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2 05: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精选10篇

  《比恐惧强烈情感》是一本由(法)马克·李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一):局中人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是爱?是勇气?是探寻真相好奇心

  作者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勇气只是种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这句似是而非句子全书出现了两次,一次在83页,一次在310页。但纵观全书,“勇气”在哪里粉墨登场,又在哪里推波助澜?好像,除了女主拉着她未婚夫像着了魔一样去登勃朗峰,就没了。

  依我看,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对真相和秘密执着的心。

  秘密出现前,《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只是本不入流爱情小说。无论是题材,还是人物,好像一眼就能看穿。如若不是安德鲁是个旧相识(见书《如果一切重来》),我几乎就看不下去了——尤其是前两章里的女主角,活脱脱一个绿茶婊:先软硬兼施拉着向导兼男友去登勃朗峰,又为了一己私欲浪费了登山意外后最宝贵时间,男友不幸刚一年就利用对方好奇心和自己美色给安德鲁设下圈套……

  故事进展非常缓慢直到,谜题出场。

  这本书的主角,便是那个从开始讲到最后的”谜“。男主女主众喽啰不过是它手中的棋子。它在前方埋下一个疑问,便引得棋子带着你我向前翻滚一下:

  为什么女主要精心设计了圈套引男主上钩?为什么失败的勃朗峰登顶在后文一再出现?是谁在电话的另一端操纵着骗局、谋杀和谎言?在所有重要信息被替换以后,他们是否还能找到真相?

  每看一章,这疑问表就会中新添一道。而几乎每个人身后,也都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从情变到间谍,从利用被利用到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认为的幕后黑手却是良苦用心,你以为的冷血铁石心肠却是更宽广的爱与愁。随着故事的发展,真相变成了一个从建立到推倒,再到重建的游戏,而作者狡猾地把”谜“保留到了最后一刻才彻底揭盅。

  如此看来,这本书其实是个悬疑小说。想在悬疑故事里活命,最要紧的就是保持头脑清醒,千万别被爱冲昏了头。

  开场处仿佛人人都是清醒的,为国家,为信仰,为政治,用烟雾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包裹住脸,包裹住思想,包裹住出口的话。但越往下看,越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曾试图从包裹中跳出来,试图去爱。有的人失败了,因为他/她把自己包裹得太过坚硬;有的人成功了,却真的死去了。

  女主是清醒的,即便是她未婚夫/丈夫的丧生都没能改变她的执着,所以她活到了最后,并得逞所愿。男主也是清醒的,即便是面对真相与美色的诱惑。他以为他最爱的是自己的前妻,其实那段情不过也是淡淡,水中月镜中花。男女主角两人实在相似,就像男主曾说过的:”我敬畏生命,却无惧冒险“,他如此,她亦如此,他出于职业探寻真相,她为了家族探寻真相,看上去是为某一目标,实则是俩人都是不肯善罢甘休的人。

  沙米尔缺少了生还的时刻,克诺夫缺少了幸福生活权利,爱德华缺少了面对真实感情的勇气,莉莉安缺少了做一个好母亲机会,男主缺失了对欲望自我控制能力,女主缺失了爱。所以女主一辈子都只能孤单地睡在冰冷的地板上,男主终日以酒为伴,莉莉安一生都在绝望地寻找真爱,爱德华隐忍不发遗憾离世,克诺夫践行了对家族的承诺却失信于爱人,沙米尔成为”谜“出场的第一块垫脚石

  人们在故事中挣扎爱恨情仇,以为自己是幕后推动真相之轮转动的舵手,其实都是局中人,都是棋子。”谜“懒洋洋欣赏过各种戏码,只在关键时刻轻微拨转一下轨道,便又是一幕生死大戏

  就像开篇楔子里所描述的,两个人各为其主精心谋划,讨价还价不肯罢休,然而终究是机关算尽棋输一着,1966年1月24日印航波音707载着野心、秘密、及机上所有成员,在勃朗峰坠落。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二):比恐惧更加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初时,因书名而引发好奇。比恐惧更强烈的感情会是什么呢?信仰?使命正义?我猜测过无数的答案,却没有强有力理由去说服自己。

  前言里看到飞机失事,以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生命的无常世事的变幻才是人产生恐惧的原因。直到“雪姑娘”的真相被揭开,一群野心勃勃的人,包含政府成员、两党参议员、政府机构负责人金融业的巨头以及几大石油公司老板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无视所有自然规律,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实行用核潜艇潜入浮冰之下,以牺牲沿岸地域几百万居民甚至是以给整个地球带来巨大灾难代价,也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才知道恐惧的最大来源在于贪婪自私人性

  那么比这恐惧更加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沙米尔为了保全苏西而选择剪断绳子,把生命的机会留给自己的爱人时,我以为比恐惧更强烈的感情就在这里: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能好好的活着,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勇气。

  安德鲁为了追寻事实的真相,不惜辛苦,不惧怕死亡,是为了让真实在世人面前展示维护一个做记者尊严价值,而当真相揭开他却选择放手,为了国家的安定民众团结,这里我也看到了比恐惧更强烈的感情是:无私大爱。

  莉莉安在无意间得知“雪姑娘”计划之后,努力想阻止这一计划的实施,明知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也无法阻止将材料送递到唯一的中立国,虽然最终没法如愿而自己也不得不隐姓埋名的活着,弃富贵荣华高官厚禄于身后,默默无闻顶着世人的骂名行走人间,这里表现的对于正义的追求也是比恐惧更加强烈的感情。

  整本书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各种强烈情感的交织。选择的不同,所表现的价值观不同,继而给予我们展示的情感亦不同。

  如果说这是一个推理惊悚悬疑的侦探故事,我会毫不犹豫同意。只是也不得不承认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节奏构思上并没有多少引人入胜独具匠心。不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

  全篇画面感十分强烈,我时常有一种错觉,不是在阅读故事,而是在观看好莱坞大片为此,我还特意去搜索过作者马克•李维,我试图去寻找是否他的人生经历有过拍摄电影或者制作剧本之类的,查阅之后才知道,这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作家,更重要的是居然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偷影子的人》的作者。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三):追寻真相的信念

  什么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爱?还是恨?还是感动?或者是愤怒想想,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无数种答案。但在马克.李维的小说《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中,借苏茜之口,作者给我们的回答是,“勇气,这是种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两年前读此书时,我在书页上作了注脚:生者,以生命铺就的传奇。原因是主角苏茜身上迷团太多,她的生,她的存在是因为曾经最爱的人付出的生命。将生的机会留给最爱的人,用生命来爱你。当年任性登山的苏茜一辈子忘不了那个他--沙米尔。在暴风雪围困的山峰上,沙米尔对苏茜说,“如果你不能预见事情的全貌,那就一步步地来。如果你能依次完成每一步,那么这些微小的成功最终会帮助你实现那个大的目标”。

  马克-李维的小说讲得很精彩,每次读到都很新鲜,也看得到这位作者题材上的不重复和不断努力:《伊斯坦布尔假期》里都市偶像片一样轻松活泼能量,看着很HAPPY;《偷影子的人》则是青春成长的代价与抉择温情迷人;《如果一切重来》中魔幻剧一般的情感的深沉浓烈,纠结而虐心;《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则是惊险悬疑片,生与死,情与义,信念与矛盾一路纠缠前行。故事的主线在苏茜身上,她固执地一定要找到真相,不顾朋友反对坚持自己,“为他人而活”的执念贯穿始终,这份执念也直至故事结尾,找到最终的答案才有所放下。她有着她外婆留下线索里的那个邮差人信念,“不管是雨雪严寒,还是酷暑黑暗,都不能阻止信使走完他要走的路。”

  马克-李维的小说总是把矛盾对比双方揉合在一起。茜的信念是一,安德鲁-斯迪曼是二,一和二冲突不断,但在追究真相上又毫不让步:“斯迪曼,你为什么总是轻视我?你总是认为你比所有人都要强,难道你担心我会抢走你的选题?而且这个题目我已经调查过了。如果你准备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我可以把笔记借给你,你可以随便使用,我什么都不会说的,我保证。”

  “现在, 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信仰的只有生命,我敬畏生命,却无惧冒险。”

  “不要比较我们俩不同的生存方式。你有你的酒精,我有我的目标。我只是想有一位外祖母,能告诉她我不敢告诉父母的事情,能从她那里获得有益建议。”

  但整个故事又不仅仅是一场个人信念之争,更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信念之争。雪姑娘歌剧背后“大自然各种力量之间永恒冲突。”故事中苏茜的祖母和随她隐居的情人,苏茜和安德鲁,皆是信念的妥协和坚持者。而他们争执焦点在于面临严酷的当权者国家机器时,是选择真相的勇气,还是回归个人与家庭追求。

  或许答案就像金庸大部分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英雄美人跨马隐居天涯身影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四):“勇气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勇气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usy对外祖母的爱。

  usy对沙米尔的爱。

  usy对Andrew的爱。

  她爱和她一起冒险的人。

  明知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是为了心里那份念想义无反顾的掏出了自己的勇气。

  usy是自私的固执,是为了一份执念,不惜把无关的人都牵扯进来,是不能被推崇的。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五):勇气

  首先,个人真的是很喜欢马克李维的书,从偷影子的人开始,就爱上他笔下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此真实。

  这里还是不说远了,就如同热评里面的那句写的略大,收的略小。看书名一开始以为是一本爱情故事,然而却是以两个悲剧开场。接着就是一系列背景阐述,故事铺垫,所以整个故事走上正规已经是书的后半段了。这个题材选得很大,很有突破性,以还家族清白开端,慢慢延伸到揭露国家丑闻,最后接受现状。前两步可谓是占了绝大部分篇章,而最后,正如之前说过的,结尾收得十分仓促,也并不像推荐词写的原谅宽恕治愈之类的,更像是不了了之了。如果非要往原谅上面扯,只能勉强说是安德鲁前妻最后去赴约吧。

  这本书先是我朋友先一步看完,所以我在她之后,她是个好人,期间我跟她谈论过几次剧情,她知道我没看完,说得很收敛,只是说她不喜欢这些发展,女主主角光环太重,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僵硬。那时候我刚看到书的后半段,也就是故事的正规,并不是很赞同她。直到我刚刚结束这本书,开始了一阵茫然。她是对的,故事是个好故事,却难免的尤其瑕疵,有些地方确实是没有前后照应到,尤其是结尾,太过匆忙感觉,就像是小时候考试急着交卷写下的内容

  总之,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以看到马克李维在筹备这本书时做过的功课。有时候我很佩服这些作家,身为一个异国人去写在这个国家里的故事,光是地点建筑的描述就已经很需要下一番功夫了。累了,我也草草结个尾吧。就这样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六):什么的情感是力量的极端

  由于偷影子的人喜欢马克李维,思维缜密情感细腻,之后的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这种温馨的小忧伤突然上升到叛国、清白,危机世界的一个雪姑娘计划,有种被震撼,我一直在想作者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能上天入地的写作,初拿到这本书我就在思考什么是比恐惧强烈的情感,读到登山那一段,我想应该是勇气,对大自然的战胜的勇气,当情节步步的逼近,这是片面的,贝克。苏茜追寻真相的勇气,安德鲁对职业崇高道德之勇,莉莉安维护和平的勇气,阿诺克誓死遵守誓言的勇气,阿诺克的GAY恋是他的内心的能量,阿什顿因莉莉安对他的细微尊重而誓死保护她的勇气,每个人都显现出八面玲珑的情感。棱角分明,故事很紧凑。无法搁置下来。这就是他的巨大的法力。

  摘一,高海拔登山就是在与死神捉迷藏。大山没有朋友,对他来说,登山者就是一群强行闯入的不速之客。如果它决定要向这些闯入者关上大门那就应该毫无保留的服从它的意志

  摘二,有时,只要一个手势或是一个关怀神情,就能让你明白找到了那个和自己如此相像的另一个人!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七):爱情如影随形

  这是读过的第七个故事

  在追逐真相中,那个想象中的结果却是渐行渐远,但是其过程确实精彩万分

  或许我们一生都在为一个目标而追逐,结果并非如意,但是过程确实美妙无比,我们在享受中安然

  在一个漂亮姑娘面前,大部分男士都会动容

  安德鲁也不例外

  看着楚楚的苏茜,不容的思考,保护的欲望由此而生

  第一周,安德鲁迷恋于线索拼图

  第二周,安德鲁已经开始揣摩出,自己或许只是提线木偶,但是甘于继续帮助苏茜,追寻失去的家族荣誉

  第三周,安德鲁已经同苏茜在一起,可他明白,那终究不是爱情,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此刻,安德鲁也已逐渐理清了苏茜家族的总总

  尾声,调查完毕,曲终人散,拯救安德鲁走出感情荒漠,还是自己念念不能忘怀的瓦莱丽

  扣人心悬的故事,不能一口气读罢,总会不舍

  可是故事的结束,却会叹息,这分明就是一部爱情小说,那里是探案集

  生活总会比故事精彩万分

  初秋时分,行走南疆,在帕米尔看着繁星点点,却在大乌苏,困惑不已

  在感情的荒漠中,偶到绿洲,会是那么的动容

  深秋将至,假期结束,一次别离,确实伤感万分,总害怕绿洲只是远方的海市蜃楼

  初冬来临,一次相聚,总觉短暂,为了之初的许诺,再赴藏南,群山之中,沙尘袭来,遥隔数里,却是两个世界

  晚冬初始,鹭岛之行,却未能在见,绿洲终究是海市蜃楼

  两个季节的相依相随,欢声笑语犹如昨日烟花,终究会散去,却留下了最美好的瞬间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八):比恐惧更强烈的是人的欲望

  最喜爱悬疑小说的原因是可以在小说中寻找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个过程,并寻找真相,也许这个过程中,享受的就是能够抓紧你内心的感觉,当然最重要的是:体会你可能永远不能体会的人生。

  苏茜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但是她没空卿卿我我的谈恋爱与轻松的生活,她总是生活在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中,压迫来源于她的身世,而紧张则来源于她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同样遭受不幸,她没有母亲的软弱,靠酗酒度日,而是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不论是学习登山,还是寻找同伴,她都是主动出击的那个,她说的那句“勇气只不过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似乎正适合形容她本身,最终她终于达到了她的目的,那次见面那段谈话不是对别人任何人的交代和宽慰,只是对自己的一个救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亲人的臂膀,虽然转瞬间又要远离,但于坚强的她来说已经足够。但是如果我是她的话,我想我不会那样执着去追寻祖上的真相,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要自己负责就好,何必为了这些真相牵扯上无辜之人的性命,甚至是自己最爱的人也要失去。拥抱着实实在在的爱人不是比任何其他虚无缥缈的事情更来得实在与温暖吗?而当她接近最终真相的时候,她却又放弃了,如果这份家族荣誉感比所有人的性命甚至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的话,那么选择继续隐瞒下去,无疑是一个悖论。

  她与同伴安德鲁一起逐渐为我们揭开的真相惊人而阴暗,人类的欲望可以超越所有的地理界限,只要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所谓的价值和国家利益,千万人的生命都可以放弃,甚至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都可以背离,看到这样的阴谋会让人后背发冷,心惊胆寒,我想这样巨大的阴谋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不论是机智的莉莉安还是勇敢的苏茜都无法扭转,是任何勇气都无法改变的,最后所有都归于沉寂,真相依然埋于冰中。这才是比恐惧更加强烈的东西,那就是人类最贪婪的欲望。

  在结尾处,或许所有的事实都没有改变,唯一变了的是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你不知道下一刻的相遇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改变。苏茜可以继续怀想她任性造成的永久的伤痛,而安德鲁终于从失去信念的人生中挣脱出来,勇敢的面对自己了自己的内心。我想这就是生活的魅力,你不知道在下一个转角会遇到谁,也不知道他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改变,苏茜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又失去了他,而安德鲁找回了自己的希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能一直前行。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九):勇气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什么?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开始勋章答案。

  因为勇气而踏上一场令人惊惧的旅程,苏茜失去了沙米尔。一场维持不到一分钟的婚姻,一段至死难别的爱情,我不禁想知道,必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这样的恐惧,值得拥有么?苏茜在儿时收到的创伤,让她坚持想要拨开真相,证明外祖母的清白,我欣赏这样的勇气,然而我却好奇,在大雪天登上。如此大的勇气却不得不失去亲爱的人,这样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我认为远远不是勇气这么简单,还有一种信念,一种对自身的探索。她最想证明是自己,最想挽回的是家族的荣誉,这样的信念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忘记了恐惧。

  当真相浮出水面,外祖母确实背叛了祖国,而祖国的行为却背叛了子民。令人出乎意料的真相,让我觉得苏茜所追求的真相完全辜负了所有在这段旅途死去的伙伴。揭开真相是让祖国蒙羞,而多少人又在捍卫着祖国的尊严而甘愿死去,如克诺夫。47年前,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国家默契地将责任推给莉莉安,莉莉安所有的正义在政权者面前毫无用处,真相是什么,真相是祖国需要牺牲者,为石油利益的牺牲者。莉莉安是无力的,所以苏茜所做的也是无力的,当她看到莉莉安尚在人间,她忽然原谅了所有真相,放弃了原来的执着,因为她发现即便挽回家族的荣誉,拥有沃克的姓氏,沙米尔不会回来,克诺夫不会回来,外祖母不想抗争的活着,生命仅剩的意义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以她帮助瓦莉莱和安德鲁重新走到一起。

  喜马拉雅山上飘起的红色丝巾,她依靠的不再是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而是内心真正的无惧。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读后感(十):只为找寻一个真实的你

  “参议院蜗壳之妻涉嫌叛国",”沃克家族惊天丑闻“,”女叛徒“,”背叛丈夫和国家的女间谍“---------这是1966年中旬发在报纸上的给莉莉安的罪名。在国家当权者眼里,莉莉安是女叛徒,她里通外国,企图把国家机密泄露出去,她是国家的罪人。

  莉莉安只是一个19岁孩子的母亲,她温柔美丽,魅力无穷,喜欢爵士乐,她不是叛徒。

  叛徒?清白无辜?当权者和马蒂尔德,苏茜应该相信谁?她知道,47年前的那场变故,让外祖母莉莉安成了叛徒,19岁的马蒂尔德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族的荣誉,无法继续学业,无法进入职场。自己出生后一直不能使用家族的名字,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作为蝉联法国十一年《费加罗报》遴选的「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马克·李维绝非徒有虚名------为了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了解他的心情,37岁马克·李维完成其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好莱坞知名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把它拍成了电影《出窍情人》。每年出书皆引起法国书市旋风,每本小说都荣获当年度销售排行榜冠军。这本《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他的最新小说,由《费加罗文学报》鼎力推荐,号称是马克·李维书迷最想拥有的作品。

  断断续续,看了3天,就看完了这本《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要知道以正常的速度我看一本书平均要5天时间。看惯了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爱情小说,再来看这本带点悬疑色彩的小说,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书都那么难读,那么让人看着打瞌睡。这是一本看了就舍不得放下去的书,吃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下班后,无时不刻不再看,而且这本书尺寸拿在手里不大不小正合适。层层设置的悬念,跌宕起伏的情节,敌我不分的情境,苏茜和安德鲁之间的千丝万缕,都成了让我不眠不休读下去的诱惑。

  苏茜是被国家定为”叛国罪“的莉莉安的外孙女,一直不相信莉莉安会做出这样的事,她查找资料,翻阅史料,锻炼体魄,一直为了找寻历史的真相、洗刷外祖母冤屈努力着。她不能用自己本来的姓氏,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同时也在重重困境中锻炼了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安德鲁是一名记者,出于职业天性,他对于未知事件持有独特的敏感和见解,在这场充满危机的冒险行动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探寻真相的路上,他们也付出了代价。沙米尔掉入悬崖,苏茜失去挚爱;为了找出雪姑娘曲谱里丢失音节的含义,音乐学院学生科尔曼死在电脑前;一直保护苏茜的克诺夫也死在了阿什顿手里。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处在极地冰川的”雪姑娘“。归根结底,也是人类内心对利益和金钱的无休止的欲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