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玉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玉米》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7 05:2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玉米》的读后感10篇

  《玉米》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玉米》读后感(一):无逻辑书评只能算是随笔

  开始读玉米是因为读毕飞宇第一本推拿的时候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后就读了。以下是读没小章节的时候随手写的。

  第一章 玉米

  读完了第一章玉米,整体感觉更喜欢前面的作者自序,自序里描述时代背景,作者的挣扎抗争,至少在第一章玉米里我还没有太看出来,整篇略去主角光环喜欢有庆家的女人,有性格市井,在村人的非议下仍存留一份善良描写的玉米对弟弟,对母亲,以及父亲王连方被捉奸后前支书与非支书造成玉米情感生活之路的变化。没有作者自序里描述的那么惨。以下是读第一章玉米勾选的读书笔记

  1.汉语之美、汉语之深厚微妙,就在这一个一个的词,它被念出来,然后余音不绝,因为诗人小说家们把层层叠叠经验梦想激情写进了这个词里。

  2.小说中的人和生活中的人一样,每个足够活跃灵魂都有一种冲动:要展开自己故事,要从别人的故事里冲出去,开辟自己的天地

  3.守望,守和望,守着人、望着命运,这是作家古老姿态

  4.福楼拜说,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义,就需要久久地望着它。

  玉穗、玉秀、玉英、玉叶、玉苗、玉秧,ps被这样起名字酷毙了。

  5.玉米想,这就对了恋爱就是这样的,无声地坐在一起,有些陌生,但是默契近在咫尺,却一心一意地向遥远地方憧憬、缅怀。就是这样的。

  6.第一人称少有神经质,撒娇,草率,边走边唱,见到风就是雨;第二人称锋芒毕露凌厉,有些得寸进尺;第三人称则隔岸观火,有点没心没肺的样子。这些都是人称给叙述所带来的局限。事实上,叙述本身就是一次局限。

  读完了玉米整本,也就是玉米玉秀玉秧三个中篇,比较喜欢作者自序和两个后记,一个关于姐妹关系,走出农村选择和命运的小说。不知道该不该说有点污,先是玉米相亲不成父亲失权导致相亲失败,为了进城嫁给了和父亲年龄相仿的镇上领导,在无数次的做爱当中解决了自己和妹妹工作,不得不说作者的语言数字驾驭能力太高,千言万语比不上胸上四两,三斤肉能说出五两水这种形容,深刻易懂。再是玉秀,看电影被轮奸被玉穗的绰号村里抬不起头,不得不进镇投奔姐姐,却因为成长而来的较劲过得辛苦漂亮惹得骚气,和姐夫儿子打情骂俏,因为不伦和被轮奸过又和郭左发生了关系怀了孕,又不敢告诉玉米,只好勒着肚子直到生下孩子,玉秀的故事就在这里戛然而止后续的也只能在想象当中了。玉秧从村里考上了镇上的师范,各方面平平却做了老师的眼线,讲了她暗恋失望,还有被性侵,性侵说起来也不太准确,第一次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想洗清,第二次却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了,无非是再被摸一次的心态。三姐妹的命运追溯到最开始,应该是父亲王连方四处和村里女人上床的原因,因为他人怨怼导致了玉秀的轮奸和玉米相亲失败。性格决定命运这六个字说来不假。就书整体来说读得不太过瘾,但是作者的情节文字驾驭能力让读者画面感非常强,反倒从自序和后记里窥见了文革结束后整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心态和自己作者的独白

  《玉米》读后感(二):权力世界

  (三星半)第一次读毕飞宇先生的书,说不上惊艳

  据他的前言,他写书中三个女人,是想强调权利重要性以及权力的可怕性。而这三个女人却不知道权利为何物,并且知道权力的重要性。这只是我个人所想。

  三个女人都很惨,或说是时代的悲哀。肉欲横飞,男女平等致使女人对自己的肉体看得格外重要,在权力的世界里重要到可以用它去换它可以换到的最高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掩盖一些东西。

  玉米,是一个长者,她最有定力,可却将自己的恨意施加在自己同胞身上。自从她说出嫁给有权力的人就行时,她就已经变了,但其实也只是看清了这个世界。

  玉秀,在我的理解里她是最可怜的一个。她是玉米眼中的狐狸精,可她清楚自己的价值,清楚到卑微,卑微到失去一切。

  玉秧,因与前两位姐姐的年龄差别,她的故事作者也就建立学校里,刚结束文革的学校,遇到的人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在玉秧的身上也体现得更多。

  前两者联系得过于紧密,第三章明显有些脱节。整本书,很多人夸过作者会写女人的心思,但其他角色有些不太深刻。

  《玉米》读后感(三):玉米 书评

  因为是中篇,所以读来感觉不是特别过瘾。

  《玉米》一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玉米》《玉秀》《玉秧》。这三个是王家七个女儿中的大女儿、三女儿和老幺。其实两部,两个女主人公的描写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但是玉秧几乎是游离在前两个故事之外的。

  玉米作为长女,在平日里就显出了一幅家长的派势。而其派势主要体现在在母亲生了第八个孩子——唯一一个男孩子的时候,在她面对父亲众多情妇的时候,在她冷静处理两个妹妹被强暴的时候,在她被彭国梁误会退亲之后迅速而又果断地嫁给了郭家兴的时候,在发现玉秀与郭左有不正常关系的时候……可以看出来,玉米是爱面子倔强果断的人,她的骨子里其实更多的是对传统一种坚持

  而玉秀则恰恰相反,她认为自己美貌,经常打扮花枝招展,而恰恰是这种作者或者作者笔下其他人所谓的放荡害了她一生。在暗夜中被轮奸,还可怜了那个一起去的玉叶;被自己的姐妹玉穗骂是茶缸、尿壶;与玉米的继子发生了关系,并且怀上了孩子……文中不断提到,玉秀是骚、是浪、是贱。

  最后一篇写的是前两部里几乎没有出现的玉秧。写玉秧在师范学校经历。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玉秧的这种沉默寡言、不露头角的性子价值于当年同被轮奸的玉叶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因为玉叶当时还是不懂人事小姑娘,若随着年岁增长,她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是不是就发奋读书想要离开王家庄?在师范学校的日子里,在初尝爱情滋味的她会对曾经之事恐惧害怕吗?在被诬陷怀孕之后,她又要如何向魏向东解释呢?她和魏向东会不会演变成庞凤华和班主任那般?

  其实,除了对着三位女性的着重刻画之外,还有一位性格非常鲜明的女性:善良能忍的有庆家的。作者自己也坦言,可惜没有机会不然会给她增加笔墨

  回头我们来看这三位女性,初次的性经历都是非常不愉快的。玉米在被彭国梁抛弃之后自己捅破了处女膜;玉秀被轮奸,自不必说;玉叶虽没有真正发生性关系,但是那一条染红了的毛巾却昭示着她的少女时代一去不回。虽然玉叶的故事几乎就到此为止,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失去了少女的标志,在那样的年代,玉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其实是重复姐姐的路。

  毕宇飞刻画着三个女性,自然有其深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却读到了一些男权话语味道

  《玉米》读后感(四):“不许押韵”

  最近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分三个章节来讲故事的,但其实更像是两本书。前两个章节《玉米》和《玉秀》比较靠近,但由于主角视角不同,还是有所差异。而第三章《玉秧》则相对独立,在读完了前两章之后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场面还是发生在第三章之中。

  首先是玉秧和楚天。楚天最后还是没用逃得过魏向东,玉秧也没能逃过。最后楚天疯掉了被注射了麻醉药送往医院,毕飞宇写道“同学们坚信,从那一刻起,楚天永远也不可能是楚天了,他只能是高红海。”到这里这个高红海的故事就戛然而止了。虽然符合玉秧视角下的描写,但我一直到读完这本书都在惦记着这被毁掉的青年

  同样没能逃过魏向东的是庞风华和班主任。他们的下场非常惨,身败名裂,但最后班主任逃掉了,按照魏向东的话叫做落入了“人民群众海洋”。

  最令我好奇的还是魏向东这个人物。他是个变态吗?他不算是变态,但他的确是“衣冠禽兽”。感觉他就是一个经历着中年危机猥琐男,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掌控着学生的德育工作。为了创造一个“满意”的校园,他组建了一支地下队伍,但面对玉秧,他也还是一样地暴露了本性。但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像是班主任那样身败名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对一些性与爱的场面的描写个人感觉是比较“变态”的,虽然难以接受,但可以理解,只是其中还有一种刻意的感觉。

  《玉米》读后感(五):《玉米》:语言的残酷寓言

  《玉米》对我而言,首先是关于语言的作品。虽然毕飞宇一再强调,他从这部小说开始,将自己关注重点放在人物身上,但语言实在是这部小说绕不开的一个元素。无论是1971年,还是1982年,毕飞宇都将当时流行政治语言巧妙地化用为人物的生活对话。政治语言是书面的、严肃的、高尚的,而生活对话则是口语的、轻松的、日常的。毕飞宇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让我们发现,其实政治语言和生活对话之间并非界限分明,而是可以互相流动的。政治语言就像当时通行的一种货币,在社会浩浩荡荡地流通着,用它可以买到任何商品,无论这件商品来自正规市场,还是来自黑市。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我们会发现,问题关键其实不在于政治语言的“能屈能伸”,而在于这种政治语言的背后,也是埋藏着同样的隐秘,那就是人的欲望。语言是人的工具,我们利用语言实现自己的欲望,所以高尚的语言与日常的语言之间没有质的区别。黄子平曾经将《林海雪原》中的那句黑话“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翻译成海德格尔式的谶语:“正午的阴影下,言说者已流离失所”。土匪哲学家,实乃一丘之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