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折扣》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折扣》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6 04: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折扣》经典读后感10篇

  《折扣》是一本由[美] 马克•埃尔伍德(Mark Ellwood)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5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折扣》读后感(一):你希望你公司商品打折,还是希望你公司的股票打折?

  先重温一下书中提到的”砍价三式“,学会这三式,就算已经忘记了书中其他讲的是什么,都足够值回票价!

  砍价连环三式之一:“皱眉式”——无论对方报什么价,先皱起眉头说一句“什么?!”,这是一种潜意识反应,其实你什么都无说。而言下之意就是意思就是不管你开价多少,这个价太荒谬。不管销售员如何理解,都这个词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你关注价格

  砍价连环三式之二:“挤捏式”——进一步运用竞争力量。只需说“黑,我挺喜欢你们家的东西,可是旁边那家便宜得多,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这么贵啊。”用不了多久,多方就会妥协,主动打折。而这时记得要若!无!其!事!地接受表现得你们已经成交了一样。

  砍价连环三式之三:“轻咬式”。你要漫不经心地说一句,“哎,对了,把这个东西送给我吧。”没人想把到手的生意放走,尤其对方认为你们已经成交了的时候。这样通常可以省掉一次货物的运费,或者在买西装的时候获赠一件衬衫

  以上三式,听易行难。但我身边友人曾经真实地向我表演过这三式(他绝对没有看过这书,但他却是一个天生的砍价狂和折扣狂)。在购买玩具熊送人时,先后运用“皱眉式”“挤兑式”与对方来回一百个回合失败后,用“轻咬式”抢走了卖家正在使用中的鼠标垫,作为赠品。看得我叹为观止

  这位友人当时正从事销售工作,每天便是和客户进行砍价大战,挨刀多了,自然也学会砍人。在这个商品价格刀光剑影年代商家战略目的地,正逐渐从争取客户的”心智资源“,转为争取客户的”多巴胺资源“上。无关乎《折扣》一书以开始论述的就是一个问题——”多巴胺“战略。作者很”贴心”地,把本书的大部分精华都在第一章里全部呈现——怎么定价才能激起大家的多巴胺?

  第一章过后,作者便开始化身导游,带着我们在折扣世界中畅游。从优惠卷的诞生到促销的发展,从奢侈品的偷摸折扣到房地产酒店行业的折扣学问,到最后营销高管电商的折扣思路。作者一一呈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行业的打折奥秘,应该能启发自己工作的思考

  作为一名销售,我心中常抱持一种销售精神,即:价格不是最重要的,价值才是。作为一名谈判者,我心中常抱持一种谈判精神,即:不要轻易让步,除非对方作出交换。于是在商场上,从来不愿意轻易降价。而最近的经历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两条精神,先是有客户气急败坏批评我们“不懂做生意”,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下,我们的确有因为价格问题而丢失了重要的项目。再结合这本书中提到的理念,不得不让我再审视销售产品与“做生意”的关系,这是点与面的关系。而当中折扣价格的威力,或许远高于我所预期

  就书本标题触目惊心程度来说,《折扣》已经算是轻度,别忘了之前还有本《免费》,还有本《无价》呢!或许在这个消费者统治天下时代,不全面考虑折扣的影响力的话,到时打折的可不只是你公司的股票,还有你手上的工资

  《折扣》读后感(二):正确用人的占便宜心理

  正常人的心理都是在买自己希望的东西时,价格越低越好。从商家角度充分利用这一点儿,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本书重点讲的就是如何利用这个的。我理解就是正确利用人的占便宜心理,想很好运用打折促销的朋友值得一看。当然,如何在利用和正确利用之间划条线是个伦理问题,书里没提,但促销的商家倒是应该认真想想——如何在不把玩人性弱点和售卖自己商品之间把握平衡

  回到本书,作者对折扣这件事相当有研究,从传统零售商折扣券,再到最近几年比较火的Groupon团购,再到航空打折都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见解。读本书有利于我们对打折的心理诱因、打折的方法、打折的未来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说几个对我比较有启发的点:

  首先,是对人类理性的认识。书里有一章叫击溃消费者理性防线,里面提到了几个原则,其中一个尤其体现了不理性。商品全价20,如果有地方卖10块,差3站地我们肯定会去价格低的地方;商品全价500,有地方买490,很少人愿意走3站。其实省的钱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心里面感觉10元占后者比例比较小。这事儿提醒我们自己,以后比价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才行。

  其次,作者对团购网站Gruopon的不看好。因为工作关系,我最近对这家公司做了个小研究。作者的观点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他并不看好这家公司甚至这咋模式。光在美国有相同模式的公司就不少于100家,与此同时团购还玩残了一些商家,让他们倒闭。以至于不少公司不再与团购网站合作。Groupon在股市上的表现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由此看来,什么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利益什么就能很好的生存是没错的,但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却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认识。

  最后是作者对零售业有相对深入的认识。提高客户在商店里的时间是零售业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打折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作者甚至按不同的国家举了例子,比如:在美国怎样、在德国怎样。至于电子商务(或者叫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作者也有论述,其中提到了亚马逊根据消费者习惯修改打折信息的事儿,里面包含着大数据思想。写的比较全面了。

  总之,如果是商家想了解怎么打折更能吸引客户,那您正着读下本书;如果想自己下次克制下愚蠢消费的欲望可以从另类角度读下本书——了解自己的弱点。

  《折扣》读后感(三):不得不看的价格秘密

  在零售业价格折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普通消费者,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网络上有、报纸里有、实体店里有,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更是层出不穷,现在我们到了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过剩的商品急需要售卖出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作者以全新的视角从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三方面讲述了价格里的秘密。价格不仅仅是成本+利润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收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优惠券,拿着卡片就能低价购买店里的食品。得到优惠券的途径,先是向在路边发放的员工索取,后来就直接上网打印,现在朋友圈里经常有人把整套的优惠券放上去,说是付款时出具即可,真是简单快捷。通过作者的介绍,得知优惠券竟能催生一个行当,许多人收集优惠券再低价售卖出去,积少成多,也做成了不小的生意。

  价格的秘密还不止这些。

  逛零售店,同一款本子价格分别为4元、4.5元、5元,你去选择哪种呢?我会选择4.5元的——事实证明,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4元和5元的成了参照物,殊不知这是商家故意摆出的价格游戏——为了推销4.5元的本子而这样设置价格。

  我还曾深陷过99迷局。一去卖场,里面的商品到处都是以9字结尾的价格,购买后,如有人问起价格,如果3.9元的商品,我一般会回答3块多,自我感觉便宜。细算下来,其实是4元更为稳妥。可见,我们常常被这样的价格迷惑。这里有商家定价的策略,也有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按照书中所说,这就是“左位数效应”——看数字时,往往关注最左边,为了提高效率大脑简略记成3,原来如此。有时,不是商家迷惑了我们,是我们迷惑了自己。

  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愿意做折扣,也有一些品牌一直坚持独树一帜风格,不肯在价格上做文章。书中讲到了一些奢侈品牌。如书中所说,奢侈品几乎很少做折扣活动。我一直不解,奢侈品都是定量生产的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库存压力吗?看过本书才知,有些奢侈品拿出少部分走了秘密通道以折扣价销售出去,大多是直接销毁!想想那些名牌包包、鞋,最终是这样的下场,让人痛惜不己。当然,奢侈品因有强大团队先进管理,在库存控制方面一直做得较好,不会有太大的库存隐患

  有零售业的业内人士感叹,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销售渠道增多,消费者比价越来越容易线上线下可以轻松逾越,不出家门就能探得全世界的价格。价格是一把利器,它决定着消费者的动线。

  《折扣》读后感(四):模拟人生X:商机无限

  如果模拟人生出关于创业经商新的资料片,叫做“商机无限”简直不能更合适。折扣这一促销手段如果能在商家和消费者手中达成双赢局面,那就是最美好皆大欢喜

  本书基本上是一部零售业打折发展史,不那么严肃、而且用丰富有趣案例将它打造成了一本适合普罗大众的打折史读物。市场营销涉及到许多的方面,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等等,作者只取了沧海一粟-----打折,从多个角度介绍了打折的发展历史,也在细节上挖的更深。

  传统的营销模式,最早要从优惠券说起,诸如“杂货店游戏”这样网站的兴起,即是优惠券大当其道的衍生品。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如何合理的使用优惠券已不仅仅是为生计努力,更多的变成了另一种生活乐趣,或者说是一种游戏。这正是优惠券这一折扣模式所利用的人类心理,但反过来说,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也非常善于利用规则中的漏洞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在某个历史时刻,优惠券做到了双赢。不过时间总是在向前发展,单一的优惠券模式,以及被非法复制等原因,使得这华山一条路不怎么走的通了。

  超市兴起了蓝光特卖,这也与人类心理学有关,尽管在此作者没有对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作出解释,但是事实似乎就是如此,有灯光闪耀的地方,就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名品特卖会这一形式必然应运而生的,奢侈品也要低下高贵头颅,即便是特卖会的特供品,也必然会有人买单。市场好比水管商人们总是竭尽所能使一切商品流通起来,从而榨取其中的利,二手奢侈品也逐渐显露商机。而一些具有打折恐惧症的品牌也不得不寻找出路,比如苹果,就能将垂直整合做到极致,且努力打造企业的品牌文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消费3.0时代这一名词来自于科特勒,自从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信息的流通速度更快了,这已经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刚发家靠着电报传递信息就能领先一步的时代了。这是新时代的营销概念,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被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商家已经很难通过地域将消费者划分开来,物流业的急速发展,将使距离不再是距离。如何加大产品的差异化,使其更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成了首要的议题。市场必然会被划分的更细,产品的差异化必然更加明显

  作者除了提及A货时,略微讲到中国市场,没有过多的分析。然而其实正是因为A货在中国生产的过于容易,以及越来越精致,使得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处境并不乐观。如果要给本书提一些建议,我觉得有必要分析一下A货给中国奢侈品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希望能更多的、更深入的涉及促销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

  《折扣》读后感(五):在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徘徊

  话说,尽管作为一本谈论“折扣”的书籍,但过多的案例和论述反而使得读者难以把握折扣的本质,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团购(groupon),看到奢侈品折扣,看到维珍低价航空,但折扣到底是什么,如何把握折扣,显然,作者埃尔伍德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答复。因此,在下面的评论中,更多的是笔者援用《卧底经济学》关于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辨析来试图说明折扣是什么。

  从商业角度来讲,折扣就是降价,你原来卖10块钱的,现在打9折,就是降了一块钱的价格。但是仅以降价来赢得消费者只会走向灭亡——当然,或者浴火重生,借此实现产品的升级,从红海杀向蓝海,这种特例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

  那么,怎么折扣才是合理的呢?保持客户黏性。怎么保持黏性?让他跟你妈似的。

  好吧,我还是援用《卧底经济学》里的比喻:在一顿饱饭过后,你剔着牙签问你妈:“这顿饭真不错,我要付你多少钱呢?”我想,听到这话,你妈不是找你要钱,而是先打你一顿在说。在这里,商业价值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社会价值。

  同样的,折扣只有社会价值才有用。比如菜市场大妈,你在他那买的多了,就给你塞把葱,葱就是社会价值的折扣。这一方面是大妈希望你能下回继续来,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大妈希望你能增进两者的好感。不过这一社会价值如果用烂了,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你常常会觉得不公,为什么大妈给你的是一把葱,给他的可能更好。但是你无法知道真实的原因——或许人家是大妈的女婿也不一定。

  于是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变成量化的,比如京东上面购物满多少是铜牌、银牌、金牌会员。折扣总是在试图吸引顾客和留住顾客。

  当然,这本书里面有的观点笔者还是不敢认同。关于维珍航空那一段,提到不少美国人由于大男子主义而不去认领积分。我想,真要有这么好的大男子主义,商家也不用绞尽脑汁来折扣了。我的解释是,真正有那么多积分的人,一定是空中飞人,所以要么不在乎——都是公司出的钱,要么忙得都忘记这件事了。

  《折扣》读后感(六):一部折扣的前生与今世

  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的库存资金周转日期永远低于一天,梦想自己的仓库面积永远为零,梦想自己的产品永远不会有滞销或者脱销。但是无情的事实则告诉我们,即使是诸如mySAP SCM这些最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也只可能尽其所能的帮助企业减少其潜在的损失,而不可能完全战胜库存这个恶魔。市场和消费者永远都变幻莫测、难知其心思的。

  所以,从根源上来说,打折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当某种商品开始积压的时候,为了尽快出清库存、回收资金,那么适当降低商品的价格以换取更多的销量显然是明智之举。只可惜人类大脑的进化历史太短,而文明的演化却又太快,因此我们原始的大脑在漫长的石器时代演化而来的第一本能让我们在面对打折信息的时候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什么?降价了?立即付款!!!”

  “什么?打折了?买买买!!!”

  “什么?双十一?淘宝大法好!!!”

  于是精明的商家很快就发现了我们致命的弱点,并且想方设法的开始利用打折这种手段变着花样的挤出我们口袋里的最后一点银子。可企业自己也在这种吸毒一样的快感面前失去了抵抗能力,以至于绝大多数企业都忘记了打折促销的初衷——减少库存,提高利润。当促销带来的更多的是产品如潮水般倾泻的异样成就感时,哪个企业还会在意那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提升、甚至有所下降的利润呢?甚至就连华尔街也不会戳破这点,于是企业和消费者一起欢呼着,用“打折”、“团购”这样的字眼儿填满我们的世界,齐心合力的散布折扣的瘟疫,时至今日,甚至已经没有哪个零售企业是不以折扣价来出售商品的了。

  于是艾尔伍德带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瘟疫的前生与今世。书中从打折的神经元经济学和心理学原理入手,分析了人们面对“大甩卖”这样的字眼丧失抵抗力的根源,但是请不要害怕,一点点的学术背景完全是为了让你在接下来的折扣之旅中能清晰的看透商家们玩的把戏。继而作者带我们重返二十世纪之初,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纵横商场的天才们——诸如赛尔福里奇、坎德勒、彭伯顿这样的促销高手们——是怎样在明码标价、壁垒森严的零售业中开辟出地下室特卖、折扣券、买一送一乃至蓝光特卖这些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的。他们深谙消费者既好面子,又想得到实惠的心理,于是他们力争将折扣变成一种优势而非尴尬,他们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词句,用“为您提供更多价值”代替了“便宜”,于是新世界的大门就这样被打开了。

  此后百年,折扣迅速成为了零售业最大的杀手锏。以至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品牌也不得不加入这个战团。但正如读书人收贿赂也得起个“冰敬”、“炭敬”的雅称一样,爱马仕和阿玛尼也将他们的折扣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告诉你,我们并非在打折,而是在“贵宾特卖”。瞧,这听上去舒服多了。而那些处境稍为糟糕一点的奢侈品品牌则更直接一点,将自己的产品扔到了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里。但折扣的瞬间快感过去之后,企业和消费者们都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既然所谓的全价和定价都已经变成了字面上的一个游戏时,折扣是否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总会有更便宜的入手价格的诱惑同样让消费者苦恼不已。折扣已经毁掉了航空公司,毁掉了梅西百货,下一个将死于折扣的,会是谁?

  《折扣》读后感(七):学点打折促销知识,尝试理性消费

  作为女性,逛商城超市逛网店,最关注的就是打折促销讯息,而且每当遇见这样的讯息总是有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去购买那些并不是十分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是根本不需要的物品也会因为价格的吸引而心甘情愿地囤积回来。

  读《你不知道的打折促销心理秘密》,让我对打折促销这一商业营销策略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尤其关于传统零售商折扣券的诞生发展过程、关于最近一段时期非常流行的Groupon团购营销策略,关于航空、房地产、酒店行业、奢侈品行业打折促销规律奥秘……都有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即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对于各种各样打折促销手段的不可抗拒心理,而相应制定精彩纷呈的营销策略,于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便喜滋滋地自投罗网,心甘情愿地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还毫不知晓,甚至还会喜不自禁地以获胜者自居。

  当然这种喜不自禁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因为不久后,我们就又发现了关于那些商品更低的折扣价。

  虽然作为消费者,对于自己刚性需要的商品,在购物的过程中,确实需要相应的打折促销来迎合我们降低消费成本的需求,但是,若想做到让打折促销使供需双方获得共赢,还是需要商家理性地制定折扣营销和消费者回归理性购物等两个方面的考量。别让“折扣拖死了商家,也榨干了买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说实话,我是从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购物观念的角度来读这本书的,一路读来,也确实受益良多。譬如了解商家的各种营销伎俩,如零售商营销策略之尽量延长消费者在卖场的购物时间,我就想,反其道而行之吧,即尽量缩短购物时间,或者根本把急需采购的物品列一份清单,索单购买,这样即减少了购物时间,也相应地减少不必要的购物机会;另外就是对于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再诱人的打折促销也不去理会……等等。

  真心地希望通过阅读《你不知道的打折促销心理秘密》,而使更多的消费者都能了解一些关于打折促销的知识和奥秘,也使自己越来越趋于理性消费。

  《折扣》读后感(八):哎,为了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商家到底死了多少脑细胞

  以前旁听过一次经济课,记得老师说过 从购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女性客户在购物的瞬间释放大脑内神经元的刺激以达到快感,而这

  个时候当价格出现落差,这种刺激就会异常强烈。这是打折和女性之间的沟通营销。

  这也是为什么商场里总有那么多大减价。而相对于折扣,商家更喜欢用的是优惠券,因为折扣只是做到了刺激,而消费券,则将所有商品联系起来,使得人们买了A后被激情所迷惑,又去买了B。

  而且更重要的是消费券是先让消费者拿出1000元购买东西,此时,他心里已经做好损失1000元的准备,而不会通过计算,认为自己只支付了700元。如果不采取返现的优惠券,而是打着的话,消费者可能只会掏出700元。

  原来看似小小的折扣和优惠券,都是会涉及这么多的经济学道理,和心理学道理。

  而这本书用了相当详实的案例和科学实验,可以说用不一样的轻松笔触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你以为,折扣与低价相对等,但是这本书会告诉你,折扣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等于低价,一味降低价格并非最科学的打折促销,无论是“神经经济学”还是“消费者行为学”都是隐藏在小小的“SALE”标签背后的大学问。所以全价的,从不打折的LV照样超多人买。

  你以为,买家没有卖家精,但这本书告诉你美国师奶靠着剪优惠券,赚了商家不知道多少钱,成了百万富翁。

  总之,这本书,对于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来说,还是很新奇的,很多案例都会让我感叹:原来是这样。哎,商家们,为了能让消费者掏钱,到底死了多少脑细胞啊。

  不过,信息越发透明,尤其是比价软件的到来,商家的打折还能有效吗?因为打折有时候是建立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的。

  《折扣》读后感(九):作者为折扣而生

  作者就是这么介绍自己,我为折扣而生。读完全书的感觉也确实如此,作者对折扣的了解,太多了。

  因为所在行业就是零售业,对于打折促销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到季中开始,全国群里就会有人开始问,你们哪个地方在做什么效果比较好的折扣?

  翻开这本书,我被作者幽默的语言所吸引,因此看这本书并不是像看一本经济类书籍那么枯燥,而是每一节都有故事性,举例说明折扣的起源发展,各个巨头的兴衰陨落。开篇讲到“我母亲是苏格兰人,在她的家乡,搜寻特价货就像一场奥运会。”这样的比喻甚是生动,我来回读了几遍,便开始了对促销折扣特价了解的序幕。

  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已经是很成熟的折扣环境,但是从我自己所在行业来说,折扣也已经显而易见,人们不会再像早几年那样,五一国庆蜂拥而至,大肆购买,现在随时都有折扣,大家已经减少了很多国家法定假日里的狂欢购物。文中说到的,每每都是在大家都很萧条的时候,一个店长、一名店员一个小小的创举却引来了不小的销量反响,所以呢,大家都站在一排的时候你跨出一小步就显得特别显眼,而你的业绩也就会爆表。

  书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同事看到,开玩笑说,这应该拿给XX看。因为他是做促销策划的。确实,如果不涉及到这一方面的知识,可能看这本书最大的用途就是了解商家们的心理,到底是真实惠还是假实惠,如果涉及到,这本书还是很有用的,至少是一块儿专业知识。书中提到的现在折扣狂热已经渐渐褪去,三家特卖百货同时倒闭,因为折扣已经被大街小巷用烂了,谁还会特意去折扣店。我所在的公司每个节日每个季度都会有定期的促销活动,目的就像书中强调了多遍的,处理库存,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做买双单鞋送双凉鞋这样的活动,确实库存是每个零售行业最想解决掉的问题,估计会在不久之后,又有新的人出现新的点子。

  当然,现在的折扣促销纷繁复杂,书中也说到过,有时候你不知道是不是真优惠,或者只是商场的一个噱头。这恐怕只有内部的人才最了解,不过每次公司促销活动力度很大,非常划算的时候,顾客却还在犹犹豫豫,我们简直想冲上前去告诉他,别再犹豫了,这是多么划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