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6 05:4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犬经典读后感10篇

  《知日·犬》是一本由苏静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犬》读后感(一):100%纯粹的“爱情

  对于一个日语专业狗狗脑残粉来说对《知日 犬》的渴望早已不可抑制。或许这也是缘吧,接触的首部日本影片就是《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只是不知道当年哭完一卷纸的单纯还剩多少了。

  最喜欢夏目漱石和狗的那篇,“就算狗马上快死了,一旦被主人安抚安慰,没有力气也会摇着尾巴表示感激。看不见主人身影时候,也会踉踉跄跄地追寻主人脚步。黑牡丹死去的那天早晨,它蹒跚地挣扎着走到院子里,我真纳闷怎么回事,只见它在院子里拉肚子,原来它拉在屋子里会受到训斥。”站在早高峰拥挤地铁里,也许没有人注意到我双眼模糊。我仿佛看到我的豆豆(我们家狗)卧在姥爷的大拖鞋旁边一动不动等姥爷回来的样子,仿佛看到它一大早兴奋地扒我的被子摇着尾巴,还有我们外出时它呆呆地等我们一口不吃的场景。这些感动,也许只有养狗爱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每一个人都感动于八公的执着,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主人为了能收留它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分出了多少精力来跟八公在一起。我想也正是因为他的爱才换来八公那么多年的等待吧。爱,是相互的。

  跟狗狗的十个约定里记忆深刻的是“你在学校里还有很多朋友,但是我只有你”。虽然不合适总会想起来我们会有舍友社团聚会朋友,可是爸爸妈妈却只有我们。电影里的狗狗陪女主人公度过了美丽童年,可是当她有工作、有男朋友的时候,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狗狗在一起了。

  《知日 》中摄影家的介绍原本是一个独立于特辑的常规项目,但这一期却意外地切合着主题。100%纯净情侣和100%纯粹的爱情。照片中情侣们相互拥抱,找到彼此契合的位置,以看起来像一个人。而在这袋子里没有空气只有情侣。这是我所理解也是我在找寻的爱情,为了靠近彼此做出必要牺牲,在爱情里可以抛开一切杂质为爱窒息。日语中的“爱情”这个词不仅仅是指爱情,还包括了亲情感情,我不知道把人与狗、孩子父母、情侣之间的感情混成一谈是否合适,但终归都是充满爱的感情,都是一种为了爱而愿意很多的牺牲,都愿意为了爱而暂时的迷失自己

  我始终做不了一只猫,但我愿意永远地爱着狗狗。

  《知日·犬》读后感(二):有爱的汪星人

  封面这张照片,越来越觉得有味道完全诠释了人与狗的关系。本书中收录了日本史中各种人与犬的生活照片,图书资料,各正史野史各时期里的日本犬。因为个人更喜欢狗一些,所以买了本犬特辑,看过觉得内容丰富,又想回头把那本《知日-猫》的特辑也收藏一本。

  日本犬的代表:忠犬八公,有忠犬八公博物馆,铜像等。泪奔的《又见可鲁》,那条叫小Q的导肓犬像天使一样感人摄影师秋元良平先生拍摄了可鲁十二年人生,看着可鲁从小到大的珍贵黑白照片,越发觉得有狗狗相伴真是幸福

  山本理惠子的狗狗查理和猫猫洛洛友好相处的照片看着也好有爱。松下纯之的Bolt,有天性心脏病,对他也格外疼爱,为他留下二万多张照片;另一只Sunny是一只收养的流浪犬,长得和Bolt很像,这真是缘份。流浪犬专辑里各式的流浪犬真是让人心疼,养小动物之前一定要有要么不养,要养就坚持不要遗弃的意识啊。

  也有拿“犬”做艺术的艺术作品,一个大大的超常规格的“犬”真看不出来有什么妙处啊。让人联想起那只简简单单的充气大黄鸭。

  夏目漱石除了猫,也养过两只犬,是位如假包换的爱犬人,为第二只爱犬起了特洛伊战争荷 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勇士名字Hector,还饱含深情地将之写入温情的《玻璃门内》一文中。另一位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爱犬却叫黑牡丹。

  与狗有关游戏动漫杂志等等更是举不胜举人类对这些汪星人的喜欢更催生了各种专为狗狗设计的居家住宅超越想象,让人看呆了。

  《知日·犬》读后感(三):我不喜欢小动物

  1、

  我一度不敢告诉别人,我不喜欢小动物,怕人家意味深长眼神盯着我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爱心啊。

  如果要说,我会加一句,但是我很喜欢花草草啊。

  不如,就允许我为自己狡辩一下吧。

  2、

  其实小时候,家里很喜欢养狗,来过的,离开的,有十来只吧。

  有些被人拖走了,只听到小狗尖叫一声,接着是摩托飞车的声音,然后村子里又一片寂静了。

  有些是得了不知名的病死了,打针喂药,也挽留不了它。

  有些进了主人家的厨房,最后进了主人家的肚子。

  一开始我也会跟着吃,后来我长大些了,觉得吃狗肉是很残忍事情,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3、

  狗狗一进我们家,脖子上就会多一个项圈,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用来束缚它的自由的。

  那时候大人对小狗是很粗鲁的,不喜欢了,飞脚一踢,它哀叫一声换个地儿默默趴下

  4、

  我很怕小狗小猫。

  小学有一天,我去还锄头外婆,在她的杂物间里,一只身型高大的狗狗对着我狂吠,还追着在我的小腿脖子上咬了一口。

  我当时怕极了,转身瞪着它,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后来妈妈知道了教训了我一顿,才不情愿地带着我去打狂犬疫苗

  自此,我不敢接近猫猫狗狗,如果狗狗对着我吠,我更会吓得魂飞魄散

  一直到今天,这种恐惧还在。

  我们老板是养猫爱好者,家里大大小小的猫咪有五六只,他偶尔会带一两只猫咪到公司给我们玩。其他同事都会亲昵地抱起肥嘟嘟的小猫咪,我却只敢远远地看着,连上去抚摸一把的勇气都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猫咪并没有像狗狗一样伤害过我,我却害怕它那尖利爪子牙齿会伤害到我。

  5、

  小时候家里也养过一只猫。

  狗狗不喜欢它,经常想找它的晦气,却被一条铁链束缚。

  我看着狗狗火急火燎的样子,就会想笑。

  大人在旁边的话,会大声呵斥一句,狗狗就会不情愿地安静了。

  我们家的猫咪是放养的,经常神龙不见神尾。

  但是夜里一定能经常听到一声又一声凄厉的猫叫声

  有一天夜里,我起床去洗手间,与猫咪对视的时候,发现它的眼睛黑暗中闪着绿光。

  我家的猫咪欢喜的时候还会打几只老鼠邀功,主人一开心就给它吃最爱的鱼。

  但是这只猫的下场很惨,最后成了餐桌上龙凤汤的一味调料

  弟弟还跑过来跟我说,你知道爸爸是怎么宰猫的吗?

  我摇摇头

  他说,是活生生吊死的,好惨。

  不知道怎么的,这句话一直跟着我很多年。

  那只猫,有黄白相间的毛发,有点像小老虎

  6、

  我不喜欢小动物,除了有被狗狗咬过的经历。还因为,我有轻微洁癖

  家里养狗狗的时候,有时候一次一只,有时候一次一窝。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打开内大门,迎面扑来的尿臊味,和地上一坨又一坨的粪便,都在提醒着我悲惨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我厌恶家务,偏偏,我每天有很多家务活儿要做。别人在聊天打闹的时候,我在做家务;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做家务;别人在学习的时候,我还在做家务……是以我真的很讨厌这没完没了家务事儿。

  这种厌恶的情绪就蔓延到无辜的狗狗身上。

  我曾经发誓,这辈子绝对不会养宠物,即使人家说猫是很干净的,我也不想。

  记得前年春节,我没有回家,一个朋友想让我帮忙照顾几天小猫咪,我惊慌失措,连连拒绝。他不能理解,以为我是不愿意帮他。

  7、

  但是今年我的舍友却跟我说想养一只猫。

  六月份的时候,她通知我,她买了一只小咖啡猫。

  我全身发麻,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

  脑袋里还时不时浮现小猫咪初来乍到到处屎尿的画面,我打了个冷颤。

  再想起房间里有很多纸质书,如果哪天下班回来发现书都变成了一堆废纸屑,我应该找谁喊冤去呢。

  不过我也安慰自己,也许我因此喜欢上猫咪呢。它那么可爱说不定我还能搞个猫咪拍摄集呢。

  为此我去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来了解,心里也在慢慢变柔软

  平时看到微博上别人发的呆萌的猫咪照片,我也会惊呼喜欢,也会心里无限温柔,不知道现实中的猫咪可否给到我这种感觉呢。

  最近得知,这个家庭成员,要在春节过后才能入住,我竟然松了一口气

  哪天,它真的入住了,我会试着跟它好好相处的吧。

  8、

  想起有一个人评价我说,你就是一只忠诚的狗。

  又有一个人评价我说,你真是一只可爱又缠人的小猫咪啊。

  原来,我是这个样子的。

  欢迎订阅慕宇轩的微信公众帐号(搜索微信ID:muyuxuanxuan)每天都有丰富内容推送,还可以跟轩轩单独互动哦!

  《知日·犬》读后感(四):亲爱的汪星人 ——《知日·犬》,狗狗的传奇

  亲爱的汪星人

  ——《知日·犬》,狗狗的传奇

  他们摇着尾巴,在都市丛林里面游走,带着温暖

  每个孤独小孩小时候都会希望有一个伙伴:他们或是小鸡、小鸭,黄黄的毛茸茸地露出娇弱的神情;或是小兔子,红红的眼睛和长长的耳朵;又或者,他们会是喵星人,高贵冷艳……但是无论他们喜欢什么,狗狗永远是最忠诚而感性的伙伴,它们暖暖的小肚子,温柔的颜色甚至小小的眼睛,都透露出一种让人欢欣力量

  在狗狗的眼睛里面,倒映着上帝

  《永不缺席的守候》,忠犬八公的故事里,秋田犬八公风雨无阻的等待,是让今天的急躁人们无言面对的信诺;《又见可鲁》,那温柔的属于拉布拉多的黄色,是单纯而柔和善良,我们因为克鲁的故事,开始走进辅助犬的世界——导盲、介助、听导——他们是人类的“眼睛、耳朵、拐杖”,又不止是工具,而更多的是伙伴与朋友;流浪狗大约会出现在每一个城市,他们大多毛色粗糙,眼神警惕,而dapple dapple的镜头对面,这些汪星人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占据码头老大们颇具“拜码头”的架势,某种程度上,他们比人类更像是荒废码头的拥有者——他们明白码头被遗忘缺憾伤痛,也自己寻找到了某种生存的方式,独自生长成镜头里面的微妙的疏离感……

  在狗狗的故事里面,没有什么国籍界限,单单只是爱与不爱的差别。犬奴没有距离,而汪星人也不会因为语言障碍,就与人类之间出现隔膜,他们总是用汪汪声沟通,相比较人类的泾渭分明,他们更加善良——摇着尾巴表达善意,在地板上翻开肚子曲起前腿等待你的抚摸,呵着气,傻傻相信永远的伙伴的定义。从这里看,狗狗也许比上帝更爱人,它们无条件地爱着幸福呀!

  说来这一期里面最有共鸣的应该是100页上面的《家有贱狗》了,还记的小学的暑假里面等着看这部动画的时候的那种欢乐,牛头梗“啊呜”和犬神老大的黄金整人与被整的组合总是让我爆笑满满,那种欢乐是无法替代的,而啊呜的贱贱的黑眼圈和做了坏事以后到处乱窜的“坏小孩”的相处模式真心让我觉得它的主人真的很爱他呢——虽然每一次壮硕的老大都被搞得筋疲力尽(要知道那一组昂贵女儿节人偶就是它搞掉的呢),但是我想我们都会羡慕莎也加,能够曾经和这样一只呆坏呆坏的狗狗共度一段最为纯真时光

  但是狗狗们也会老,也会死亡,也会离开我们,但当有一天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希望它们安详快乐,它们是我们身边亲爱的汪星人;他们带给我们快乐,和我们分享好时光,抹干我们的眼泪,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毛绒绒的触感。在《知日·犬》里,我们见到了更多的日本狗狗的生平传说(《里见八犬传》神马的),也见到了更多的日本设计师的人犬和谐居住设计(《为汪星人设计住宅》),甚至还有传递独一无二的快乐的狗狗游戏(《任天狗》),他们对狗狗们的保护,对人类的约束,也更让我们意识到,社会的进步与理念重要性(《离开主人的那一天起》)。

  伴随着近期的烈性犬伤人事件,拥挤的城市里关于养狗狗的争议愈发热烈了。我们也许不能为这件事情找出一个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做一个更好的主人,拥有狗狗的时候,能够给予它一个友善环境,让它不至于在一个不安定的氛围成长,对人类充满敌意;如果没有办法养它,也不要将它丢弃,选择一个妥善处理,让他的余生能够不因为人类的错误,而失去幸福的可能;如果他流浪远方,也不要轻易将它处理,因为它是生命,是这个地球的拥有者之一;它不能回答我们,但是我们应该比它想得更多……

  《犬》的特级里,有属于狗狗的传奇。

  y 林怿

  2013年7月2日22:53:18

  写于御庭园

  《知日·犬》读后感(五):作为日本文化 的狗狗该怎么解读

  《知日》系列都很好读,好读到书出的多了,你会有点心生嫉妒。在日本,任何一种现象都可以被当做文化来解读,都可以被当做文化消费品来出售,而中国,这一切似乎离得还很远。

  日本人爱猫和狗,算是比较出名的。做过一段时间真的宅女之后,会明白为什么在大城市的御宅族中,宠物会那么风行。只不过,你可能会因为养上狗狗之后,会分不清你是因为寂寞还是因为爱。如果你能永远当它们是家人,分不分得清又有什么关系?苏静在前言上也写到了我们中国犬的地位,大多数是半流浪性质的,有很多人还会毫无缘由的伤害它们。我不相信在日本就未曾发生过虐待动物事件,众所周知,日本的变态也不在少数——突发奇想,知日系列是不是也应该出一本《知日 变态》什么的,但是总而言之,呈现给公众的大多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都是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忠犬八公,我不相信有几个人能看这个电影不哭的稀里哗啦的,八公是出现在了日本,在中国,我想它会做成一具活体标本来表彰它的忠心的。

  再就是《导盲犬小Q》,可鲁的故事很平淡,但是越是平淡越是人生,狗生也是一样的。一只狗狗能一生为他人毫无保留的奉献,即便不会说话也用行动表达着善良和勇气,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光子写的小说《我与狗狗的是个约定》中,最打动人心的话就是,你有你的人生,你的朋友,可是,我只有你。一只狗狗的一生,所有的一切只为围绕一个人。当你真的彼此驯养的时候,你会懂得什么是牵挂也会自然而然的选择,选择为它做出牺牲。

  或许是忠犬八公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至今最喜欢的日本犬还是秋田犬,书中介绍了日本的六大名犬及其分布,然而我也只能记住有一只日本秋田犬叫八公。书里有摄影师和他的狗狗,狗狗作为model,出尽了风头。我们会钻进笼子里体验狗狗的一天吗?应该不会吧,中国人讲究各归各位,也就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我很遗憾,我唯一的一位狗狗朋友,在她的一生中,我未曾给她留下哪怕一张的影像,那个时候,我总以为她是不会离开我的。

  《知日·犬》读后感(六):和你一起度过的岁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请你目送我离去,因为有你在我身边,我才能幸福地去天堂旅行。所以,请无论如何不要忘记,我一直爱着你。

  《狗狗和我的十个约定》让我在一开篇就眼泪盈眶,忠诚和友情会延续狗狗的一生,不离不弃,执着坚韧,它不会理解什么叫离弃,不明白感情的衰退,他的感情,一旦爱了,就是一生。

  看到《身体障碍者辅助犬法》时,我又感动了一把,“不要因为‘是狗’而拒绝让其进入,请因为‘和人在一起’而接受它们。”充满了人性光辉的法律,因为爱人,所以推及到了他们爱的其他上,关心社会上特殊群体不再是一句口号。

  有雪山救援本能的圣伯纳,有忠诚守候的忠犬八公,狗狗们仿佛把热爱人类的基因深深刻进了基因,当它一出生,基因就开始苏醒。

  《知日·犬》读后感(七):普罗养犬说

  这一期《知日》的主题是狗狗,自然还是很可值得看的,因为有趣味。很显然,我这个标题是仿照鲁迅先生的《摩罗诗力说》拟的。鲁迅先生受过夏目漱石的影响,更可相譬的是他们都写过猫狗的文章。至于他们更爱猫,还是更爱狗,就不大清楚了。

  大体上,早期的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要差一些,凡是和狗有关的词汇大多是贬义,比如:狗娘养的,狗腿子,狗东西,狗儿子,狗眼看人低,猪狗不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类似的骂人的话简直有一大箩筐。相对而言,我们的东邻对狗的态度就不同,不但“忠犬八公”的故事流传甚广,而且有以“犬养”为姓的,比如日本首相犬养毅,小说家犬养健(此二人为父子)等。日本人更将犬的血统纯正与否提到了一个高度,这也可看出日本人做事的精神。

  西洋人对狗的态度则与东方人更为不同,东方人养狗,大多有豢养的意思,无非是把它当做一个物件,要么是宠物,要么是工具。西洋人则不然,他们将狗视作家庭成员,给予同人一样的尊严。这一点,从欧美国家专门针对狗的立法就能看出来。历史上的日本人对狗的态度和中国人大概差异不是很大,比如书中提到的日本的“斗犬”的历史,然而若说到对狗的恶意贬低,则我族甚焉。

  这期的《知日》特别提及日本的两位大作家夏目漱石和川端康成,他们与狗的故事。这令我想到法国作家雨果,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俄罗斯作家特罗耶波利斯基,他们都曾以爱犬为题,写出不俗的作品,尤其是杰克•伦敦的《白牙》,在美国文学中可谓脍炙人口。西洋有很多与狗有关的传说,狗在其中大多是正面角色,日本的神话传说中也有类似情况。比如这期《知日》中提到的《灵犬识狐》,《犬败妖狐》等等故事。中国关于狗的类似故事不多,但并非没有,蒲松龄就在他的小说集中写过一个《义犬》的故事,可谓中国版的八公。

  狗狗是对人类充满善意的生命,早期固然有过看家护院、牧羊打猎的“工具史”,但也不能说这种关系是纯粹工具性的,人与动物之间还是存在一种温情。现代犬类经过培育和训练,已经具备各种能力,比如搜集和导盲,可以说是人类的守护者之一。所以,我们不该贬低它。不少人骂人,开口就是猪狗不如,殊不知这不但未达到骂人的目的,反而侮辱了狗狗。还是罗兰夫人说的好,我接触的人越多,就越加喜欢狗。可见,人并不比狗高明。至少,在可爱程度上,人有所不及。

  《知日·犬》读后感(八):没有汪星人的地星是不完美的

  之前玉林狗肉节闹得沸沸扬扬,持不同观点的人都粉墨登场。有人说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吃之于心何忍。有人说,难道吃牛吃鹅肝就不残忍吗?这些形形色色的观点不予置评,但我觉得猪也未必比狗笨,如果说我们能心安理得地吃猪,却因为狗狗聪明而不吃狗——其实猪未必比狗笨,这是说不过去的。不过我自己对狗肉没有什么偏好,也几乎没有吃过。我想如果专门饲养的肉狗拿来吃吃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偷狗自然是不对,残忍的宰杀过程也是不对的。

  在这样特殊的时间点入手一本《知日犬》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知日》这么多特辑一本本看下来,从最初的欣喜开始渐渐有一点审美疲劳,或者说个人感觉内容越来越不精细了,从上一期《知日日本禅》就有一种拼凑的感觉,这次这本《知日犬》更是附了大量的照片——虽然不是说有照片就一定不好,不过感觉信息量明显下降了,还是有种拼凑的感觉。

  作为日本犬文化代表的忠犬八公和导盲犬小Q在书里都占了不少篇幅,然后就是狗狗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分解报告,还有每期都不可或缺的文学方面的衍生品,以及一点额外附加的东西。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百变战士与黄金配角》,文中介绍的有狗狗登场的漫画让人忍不住想找来一看。此外记录导盲犬小Q一生的影像记忆也令人唏嘘,这样忠诚的友谊,在这世间是极少见的啊!

  长期以来,猫和狗就是冤家,喵星人和汪星人争来斗去,就连小时候读到的故事也都在讲,猫是奸臣,狗是忠臣。电影里猫狗大战各种高科技的谍战玩意儿满天飞,依然贯穿着猫奸狗忠的套路,在我看来这两货倒更像是欢喜冤家,不打不闹不热闹。

  狗在中国人的语言文化里更多地是贬义词,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鸡鸣狗盗,狼心狗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会不会是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窘迫,能够养得起狗的,往往是高门大院,穷人们对之又怕又恨,所以狗仗人势,往往跟为富不仁联系起来了。穷人即便养狗,怕也是瘦的露出肋条的中华田园犬,跟着主人受气而已。

  在现代社会,狗更多地是被赋予了正面的意义——当然,这是狗狗的忠诚勇敢和奋不顾身自己挣来的。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让我自己去饭店点一锅狗肉,我还真的不忍心呢,不过如果朋友点上一份狗肉煲,我倒也不介意夹上几筷子。

  《知日·犬》读后感(九):蓄犬谈

  我以前从没留意过犬,也没有养过犬。

  说没有留意过,是说不懂狗的种类,也不懂人们所说的可爱的狗是什么意思。

  所以看到《知日》出了这本《犬》倒是想看看关于犬到底能够讲出什么有趣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想起了太宰治有一篇文章,叫做《蓄犬谈》,一开始便表明:犬类凶猛。他怕犬,每天都担心犬会扑上来咬自己一口。

  而他却写了关于犬的很多事,多是描述如何跟犬作心理上的博弈。有趣得很。最后,犬竟然喜欢上了这个怕犬的人,这让他觉得很尴尬。

  于是,我也开始“关心”起狗来。走在街上发现养狗的人很多,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种类。我想起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其实就是哈巴狗,姑姑年轻时还养过好几只,名字都叫“雪球”(超级平常的名字),还曾经被一只哈巴狗抓伤过。而这几年,狗的品种和当时这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那天还在某视频上看到一种叫灰狗的种类,全身黑色的光滑的毛,超灵超美的,简直可以说超越了狗的类别。。。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土狗。乡下人很多都会养看门狗,凶猛得很。而且他们很了解土狗的性情,对它们也很粗暴(笑)。

  最终,我还是没能理解可爱的狗是怎么回事,看到乡下的土狗还是会绕道走。不过,妙的是,我对狗这一生物产生了一种情结,喜欢上了听人谈论狗的事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