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10篇

2018-07-15 04: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10篇

  《《万物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是一本由云无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一):食物教科书

  初次看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如果如今有很多鸡汤,而年轻人需要反鸡汤这样的事情。对于这本书,就是,朋友圈常见到的都是引起恐慌健康文章,而这本书就是给大家一个更加的明确的健康的知识系统介绍生活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朋友圈关于健康饮食的文章一直都是爆文,为什么呢?因为这朋友圈有着一群关心健康,珍惜生命退休老太太们,他们很闲,不一定没有文化,但却对文章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这是一种怎样的中国社会独有的现象呢?《吃这十种事物防癌》《女人必须常吃的五样水果》《男人吃什么有利于女性》等等类似题目的文章,层出不绝,却有着大批狂热粉丝追随。 而本书就从科学角度,把食物分为四大章节详细的向人们说着曾经困惑,或者现在正在困惑着你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本扫盲书,也可以说这是一本知识理论书,但说到底,这是一本一定有益于你的书。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每篇文章的题目起的都非常引人注目,你满满的兴趣就不由自主的跟随作者走进那一个又一个科学理论中间,没有枯燥,反倒是读完才发觉get到一个新知识点。例如《买西瓜前,到底是敲还是不敲》《吃了致癌食物会得癌症么》等,看到文章就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些人会说,读完这样一本书会得到什么呢?这些知识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读完这本书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这一系列问号产生在读者脑子中,但是,这本书的一大看点就是,读完之后,我们都会发出一个感叹,那就是'哇哦,原来是这样啊!'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其实那个所谓的课程就是讲解关于这些事情的理论的,但是,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那些健康教育课统统都被换成了语文数学课,其实这个课程是关乎我们生命最重要的课程,但是却被我们的教育忽视,接着就被我们自己忽视。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称作教科书,一本关于生命,严肃的教科书。这一课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走出误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前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误区,理解错误都会被这本书一一消除,到最后看到一个更加明确的生活方法。其实这不仅是一本健康引导书,更是一本,教会你如何生活的更加好的书。 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些曾经熟悉的蔬菜水果中看出他们不同样子,从深度了解他们,更加熟知他们。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二):科学才是硬道理

  做为一名工科生来说,不对,已经毕业了……本科专业车辆工程……对于科普类书籍偏爱的。本文作者是清华的生物学硕士毕业,大量的科学素养令人羡慕,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更多的科学知识。

  书分为四章,分别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纳米等来介绍生活中的故事,并且用科学来解释原因特别中央台的科普节目《是真的吗?》,下面说一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小故事吧。

  吃了致癌食物,你就会得癌症吗?

  答案是有一定的几率啊。

  抽烟一定致肺癌吗?

  答案也是有一定几率啊,和个人身体关系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还有谈艾色变的时代,今天刚看了新闻,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的抗艾新药获批上市,说疗效安全性高。还有正在热映的《我不是药神》,也显示了大家对于抗癌药物也是爱恨交替。本文,对于癌症也是说了小几率了,但是谁也不想成为小概率人员啊。

  从对香草冰激凌敏感汽车谈起

  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呢,只要买香草口味的冰激凌,汽车就无法正常启动……后来工程师发现由于停车时间短,发动机冷却不足汽油在达到喷油嘴之前就气化了,发生了“蒸汽锁死”现象……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多种多样,我个人还是比较偏爱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工具中的理想解(IFR)去解决问题。

  有意思的是,书最后一个问题是写为什么冰激凌那么好吃,通过微观世界来给读者了一个答案,作者也是爱吃之人啊……

  汽车也需要添加剂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发动机滑油,我们俗称机油。我们对机油一般要求性能有:适当的粘度、良好的粘温性、良好的润滑性、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良好的清净分散性、良好的抗氧化性、良好的抗腐性、良好的抗磨性、良好的抗泡性等。因此,我们一般都会加入适量的抗氧添加剂、防腐添加剂、抗磨添加剂、抗泡沫添加剂等。

  抗生素到底能不能用?

  答案是肯定能,但是要适量。我个人在高三元旦后烫伤脚,结果由于那时候正是新闻媒体大肆报道抗生素的危害,导致当时没有使用抗生素,加重了病情,从而增加了养病时间。适量使用抗生素还是可以的。本月初,在完成了本学期的授课阅卷等,在经历是否给学生挂科的一番挣扎后,累倒在家,发高烧,晚上去急诊时候,医生已经不愿意开消炎药了,可见我国也对于抗生素实现管理等。

  本书还写了一些护肤的故事,我是听过那个面膜成为细菌培养皿的故事,“四世同堂”这个梗印象特别深刻,做为男孩子,我还是很少敷面膜的,今天看了这本书,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故事是假的……当然本书还有各各样的辟谣故事,也有很多讲科学道理的故事,蜂王浆、牛奶、敲西瓜、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等,每一个都是涨知识啊。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三):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错的

  去年有段时间,晚上经常跟家里人一起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节目,经常是看着看着就饿了,然后就是出去觅食或者自己在家做点儿美食吃。在享受的美食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当时没怎么太注意。直到看到了《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儿》,才发现,原来舌尖上的科普知识大师是云无心老师,原来云无心老师写了这样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小时候作文,或者被人问及到你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经常会说是科学家,因为看过的作文选集里面,都是这样回答的。小时候认为科学就是电视上的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课上的瓶瓶罐罐,是两弹一星的核试验等等。但随着时间走到21世纪,科学越来越发达,很多一些日常生活中不解的困惑,也能通过科学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伴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一些似是而非,甚至观点完全相左的观念,又充斥着我们的朋友圈,媒体或者网络。楼主是北方人,吃面喜欢配生蒜瓣,家里人都说吃生蒜可以预防癌症,所以吃的愈发心安理得,后来看新闻,又说吃生蒜不能预防癌症。瞬时脑袋里一团黑线,千万神兽奔驰而过。

丘吉尔

  身边很多朋友喜欢抽烟,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抽烟抽多了有可能导致肺癌,而烟盒上也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道理也知道,但是烟该抽还是抽,并且还举例子说。张学良一辈子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还活了101岁,雷锋同志,不抽烟不喝酒,坚持好事,还英年早逝。举得例子没毛病 ,但是又感觉哪里不对。

  《万物皆有理》书中是怎么说的呢?云无心老师说,这个涉及到吸烟,肺癌和基因的“三角绯闻”。但是,怎么又跟基因扯上关系了?吸烟致癌可以导致癌症,但是不是100%导致,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不是100%导致,历史上的那些大烟枪就是最好的证据。有的人可能天赋异禀,体质特异,但是这样的人百里挑一,万里挑一,你怎么保证你就是那个万里无一的人,还是说要用吸烟几十年来验证一下,你是不是那样的人?就算吸烟不致癌,但是也可能导致其他类疾病比方喉咙发炎,干涩,胸闷气短,等等。楼主本人抽烟,但是不上瘾,抽的烟多了,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打吊针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说李冰冰在国外拍戏高烧不退,国外医院怎么怎么搞不定之类的,回国之后怎么怎么很快就搞定了之类,说中国医疗水平不比国际的差之类,让国人很是自豪了一把。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真相是抗生素!在国外抗生素是慎用的,但是在国内,医生对于运用抗生素有很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农村。《万物皆有理》书中也说了,抗生素对于退烧杀菌是个好东西,相比物理退烧,吃药或者屁股针,见效奇快,但是有个大弊端,用的多了,如果人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用抗生素就没用或者药效很差。国外对于抗生素使用都是很慎重的,这也是李冰冰退烧很慢的一个重大原因。

  其实生活中很多这类,看似是对的,但是经常科学的推敲之后,发现跟本不是那回事,比方说汶川大地震时,深圳的蟾蜍大迁移,比方说汽车对于香草冰淇淋过敏,比方说为什么赌博的人最终都不会赢钱等等。

  生活就像是一本考试题,正确的答案需要运用科学去寻找,而答案经常是令人大吃一惊

封面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四):味道最好闻的是中年女性,中年男人是臭男人!《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有理》部分干货分享

吃了致癌食物,你就会得癌症吗?

世卫组织表明:癌症的诱因中,膳食因素占到20%-30%的比例

  美国癌症协会表明: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加上合理的体重,能够让癌症的发生率降低三分之一。

  不吃咸鱼得鼻咽癌的概率是0.001%,吃了得鼻咽癌的概率是0.01%。

  不吃腌肉腊肉得癌症的概率是1%,吃了得癌症的概率是1.25%

  不抽烟得肺癌的概率是1%左右,抽了得肺癌的概率是15%。

  我的建议绝对不要抽烟,腌制食物少吃,多运动,这样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生率。

检查结果是阳性,也先不要慌

  如果一个病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而检查的出错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千个人中实际只有一个人犯病,而你大概会检查出十个人可能犯病,如果犯病者需要做很伤害身体的治疗,面对10个左右的疑似病人,医生和疑似患者该如何抉择呢?或者需要多检查几遍才能更加的确定谁是真的患病了。

如何大大降低血液检测成本

  假设一种病毒发病率为1%,需要通过一千万人的血液检测感染情况,比较土的方法是检测一千万次。如果两个两个混合在一起检测需要大概520万次搞定,如果每十个是个混合在一起检测最多200万次就能搞定。

一直生到生出男孩为止,不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正常的生育男女比例是107:100。我们假设生育男女的比例是1:1。假设一千万人,生了男孩的500万人不再生,那么还是会产生500万的女孩,这500万生了女孩的家庭再生一个男孩的有250万个,再生一个女孩的也有250万个,这样一直生下去,最后生男生女的比例还是一样的,目前真正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的是哪些提前知道腹部孩子性别提前流产掉的,或者生了女孩之后把女孩遗弃掉的做法

  美国一般在怀孕20周左右的B超检查就会告诉父母孩子的性别。韩国禁止提前告知腹中孩子的性别,但是医生会给父母描述B超图片,比如“你们的孩子真英俊”或者“你们的孩子像个天使”。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呀。

  本书有四章,以上只是第一章的部分内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分享,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的三章更加的精彩老人味(人的体味的好闻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年女性、老年男性青年女性、老年女性、青年男性、中年男性。这个是建立在大家都一样勤洗澡、勤换贴身衣物的情况下,书评标题说的就是这个研究结果。)、青霉素、蜂王浆、荷叶如何出淤泥而不染等等,都让我大开眼界哦!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读后感(五):熟悉之中见陌生之《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

  lue编辑

  对于现在的国人而言,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之后,基本上人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基础教育。由于人口数量的原因,学生在入学阶段伊始就已经开始从老师那里不断开始接受各种“填鸭式”的知识,在不断的是“刷题打怪”中渐渐成长经过这样残酷的教育磨练之后,我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会学校中学到的现有知识去解释。有一句话可能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大概意思就是:万事万物存在即是有理的。

  究竟我们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熟悉的事物真的是按照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云无心编写的《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一书中讲述的内容算得上是大爆冷门了。但从本书书名入手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本书单纯是一本博眼球畅销书,但是本书的作者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和美国普渡大学生物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的求学经历可以说在普及科学常识方面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本书作者在书中谈到讲授下相关科普常识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大众期待的那样按照套路出牌,没有介绍什么比较新奇新颖的科学研究成果,,作者更多的是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方面。

  读者在书中会发现,作者书中开篇就从观念认知上给阅读本书的读者上了一课。例如在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与逻辑”里面就对我们平时的认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我们平时不管是吃饭还是干什么事,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做这个事情会有很大几率得到什么什么。我们看到电视媒体和书籍上谈到关于抽烟会导致人患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很多反对吸烟的人在谈到吸烟这个话题就认为吸烟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只要你是经常吸烟的只要换上了肺癌就会认为是抽烟导致的。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导致患肺癌的几率上升其实指的是风险程度和发病率,但是为什么还是会不可避免滴走入误区呢?这些在第一章的内容里面读者能够了解到到惯性思维和概率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来我们人类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物种,可能毫不相关的几件事,在事后就会不自觉地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自己想象中的结论,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是吃饭还是行为处事真的有帮助吗?惯性思维究竟有哪些弊端呢?

  如果你在看完第一章的内容之后开始对本书作者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还会接二连三感受到更多的冲击和脑洞大开。例如曾经中学物理课本上老师在讲到物体的重力的时候基本上都介绍过伽利略的比萨斜塔的铁球下坠实验,这个实验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为定律一样的存在,但是在本书中,你会发现作者对曾经伽利略通过这个铁球下坠实验得出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的结论根除了不一样的解读。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看完之后又会觉得恍然大悟

  本书就是这么一部让你拿起之后就会感到不那么简单的一本书,里面处处透露出一种熟悉之中见陌生的感觉,希望每一位读者在本书中都能够收获一些之前不曾了解的新知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