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雷军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雷军传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7 05: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雷军传的读后感10篇

  《雷军传》是一本由陈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雷军传》读后感(一):借个坑写感悟

  看的不是这一本,看的是陈玉新的《雷军传—让未来的你感谢正在努力自己》,豆瓣上没找到这本书,看了一下目录两本书写的大概相同,就大胆推测了一下两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雷军的求学生涯和金山时代;后一部分写小米。前一部分比较敷衍,没有什么强烈逻辑关联,看完没有太多收获,后一部分分析小米的倒还算好。前一部分一直强调的是雷军是多么多么的优秀,不仅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还能积极进行各种实践,简直就是完美学生的代言人。读完后就想问问作者,你的这些论据都是确切的吗,得到了雷军的亲口认同了吗?不要拿各种采访杂志里的描述来堆砌好吗?假设雷军真的是那样的学神,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他能够各方面都这么好,他是如何做到的,如果透彻分析,必定会给我们提供以借鉴学习

  也就是3个多小时就通读了全书,给我的启发有3点。第一,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必须学到最好;同理,工作后也是要这样,干什么事都要追求卓越,做好了本职再去想一些其他的。第二,多出去走走,多结交朋友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不仅能让你的路不孤单,有时候他们还可能是你的贵人人生重要的是平台,而平台需要贵人的推荐。第三,头脑清晰,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把握机会。比如小米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互联网公司,所以他不靠硬件来牟利,同时很好的把握了这个风口

  《雷军传》读后感(二):小成靠勤奋 大成靠顺势而为

  尽管雷军和他的小米一直非常火爆,尽管陈小包同学一直跟我讲雷军和他是校友,但是对雷军一直知之甚少,也无任何兴趣想要了解他。在我印象中,他长相非常“farm”,带着一口浓重的湖北口音,总给人一种很挫很挫、很屌丝很屌丝的感觉谈吐举止上,没有一般企业家的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场,总是一副非常谦卑样子实在不像一个“企业明星”。

  对雷军产生兴趣是源于前不久他跟董明珠的“赌局”。他说五年之内的销售额一定会超过格力。那是在2013年的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的一幕。后来陈小包同学还专门问我,雷军和董明珠支持哪一个?我说我支持雷军,我说,你注意到没?马云在支持董明珠时做了一个前提假设——“如果格力和阿里巴巴合作好的话……”这就说明马云内心也认同不管做实体还是其他,互联网经济一定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回老家过年的高铁上,看完了这本书,又看了一些媒体对他的采访,包括杨澜访谈录。看完之后才明白他时常在媒体面前说的那句话“一只猪,站在台风口上也能飞了起来。”

  1988年金山公司就已经成立。1992年雷军进入金山。他说尽管他干出了个IT界的劳模,却也没有干过马云的阿里巴巴,没有干过李彦宏的百度,没有干过马化腾的腾讯。的确,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创立时间都比金山晚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到现在,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甚至是公司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山。雷军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后来在2004年他总结说,那是因为他没有看清楚这个时代的“势”。

  都与计算机搭边,但是不同选择却造成了两条截然不同道路。金山公司一直是致力于软件开发,而没有抓住互联网这个势道,所以雷军常常觉得走的艰难。所以在金山公司走完漫漫上市路之后,选择退出。

  那段做天使投资人日子里,已经看出雷军一直在琢磨这个势道。不管是凡客诚品,还是UC浏览器,雷军开始“触网”说明他还是想要逮住一个互联网的机会,尽管当时的他一时半会还没明白这所谓的机会在哪里。

  之前曾经跟一位同事聊天,不知不觉中说起了马云。我同事说,人类历史上总共就那么几次技术革命,能遇上这样的时代已经是千载难逢百年一遇,这样的机遇真的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马云之所以能成为马云,只是因为他抓住了这个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已。

  我想,这番话或许也是当时雷军痛定思痛之后的想明白的道理吧!雷军创建小米,是因为他一直想要找的那个“势道”被他看清楚了,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看雷军最近几年的公开发言,他不止一次的提到,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候。

  所以,在别人都把小米看作成一个手机公司的时候,雷军出来解释,说小米其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之前对小米不理解,同样把他视作为一家手机公司。现在才发现,早在小米手机之前,米轴、米聊早已风生水起,要不是马化腾及时推出微信,或许现在是米聊的天下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十分看好小米。小米的越来越红火验证了雷军对这个“势”的理解和看法是对的。前不久跟一位前金地系的开发商老总做采访,他同样提到了这四个字“顺势而为”。而另外复星地产的一位副总裁也不断在强调,做大事的人往往胸中有格局,我想这个格局跟雷军所讲的“势”也大同小异吧!

  “小成靠勤奋 大成靠机遇”这个是雷军在一次采访时说的话,我改动了一下,用作标题。特此一记。

  :回过头说说这本书的写作,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自传体是一种外围写作。也就是没有采访雷军本人,而是通过过往媒体公开的报道,以及对雷军周围人的求证采访而写成的一本自传体。这种自传体其实往往用于已故人士的写作身上(雷军估计应该各种汗吧!我在想,雷军又不是不能够采访到,为什么通篇没有对雷军真正直接的采访呢?)

  与这种外围式写作的自传体,还有另外一种自传体形式,那就是对本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或口述文字整理。当然也有第三种形式的自传体,那就是本人亲自写作而成。

  有时候很难说这三种自传体形式哪种好哪种不好。第一种自传体形式往往流于表面,很难真正碰触到本人内心最深处的灵魂。陈润的这本雷军传,其实评价多于叙述成年经历多于少年经历,这些都是外围写作的硬伤。第二种和第三种自传体的写作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因为跟本人走的太近,往往有时候带有其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故意美化、隐藏缺点成了这类书的通病

  话说,我一直认为写自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管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目前为止看到过的自传里面最好的还是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她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时代,和她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的专业特长所致。

  《雷军传》读后感(三):称不上雷军的血泪奋斗

  看人物传记是一件快意享受之事,试想一个被时代所铭记的人,他的一生大半生转化为近在眼前的文字,你的心也会和他一起,梦回当年,放浪驰骋。

  2011年雷军在一次访问中说,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他挂掉。这个世界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当时乔布斯还健在,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诽谤接踵而来。如果你对说此话的人有更深的了解,或许才能懂得。

  1987年,18岁,爱好古诗词的雷军,和好哥们一起考入了就近的最高学府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正真接触一个个代码的那刻,他仿佛找了一扇充满魔力大门,一旦开启,就再也不愿出来。那时,同学送的一本《硅谷之火》,点燃了他对乔布斯神一般的狂热尊崇。并立志像他一样,创办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司……大二时,勤奋的雷军编写的一套程序竟被列入大一学弟学妹们的教材。仅用两年的时间,修满了大学四年的学分。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他如天之娇子,把大学里能拿的奖学金拿了个遍。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大学期间的雷军就经常跑到广埠屯去混技术,结朋友。后来,他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名为"三色"的科技公司,但没过多久就面临倒闭了。雷军也认识到了当初的不可一世

  23岁那年,热爱编程的雷军加入了处于困境之中的金山,29岁即出任金山CEO,可谓少年得志。2007年,金山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周围的人都沉浸在狂欢之中时,身心俱疲的他百味杂陈。和金山一起十六年的光阴流水,让他高呼:我的青春,我的金山!大醉后,他选择了功成身退

  此后几年,他走上了投资人的自由身份,在互联网领域纵横捭阖,广结善缘。在外界看来,身价过亿的他如果继续走下去,钱途无量。《当幸福来敲门》中有句经典台词,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雷军40岁生日时,回想前路,有样东西,还是没有放下。

  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公司问世。

  小小一部手机看似简单,从人才队伍制度建设,从设计研发到采购生产,从测试量产到销售售后,是一条极长的产业链条。稍有差池,后患无穷。当时的雷军怎么也想不到,不差钱的他这条路会这么难走。

  记得偶然看过一则帖子,说雷军不是在做手机,他想做的只是MIUI这套系统。当时还不太理解,现在看完小米的成长史,更加佩服雷军的高明。雷军归根结底就是一程序员,做硬件不行,那就先从软件做起。手机未动,系统先行。2010年8月,小米推出MIUI系统,两年时间里,积累了600万以上的用户。后来通过口碑饥饿营销推出一款又一款让米粉发烧的机型,市值突破几十亿美元的事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于自己的成就,雷军笑称,只要站在风口前,猪都能够飞上天。身为业界劳模的他只不过是自嘲罢了,最难得的是,“雷布斯”是个务实理想主义者。

  陈润笔下的《雷军传》并不是雷军从小到大的一部血泪级奋斗史诗,一口气读罢,心依然停留在那片热血江湖之中,久久未平。所带来的震撼,就像书中的雷军当初读《硅谷之火》一般。

  《雷军传》读后感(四):人因梦想而伟大

  整本书围绕着雷军的经历写了关于创业,实现梦想的记录。里面关于动力的描述,让我很赞同,一个人能够消费财富有限的,唯有理想才是保持后劲和激情的动力。缺乏方向生活会让人觉得很郁闷,而理想不但让人充实,也会使人在奋斗过程中不受欲望干扰,在众多的诱惑面前不至于迷失方向。

  这么多年,雷军的故事激励着无数IT界的人,始终满怀这样一种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雷军那样成功。”雷军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金山,将自己熬成中国互联网的“活化石”。从22岁到38岁的整整16年,入职时雷军青涩稚嫩离开时近不惑之年。把就业当创业,把职业事业。这样的青春,才算无怨无悔

  好像每个成功者都不容易,都有痛苦,有迷茫,有失落。人在痛苦中才会思考经历了挫折放弃之后,才能更好的思考,更理性的分析,以后的路才会走的更好,这可能也是老人们常说的年轻时,摔跟头好事

  文中引用了TCL董事长李东生在06年写过的《鹰的重生》的文章比喻雷军40岁之后的创业,把这次创业定义为一次重生:“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重生者尤其值得尊敬失败失败者的动力,成功是成功者的障碍。作为创业者,自我超越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你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就是一种伟大,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传》读后感(五):中二少年的励志宝典

  大概是2013至2014小米风头无两的时候买的这本书,一口气读完,直至今日才来把书评补上,从今要养成习惯,今后每读一本书都多多少少写点自己感悟,以及之前读完的书且当时温故知新吧。

  书中雷军的经历让我十分钦佩,从一个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创始人,这是草根的逆袭或者说实现中国梦。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一本书《硅谷之火》是雷军互进入联网的启蒙,《硅谷之火》讲述了硅谷大佬创业之路我也初略读过,却不及《雷军传》 读起来那么亲近

  四年前,作为一名北漂程序员,在北五环清河附近的一家小公司开启了我的互联网从业之路,每天加班很晚一个人步行回家都会经过小米总部大厦,心里会开始想10多年前的雷军不也和此时我一样是个普通程序员吗,但通过个人努力+机遇在北京创建小米成就一番事业,这样故事就活生生发生在我面前,不禁让人钦佩,硅谷的大佬离我太遥远,而雷军就在我面前这栋大楼里,从那时起毫无犹豫把他视为我的第一偶像,还曾中二的幻想过 有一天自己要去小米面试,成为小米的一员,说不定哪一天在楼道或电梯里就碰到偶像雷布斯了,运气好的话雷布斯还能指导我写代码,哈哈,可实际却是我每天是从小米总部门口走了一年也未见过雷军本人哪怕一次。我的故事听起来像段子一样,但我想说的是,在那段异乡漂泊的日子里,雷军那传说般的故事陪伴着我,激励着我,比那些肉麻的鸡汤要热忱真实的多,虽然知道不是每个程序员都能成为雷军,但这又何妨,毕竟咱尝试过付出过,这就够了!

  《雷军传》读后感(六):雷军是一个真正把握互联网生活的人

  一

  互联网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但互联网精神天生就反对英雄主义。所以,“中国乔布斯”的封号于雷军而言,更像箭靶而非皇冠,如众矢之的,有万箭飞来。

  2012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一号演播厅内流光溢彩,台下坐满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和财经媒体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掌声中渐入高潮。揭晓“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时,主持人芮成钢卖关子说“期望看到新鲜的面孔”,结果上来的却是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雷军,颁奖词说:“他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却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

  雷军快步从幕后走到台前,一身黑西装,配上蓝领带。他对这项荣誉十分重视,表情严肃而庄重,或许是过于紧张,连走路的姿态和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直到举起奖杯挥手致意时,眉眼间挤出的笑容仍不太自然。看得出来,雷军在刻意掩饰兴奋和欣喜,面对久违的肯定与褒奖,他怎么会无动于衷?

  说实在话,这些年他过得并不轻松,甚至有些压抑,莫名其妙的舆论常将他推至风口浪尖,质疑与非议扑面而来。当芮成钢问到“如何在舆论环境当中坚持下去”时,雷军回答:“小米是颠覆性创新的东西,颠覆肯定颠覆了别人的想法、看法,影响了别人的利益,一个新的东西产生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诋毁、抹黑,羡慕嫉妒黑。我自己的想法,不管怎么想,反正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芮成钢认为这个回答“非常干净利落”,但雷军所遭受的争议不会从此平息。

  雷军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高调张扬的人,从小时候起,他就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听话孩子,学习成绩优异,18岁时毫不费劲就考入著名学府——武汉大学。23岁加入金山软件,29岁升任总经理,真可谓少年得志。“好孩子”总是讨人喜欢,无论在金山内部还是互联网界,雷军“劳模”与“老好人”的名声人尽皆知。

  那时雷军的理想已不满足于“老好人”或“劳模”的名头。自从大学时读到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雷军就注定将度过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商业人生。书中的乔布斯简直像神一样伟大,令雷军心驰神往,多年后他对媒体描述理想时曾深情说道:“那年我18岁,我也想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这故事就像电影《功夫》中周星驰拿到“武林秘籍”的桥段,充满励志意味。

  “世界一流”的凌云壮志是雷军离开金山的导火索之一。2007年10月16日,八年间五次冲击IPO的金山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众人欢呼雀跃,雷军黯然神伤。他发现自己和同伴16年、5840天日夜奋斗的青春,只换来6.261亿港币的市值,这与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的15亿美元天差地别,离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的39.58亿美元更是十万八千里。眼看着比自己出道晚的小兄弟们功成名就,雷军不服气,两个月后,他在隆冬季节离开金山,一句“我的青春,我的金山”道尽无限惆怅。不料,坊间关于“逼宫”的流言甚嚣尘上,媒体说“雷军挟上市之功要求董事长一职”,传言多年未息,直到2011年7月初雷军重回金山时,旧事重提,再生波澜。

  这应该是雷军最早遭受舆论的困扰,一切才刚刚开始。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成立之后,雷军便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雷军想在互联网上卖手机,谷歌嘲笑说:“我们自己都干不成,你还搞这样的公司?你肯定没戏!”用户排队抢购小米,旁人说是“假的,炒作”;小米宣布卖出多少万台,回应还是说“炒作”。雷军不管不顾:“小米是圆梦之旅,不管你觉得这个是有病还是没病,反正我就想干这件事情。”他将创办小米视作此生最后一次折腾,

  “成了,自己也就踏实了;不成,那就退出江湖吧!”

  2011年8月底,雷军接受《创业家》杂志专访时豪气冲天的说:“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他挂掉。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那时雷军春风得意,他在半个月前亮相“小米限量版工程机”新闻发布会时,台下竟有人高喊“雷布斯”,能与偶像齐名自然令他豪情满怀。没想到这段话引起轩然大波,雷军的湖北老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随即开炮指责他不尊重乔布斯。雷军闻言表示歉意,周鸿祎并不买账,继续炮轰:“我没法理解一个山寨乔布斯的人拿老乔的健康生死去调侃。”雷军不再服软,愤而反击,此后骂战数度升级,并与早年金山与360杀毒软件的新仇旧恨一并爆发,不可开交。

  2012年,小米的另类营销方式在业界引起轰动,销售量超过700万台,但不少人指责雷军以“饥饿营销”愚弄消费者。雷军一改早年面对批评“沉默是金”的态度,断然回应道:“饥饿营销就是一个伪命题。有货压着不卖意味着什么?一台小米手机售价2000元,50万台就是10亿元,频繁断货,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坏的体验,对哪个公司来说都是违反商业逻辑的。”

  在中国,颠覆意味着叛逆。雷军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既是对20年商业武功的一次颠覆式实践,也会对传统工业造成颠覆。叛逆者的行为和语言闪亮而光鲜,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舌战群仙,雷军显然不属于这个类型,他更像布道施咒的唐僧,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接受顶礼膜拜。他或许对万众欢呼的拥戴有所顾虑,但为了推销新产品,营销新话题,也难免说些豪言壮语,却被媒体一再放大,还打上“乔布斯”的烙印。

  正如雷军所说:“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神”是虚无而短暂的光环,所有大神都会在互联网上被亿万双眼睛解构,如昙花一现。站在风口上,无论毁誉,雷军说:“最本质的是你要懂自己。”

  二

  “只要站到风口前,猪都能够飞上天,”雷军调侃说,“改革开放30多年,有无数次这样的机会,比如90年代去深圳炒股票,去海南岛炒地皮,比如一大堆,可惜我一个都没有捞着。”

  在离开金山之前,他确实一个都没捞着。别人在互联网点石成金,雷军还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软件夹缝中低头探路。“为什么有人付出100%的努力只能换回20%的增长?反之,有人付出20%的努力,却能获得100%的回报?”“金山软件有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工程师,大家都很团结,执行力也非常强。但为何最后上市依靠的反而是网游业务?”雷军痛彻心扉的仰天叩问,也是对16年金山岁月的深刻反思,“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他自问自答,“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离开是新的启程。金山上市给雷军带来巨量资金,加上2004年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所获回报,雷军可谓腰缠万贯。“退休生活”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和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交往,比如孙陶然,两人早在1996年就一见如故,雷军说:“陶然做什么都能成,无论做什么我都投。”

  这是雷军的投资理念,他公开宣称:“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雷军几乎不看商业计划书,连具体项目都不看,外界因此批评他很拽,雷军的回应确实“拽得很”:“关你屁事。”他解释说:“第一我不是专业的投资人,更不想建个班子,搞成一个投资公司;第二投资不是做慈善,那是我的钱,我爱怎么投就怎么投;第三,我不投与金山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尽管没有成立投资公司,但并不妨碍雷军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专业水准,他看好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两大方向,多年浸淫互联网行业使他练就对公司收入和估值的精准判断。他在回顾天使投资的经历时说:“开始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第一名不干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干找第三名。”

  谁也没有料到,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雷军一口气投资了凡客、乐淘、拉卡拉、UC、多玩网、可牛等17家公司,其中有11家从零开始,涵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三大领域,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则感慨“全中国都是雷军的试验田”。这些公司都是所在行业的当红明星,有人估值“雷军系”资产约150亿到200亿美元,将成为继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系之后的第四股力量。雷军对估值不置可否,但否认有“雷军系”存在,他认为“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这些人只是自己的兄弟圈,他觉得风投只是朋友之间帮忙,“你就把我当成一个热心的大婶好了。”

  隐居幕后的三年是雷军职场生涯最宁静的时光,他后来说:“那段时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有时走出机场感觉空荡荡的,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用“我身在江湖,江湖却没有我的传说”这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雷军当时的状态最合适不过,三年“修行”,雷军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但这并非雷军的理想事业,他言辞恳切的说:“如果有志于赚钱,天使投资会很愉快,但我志不在此,可能这么说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的确如此。”“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的信念从未遗忘,雷军已经站在风口上,即将开始一段将成败荣辱置之度外的冒险。

  雷军说:“再次创业,一定要满足我喜欢、我擅长,而且足够大的市场机会。”经过对移动互联网五年的琢磨,雷军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软硬一体化的体验,他开始研究终端,走遍国内所有的厂商,希望投资或收购一家手机公司,但考察的结果是,“所有的终端都不够好。”雷军说:“没有合适的企业,对方想做的和我要做的很不一样,改变观念是最难的事,一张白纸最好画。”

  2009年底,雷军40岁生日那天,他对自己说:“开始干吧!”第二年4月,小米科技诞生,创业者都是来自各领域的精英,即便普通员工都出类拔萃,雷军不无得意的说:“小米是全中国进入门槛最高的公司。”据媒体报道,最初的56名员工总共投资1100万美元,平均每人投资20万美元——这在国内的创业公司中绝对算得上一掷千金。

  “苹果的更新速度差不多是一年一次,谷歌的话差不多是一个季度发布一个版本,我们是一个星期发布一个版本,风雨无阻,”雷军底气十足的说,“苹果和乔布斯,几乎已经无人能超越,但是并不意味着爬珠峰只有北坡一条路,我觉得小米要做爬南坡的典范。”雷军心目中的“典范”就是要有让用户喜欢的好产品,让用户成为发烧友,他说:“中国真正有粉丝的公司不多,我想把小米办成一个有粉丝的公司。”

  后来的事实证明,雷军做到了。作为全球第一家以成本价定价的手机厂商,小米在37小时内就卖出4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8亿元。2012年出货量为719万台,销售额达到126.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这在全球创业型公司中绝无仅有。早在2011年10月,小米第二轮融资就拿到9000万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投资者告诉雷军,谷歌花了7年,Facebook花了六年,小米只用了一年半。2012年6月,雷军宣布小米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整体估值达40亿美元,约为诺基亚市值的一半。短短8个月估值翻四倍,业界一片沸腾,有人预测,小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家百亿美元量级的公司。

  如果预言成真,小米无疑是中国一流的企业,离雷军“世界一流”的理想更近一步。斯蒂芬·茨威格在畅销书《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中欣喜描述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使命。”这句话鼓舞过许多人,对于雷军而言,既贴切又牵强,他的确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找到“小米”这片“风口”,但使命却发现于《硅谷之火》的青春岁月。

  甚至更早,当雷军还是湖北仙桃的汉江岸边下围棋的懵懂少年时,他就学着如何布局,并耐心观察大势。

  三

  雷军崇拜乔布斯,并梦想自己能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2011年8月16日,在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与梦想无限接近,在粉丝“雷布斯”的疯狂呐喊与欢呼声中,有那么一瞬间,他或许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乔布斯站在台上接受万人敬仰。这种满足感转瞬即逝,雷军突然中止演讲,朝声音喧闹的方向远望数秒,然后目光游移别处。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成为媒体最火热的话题,就像当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样,令无数人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雷军愿意谈论乔布斯,他说:“人还是会希望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永恒的是真善美。乔布斯崇尚的是美,他把工业品和IT产品做成了美的东西,这是永恒的。美的东西能永恒,这至少是乔布斯在追求整个工业设计的极致的过程中告诉我们的。”雷军所领悟的远不止这些,他在2010年7月自称“用手术刀将自己解剖了一遍”,得出五条体会:“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绝不要做逆天而动的事情;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第三条:人欲即天理;第四条:广结善缘;第五条:专注,少就是多。”有人总结出小米商业智慧的三大核心:粉丝文化的深度开发和经营;互联网精神和方法的极致展现;不断超越用户预期。

  不可否认,无论是“极致、永恒”还是“五条体会”、“三大核心”,都能清晰感受到乔布斯与苹果的痕印,难怪人们称雷军为“中国乔布斯”,但他对这个头衔唯恐避之不及,这位昔日程序员胸中的“硅谷之火”已燃烧二三十年,却始终保持“中关村”的低调与克制。

  模仿、学习,这是雷军对乔布斯的致敬方式,也是“颠覆一个行业”的必经之路。贯看互联网发展史,巨头的崛起轨迹莫不如此,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分别以通讯软件、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为“利器”,率先跨过100亿美元门槛,支撑起整个互联网的梦想。但是,马化腾的QQ靠模仿以色列几位网迷创造的OICQ,却通过娱乐化和本土化的方式大获成功;马云的淘宝网模仿美国的eBay,却以免费将“鲨鱼赶出了长江”;李彦宏的百度是Google的中国翻版,却通过中文优势和坚持不懈稳坐中国搜索引擎老大的宝座。对于质疑,马化腾曾毫不避讳的说:“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但是,公众普遍对模仿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山寨”曾是“剽窃”与“抄袭”的代名词,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华时代,人们认为创新可以凭空实现,异想天开与天马行空的“创新精神”总能收获掌声和鲜花,务实的尝试常遭遇打击,“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更是传统观念中任人嘲笑的愚蠢举动。

  不仅如此,成王败寇仍然是人们评判人生价值的主旋律。对于创业者与企业家而言,不成则败、非生即死,泾渭分明的界限残酷至极,故而他们常如赌徒般将企业捆绑在身上,孤注一掷。孤独者悲壮上路,有人顺利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资本市场,从成功走向成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也忽焉”的厄运,仰天长叹后黯然退场;还有人审时度势,“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华丽转身为资本家,成为以资金和经验来辅助更多创业者的风投。

  雷军是少有的幸运者,他既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也作为资本家投资近二十家企业,却从未退场。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众人以为他功成身退时,他却再度走上创业之路,步履坚定,无怨无悔。这种激情就像“上瘾”一样,雷军从未像乔布斯那样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类豪气干云的话,但他的骨子里却流淌着“颠覆”的血液,改变与颠覆,都是伟大人物的生活方式。雷军不缺钱,也有令人瞩目的江湖地位,他所谓的自我证明,绝不是书生意气,更像是对乔布斯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意味着雷军将在四十岁之后经受更大的磨难。雷军的师弟、千淘资本联合创始人李华兵说,有天晚上去找雷军,已经十点半了,后面还有十多个人等着见他。还有一次,雷军从外面演讲归来,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碗米饭和一碗粥,雷军举起碗,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了下去。李华兵感慨:“我从来没觉得他像现在这么累过。”

  “小米”之于雷军,更像是重生之路。TCL董事长李东生在2006年6月曾写过一篇题为《鹰的重生》的文章:“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经过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重生者尤其值得尊敬。

  失败是失败者的动力,成功是成功者的障碍。作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自我超越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你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雷军这样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雷军传》读后感(七):将要起飞的雷校长

  “只要站在风口前,猪都能飞上天”这句广为流传的雷军名言,过去现在未来都让每一个身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小浪花们激动不已,每个心怀梦想的互联网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说实话,雷军作为互联网的“活化石”,其江湖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否已到为其立传著说的时候,我个人并不敢苟同。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试图从该书对雷军过往的完整撰写中,抽丝拨茧出那些传媒以前所未能报道的细节内容,而不希望这仅仅是一本平白的个人事迹描述。

  战微软、清网毒、上网游、坐实金山

  时间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一个怀揣百亿梦想的追梦少年,一本《硅谷之火》点燃了他内心澎湃的激情,作为中国第一代极客的他也梦想有朝一日用程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进入金山, 雷军由一个躲在电脑背后的纯粹的程序员逐渐走向管理层。如果微软没有office,那么可想金山的WPS系统将会无法阻挡,金山将成为中国的微软。在没有360搅局杀毒市场的年代,金山、江民、瑞星三分天下,整个市场好不热闹。在没有选择网游作为业务重点之前,金山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商战血泪史。战微软、清网毒,哪里都有金山与群雄鏖战的身影,儒雅的雷军作为冲杀在一线的领导者,其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一款经典的《剑侠情缘》将金山的上市钟声敲响,十几年的奋斗换回了金山的功成名就,而此刻雷军也聪明的选择了功成身退。

  玩天使、广投资、聚朋友、布好棋局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大潮的雷军,梦想着能真正像那些硅谷成功者一样,创办一家真正的伟大的企业。把投资当作业余爱好的雷军,却在悄无声息中布局了一盘好棋。创办卓越,成功获得亚马逊7500万美金收购,有了这些资金,也就有了排兵布阵的弹药支撑。投陈年办凡客,UC在移动浏览器市场无可撼动的地位,YY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等等投资,让雷军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黄埔校长。而终其所有,倾力打造的小米则更让所有投资者和用户对其充满了无线遐想。一个软硬融合的完美体系正在由小米人全力打造,以MIUI系统作后盾,提供卓越的操作体验、丰富多样的内容、亲民廉价的硬件。雷军的这盘好棋已经雏形初现,可以猜想到不久的将来就是他收网的时刻。

  曾经错过一次机会的雷校长,是否会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有所收获,我们还将拭目以待。造神或许太过夸大,雷军系和他的朋友们,能否真正让他们的梦想照进现实?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待到他们再次功成名就之时,或许才是真正给雷军立传的最好时机。

  《雷军传》读后感(八):传奇人物

  中国IT行业的传奇人物(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多地玩网执行董事长、17家初创型公司天使投资人),劳模、对用户与市场需求的敏锐及见地,是个活生生的自我超越者,其对于《评估创业项目的十大标准》给出对评估团队的六条标准有意思:(1)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2)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3)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4)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带头人(互联网项目);(5)成本情况下的快速扩张能力;(6)履历漂亮的人优先,比如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会加分。

  如果需要树立一个学习的模范,现阶段就是雷军,有付出有收获有对人生的追求,对超越自己的强烈紧迫感,不找任何借口给自己,一架战斗机。

  《雷军传》读后感(九):一个“响当当的小人物”如何成就事业

  花了两天大概五个小时的时间,在高铁的往返程上把这本书看完。开卷有益嘛,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多多少少能够引导一些少年去奋斗。不算是传记,更像是一本励志的图书。讲的是一个“响当当的小人物”如何成就事业。总结起来就是怀揣梦想、一直热爱、奋斗、学习、累计、从操作向管理的转变、结交团队、打造精英团队、为之(自己)奋斗。

  互联网发展历程,由雷军发展史,观整个行业的发展。从第一代中国程序员求伯君,到软件,游戏,电商,小米。一路走来,就差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了。 小米,我不是米粉,也不用小米,也不喜欢雷总的营销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小米的成功。 魅族,还早就在关注的魅族,虽不是什么死忠,但是我用魅族。喜欢黄章的认真做事。了解魅族的发展,觉得雷军在相关事情的不义。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创业是件很幸苦的事情......

  《雷军传》读后感(十):“雷布斯”的称号对雷军而言是否过誉?

  在本文开头需要说明一件事:本书系财经作家陈润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亢博剑老师邀约所作,并非雷军本人旨意,因此作者并没有直接采访雷军及小米八大联合创始人的机会。但是,陈先生以其惊人的媒介素养和专业水平,整理了十分详实的一手资料,结合对诸多接近过雷军的同行的采访,完成了此书。相比于一年前我读过的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应马化腾之邀写的《腾讯传》一书,应当说逊色不少,但也称得上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作品。 此书系我从网上买书时为凑价格免运费而购,到手后发现只有薄薄的三百页,读起来很快也很顺畅,这与我大一时候系统读过洪杰文教授开出的书单并提交书评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包括《浪潮之巅》、《硅谷之谜》、《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生存》等等。时隔一年,将雷军和他的企业代入到我脑海中那个已有的,对互联网的认知架构中去,也并非难事。这件事印证了刘静慧老师的观点:读过的书总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留下印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就会发挥作用。 这篇文章谨从三个角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作为一个“米粉”,我不敢说自己的文字是客观公正的,但实际上书评也并不要求什么客观公正。 创办小米之前 2018年4月25日,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小米6X发布会,我在现场。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林斌完成了6X的发布后,雷军宣布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正是因为要发布这一决定并指导小米甚至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日后发展方向的消息,雷军才将这场发布会选址在了武大——自己的母校。 据书中描述,雷军从小学开始就是个中规中矩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一路凭借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录取武大计算机系。雷军大二写的软件被收录进大一教材这事已经广为人知了,不过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雷军读大学时对编程十分之着迷以至于戒掉了午休的习惯,因为他害怕别人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偷偷学习以超过他。这件事说明:雷军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这件事还可以解释:雷军之所以能够包揽四年下来系里头几乎所有的奖学金,乃是因为他有连午觉都可以戒掉的毅力;而我之所以绩点连3.7都难上,乃是因为我如果中午没睡够四十分钟下午就一定跟一条死人一样。 雷军上大学的时候,广埠屯还是全国有名的电脑城,素有“北中关,南广埠”的说法。雷军是那种能够跟一整条街的老板都混的很好的小天才,大三的时候,雷军创办了三色公司,和好朋友一起做汉卡,尽管后面倒闭了,但上大学开公司并做的不错的,在那个年代能有几人?李开复我是知道的,其他人我就不得而知了。 雷军在大学毕业后受求伯君之邀请加入金山公司,那一年是1992,整整十五年的青春他都在此度过,直到2007年金山以融资6.261亿港元的傲人成绩上市后才退出。关于金山,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WPS(后来被微软Word挤压)、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后来被360和腾讯电脑管家击败)几乎都是雷军一手完成的杰作,如果说,求伯君是金山起步的源头,那么,雷军就是引领金山走向辉煌的主心骨。 这里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金山在最危难的时候只能靠《金山词霸》这样一款软件生存,在“金山词霸2000”和“金山快译2000”发布之际,雷军力排众议,将两款软件的价格由96降到48再降到28,低到了盗版软件都竞争不过的地步,也正是这一策略使得软件销售异常火爆,金山迅速起死回生,此后的金山毒霸也采取类似措施,不过360更狠,直接免费,当然,这是后话了。我想说的是,雷军说不定正是从这里开始,看到了中国的数字化市场其实十分之富有弹性,换句话说,购买量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价格的变化幅度,如你所知,小米手机一直主张顶级的配置与超低的价格,其灵感或许就来源于此。 金山上市,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好消息,但在雷军看来,只有6亿多一点港币的市值和马化腾的腾讯与马云的阿里巴巴比起来实在相距甚远,终于,他选择了离开。与其说是长期加班导致的身体原因,毋宁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太过心痛。 手握大笔资金的雷军化身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了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各大榜单前列的诸多企业,例如孙陶然创办的拉卡拉、李学凌创办的多玩网和YY语音、梁捷和何小鹏创办的UCweb以及陈年创办的凡客诚品等等。我们后来还将看到,正是这些投资经验使雷军在构造小米生态圈时得心应手,“雷军系”大放异彩。 创办小米之后 每一个米粉都不会忘记,雷军的生日是12月16日,正是在40岁那年生日,雷军下定决心再度创业,这次,他要做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这就是日后的小米。这一想法,来源于在母校读书的日子,是那本《硅谷之火》,以及书中乔布斯接近神人的形象,给予了雷军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正如雷军在母校的多次演讲中所提到的那样——“我在行政楼前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整整一个晚上,我都在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硅谷之火》给了我答案,我要做乔布斯,我还要超越乔布斯”。我后来也经常一圈一圈地在行政楼前的操场走,不仅如此,我还在宿舍的天台上一圈圈地走,也没想明白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事说明,我还没读到过令我精神震撼的那样一本书。 靠着多年投资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广受赞誉的人品,雷军很快组建了小米团队,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七龙珠”的小米联合创始人团体,这其中有学艺术设计出身的刘德,有之前金山的老手下黎万强,还有原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手下名将林斌,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雷军是做软件出身的,成立小米的初衷并没有如今天一样明确,他们最初捣鼓出的产品是米柚(MIUI)和米聊,如你所见,前者现如今已经更新到第九代版本,被誉为“最美观的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后者被张小龙开发的微信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关于这件事,有一点补充:张小龙最初做出来Foxmail的时候,雷军非常感兴趣,特地派了一个小组前去收购(那时还在金山),后来收购小组没有谈成,因为他们认为,这玩意他们一个月也能捣鼓出来,再后来,腾讯连mail带人一块收走了,再后来,如你所见,微信取代QQ成为国内第一大社交平台,且大有席卷全球之势。雷军后来十分生气,“直到现在,还有人跟我说,他一个月能够搞出foxmail。”这件事说明:雷军和马化腾都十分具有眼光,这件事还说明,有时候你认为领导很蠢的指令背后说不定有你看不到的很深的奥义。 话说回来,雷军从操作系统开始,慢慢转向了自己生产手机,他没有像格力那样斥资打造自己的工厂,而是采取互联网装配的模式,从世界各地的优秀厂商那里订货,再进行组装,产品销售同样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一举动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小米1为例,它具有超越三星Galaxy S2、LG Optimus2X等若干旗舰的顶级配置,价格却不到它们的二分之一,低至1999,这在当时智能机还不普遍的情况下无疑是革命性的,正是由于其特殊的意义,它被市场誉为一代“机皇”。 此后,无论是走旗舰路线的数字系列,走线下旗舰路线的Note系列,还是走低端路线的红米系列,以及后来横空出世的高端旗舰MIX系列,都秉持了小米“最酷”公司的信念,那就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小米在米粉心目中,不仅是性价比的代言,也是黑科技的代言,更是永不令人失望的惊喜的代言。 关于包括周鸿祎在内的诸多人士指责的“饥饿营销”问题,雷军做了以下答复:“限量销售并非小米的本意,而是销量不足的无奈之举,饥饿营销就是一个伪命题,有货压着不卖,对哪个公司来说都是违反商业逻辑的,小米一直采用最尖端的技术,所有的供应商都在爬坡,导致供货非常紧张。” “雷布斯”? 众所周知,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灵魂和核心,从苹果电脑横空出世引发世人震惊,到iMac拯救苹果公司于危难之中,再到iphone引领智能手机浪潮,乔布斯的一生都踏在浪潮之巅上,或者我们可以直接认为,这两次浪潮根本就是乔布斯一手兴起的,总之,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而雷军,正是要通过小米向乔布斯致敬甚至战胜乔布斯,他认为,乔布斯是神不错,但是神不是永恒的,他等着后来的人迎头赶上。 在Mi2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价格的一瞬间,台下群情激奋,不少人脱口而出“雷布斯”的称号,但是,这还只是一个起点。 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分别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也有TABLE的说法,“L”指的是“雷军系”,E指的是周鸿祎旗下的360相关产品。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二次浪潮——移动互联,那你就看走眼了。吴军博士指出,当今时代已经来到第三次互联网浪潮——云计算与大数据,简而言之,这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一说法得到了包括尼葛洛庞帝在内的诸多业界与学界大佬的肯定与认可。马化腾在这一块做得很好,尽管我们总是说他是一个抄袭者,但是以QQ和微信为中心,构建腾讯云以涵盖金融、社交、音乐、阅读、出行、居家等等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生态圈的战略却是老马首创,且如你所见的那样取得了不俗的效益——谁敢说自己能够一整天不接触腾讯的产品?如果说,马化腾的生态圈中心是QQ与微信,那么,雷军的生态圈中心就是小米。 小米手机固然是小米的招牌,但是,小米绝不是也不会满足于仅仅生产手机的公司。雷军说过,小米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他不会吝啬自己的任何财产与精力投入其中,我们看到,小米的整个战略构成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移动互联,我们不会忘记,雷军以软件编程出身,从最初的金山系,到后来的雷军系,其中囊括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软件,包括金山软件、迅雷、欢聚时代、猎豹、UC等等。截止今天,小米应用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第四大市场,移动终端的整个软件体系对于雷军来说几乎都是掌控于股掌之中的。 第二部分便是智能终端,我参加小米6X发布会的礼品便是小米电动牙刷,我后来还决定要给爸妈各买一支。你可能会疑问,牙刷和手机有什么联系?事实上,这正是米家的核心理念在其中起着纽带作用,即家居互联。以手机、路由器和电视为中心,小米的“米家”系列包括了吸尘器、除湿器、牙刷、移动电源、智能台灯、饮水器、电饭煲、平衡车,甚至毛巾、枕头和背包。小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搭建智能家居服务,此后再慢慢延展到办公室甚至更大的领域。 第三部分是小米互联网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小米电商平台,除此以外,便是目前具体方向还没有被摸清楚的云计算和大数据。

  马云其实早就宣称自己运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近几年媒体对这两个概念报道的也是非常之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动不动就以大数据的名号为自己做宣传,但实际上,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并不多,亚马逊是一个,其他的我也不得而知,总之,这一概念的界定与区别仍然具有不小的争议,但它代表了下一次互联网浪潮的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雷军最著名的话莫过于,与其在盐碱地种庄稼,不如在台风口放风筝,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上天。这句话其实与吴军博士的“浪潮论”不谋而合,那就是说,互联网时代从来不缺乏具有能力的人,真正缺乏的,是能够意识到浪潮并主动站在浪潮之巅的人,这样的人,几乎不需要自己的努力,就能够随着浪潮漂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袭。 如果大致划分的话,第一波浪潮是个人电脑及电脑软件的普及,比尔·盖茨站在了浪潮之巅,狠狠地将IBM甩在了身后,一手缔造起微软帝国;第二波浪潮则是移动智能手机的诞生,乔布斯是这波浪潮的主角,其iphone手机系列至今名噪天下久盛不衰;第三波浪潮则是现今还不明确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一个可以看见的事实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万物互联”作为第三次浪潮的前奏,纷纷打造出自己的生态圈。雷军能否成为并超越乔布斯,成为中国的乃至世界的“雷布斯”,关键就在于他能不能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站在台风口”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雷军传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