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10篇

2018-07-03 04: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10篇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是一本由(日) 草间弥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5-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一):心无旁骛以前卫的姿态......

  对艺术家草间弥生,知之甚少。但波点的风靡,却也把我这个飘离在时尚之外的人,耳濡目染着。

  草间弥生,年逾80,依然是大众眼中的“怪婆婆”,当代艺术先锋者。她的圆点、网、南瓜无疑是草间艺术的品牌代言。而她的精神状态是与她的艺术创造分不开的一种源动力,她说:“通过绘画,当时所感受到的惊慌恐怖都变得烟消云散。这就是我绘画的原点。”

  草间弥生不到10岁,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我发现一朵朵堇菜花有着人类一样具有个性的脸,我听见这些花在向我倾诉。我一直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够说话,但这些堇菜花却在向我诉说生命。我打心眼里感到非常吃惊,一阵恐怖袭来,我颤栗不已,不知所措…我将目光不经意地投向远处的群山,看见各色各样关系从山脊散发出来,闪耀着光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对此,我十分茫然。”“当遇到这样不可思议的景象时,我常常飞也似的跑回家,将眼中所看到的景象描绘在速写簿上。在我全神贯注地描绘景象的这段时间里,我就像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世界。”于是艺术之于她,也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法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全面涉及草间弥生全部的经历或者艺术作品的最大化呈现。书是简洁而又凝结的,截取各方面的访谈内容以及应运本书的必要访谈之外,以此看似潦潦草概括一生创作之路,实际已是表现了其可贵精髓。但最强烈表达来自她的艺术修养和对于艺术的澎湃激情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2年访谈时,草间弥生就说“虽说我正步入人称晚年的时期,但我的创作欲望如火如荼。我的心中有着庞大的创作构思,即使再活一百年可能都无法全部完成。”和草间弥生合作策展的大田秀则也有进一步释解:“草间弥生最厉害地方是,那么高龄却仍具有要走在艺术界最前沿的强烈意志。因此,对草间弥生来说,实现这个意志的过程完全就是一场奋斗。”

  “我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身心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之中,让自己的精神兴奋起来。我认为,我所做的事情历史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在艺术世界中,我提前了五年、十年或一百年就完成了人们所要做的工作。”“我希望我能够心无旁骛地以前卫的姿态创造未来的新历史。”显然,草间弥生是存在巨大野心,也是不被驯服的,不管是身处时光里的衰弱,还是从最初的开始,她摆脱“过于狭小卑微封建思想浓厚,对女性的蔑视随处可见”的日本环境时,她就握住了被保护的自我。但这种不驯服意识又似乎能够体现在自我的封闭上:“我坚信,艺术上的创造思维最终是从孤独产生的,是从灵魂寂静中闪现的”。

  孤独,摆脱不能的事物。孤独,也是坚持思想绽放土壤。她在孤独中,可以主动挑剔掉外在的一切诽议,沉浸于一切只属于艺术的海洋中,但一根伸到外围的最敏锐的触角,又总能负责犀利感知世界和捕捉闪现的灵魂之光,与此同时,它也牵引草间弥生开拓新领域的艺术冒险。所以不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商业价值,草间艺术延伸开来的服装产业,同样颇受人瞩目。这绝对成功的,一切都因艺术发起,一切的呈现方式,都因表达艺术的迫切渴望而滋生。

  “我收集人类和宇宙的所有信息,来修正我的艺术姿态”,她酷爱阅读有关宇宙奥秘书籍,她好奇未知和无限的存在。那么我想,《无限的网》的喻意,可能正是“包括我在内——都包含在网中,我们只是网中的一个网眼。”于整个宇宙,我们愈加飘渺,我们会被无限湮没,在没有中心,反复的元素作用情况下,“自我消融”的艺术概念便是从这无限无限漫溢的圆点世界中,从自己日常繁琐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草间弥生一直以来,视“永远的爱”为主旨:“为艺术所拯救的我向世界上的万物发出我所有的艺术中蕴含着的‘爱是永恒的’这一信念。我不断向全世界展示包括社会、宇宙、人类以及增殖、空虚、无限、反复、连续、世界人类的和平、生命的赞歌等艺术主题,并于此结合发出信念。”这一点,从她直击现实社会的“偶发艺术”让陷入丑闻事件去看,发起的反对越南战争、性革命、嬉皮运动都是鲜明的印证。

  但草间弥生对待艺术最为重要特征是,她坚信,她的艺术创造永远无可比拟。而事实也是如此。她老迈年龄无法遮掩她追求艺术创造的激情和自信锋芒

  如果生命能量熊熊燃烧,耆耋之年也要呼唤青春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二):草间弥生关键词

  “我希望你们从本书中寻找到

  草间艺术的全部、我长年来一以贯之的人生姿态,

  以及我求道的光彩

  我希望你们从书中读取我一生的艺术思想,

  接受我传达给你们的信息。

  我希望你们在这里看到全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我希望把这本书奉献给所有憧憬艺术的人们。”

  在书的最后,再次重温草间弥生的话,深深地被她对艺术的执着、对人类的大爱和对自我的坚定所折服。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一定有她迥异于常人理由。如此“怪异”的圆点女王、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究竟是如何被热爱者追随,被体制规则认为是异端,被媒体误解,以至于被推向风口浪尖,又最终成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家的?一本小小的书,真的能够读懂草间艺术的全部吗?这是我最初翻开这本书时的疑惑

  曾经以为,想要了解一个伟大的人,至少要花费与其等身的时间和精力,或许才能窥见一斑,所以对于这些名人,伟人,总是充满敬畏,不敢轻易解读。然而,草间弥生的这本艺术随笔,却颠覆了我的成见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从草间弥生谈艺术、奋斗、人生、社会、生·死·爱五个方面来讲述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思想。每章随笔后都附有一至三篇专栏文章,用以补充介绍媒体眼中的草间弥生和其艺术、作品。

  我把这本书的内容简单的归结为三个关键词:自我消融;精神扬弃;燃烧的心。

  一、艺术:圆点女王的自我消融

  “我们必须借圆点纹饰以忘记自己的存在。将自己委身于不断前进的、永远的时光之流中,必须丧失自我的存在。”——《草间弥生DrivingImage》

  草间弥生是一位让观众沉浸于艺术世界的艺术家。“自我消融”是其最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持续创作同一种东西,使得自我存在完全埋没于圆点之中。这便是草间弥生的Self-obliteration(自我消融)。

  媒体评论草间弥生的艺术魅力在于“我们无论是在看小小水彩画中高密度描绘着的、颇具幻觉性的细微形象时,还是被布满镜子房间里那些无限反复的、色彩鲜艳的巨大圆点包围时,感觉都是相同的。观众完全沉浸于作品之中,可以将自己从日常的繁琐中解脱出来。这才是艺术家给予观众最好的礼物。”

  古往今来,很多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高居于庙堂之上,令人神往,却无法亲近。草间弥生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的简单,明了,前卫,却又来源于日常。

  草间弥生的最大特点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断地挑战新的表达方式。在不停变换的作品背后呈现出“不变的东西”。圆点,网,南瓜,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元素和题材都被草间弥生赋予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内涵。所以,当观众置身于这样的艺术世界时,便自然而然被消融,被同化,被宇宙的无限、神秘、悠远深深吸引。

  二、奋斗:精神扬弃,永不停滞

  “我没有受到日本文化传统影响。”——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生于日本,长于日本,但却没有受到日本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一个女人,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离开了封建思想浓厚的日本,为她的艺术寻找更自由广阔的世界。她以心中不断涌现的创造力武器,一路与旧习惯、旧艺术奋战而来。成为了超越时代的女超人

  草间弥生不但是伟大的艺术家,还是时装设计师作家。她马不停蹄进行创作,在艺术的世界里进行着永无止境的奋斗。如今年过80的她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每天伏案绘画。这样的勤奋与执着无疑是所有年轻人楷模

  三、人生、社会、生·死·爱:燃烧的心

  “我要以我的艺术填满亿万光年的浩瀚宇宙,我要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看到我的作品;怀着这样的希望,我的心在燃烧。”——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家,她的视角宏观深邃。她从不将问题分裂开来思考。她既醉心于自己创作的世界同时又对现实世界怀着深切关怀期望

  1968年,草间弥生曾在布鲁克林大桥上上演了裸体偶发艺术,表达了自己在社会、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的反战思想。2000年,创作了《无限的镜屋:水上的萤火虫》,表达了对浩瀚宇宙的思考。她的作品被许多艺术馆收藏,也有的被放置在户外供游人观赏。她走在艺术的前列,却又深深植根于大众之中。

  阅读整本随笔,最令人感慨之处便是草间弥生对自我的坚持。无论是年幼时对绘画的执着;年轻时代的学习、出国;还是之后漫长艺术创作中的孜孜不倦历久弥新;乃至于现在的坚持与奋斗。草间弥生,无疑是一个独立超前眼界宽广,思想深邃的伟人。

  然而,她却觉得“艺术家并非一种特别出类拔萃的人。”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活法生存下去。她从小立志当画家,后来从走出日本国门,在海外继续创作活动。最终成功在纽约艺术界确立了自己的稳固地位。16年后,重回日本,开始版画、粘贴画、小说创作。她只是在做她唯一热爱又擅长的事情。

  或许,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是她之所以能超越常人的秘籍

  “一旦有某个人决定了自我前行道路,我希望他能一心一意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即便遭遇了艰难困苦,我也希望他不要中途而废,不要屈服于别人的反对,向前行进——我对年轻人也怀有这样的期望。”——草间弥生

  与所有在坚持自己梦想朋友共勉。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三):重新认识草间弥生

  说起草间弥生,我最早知道这个名字时候是2012年,她好像突然从各本时尚杂志冒出来一样,而之前我完全对她不认识,看着这个名字,我还以为她是男的。(搞艺术或者时尚的人原谅我的无知吧)后来才明确了她的性别。同时,从那一年开始,dot柄(圆点)设计服饰大行其道异军突起般占据了服装市场

  初见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艺术类的书籍,艺术家的人物传纪会不会很艰涩难懂,感觉自己会不会看到一点就读不下去了。平时我看时尚杂志也只是看看图片,看看那件衣服那个饰物好看是的我是比较浅薄的人。但是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很易读。一直围绕着草间弥生的个人成长经历或者说艺术之路来进行铺开。

  读了书本才发现,原来草间弥生成名很早,当时是在美国,后来回到日本发展,才再次风靡了亚洲,我猜就是因为回到日本,然后这边的时尚杂志才开始关注起来吧。

  很多时候,艺术家都给人是很奇怪很难沟通的人的感觉,而的确草间弥生也是被精神疾病折磨或者影响着的。但是她不只是一个闭门造车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她是关心社会关心世界的。她的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为了表达“无限的爱”。她是被艺术拯救的,而她也用她的艺术信念来拯救世界。

  之前看时尚杂志的时候只了解到圆点的设计,我感觉无非就是一个个的圆,没有什么特别,好像就是很简单的在一件物品或者一匹布上印上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圆,有的重叠有的独立分开。但是当从书本中看到那些无限的网,那些装置艺术,那些一个又一个密集繁复的圆点或者线,我才发现是要有怎么样的心思才能构思出这样的作品,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作,并且能够表达其中的内涵。我总感觉只是看书并不能感受到那种艺术带给人的震撼,如果可以,必须到现场亲身体会。也希望有一天,在中国也能够有草间弥生的艺术展。

  书中的介绍,让我重新认识了草间弥生,也了解了她艺术类型多样性。说真的,之前看的杂志文章介绍,只知道了跨界的时尚设计、知道了她的画,知道了她的装置艺术,但是并没有提及到行为艺术这块,而且她的行为艺术是大胆的超前的。如果没有深入阅读书本,尝试重新认识她的话,我对她的认识只是片面的,只是停留在一件件衣服上的dot柄上。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四):遭遇草间弥生

  遭遇草间弥生

  文•心无际

  ---------谨以此文及此文的发表致敬于你:我生命中曾给与我力量 与温暖的人!

  认识草间弥生,可能大多数人是从她的“红”开始的。作品中大量的圆点,尤其是红色的使用,对视觉的确有很大的冲击力与杀伤力,甚至对心脏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年半前,“我的一个梦”草间艺术展在上海举行。我们对这个戴红色假发的女人,以及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离奇的草间世界有了一个直观认识,但如何解读草间艺术,对于不少人来讲,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谜。甚至对一些人而言,与其说是欣赏她,不如说猎奇。懂与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过,我看过。她的艺术貌似很受追捧,其实是小众的。

  2015年初,《圆点女王,草间弥生》一书的到来,正好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回答我们这些“草间众生”:草间弥生是何许人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也许有人不喜欢“草间众生”这个词,而事实上,草间弥生也曾是一个草根,很多艺术家和精英,也都是从低低的土尘之中向上生长的。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是一部自传性随笔。从艺术、社会、奋斗、爱与死——几个维度向我们阐述了她是怎样从一个幻听幻视的小女孩,一步步走到今天,成长为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这个过程,某种角度说,是精神病人草间弥生与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一个遭遇!而这种遭遇却带来了先锋性和美。

  大家知道草间很喜欢画南瓜,但据艺评家陆蓉之与策展人的对话,其实草间很讨厌南瓜的。之所以做了那么多南瓜作品,可能是她的一种自我抵抗,就像她说的,她很惧怕通心粉,她就是要用这种艺术的力量,去抵抗她害怕的东西和她讨厌的东西,以此治愈她的恐惧感。虽然草间弥生也曾透露:南瓜常被用来形容无知愚蠢的人,可我为南瓜着迷。但这正可以说是草间与另一个自己斗争的一种方式。结果,她成功了,在那里,草间艺术的世界里,她是自己的教主!自我的救赎与救世的思维从一幅幅画作中穿越至我们眼前。

  这也使她成为很可能是日本健在最伟大的世界级艺术家,圆点女王。但要加个定语:颇受争议!这可以说是真实草间弥生与真正草间弥生的遭遇!

  “不知为何,我所做的一切在不知不觉间竟被误解,使我置身于丑闻的风口浪尖。我越是认真,与外部的沟通就越恶化。在前卫的旗帜下,我的艺术社会性效果常常惨不忍睹……”这是书中“奋斗”一节中弥生的一段心语。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可能很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她的理解以及对绘画理念和行为理念的解读不够,尽管我们是健康的人,但佛家讲人有三千六百种病,也就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心灵和身体方面存在着“病”,当我们用正常人眼光去解读一个所谓“精神病患者”的画作与特立独行的异端行为时,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全面的病态审视呢?

  但也有另外的声音,日本艺术评论家泷口修造认为:草间弥生抛却日本画和习惯,也不拘泥于现代的艺术形式,将自己的生命能量率直地表现在画面上,体现了草间艺术的独特性!此外,还有纽约知名评论家唐纳德•贾德、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等对草间都有很高的评价。

  虽然草间在艺术上的原创与突破得到很多人的赞许,但对于大众来讲,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感受、体味。

  也许多年后我们再进入草间世界,只是会心一笑,理解了草间弥生的心愿:我把这本书献给所有憧憬艺术的人们……我希望你们在这里看到全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五):知己终难觅

  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里的这样一句话:“在我死后的一百年间,哪怕只有一个人,了解我的心,我也会为这个人进行艺术创作的”。听起来高大上,然而艺术家似乎又不需要别人的理解。所以当后来者在波普艺术中用到圆点以及后辈艺术家进行软雕塑创作的时候,草间弥生似乎颇不以为然,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她不需要模仿谁参考谁,因为她是先驱,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她首先创造的。这大概就是艺术的悖论吧,为那”知己者“而创作,虽然不知道真正的知己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但是当出现的”知己“太多,似乎又真正的陷入了孤独。

  话说,你懂草间弥生的艺术吗?当她在自己的书里探讨”自我消融“,男性的性器官对她带来的压迫和恐惧,南瓜的意义,以及”无限的网“,你真的懂了吗?虽然她在世界各地享誉无数,但是你真的懂了吗?如果你买了路易威登她所涉及的服装或者包包,你真的明白那其中草间弥生想要告诉你的关于宇宙关于灵魂的密码吗?

  我承认我不懂,就像马尔克斯风靡世界,但是你真的懂得他的文学吗?艺术大概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便是同一篇文章同一张画,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而作者创作出来之后未必就真的与创作之时有同一的心情和领悟,所以说,有时候我在想,费那么大劲去读自传,其实多少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最后读者和作者一样,陷入了一种悖论的心情。所幸的是,草间弥生女士似乎也无法写的出自己真正的自传,书中援引的是而终艺术评论家、各国艺术界对她的艺术的普遍看法,而那个真正处在孤独中作画的她,她自己无法言语,别人也无需了解,这大概就是艺术,本质上是孤独的,那个”知己‘却千金难觅。

  我虽不懂评论界的草间弥生,也没有买过她设计的任何产品(一定非常贵吧,不是我们这种草根消费的起的),不过大学时代看过些书,曾经接触过她的作品。在我心中,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艺术家。她的精神世界一定浩瀚广袤,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并且用自己的艺术来表达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秘密一定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所以,她不知疲倦的画着,不知疲倦的创作着。我很向往那样的一个世界,一定非常有趣,我也相信,她有和宇宙对话的能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间弥生”吧。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六):叫人羡慕的一生

  一个为了一生追求追求了一生的人的故事

  对她的好奇,始终多过于对她作品的好奇

  不论是否伟大,不论是否是惊世之才,

  一个人能对最初自己喜欢的事情,执着一生,必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人能对最初自己喜欢的事情,热情不减,也真是个叫人羡慕的一生

  对于作品,始终坚持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多数艺术家,成名作就是一生唯一佳作,一辈子都在炒自己的冷饭,一副江郎才尽的即视感

  草间却能在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的情况下,始终向前,向前,向前!

  记录:

  65 - 虽说我正步入人称晚年的时期,但我的创作欲望正如火如荼。我的心中有着庞大的创作构想,即使再活一百年可能都无法全部完成。不管怎么说,从今往后都至关重要。

  97 - 一旦有某个人决定了自我前行的道路,我希望他能一心一意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即便遭遇了艰辛困苦,我也希望他不要中途而废,不要屈服于别人的反对,向前行进!

  151 - 我要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为此,我有数不胜数的工作必须要做。一想到这一点,我就十分珍惜分分秒秒,要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创作上。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七):让密集恐惧来得更猛烈些

  我一直觉得很多艺术家是奇才。草间弥生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位奇才。谁能想到一个又一个圆点点,居然在她的手中可以造就一幅幅、一件件美妙的艺术作品。草间弥生,听起来富有文艺气息的名字,但是她自称自己是神经病患者,她是人们眼中的圆点女王、是个怪婆婆。在《圆点女王,草生弥间》这本她的自传体艺术随笔中,她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写了后来创作的种种经历,并且在自述中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她的心理,她的思想,她的孤独,她的想象,她的为艺术而生的存在感。

  孩提时代,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和使草间弥生产生了不安全感,因此产生幻觉,也许这是命中注定艺术的造化,她说自己被幻觉中那些生活物品的纹理吓到,我想也许那些物品的纹理正是她日后能透过真实看到的那些纹理,那些在常人看来极不正常的圆点、条纹等,艺术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刺激”,草间弥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前卫艺术家,与她的天赋、她的后的努力都息息相关。她画《无限的网》,从早到晚不断地画,直至这幅画扩展到约十米长,有的作品刚开始在别人的眼里是很奇怪的,仿佛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可是当一个人坚持不懈地一直从事这件事,并不顾别人的异议始终如一地创作,那么她终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奇才,就如草间弥生。她创作,创作,再创作,埋头于自己的表现之中,所以有后来世人看到的一次又一次草间弥生作品展。草间弥生说她坚信艺术上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是从孤独中产生的,是从灵魂的寂静中闪现出来的。这话带给我们深思。试想一下,世间多少有才华的人创造了让别人所不能及的成就时,不都是经历过孤独的吗?孤独地面对,所以更能坚强地开拓自己的道路。

  我不是密集恐惧者,我跟朋友们说我喜欢草间弥生的圆点画,朋友觉得不可思议。密密麻麻的圆点,常让人与蚂蚁或是其他小型且密集型昆虫联系起来,所以不由自主地产生起鸡皮疙瘩的人体自然条件反射。这样的联系只怪人太富有想象力,而我没有这样的想象力,所以反而不会被密集的麻点所惊吓。我只是觉得草间弥生真是奇才,她可以让麻点成为艺术,可以把那些圆点、条纹与绘画线条、衣服布料巧妙地结合,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好吧,那就让圆点来得更猛烈些吧,即使有密集恐惧又何怕?人们还是会排队去看她的作品展的。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八):如果你不理解她,看完这本书也不会更理解她

  当代艺术进入观念时代之后,艺术家越来越像商人、产品经理、创意总监一类的人物。而艺术家的自我经营或者被经营就成为一个很微妙的状态,传统印象里自我、孤独配合着无比才华的既定形象与苦心钻营的经营者形象矛盾又统一地集中在艺术家身上,像村上隆这样的家伙干脆就大喇喇地出版《艺术创业论》《艺术战斗论》这样的艺术成功学读本,刺激了无数单纯的艺术青年的神经。

  而草间弥生,她穿起扭曲的童年,压抑的青少年,不被理解独自战斗的成年,点缀着在纽约惊世骇俗的时光,还有日本国国民对于她从敌视到引以为豪的传奇经历,捆绑着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了为这个时代专门打造的可遇不可求的大师。毕竟小小年纪被妈妈派去跟踪偷情的爸爸这样的成长经历也让人很难只是当个等闲励志故事听,她的人像她的作品一样,官能感极强,基本上是对观者感觉上的霸占,也就是观看的时候无论是否喜欢,都很难不被这种密集而压倒性的体验卷入,呼应本人病态的身体和精神,扭曲的童年和情感,不断被强化的艺术自我拯救论调,在这个越发商业的时代又难能可贵地凸显出纯粹的力量。

  我想愿意看艺术家传记随笔的人,大都是为了更了解这个艺术家而阅读的。了解她的过去,明白为什么她会有今天;了解她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情结;更具体一些,了解她具体实施自己理念完成作品的过程……

  但这本书里的草间弥生,像是个迎合了世俗想象的自我膨胀的狂人,被商业利益绑架了的艺术家。语录式的文章,每一句话都透着无比炙热的深深寒意:“绘画就如同走上绝路的自己的热情”“在我死后的一百年间,哪怕只有一个人,了解我的心,我也会为这个人进行艺术创作的”“每天都是奋战,我要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建立起我的思想……”凶猛勇往直前目中无人。还有好几篇不属于她亲自撰写的软文样式的评论家画廊主的采访稿,语气里充满推崇和肯定。无疑给她的既定形象在增加了一层金灿灿且更加牢固的框架。

  众人想象中的艺术家不就是这样吗?可除了形象之外,这又对大家理解她和她的作品帮助有多少?那巨大膨胀的自我,被安迪沃霍尔抄袭,被马克雅克布崇拜,被奥基佛赏识……这种被艺术史上的大师层层加冕霸气侧漏的女王范,能把任何一个自诩带有艺术使命的艺术家都吓尿吧。但这种加重既有印象,无益于加深理解的书,我总觉得只适合对她只有古怪老太太和一屋子原点印象的艺术知道分子巩固印象用,说白了和签了名的海报区别不大,而且这“海报”还是黑白的,不好好还原这位大师逼到观者没有退路的严重色彩。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九):她的世界

  去年年初的时候,在雨中排了很久蜿蜒的队,只为一睹草间弥生作品的芳泽。《我的一个梦》是一个让我挺难忘的展览,无处不在的圆点冲击,与汹涌的人潮相映成趣。当时百思不解,这分明是前卫而小众的波普艺术,甚至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何以吸引包括了众多中国大妈在内的观众。而在那些积极拍照与用力拥挤的人潮里,又有多少人叶公好龙,不过为了朋友圈的炫耀谈资而慕名而来。不管如何,籍由这次展览,我记住了这个有个性的红头发老太太,她的世界太迷人。而在读完这本《草间弥生•圆点女王》之后,我更坚定了这一看法。草间弥生的世界,果然只属于她,特别而不可复制。

  在草间弥生看来,她的世界是孤独的,她说,“我坚信,艺术上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是从孤独中产生的,是从灵魂的寂静中闪现出来的。”她是如此珍惜自己的时间,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也不看别人的作品,用全部的才华去创造自己真正的原创。她忙于自己的创作,没有时间受别人影响,甚至没有时间去谈恋爱。草间弥生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拼搏与奋斗,独身为了梦想闯荡美国,她在孤独的世界里表达着自我,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字,全然地相信着属于自己的艺术。

  草间弥生是一个极为超脱而独立的人,她用自己的世界和更大的世界对抗。在她的回忆录与访谈中,没有祖国的概念,而是跳脱于现实与传统之外,用旁观者的眼睛去审视自己成长的土地。有才华的人往往敏感,对于自己身处的大世界,草间弥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她能看到山脊背后闪现的光芒,也能记录这种幻像,这就是她对待世界的方式,“通过绘画,当时所感觉到的惊慌、恐怖都变得烟消云散。这就是我绘画的原点。”而圆点,恰好能够表现出这种生命力,所以遍布了草间弥生的艺术世界。

  草间弥生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走得深、走得远,最终沉溺于这个世界而消融了自我。她创造的时候是这样专注,以至于常常忘了自己。草间弥生的偶发艺术与阴茎意象都体现了最原始的力量,离现实的生活倒有了一定的距离。在草间弥生的艺术世界中,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加强成为了主旋律。她的作品有时会让人一阵晕眩,但也许正因为如此,观众也能如她所愿,沉浸于作品之中,而从自己琐碎的生活世界中跳脱而出。她爱有关宇宙的大命题,也关注“永恒的爱”,当面对时空的大世界,小我自然消融不见,这便是草间弥生世界最终的出口。

  最后引用一下蔡康永的评价:“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在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读后感(十):关于《圆点女王:草间弥生》我岩二郎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本书排版之凶残 装帧之马虎实在让我怀疑这位草间老奶奶是否蓄意圈钱…或者是这个出版社的问题?

  不仅读的一头雾水 看些奇奇怪怪的黑白图片 反而让我有点反感。尤其通篇都充斥着自恋 讲些不明所以的东西 实在是令人发疯了。

  不过这句话写得不错(看图)有机会再去读读她的其他传记 看看她的作品吧…~ 毕竟当全世界都在夸赞一个人 但你不去试着接受、欣赏,那是不对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