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经典读后感10篇
《卧底》是一本由张雅妤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卧底》读后感(一):牺牲------——读雅妤的《卧底》手记
被宠爱,美丽,温柔敦厚,然后被爱,结婚生子,这是一个普通女性的生活道路,但如果她与国家、民族的普世情怀联系在一起后,她就从性别里抽身出来,成了带有国家与民族印记的人。文成公主如是,昭君如是,雅妤的长篇小说《卧底》里的女主人公陈娇亦如是。从普通女孩成为一个缉毒英雄,一个女人的命运通过八千里路云和月最终成就了传奇,尽管这些荣誉与热爱是以一生再也没有得到安宁,一生再也不可能有爱情作代价,但对一个女性的生命来说,也是值得的.
读雅妤的《卧底》时不时想起张爱玲的《色戒》,两个人都是女性,都是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自己的人生,甚至赌注上了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都是小小的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但从另一方面,作为女性,我又为两个可爱可敬的女性惋惜,她们本来可以过谈恋爱,结婚,生一个聪明的孩子的平常日子的,但她们被国家挑中,去担当了民族大义,国家利益这些沉重的责任,从此,她们的命运与众不同。
人生来是有着神秘的命运的,那是一种自然不可改变之力,在你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决定了你的一生。《卧底》的主人公陈娇满月时母亲就疯了,然后是父母离异,小小阿娇跟了祖父母,然后祖父又把她交给广东的武术世家兰姨家抚养,由于自小被亲人抛弃,小小女子觉得要出人头地,才能唤醒家人对她的爱与关注。凭着胸中这股气,阿娇被公安厅选拔进了特警队。然后是一系列的体能与心理的残酷训练,她意志坚强,心理能量超人,很快就脱颖而出,执行卧底任务。
一个身上有着异禀的人都是天才,这些天才在人类的特殊时刻都挺身而出,完成一些在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些天才少有好的命运,好像上天就是这样安排,不能把所有的好都放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世界才能平衡。所以,许多天才都是有着让人唏嘘不止的命运。张爱玲、萧红都是如此。二十岁的少女正是春情萌动的年纪,但陈娇还刚刚开始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阿荣哥有点爱情的时候,她就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里,直到最后差点粉身碎骨。她卧底到一个毒枭的身边,却陷进了温柔乡,好在她经受过严酷的训练,心理才没有像《色戒》里的王佳芝那样在最后一刻,心理防线全面崩溃。张婉柔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女毒枭形象,她身世寒凉,从小被更大的毒枭所控制,但却敏捷聪明,果敢异常。
但张婉柔却有着致命的软肋,那就是她爱上了具有英武气质的陈娇,陈娇数次动心,却是清醒的,一直在提醒自己身负使命。在这个纠结的过程里,陈娇牺牲着自己的人性与内心,就像作者说的:“卧底,它的残酷和迷人之处在于,它是以谎言榨取真相,以欺骗战胜罪恶,每一天都踩在刀尖生活,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是生死角逐,人性的血腥考验,灵魂的非常炼狱,一旦涉足,没有谁能全身而退。”
陈娇在卧底结束后活了下来,而王佳芝是死于易先生手下。她们哪个更幸运呢,我看了小说的后半部,觉得死可能更幸运一些,因为死亡牺牲得更加彻底,完全,一了百了。卧底这个职业曾经带给自己的伤害与撕裂都随风而去,而活下去将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对整个组织来说,你永远在路上,除非你疯了。那个一直控制指挥陈娇的米处长的一番话可以解释卧底的人的悲壮无奈:“我们这一行,有许多优秀人才,他们身怀异禀,智勇双全,若是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干其他事,一定能赚来金钱与名气,可他们入了这一行,只能默默奉献,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华,甚至生命,不仅不能得到公开的嘉奖,而且可能是亲朋好友的误解,但是国家机器需要有人做这样的牺牲,被挑选的人只能义无反顾。”
陈娇的命运中有着悲剧的气质,最诡异的是她竟然也像妈妈一样怀着另外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孩子。然后,生活像是报复她前五年的欺骗与谎言,给了她一串恶运,女儿叛逆,被波仔所骗,车祸、与魏源分手,嫁给一个农民,她像是从高空坠落一样,瞬间堕入五浊恶世,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她像个演员一样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跌宕起伏,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目瞪口呆。
看着已成了农妇的陈娇,有谁知道她是被国家利益牺牲掉的呢,还有谁在为她的命运唏嘘之余给她以特别的致敬呢?
陈娇,向你致敬,愿你幸福,愿你安宁!!!!
《卧底》读后感(二):你一定要幸福 ——读张雅妤的小说《卧底》
你一定要幸福
——读张雅妤的小说《卧底》
读完雅妤的长篇小说《卧底》,忽然觉得我空了。就像几十年在激昂的旋律中把什么都经历了一遍的一个人那样,彻底地被掏空了。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多个小时。我几乎陷入了一个什么想法都没有的境地。
感觉被这样半个上午、一个下午、又是半个晚上的激烈的持续的阅读,耗尽了体力和魂魄。几天之内都不想说话,也不想再阅读任何新的东西。
雅妤的这部长篇,你只要开始了在读完之前,你都别想再放下它。你不想吃不想喝的,只想一口气读完它。可读完后,你几乎就累垮了去。不只是肉体,还有那种精神上的被彻底的消融。你都不能再重读它,一读便就把上述的情绪又重新经历了一遍。这种情绪的反复重复,使你作为一个阅读者,几近崩溃了去。我几乎屏住呼吸,又周身热血沸腾,不能控制地激动。仿佛我也像主人公陈娇那样一晃就过了五年注意力高度集中、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卧底生涯。
在我们普通人这里,陈娇就是一个非比寻常,一个让我们目瞪口呆的传奇。一个有着这样特别传奇经历的女子,她的人生当然会是精彩的、闪亮的。但是精彩闪亮的,却未必是幸福的。因为在上苍的常识中,幸福光临的常常是那些一切按部就班、平淡、无奇的人们(我想,上苍是不会太喜欢眷顾那些过于聪慧异质的灵魂)。在现实的版本中,也只有一切按照约定俗成规律生活的人,才注定是幸福的。
平庸单调乏味,虽然使人厌烦,但是如果从一出生到你的现在,你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那么作为一个阅读者的我真的要恭喜你了。
因为相对于《卧底》的主人公陈娇,你是多么幸运。
所以如此幸运的一个作家在她写作的生涯中,注定了要幸运地遇到陈娇 —— 一位似好莱坞大片中的传奇特工。就像作家雅妤说:她平淡无奇的日子,内心却向往着狂暴的生命景象……而陈娇内心巨大的沉重负荷已压得她喘不气来,她需要一个出口,她需要一场特别的倾诉,她需要一个细腻又充满爱心的人去聆听……
所以,注定了要有这样一场相遇。所以,注定了幸运的阅读者要遇到这样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人,当你的秘密只能属于你一个人,只能压在心口时,那种孤独是苍凉的。只要是人,灵魂就一定需要一个渲泄地,而一个真诚的作家,是最可让人信任的。
因为讲述也是一种疗伤。就像写作是一种面对。
当一个人面对着另一个人,可以尽情地讲述从未对人讲述过的亲身经历时,她的伤口在再一次的鲜血淋漓之后,必然的能开启一个渐渐愈合的过程。
作为读者,我庆幸她和她的这一场遇到。
这场遇到,成全了两颗孤独挣扎的灵魂。一个是朝向更优秀的作家、更会讲故事的人。一个是可以正视过去,迎向新生活的人。
虽然我们知道生活的艰险还在继续。只要我们还在活着,生活就永不止歇。
无论是好,还是坏,但我们知道,它不会比陈娇好的时候更好,也不会比较陈娇最低谷的时候更坏。它一定是这好与坏之间最中庸的那一部分。因为这才是本质的生活。
大富大贵大灾大难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陈娇,日后所有的生活都将相对的是平淡无奇。但是一个有着前半生传奇经历的精英女子,再创造一个传奇也未可知。但我希望这未来的传奇,会是一个幸福的传奇,会是一对平凡的夫妻共同写下的。
作为一个阅读者,我多么愿意诚心实意地抱抱陈娇,切切实实的温暖她一次。我多么愿意这个前半生颠沛流离的女子,未来的日子不再动荡,我多么希望她的灵魂在这样长篇的讲述之后,能获得最终的安宁。
在这里我为陈娇祈福。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日后你以怎样的身份开始生活,你的后半生一定要幸福!
雅妤的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想,作家一定是一位非常热爱艺术的女子,因为这部小说的节奏感把控得特别恰到好处。作为阅读者,我一直处在作家写作的那个节奏当中,跟随她起伏转承。作品的音乐旋律如果非要定位的话,那么它是激昂的交响的。但是音乐的尾声又是那么恰如其份的舒缓和温暖。作家给出了主人公阿娇一个希望,给出了读者一个希望,给出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有希望的明天,一个像郝思佳在《飘》里对自己所说的那样的明天。
这是一个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
“再过几个小时,太阳就要升起。我将乘机回到我的城市,而陈娇也将开始一天的忙碌。我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
后会有期。”
写完这篇《卧底》的读后感,我终于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我想今晚我一定能够比较安稳地睡一觉了。
阿娇,雅妤,好梦。
《卧底》读后感(三):缘起缘灭、勇擒心魔!
缘起缘灭、勇擒心魔!
------《卧底》书评
《卧底》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一名女性卧底陈娇的半世爱恨情缘。作者用伪新闻报道的手法,站在聆听者的角度,将这名女性的卧底生涯放在手术台上,打上聚光灯,拿起手术刀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
按照港台黑帮警匪电影的惯用套路,可以将陈娇的经历分为艰苦成长、特警养成、卧底煎熬、身心蒙难、再度崛起等桥段,中间穿插陈娇与其父陈大龙水乳交融的父女亲情,与黑帮赌徒波仔譬如朝露的男女爱情,与贩毒首领张婉柔似真似幻的同性真情,与亲生女儿果果心存愧疚的母女深情,与米处长、贾教官、琳达的战友情谊,还以倒叙手法谈到了身世悲惨的陈娇母亲金小翠,暗示陈娇悲惨命运的根源来自其母。生前相聚是缘,阴阳相隔亦是缘,各种机缘之下,陈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历经艰辛,勇擒心魔,重又回归平静的生活。
作者张雅妤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展现了一名女性卧底特警的心路历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获得毒贩的信任,不惜将自己完全染黑,沾染各种恶习,结交各色人等,与黑帮打成一片。卧底女特警在正义与邪恶夹缝中挣扎,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与坚定信心的平静之间博弈,在亲如姐妹的同性恋情与誓要扫毒的强大信念之间摇摆,交付真心的同时,不露神色地口出谎言。试问,人这种高级动物,谁能够真正做到感性、理性相互割裂,爱情、仇恨瞬间转换,相恋、毁灭易如反掌?或许,这种情景只可出现在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打女胡慧中、杨丽菁、李赛凤、大岛由加利、郭秀云主演的港台电影当中,似乎也只有这些演员,才能在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梦想之间,穿梭自如,挪移无间。
没想到的是,作者在书中谈到了台湾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主题曲罗文《尘缘》,不仅契合女特警的复杂心境,而且还勾起了我这个70后的无限回忆:
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
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
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纵观全书,悬疑、打斗、枪战、追车、性情,诸多元素融为一炉,让人不忍释手,非要一口气通读全书不可,着实是一部与《玉观音》不相上下的佳作。如若在高潮时能将张婉柔的柔道功夫刻画地再全面和细致一些,相信整部书会给读者带来更为扣人心弦的阅读体验!
《卧底》读后感(四):卧底背后的思考
卧底背后的思考
宸之韬
我是2009年在新浪博客里认识雅妤这位大才女大美女的,当时她的长篇都市情感小说《海棠之恋》(出版时已改名为《一个人的倾城之恋》)正在新浪网上连载,嘱咐我为其写一篇评论。读后我就写了一篇标题为《读到女性心灵的深处》的评论发在博客里,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海棠之恋》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恋爱史,更是一部女性心灵的成长史。这部书,让我读到了女性心灵的深处,读到了真诚情感的魅力,读到了人生生活的哲理。”
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之后,我又收到了她这部集侦探、悬疑、言情为一体,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长篇小说《卧底》。一口气读完,我觉得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陈娇令人唏嘘的苦难命运,为陈娇心惊肉跳的卧底生涯,为陈娇人格扭曲的情感纠葛,为陈娇凤凰涅槃的心路历程,更为雅妤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为雅妤力透纸背的描述场面,为雅妤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为雅妤创作生涯的涅槃升华!
《卧底》主要叙述了陈娇这个传奇式卧底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故事。因为从小就被寄养在佛山“英才武术学校”兰姨的家,因为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少儿组单刀冠军,经过严格选拔,陈娇十五岁就成为了特警组织黑蝙蝠中的一员。在深圳,陈娇化名为张晓露,从夜总会的女招待做起,顺利打入了贩毒集团内部,成为了女毒枭张婉柔的助理。通过长期处心积虑的经营,终于取得了张婉柔的信任,成为了张婉柔的“闺中密友”,发现了潜藏在游泳馆下面的地下冰毒加工厂,从而将张婉柔抓捕归案。但陈娇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她的命运因为这次卧底生涯而彻底改变……
我觉得,《卧底》跳出了一般谍战、侦探、悬疑、言情小说题材以跌宕起伏情节取胜的思路,以独特的视角,将陈娇的人生苦难、人性命运、痛苦迷茫、心路历程描写得那么峰回路转、动人心魄,让读者震撼、惊奇、揪心、钦佩、思索。
探索人生苦难命运的意义。佛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陈娇的出生就是个误会,父亲陈大龙追求金小翠不成,就曲线救国从岳父母处下手,将金小翠从初恋情人李春手里夺了过来。李春因此自缢身亡,金小翠误以为陈娇是情人李春的血脉而将其诞下,然而当她发现陈娇隐隐显出陈大龙的特征后,精神崩溃,以至于孩子未满月母金小翠亲就疯掉了。三年堪称残酷的训练,为的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卧底,可是第一次执行卧底任务,陈娇就受到巨大的伤害:和她有过肌肤之亲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张婉柔和阿荣同时死去。在情感低沉、精神错乱之时,她意外发现自己怀上了阿荣的孩子,她选择将孩子生下来,以慰阿荣和兰姨,也慰自己那颗破碎的心。可是,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这个孩子却是港商波仔的。她联系这个昔日的男友,波仔欣然接纳了她,并许之以婚。她筹资30万元准备和波仔好好做生意、过日子,波仔却拿着30万元突然逃离,用它还了赌债。陈娇重操旧业,继续在娱乐城工作,但是迫于张婉柔干爹“王爷”的追杀,逃到石家庄化名秋月替刘霞打理私人会所,一场车祸却让她面目全非。网上偶识北京某厂工人赵志刚,对赵憨厚朴实的印象,让她走进期待的平凡的婚姻,却发现赵志刚“很难行房事”,过的是无性、无情感交流的生活。
所以说这是一部深究人生命运的小说。陈娇描这个小女子被命运的漩涡所裹挟,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苦苦挣扎与抗争。可是,陈娇却因了这段生活而有价值,而凤凰涅槃,“我最怀念的是我15岁到20岁那五年,那段最痛苦,我本该痛悔的五年,现在竟成了我最怀念的年代,那五年是我人生最精彩的五年,它让后面的日子显得那么平淡乏味,难以忍受。”
说明人性善恶美丑的交融。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那么难以说清楚的,也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相互转化,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陈娇是矛盾的,既想很好地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当一名出色的卧底,又不想伤害了张婉柔对自己的信任与感情,到最后却是既伤害了张婉柔,又让深爱自己的阿荣也付出了生命。张婉柔也是一个人格扭曲的女人,一面是美貌优雅的高级俱乐部老板,一面秘密从事着罪恶的毒品交易;一面渴望温暖和爱,一面又因身心都被自己的老板控制而痛苦万分,成为强烈排斥男人的女同;一面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一面却又倾心于儿童福利事业。正因为对陈娇的最信任,才让陈娇钻了空子,最后却命丧于对陈娇的过度信任!
所以说,人既是一个个体,又具有社会的属性,是复杂的综合体,张婉柔自己都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好人海是坏人。这个世界上,是非善恶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的。” 卧底,代表着国家利益,本应该是最神圣的职业,又可能是世界上最肮脏也最神圣,最刺激也最挑战的工作。因为卧底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所经受的煎熬与血腥非常人所能想象。可是,谁能说因为“卧底是个脏活”就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工作了呢?
笑看人心缘分相通的无常。人心本就是世界最复杂、最奇特的,卧底的心思就更是让人难以捉摸。因为卧底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往往在交付真心的同时,不露神色地口出谎言。人与人的缘分就是那么的独特,遇到了就是上苍的安排。如果陈娇遵从了“不能动真感情是特工的戒律之一”的教诲,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又是另一番景象呢?如果张婉柔真的能狠下心来不为感情所左右,那么情节的走向是不是又是一重天地呢?可惜人生没有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陈娇的结局虽然不见得有多么美好,不过是嫁给了一个性功能有障碍的普通工人赵志刚,但这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因为陈娇他们班“当年是12个人毕业吧,据我所知,已有四人牺牲,两人失踪,三人致残。现在完好无损地活着的只有三人了,这三人还包括你在内”,“陈娇,想想他们,其实你算是幸运的,或者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生活得不幸福。但你至少还活着,而活着,就有希望。”
感叹人类灵魂精神的轮回。我们都是唯物论者,不相信那些所谓转世轮回的说法。可是,有时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只能叹息一声。陈娇的出生就是个误会,因为其母亲金小翠误以为陈娇是情人李春的血脉,可是陈娇自己不也是母亲的翻版吗:以为怀上了阿荣的孩子,生下来却发现果果却是港商波仔的。兰姨的丈夫黄平当刑警牺牲于佛山,30年后其儿子黄世荣(阿荣)为了救陈娇也牺牲在刑警的岗位上。陈娇利用了张婉柔对自己的感情将她抓捕,可是自己也因为感情而被波仔骗得头破血流。
所以说,“说谎的人终被谎言欺骗,害人者再被人害”,陈娇在骗了张婉柔的同时,也被波仔骗得痛不欲生。
当然,小说中还有比如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倒叙手法的运用,也非常成功,在这里我就不细谈了。
卧底的背后,是苦难是辛酸是叹息、是惊心动魄啊!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珍惜今天这平凡的生活。因为有了“陈娇”们的艰辛付出和流血牺牲,才有这个安定的社会。
感谢雅妤,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深刻、如此感人的好小说。
正如小说中所言:“陈娇的故事还没有完”,我们期待着。
《卧底》读后感(五):沉潜命运迷局的卧底
在合上这本书的一瞬,我思绪万千。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一部特警出生入死、于刀尖上行走的惊心动魄的大戏,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有关命运人生的解剖课、探索课。
写过《一个人的倾城之恋》的都市言情小说作者张雅妤,在这本书里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兼畅销小说与严肃文学作家的双重功力。在这本长达四十万字的小说里,武打、言情、谍战、枪战、都市生活等各种时尚元素纷至沓来,甚至同性恋这种相对前卫的元素也在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读性可见一斑。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悬念关子俯拾即是,读起来欲罢不能,非一口气不能行畅,大有电视剧《潜伏》的魅力,得力于作者驾轻就熟的笔力、谋篇布局的功夫,尤其是悬念的不可预知、人物命运的出乎意料,具备了畅销小说的关键卖点。
如果仅仅是快餐式的情节剧,那这部小说不过是通俗的大排档,吃完就走,难有回味。在时尚中注入深沉的人生况味,正是这部小说更成功的方面。
张雅妤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主人公陈娇的卧底情节上,而是更关注人物命运的深层意味,更注重人物内心的沉浮辗转,在满足基本阅读欲望的同时,将命运的覆表揭开,让我们看清了命运中的网格,同主人公一起流泪、沉迷、思索,释然。为了一个伟大的信仰,将美好的青春投进险象环生的罪恶炼狱,眼睁睁看着爱情两隔,命运暗转,却不能全身而出,这是何等的大无奈。陈娇先后失去了众多深爱的亲人、爱人、朋友,死亡变成了家常便饭,这对于一个刚刚成人的少女来说,无疑是最悲惨的命运。所有参与蝙蝠计划的人也无一例外都遭遇不顺,尤其是作为上司的米处长和琳达警官,正是作者质疑信仰的一种暗示。它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崇高信仰与正常人性之间的矛盾,甚至不惜以同情的笔墨对自私凶残的张婉柔的自杀身亡表达思念。至此,这部作品达到了真正的人性高度,从“尊重生命”的基本理念俯视正义和人生,绝非模式化的命运演绎。但作者还是给予了正义完美的定位,陈娇最难忘的记忆就是卧底的几年便是明证。
我更欣赏卧底之后的描述,它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理想。陈娇虽然结局不见得有多么美好,不过是嫁给了一个性功能有障碍的普通工人赵志刚,但这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当年陈娇与张婉柔在绍兴的河道放舟,两人同时对普通人的生活无限向往,暗示了小说主题的走向,让读者在感叹的同时重新审读富贵之外的价值,从而达到珍惜平静生活的目的,在纷繁芜杂的人生中开辟出一条平静幸福美好的通道,引领生命的路线。
由此而言,张雅妤倒像是潜入命运的哲学家,将底层人的奋斗、迷茫、痛苦与上层社会的繁华、罪恶、肮脏摆在思考的沙盘上,让人一目了然。当一部作品触及到生命的内核时,它就具有了扎实的内功,而不仅仅是随风而倒的应景之作。这也是让我阅读起来心潮澎湃、悲喜交加、拍案沉思的重要原因。
《卧底》读后感(六):出来混,决是要还的
苦迫唷,還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一套路,
在天涯看到第十五章,為了看結局就買書的;
女主呢有樣貌有武功,付出了沉重代價,任務完成了,
搭上了愛人的性命,給政府找回一億贓款,米處長立大功了,
女卧底呢?!執行過程中犯錯了,不受罰已經開恩了,
等你情緒崩潰發完瘋之後,再來任務吧,這次可不准失手囉!
TMD!TMD!
女毒販有情有義,你這邦正義人民公僕過橋抽板~
強烈對比啊!
女主也不是傻B唷,現在連吃飯養小孩都是問題唷,
重操故業啊當媽媽生啊找歸宿啊還要給仇家追殺啊~
人民公僕在那里啊?!人民公僕自殺了,人民公僕不干了~
TMD!TMD!
女特警炼成了女卧底炼成了女傻B,差點被送入精神病院唷~
這本書就是好唷,好的在說真事唷,值唷~
《卧底》读后感(七):卧底背后的思考
卧底背后的思考
——评张雅妤长篇小说《卧底》
文;宸之韬
我是2009年在新浪博客里认识雅妤这位大才女大美女的,当时她的长篇都市情感小说《海棠之恋》(出版时已改名为《一个人的倾城之恋》)正在新浪网上连载,嘱咐我为其写一篇评论。读后我就写了一篇标题为《读到女性心灵的深处》的评论发在博客里,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海棠之恋》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恋爱史,更是一部女性心灵的成长史。这部书,让我读到了女性心灵的深处,读到了真诚情感的魅力,读到了人生生活的哲理。”
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之后,我又收到了她这部集侦探、悬疑、言情为一体,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长篇小说《卧底》。一口气读完,我觉得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陈娇令人唏嘘的苦难命运,为陈娇心惊肉跳的卧底生涯,为陈娇人格扭曲的情感纠葛,为陈娇凤凰涅槃的心路历程,更为雅妤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为雅妤力透纸背的描述场面,为雅妤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为雅妤创作生涯的涅槃升华!
《卧底》主要叙述了陈娇这个传奇式卧底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故事。因为从小就被寄养在佛山“英才武术学校”兰姨的家,因为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少儿组单刀冠军,经过严格选拔,陈娇十五岁就成为了特警组织黑蝙蝠中的一员。在深圳,陈娇化名为张晓露,从夜总会的女招待做起,顺利打入了贩毒集团内部,成为了女毒枭张婉柔的助理。通过长期处心积虑的经营,终于取得了张婉柔的信任,成为了张婉柔的“闺中密友”,发现了潜藏在游泳馆下面的地下冰毒加工厂,从而将张婉柔抓捕归案。但陈娇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她的命运因为这次卧底生涯而彻底改变……
我觉得,《卧底》跳出了一般谍战、侦探、悬疑、言情小说题材以跌宕起伏情节取胜的思路,以独特的视角,将陈娇的人生苦难、人性命运、痛苦迷茫、心路历程描写得那么峰回路转、动人心魄,让读者震撼、惊奇、揪心、钦佩、思索。
探索人生苦难命运的意义。佛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陈娇的出生就是个误会,父亲陈大龙追求金小翠不成,就曲线救国从岳父母处下手,将金小翠从初恋情人李春手里夺了过来。李春因此自缢身亡,金小翠误以为陈娇是情人李春的血脉而将其诞下,然而当她发现陈娇隐隐显出陈大龙的特征后,精神崩溃,以至于孩子未满月母金小翠亲就疯掉了。三年堪称残酷的训练,为的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卧底,可是第一次执行卧底任务,陈娇就受到巨大的伤害:和她有过肌肤之亲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张婉柔和阿荣同时死去。在情感低沉、精神错乱之时,她意外发现自己怀上了阿荣的孩子,她选择将孩子生下来,以慰阿荣和兰姨,也慰自己那颗破碎的心。可是,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这个孩子却是港商波仔的。她联系这个昔日的男友,波仔欣然接纳了她,并许之以婚。她筹资30万元准备和波仔好好做生意、过日子,波仔却拿着30万元突然逃离,用它还了赌债。陈娇重操旧业,继续在娱乐城工作,但是迫于张婉柔干爹“王爷”的追杀,逃到石家庄化名秋月替刘霞打理私人会所,一场车祸却让她面目全非。网上偶识北京某厂工人赵志刚,对赵憨厚朴实的印象,让她走进期待的平凡的婚姻,却发现赵志刚“很难行房事”,过的是无性、无情感交流的生活。
所以说这是一部深究人生命运的小说。陈娇描这个小女子被命运的漩涡所裹挟,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苦苦挣扎与抗争。可是,陈娇却因了这段生活而有价值,而凤凰涅槃,“我最怀念的是我15岁到20岁那五年,那段最痛苦,我本该痛悔的五年,现在竟成了我最怀念的年代,那五年是我人生最精彩的五年,它让后面的日子显得那么平淡乏味,难以忍受。”
说明人性善恶美丑的交融。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那么难以说清楚的,也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相互转化,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陈娇是矛盾的,既想很好地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当一名出色的卧底,又不想伤害了张婉柔对自己的信任与感情,到最后却是既伤害了张婉柔,又让深爱自己的阿荣也付出了生命。张婉柔也是一个人格扭曲的女人,一面是美貌优雅的高级俱乐部老板,一面秘密从事着罪恶的毒品交易;一面渴望温暖和爱,一面又因身心都被自己的老板控制而痛苦万分,成为强烈排斥男人的女同;一面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一面却又倾心于儿童福利事业。正因为对陈娇的最信任,才让陈娇钻了空子,最后却命丧于对陈娇的过度信任!
所以说,人既是一个个体,又具有社会的属性,是复杂的综合体,张婉柔自己都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好人海是坏人。这个世界上,是非善恶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的。” 卧底,代表着国家利益,本应该是最神圣的职业,又可能是世界上最肮脏也最神圣,最刺激也最挑战的工作。因为卧底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所经受的煎熬与血腥非常人所能想象。可是,谁能说因为“卧底是个脏活”就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工作了呢?
笑看人心缘分相通的无常。人心本就是世界最复杂、最奇特的,卧底的心思就更是让人难以捉摸。因为卧底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往往在交付真心的同时,不露神色地口出谎言。人与人的缘分就是那么的独特,遇到了就是上苍的安排。如果陈娇遵从了“不能动真感情是特工的戒律之一”的教诲,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又是另一番景象呢?如果张婉柔真的能狠下心来不为感情所左右,那么情节的走向是不是又是一重天地呢?可惜人生没有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陈娇的结局虽然不见得有多么美好,不过是嫁给了一个性功能有障碍的普通工人赵志刚,但这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因为陈娇他们班“当年是12个人毕业吧,据我所知,已有四人牺牲,两人失踪,三人致残。现在完好无损地活着的只有三人了,这三人还包括你在内”,“陈娇,想想他们,其实你算是幸运的,或者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生活得不幸福。但你至少还活着,而活着,就有希望。”
感叹人类灵魂精神的轮回。我们都是唯物论者,不相信那些所谓转世轮回的说法。可是,有时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只能叹息一声。陈娇的出生就是个误会,因为其母亲金小翠误以为陈娇是情人李春的血脉,可是陈娇自己不也是母亲的翻版吗:以为怀上了阿荣的孩子,生下来却发现果果却是港商波仔的。兰姨的丈夫黄平当刑警牺牲于佛山,30年后其儿子黄世荣(阿荣)为了救陈娇也牺牲在刑警的岗位上。陈娇利用了张婉柔对自己的感情将她抓捕,可是自己也因为感情而被波仔骗得头破血流。
所以说,“说谎的人终被谎言欺骗,害人者再被人害”,陈娇在骗了张婉柔的同时,也被波仔骗得痛不欲生。
当然,小说中还有比如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倒叙手法的运用,也非常成功,在这里我就不细谈了。
卧底的背后,是苦难是辛酸是叹息、是惊心动魄啊!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珍惜今天这平凡的生活。因为有了“陈娇”们的艰辛付出和流血牺牲,才有这个安定的社会。
感谢雅妤,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深刻、如此感人的好小说。
正如小说中所言:“陈娇的故事还没有完”,我们期待着。
《卧底》读后感(八):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读张雅妤的《卧底》有感
成为一名武艺高强的女警、特工曾一度充斥了我儿时的心灵与生活。不得不承认,英雄主义情结占据了我内心世界的半壁江山。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想要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英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当有一天我变得不普通了,一如像《卧底》里的陈娇一样,记忆力超群,充满着智慧,有着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江湖朋友和无法撼动的江湖地位,我就不需要再面对普通的生活。我将不再受困于生活的琐碎、龌龊、疲惫、压力、厌倦、忧伤、痛苦……我的生活一定充满敬仰、成就、欢愉、舒服……可是,读完张雅妤写的《卧底》,我已然明白,即便我像化名为张晓露时期的陈娇那样有着名利双收的生活,我依然不能脱离普通的生活,想必陈娇也是如此的感受。只要我生而为人,我必然要受困于生活,受困于那些有限的时间,那些有限的青春,受限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受困于生活的忧伤和痛苦,因为这就是生活。
跟随着陈娇起起伏伏的命运,总是唏嘘不已。一口气看完时,早已泪眼婆娑。我双手掩面,嚎啕大哭。为陈娇心疼,为阿荣悲痛,为婉柔叹息,为心中那个轰然倒塌的自己,为重新站起来的陈娇哭泣。从陈娇进入特训直到阿荣牺牲,从陈娇恍惚,兰姨离世到果果的叛逆,陈娇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的揪心,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一边是刀山一边是火海。放到今天,20岁的陈娇,还不过是个孩子,本该坐在大学的教室里上课,本该享受这甜蜜的爱情,本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是命运残酷的让陈娇经历什么是生与死,什么是黑与白,什么是阴阳两隔,什么是反叛亲离。命运残酷得让人战栗!
然而,真正碰触到我泪点的却是最后的陈娇访谈录,如同是在和陈娇坐在一起,听她用平实的语言向我娓娓道来着生命的真谛。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加说过:“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人生也不断的学习死亡。”人需要一次次看透生活的本质,一次次学习死亡,才能好好生存下去。作为一个亲历过自杀的人,我特别清楚特别能理解崩溃到自杀的感受。那是一种一眼望不到底的黑暗,那是一种万念俱灰的心死,那是一种没有一丝一点希望的绝望。还是因为爱,陈娇终于肯回头直面生活,走出抑郁死亡的过程很难很难。但是陈娇就是陈娇,从小养成的韧性和毅力的品质,从根本上挽救了陈娇。看到陈娇走出阴影努力生活时,我终于泪流满面。为自己曾经的经历而哭,为自己自我救赎而哭,为有自己的影子的陈娇而哭,为陈娇的艰辛而流泪,但更为陈娇骄傲而流泪,到这一步,这才应该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生活里真正的强者。陈娇的命运足以诠释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世间最难做到的就是“热爱生活”这四个字。但是陈娇用自己像野草般旺盛的生命力写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热爱生活。
《卧底》读后感(九):命运的玩笑
晚上一口气把《卧底》这本书看完,心中无限感慨,一股悲从心来。
《卧底》让我看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注定悲剧的命运,人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选择周围的环境,而这些往往却确定了人的性格底色,这种性格底色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看待别人的角度,看待世事的角度,也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自身,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是不是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使命或命运来到这个世上,都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很多人苦苦挣扎,以为可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其实也许只是命运的大方向上做了左右的偏移。
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渴望精彩,当我们经历了那些精彩,也许会怀念平凡生活的美好,但当我们回到一成不变的生活后,也在渴望改变,人终其一生也许不是追求刺激或平凡,而是追求不同的体验,追求到自己心里所认为的成长。
国家是一台机器,个人在机器面前是如此渺小,甚至政治人物有时在操纵这台机器,碾压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如抗美援朝,如对抗苏联包围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更不用说文革,历次的整风,每次都是死亡无数,但有些死亡是否是有意义的,曾经的敌人现在在共同利益的旗帜下,成了亲密的朋友,但死去的亡者算什么?
相比以上,阿娇和那些特警的牺牲是很有意义的,帮助了很多人免受毒品的摧残。一个班上12个人,最后只有3个幸存,而且一个备受折磨后侥幸生存,心中特别敬佩这些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人,只有祝愿生者坚强,死者安息!!和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唯有努力。
一直都耿耿于怀于自己的出身和出生时先天的缺陷,这么多年郁郁寡欢,背着一个大包袱赶路,对别人容易获得的幸福,对我却是很难,曾经也抱怨,抱怨为什么我是这样的命运,经过多年默默的奋斗,本以为可以摆脱命运的束缚,从此过上正常的生活,命运又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也许我也有属于我的宿命,我接受并努力改变,虽然经历那么多绝望,我依然心里没有太大的冲击,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那么坚强,也许要得益于我这么多年的阅读和在国外生活的几年,阅历确实大大提高了我的心里承受力。
《卧底》读后感(十):其实每个人都是卧底 ——我看《卧底》
《卧底》全景式展现了一名女特警的成长历程,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对一个非常女人的非常命运的书写。作者从女性的角度,站在人性的高度,贴近人物的内心写,深刻的命运感,强烈的代入感,展示出的人性的繁复、幽深与生灭,还有卧底世界的机关四伏、深不可测,都令人目眦尽裂。这是一本揭秘的书。
卧底这种特殊性质的生活,看起来与我们普通人毫不相干,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在卧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表现的往往并不是自己的真相,至少不会是全部真相。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包装转换,粉饰虚饰。每个人都在人群中卧底。卧在职场,卧在家庭,卧在各种各样的江湖。而《卧底》中的卧底,当然不是我们生活中可进可退、可深可浅的卧底,而是惊心动魄、性命攸关的,稍有闪失,便万劫不复。这种卧底是与狼共舞,完全把自己染黑,冒着随时可能交付生命的危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肮脏也最神圣,最刺激也最挑战的工作”,它的残酷和迷人之处在于,它是以谎言榨取真相,以欺骗战胜罪恶,每一天都踩着刀尖生活,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智慧的生死角逐,人性的血腥考验,灵魂的非常炼狱。一旦涉足,没有谁能全身而退。
在武术学校长大,自幼习武的陈娇,被选中作为一名女特警来培养。身手不凡的武功,天赋异禀的特殊能力,不同凡响的心理素质,以及“小我”对走向“大我”的渴求,都使她对成为一名女特警、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义无反顾。在一系列挑战生命极限的训练和各种生死考验中,她的神经与意志也经受了越来越严酷的淬炼:在完全黑暗的屋子中一个人生活21天,解剖和拼接尸体,在荒年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自救,亲自尝试毒品、染上毒瘾然后再完全依靠非人的意志戒掉;还有别的种种生活细节与特工心理学的训练,让陈娇成长为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强大的内心与顽强的意念让她闪闪发光。随后她潜入一个国际贩毒集团做卧底,为了接近行迹诡秘的大毒枭,她从一名夜总会的女招待做起,直至赢得毒枭的欣赏与信赖,成为毒枭身边须臾难离的左臂右膀。女毒枭的人格也很分裂:一面是美貌优雅的高级俱乐部老板,一面从事着秘密罪恶的毒品交易;一面渴望温暖和爱,一面又身心都被自己的老板钳制而人格扭曲,成为强烈排斥男人的女同;一面对因自己而被炸死的21条生命无动于衷,一面却又倾心于儿童福利事业;她对陈娇由利用走向交付身心地真爱,而陈娇为获取她的信任,只能在她的世界中愈陷愈深,最后在情与理的撕扯下完成自己的使命,使一个国际化的、涉案金额巨大的毒品生产销售线水落石出。陈娇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身心无法复原……饱满贯通的叙事,令人信服的情节推进,以及层出不穷,令人目不交睫又忍不住尖叫连连的诸多细节,让人跟随作者的笔触,看到了一名非常女性心智成长的轨迹。
作者并不满足于讲故事,虽然这个故事也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与陌生感,作者更在意的是女主人公成长嬗变的心理历程,和那种深不可测、令人唏嘘的命运感。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作者还特别关注到卧底伦理的问题:连续地欺骗,不断地以牺牲自我来完成任务,对卧底的内心和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伤害?卧底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还是一份肮脏的工作?为了神圣的目的去做肮脏的工作就可以一直以为自己是神圣的吗?为了接近工作对象,卧底需要千方百计地投其所好,甚至与之肌肤相亲。虽然是演戏,但能否靠近和赢得对方,全看你的演技和你的入戏程度。不万分投入不付出“真情”,对方也不会入彀。当任务完成,看着昨日还卿卿我我的爱人死在自己手里,面对对方难以置信的眼神,卧底的心里是充满胜利的喜悦还是万箭穿心?
读完《卧底》,我感觉自己一时无法复原,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不再是我所认识和想象的那个世界了——一部好小说,是会改写和颠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这也正是好小说的力量,它的故事世界能覆盖你的现实世界,令你魂飞天外,难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