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勋说红楼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蒋勋说红楼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9 05: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勋说红楼梦》经典读后感10篇

  《蒋勋说红楼梦》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页数:19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一):文字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确实很不错

  抛开内容不谈,作者文笔令人印象深刻。语言丰富,有节奏感,没有什么大词,但不失严谨。而且隐隐有点谦卑,不是故作谦卑拉近读者距离的那种,而是年龄阅历带来的怜悯宽容之情。这种感觉,在木心的文字里也读到过,不一样的是,木心的更诙谐风趣,蒋勋则主要是温情包容

  而且作者没有让人明显感觉到他是高于读者的,只是平静娓娓道来,似乎并不急于表达自己要求读者接受。你看不看,他都在那里。这一点我也没法准确表述,只是在一些书里会感觉到来自作者的“逼迫”,努力追求读者认可,但这本没有。之前看过一本讲诗经的也没有。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的特色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二):摘录及感悟

  原文:“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原谅。” 感悟:懂得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宽容。而阅读就是让自己经历从未体验过的生命形式。 原文:文学不是励志格言,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真实现象的理解与包容。 原文: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会面临两种性格的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达致这两者平衡,真是大智慧。 原文: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感悟:每一次阅读,都是看到自己并形成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 原文:他在繁华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感悟:这是怎样的情怀啊!

  原文: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 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文:知道是空,你还是执著。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著。

  感悟:现世之人,又有多少人能放下呢?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以为简单,可这是极难的。蒋勋接着写道“大学时候带着《金刚经》上山去庙里,住在狮头山的海会庵读《金刚经》。读了几天,觉得自己定力很够。忽然听到山下卖猪血膏,就狂奔下去大吃一顿。我想《红楼梦》常常让你啼笑皆非,是你忽然发现生命中的修行跟执著、痴迷是纠结在一起的。”

  原文: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三):大力推荐

  ★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合集(全三册)当当独家销售.

  ★赠蒋勋手书"来日方长"精美笔记本一个;

  ★赠蒋勋唯一的视频DVD《生命里的善与美》光碟一张;

  ★随缘赠蒋勋精美画作卡片一组;

  ★每套书都包含精美手提袋一个.

  ★连续被央视《读书》栏目评选为2011年度、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

  ★林青霞、海清、林怀民、张晓风推荐;

  ★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全三册)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40年阅读《红楼梦》的感悟,蒋勋从美的角度,从情感出发梳理《红楼梦》文本渗透出的细微感觉。

  ★通过阅读《蒋勋说红楼梦》,我们会发现蒋勋先生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跟着蒋勋读《红楼梦》,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我们不只是在阅读《红楼梦》,我们也在阅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不断让你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让我们随着蒋勋先生一起重读《红楼梦》,从中感受青春、体悟人性!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四):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全三册)

  蒋勋先生非常细致地几乎是一词一句的讲解《红楼梦》前80回,特别是对诗词风俗典故的讲解是非常平易近人,对曾经因艰涩而跳过的古文部分有了很好的理解与点拨,更能深一层次的理解文章优美深意,对人物故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这点上除非再有更深的文学造诣否则看再多遍也是枉然。同时,蒋勋先生也从美学、理学佛学等角度对《红楼梦》及曹雪芹作了一定程度的解析,虽然只是一家之言,在某些观点看法上也和自己大不相同,比如元春省亲之后的灯谜、海棠社所作的诗词等等,蒋勋先生用一贯所说的“可怕恐怖”来说预示着或是暗示着什么的时候,可能忘了这是曹雪芹写的回忆小说,答案既然已经早于第五回已经出现,这众多的伏线不是纪实而是方法,这点上的讲解实际上是比较失败,有点本末倒置。其次,至于对人物的看法,特别是从道家、佛家的角度看待宝玉等众多人物,是其特点,在分析了各自的人性本质社会因素时,就不再是简单的爱憎分明对待而是善待每一个人物,是抓住了要义的,这和胡适、林语堂甚至近年刘心武式的方法是有大不同的。第三,从全书来看,这套书基本是个讲演笔记,有比较多的口语重复内容,如果适当的整理,或增或减修饰一下,则整体格调也更高。最后非常感谢蒋勋先生用这种非考据亦非揭秘性质方式,有如文化课老师由浅及深地讲述着《红楼梦》,几乎是手把手地把读者领进门,虽然观点及方法上不是尽然相同,但这对古典文学的普及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容置疑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厚重博大精深的,每次看都会有新的认识见解,也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拍案定论,值得慢慢细读慢慢体会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五):感谢有你对这个世界如此温柔

  引言:林青霞说蒋勋是她的半颗安眠药,不知道的人可能以为是因为蒋勋的声音特别好听,我听了蒋勋老师的喜马拉雅平台后,明白绝不仅仅如此,蒋勋老师大约是我所知道的人中对待这个世界最温柔的人,他的温柔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声音好听、为人善良或者谦恭有礼,这些都只是表面呈现出的形象,他之所以温柔是因为他内心有对万物真诚柔软的慈悲,可以比一般人包容和理解更多的人事

  2016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蒋勋老师的《蒋勋说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从小时候就开始读的一本著作,读了不下十遍,也看过不少解读红楼梦的书,大部分解读都是对历史的考证,对文化(服装戏曲饮食等)的分析,其中也不乏有些弹眼落睛的大胆推论。蒋勋老师解读红楼梦的角度与以上完全不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看红楼梦如同看佛经,在他的笔下,红楼梦不再是几百年前的贵族酒醉金迷的生活亦或是迷离扑朔的历史,而是一种对自己和生活的反观。至此,我感觉原来我离大观园如此之近。

  读红楼梦很容易读得肤浅,比如各类电视剧喜欢把黛玉、宝玉和宝钗的三角恋拿出来大写特写,看完只记得喜欢了一些人讨厌了一些人,所有人似乎都变得标签化,说到凤姐就是泼辣,说到黛玉就是多愁善感

  直到遇到了蒋勋,在《蒋勋说红楼梦》中,所有这些人物又丰满了起来,这是他的温柔所在,他不会将人贴上标签使其扁平化,而是从所有人的情结来分析(complex),这给与了在书本中所有大小人物一个阐述自己的机会

  读红楼梦,很容易恨王夫人,她逼死金钏,赶走晴雯,所以表面上她成了封建势力代表,而如果你不认识王夫人的情结所在,你只会讨厌他。她的情结是恋子情结,而恰巧她的身份使她有这个能力引导两个丫鬟悲剧,把人物抽丝剥茧后,你会看到背后真正的原因,而如果你不去认识它,就不能改变它。

  红楼梦中,贾瑞和贾琏的猥琐会让人有点反胃,一个是正照风月宝鉴做春梦,一个是凡是女人都能拉上床睡觉,他两人悲剧的原因,都是因为束缚,贾瑞从小受到祖父贾代儒的严厉管教,在青春萌发时却不得接近女色;贾琏则是始终被凤姐的能干压制,在生活方面被管得极其严苛,两人都是因为束缚反而导致对性的渴求被异化。如果单纯标签化他们两个,而不去理解情结所在,那同样的悲剧依然还是会发生

  许多人对宝玉有种误解,认为他是玩弄女孩子的一个花花公子,书中蒋勋老师为宝玉正了名。大观园其实是一个青春王国,在青春王国里,对性别区分是不清晰的,对美的欣赏是纯粹的。而成年后的世界都容易带了有色眼镜去看人际关系。相较贾琏、薛蟠动不动就上演AV戏码,贾宝玉为平儿梳妆、为晴雯撕扇子真情及对美好人事的追求不是更动人?宝玉抗拒长大其实是在抗拒这种像鱼眼睛一样的浑浊不纯粹。恐怕很多人都已忘了自己那样纯粹的时候了吧。

  以前读红楼梦,是很讨厌夏金桂的。夏金桂有种傲慢,她认为人是分高低贵贱的,分别的标准金钱权势,因此她不认为香菱是和她一样值得被尊重的生命体。而香菱是和夏金桂相反的存在,她天真美好热爱美好的事物,即使她从小就悲惨地被卖来卖去,她依然能过得快乐。她用她的单纯去迎接夏金桂,却反被对方借此凌辱她。蒋勋老师说夏金桂自我放弃了被救赎的机会,因为她本来有机会改变她的狭隘,然而她放弃了看到美的机会。这种解读让我一下子醍醐灌顶,原来所有的恨都可以转为悲悯,虽然不认同但是能理解,并能在自己身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七十几回,贾母明白大观园已是强弩之末,或许那个中秋晚宴就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个,所有人都陆陆续续离场,但贾母迟迟不愿离去,因为她是家庭的主心骨,她知道有她在,这个家还不至于散去。相比起来,黛玉和湘云是洒脱的,晚宴中她们早早地就离场去对诗了。无关对错,这是两种生命体选择肩负的责任和选择的道路

  我觉得扁平化的判断是恶森林的温床,会造成彼此间更大的仇恨冲突。拿现在流行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很低维度的判断,而在正邪间不断调和平衡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所在。蒋勋最喜欢说曹雪芹有大悲悯,因为他对他笔下的人物客观和真实,鲜有对错之分,这是他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历练后的开悟。而谁好谁坏常常都是后人读着读着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后转化的。蒋勋老师宛如曹雪芹的跨世挚友,因为只有同样拥有悲悯的人才能彼此理解。

  感谢这个世界有曹雪芹、有蒋勋,他们内心的沟壑足够宽广,才能这样去理解和包容人性,这是对人性高维度的解读。

  但对人性的理解,并不代表他们纵容最终表现出来的恶,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赞成的认同感。对人事的悲悯其实也是对自我的映射和剖析。看完蒋勋老师的解读,我明白为什么《红楼梦》曾经也被取名为《风月宝鉴》,书中所有人物都宛若一面镜子,照出人世间各种情结,而即使是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你我身上。

  欢迎来我的幽谷居小坐。订阅号:youguju1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六):《蒋勋说红楼梦》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很了不起的著作,但因为蒋勋的解读开阔了我情感的弧度,开阔我对于更多事物的理解。

  林青霞林美人说:“蒋勋是我唯一的偶像,我的半颗安眠药。”

  蒋勋擅长捕捉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能从曹公不带贬褒的文笔背后挖掘每一个角色性情命运赞美人性的闪光点,体恤少年人的成长,体恤每个人在自己处境不易。一些自己读原著时可能忽略了,或者没有多想的问题,而他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颇能勾起一些感悟

  蒋勋口中宝玉是《红楼梦》里的“菩萨”。看了这本书,我居然喜欢上了宝玉。

  蒋勋说,他觉得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典故,都有他的来历,他觉得人要珍惜人,没有一个生命是可以随便糟蹋的。

  贾宝玉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里面都没有执着占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在现实生活中,与我们相近的人我们很容易去理解,但是当媒体头条报道、或我们身边出现一个了行为突兀、饱受争议的人时,这本书教人更多是:即便你无法帮助他,请你越过他,或者去反思背后的原因,也不要去践踏歧视他。

  当然,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一个人的理解和观点会和自己完全相同,没有一件东西百分百合心意。保持自我判断力,不盲从,也不断然否定。无视不好的,跳过不同意见的,去发现和欣赏其有价值的部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