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狱》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2 05: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狱》的读后感10篇

  《地狱》是一本由(美)丹·布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读后感(一):享受现在

  丹布朗的书这是我看的第二本 上一本是达芬奇密码 大概因为这是第二本所以依然对他的写作方法感到新奇 但仔细想想 只能说套路很深。。 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 是谁让兰登去发现 留下一条接一条的线索 等着别人去阻止他的瘟疫吗 但既然故事里没提 我也没接着往下想 有点故意回避这个问题了 怎么说呢 挺不合理反派正派留下信息去寻找发现自己制作出来的绝世瘟疫。 但我依然很喜欢这部作品原因是,他引发了我对科技思考,即使以前思考过但还是被吓到了。我会珍惜我所处在的时代,大概这会是历史上最为和平幸福的时代,回首从前战争纷扰,遥望以后,甚至不用遥望,不远的将来,科技的爆发就足以让我不寒而栗。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为我的子孙后代造福,我只能尽力的活好我的现在,享受这经历了上千上万年变迁动荡才得到的,来之不易生活

  《地狱》读后感(二):丹布朗《地狱》读后吐槽

  看得还是很带劲,就是想吐吐槽而已,不要较真噢。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

  。

  。

  。

  。

  。

  4. 谜题比上一部更弱了,远远没有看到《达芬奇密码》中最后的密码锁竟然是一个如此简洁答案时那种浑然天成感觉

  5. 用失忆来制造悬念,很老套的手法

  6. 渲染得NB哄哄的女杀手不到一半就莫名的挂了,然后告诉读者她的任务其实不是杀人而是做戏。

  7. 我擦,没路跑了!……等等,我想起来这里有条密道!

  8. 啊,我知道谜题的答案了!……我会在20页之后告诉你。

  9. 把女主角塑造美貌动人机智勇敢,然后告诉读者她是个骗子,然后再告诉读者她是个好人

  10. 把大Boss塑造成弯的,然后告诉读者他是个直的。(这条无视吧……)

  1. 利用叙述视角来误导读者,不太高明做法

  2. 光照派。隐修会。共济会。躲在一条破船上自以为吊炸天最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谐神秘财团。

  3. 篡改地狱图的排列顺序,为了制造谜题的谜题。

  《地狱》读后感(三):95%的高潮和5%的卧槽

  为什么没有选择力荐,而是选择了推荐。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把我深深地吸引到了书中,紧凑情节悬疑的故事,是敌还是友,到底谁是敌谁是友。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贝斯特留下的一串串线索和密码.

  最令人感到憋屈的是,看着全本书,其中前95%都在高潮,一直都在担心毒药会不会扩散,人类会不会遇上大灾难。在发现病毒已经扩散后,在经历一段时间内心恐慌后,辛斯基的观点居然是,认为这个也许对人类是有益的,彻底的倒戈,放弃自己的观点和原则,放弃了自己的底线

  把结尾的5%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戏耍了一样,原来自己之前的担心,纠结和恐慌,到最后其实都无所谓,都是云淡风轻,不自觉的感到无数的草泥马飞驰而过。

  无论如何,我有点希望故事的结局是人类再次爆发大瘟疫,导致大批人死亡,也不希望结局是如此的呵呵。

  《地狱》读后感(四):《地狱》:假正义与假邪恶

  之前一直没有看过丹布朗的书,所以不存在评论区里说觉得剧情雷同的问题,虽然本人不是很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但看完后觉得很不错。(除了科普知识有些太冗长了,有卖弄的嫌疑,其他都很好,写作技巧满分

  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点惊讶可能是由于我看的书比较少,看的都是正邪不两立的文章,看到这本我竟然觉得反派的观点是对的。

  佐布里斯特,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其实我觉得并不极端,如今世界人口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地球上适宜的人口数是三十亿,如今翻了倍虽不见灭亡可资源还是在一天天减少。

  但当然,我们不能直接杀掉世界上一半的人。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一个恶人,来完成这件事,承受所有的辱骂误解,做出这个决定。这个人就是佐布里斯特。

  书中两种冲撞的观点被我认为是本书的亮点,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当然也是分不清了,最终佐布里斯特也没有选择瘟疫一样毁灭性的病毒,而是选择了悄无声息解决办法,没有引起恐慌。

  书的最后其实留给我们一个思考:如果说有一个开关,一旦打开就会让世界上一半的人死去,可如果不打开,一百年后人类就会灭亡。你会打开吗。

  正义和邪恶这两个词,其实本身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地狱》读后感(五):概率方面的一个问题

  刚刚看完书...

  发现一个跟基因和概率有关的bug

  那种地狱病毒会导致1/3的人失去生育能力,而且还和黑死病的幸存概率类比,说明作者(大boss)的本意是让1/3的人无法生育,进而使人口增长得到抑制。

  但是思考一下,其实里面有问题。假设这种病毒会同时感染男性女性,那么就会各有1/3的男性和女性失去生育能力。再假设只有双方都被感染,才无法生育,那么实际失去生育能力的概率只有1/9。如果是有一方被感染即无法生育,那么这一概率将提高至8/9。

  而且不管怎么样,还是会有方法绕开这个问题,再次出现人口爆炸增长。例如,先找到识别有生育能力的人的办法,然后让他们承担更多繁殖后代责任诸如此类

  不算是吐槽,只是发起一个话题讨论一下。

  《地狱》读后感(六):可预料的结尾 后知后觉的危机

  丹·布朗的小说《地狱》的中文版已经看了一半,但显然看了一开始就能猜透结尾。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知先觉地过早面对了人口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在小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作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早期出生的孩子,我们还有幸接触到了当年为此进行宣传官方宣传。记得小时候有过一个电视剧叫人口大爆炸,说的是未来 (其实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现在 )一个民科为了解决中国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以感冒病毒为载体根据人的遗传基因,让大约三分之二的患病人口绝育。当然,这个不得已计划城市马拉松长跑比赛实施阴谋破坏了,三个大瓶可乐被民科的女友提前暴露在阳光失去了作用事情没有发生,当然故事也是虚构的,但主要目的是引起观众反思。(反观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电视节目反而没有那么多说教。)

  老婆看小说跟嗑瓜子似的,一会儿就完了,比我快一倍,然后忍不住剧透。我真的没想到《达·芬奇密码》的作者竟然用这么虚张声势的手法描写一个如此相似的剧情。还是中国的民科踏实,不做作啊,虽然小时候并不清楚病毒研究并不是有几个烧杯、试管、酒精灯就能搞定的,估计那时候就算是成年人也没几个人清楚这一点。相比较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多地方被扭曲,被异化,被惨无人道执行,这绝育病毒的计划反而更好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道,也就没感觉了。也许大量的不能生育会构成集体恐慌,若社会保障健全,也无所谓了。很多人生育还是基于本能而非理性。所以人类的繁衍仍然限制动物界,这就是现实

  基于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觉得丹布朗的小说中的大反派很扭曲,或者说作者就是完全理解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一个精英,顶尖的学者,做一件不那么有害而是相当有益的事情,怎么会想到什么地狱,什么黑死病之类?何况他确信自己是对的。我觉得反派的境界不高,或者说是作者自己就不能理解反派的逻辑价值观。撒旦不会觉得自己是邪恶的,地狱的火焰才是真实和美好。这让我对作者大失所望

  鉴于扯到但丁的牵强,我对小说的评价低一点也就不为过了。可怜的但丁,赤裸裸地卖了三十多块钱。

  《地狱》读后感(七):来自老丹的剧透

  可能是我长大了,再看到这种神神叨叨的自述就好尴尬……

  “我是幽灵

  “穿过悲惨之城,我落荒而逃

  “穿过永世凄凉,我远走高飞。”

  尽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反派的目的一无所知,但是绝对又是一个走火入魔的中二病啊。其实读完全书回头翻楔子呢,更觉得本来好好一个邪魅绿眼天才帅哥又会撩妹又有巨星范,为什么要说出这种让人脸红的话……

  然后从兰登神神叨叨的梦开始,一路都在验证老丹的惯用套路:除了女主炮灰——马可尼医生你是男的不能跟兰登一起大冒险哦给你便当你拿好哦、超高智商+貌美如花女主人设(貌似西恩娜是最厉害的耶)、米老鼠手表向大家问好、求助电话招来的都是杀身之祸(事到如今兰登竟然还相信大使馆)、但是你就是抓不到啊抓不到~

  在花园的时候看到“波波里庭园可谓布吕德在执行任务时见过的最接近天然围猎场的地方。他们将插翅难飞”时,一方面我不禁心下凄凉要不要这么随随便便地衬托主角啊,一方面我当然好奇咦这要怎么逃啦。果然还是强行有路哦、近在咫尺也能放走哦、西恩娜套密码那段简直会魔法好想娶回家当老婆。

  总之阅读前期一直怀有“老丹不行了”的念头。兰登讲座回忆很硬,讲座质量差强人意(可能我对大学教授水平期望过高?)。本来梦境中的银发女子给我一种遇难的圣殿天使的感觉,发现其实就是一个很无聊还有点耍大牌的老太太,好生气哦兰登你要不要做梦都这么玄乎哦(微笑)。而且她一直注射药物搞得有人害他一样,是!不!是!有!饼!看到解密都觉得坑。

  还好老丹后面有给惊喜!(老泪纵横)虽然到处都有提怀疑西恩娜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前面全是一出戏吧!有人想到吗有人吗!翻回前面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有一句“她痛哭流涕,为在她眼前死去的导师。”很妙啊很妙啊,人人都会以为是马可尼医生对吧。而且在车上那一段,真是“!”,当时我就想着“果然天才都是同性恋”啊(自豪脸)。女主虽然一如既往得很美很可爱但是西恩娜,有!缺!陷!还是反派,和以往的仙女女主相比更丰满啦。让人很期待老丹下一部的女主,怎样才会有创新呢!

  总之,在剧情上老丹有玩花样,虽然有种“装神弄鬼过头了”的滑稽感。我个人是觉得比《失落的秘符》好太多……貌似很多人读一半弃了,那大概是体会不到了。

  其实《地狱》背后的问题还蛮让人深思,但总觉得这厚厚一本的寻找发现与其不相匹配,病毒已经扩散了,人类又该怎么办。关于书中地狱开关的那个问题,我问了爸爸妈妈,令我惊讶地是,他俩一致认为用这种手段牺牲部分人是正确的。不知是受书影响还是我本来的想法,我觉得爸爸妈妈的选择让我觉得不可思议陌生

  撇开这些,这本书真的很适合带着去威尼斯、伊斯坦布尔走一圈。看什么怎么走都帮你安排好了,只差一个扎辫子女朋友

  《地狱》读后感(八):地狱:发散的一些思考

  01

  “人类的内心有一个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不愿意接受大脑制造太多无法承受压力的一切现实,这个机制叫否认。”

  人具有本能的否认倾向,人的大脑会封闭掉各种真实存在的恐惧,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能够应付的压力上,比如一些简单任务和日常琐事

  书中的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且兰登教授本人的行为做了非常好的诠释。西恩娜的假设和诘问让他深感不安,进而转移话题,西恩娜明确指出了这便是否认,即便高智商如天才也不可避免

  联想到日常生活,很多人每天都按着固定的套路活着,朝九晚五上班或是两点一线上学,规范同时也束缚了人的生活。但也正因如此,人们得以借工作学习逃脱对生死、对个人终极价值实现、对世界灭亡的思考和恐惧。投身于简单繁琐的工作可以算是人们逃避思考的Break,只不过我们的Break为期太长。

  02

  站在巨大天幕下,四野苍茫,人会感受到个人的渺小与世界、与浩瀚宇宙相比不值一提。一般人觉得个人的力量有限的,无法改变全人类,即便有这个想法,也会因为不自信或受他人打击而羞于说出口,这个时候,人已经对自己的想法产生动摇和质疑,因此并无法虔诚信仰下去,原本的想法就更难以获得实践和实现。

  说到底,人是渺小的吗?

  《地狱》里的天才遗传学家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研制的地狱病毒载体,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部分DNA,足以影响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生育能力。通过节制生育,控制人类的繁殖速度,解决世界人口过剩的问题,为人改善自身争取时间

  虽然这个构想只存在于虚拟的小说中,但是超出人类想象的事情真的太多,一般人根本就无法预料的甚至无法理解。当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世界上能够读懂的大概也就三个半人。所以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影响世界。人并不总是渺小的,当他具有煽动性的语言,集结了一大帮死忠的信徒,同时本人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权威,他可以操控其他人的思维。

  教科书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伟大人物只是偶然因素。通常我们经常听到里例证就是如果不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么总会有另外人会发现。但前提是要存在这个人。所以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至于这个人到底是谁,则存在较多的偶然因素。其实用宿命论的观点来看,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在冥冥之中一环扣一环紧紧相衔,现在有些电视剧运用了这种手法进行拍摄,效果还不赖。

  03

  看完整本书,我倾向于佐布里斯特的观点。也许从基因上自我净化,对解决当前问全球性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相比黑死病这种手段更为温和。这也许同我本人对生育的看法有关。

  繁殖是人类生存延续的能力之一,所以人们对繁殖有与生俱来的崇敬和敬畏,从远古时代开始对两性、繁殖等意象的重视和演绎就一直存续。性本身也是为了繁殖而服务。

  其实我不太能理解,个人消亡为什么非得要有后代存续?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没有后代人类就灭绝了呀。可关键是当个体死亡后,对现实世界已经不存在感知了,那么即便有后代,对已经消亡的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个重要的看法是我觉得现代人,作为中国人感觉尤甚,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等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生育观。很多中国家长一辈子都为孩子而活,自己心甘情愿奴役自己,孩子长大成人后又重复父母的道路,进入恶性循环,这让我觉得很压抑。从个人私心而言,养孩子的确麻烦,在带来所谓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痛苦和煎熬。如果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我想知道有多少人会选择成为丁克族。

  丁克族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我觉得对未来生育观念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有些人羡慕丁克族的自由,但是一旦谈论起孩子的时候对丁克族又会产生一种不理解。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是特别懂事特别优秀的时候,还会对丁克族们产生一丝同情和怜悯,意指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体会不了当爹妈的自豪感。

  04

  人的快乐是可以来自很多方面的,不仅是从孩子身上,只不过一直以来的传统导致人们习惯了从孩子身上获取。如果我一个人也能够活得很快乐很充实,那么为什么非得找另一个人?结婚、生子,迎合世俗大众的价值观念。

  社会长久以来固守的观念被不加区别地当成准则,衡量着每个人的行为。

  我羡慕具有天才大脑的人,他们可以冲破世俗的观念,是时代的异位者,所以在谈论天才的时候都会伴随疯癫二字。他们往往充满智慧和与众不同的观念,不被世俗理解,痛苦、孤独。但是他们具有人之为人的思想,是勇敢且智慧的,懂得自我价值实现的。一般的普罗大众,浸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百象之中,难以逃离,或者说根本不想逃离大多数人的队伍,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

  总而言之,人们处于社会中不如说处于地狱的不同圈层中,而能越过炼狱山到达天堂的人却少之又少。

  《地狱》读后感(九):让我去旅行

  首先有两点要说明。大概是四五年之前我用两天的时间看了那本著名的<<达芬奇密码>>,并且在看完之后立马找来了电影来看。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太清楚这本书的故事内容,但这段记忆也足以向我说明这本书的精彩程度。第二件事就是以前去意大利旅游之前没有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做任何的了解,以至于去到罗马看到那些雄伟的建筑都不知道其背后的故事,确实特别遗憾。但罗马和威尼斯特别是神秘的梵蒂冈还是在欧洲之行中以最快速度迷倒了我。

  下面再来讲讲这本书,这本书是别人送的,其实就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太喜欢看这类畅销书。所以原本就没抱太多希望,而该书也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精彩,完全是一种平淡的感觉。本书以要拯救一次全球瘟疫的救援行动为主线,而对文化的描述全都埋藏在去寻找瘟疫病源的行动中,宛如藏宝地图。开头特别难吸引人,不过对故事后面女主角的叛变和瘟疫变成只是让部分人类失去生育能力表示有些意外并觉得异常温暖吧。

  再者,无疑就是很想再去一次威尼斯,并懊恼为什么以前去看过的那些景点都不知道它们背后的精彩。当然想去的还有佛罗伦萨和伊斯坦布尔。我也对这些宗教和过往的文化特别着迷,丹布朗在这方面的描写无疑是很成功的。

  其他都中规中矩吧,三星推荐。

  《地狱》读后感(十):你会打开那个开关吗?

  如果你打开一个开关,会随即地消灭地球上的一半人口,你会这样做吗?对这个问题恐怕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不会。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假如你不立刻打开这个开关,人类将会在一百年内灭绝,你会怎么做?你会将它打开吗?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不,毕竟打开这个开关意味着我们有可能谋杀朋友、家人甚至自己。

  这是丹布朗小说《地狱》里面提出的一个假设性问题:你会为了不让我们物种灭绝而杀死今天一半的人口吗?这个问题很尖锐,但又很现实。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人口过剩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像书中说的:“臭氧消耗,水源缺乏,污染都不是疾病——它们只是症状。而病根是人口过剩。”书中的一个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采取行动。刚开始,我认为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是制造一场瘟疫。书中多次提到黑死病也一直这么暗示的。用一场瘟疫来消灭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真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创造出这样一种病原只怕并非难事,有很多电影电视都有类似的题材。不过书中最后找到的病原却是很有新意。一种病毒载体。能将特定的DNA片段植入到细胞内,修改细胞的基因组。而这些被修改的基因随即被激发,导致的后果是三分之一的人会丧失生育能力。摒弃一切感情来想,这还是真是一个能较为有效的解决人口过剩的比较温和的方法。不知道有没有科学家在看了这本书后会真的研制出这样的病毒。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除了担心也的确没什么用。但不能因此否认问题的存在。人的内心有一个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不愿意接受给大脑制造太多无法承受之压力的一切现实。这个机制叫做否认。 我们就这样否认了这个严肃的问题的话,也只会使情况更糟糕。

  从另一方面来想,这本书真是给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世界人口已经过剩了 ,怎么能再生孩子来增加地球压力呢?或者怎么能让孩子降生在这么混乱的地球上呢?

  马基雅维利说:"当居民遍布各个角落、世界拥挤不堪之时,人们既不能在原来的地方生存下去,也无法迁徙到其他地方……这个世界将自我净化。“我们是该为我们不会活到那一天而庆幸,还是该为我们毁掉了子孙后代的家园而愧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