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全球城市史(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7 05: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是一本由【美】乔尔·科特金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读后感(一):透过世界城市兴衰史发掘我们的未来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80%左右。城市,已成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你居住在什么城市,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你的事业高度你的人生格局……因此,城市对于每一个居住其间的人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欲知大道,必先知其史”。在城市兴起之前,许多社会功能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之中,城市兴起后才逐渐将其聚拢到一个集中的地域环境。由此,人类社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才开始形成一种蓬勃发展和交互感应的状态,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构建出每个城市独特风貌

  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坐标、能走多远、将往何处,以及给你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首先还需了解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趋势,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格局下作出合理判断

  于是,我拿起了《全球城市史》这本书。

  城市史学是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一门历史学分支学科,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建筑文化、人类、人口等诸多学科,要求研究者具有相当丰富学识和极其广阔视野,因此,研究全球城市化进程,可谓千头万绪。然而,《全球城市史》并不是大部头,它薄薄的,字数和5000余年的历史似乎不成正比同时,它也厚厚的,其历史跨度、地理跨度和学科跨度都很大。既可泛泛而读,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对某一个城市,或对某一个时代,或对其中涉及的几个学科进行延伸阅读,尽览人类从草莽未辟的蒙昧状态到繁衍扩展到全世界历程

  既然涉及这么多内容,这本书又是通过哪条主线将散落在历史深处的珍珠串联起来的?首先,这条主线必须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大脉络之中,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城市是如何崛起、如何衰落的,现代大都市又该何去何从?虽然我们每一代人都自认为与众不同,但越是将历史拉长了去看,我们就越会发现,人类的发展轨迹常常是历史的重演。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科特金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神圣(scared)、安全(safety)和繁忙(busy),即,世界名城需具备精神政治、经济三方面特质,但凡其中一项薄弱,城市就会衰落甚至衰亡。其中,高度统一思想意识或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塑造一个社会最坚实的精神基础;政治上的稳定将给国家和城市带来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和坚固保障;经济上的发达又能反哺精神和政治。三者相辅相成,使国家和城市持续繁荣发展。

  那么,科特金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论证?答案是鸟瞰式的行文方式。依照历史轨迹,他带着读者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到后工业时代的大都市,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俯瞰和扫描。其镜头所指之处,有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这些文明发祥地上城市雏形的萌芽,有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罗马“永恒之城”的荣光,有长安、洛阳、开封这些中国都城的兴衰,有阿拉伯世界盛极一时的城市文明,有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等资本主义在欧洲造就的新城,还有工业时代纽约等欧美超大城市的产生以及亚洲新兴城市的奋起直追。通过对这些城市兴衰史的的演绎、归纳和总结,他提出,虽然实现城市繁荣的路径不一而足,但神圣、安全、繁忙三大因素始终是奠定城市繁荣的关键所在

  在思考城市的未来时,科特金提出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随之而来的问题与危机。他指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受到犯罪、交通堵塞、人口压力等的困扰,不少大城市人口由此停滞增长至减少,而由此引发的城市原有功能减退以及向文化产业靠拢的趋势也能在世界各地观察到。他同时也摆出城市发展趋势的其它观点,如有人预测,伦敦、纽约、东京和旧金山等国际大都市已度过困难期,历史学家彼得•霍尔认为,西方文明和西方城市都没有表露出任何衰退的迹象。但科特金认为,这是基于对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和世界范围内经济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信息为主转型认识,他指出全球范围跨越巨大空间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能力破坏了原来城市中心的许多传统优势。继而再次提出神圣、安全和繁忙共同支撑了城市的持续繁荣,但凡其中一项薄弱,城市就会衰落甚至衰亡。

  沿着科特金总结出来的三条路径,我们不难观察到,目前全球超级城市都拥有这三方面特质,从而保持了旺盛生命力。就我国而言,当前国内城市化进程全面开花,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呈现出强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城市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反而越是大城市,涌入的人越多,大城市病虽然也有,但政府目前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类似工业革命初期欧美发达城市特别严重的城市病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未看到,再加上民族性格等因素,在郊区边缘建立花园城市”的现象在国内并不成气候。再来观察欧美发达国家,我们也不难发现,全球经济活动仍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主要指超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或超级城市群,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东京湾区等)这一现实,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城市和城市群的竞争。这既和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有关,也和新一轮产业革命有关,在新经济中,知识(包括技术、信息和创意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和别人交往传播知识、激发创意。

  此外,科特金还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他认为,城市不仅提供消遣,还应当有尽职尽责市民,他们的经济和家庭利益与城市命运密不可分。如此这般,才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市民精神,一种将全体城市居民凝聚在一起的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城市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凝聚力,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对我们或生活、或熟悉的城市,会有不一样体验和思考,目光所及之处,也将更加深邃长远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读后感(二):神来之笔

  乔尔·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本书贯穿了两个中心性命题。第一个命题是:尽管有种族气候地点等方面的差异,但城市的发展史普遍性的,甚至在迅达便捷通信、全球性网络、便利的交通使得城市间更加相似之时也是如此。第二个命题是:成功的城市靠的是什么。在这两个命题基础上,都市学家乔尔·科特金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他从远古中石器时代城郭的宗教根源入手,分析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集镇,并由此把我们引导到“正统城市”的雏形上;再进一步解说拜占廷和中东地区的城市乃至中国,到威尼斯及其后的城市商业帝国的崛起,再到后来的工业城市(从伦敦、芝加哥和东京到上海及底特律),直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城市和城市郊区的现实。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读后感(三):透过世界城市兴衰史找到我们的未来

  “城市的演进展现了人类从草莽未辟的蒙昧状态到繁衍扩展到全世界的历程。”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字数不多,却讲述上下5000余年的世界城市史;这也可以是一本很厚的书,历史跨度、地理跨度和学科跨度都很大。既可以泛泛而读,也可以由着自己的兴趣对其无限拓展。

  城市史学是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一门历史学分支学科,并在 6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这门新兴学科涉及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文化学、人类学、人口学等诸多学科,要求研究者具有相当丰富的学识和极其广阔的视野。因此,研究全球城市化进程,可谓千头万绪,所以说科特金这本书既可以泛泛去读,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或对某一个城市,或对某一个时代,或对其中涉及的几个学科去深挖,进行延伸阅读。

  既然涉及这么多内容,这本书又是通过哪条主线将这些散落在历史深处的珍珠串联起来的?首先,这条主线必须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大脉络之中,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城市是如何崛起如何衰落,现代的大都市又该何去何从?正如我们每一代人都自认为与众不同,而事实上从大的历史框架去看,人的命运大体上无非是历史的重演一般,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科特金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神圣(scared)、安全(safety)和繁忙(busy),如欲成为世界名城,必须具备精神、政治、经济三方面特质,但凡其中一项薄弱,城市就会衰落甚至衰亡。说到这三方面特质,其实当前的执政者们早已熟稔,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或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塑造一个社会最坚实的精神基础;政治上的稳定将给国家和城市带来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和坚固保障;经济上的发达又能反哺精神和政治,三者相辅相成,使国家和城市持续繁荣发展。

  再回到本书,看看科特金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采取了一种鸟瞰式的行文方式,依照历史轨迹,带我们从石器时代的部落一路跟随城市发展的足迹,直到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的大都市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俯瞰和扫描。其镜头所指,有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这些文明发祥地上城市雏形的萌芽;有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罗马‘永恒之城’的荣光,也有长安、洛阳、开封这些中国都城的兴衰;有阿拉伯世界盛极一时的城市文明,也有资本主义在欧洲所造就的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等系列新城;直到工业时代欧美超大城市的产生以及亚洲新兴地区城市的急起直追。可以说,这是一部相当全面的世界城市发展史。

  科特金在考察城市进化的路径时,并没有忘记对现象加以归纳,抽象和演绎,并从中总结出主导城市兴衰的规律。他在一开始便指出了城市的三个普遍作用,即神圣、安全、繁忙之地。无论何时何地,这三个基石都是奠定城市繁荣的关键。不过其实现路径却是纷呈各异,从伊斯兰世界的极端注重宗教,到农业立国的中国的行政中心,再到资本主义兴起后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各时各地不一而足。一部城市史,其实就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史。

  在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一次梳理后,科特金以极具历史洞察力的眼光,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随之而来的问题与危机上。现代超级都市一味追求规模效应所带来的环境、交通、生存条件等诸多问题使得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经历‘逃离城市’的阶段,诸多大城市纷纷遭遇人口停滞乃至减少,而由此引发的城市原有功能减退及向‘文化产业’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在世界各地观察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跨地域特性更是使这一趋势可能继续持续下去。对此,科特金依旧强调城市所能提供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其作为塑造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中所起的纽带作用。即使在早已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城市依旧是‘神圣之地’,是造就共同价值理念,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和谐共处的场所。缺乏了这种基础,再兴盛的商业和文化也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其眼光之宏大,见解独到,很能引人思考。”

  在思考城市的未来时,科特金也列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其它方向,目前大多数国际化的世界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和旧金山等城市,事实上已经度过了困难期,历史学家彼得•霍尔认为,“西方文明和西方城市都没有表露出任何衰退的迹象”,科特金认为这是基于对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和世界范围内经济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信息为主转型的认识,但也指出全球范围跨越巨大空间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能力破坏了原来城市中心的许多传统优势。论及此处,身在中国的我们是持保留态度的,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算是全面开花,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展现出强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城市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反而越是大城市,涌入的人越多,城市病虽然也有,但政府目前正致力于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类似于工业革命初期欧美发达城市严重的城市病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未看到,再加上民族性格等因素,在郊区边缘建立“花园城市”的现象在国内并不成气候。

  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城市未来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沿着科特金总结出来的三条路径,继续观察、体验和思考。

  此外,科特金还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他认为,城市不仅提供消遣,还应当有尽职尽责的市民,他们的经济和家庭利益与城市命运密不可分。如此这般,才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市民精神,一种将全体城市居民凝聚在一起的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城市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其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国家,或者家庭,都需要这种凝聚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