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6 05: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经典读后感10篇

  《文·堺雅人:憧憬日子》是一本由(日) 堺雅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一):一些有趣的摘抄

  我这么懒的人,竟然用手机摘抄出了觉得有趣的句子,可见我是雅人叔叔真爱粉。

  每次酒宴持续到深夜,他们就纷纷表示:‘反正明天也很早就要开始工作,不去就直接喝到早上吧。’可是,发觉时间已晚,不是应该马上散席回家吗?———想象界雅人叔叔无辜震惊脸

  运气好,微微迟钝,有毅力类型的人比较容易诸事顺利。

  “我只想演壁虫”———最后还是像“第四只蜘蛛”哈哈哈

  我一旦感情激动或者说到关键台词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爆出宫崎口音,让周围人下巴跌落。

  若有沉默寡言角色,我随时都热烈欢迎

  世上有一种故事,非是在小而又小的场所,无法讲述

  或许是抱怨京都的寒冷遭到报应了吧…今后什么都不说了,大吉大利,大吉大利。——脑补叔叔搓手顿脚被冻成狗的样子,《街》这一篇很有趣,他还说每次他的身体坐高速交通工具到达某地几天后,脑子才骑着自行车慢慢悠悠地赶上来。

  按照一般惯例,此处我应该写下“那时,我正在安静地方偷偷地为某某事做准备”之类的漂亮话,但说实话,我并不清楚我在为何事做准备。———雅人叔叔总是这么呆呆地坦诚

  首先,实在是太难读(指手术的日语发音),导致我恼羞成怒,甚至特写翻阅文献调查是哪个地方哪个家伙发明了“手术”这个词。

  已然不知道在拍摄间隙玩桌游还是在桌游间隙拍摄了。——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二):一个审慎灵魂 一颗敏感的心

  本来是冲着雅人叔买的这套书,却不想整本书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一股文人气息。在这里,没有演艺圈浮华喧嚣,我们只看到一个演员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和一个文人对生活的体察。

  雅人叔在书里自叙“并非聪明机灵的类型,故而‘微钝’这一点与我那是如鱼得水”。这种“微钝”体现在他文字里的是对生活和演戏的独到见解

  从空荡荡的戏剧活动室,到如今的成功,雅人叔每一步走得都不算轻松,而他把这条路程的所有心事经验纳入其文,和读者共勉。读着这本书,好像能看见他带着认真的神情,在你面前和你交流演戏的经验、生活中的各种思考

  对待读者的赤诚也被他应用表演中,每一个角色,或大或小,他都认真去塑造创造出的不只是角色的外部,还有观众无法直接看到的内在。读完这本书,觉得他能够成为被大家认可喜爱的演员确实不难理解了。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三):演员这份工作是雅人叔的憧憬

  雅人叔在这本书中写到:自己高中时候加入戏剧部,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而且并不像日本艺能界其他的人,从小就在这个圈子里混,而雅人叔是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从小剧场电视剧电影界,为大众熟知和喜爱,如果没有对于演艺事业喜欢大概是不能坚持下来的吧。

  《憧憬的日子》一开始在日本是以文库本的形式发表,而在文末,雅人叔这样写道:就像自己对待剧本一样,不可能把所有演过的剧本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索性一概扔掉。其实如果是真正重要事情,即便不用文字记录,应该也是能够记得很清晰的。

  相应的,我会用尽所有的手段,把手头的剧本“翻得破破烂烂”的。或许,我是在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减轻一点将其扔掉时的罪恶感吧。

  雅人叔希望自己的书也可以这样利用,只要利用就是好的。

  以下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先做读书笔记,再进行整理并发到网上。

  髭

  雅人叔说自己因为饰演一个角色的机会留起了胡须,周围的人都说他瘦了,雅人叔猜测是因为胡须给脸部弄出了阴影,因而看起来精干了许多,大概这个和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林肯留胡须竞选美国总统的故事差不多道理吧。

  而雅人叔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雅人叔在表演时,虽然不能完全把握角色的心理,但是通常想打造自己,让自己的形体更接近角色一些。通过打造形体,去接触角色的内心,而努力塑造“正确的形式”比较不会走弯路,更加容易上手。

  钝

  雅人叔看起来是那种稍微有点迟钝感的人,事实上他在表演时同样也是那种稍微有点迟钝感的人。“运~钝~根。”即“运气好,微微迟钝,有毅力。”是雅人叔的推崇对象

  有关口音的问题

  雅人叔是宫崎人,位于日本的南部,气候自然比较温暖,但是在日本的方言地理上,宫崎县的口音是比较难确认的。这样也就导致了身为宫崎人的雅人叔虽然刚到东京时因为口音问题有一点小挫折,后来他就改了,悲催的是他的口音从此一直是东京标准音,再也回不去了。

  有关旅行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 雅人叔说自己根本没有主动旅行的意识,出去旅行的契机通常是跟着剧组或者是受邀参加国际电影节,如果是平时,雅人叔的日常是这样的:上午去书店,下午去咖啡馆坐坐,看看书,写写稿子。而如果出去,雅人叔自比细菌培养器皿中的小虫子,一到陌生环境中就会着急惶恐不安,到处着急收集信息。“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入乡需随俗。”雅人叔如是说。

  对演员这个工作的看法

  雅人叔因为考公立大学都落榜了,就去了早稻田大学,然而一切似乎顺其自然,他自作主张退学,去当一个真正的演员,这当然就遭到了家人反对,而雅人叔好像离家出走,上京,一路就这样走过来。而演员让雅人叔感觉到了一种奇妙,例如对死亡的看法,经历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

  以上

  在《憧憬的日子》中,我感觉到了雅人叔的几点:1、干任何事情不管内心如何,都要遵从这个事情的要求,就像禅修,必然要静坐一样。这是基础吧。2、雅人叔应该喜欢当一个旁观者不然他不会做演员这行,演员就是观察体会他人的人生,然后再依据自己的理解去演。3、活在当下吧,一步步慢慢走,万事做好准备。雅人叔在接到一个角色之前,不管有没有用总会找一大堆资料去努力充实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虽然绝大部分都没有怎么用,但是这也是生命中的一种经历,同样会有收获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四):活在当下

  这几年开始陆陆续续看一些日本电影。早前对于日本影片印象一直停留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看过的几部日系恐怖片。而让我开始重新接触日本影视,是因为一位名叫雅人的日本演员(如果雅人叔知道了,想必会特别腼腆地表示真是太过奖了)。喜欢雅人的原因是因为,他足够分裂。可以温文尔雅忧郁深沉,又可以疯癫狂躁激情四射。三个字,可、塑、性。我曾经默默决定,如果雅人叔来中国,我一定要拿着大牌牌去机场接机…当一回疯狂粉丝作为粉丝,在雅人的随笔集在国内预售的时候就早早预定了。说来也惭愧,收到书的那会儿刚刚怀孕,现在读罢,孩子已经快满两个月。也许这样也好,同样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心境却是大不相同的。

  文字这种东西是很神奇的,跟话语不同。交流的时候,说话的人是主导,但是读书的时候,话语化作文字,阅读的人反客为主,变成了主导。读罢,雅人叔的“憧憬的日子”,说实话,我真的不太记得他到底絮絮叨了些什么,只是我感受到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跟我看日本电影时候的感觉很像。一开始节奏很慢,很生活(意味着很无聊)一点没有什么波澜,所以一定不能抱着着急的心态,要慢慢地品味,看到最后,电影里浓浓的情绪会弥漫身体里的每个一个细胞,足够回味三天。

  活在当下,活在过程之中,活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是我最近一直在感受的。我想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新奇的。我早早知道,我也以为我早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发现,我也只是以为自己知道而已。活在当下,意味着,这一刻,你完全重视自己的感受,完完全全沉浸在一个事情之中,不去考虑他的价值利益意义

  在读这本“憧憬的日子”的时候,我就在细细体味“活在当下”这种感觉。我一直拿着这本书,在挤奶的时候,在朗清睡觉的间隙,看一段,看两段,不去想什么时候能读完,不去想这本书有什么意义,读罢能有什么收获,只是非执着地、专注地,和文字在对话,感受作者写字时候的心情

  我发现这也是一本非常适合体会“活在当下”这种感情的书,整本书弥漫着一种很专注、很细微的情绪。生活中的快乐困惑,一些天马行空想法,一些平凡的人和事。

  深圳的家,房间的窗口对着悠悠的南山,一片绿色,只是我直到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才开始学着享受窗台这片宁静的绿色。

  此刻,我亦回忆起北京的家里窗台,午后金色夕阳,洒在身上真是很温暖。我真是一个念旧的人,原来我一直活在回忆中。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五):说雅叔这个倔强可爱男人

  (“ ”里面的文字都是雅叔的话)

  一口气读完,我是喜欢日本人写书这种口气,不紧不慢地叙述一件事,不大的想法看似没什么情绪的情绪,慢慢悠悠的娓娓道来,然后得出了一条与前面那么久叙述后重量不相等的结论。每次读日本人写的书,不管大小事务,总会多多少少有这种感觉.

  雅叔的这本书,有几处觉得蛮有意思

  《学》

  “心血来潮,我决定到驾校学习驾驶。自然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开车。踩油门加速,踩刹车减速,每个动作都让我觉得新奇,兴奋无比。每天都过得很刺激着实不赖,但,人在初次体验某种东西时,往往无法保持从容。每每被教练责备之时,或心生怒气,或暗自沮丧,或回嘴辩解,又或草率应付,实在繁忙的紧。简直就像初中生一样易受伤。但,我毕竟已是三十有二,会努力注意保持理智。饶是如此,仍经常满脸不高兴地怒视着教练,听他说明。”

  读这里,我觉得雅叔很可爱,一是他有点无邪的倔强,二是我考驾照的时候,也是这样。三是原来日本的教练也是凶巴巴的。有意思啊~比如现在,叙述那么多得出了三条无足轻重的结论,真是越来越受到他们的影响

  《春》

  “——听好了,我明确告诉你。一旦过了三十,便不会有命运邂逅。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发现至今不曾发现的全新自我的工作,是不存在的。 ”

  我读了这段话,有点矛盾我喜欢雅叔的不造作还略带可爱的文字,他一本正经到这么说,和朋友讨论后觉得控制力这么强的话本身有点不对吧~雅叔这么接地气的文字里突然来了段有点偏激言论~可爱~

  后来有五分之一的内容一扫而过,并没有很认真的读,可能是雅叔总在说拍某部戏时的心境的原因,而我也不是雅叔说的任何一部某部戏都看过,因此后来失去了兴趣吧。但不耽误我认为雅叔是一个可爱的人儿

  书的最后,有雅叔自己写的代后记,我看了也好喜欢,有和雅叔一样的心境,“连载刚开始,我就发现自己是个业余人士。”就如我在这里一本正经的看似在写书评,但其实就是把书中与作者的共鸣处摘出来了而已,雅叔说自己“不具备写书的技术知识”我也一样。“您看我现在执笔讲述的过程很辛苦,简直就像真正的作家一样,其实心中是暗喜的。”我又何尝不是把读到有共鸣处的东西写出来后,无比愉悦呢?

  “如果有机会,也希望能够继续进行业余人士的写作事业。”像雅叔一样。

  遇到有共鸣的作者,对自己来说就是一本愿意读的,使自己精神愉悦的书。所以感谢可爱的纯粹的雅叔。

  还有《健康的日子》是要都读完再细细品尝一下雅叔的可爱之处吧。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六):和雅人叔度过的悠闲时光

  周六下午坐在图书馆里看人来人往,听雅人叔碎碎念拍戏时的日常故事。

  幼时接演“壁虫”角色,会立即翻开昆虫图鉴,得知“壁虫”并不存在后,固执地坚持不能出演可能不存在的角色——“而如今时隔二十又七年,我突然意识到与幼儿园时相比自己并没有丝毫进步,内心无比惶恐。如果现在有人让我扮演“壁虫”,那么我仍然会首先翻开图鉴,然后在可有可无的事情上无谓坚持,让身边的人不知所措。”

  被导演安排,为了角色而蓄胡须时,会为正在接近角色本身而感到安心——“与努力塑造‘正确的心灵’相比,努力塑造‘正确的形式’比较不会走弯路,更加容易上手……人的心灵就如参禅一般深邃悠远。而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从能够着手的小处开始一点一点去把握。禅僧只是静坐呼吸。而我们演员,就从蓄须开始吧。”

  饰演击鼓人时,从鼓声的产生方式(通过敲击一面,连动后方鼓面,后方鼓面发出的响声才是鼓声)展开遐想——“世阿弥在《风姿花传》中,也有类似表述‘欲演怒涛之势,必存风柔之心’。这种想法不仅适用于身体的动作,心灵的变化也同样适用。这与西瓜撒上盐再吃的道理是一样的。争执之时若能面带笑意,有时反而会增加愤怒的‘重量’;怒目紧盯恋人,或许反而会表现出爱的‘深度’。但若不能把握分寸,则只会让人不知所云”。

  演了专科医生再演急诊医生后,会思考专业人才与综合人才的区别——“急诊医生要求的是知识的“广泛”和判断的“迅捷”,考虑到人手不足的因素,或许还需加上“持久力”方可……或许不久以后,“综合人才”更受欢迎的时代即将到来也未可知呢。似乎有很多人在感慨国家领导者的力量不足,然而政治家却是综合人才的代表性职业,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将军”几乎应该有强硬的政治手腕,而将军的英语就是“综合(general)”。”

  合上书,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毒舌贱萌古美门、正义凛然银行员半泽、早稻田大学文学系退学生堺雅人仿佛慢慢地和喜欢在片场附近租公寓接近当地人生活,来中国一趟好吃好喝胖了后念叨着为自己辩解,出演声优后又调侃下次想挑战沉默寡言角色的雅人叔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多面又真实的雅人叔,我还是很喜欢。

  也许下一次,也会和你一样慢悠悠地想着世间诸事的内在含义呢。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七):憧憬的日子

  在一家日式咖啡馆看了一本日本演员堺雅人写的书《憧憬的日子》,小小的一册,里面是他在杂志的专栏合集,很有意思。每一篇题目都只有一个字,比如书、春、伪、休、学等等,仿佛从这一个字就能体会出他想说的内容。文笔流畅,且常常有新奇独特的观点,可能是跟他是演员有关,而且翻译出来的文字语感非常好,很好奇这是源自作者本身的语言习惯还是更多倚赖译者的功力。

  奇怪的是,日本、韩国翻译过来的书是我唯二能看得下去的翻译书籍,对于西方文学,好像无论做怎样的努力去尝试阅读,中间总隔着一座大山,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自从小学读完傲慢与偏见后,好像就再也没有真正读完一本西方翻译书籍。但日本作家的书倒是读了不少,尤其喜欢村上春树,带给我了很多新鲜的观点和阅读体验,而且语言句子的结果仿佛和中文没有任何区别,还带着一些些日本语言中独有的可爱感,读起来非常顺利流畅。

  这一本也同样,读来别致可爱,他聊在海外旅行,若是出现大片空闲时间,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在东京的时候,身边会带着一两本文库本书籍,应付这样的闲暇时刻,而在海外,没有书的情况下观察别人的脸来打发闲暇时间,也许很多人会说演员本来就是需要观察别人来体验生活,但这样,作者承认这只是单纯消磨时间而已。“消磨时间的本领过于高明,在消磨时间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在消磨时间。”

  他聊自己的经历,对坚持演员理想,从早稻田大学退学,与家人断绝联系这一段说的并不多,并且是非常淡的语气,聊自己理想的休息日”上午去书店,发掘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去咖啡店闲坐,吃饭,睡觉“,仿佛很多日本作家典型的性格,简单,并不追求深刻冲突。

  读完后反而激发了我对日本的兴趣,有点想学日语,了解更多的日本文化和生活。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八):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半泽直树

  八月的一个周末,因缘际会之下,去鼓楼参加了一场史航老师主办的“鹦鹉泼水节”。活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都有,每期一个话题,像是一场小型谈话会。

  我参加的这一期话题是“在日本,有三个演员在写书”,活动中介绍了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三位日本艺人所作的散文集。或许出于“听众大部分是年轻人”的考量,史航老师着重提到了最近日剧界名声大噪的一位演员堺雅人的两本散文。

  史航老师在鹦鹉泼水节第三期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九):憧憬的日子

  两本一套,是雅人叔04年开始,在演戏间隙的思考。

  说是思考,在我看来,更像是在看他自言自语。许是看了很多他的影视作品(在读的过程中还又下了两部电影来看),又或者是两本的译者都翻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毫不出戏,非常顺畅。

  相比他描述外景地的各种景色,我更经常在他总带有点自嘲意味的心理活动描写中闷笑不已。虽然惊诧于他这样一位变色龙一般的演员,面对导演的要求时,心里也会不停打退堂鼓,但又觉得情理之中,甚至代入感很强(很多时候都能直接套用古美门或者ツレ的形象:P)

  雅人叔是个有意思的人,读过这本书的相信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他总能在日常里就开出一个巨大的脑洞,然后试图自圆其说,或者在这后面接一个更大的脑洞,以至于最后经常用”我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我就是这么想的”收尾,令人啼笑皆非。在第一本的后记里,他说,已明白的意识到自己就是个业余作者,还吐槽自己写得又慢,还总喜欢在无谓的地方瞎讲究(事实证明在这方面第二本有增无减)。但是,在我看来,这正是他很宝贵的特质。我觉得一个作者在担忧自己是不是业余之前,应该先担心自己写的是不是真心想写的。端着架子很费力,偶像定位也总归是个包袱,在我看来,如果和直抒胸臆做对手,他们都会在观众的嘘声中输得很难看。雅人叔想必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才大大方方地把什么都摆出来,就像在用他一贯的眯眯眼笑容对我说:”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有共鸣我的荣幸,没共鸣好走不送。”于是双方都可轻松惬意。

  可能这种单刀直入地叙述有比想象的更巨大的威力,导致我都不自觉的开始思考,这么多年我看书、写东西的方式,是不是也有点儿“端着”呢?

  豆瓣标记的书影音里,音乐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喜欢就是喜欢,听一遍就基本知道。其次是电视电影,当我说起《Friends》《Top Gear》,我是真的翻来覆去的看了无数遍;而日综、日剧、日影,也确实就是我干涸的业余生活里最后的一小块儿自留地。

  但是书呢?总觉得微妙。有一段时间我沉迷耽美小说,但是能接受的口味很窄,限定又多,还不能接受幼稚矫情的文字和剧情,所以经常一边喊文荒啊文荒,一边看个开头就直接弃文。当然也有来来回回重温的几篇,甚至得知《麒麟》出书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买了六册全套。虽然可能不太得当,但现在想想,那里可能有我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对于文字、对于小说的热爱之情。可是这种感情,在碰到名著的时候,会被极大地抑制。我想我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一种模模糊糊地感觉,读有些名著的时候,影响我评价的不是个人好恶,而是历史上的点赞数;推动我读下去的,不是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大家都说好,你继续读肯定没错”的信念,甚至堪称毅力。而我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就弃了,好像在我的认知里,也没错杀过什么好书。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呢?当时人们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亚、马尔克斯的时候,会不会也就是想消磨消磨时间?会不会也和我看耽美小说一样,想消磨消磨时间?这么说来,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个目的比另一个目的更高尚吗?获得知识比消磨时间高尚吗?它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一样吗?一个个体,选择书籍、读书的方式,难道不应该不受外界影响,而纯粹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吗?毕竟,共鸣其实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只关乎两个人的跨时空体验。——这是在没有被诘问也不一定要回答的情形下,通过《今日店休》和雅人叔的两本散文而产生的,我对自己的一点检视。

  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不会说“不”的人,只是没想到,连看书都能半推半就,自导自演地把自己绕进去,脚趾很疼。

  以上

  y想把“人生苦短”贴墙上的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读后感(十):关于封面的几点看法……

  这两天有读者朋友回应这个评,我一看竟有342人阅读过,甚是觉得惶恐。从来没有一个评能收到这么多的关注【捂脸】。同时又有些不安,因为我认真写的评好像都没人看,反而是这个吐槽的评被关注了。我想,主要还是雅人叔的魅力够大吧~所以大家伙都来看他的书。

  在此,作为雅人叔的资深粉,斗魔斗魔感谢大家【鞠躬】

  那么,我为什么要来更新这个评呢?因为我在想……编辑姐姐/大哥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书被我一吐槽,会不会哭呢?

  首先,编辑姐姐/大哥,你不要哭。

  其次,关于封面我觉得颜色丑。主要有两点原因供大家伙参考:1,审美都是主观的,好比于正看到了小笼包的美,而有些观众没看到(这个例子有些心虚……)好吧,比如我国的建筑师王澍设计了一些楼,大家都说丑,后来王澍成为了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大家又说真好看。2,先入之见。本人学日语7年,关注雅人叔也有6年之久了,他的影视剧他的书他的访谈……他的一切一切都关注,对叔的印象已经在那里,任谁也攻破不了。叔在我心里,就是阳光和水的颜色,萌萌的,带着些慵懒,冷酷起来也是棱角分明的。叔属于大智若愚那一型,只强调他的萌是不够的,也要强调他的聪明。这本书刚出的时候我在日本买来看,整本书的内容和叔本人和封面的颜色已经整个形成一个印象留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这次简体中文版能沿袭原书风格,我会觉得甚是欣慰。

  最后,中文书出版之前都会给日本出版方送审,既然他们通过了说明这封面没有太大的问题。编辑们也都十分辛苦,在此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能引进这本书,以及编辑们为这本书付出的辛劳。希望今后能继续引进雅人叔的书。

  最后的最后,这本书下面的评论太少了,喜欢本书封面的大家伙,快来写评呀~!有吐槽的,也要有夸赞的才行呢!

  我爱你们大家,么么哒!——2015年1月8日

  ——————————————我是原文的分割线——————————————

  书有多棒我就不说了!!我之前买了原版书来看,对雅人叔的爱与日俱增!

  这个封面,不要这样高饱和度的黄色好嘛!半泽直树的海报确实是这个颜色,但是气质不一样好吗!这本随笔本来是淡淡的,像抹茶一样,你看原版书的封面就像水一样的颜色多符合叔的气质!!

  典型的日系阳光,配上素色的日系私服,这才是叔的气质,这两本散文集的气质好嘛!!——2014年11月13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