个叫做随园的人说的那样,四分刀工,六分买功。”——这个叫做“随园”的人,是不是袁枚?

  《日本味道》读后感(三):24-75 狂傲老头

  这老头很有劲,说话很武断。这样好吃,这地方好吃,这个不好吃,如果那样吃就是没品位。东京人不会吃,中国食物品种少。。巴拉巴拉,很鲜明。我就是会吃,我就是厉害。一副不服来辩的口气,又不屑和你说的样子

  这么狂这么傲。这老头看起来还是很有趣。他写怎么吃写的干净利落,鱼这么吃好,什么地方的鱼,吃什么部位,怎么做,有什么佐料,头头是道,为什么这么吃,为什么那个地方的就不好。

  老头说:“我只要认准一个地方,那就一定要吃到自己的舌尖彻底佩服为止。因此我的工资就这样全部吃掉了。”

  “无论做那一行,都要做喜欢的事情。光想着怎么赚钱,做什么事吃亏等小里小气的事情,绝不可能赚钱,也不会被人尊敬。东京新桥有一家一流的寿司店,店主人在洗赤贝裙边时,利索地边用手洗边自言自语:“今天市场上只有20个好的,好的就是好的,还是好啊。”洗的很惬意,不那样一个好吃的东西也不可能做出来,而且只有那么做才能成为一个一流的寿司店。

  真正的料理用“味精”做就不行,什么料理都成了味精味啦。自己不能调味算什么料理家?过去谁也没用过“味精”,但是最近谁都用“味精”来糊弄人。真是令人无语。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首先要知道其妙处,然后充分发挥其本身具有的妙处。”

  “东京人本来不知道海带的美味,也不知道海带高汤如何好吃,因此也不用海带,所以很少有卖的地方。东京人的舌头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杜撰的假货,要想品味沉稳的味道、寂静的味道、淡雅的味道的话,未免过于粗野。”

  “香鱼如果不是在水清、流急、河床比较宽的河中生育的,发育就不会完全,香气品位都不会太好。这就是决定香鱼好坏的大致条件。 最好的吃法是不要去掉内脏,整条撒上盐烤,蘸蓼叶醋吃,味道最为完全,而且香气不会跑掉”

  quot;食材成千上万,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是任何一种食材都有他独自的味道。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因为那都是天地创造的自然的力量使然的,如果说料理就是有效活用食材的原味,那么只有把能利用的部分全部利用,才值得称之为料理,制作者才会有被称作料理人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料理之心。"

  抄了这么多。老头的文字就是这样子,说话直接,不玩虚哗。虽然看完很惭愧,我们吃的真不叫吃的,也学不会他做菜的技巧,但是还是很有收益啊。

  这老头是北大路鲁山人,就是那个日本著名的陶艺家书法家,大国

  《日本味道》读后感(四):美食家

  很有趣的一本书。

  鲁山人是我在书中读到的唯一一个我觉得可以成为美食家的人物,对味觉挑剔和料理的喜爱应该是天生的,每一种料理,从食材到器皿,食物的产地,时节,部位,做法,都写得非常仔细,虽然是平实语言,却展现出对料理极其高深认知,而这些都是来源于对味道的喜好以及自己无数次地钻研。

  因为喜爱料理,还学会了陶艺,只为把料理用最满意的容器摆盘。书法纂刻绘画都有成就,鲁山人真是一个艺术家。

  本以为看完这本书可以学到很多料理技巧,其实不然,因为日本料理的食材并不容易获取,而且精益求精的鲁山人连水质都指名,估计书中描述的料理连当地人都很难重现,更别说我了。

  但从文字间享受到他所熟知的各种美味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把生活过得如此精致随意的日本美食家,让人崇拜

  他反复提到,料理是用最适当方法还原食物本身的美味,所以蔬菜一定是要最新鲜的,选材一定是合适时节的,某些鱼不产卵的时候才能吃,鸡肉却是下蛋前最好吃,从水质到姜和花椒的产地,都非常讲究。能吃到他做的料理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他还说如今很多人只是为了果腹而吃东西,让他觉得不悦。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最想吃的食物,然后发挥极致地吃到最美的味道。想吃什么就多吃,想睡就睡,想去山里居住就去住上一年,这就是鲁山人健康长寿心得。这么随性地活着的人,真是人生赢家啊。

  《日本味道》读后感(五):去享受美食吧

  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听过鲁山人大名纯粹是凑单购入的一本书,却令我着迷。

  鲁山人身上有种特立独行气质。被生身父母抛弃,被养父母多次送养,这样的人生开端在哪里都是艰辛的。然而,他最后却如同杂草一般,成长了起来,其中甘苦,只有己知。

  应该是最后一任养父的熏陶,开启了他的美食之路。我想还有更多的是他的天赋,美食之于他是一种天赋。虽然他的孩童青年时代贫穷的,但在美食面前,他就是最富足国王

  我很欣赏他花掉不菲价格去购买一个和他身份不相符的红玻璃碗,仅仅是为了用这碗来盛装一块用做午餐的豆腐,美食配美器,这是他骨子里的观念。确实,再美好的食物,草草盛放在一个塑料发泡饭盒或者一次性纸碗里,那么定然逊色三分。

  一块豆腐,精心的摆放在相匹配的容器中,纵使只滴上几滴酱油,也是一种奢华的美味。用一盏贵重的碗去提升豆腐的品味,这块豆腐,就比其他人囫囵吞下的高价钱买来的食物要的高级。在美食上,鲁山人就是这么的奢侈。

  我没去细究鲁山人的身世,所以不知道他是如何发迹、又如何变得言辞这般犀利。他直斥大多数人只是如牲口般填饱肚子。

  他在他的那个年代,有这样的观点,而我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同样的观点。太多的人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吃,如果发明一种充饥药丸,恐怕为数不少的人会去选择服用药丸,而不是做一餐饭,去享受一顿美食。

  有人说,我的生活工作已经不如意了,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和财力去追求美食,能够果腹已经足够。但我想说,食物是最廉价的能够无视经济、阶层的差异去满足我们每个人的东西了,如果连这个都放弃,那真的要沦落到最底层了。

  是的,再没有什么比食物更公平的了,你用享受的心态去对待她,她就会用美食回报你;你用应付的心态对待她,她就用饲料敷衍你。

  突然想起《孤独的美食家》开头的旁白“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他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谁也别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只是这种行为能够与现代人平等,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治愈。”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日剧,松重丰的表演也很精彩,我颇为欣赏他对待美食的态度,哪怕每次都是一个人,哪怕路边小摊,哪怕只是一个甜品,他都颇为郑重地双手合十说上一句“いただきます”,这样一种对食物的敬重,恐怕每种食物都愿去做五郎的腹内之物吧。

  所以,在这个纷扰的社会,在这个贫富分化的社会,在这个等级逐渐显现的社会,也只有食物能够给予我们每个人以平等,不受时间和社会束缚,不受金钱和等级干扰。所以,郑重地去对待面前的食物,去享受食物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日本味道》读后感(六):鲁山人引发的食欲

  我一直是一个很不讲究食物、也不爱吃的人,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自己绝不是个吃货。即使今年夏天去日本旅游时我也没有十分期待品尝日本料理。

  初到京都,沿鸭川散步一会儿,我和朋友都饿了,便去鸭川旁找饭馆解决晚饭。我们选择了一个雅致的日本传统餐馆,在习习晚风中品味怀石料理。我不懂怀石料理的历史和规矩,只知道是一碟一碟的渍物、生鱼片、点心不停地轮换着。我的味觉很迟钝,只觉得那里的日料清新爽口,算不上尤其好吃。要用冰凉的梅酒刺激舌头才能激起一些食欲。好在视觉比味觉略微灵敏一些。又咸又脆的渍物盛在灰底深绿色条纹的粗陶小钵里,一时间让人认不出来,还以为是什么精致特别的食品。虽是初夏,却让我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来。酒未必是什么好酒,但在红色的泥炉上咕嘟咕嘟地温着,真想赶紧喝一杯啊。每每上一道菜,我们都拿起盛食物的小碗、小盘仔细把玩,它们个个不同,各有各的可爱,几乎让我们忽略了食物。

  用精美适宜的器皿盛放食物,从而使食物更加诱人,使吃饭成为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北大路鲁山人作为日本第一美食家的原则。我幸运地在京都遇上这位美食家、艺术家的展览,在方寸的美术馆久久徘徊。他的件件陶器都古朴,微微有些故作内敛的张扬。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白底红枫的小碗,空空矮矮地站在玻璃橱窗里,上面橙红的枫叶却像在摇曳一般。它旁边的另一样展品,则是北大路鲁山人写的一副匾额: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其实,知道北大路鲁山人根本上是个美食家,而后才是艺术家,是在回国之后了。这个人竟然是因为在市场上寻不到如意的食器,才索性自己成了陶艺家。不过想来也是,如果不喜欢食物,又怎么会劳心费力地为食物制作精美的衣装呢。这样说来,如果单单因为食器美丽而觉得食物好吃,实在是误会了他的初衷啊。

  随后读了北大路鲁山人的《日本味道》。读罢,我为我的舌头肠胃感到悲哀。在日本明明吃了精美的食物,却因为心中抱着“吃不重要”的念头,味觉始终沉睡着。北大路鲁山人用了很多篇幅讲各种鱼类的吃法。虽说都是鱼类,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制作的鱼口感大不相同。比如,香鱼一定要吃野生的有肥美内脏的才地道。大体上鱼类都要吃海边现捕现杀的才最鲜嫩。想来在东京时,我也被拉着到驻地市场吃生鱼片。当时居然只想着“怎么能一大早就吃回转寿司呢”,满脑子都是这种顾虑,以及去明治神宫的路线。还有一天晚上,我又被朋友拉着去吃河豚。就是那条热闹的街上门头招牌上挂着一只大大的河豚灯笼的那家店。我们点的河豚套餐包括了河豚火锅和河豚刺身。朋友还嫌不够过瘾,又点了一份牛肉火锅。两个锅摆在桌子中央,一个里面翻腾着厚厚的、带血的牛肉,另外一锅里只有透明的河豚。就连执意要吃河豚肉的朋友,尝了几口后也把筷子转入了牛肉火锅。之后,每当有人问我河豚的滋味,我只能说:“没什么感觉,大概只是游客的猎奇心理把它捧得那么高吧。”而北大路鲁山人却把河豚推举为日本第一的美食。河豚的最出众之处,恰恰在于它“完全无味”。无味之味,恰如无为之为。要达到这种美食的境界,大概不单单要一条敏感的舌头,更须有一颗智性的心吧。真想再吃一次河豚啊。

  我向来关注景色甚于食物,喜爱艺术甚于吃食。比蛋糕更吸引我的,是它底下脆弱精巧的瓷碟。但陶器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在制作时大概一定要想着它将盛装的东西才能做得亲切动人吧。食物虽说是吃下去就没有了,但食物制作的过程、品尝食物的过程,实际上皆是审美的活动,并且与自然界的生息相关。与美的事物、与自然界的馈赠亲近的最好方法,难道不是把用心制作的可口菜肴咽下肚吗?不知何时再有机会去鸭川吃怀石料理了。不过细心地品尝平日普通的每一餐大概也会很有滋味。

  《日本味道》读后感(七):心向自然

  本书名为日本味道,实际上是日本著名的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的随笔整理。这些随笔记录了鲁山人作为美食家、料理人对料理的各种看法,是鲁山人心中的日本味道。

  鲁山人明治十六年(1883)年生于京都,家境贫寒,作为遗腹子出生后不到七天,就被送给人当养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美食家和艺术家。本文从书中整理了几处鲁山人对食材的看法以及做法,小觑这位美食大家所说的日本味道。此处引用一段鲁山人对于料理的看法作为开始。

  “食材成千上万,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是任何一种食材都有它独自的味道。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因为那都是天地创造的自然的力量使然。如果说料理就是有效活用食材的原味,那么只有把能利用的部分全都利用,才值得称之为料理,制作者才有被称作料理人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料理之心。”(《什么是料理之心?》)

  一、宰杀鳗鱼的窍门:

  1把自己的手与现在水中冰到与水温一样,然后用冰凉的手轻捏鳗鱼的尾部。鳗鱼以为自己碰到石头或者什么了,所以想钻进洞穴,一下就钻进人的手中了。

  2在鳗鱼用力钻来的瞬间,顺势就把鳗鱼捞上案板。

  3敲一下鳗鱼头,趁此机会三刀把鳗鱼从头到尾剥成三片。

  4东京的厨师擅长宰杀鳗鱼。(《宰杀鳗鱼》)

  二、豆腐

  豆腐又便宜又好吃。当然如果只是吃豆腐那也就没有什么话说,我用来成豆腐的碟子,确实当时被称作钻石刻花的刻花玻璃器,真的非常好看。把豆腐放在红色的钻石刻画玻璃器皿中吃,看起来 就精美好吃。(《饥不辩食》)

  豆腐这种东西更是口感很重要,所以生吃时嫩豆腐比较好,而煮着吃时,反而是一般的豆腐比较好。稍微有些松软的豆腐煮一煮口感会发生变化,好像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一样,口感会变得滑溜溜的。所以用一般的粗豆腐比较好。(《豆腐的味道》)

  三、荞麦面

  吃荞麦面重要的是,不能一筷头一筷头小心翼翼吃,而应该是一次吃一大口,顺溜滑进喉管。那时的感触才能尝出荞麦面的美味。(《中国菜与京都料理》)

  四、萝卜

  萝卜皮扔了也就扔了,但是如果放到米糠酱里腌一腌就会成为腌菜,再想想别的办法,还会成为别的贵重食材。(《什么是料理之心?》)

  五、用盐

  做料理用盐时,一定要考虑是为了增加咸味用的盐,还是做年糕小豆汤等时要增加甜味感的盐。要增加咸味的时候心里就一定要想着咸盐。做小豆汤时一定要在心里想着甜味,捏一小捏盐放进去。(《海蓝与天蓝》)

  六、香鱼

  1 好吃的香鱼按大小来说,从一寸五分左右到四五寸左右的最好吃。长得打过这个尺寸的首先香气就没有了,味道一般,不太好吃。开始抱卵后,精气被鱼子吸走,不仅香气跑掉,连肉都粗俗,整个鱼变得下作不堪。(《香鱼香在内脏》)

  2要问香鱼哪一部分最好吃,答案是含内脏的哪一部分最好吃。当然不新鲜不行。(《香鱼香在内脏》)

  3吃家都是连头吃,品味后,吐掉骨刺。(《香鱼香在内脏》)

  4无论如何都应该去把鱼笼安装在自然的水流中的料理店,词汇在鱼笼中养殖一天左右 的香鱼,才算上等。(《香鱼香在内脏》)

  5香鱼现在一般都是盐烤着吃,但是上等的香鱼做成冷鱼片也非常美味。(《香鱼的吃法》)

  6香鱼另外还有岐阜的杂烩粥,加贺的葛叶卷等吃法,但这些都是不能做成真正盐烤香鱼的情况下的次善之策。香鱼说到底还是普通的盐烤,吃得不小心就会烫伤的,热乎乎的吃一口满口留香的才是最上等的。(《香鱼的吃法》)

  7从头到尾只有两寸到两寸五分大小的小香鱼最为上等。小香鱼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一般的吃法是穿上极小的铁钎子用盐烤,或者把新鲜的小香鱼放进红味增汤,做成小香鱼味增汤。碗里放几片温室的蓼叶即可,放一粒带皮山椒也行。(《吃的是小香鱼的品位》)

  8不是生长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冽的河水中的不能算作真正的香鱼。(《吃的是小香鱼的品位》)

  七、泥鳅

  1九州梁川出产日本最好的甲鱼,那里与甲鱼一起还出产极好的泥鳅。

  2要分辨泥鳅的好坏,首先要看肚子有没有子。没有子的最好。

  3大泥鳅小泥鳅一股脑放进味增汤里最好吃。

  4泥鳅火锅最重要的是高汤,不要弄脏表面的忌惮,不要让高汤在牛蒡丝下留得太多,不要让鸡蛋沉到牛蒡丝下边,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就没问题。(《不同寻常的泥鳅》)

  八、鳗鱼

  鳗鱼的烧烤方法,虽然有地方的直烤和东京的蒸烤之别,但无论怎么说东京的蒸烤都是最好的。(《漫话鳗鱼》)

  九、鱼肝

  肝脏特别好吃的鱼类有加吉鱼、海鳗、剥皮鱼、河豚、鮟鱇鱼、鳗鱼、鳕鱼。(《鱼肝美味谁人知》)

  十、河豚

  1我真的很羡慕住在德岛、下关、出云一带的人,他们在入冬到早春之间,几乎每天都能吃到河豚。

  2在下关的“大吉”品味了河豚。照例是没有任何味道的,但却照例有着不可思议的诱人魅力。(《还有河豚山有蕨》)

  十一、鲣鱼

  吃新鲣鱼,不能是煮熟的,也不能是烤熟的,一定要吃生鱼片。三斤多到七斤多为上上之物。(《俊俏的新上市鲣鱼》)

  十二、鲍鱼

  先要把现货的雄鲍鱼用大量的盐揉搓,揉搓后因为盐的作用,鲍鱼的贝柱就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连中心都要像石头一样坚硬最好,为此得选用鲜活的鲍鱼用大量的盐揉搓,这就是做生拌鲍鱼片的诀窍。(《生拌鲍鱼片》)

  房州(今千叶县南部沿海一带)鲍鱼雌的多,雌鲍鱼肉厚淡红,最为上等。雄鲍鱼肉质太硬。时期是从现在到夏天的最好。(《清正鲍鱼》)

  清蒸鲍鱼的调理法是先把鲍鱼肉取出来,用盐洗后,肠子不要去掉,放上萝卜泥直接蒸。八十度左右,蒸二十五分钟,火候加减要看鲍鱼大小。顺便说一句,鲍鱼是越蒸越软。但鲍鱼越软味道也就越差,所以觉得越软越好那就错了。

  蒸出来后完全放量,然后切成薄片。作为陪衬,把黄瓜等切成两寸左右的丝,卷成螺旋形,铺在底下。内脏取出来切成段放上。如果能在配上剁碎的绿紫苏等,那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然后把这些放回到原来的贝壳里。这样做是一种呈现,让经过调理的鲍鱼,在这里作为料理以原来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上。(《清正鲍鱼》)

  十三、海带高汤

  用海带做高汤时,先把海带浸入水中,放一两分钟,觉得表面有些软润了,不要把自来水放大,要放到悠悠的感觉,用海带接住,再用手指轻抚海带,连哄带骗地把表面的沙尘铣刀,然后把海带轻轻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烫一下就行了。只要这一下就行。你可能担心那么一下能否做出高汤。想知道味道出来了还是没出来,只要喝一小口,虽然无色透明,但是你的舌尖会感到鲜美无比的美味。(《怎样制作高汤》)

  从所选的内容不难看出,北大路鲁山人口中的美味便是发挥食材的特长,同时他还讲究盛装食物的食器。在经营星冈茶寮时鲁山人曾说过“食器就像食物的爱妻。食器选好了,然后就是放食器的餐桌了,再然后就是房餐桌的地方。不能把这些说出个头头是道,那就不是一流的料理人。”(《经营餐馆》)

  本书的译者评价鲁山人不是说只要吃好就行,而是还要讲究吃的内涵和外延。讲究吃的品位和文化。

  书中的随笔大多成于20世纪初叶,当时的中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更谈不上美食了。鲁山人也对此说了一些难免刺耳的话,可反复读来也有几分的道理。

  鲁山人一生追求美食,我行我素,最后引用一段其关于生活日常的随笔作为结尾。

  “早睡迟起,喜欢午睡,每天至少睡八个小时以上,甚至十二个小时。醒来后却做常人几倍的事情。每天第一个泡进自家的浴盆,从浴盆出来马上痛饮几小瓶啤酒。住在近乎无人的山间别墅中。映入眼中的是没有虚饰的原汁原味的自然山野,家中到处都是近乎最高水平的古董。其他就是家犬、老猫,还有鸡鸭。野鸟悠闲地觅食。

  我希望能像山鸟那样朴素自然地生活。就像山鸟日出而醒,日落而眠那样……”(《我的日常》)

  《日本味道》读后感(八):玉粒金莼,不过孤独终老

  封面和书签的设计淡雅简洁,如书中所写的食物之味。但是内容却不敢恭维。

  兴冲冲购买,是因为看到世纪文景的一篇选文,大概是《怎样制作高汤》,作者对刨鲣鱼花的刨刀都苛刻至极,“在我看来,一百个家庭就有九十九家没有好刨刀,就连教料理的人也没有好刨刀。”我想对于工具如此极致的人,制作和写作出来的美食必定高蹈惊艳。

  结果却发现,此人除了苛刻之外别无其他,以这种态度挑选出来的食材,怎么做都好吃,老爸形容食材之好就是“生吃也好吃”,果然,书中很多生鱼片。

  也因此,作者吃出了自己的一套美食标准。但是因此就认为大众低级庸俗,只会“家畜般”凑合,就有点过分了,美味无非是舌尖的感觉,出了一身汗的苦力嚼着酥烂的红烧肉,那一声“哦依稀”未必不如你啖香鱼时的感叹吧?食物遇到对的人就是美食,哪来“高贵的食物”这种词语?足利义满被一休诳去,劈柴挑水生火累了一天吃到一碗白米粥,这滋味远好于他日日笙歌时的山珍海味。

  他自己也因为好这一口而失去了自由,连出门旅游都成为不可能,因为哪哪的饭菜都不行,而他本人又是一顿都不能凑合,最后隐居山中,自以为自由潇洒而实情是一个人孤独终老,对食物挑剔,对人也必然挑剔,最后只能独居与日月山鸟为伴。“事实上对自家以外的事务,不能高高兴兴得放心品尝,我其实心中非常痛苦。旅馆的食物根本就不能吃,一流的料理店一般都不去,这不能吃,那不好吃,一般人享受的快乐我都不能享受,这种苦头就好像是过去吃美食吃得太多的惩罚一样,总是缠绕着我。”所以他自以为是得意洋洋了整本书,但我在这段里分明看到了他的无奈。

  除此之外,令我不快的是作者的文笔,语言啰嗦乏味,没有任何文采,对于我等,实在是折磨。

  《日本味道》读后感(九):看北大路鲁山人骂人

  如果不喜欢看北大路鲁山人骂人,就无法喜欢《日本味道》。

  北大路鲁山人,1883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59年因肝硬化去世。在美食家、书法家、陶艺师、漆艺家等众多身份中,他首先是创办了会员制餐厅“美食俱乐部”“星冈茶寮”的料理人。《日本味道》收录了北大路鲁山人关于美食的随笔、谈话和讲话,在这本书中,他究竟骂了谁?答案是和吃相关的一切人,他想法多样,不知疲倦,攻击了方方面面。

  北大路鲁山人首先骂了大多数的饭店。他对私房菜馆“星冈茶寮”的设定非常高,他和星冈一起站在云端俯视其他店,称它们是“社会上一般的料理店”,贬损其为了钱斤斤计较,小里小气。“社会上一般的料理店,比如说卖十日元的东西,总是想把只值五日元的东西卖成十日元,所以只好叫自己的老婆出去给客人服务,或者主人不得不过分殷勤地去招呼。”然后他直截了当地抬举星冈,说我们的店见识就是不同,拿人来比喻的话,是软硬不吃的大公子,是像丰臣秀吉一样的大人物!

  其次是骂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目中无人,表示大多数美食家不过是因偶然因素被人知道名字,是“吃蹩脚饭菜的人,他们的志向一般都很低”,只了解普通食物,把世人都知道的美食分析一下。而他自己独步日本,“我是一直吃过来的”,“我才是事实上的日本第一美食大家……我这样想过。在过去五十年的美食人生中,我从来没感到某个人不佩服不行”。

  作为一个开店的人,他还骂顾客。骂他们无知,没有个性。他对待看不上眼的顾客,即使有更好吃的料理方法,也不会多嘴推荐,而是顺从顾客装模作样的心态去做。另外,有时客人想吃某样东西,就算厨房里堆积如山,他也不给人家吃,撒谎说,没有了。他有一番道理,吃得多就会忘记好味道。

  又骂读者。堂而皇之地写道:“料理?说给你听也没用。”但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读者可不会介意,照样把书翻下去,看他又骂了什么。他果然找到了更多攻击目标,骂美食作家参加各种饭局,骂中国人曾经讲究但现在没追求,做出来的菜“难吃难看”。兴之所至,还要骂食物。做得不好的寿司被他归为“假寿司”。香鱼一旦有了鱼籽,他就说:“整个鱼变得下作不堪。”

  骂人很常见,但大多数人总要掩饰一些本意,真心想骂的是这里,觉得不够高明,可能会露出自己的小来,策略上就转而去骂那里。又或者摆姿态,明明很气,偏扮出一种笑骂的样子。还有人为了写气势汹汹的批评文章招徕人气,会虚拟出敌人,臆造他们的弱点,然后尽情嘲笑,没有比这种写稿讨口饭吃更虚妄的事了。总之,放眼所及,大家骂人的态度常常不诚恳。不能好好做批评的人,我认为对他们发出的赞美也要存疑。

  北大路鲁山人四面扫射地骂,不怕露出狂态,绝不避实就虚,并且一边直率地指出别人的蠢行,一边毫无愧色地抬高自己,这样展现气魄的人真少见。然而,如果是胡乱开骂,那么北大路鲁山人就只是一个仗着会做料理恃宠而骄的莽汉,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喷子。北大路鲁山人的强势意见可以一听,因为他展现出料理人的品格,并且这种理想化的品格适用于今天的任何行业。他对粗野、速成、浅薄、慌乱的味道一概看不上眼,认为执着于蝇头小利,人格会变得下贱,他说,“什么事情都要大方,没有贵族感觉不行。精神太卑下了不行。”有

  创作者的自觉:“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是陶器还是料理,总之显现出来的其实都是作者自己的形象。不管好坏,自己都会出现在作品上。”这些话,什么时候听都是良言。

  书中的所有短文分为七辑,开头一辑“星冈茶寮”,结尾一辑“料理的意义”,骂人集中在这两部分。中间的五辑则以简洁的文字评论各种食物,美食书总归要写这些,对我来说反而较少吸引力。我觉得首先值得一看的,正是北大路鲁山人在头尾部分以不容商榷地姿态,对别人的否定,对自我的肯定。这个世界上充斥着普通的、无力的见解,那些东西即使以不同的说法说上一万遍,也只相当于乘以一,是无法叠加价值的,而北大路鲁山人狂傲地点出的一些做事的基本规条,可以乘以大于一的系数。

  《日本味道》读后感(十):部分摘抄

  节选―就日常食物而言,大部分人都像家畜一样,只是用事物填饱肚子,摄取营养而已,大部分人都是吃妻女凑合做的饭,料理人凑合做的菜肴,仅靠这些满足,凑合过日子。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如此迟钝,对自己真正喜爱的食物几乎没有自觉。

  什么是料理之心,食材成千上万,任何一种食材都有独特的味道。如果说料理是有效活用食材的原味,那么,把能利用的部分全部利用,才值得称之为料理。

  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做喜欢做的事情,光想着怎么赚钱,做什么事,等小里小气的事情,绝对不可能赚钱,而且也不会被人尊敬。

  精神状态要好,要像本人那样多睡,日常摄取有营养的食物,不要总陷入无聊的凡物俗物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