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信仰》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信仰》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5: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信仰》经典读后感10篇

  《信仰》是一本由高德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信仰》读后感(一):一本心灵药剂。

  反感各种人生教条式的书籍空洞乏味没有内容。这本《信仰》也类似于人生管理指南,却客观说服力,不是所谓空虚心灵鸡汤读物,看完以后像打了一支心灵药剂,受益良多,我想还是十分值得一读的。

  个人来信仰分两种:一种是先天精神能力,是坚定的自我和不轻易动摇的心;一种是依傍宗教后天形成。而这本书更偏向于前者,不依傍宗教的独立人格信仰。并且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和自我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又于个人看来,其实信仰是一个浑然天成整体,就像不能把生命分割成脑袋手臂下肢五官……一个有信仰的人决定了他对待每一件事情态度,不管是面对别人还是自我管理,不分轻重彼此,渗透于人生每一面一言一行

  分要把信用分开不同层面的话,看完这本书我心中也对信仰这个词梳理了三个层面:

  •信仰是源头,而不是目的

  中国人大多没有一个具体的信仰,这就完全靠个人意志力和天生个性模糊界定这个人到底是有没有信仰的。书中提到一个名字——人格力,“当你脑海内的‘需求机制’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时,你就有了最基本的人格力”,换言之,我想也算是一种个体与这个世界换位思考的能力,也算信仰的一个基本要素。一个具有信仰的人眼界必然宽广狭隘的,心灵是广袤而不狭隘的,只有看清周遭事物身处其中又有自己思想保持独立人格不动摇的,那么我想这个人就算有信仰的雏形了。

  •信仰是行为束缚道德审判

  而信仰的雏形最基本的特质就是这种独立的人格必须是善良而有爱,柔软坚硬的。坚硬的部分就是坚守道德,因为有信仰而时刻端正自己的行为,做正确的事情。约束自我行为在于做对于自己人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意志力在享乐面前筑起一面坚固高墙,远离享乐”,“信仰就像某种神秘吸引力,它掌管你的‘现在’,不管‘未来’是否被打碎,它只强调你做目前来讲最正确的事情。”而道德审判不必赘述,国人信仰缺失而导致的道德底线打破形成的种种危机已经展露在我们面前,当一个不够善良的群体又没有宗教信仰来依附去审判自己的行为,那么就可以为了私欲做出毫无底线的事情,危害整个社会信任度和生态

  •信仰是自我救赎

  信仰对于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而我想我第一次开始考虑信仰这个具体的词语时候是我外公去世的时候。端正的独立人格可以渗透在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中言行之中,不断的自我影响感悟,可当有一些我们确实无能为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信仰这个词就像一棵救命稻草闪现在我脑海里。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坚信的宗教,可以为外公祈福,从而相信他生后的灵魂能得以安息。可是我没有信仰,于是痛苦也显得无助。我想在没有可以依附的宗教外,如此之类人生中每一件我们自身能力之外的事也只能让我们练就一颗愈发坚强内心,更充满爱的去珍惜已经有的,积极生活下去。

  总之,这本书帮我理清了关于信仰的一些逻辑,因为并不是一书感性文字,所以写出的书评好像更像一篇关于信仰论点的小论文…本身因为职业特殊性,可能也并不能从事到企业管理当中,但一些将信仰融合在管理中的理念真的十分有用;个人自我管理的部分也教人自省,有信仰的人会产生有利共鸣,对一些内心薄弱的人我想应该也会很有帮助。

  最后,书的前半部分和最后的几章写的比较扎实深刻,后面有一些部分显得逻辑混乱,减一星。总体推荐阅读,四星。

  《信仰》读后感(二):2014/6/17 15:53:44

  信仰(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精英都在秘密学习) (高德)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1833-1840 | Added on Tuesday, 17 June 2014 15:22:22

  先找回我们的激情 激情代表了我们的信心,也代表了我们对于生活或事业成功强烈渴望。 如果一个人连激情都没有了,他就失去了“把事情做好,把生活过好”的一切动力。他除了躺在床上等死,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没有激情,那些自古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巨变奇迹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了激情,我们就有了付出或者默默积蓄力量决心,就可以在漫长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保持欲望。一个人有了激情,他全身所有的神经才可以在梦想面前、在面对目标猎物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去进行他内心中极度渴望的事情。

  ==========

  信仰(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精英都在秘密学习) (高德)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2079-2083 | Added on Tuesday, 17 June 2014 15:24:41

  抱怨是一切消极信仰的发酵池,所有的“坏情况”都在这里产生。 抱怨越多,消极信仰就越繁盛——替代之前的积极信仰,人的心态、行为、观念也会向消极的方向发展,最终让你失去生活的幸福感,丧失奋斗的动力。你会说:“唉,我不管了,让它自生自灭吧。”抱怨就像一根扎在肌肉中的倒刺,你每抱怨一次,它就扎得越深,人们也往往因为贪图一时的痛快舒心丢掉了“成功机会”。

  ==========

  信仰(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精英都在秘密学习) (高德)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2612-2614 | Added on Tuesday, 17 June 2014 15:33:38

  盖茨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他身为世界首富,却小气地不肯付12美元一小时的车位费。但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当你为一件商品付出不对等的金钱时,本身就预示着你有一个不好思维习惯消费价值观

  ==========

  《信仰》读后感(三):买一本送领导吧!

  如同本书的副标题:洗脑术终极课程。这更像是一本企业如何培育、灌输信仰,和他的优秀员工共同成长培训课本

  整本书也在按部就班层层推进地进行着从“认知正确的信仰,如何将信仰放进你的脑袋,如何清空脑袋里的负面情绪接受信仰,如何将信仰转化为正面行动力,将信仰发扬光大积极感染更多的人。”这样的流水线流程。如最后一章的标题:我们的课程,信徒生产线。

  但是这里的企业已经不是单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金钱制造工具,而是变成一个传播正确价值观,让每一个员工感到快乐轻松自由地为自己工作实现梦想的平台。从主的立场变为辅。不是单纯而暴力地传输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然后用巧妙制度制约你,而是帮助你认知自身,挖掘自身价值,实践自己的信仰。对那些“不够优秀”某些方面差强人意的的员工,好的企业并不是解雇他,而是给他再一次的机会,帮他制定合理的进步计划,发掘或是创造他优秀的一面,书里很多列子都有证明企业的强大并不在于员工队伍数量庞大

  本书的作者曾从事了十几年联邦特工和审讯员,对于人性见解和认知有着更为独特敏锐眼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将那些灰色的,甚至被自身都逃避的负面情绪一一捕捉分析,加以积极的引导,从而竖立好的思想,正面的直面问题

  比如作者在书里写到人人都具有的自卑情结:“自卑情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它很正常也很普遍。不同的是,有些人把它当成了一个过程提升完善了自己;而有些人则把它当成了一种结局,带着这种悲观的心态聊度余生。”用过程和结局来形容自卑很妙对吧。自卑的人容易盲目崇拜错误,多数情况下易被动,也容易左倾右倒,面对选择犹豫不决或者很难从一而终

  可惜的是,真正做到超然一切,完美无缺的企业或者个人都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企业,很难对每一个员工耐心。也许有某个领导不顾阶级设定想和你进行次深度沟通,但他就是无法接受你灰色西服外面的绿色领结并感到厌恶烦躁。人也不会每天在睡觉前总结今天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明天做什么。日记本上总有写着天气无所事事的一天。

  因为这样的理想乌托邦是不存在的。在努力和自身战斗同时外界干扰也会很多,虽然书里说没必要在乎质疑和抱怨,但是确实有幸运之神只是一闪而过情形。信仰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按计划执行就行。

  其实把本书当成一面镜子而不是通向成功的一剂速效丸,会更能领会本书的主旨。虽然本书多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在阐述如何为员工“洗脑”,如何健壮自己的企业。和大多数人一样,身为格子间小小一枚普通员工的我,倒是特别愿意把这本如何教领导体贴下属关怀下属为员工谋福利的书推荐给公司的领导。。。

  《信仰》读后感(四):人这辈子,还是要有点信仰才行

  书名:《信仰》

  作者:高德

  推荐指数:五顆星

  第一映像:封面写的“洗脑术终极课程”,这名儿不是一般的牛掰,冲这劲儿,怎么也得下手一把。

  天空了有话说:

  我在脑子里努力使劲儿地回想了下,关于信仰,我是否有?有的话又是什么?

  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到自己的信仰,之后看了高德写的《信仰》我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对于信仰这个概念给理解错误。

  基督、佛教、或者其他的宗教.......是信仰。这是我看书之前的看法,自己不信基督,对佛教也不理解,很少参佛拜佛,自然觉得没了信仰。

  之后我了解到,信仰是内心深处所认定的一件事物的观点,这个观点是积极的、正面的;不是消极的、负面的;自然,高德书中的信仰比我理解的高级全面一万倍,之所以看过书后有这样的认为,我是觉得他书里很多东西必须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思维翻译过来,如果不用自己的逻辑思维翻译过来,会觉得很深刻,也很有印象,当下也很激动。可这一切的之后呢?就不复存在了。

  我想要把他写的东西全部记下来,是不可能的,其中个别思想和我产生共鸣的,我选择了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记录。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吸收和理解。

  書裡的內容很充實,除了信仰還講了有關信仰周圍的一些東西,比如信仰確認后就是行動,關於行動,最重要的又是執行力,在執行力方面,對於人們習慣給自己找各種藉口也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法等等,算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籍。

  接近尾聲的時候,突然,有句話閃現在腦海里,“人這輩子,還是得有點信仰才行!”

  現在非常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的話,很多有錢人也都實行了,很多沒錢人也都實現了,畢竟不是很國外很檔次的地方,旅遊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和金錢,稍微有點積蓄有點時間就可以行動了,可是對於這樣的行動,我想說的是,沒有目的的旅遊是徒勞的。旅遊的休閒時光只是這個契機讓我們有了去思考人生的時間,那個時候的我們內心是平靜的,得到瞬間的平靜,讓我們覺得忙碌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差異,所以那個時候,你認為自己是在成長的,思想境界又高了一個檔次,可是我想說,那是你的錯覺,當你回到現實原本的那個世界的時候,一切的煩惱還是會像舊情人不願離開你一樣,它找到你,在你身邊環繞,刺激你的腦部神經,自然你經不住誘惑,又回到了當初。所以人啊,還是得有點信仰,一個不能因為任何誘惑和外在原因就任意改變得信仰。

  去旅遊可以,帶著問題出發,回到生活中解答,在行動中執行;

  有了信仰,再行動,執行下鑑定意志力,找到真實的自己,為自己而活;

  《信仰》读后感(五):信仰的力量

  对于上帝来说,让一个无比风光的人迅速急转直下,也是一种解脱。于是就在文章事业上风光无限的时候,姚笛强行被插入进来,文章的英俊帅气都被婚外情毁了。只是上帝让文章与马伊琍僵化的方式有些凄惨,闹得全国风雨,成为大众谈资,爱情以这样的方式“死亡”,真的不太光彩。婚外情给自己带来的灾难值得同情,却也让人不齿。

  明星大腕,无疑是受人瞩目、崇拜的人物,就必须要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起个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对得起大众。如果文章提前看过《信仰》,恐怕就不会再婚姻道路迷失自我。表面上,《信仰》是一本企业培训员工的教材实质上这是一本人生管理指南,让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找到正确的坐标,找到适合自己的信仰。

  当然,或许很多人的良好感觉早在心里扎根,他们总以为是山川之精、日月之华锻造出的精英,凌驾于众生之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或许他们的信仰只是金钱、财富权势和追捧,一旦这些都水到渠成,他们就会逐渐偏离自己的生活轨道,去寻求新的刺激。信仰需要行动来维护,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觉得,没有信仰其实并不可怕,你可以不信仰善良和真诚,不信仰勇敢和质朴,但你绝对不能缺少理想和奋斗,这才是你最终的信仰。

  人不是一出生就举世闻名的,成为明星的过程中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机会的成就,但是同样离不开大众的认可。这就像水上之舟必然要以水为依托才能称其为舟,而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舟才会驶得更远,才会有正确的终极。

  建立秩序,或许是构筑信仰和理想的前提,但是也需要你维护好你身边热爱你和你热爱的人们,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极致,也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前提。有时候我们不要求自己喜欢的人做圣人,但是我们只要求他们做自己,做自己的身份应该做的事。就像我们不希望看到文章的尴尬以及娱乐圈里很多花样翻新的丑陋,因为信仰的力量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适用。

  文/阿晨

  《信仰》读后感(六):信仰

  这两个字应该是中国人最难搞懂的一个词了,千百年来多少智者贤哲试着从各个方面和深度去论述和探讨这个词的含义,但很显然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接纳。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说到信仰我们一般都能感受到西方人那纯真的眼神(甚至I owe you这句话能让对方为你卖命),而作为文明古国的臣民却一直在这一领域缺位。信仰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呢?在高德的《信仰》一书中,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信仰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每个人都不太一样。当官的信仰权利,做生意的信仰关系,做臣民的信仰良民……千百种信仰汇集在一起,就发现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和ghost的感觉差不离。但很奇怪,西方人大多都信仰上帝这一虚假的存在(即是他们自己早就论证了上帝不存在这一客观事实);而在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除了几个山大王和土鳖农民如洪秀全之类建立过大规模统一信仰体系外,剩下的大多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你心中愿意去相信的那一部分,并依此而立世;愿意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付出自己的一切;信仰是指引你走向自己心灵的最深处;信仰是你需要用行动来维护和传承的。在《信仰》一书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了四个小节的阐述,生动而不失观点,非常吸引人的给出了一般读者对这一般概念的总结性阐述;也很有启迪性的用非常多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这些观点和想法。

  在《信仰》一书里面,大多通过心理学上的minds范围来一一阐述信仰在秩序、领导力、意志力、逻辑思维和心灵宽恕等领域给出了精彩的论述,这些论据的串联是非常精彩的、其逻辑性也非常强的。一般人很难去发现信仰在生活中的众多的牵引力,更难去深刻发现和理解那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中每一件事情都在信仰这一支撑体系下发展和完结的。通过这样的章节铺垫和分述,足见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功底和对文字的掌控。把握信仰这一核心体系,分而阐述信仰的各个体系,进而让人读完整本书后感觉就是收获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牵引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进而发现更多的自己。

  说来很奇怪,自查自己的信仰是什么呢?在一个全民族没有信仰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信仰或许是个笑话;但这个问题却真实存在而且影响深远。在读过的那些传记中,大部分的人生轨迹都有一个支撑体系,通过这个支撑体系让作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或犯了一些错误。从这一角度出发,信仰与支撑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完完全全支撑这一个人的思考逻辑和人生轨迹,而某些人的人生轨迹恰恰是整个民族大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脉络。了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信仰体系,是值得反复研究和推敲的课题之一,需要有这样的思维并加以重视。

  我本身没有什么信仰。不信仰佛教,因为我不能自我完善的去遵守佛教的一些规章;我也不信仰耶稣基督,因为我不能被他的《圣经》故事所折服,更不能心悦诚服的去接受他的那一套体系;我信仰真诚,因为真诚为我赢得真心;我信仰善良,因为善良不被雾霾污浊;我信仰勇敢,因为勇敢让人无往不胜;我信仰自己,因为我能找到并发现我自己。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里,信仰的价值如同蓝宝石;在一个充满各种信仰体系的世界里,统一信仰则是领导者刻不容缓的建设任务;而信仰体系的建立,则任重而道远。

  感谢《信仰》的作者详实、生动的案例和阐述,让一个从来不去思考信仰的人开始了有了初步的认识。一点点儿的进步来自心底的无知和对精彩纷呈的世界的无限向往,也让思考变得那么静谧而充满智慧的可能。

  《信仰》读后感(七):建立积极的信仰,给自己一个出路

  对着电脑发了半天呆,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本书。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高深的课题名称——《信仰》。

  没仔细看内容之前,我绝没想到信仰会和公司管理挂钩。因为信仰之于我,一直是混沌状态的,定义也不够清晰,只朦胧知道自己有一直坚持并为之努力的东西,比如家,比如爱,比如美好的事物,也许这就是我的信仰了……现在想来信仰可以和任何事物发生关系。

  刚刚又被我的直接领导说太老实了,每当此刻我都无言可说。对于他来说,按照公司规定办事以及实事求是,就是太老实,甚至在他们心底已经归类为死板不变通了吧。办事情我也不喜欢太死板,但我就是不明白:和公司报备了申请,实际操作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到后期的结案及核销就得作假。就似一个谎言,得用后面一串的谎言来掩盖一样,对于公司的分析不利,对于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反过来想,也是公司内部流程太繁杂,导致员工多剑走偏锋。这还是众多民营公司的一个极小极小可以微不足道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公司需要“被治疗”,人更需要。《信仰》给你选择。

  在职场,貌似一直是能说会道圆滑者的天下,实诚话少做多的人往往被说老实人好欺负,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种眼光下慢慢圆滑慢慢妥协,包括我,每当出现这种纠结,那种和自己的拉锯战,往往让我身心俱疲,内耗很大,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坚定。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杆标尺,只不过刻度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时大时小。

  以前我看过很多的励志类书籍,但也只是【看】而已,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系列,对于当时自卑的我就像一根一剂良药。后来又看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灵修系列,主旨接受自己,挖掘真我,结果依然无法成功撼动我那些不好的习惯。这些没结果直接导致我一度面对这类励志书籍都想吐。

  这本书也是机缘之下看的,初读只感觉到满是坚硬干练的语句,因和自身的很多东西都有间接或直接的冲突,所以有些抵抗,也许现在心态不同以前了,对于那些话多次看了之后,不能同意更多。张德芬是温柔的引导,高德却是直言直语直击人心。

  这本书当然不会像小说一样那么轻松有趣且易读,它需要你达到一个愿意去思考去改变的状态的时候,才能接收到这本书的信息,完成它的意义。然后行动起来,建立积极的信仰,并重复加强到什么也不能动摇它,给自己一个出路。

  《信仰》读后感(八):还好,信仰还在

  信仰是什么,纵使是读完了整本书,似乎也没能寻得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

  我也不太确定,连信仰是什么都不明所以的自己是不是还有信仰。唯一能确定的是,有的时候,我有些旁人难以撼动的坚持。

  我只知道,那些时候,表面上我不再与人争辩,甚至于对他人的观点或做法点头同意,但是实际上,心中仍然固守着某种难以与人言的坚持。只是,这些坚持己见能不能算作是我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信仰?

  我也不知道,当初误打误撞学习某专业,到后来七年的坚持,再到如今的工作选择,会不会也是因为我心中隐藏的某种信仰。

  若这些均出自于信仰,我还是会有些担心和困惑。我所坚守的所谓“信仰”,会不会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会不会只是他人眼中的执迷不悟或冥顽不灵。这些想法,总是让我摇摆不定,踟蹰不前。

  读到伯尔曼的那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竟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

  曾几何时,我不是总是将“法律信仰”挂在嘴边吗?而如今呢,似乎是在这行业浸淫有些时日了,只知埋头做事,却忘了当初让自己走到今天的选择。甚至于听到身边已有年岁的同事还在“喋喋不休”地讲着“法律信仰”时,竟会觉得对方幼稚和可笑。其实,真正幼稚和可笑的,应该只有自己罢了。

  想到前段时间心中一直纠结的问题,关于法律信仰的缺失。我以为,这种缺失不仅仅发生在社会公众身上,也发生在部分司法工作人员身上。

  法律本身只是定分止争的规则而已,但这规则必须得到信仰的原因在于,法律的内核乃是每个人心中都秉持的公平与正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公平对待,即使是有大权在手或有大富在身的人。但另一方面,大家对人情、对关系还有着执迷不悟的坚持。

  从传统观念上看,我们很少遵守规则,我们也不信赖规则。相反,我们信赖的是权力、关系、人情、金钱等。我们更习惯于利用关系、金钱或者权力等逃避规则,不参与规则。我们将之称为灵活变通,适应国情。在这种观念下,法律信仰似乎是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遇到矛盾纠纷时,我们在第一时间往往想到的是,认识什么人,能不能扯得上关系。所以,不难想象,即使诉至于法院,口口声声要求公平处理的当事人,同时也会动员手头的一切关系和力量来赢得胜诉。

  又跑题了,除了信仰两个字,絮絮叨叨的,跟书搭不上一点关系。纯粹有感而发。看来,我要再次审视一下自己,我的法律信仰去哪里了。

  《信仰》读后感(九):统治灵魂的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我来总结下本书说了什么!!!

  ●宗旨:建立秩序

  建立秩序的前提,是我们怎样理解秩序。

  我们通过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格结构部分的状态,以求使整体的外观状态达到正常或者良好的运转。这就是秩序,它还有三个构成部分:

  第一:规则是秩序的产生前提。

  第二:协作是秩序的运转保证。

  第三:信仰是秩序向更高级的状态进化的动力。

  没有规则的集体约束力以及人们的头脑中统一的“思想意识”,任何一种复杂的关联活动都是没有办法进行的。人们是如何激励、产生产品和服务的?人们是怎样协同一致组织社会、政治活动的?这需要统一的规则、信仰和协作同时起作用才能完成。

  即便是在“圣人的社会(并不存在)”中,当人们想要避免陷入孤独、窘迫等等的境地时,也必须有一定的程序诱导来产生积极的协作力,并且辅以“重要的不可违反的规则”来保证积极的秩序,避免毁灭性的消极思想。

  秩序的核心是“思想控制”,让人既成为思想的主人,又是思想的囚徒。

  一种成功的秩序包含两个层面:

  1.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力。

  2.必须最大能力遏制已经产生的并且会对现状产生巨大破坏力的创造力。

  因此,秩序必须依赖于控制思想,而这就是我们为实践做准备的入门课程——找到思想的钥匙。

  思想控制的根本,就是要让人们跳出局部的“自我意识”来审视整体,以被我们早已设计好并灌输进去的逻辑来分析问题,得出已设定好的答案。这是我们要找到的钥匙,要让人的思想、观念进入到一种固定的模式中(它的操作按钮没有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或者你能对此产生足够的影响),形成既定的条件反射,来产生思想的转变。

  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一个人站在同一种视角,如果思考逻辑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想而知,改变了人的逻辑就能改变人的行为,操控他的思想。

  反过来,对于“囚徒困境”中的人们来说,如果要跳出洗脑的陷阱,使自己成为管理人的人而不是被人管理的人,就要在思想背后的逻辑控制上提升自己的自主能力,避免形成对某些固定逻辑的条件反射,尽可能多地保留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才能够跳出秩序之外,审视你眼前的世界。

  1.你相信什么——它成为你的价值观。

  2.信赖什么——他们是你的战友。

  3.为了什么可以抛弃生命——你所奋斗的理想。

  4.坚决不做什么——不可动摇的原则。

  以上四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最稳固的秩序,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牢固的权利共同体。

  秩序的目标就是权利共同体。这既是一种对于人们的责任意识的激发,能够建立人们之间的承诺;同时也是一种宽泛且严肃的工作选择,它能够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又能意识到对当前选择所担负的责任,然后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

  ●核心: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个人修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全世界的企业在探讨未来的发展和管理领域的永恒话题。没有哪个人是不希望自己是具备卓越的领导者魅力的,就像我们(公司管理者)平时最关心的一件事有时候并非“我能赚多少钱”,而是“人们(比如员工)怎么看我?”

  初级领导力:利益捆绑:

  利益捆绑是最初级的领导方式,现在多数企业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通过利益捆绑的手段来赢得和保证员工的忠诚——“我给你发更多的钱,让你的生活衣食无忧,住得起大房子,开得起好车,每年有固定的假期,可以去夏威夷或者泰国旅游。”让人满意的薪水和增长幅度是利益捆绑的核心。

  不过,在公司内部,在公司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之外,更能影响公司发展的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与某某相比,我的薪水是多还是少?”他们非常关心这个。这也是企业管理制度中最能凸显员工利益的内容,受到他们的高度关注。

  中级领导力:制度捆绑:

  当你懂得运用制度捆绑时,你就进入了中级领导领域,开始接触到领导力的深层本质。用来产生领导力的制度应该是“说一不二”和“不容冒犯”的,我们用制度去约束人,用制度去改造人,用制度去控制人,从而让管理者的领导力落到实处,体现在员工的实际行动中,最终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利益。

  高级领导力:信仰捆绑:

  最高级的领导力以信仰的方式体现,它充满神秘色彩,但却又浅显易懂,直接有效。信仰并非一种功利的事业目标,也并非所谓的“人生使命”,它其实只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愿景或者某种状态的追求。

  这表明,我们不要对员工过于拔高信仰的意义,那会让他们觉得难度太大而不屑一顾。你不要把它当作一种必须被实现的过于高尚的目的,而是可以实现的舒适的轻松的生活状态,让它成为人们只要付出适当的坚守就能够拥有的过程。

  你只需要告诉他们:有了这样的信仰,你就会变得充实,而且一直充实下去;你不会因为某个目的没有达成而放弃信仰,更不会因为踽踽独行的孤独和磨难而失去你的信仰;不管艰难困苦还是一帆风顺,你总能知道自己在路上走着,充实而坚实地走着。这种充实,就可以带给你们最真实和最强烈的快乐。

  领导力检测的标准——8个问题

  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的管理风格是否为员工所认可,即你是否对于员工的思想做到了从容控制,并让他们自主地展现了忠诚和服从力,有8个问题可以提供给你进行参考。这些标准并非判断领导能力的“铁律”,但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帮助做出一些贴近真实的判断。

  1.你对于员工的期望是否明确?

  简单点说就是,当你不在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吗?他们是否可以明确地体会到老板的期望,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并且由此激发工作的热情、积极地为了完成目标努力?

  2.你的手下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信?

  作为一个有着各种理由必须去观察自己员工的老板,他们的精神面貌你一定经常注意,那么,当你返回办公室的时候,他们会向你汇报工作——做了什么,成果如何,有何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不能体现出自信并相信你一定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即便你经常否定他们的建议,批评其工作,他们也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失落感吗?

  3.你的员工是否能够畅所欲言?

  在好的上司领导下,员工总是能够从容和充满安全感地表达他们自身的观点和建议。如果在部门会议中没有人提出建议,没有讨论和争辩,那就说明你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是极度负面的——你是一个严重独裁和失去控制力的领导,他们体会不到自身的存在感,必然不会热情和积极地对待这份工作。

  4.在你的部门很少出现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

  如果在同事和上下级之间没有多少无端猜测,这说明至少大家不存在沟通问题,你在团结员工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具备较高的威信,并体现了你对下属最基本的凝聚力。要知道,当人们开始传播来路不明的信息时,就是他们对领导者失去信任、也是你的领导力和组织控制力崩溃的开始。

  5.在你和员工在对待客户的态度和立场上是否保持一致?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说明领导者已经为他的员工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准则,也已经明确地向他们传达了公司的目标、员工的工作内容和预期结果。因此,就像一架民航客机,所有的乘客都知道即将飞向哪里,而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论乱流还是坠机的风险,都会和机长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6.你的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

  通常来说,员工之间的内部矛盾激化或扩大,是由于领导者容忍或默认了某些不良现象导致的,引起了部分员工的不满和反抗。他们当然不会将枪口直接对准老板,而是把怒火撒到同事的头上。一个氛围和谐的团队,一个员工关系健康的组织,它的老板也必然是一个公平、正义而且沟通能力卓越的人。

  7.你的员工是否积极接受批评和反思他们的错误?

  在负面信息的反馈面前,尤其是当你批评他们时,你要保证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如果一个老板总是喜欢伤害员工的尊严,又无法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和改正的方法,久而久之,员工就不会积极面对批评,而是成为逃避错误和从不反思的人。这也意味着,他们集体抛弃了自己的“愚蠢老板”。

  8.你的手下流失率低吗?

  这不但表示了你的公司的前景有多么光明或多么黯淡,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你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以及间接为你的领导能力打分。

  危险——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是不必要的

  假如所有的人都开始崇拜你,意味着你的“领导力”在空前强大的同时,也开始带来潜在的危险。因为你控制了整个团队的思考,太多的人开始偷懒,不再贡献他们的协作能力了。一旦你犯了错误,对公司的危害不堪设想。

  ●工具:价值观

  “让人拥有信仰”本身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实践目标,而是怎样让他们(自己)拥有一种坚韧和坚持的精神,从信仰出发,去重塑工作和生活的状态,让信仰真正成为管理的源头,而不是目的。

  也就是说,实现信仰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在此历程中树立一种明确的价值,作为灌输信仰和实践信仰的工具。价值观就是热情,是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动力。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了热情,即便他有多大的才能,都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那么他所谓的才能也就成了死的、不通达的、无用的、注定过时的一些知识。

  完美的价值观应该拥有五种特质——

  ★分享性:共同分享与工作有关的所有信息,分享渠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

  分享性是完美价值观的第一原则,这要求我们要交流一切有效信息,提高团队的效率。每个人都要鼓励自己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地参与团队的重大决策,面对重大问题。人们有权利知道所有的事情,把全部信息摆在桌面进行讨论和共享——传达给有需要和不关心的任何一名成员,成为你的团队的公共资源。

  ★整体性:完美理念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体现某个人的英雄主义。

  整体性是完美价值观的第二原则:再好的理念都要依靠团队的整体力量来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一起参与公司成长的过程。这表明,决策公开,全员参与,才能汇聚每一个人的智慧,来实现大家的目标。你的决策要符合每一位成员的根本利益。所有人的利益加起来,才能形成团队利益。只有团队上下都一致认可的理念,才是一项完美理念。否则,你就要重新考虑和寻找适合这些人的管理风格。

  ★平等性: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地位,竞争平等,沟通平等,消除公司的一切特权。

  平等性是完美价值观的第三原则:好的团队价值观一定包含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但又一定没有等级制度。听起来有点矛盾,实际上两者是不冲突的。管理的任务是上司协调下属的工作,而不是控制和管理他们。你必须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打造平等的沟通环境,尽可能消除掉特权,这样你的团队就拥有了最完美的“空气”。

  ★协助性:无私地为彼此服务,并且不排斥任何一名成员。

  协助性是完美价值观的第四原则: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是问自己为他们做了什么。当每个人都在第一时间考虑自己还需要为团队、为同事提供什么服务时,协助性就得到了加强。一个团队就像一个社区,社区的核心就是服务。这是团队的服务理念,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也是构建一种强力的“为别人服务”的信仰。我们为彼此付出,然后获得对方的回报。而且,要定期在团队会议上讨论和通报每个人在本周都为同事做了什么,为集体做了什么。

  ★激励性:一起公正地分享收获,成员只要努力付出就能获得相应收益。

  激励性是完美价值观的第五原则:团队必须定期拿出利润的一部分给予所有付出了努力的成员,让他们收获到看得见的收益,这是最好的激励方式。

  ●实践:筑梦师的完整旅程

  第一步:梦想→建立远大志向

  梦想就是人生方向。即便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你,你也需要为自己的梦想鼓掌。有时候别人并不在意你。在你的台下没有观众,也没有掌声。此时,你仍旧是这个舞台的主人,千万不要沮丧,更不要放弃。每个人都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首先督促自己走完四个步骤:

  1.把我们的人生目标在脑海中一一呈现,并依次排列,对比。记住,不管目标大小,把它们都列举出来,不要漏过任何一项目标。

  2.把我们要做的事情的动机或者理由挨个讲出来,写出来,绘制成一副你自己的“信仰图”。即,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找出它们的理由,不要隐晦这些动机的存在,不要对自己说谎。

  3.开始为它们阐述充分的理由,越多越好,希望思考和分析这些理由,逐渐讨论。这一步是你和你自己的对话,是对自身内在的欲望的挖掘,让它们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不要压抑,也不要忽视它们。

  4.下定决心,这是最必要的一步。你必须为自己找到最不可推辞的理由,然后激发无法抵挡的决心——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要实现这些目标,这是我的幸福所在,是我人生的最高目标。如果不能表达它们,我将留有遗憾!如果不能实现它们,我将得不到快乐!

  构建梦想→

  构建一下最终的画面。当你的梦想实现之后,你会处于何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你将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细细思考之后,你也许会发现,质疑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你的成功。

  专注梦想→

  专注于你的目标。专注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事,你会发现,当你将质疑看得太重时,恰恰是个人最不关注目标本身的时候。

  激励梦想→

  时刻激励。如果将质疑视为向你的挑战的话,那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不缺乏动力,除非你讨厌这种挑战。那么,开始阅读质疑者的一切,将他们视为很好的对手,也视为你的合作伙伴。

  庆祝梦想→

  为每一次哪怕很小的成功而庆祝。时刻记得庆祝你的成功,它可以帮你建立信心,还可以帮你摆脱质疑的烦恼。当这些小的成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时,再大的质疑也将失去它生存的土壤。

  第二步:意志力→提升你的自我克制能力

  单是有信仰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缺乏意志力,在做事的时候不坚定,不执着,那么信仰就成为脆弱的花瓶,窗外的一阵微风就能让它从桌上掉下,摔得粉身碎骨。信仰力是什么?就是信仰+意志力。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他的分水岭就在于意志力的强弱和差异。

  大凡有信仰的成功者,他们常常是意志力坚强的人;

  而大凡信仰崩溃的失败者,他们常常是意志力薄弱的人。

  因此,训练和提升我们的意志力,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的强大动力,也是使信仰真正变成生活能量的唯一途径。意志力训练有许多办法,在本书中有详细的章节进行介绍。与我们常见的普通的意志力方法不同,我们所提倡的一切工具的本质,就是“克制”。

  1.克制欲望

  2.克制冲动

  3.克制懒惰

  4.克制苦难

  5.克制兴奋

  6.克制超速

  当你变得善于自我克制时,你就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坚强的意志力;你就可以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了,去征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障碍,完成普通人很难完成的事业。

  意志力测试

  这是一张简易意志力测试表,请一定认真地阅读,然后对自己做出一次最客观的测试,找到最贴近于自身的意志力真相的答案。

  A——完全认同

  ——比较认同

  C——不太确定

  D——不大认同

  E——完全不认同

  1、我喜欢长跑、远足、爬山,并非我擅长这些体育运动,而是因为它们能锻炼意志力,我会因此而变得坚强。

  2、我订的计划经常半途而废,原因通常源于自身。

  3、我能每天按时起床,假期也会要求自己规律作息。

  4、如果计划实施起来有困难,我会随时改变或放弃。

  5、如果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我会果断选择学习,即使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

  6、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最先会想到向他人求援。

  7、体育运动中如果身体超负荷,我仍然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8、我无法拒绝一本小说的诱惑,常常会因此不能按时睡眠。

  9、做一件自己分内的事情前,我会衡量做还是不做的好坏结果,从而有目的地去做。

  10、我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没有任何积极性,即使这件事情很重要。

  11、在应该做的事和不该做却充满吸引力的事之间,我经过思想斗争总会选择前者。

  12、睡觉前常常决心明天要做一件充满热情的事情,但通常是三分钟热度,一觉醒来,这种劲头就消失了。

  13、对于枯燥无味的工作,我能够说服自己长期坚持。

  14、面临复杂的选择时,我总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15、我做事情的原则一直是:重要的事情优先,感兴趣的靠后。

  16、我总是希望在遇到困难时,能有帮我拿主意。

  17、我可以做到说干就干,绝不拖沓。

  18、和别人发生争执时,我会忍不住说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话。

  19、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有毅力的人,并坚信有意志力事情总会成功。

  20、我认为机遇很重要,很多事情都证明机遇可能比努力更有作用。

  计分:

  以上二十道测试题中,单数题(如1、3、5、7……)每题的五种回答,从A到E的分数依次为5、4、3、2、1分,双数题(如2、4、6、8……),五种回答的分数依次记1、2、3、4、5分。

  结果:

  81-100分之间:你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

  你是强者中的一员,凡是下定决心做的事情就不言放弃,经常能取得很大成功。对你的建议是:再接再厉,然后更加详细地完善你的计划,你的努力会更具效率。

  61-80分之间:你的意志力比较坚强

  你有自己的目标,也能为实现目标倾尽全力,有时虽然会产生动摇,但很快也会调整过来。对你的建议是:尽可能把计划做得详细,这样会使实施过程减少挫折,意志力也容易得到锻炼。制定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尤其是不可测的风险和困难。清醒地认识到困难的可克服性,结合自身的条件,你会更加相信自己。

  41-60分之间:你的意志力品质一般

  一件事情的难度如果一般,你通常能坚持下去;一旦遭遇难度系数大、持续时间长的任务,你很容易半途而废。给你的建议:学会给自己制定小目标,对一个整体目标进行细化,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以此就能弱化大目标的难度,也可以节省时间。另外,当一个小目标成功地完成时,奖励自己一下,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语言鼓励。

  21-40分之间:你的意志力较为薄弱

  0-20分之间:你是一个意志力很薄弱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当你察觉自己缺乏动力的时候,或者通过本测试发现自己是一个意志力不足的人时,请先认真地考虑两个问题:

  1.这是我想要的吗?

  2.我现在努力的方向对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就是你总是缺乏意志力的原因了。如果目前这一切都是正确的,那么就要学会做计划和行动(下面第三步),在你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去做这件事。同时,那些不太重要、零零散散的事情也依次排好顺序,循序渐进。

  第三步:行动力→井井有条地安排事情

  形成立刻行动的好习惯,我们才会真正地站在潮流的前列,才能用这样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我们的下属,起到示范作用。更关键的是,这会极大提升我们自己做事的实际效果。从现在起,当你的心中确立了一个目标后,别再站在原地等待同事的支持和下属的贡献,而是走在最前面,以自己的行动展示自己的信仰,并影响你的员工,影响其他人,然后让自己的组织成为一个行动力十足的团队。

  1.先做计划再行动

  我们每当开始新的一天时,就要先为当天的活动作好计划。先有计划再去行动,你的生活就可以变得井井有条,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前者让你成为自己的主人,后者会使你的生活一片混乱,在没有方向的迷惑中产生动摇,很容易丢掉理想。

  2.不同的执行方法

  尽可能想到不同的办法——对这些目标,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可以执行?提前设想,写在纸上,对于它们的执行过程也要有完整的预案。你要精确到时间安排,以及想到每一个环节和可能性。

  3.阶段性目标

  每次做计划的时间(计划包括的时间)不要多过一天,除非你要做的事情在一天之内难以完成。每次只做阶段性的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这有助于你的成功率,否则你会因频繁的变动而失去信心,变得没有耐心。

  如果有特殊计划,你需另外制定,并郑重对待。

  4.不要考虑过多细节

  在做计划之时,请对具体的细节尽可能忽略——因为它们会占用你们大量的时间,诸如“吃饭是吃馒头还是米饭”之类的问题,不要列在计划之内。你要认真和坚决地对待这项议程,以任何细微的不利因素干扰到你的整体计划。

  5.避免“心理负担”

  我们需要让自己按照计划来做每一件事情,但最大的忌讳是:你不要把自己的预想和计划当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我们在计划中只需要规定将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结果即是完美的,而不是命令自己必须完成。要让计划围绕着一个丰富的过程来进行制定,这才是最轻松的生活状态。

  第四步:记忆力→提升决策效率

  决策指的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由提出的几种方法或几种行动方案中选取效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法及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影响决策的最大因素就是我们的观察及记忆能力,它通过干扰我们心理状态的方式来左右最终的决策效果。

  提高记忆能力的课程,就是一个强化冷静、镇定的思维和拉升敏锐反应能力的过程。它对于决策者素质的帮助是全方面的,并且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做出决定时尽可能考虑到每一个不起眼的信息。

  细节观察:

  到一个环境(熟悉或陌生的)中时,迅速地扫视一下布局或陈设,尽可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看清每一个角落,并且不放过每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包括它们的性质、形状、大小和位置,最好还要观察它们在一定时间的运动或者当时正处于的状态。

  比如:电视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是哪个频道;墙上的挂历是什么颜色,有没有被标记或者挂在哪个位置;办公室的桶装水是不是该换了等等。

  记忆训练:

  在你到另一个环境时——可以有意地换一个房间,尽可能地回忆你刚才看到的东西,把它们的每一项按照顺序罗列出来,告诉自己它们都是什么——包括上面的每一个细节,记下以后再回到那个环境进行验证。

  全神贯注:

  我们在做此练习时,绝不要心不在焉,要始终保持热情和专注,直到练习完成,才可放松。你要集中全部的精力,心无杂念,把所有的意念、能量都集中到这件事上,才可有最大和最好的效果。

  时间安排:

  必须每天固定练习,每次不低于5分钟。在坚持十天后适当中断两天,用于记录结果和分析效果。也就是说,每十天作为一个阶段,进行必要的总结。

  记忆力训练的好处:

  这有助于你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养成一种清醒和理性的习惯。在做计划和准备有所行动时,你会体验到这一练习的好处:能够给你的决策提供更强的大局观和视野。

  第五步:每天晚上的“回顾课程”→总结与计划

  很多人把做总结想得过于复杂,以为就像写“读后感”一样。其实总结很简单:把那些已经做好的事情从计划单上划掉,未完成的工作重新归结到一起,按照重要性进行重新安排就可以了。但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你必须经常重复这一步骤,才能在时间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取得胜利。

  在每天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我们都在躺到床上等待入睡的这段时光思考同一个问题:我这一天有过哪些想法,做了哪些事情?进行一次颇有价值的“回顾课程”。

  1.今天,我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2.今天,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3.今天,我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4.我在今天的计划实现了吗?

  5.如果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今天,我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没有改善,具体在什么地方?

  7.今天,我做事的动机是什么?

  8.这些动机是否明智,以及对我而言是否值得?

  当你回顾这8个问题时,这时你就在脑海获得了一张表格,它是对你今天生活的总结,你可以看到许多种答案,并在上面标示“满意”或“不满意”。然后你找出需要改进之处,并下决心在第二天把它们做得更好,而且要把这个决心包括到自己在第二天的计划里。

  这些总结会帮助你减轻计划的难度,保证目标的有序进行,不至于产生混乱,让你始终保持方向的清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