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8 04: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精选10篇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是一本由彭明辉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1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一):生命最好的可能,唯在当下

  一向对励志书无感的我,偶然从朋友处瞧见此书。拿起又放下,我心中暗想:“或许,这本书不是我的菜。”但我又深知朋友的脾性,如果不是因为书中真正打动自己的那些内容,如她这般花钱谨慎的人,是断不会在囊中羞涩时还买回一本纸书捧起来读的。也正因此,这本书来到了我的桌头案边。

  这本书围绕着生命的价值意义现实理想碰撞、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等诸多问题来阐述。引用的名言警句不少,阐明的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很多,正如作者自己所言“生命就是一边凋零一边成长”,一句话便点明生命成长应有的代价。不论付出何种代价,只要我们在不断地圆满生命、完成生命,那便是一个正向的动态。最悲摧的可能莫过于生命只见凋零而不见成长,但遗憾的是,往往这种生命状态比较常见,而更可悲的是,许多人停留在这种生命状态中而不自知。

  作者说:“人心就是道场,理想与现实尽在人心之内;追求理想无须翻山越岭遥远的彼方,也无须与现实决裂的悲壮,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由衷而言,直心而行,就是在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由衷而言,直心而行”的生活状态,便是在当下完成的。我们有权力选择从现在,从当下开始,做一个怎样的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权力选择延迟这样做,或者,压根儿就不这样做。生命的建设取决于每个人他自身,而作者也只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而已。只是,我觉得,人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他自身,而这种完成注定是与外物无关的。你能说,你的权势地位、所拥有财富相貌身高与你的生命质量完全挂钩吗?至少,我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正如佛教中说,世间万物皆是无常。眼前拥有的一切,它就一定能保证未来的生命状态吗?伊壁鸠鲁曾说:“独立身外之物的自我满足是最重要的。”作者自己也说:“拥有人人羡慕的身外之物,不如拥有能让自己幸福的内在能力。”

  其实,读到此处时我也困惑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物欲很强的人,在某些时候还颇自豪过,觉得自己有一份相对而言比较超然心态。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是动摇了我的心,更严重的是,令我开始怀疑起自己,怀疑起人生

  可转念又一想,谁还不是一边摇摆着一边长大?一边收获着一边失去?凡是含泪辛苦耕耘的人,最终也必将微笑着收获。只是,我们不要把这“收获”仅限于物质上的获得,窃以为,心灵上的安宁平静相比于物质上的收获更是难得。为何?就因为物质代表了人生的有限性,而心灵上的成长,或一种状态是无法衡量的,因而也意味着生命无限可能的延伸和扩展,而这种延伸和扩展,都可以从当下开始,只要我们自己愿意。

  生命总是短暂而无常,充满了各种变动性。当我们嘴上说着“以后如何”的时候,当下的生命状态该由谁来观照呢?不要一谈起理想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活得多么“悲壮”,如果我们从没有在当下开始将生命状态与“理想”对接,那么所谓的将来、所谓的悲壮,那是根本只是我们自己的臆想。

  生命最好的可能,永远存在于当下之中。因为只有这当下的生命,完全归我们自己掌控,至于未来的梦想,那就交给未来吧,——如果我们不曾从当下开始做起,“未来”又谈何存在?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二):寻找一些意义

  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这其实是一本放了好久,除了为了寻找一些答案,翻翻就过的书。然后在这个阶段看到,很庆幸,很幸运,可以说是万幸了。因为必须经历的“学费”,从那时至今已经将近一年,近期也总算是要结束了。说是好事,在现在的心境肯定是自欺的话,但最起码没有坏到极端,这才是“学费”一词的缘由。因为毕竟得到些了东西明白了些道理,而不是随波逐流,好歹是因为这事情从时间长河中跳出了一点,窥窃了一点东西,不知能有多好,但最起码不会不好说不定,就连这点东西都是错的,不过,有总比连没有要好些吧。 一、关于物质财富与精神世界 很喜欢提出的这个观点:物质与精神都是需要的,只是一个占比的问题。不管如何,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超越的来看,这之间不存在对立,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无所谓谁更好谁更差。如从做生意商人再到企业家,这是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选择,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二、关于理想、生活、人生意义 小时候大多数人都有理想,随着成长,知道这个世界广阔无垠,知晓自己的渺小无知,一部分接受现实,不再去想理想;一部分不接受现实,只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国中不问世事;小部分人超越了逃避对抗,寻找另外的方法,与现实和解,与理想和解,一点一点的来,一点一点的做,有可能实现了,也有可能没有实现。但当这小部分人开始做的时候,成功与否不是如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重要,因为他去做了。这就是人生意义。 而这些有可能都是错的,因为咱已经发现有很多错的了。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三):期待的一本书

  很喜欢老师较早之前出的一本书叫《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那是在我人生低谷和转折期间给我动力和希望的一本书,拿书中一段话来跟大家共勉吧

  “赢了,得到一时的快乐;输了,难免一时的痛苦。但是,在人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的幸福却跟输赢无关。只要有了一家人的爱,很多人都可以过得幸福,而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来维系这难得的幸福。但是,一家人的爱不能只凭运气或命定的良缘,它更需要当事人用心经营,以及“爱人”的能力,才有办法克服彼此成长过程中被潜移默化文化与价值差异,通过彼此的努力倾听,才会有真正的尊重了解,以及在内心痛苦时给予最大的扶持。”——《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四):减轻你的焦虑

  这是第二遍读了,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得到的收获远比第一次多,因此也由3星推荐改成了5星力荐。

  我猜测原因之一可能跟我出去实习一段时间有关,也就是离现实更近了,体验后能够分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珍惜理想的价值,更看重有人跟我语重心长谈理想。

  原因之二必然在于心态的开放,这可能和我看了蔡康永的两本《说话之道》有关,而想起看这两本书自然是实习过程中发觉到了自身沟通能力的不足,所以原因之二也是由原因之一产生的。说实话,以前的我因为说话毫无逻辑,所以老是注重别人言谈举止是否线性约束,期待培养自己逻辑思考习惯,殊不知陷入了误区,很多情怀、精神层次的东西,是无法全用逻辑来阐述的,用错误模型解释情感言论,自然看不懂作者所云。

  那好,讲完重读得到更多的理由,那我重读究竟读懂了什么呢?之前读到一点作者的淡然,读到一些“品味”上的差异,读到一丝教育本质。那这次读又是读得如何呢?我自认为在之前的基础认识得更深刻了些,除此之外,还有一缕理想的篝火在我心中悄悄燃起。

  说淡然。

  以前总是很急着要做什么,担心有很多东西忙不完,活在一种焦虑中。这个时候,需要一味药,来治愈自己,彭明辉的书做到了,哲理人生性质散文,很平淡,仿佛把你带到乡村,带到郊野,带到流水旁,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人生。

  就像我听May day的《笑忘歌》一般,这种感觉轻松,加上阿信慵懒得像刚起床的声音,听得懒洋洋的,好想乘热气球,好想从草原上滚下来,好想大声说:撒拉黑哟,某某~

  讲品味。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里生活的我们,容易养成快餐消费”的习惯,吃饭、阅读、甚至是睡觉,都草草了事,时间久了,感官就容易粗犷,失去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整个人如行尸走肉一般,充满了“兽”性。

  正如书中讲到香港人和台湾人饮白兰地,大口大口地饮,失去了法国原有慢慢细品的韵味,品尝不到白兰地的精华。这其实就是快速的生活节奏带来感光上的粗犷,对美好事物遂看不明白。就像野兽一般,比的是蛮力,看谁喝得多,喝得快,满足一些所谓虚荣心上的成就,无视内心的价值观,无视作为人有勇气“抗拒”的人性

  谈教育。

  第七章还回答了前书《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中“到底累积的是什么?”这个好问题,累积思想的能力、情感的能力与人生的智慧,累积出愈来愈成熟的自我;累积生命里的深刻、庄严感动,累积生命的巅峰体验。这些累积无疑是区别人与动物要素,让作为人而活着,有着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这也就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更具有人性,这个人性指的不是动物应激反应的“第一天性”,而是人类自觉品味的“第二天性”,彭明辉的话让我更能反省自己平时作为,哪些属应激,又哪些属鉴赏,以便让自己更具人性,也因此更加注重自己在艺术体育语言文学上的积累欣赏更多表达人性美丑作品,不至于让自己在世俗流失

  如:艺术上自己有坚持看《绘画故事》和欣赏歌手李健的音乐,有时也聆听些古典音乐或去听一场音乐会,甚至自己有买吉他开始从零学起;体育上自己善于长跑,白天天气好自己就会绕操场跑个10圈,晚上就骑行,骑个1h,还喜欢玩乒乓和轮滑,虽然玩得不怎么好,但自己中意,宅在室内时就举举哑铃,做做俯卧撑,也挺好的;语言喜欢的有英语、日语和python,也是初级,但兴趣不断,有空就学(这里也是太过粗狂,导致分不清各元辅音发音差别不够细腻);文学上,最近在重读一些读物,才发觉以前太过粗放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读懂(比如此书),现在算是赎罪吧。以上种种,都有在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性里的光辉,就连一块砖头幻想被砌在教堂让人欣赏,何况是人呢?是人都有向好的渴望,需要一些活动来承载这份美好。

  看理想。

  老实说,第一次读我以为现实和理想差别不大,只要我去实践有心人天不负,最终将必定成功。可是,实习了接触了现实才发现,很大部分是我假想了现实,并且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是外人的“羡慕”,而非“敬重”,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理想,这样的理想面对变幻多端的现实自然不堪一击,所以自己有在调准理想的方向,调准自己心里理想与现实“X% + Y%”的比例

  彭明辉给我的启示自然是让我肯定了自己真正理想的价值,那就是投身教育领域,想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灵上的难题。这是我一直感到痛楚的,也是让我感动的。痛楚是因为现在人文教育的缺失,自己只能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地自我找寻,像大海捞针迷茫;感动的是一直有好心人帮我,给我力量,给我方向,就像夜航时的灯塔,让我感觉走在正轨上,从未迷失。想必同龄的青年也有相似烦恼吧,自己得经验丰富起来,情感和智慧升华起来,有朝一日也回报社会,帮他们解决点内心的困惑。

  最后,我发现我养成了通过作者的文字来洞察作者本身的习惯,我想彭明辉肯定是个清淡典雅之人,应该是慢条斯理的,睿智阳光又不乏深刻的,读好书等于交到作者这个好朋友,有这样温和的朋友在你身边,我想自己也是能减轻些许焦虑吧。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读后感(五):断章

  励志事例,常断章取义,下断言。毕竟,很少有人能活出“断章”来,因为,那常常是“绝唱”。

  作为凡人,很难体会理解,并践行“断章”,否则,凡人便都不是凡人了。也许,这世上,本凡人都不平凡,见得多了,也就烦了^_^。

  本书不太同于上一本《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意图明显,太像鸡汤众物了:来段小引言,举几个示例,再来一段结语。且举例不外乎名人名言名著著名小说)、名片电影)的“断章”,或辅以个案,以鲜活论述之,论证方法实在称不上科学,也许,用科学来形容所谓“心灵读物”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过,既然谈的是心灵、梦想信念,又何须论证之?证明之?既是天生的美妙之物,又何须以贬低现实来反衬之?

  全书看完,唯一记住的一个东西是,康德终身未婚,不过,尽管自己如今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但也不至于用这个来激励自己吧^_^。

  全书189页,字体较大,行间距亦较大,排版稀疏空白页,定价40(39.9),也有点离谱了……

  .想了一下,觉得给二星也有点过了,给三星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