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鱼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鱼石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2 03:30: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鱼石读后感精选10篇

  《鱼石》是一本由符志平著作,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石》读后感(一):拔剑四顾心茫然----评《鱼石》

  拔剑四顾心茫然----评《鱼石》

  ----------------法律人的生存状态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滨海的地方,主角李志明是个法官,官不大不小,人不好不坏。所有的故事围绕着他来展开,层层迭进 ----

  《鱼石》所反映的故事,基本上算得上当今中国司法机关的一个浓烈缩影。  

  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作者喜欢通过主角的口来给大家讲很多段子、笑话,酒局很写实,看他写的书,就像是一群你身边的人陪你唠嗑一样,亲切感十足。

  但《鱼石》却时不时的让我感到很恐怖,因为这本书里的人物所做的事,让我寒心,比如红顶商人,比如如何理解上面的“依法办理”,比如执行难中的“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等等。

  就算是作者留有一定程度道德底限的主角李志明,他在面对一些过分的事会感到愤怒的时候,却为了自己的一官半职,又对这些事闭上眼睛。

  这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写作变化,让我在看《鱼石》时总觉得手脚冰凉。恐怖本身可能并不让人害怕,其恐怖之处真正在于,把这些事当作最平常的事去面对,去处理,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鱼石》里的芸芸众生,每天做的事几乎都是为了升迁,为了官位,为了迎合“潜规则”。这样的人在中国并不是少数,大多数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得不到重用,最终只能辞职,有的甚至走向堕落。如此种种,不禁让人感叹!

  《鱼石》读后感(二):书评:《鱼石》——以小见大

  《鱼石》虽然多谈法律上的事,可是外行如我,读起来一点也不觉着累,从中看到更多的是法律人这些年来的一些过往、问题、症结、痛苦,和如何地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当然,结果未必是事到功成、人见人爱,但用心总使人高看一眼。

  近300页的书,不写八卦,不肯将就成文,字字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一个个案例,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正是那个严肃的法律,和法律的人。

  书里妙语连连,我不引出,希望大家自己去看。

  这是写自己,还是写中国?我不知道。不过,只要是美的,就好。

  我是在一个台风的夜里读《鱼石》,可恨遭遇一场难得的感冒,读得我头昏脑胀、鼻涕横流——更可恨的是,太阳竟出来了。

  推荐阅读:★★★★★ 5星

  少有的理智、温和、倔强的书写者。用心又用力,我会继续爱她。但因用力用心,读起来沉重,隐隐有痛。

  装帧设计:★★★★ 4星

  《鱼石》读后感(三):书评《鱼石》-----第四种爱情

  莫言曰:“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鱼石》虽然是一部职场小说,但也“四头”,也免不了俗套,没办法,谁让我是个俗人呢?。

  在这部作品里,写了主人公的校园爱情,纯真唯美,写了中年爱情,月朦胧鸟朦胧……是在表述:爱会贯穿人的一生,不同时期爱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

  《鱼石》是一部典型具有公务员眼光的小说,与当下中国公务员的心理境况较为吻合,对于变化的恐惧,让维护既定秩序成为中产们的共识。在中产家庭的房门之外,由房价、教育、汽车、生存成本、生活质量等构成的不确定性,让这个群体随时有风雨飘摇之感,而如何抵御这种不确定性,人们却办法不多,这个时候,唯有“逃避”,才是万能的,价值观正确的。

  读者会为这部小说伤感,被它感动,但一样会知道,生活不会像小说一样,生活里有着比故事复杂数倍的矛盾、纠葛等着去解决。

  《鱼石》读后感(四):拒绝高大全,贴近现实生活

  实事求是地讲,《鱼石》讲的故事并没有多么地出挑,无论是故事、人物、情节,并没有电视剧那样“无巧不成书”的巧合。

  但有一点,却不可轻视:小说里的人物,从性格到语言到心气心事,你稍稍关注一下,就能在身边找到这样的人。朋友多的人,捏吧捏吧,糅合糅合,书里这点事情恐怕也能套得进去。

  我想,这是因为作者为文真诚,下笔写实,不拔高、不隐讳;男男女女有一说一,众生平等,对各种情感立场不褒扬不贬损;态度客观,思考中立。这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很难:编故事、讲故事也是一种抒发,剧情要进展要戏剧要冲突,拒绝高大全,写出真情实感不偏不倚就不容易。把一个人写的有血有肉、把一种性格写的有利有弊,就是诚实,就是尊重现实,就是态度客观可信。

  在阅读中,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书名是《鱼石》呢?

  读到结尾,看到女主人公米青的博客,她对著名诗人艾青《鱼化石》的感慨,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借用小说人物米青之口,道出了小说的主题,我不禁击掌,好!

  《鱼石》读后感(五):读《鱼石》 说轮回

  读《鱼石》 说轮回

  读《鱼石》,我最喜欢它的结尾。

  主人公李志明知道原来上司的近况后,先是感叹“江湖的……”,然后久久的望着远处,“远处是山,再远处还是山……”

  这使我想起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鱼石》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主义风格,结尾的描写,它表达了一种看山的价值观——“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作者意图通过这部作品,唤起都市人对人生本身的重新认识和思想回归。

  另外,在作品中,作者对家乡的描写,画面优美动人,潺潺的溪水,姹紫嫣红的野花,憨态可掬的小狗,欢快歌唱的斑鸠,既有乡野的辽阔空灵,又有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纯净。

  相信读者看后,与我一样,都会有迫不及待想去那里的强烈愿望,而作为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人,则认为,表达了那里最熟悉和最贴切的部分。

  《鱼石》读后感(六):俗套的职场,不俗的描写

  好久没与牛郎联系了,问他最近忙什么。他曰:最近写了一本书。

  顿时,眼前浮现出宋丹丹的《月子》,心想,这老兄一直在机关整公文写作的,难道像某领导一样,将其数十年的讲话稿也整理出书了,不禁呵呵两声,但还是很恭敬的问:什么“大作”?

  他支支吾吾半响,答曰:《鱼石》,刚出版,请斧正。

  《鱼石》?神马东东?难道最近看“鉴宝”节目走火入魔了,学马未都恋上古董了?

  于是,决定看看《鱼石》。看它,不是了解古董搞收藏,而是想看看牛郎如何自恋,嘿嘿。

  不久,收到他快递过来的书,厚厚的一大本。我懒洋洋的打开,一看,就扔不下了,非得熬夜、旷工、偷时间读完才罢。

  《鱼石》是一部反映法律人的职场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官场小说,讲述大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看罢,我惊讶了。

  想想吧,当今的职场(官场)小说,可以说是臭了街的故事,但被他讲的富有新意,不落俗套。

  这部小说,通篇大白话的表述,事事从小入手,从职场了无新意的生活中窥见各种暗流涌动,从细微见全貌,情节不狗血,但能让人发现一个贴近真实的角度……书里的人物一个个活脱地在你的脑袋里,如:主人公李志明的瞻前顾后,高中同学的政治“成熟”,大学师妹的理想追求,上司的含糊指令,当事人或淳朴或狡诈,等等,连梦里都撇不下他们,哪一个牵出来,都能让人魂牵梦绕、欲罢不能。

  它更牛的地方,是把某些“正常”的事说得“不正常”,把“坏”人说得不是那么“坏”,有的还值得同情,令人感同身受,也认为只好如此。其实,好的文章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什么都正确无可挑剔的人,你会佩服,可就是爱不起来。人如此,书也是,谁爱天天看高大全来鄙视自己虐自己呀?

  牛郎写职场,写法律人,当然得涉及法律专业。在作品中,除一般文学性的描写外,还以工作日志或者散记形式进行纪实性的描述,如“案件讨论、信访接待、请示汇报”,甚至写法律人“如何钻法律空子,如何打擦边球”……,等等,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意图是,揭开神秘的面纱,让外人真正步入法律人领地,零距离、全方位的感知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

  我想,一本书的价值,别人有的,你要有,别人不会的、你专业研究的,一定得有,读者不懂,但不妨碍细看,经得住琢磨,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当然,这部小说仍未脱离当今小说的俗套,也写了情场——爱情。但作为中年人的爱情描述,并没有矫情的倒牙,狗血的能浇花,而是有话委婉着,有情暧昧着,有欲望憋着……总之,云遮雾绕、辗转腾挪,国事、家事、情事、性福事,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爱与不爱之间,上与不上之间,行与不行之间,妙手空空,玩的是内功,讲求的是力透纸背,隔山能打牛。

  在一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官本位颇为浓厚的国家,如何既顺应世情又坚持底线,一直是善良的法律人纠结的事情。由于,门外的民众一直无缘窥知,但这部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见识的机会,让“只有法官知道”,成为 “大家知道”。

  这老兄长期在司法机关呆着,一直整公文写作的,已是八股文的徒子徒孙了,没想到,竟写出这么有意思、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来。

  我想,不是牛兄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用心,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实,就如某电影导演说过:“真实是最打动心灵的语言,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人,只有今天的现实中的人物,才能引起关注。”

  特别想要说的是,《鱼石》我送人不下10本了——基于我抠门的品行来说,这是奇迹呀。

  《鱼石》读后感(七):鱼石?鱼儿?

  看书名,我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猜,是说书画的?或者谈古董的?

  读内容简介,才知道是写法律人的故事,是一部职场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官场小说。

  《鱼石》讲述大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一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官本位颇为浓厚的国家,如何使“情、理、法”有机统一,如何应对体制内外的干扰,如何抵抗各种诱惑,是目前许多法官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现实中,法律人和其他官场人一样,有坚持良知和底线的,有腐化和堕落的,有彷徨和无奈的。但司法部门和法律人与其他官场尚有一定的区别,有一定的神秘性,民众一直无缘窥知,这部小说,从法律人的私人生活和工作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见识的机会。

  我边读边想,为什么书名是《鱼石》呢?读到结尾,看到女主人公米青的博客,她对著名诗人艾青《鱼化石》的感慨,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借用小说人物米青之口,道出了小说的主题:

  ……曾经的鱼,是健康的,快乐的,可惜的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不幸将鱼儿年轻的生命掠夺而去,它被尘埋了无数个世纪。此时的鱼儿,生命的内蕴已经抽空,沉默得“连叹息也没有”,“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远天和近水,也听不见浪花翻腾的声音。这种缺乏生命灵动、徒具形式的完整又有何意义?在莫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人类往往显得异常渺小和脆弱,一个活泼的生命突然覆灭,除了深切的哀惋与沉痛的祭奠,又能做些什么?……

  “天灾人祸”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借用当今最时髦的词儿,那就是:你懂的……

  职场也好,官场也罢,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世情人生的一些刀光剑影和百转柔肠,能引起共鸣和思考,我想,对推动以后的法治建设,将善莫大焉。

  ——————————来自天涯社区

  《鱼石》读后感(八):左手陶渊明,右手范仲淹

  经朋友推荐,我买了一本《鱼石》,看内容介绍,是描述当今法官职场生活的。

  我想,在当今体制下,法官的职场也是官场的一种,应该是大同小异的。没想到,这本书写的很有新意,

  书中主人公李志明是个法官,年富力强且相对正直,尽管不能嫉恶如仇,也起码能独善其身,按说这就是官场之中的善类。但是这样的人,在这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官本位浓厚的现状下,只能在博客中寻觅他的桃花源,躲避了世俗的喧嚣和烦扰,逃脱了红尘的争斗和炎凉。

  官场的作品看过不少,比如《国画》、《二号首长》、《驻京办主任》等也是写官场,不过那只是反映中上层官场的无趣、无聊、无奈。

  而这本《鱼石》,是一部反映典型中下层公务员的小说,与当下中国公务员的心理境况较为吻合,由房价、教育、汽车、生存成本、生活质量等构成的不确定性,让这个群体随时有风雨飘摇之感。

  我会为这部小说伤感,被它感动,但一样会知道,生活不会像小说一样,生活里有着比故事复杂数倍的矛盾、纠葛等着去解决。

  《鱼石》读后感(九):法律江湖 ——评优秀职场小说《鱼石》

  鱼石是美丽的传说,更是美好的愿望。《鱼石》作者寄情于艾青先生的同名诗作,并有感而得此书名。

  事实上,《鱼石》是一部关于法律人的小说。美好的传说、严峻的现实、神秘的法院、铁面的法官、唯利的律师,还有各色案件当事人、信访者,看似风马牛之间,却演绎了一出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金钱与美色、阳光与阴霾、法律与江湖、喧嚣与静好的人间悲喜剧。

  现实之中,公安、检查和法院在人们的眼中是神秘的,惧而远之的。因为自古往今中国人感叹官府少青天,崇尚江湖和为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处理矛盾纠纷的思维定式。这种定式导致了就像如今人们惧怕去医院一样,因为他们始终觉得寻求公正和寻求健康一样艰难无望。尽管生活中人们仍然难免和它扯上关系,但那也是因为实在无法,被逼无奈。

  《鱼石》主题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小说作者以曲折的故事安排、生动的人物塑造,期待告诉每一个人,中国社会已经进步到了必须依法不能治国。作者还想说得是,法律作为公权力,在邪恶之人手里,一定会沦为私器,私器公用,遗害无穷;在良善之人手中,则可以推动社会迈向秩序,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李志明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从大学毕业准备把毕生献给司法事业,到后来被现实将理想打得粉碎后遁形避世,再到后来痛定思痛重新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法官,他眼中的暗箱操作、人情与法、钱权置换、权色交易,无论是明规则与潜规则,无不让他疑惑、使他消极,进而思考重生,他的职场历程步步惊心,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而作为普通人的他,毕业分配、上班下班、恋爱结婚、儿子升学、辞职下海等,他确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一员,因为他有普通人的生活,有普通人的思想方法,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法院和法官在整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多受诟病,其原因或多或少是人们缺少了解所致。读过《鱼石》之后,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真实的法院、真实的法官,因为作者将一个透明的司法系统展现在了你的眼前。作者还将人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通过小说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展开,彻头彻尾地说了个明白,道了个清楚。不枯燥,不乏味,这在多数同类小说作品中也是很难呈现的。

  《鱼石》作者曾经的法官工作背景,让他的小说创作极具真实性。因此在这部主题看似严肃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修饰,就都表现得极其鲜活,特别可信。无论是贯穿主线的主人翁李志明,还是他身边的一群法律人。而美丽善良也好,卑鄙丑陋也罢,法院毕竟是社会生活的一隅。

  阅读《鱼石》,正是在阅读一个缩影版的社会。

  《鱼石》读后感(十):法律江湖 ,

  鱼石是美丽的传说,更是美好的愿望。《鱼石》作者寄情于艾青先生的同名诗作,并有感而得此书名。

  事实上,《鱼石》是一部关于法律人的小说。美好的传说、严峻的现实、神秘的法院、铁面的法官、唯利的律师,还有各色案件当事人、信访者,看似风马牛之间,却演绎了一出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金钱与美色、阳光与阴霾、法律与江湖、喧嚣与静好的人间悲喜剧。

  现实之中,公安、检查和法院在人们的眼中是神秘的,惧而远之的。因为自古往今中国人感叹官府少青天,崇尚江湖和为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处理矛盾纠纷的思维定式。这种定式导致了就像如今人们惧怕去医院一样,因为他们始终觉得寻求公正和寻求健康一样艰难无望。尽管生活中人们仍然难免和它扯上关系,但那也是因为实在无法,被逼无奈。

  《鱼石》主题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小说作者以曲折的故事安排、生动的人物塑造,期待告诉每一个人,中国社会已经进步到了必须依法不能治国。作者还想说得是,法律作为公权力,在邪恶之人手里,一定会沦为私器,私器公用,遗害无穷;在良善之人手中,则可以推动社会迈向秩序,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李志明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从大学毕业准备把毕生献给司法事业,到后来被现实将理想打得粉碎后遁形避世,再到后来痛定思痛重新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法官,他眼中的暗箱操作、人情与法、钱权置换、权色交易,无论是明规则与潜规则,无不让他疑惑、使他消极,进而思考重生,他的职场历程步步惊心,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而作为普通人的他,毕业分配、上班下班、恋爱结婚、儿子升学、辞职下海等,他确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一员,因为他有普通人的生活,有普通人的思想方法,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法院和法官在整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多受诟病,其原因或多或少是人们缺少了解所致。读过《鱼石》之后,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真实的法院、真实的法官,因为作者将一个透明的司法系统展现在了你的眼前。作者还将人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通过小说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展开,彻头彻尾地说了个明白,道了个清楚。不枯燥,不乏味,这在多数同类小说作品中也是很难呈现的。

  《鱼石》作者曾经的法官工作背景,让他的小说创作极具真实性。因此在这部主题看似严肃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修饰,就都表现得极其鲜活,特别可信。无论是贯穿主线的主人翁李志明,还是他身边的一群法律人。而美丽善良也好,卑鄙丑陋也罢,法院毕竟是社会生活的一隅。

  阅读《鱼石》,正是在阅读一个缩影版的社会。

  ——————————————《中华工商时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鱼石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