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学会独立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学会独立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5 04: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学会独立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学会独立思考》是一本由张志 / 黄鑫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一):你之常识,他人之知识

  一、傻不傻?

  @秋叶 和@西安黄鑫 在微博上送书,而且还包邮,送的是他们刚出版的《学会独立思考》。有同事听说这事,问了句“他们不会傻的吧?”我“呵呵”之后回了句“我才是傻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影响力比短期的赚钱更重要,用@秋叶自己的原话说就是“很多人是为了名,指望书带来光环,在别的领域赚钱,我就是这样的”。我收了人家的书,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会认真阅读,挑出点“毛病”,帮助人家出更好的第二版;我会认真写书评,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的好;我会尽可能地与我的学生分享书中的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啊,作者才不傻呢,我才是傻的。

  二、如何让他人之知识变成你之常识

  阅读这本书,其实只花了我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我却用了一个星期跨度完成我对这本书的思考。书看得快,是因为书中的好多内容之前在看@秋叶 的其他几本书或者他推荐的书时就已经掌握了,甚至有些东西在我读大学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所以我不断在跳读,暂停,思考,跳读。

  而思考花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例如我看到该书第76页,第二段写道:“弗洛伊德的观点和荣格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感觉怪怪的,于是我先做了标注,然后一边接着往下看一边回忆。第二天我又专门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http://www.ucdrs.net/admin/union/index.do)上查阅了相关论文确定我的记忆没有错,我就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微博:@秋叶 @西安黄鑫 今天看到《学会独立思考》一书第76页,第二段写道:“弗洛伊德的观点和荣格几乎是完全对立的”。我回忆我当时学《心理学史》,无论是老师还是书都似乎没有说两人完全对立啊。今晚又翻阅了文献,我觉得改成“两人看似是师徒,观点并不相同,荣格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可能更好。

  又例如我看完第一章 无处不在批判思维 和第二章 学会针对不同对象提问 后,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第一章是“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它和第二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我又翻回去重新看,一边看一边思考,终于发现,其实作者早就在第一章的时候讲了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更通俗说法,不叫‘批判性思维’,而是叫‘独立思考’。”然后作者又在第二章的第一页强调:“有效的思考往往指向问题如何去解决,而茫然的思考只会从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又回到开始的问题,而不是思考如何去解决。”有了思考和再次阅读,我的理解就比第一次阅读更深。

  讲完这两个例子,可以回答“如何让他人之知识变成你之常识”这个问题了。那就是,学习,思考,应用。我刚读完这本书,第一反应是,怎么书的内容都是一些常识啊,真有那么多大学生连这些常识都不知道吗?直到过了几天我和同事聊天,说到泡茶的问题,我说茶不能加那么多热水一直泡着,我同事说我怎么知道,我说这是常识啊,怎么会不知道。说完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常识对我来说确实是常识,对不知道的人来说就是知识而不是常识。我之所以觉得书中的内容好多都是常识,应该都早就知道,其实是因为我经历过,我看过,我思考过,我学会了,这些知识变成了我的常识。而有的大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经历,又不会主动看书思考,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其实也正常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本来不想贴出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的网站链接的,因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后来想想还是贴吧,毕竟还有很多人连怎么百度都不知道呢。附带问一个问题,你知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是谁提出来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三、关于这本书我的重点推荐

  第一章就一篇文章,《跟谷歌面试题学批判性思维》,写得很有意思

  第三章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找到答案》,苏格拉底式提问其实更多地应用于心理咨询之中,可惜中用的不是心理咨询的例子,当然这并不影响这篇文章成为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

  第五章的《大学里为什么要多读点杂书》,你知道为什么吗?自己去买来看吧。

  我真心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会有更多的人,把他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常识。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二):不要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大学

  买这本书是个意外,本来想看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书的,看到好多人推这本书,又特别适合大学生看,就买了。读完之后后悔买晚了 ,大一就应该读读的。读完全书,我发现原来我不会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甚至不会使用免费的各种学习资源。这本书对于大学生学习太实用了,全书简单易懂,便于学习操作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拥有什么专业知识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拥有拥有什么其他技能

  我还欠缺哪些能力

  怎样学习这些能力?

  这就是我从就业方向反思自己的学习,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不用太努力也可以拿个还不错成绩,反正每个学期都有奖学金,期末稍稍看一下书就可以了。读完全书我才意识到我压根儿就不会学习,不会阅读教科书,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塞的知识,完全没有思考学习消化吸收过程。就是俗说的“一个经验用了好多年”,荒废了大学时光。秋叶大叔从提问、学习、资源三个方面8章详细描述如何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循序渐进,读后让人豁然开朗,但也有一些方法知易行难,有些方法太过笼统,难以细化执行

  说说我喜欢的学习方法:

  计划 执行 复习学以致用

  1、目标要细化,目标做到小而具体。千万不要“我要学好英语”这样的有大有空的目标,最好可以细化到每天早中晚要做什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一定要做到自律,自我约束才会带来自由。现在大多数人都有拖延症,早上想着等下午在干,今天想着明天再干。将目标转化成兴趣天天坚持,21天形成习惯,这样就不容易被意外打破了。

  3、将知识用到实处。读很多书,看很多电影,那都是别人的经验体会,你不去体验,做不到感同身受,也没有自己的定见。

  推荐使用SMART表实时跟进自己的学习情况,让你的进步清晰可见

  明确(specific) 可衡量(measurable) 可实现(attainable) 资源(resource) 时间线(timeline)

  说说我喜欢的学习书籍

  《study less learn more如何高效学习》

  《小心,时间陷阱

  《80/20法则

  《7天治愈拖延症》

  《自制力

  《思维导图》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三):思考能力培养微观操作手册

  《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书评

  书名:《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

  作者:张志(秋叶) 黄鑫

  版本:九州出版社

  作为学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面对着一道理题目/作文题/生活难题竭尽全力想要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法,可以感觉到大脑开足马力绞尽脑汁,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大脑空转——精神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但却没有做实际工作。我想,我没有学会怎样思考。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秋叶老师和黄鑫老师这两个个人的。当时我在为作文搜集素材,无意间撞入了两位老师的豆瓣空间,看到了一堆日志——对我来说简直如宝藏一样的东西——觉得秋叶老师的话语很有亲和力,很容易理解,而且说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微观操作层面事物,可操作性极强,然后就关注微信,买下并读完这本教我如何思考的书。

  这本书一共8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身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行动信念变得合理的思考。”批判性思考必须是理性的和反思的——亦即有理由的和经常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些根本性的事物再思考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的另一个描述——批判性思维决定我们相信什么并去做什么,了解影响我们思考的要素,并对自己的初步观点评调整

  另外,作者觉得“批判性思维”的名字高大上,所以自己给他换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独立思考!

  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告诉我们怎样提问。这一部分,作者是想提醒我们提问时有没有提供足够条件。简单的例子:“我要不要出国留学啊?”第一,没有给出提问者的经济条件;第二,没有给出提问者的学习情况;第三,没有给出提问者学习的专业;第四······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想要让自己的提问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自己对这个问题和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查,给出足够的条件,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答案,否则就不要怪别人回答“百度一下”四个字了。

  当然,学会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所以这部分内容不会只有这些,需要大家自己进行挖掘。

  剩下的章节则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大学生/想学一门新的学问的人应该如何学习。这一本分给我们说明了整体式学习的理念、教科书阅读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原则、大学各门课程的学习指引、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技术。前文讲过,张志和黄鑫两位老师介绍的多为微观操作层面的技术,所以这一部分的要点分散细微,在此不作赘述,但这些细节操作正好与当下各种流行宏观理念互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虽说这本书是为大学生而写的,但里面很多东西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最有用的,是它提出了“思考框架”的理念。个人认为,所谓“思考框架”是一套进行分析角度或者说顺序,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方向标。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事-物-势”框架,就是让思考者在思考问题是从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人,会发生的事,有影响的物,以及未来趋势来想,得到一个比较清晰情景后,下决定。不得不说,“思考框架”这种东西能简化思考难度,缩短思考时间,适合大多数思考者使用。

  我自己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思考框架是为写书评而生的一套思考顺序:先介绍读书的背景、再介绍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是作者的语言风格或者文笔、其次是自己的感想收获、最后是对书的定性评价——推荐或保留意见

  思考框架的形成过程大概有两种:一、将已有的框架移植过来。当见到别人的框架挺好,或者自己原来用来解决别的问题的框架挺适合的时候,将已有的框架作一定的修改,就产生了一个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框架。二、从零开始生成。在面对一类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时,自己不断思考,反复试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同样面对过相似问题的人模仿请教,自行设计新框架(这里我论述得不清楚,因为自己也没遇到过这些情况,幸好这些情况并不常见)。

  另外,这本书既然是为大学生而写,那么自然也会重点讲到大学学习。在书中,作者着重提到要我们建立学科的思维。这个我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不过我想肯定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有什么用?这个专业有那些课程(知识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大学生能用,任何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内容。

  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如果真要回答起来,恐怕不是这么容易吧?

  我想,大学生、任何存在大脑空转问题、或者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方法基础而实用,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心思和努力。然而,在这个躁动不安时代,掌握了思考能力的人,竞争力要比其他家伙强上多少啊!

  另外推荐:《轻松学会独立思考》——本书兄弟篇,在对本书的读者评价整理基础上,删减了一些关于大学生的内容,里面的方法对于所有人士都适用。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四):学会独立思考,从提问开始

  这本书月初买回来的,到今天月末我终于开始并看完了前三章。

  去年10月独立思考系列教程在微信“秋夜青语”连载的时候是有在看,但只交过两次作业吧,深深感受到了:比你年纪小的人,比你更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事实

  最初连载的是学会提问系列教程,我非常想当然的觉得自己还行吧。至少没提过什么很愚蠢的问题,当然只限于在微信里。

  深知自己在各个方面问题很多,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都觉得自己很无知性格又很倔,总喜欢按自己的节奏生活。认为自己的人生该自己负责。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不想依赖任何人。所以每当有朋友关心起我的现状时,总是想让人有种放心还不错的感觉。聊天时更倾向于聊些除自己以外的其他话题,或者一个人独处。

  但问题还是依然存在,与其说不想依赖别人,不如说不知道如何让他人更好的帮助自己。想提一个好问题的前提是先问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想要怎样解决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本书前三章是写学会针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在《跟谷歌面试题学批判性思维》的章节中,在第6页提到谷歌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里给求职者的建议。简单写几点我个人认为对于问题通用的建议。

  1、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做出界定,建立框架。

  2、描述你想要怎么处理问题的每一个环节。

  3、别错过试图帮助你的任何暗示。

  如果觉得能力非常有限,比如说我自己。只能简单的提出一个很笼统的问题,那也没有关系。把后面每个章节中的要点看作是一个思考框架,把问题丢进去试试看。先问自己,搞清楚问题,参考第24页的框架。

  1、明确自己的问题。

  2、尝试将问题拆分成更具体的小问题,这时候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百度,知乎之类的,谷歌只要会用就成。看一些相关文章,他人的经验。或者再去豆瓣看看有没有什么相关书籍,网易公开课有没有相关的课程,等等。

  3、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的问题解决了吗?如果还有疑问,是什么?

  这时候参考第87页的框架,通过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人的了解,决定问谁,问什么?通过什么方式问?最后别忘了礼貌用语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

  希望早日从秋叶老师的脑残粉走向读者。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五):学会独立思考,构建好自己的人生框架

  这是一本好书。

  早已经不是学生的身份了,依然力荐此书。

  不管是即将要考大学的高中学子,还是在读大学生,亦或是已经工作的职场中人,只要你还在不断学习成长奋斗,这本书都应该在你规划自己前行的路之前,读一读。

  这是一本能够教会你从平庸走向优秀的书。因为未来的人才一定不会是:不会利用互联网,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从小,我们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出社会听领导的话...于是,我们发现,小学的时候,听家长的话报了很多兴趣班——不是我们的兴趣,是爸爸妈妈认为有用的兴趣班。大学填志愿的时候,稀里糊涂的作选择,要嘛是听父母的,要嘛是按分数够得着的就选一个。毕业到了社会找工作,更是听七大姑八大姨的,或者是看高薪,或者是图安稳,然后,糊里糊涂的过一生,最后,把自己的碌碌无为,还自我安慰的当作平凡可贵。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会思考。从来没有学会提问,从来没有运用过批判性的思维反思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学会学习。

  “学会自学,学会自省,学会控制。学会自学,是一个人智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省是一个人情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控,是一个人性格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是书里的金句。书的内容并不想在此透露太多。因为好书需要你自己去看,然后自取所需。 学会独立思考 ,构建好自己的人生框架。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你没有目标,而是如何找到实现你目标的方法,学习也一样。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六):与独立思考没有太大关系,但仍然值得在校大学生去看看

  本书名为《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就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独立思考和如何学习。

  说到独立思考,比较评价比较好的书是尼东 布朗写的《学会提问》,就两本书的内容来看,我感觉这两本书名字互换一下比较贴切……因为这本《学会独立思考》几乎对独立思考没有系统细致的说明,反而写了很多如何提问,如何向老师提问,如何向专家提问,甚至如何向自己提问……等等等等。当然,书中对于事实、偏好以及判断的描写和独立思维有所关联,但可惜只有一章内容,同时并不深入,仅仅让我意识到别人的观点应当思考是否应该接受,但是如何判断只字未提。所以,我本书讲的是与其说是独立思考,不如说是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为人处世指南……这就是我给这本书3星的缘故。

  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作者在后半部分对于学习的看法对于在读大学生有一些指导意义,前半部分对于不同对象的提问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同方式的提问可以让读者去反思自己平时与人沟通是否会让人不舒服。中间对于事实、偏好以及判断虽然写的不是很详细,但是这样的划分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去思考别人说的话究竟是那类,是否值得自己去相信,而这部分也是与独立思考最相关的部分。

  这本书虽然叫学会独立思考,不如说是一个老师对于在校学生为人处世,学生生活的建议。当然既然说到了独立思考,书中作者的观点(其实说所有人的观点)应该由读者自己进行思考,考虑这个观点对不对,他说的话有没有依据,这个依据真实与否,可靠与否,对我是否真的有所帮助。这本书结合自己自身,思考后可能帮助更大。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七):用实力去感动自己

  第一次知道秋叶老师,是因为一个新精英的视频,看到了这个比较贴近现实,有些风趣的老师。后来 专门学习了他的PPT课程,自己感觉有了很大的收获,所以最近买了这本《学会独立思考》,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这本书还是会有一些很不错的学习。但就提问这一小块,就值得细细学习一番。简单说四条吧,自己家深有感触的。

  1.自我介绍的必要性。自己目前是个HR专员,主抓招聘这一块。每当来了一个面试者。我都会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但是很少碰见比较出彩的自我介绍。简单说一下,名字,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学校经验,并不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出现一个立体的任务。更别提留下还不错的印象了。很多人在提问的时候,更是什么都不说,上来就要答案,在没有了解是谁的情况下,别人很难提供一些东西。毕竟,人比较容易记住自己提供过帮助的人或者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

  2.足够的信息交代。有时候兼职做一个小小的职业规划师。经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我是考研好还是进国企好?这个回答让真相给他两个大耳光。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你的家庭背景,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对空。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式这样。即使有好的观点可以告诉你,但仍然不能确定你是否能够承接的住,有没有执行的可能啊。

  3.做好必要的功课。询问的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较认可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习惯性直接问老板怎么做,远不如说自己做出两到三套方案让领导选择。这样领导轻松,自己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有更多的思维框架可以构建。正像是很多领导推崇的《把信送到加西亚》。自己做好功课,然后执行。提问方式的优化也是不错的思考方式,在自己思考如何提问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了自己的问题,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来解决问题。

  4.别想通过把问题扔给别人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询问其他人对于自己问题的看法。好的地方看,是多参考别人的意见,而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潜意识的将自己的责任推向他人,各种理由不去实践,不去做,不去进步。怪所有的与自己有关的而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东西。真正要做的是,自己在独立思考之后,听取他人的建议,然后自己做出自己应有的决断,最后,自己再坚定不移的去执行。

  还有一句话让我挺有感触,“情怀这种东西绝大部分人是用来自己感动自己的,但不是用来改变自己的。 ”这和八哥的理念还是有些相近的,哈哈…………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八):大学生都应该在大一就读的一本书

  1.学会提问。

  (1)能百度的就不要问人了

  (2)要具体不要抽象;要开放性不要一元性。

  (3)好问题的前提是会思考。

  2.学会学习。

  (1)大学里大多数人是不会学习的,即使是学霸也不一定会。

  (2)大学里大多数人是不读书的,即使读也是小说故事居多。

  (3)大学里大多数人是不会思考的,即使思考也很难形成思维体系。

  3.学会上网。

  (1)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使用概念仅停留在追剧、电影、打游戏。

  (2)大多数大学生不懂的用搜索引擎的原因是找不到关键词和搜索方法。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九):大学狗得看看

  秋大的书总是比较能让大学生醍醐灌顶,这本书也毫无意外,标准的实用主义书籍。从提问技巧、提问对象、学习方法、大学教科书阅读方法、专业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免费资源这七个方向向大学们阐述大叔自己的学习方法。

  本人读得最为认真的算是观阅阅读这一章罢。因其在读书上与我不谋而合,都是崇尚泛读,广读,读书无用论在我看来只是弱者自欺的借口罢了。

  我一度也迷茫过,读过那么多书,到底带给了我什么。不过慢慢地,我发现读书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内在这种虚头巴脑的说法还的确有它的道理,因为它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最简单的证明便是,我比常人更耐得住寂寞。我已经好久不会说“好无聊啊”这样的自居了,因为一旦能闲下来,不管是五分钟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几个小时,我会有好多东西要琢磨,好多思路要整理,好多语句要梳理,所以我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寂寞。反而开始享受独处、静思的时光,并有意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是以前的我无福消受的。

  既然是一本实用的书,那么书中的干货自不会少,总之绝对会让初入大学或是正处在迷茫阶段的学子受益匪浅的。

  《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十):如何练习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

  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独立思考等同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sing),指经过分析推理、提问等思考过程去筛选、消化信息,从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结构性的知识,形成思考、分析、推理、解释、质疑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能力」

  很多人都会有与我相似的经历。比如,复习资料明明是一样的,但成绩就是考不过有些学霸;看到别人可以对一本书、一件政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要让自己来评价,就只能抄袭他人观点,或者干脆什么都说不出;上了四年大学读了很多书,别人问起专业知识,却只能答的模棱两可;在工作中,明明自己很努力 ,却被领导认为悟性很差。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在学习时,不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为了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理由确凿的选择与决定,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茫、不盲从,我们应有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很多图书的作者,都热衷于做“人生导师”。这些书为迷茫的人们指路,人们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被开了天眼,合上书一切依然照旧。本书作者则相反,在书的前言中,作者说,他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作者的书手把手教你如何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不想做你的人生导师,他想让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任何能力都可由练习习得」

  这本书针对大学生群体,讲了一些在学习、读书时应用批判性思考的方法。我认为,即使不是大学生,这些方法也可以借鉴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我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步骤用word敲好,用A4纸打印出来,当我学习读书时就把A4纸拿出来,逐条照做。下面以读书方法为例。

  「如何读书」

  1.把你要读的书分类

  读书前要知道你读的是什么类型的书,这个类型的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略读与速读

  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目录页;检阅书中的索引;读出版者的介绍;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看;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3.精读与慢读

  做笔记。除了圈圈划划标记出你认为重要的文字外,在书边儿的空白处记录自己的问题或结论,并且在空白页(如扉页)依序标记出作者的思路及思路中各连接结论的页码,看完书后,依靠自己的空白页笔记及书本中的圈圈划划,构架出这本书的整体大纲。

  「关键:读完一本书必须问自己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最好用几句话概括。

  2.彻底理解每本书里的基础概念与定义,理解书中组织全部内容的逻辑。比如,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想办法找出主要的观点、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的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你了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咨询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反馈:思维模式的养成」

  不管学习什么专业,理解每门课程背后的思维模式才是学习能力的关键。比如学历史的要有历史史观,学经济学的懂得理性思考,透过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预见政策后果。通过学习,要慢慢形成这样的“专业标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