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玉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玉米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1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玉米的读后感10篇

  《玉米》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80元,页数:273 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玉米》读后感(一):悲伤的粮食 ——读小说《玉米》

  故事从生子开始。 第八胎生得儿子,母亲施桂芳的任务结束,故事正式交接。“玉米”“玉秀”“玉秧”,三个相对独立的中篇互相咬合,1971与1982,毕飞宇说,“如果我的创作遗漏了1971,我将不能够原谅我自己”。 同《丰乳肥臀》类似,一样开始于第八个儿子,一样关于让人匪夷所思的历史。不同的是《丰乳肥臀》是一篇色彩斑斓到亦真亦幻的史诗,而《玉米》把历史还给了人情,从细枝末节生活里窥探噤口的记忆。 人情与历史。单从三个章节的题目来看,“玉米”“玉秀”“玉秧”,三个名字,三个女子的名字。整个故事用的都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叙述者一直在场,并且与三个被叙述者同声。所以《玉米》是一部母性的小说,被男性的世界团团围拢,众多意外在这种围拢中名正言顺地发生,封闭的悲剧,没有出口,又似乎找不出根由。小说中“玉米”“玉秀”的部分都发生在1971,但行文中并没有过多的血腥与口号游行。整个故事都最大限度地被限定在了“家”这个概念之内,父亲的四处偷情,母亲的心灰意懒,玉米与玉秀旷日持久的战役,与历史无关,又似乎都带着点儿隐喻的意味。父亲王连发作为村支书到处留情,在王家庄这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权力达到了无遮拦的程度。而以玉米为中心的家里暗中流动的是权势的争斗,这是一种缩影,只是不会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水平。在玉米家外围,是王家与陈家没有挑明的对立,是玉米对王连发情妇的报复,被王连发戴绿帽子的男人们对玉秀与玉叶的轮奸。没有批斗大会,也没有审判枪毙,但到处弥漫的都是一种流不动的仇恨愤怒。另外,提到祖国与民族,正式的行文总是约定俗成地将其设定为女性,所以三人身上便隐约可以见到某种历史与文化的大的建构,关于破坏与重建,关于美好与毁灭。 权力。毕飞宇说《玉米》是一本反权力的书。 王连发偷情之事败露,最后值得被免去官职。因此权力的失落与复得便成了整部小说的内在动力。按照一般的逻辑,权力赋予荣誉,荣誉导向自我实现的可能。小说第三章写到:“大家都有荣誉,没事;你又,别人没有,你的面前就有了一道楼梯,你就能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人上人”,这就是权力全部的意义。所以玉米嫁给了刚死了妻子的郭家兴,不过是借权势让王家重新立起来。玉秀讨好郭巧巧,讨好小唐,也只是为了重新在人前抬起头来。此外,玉米与父亲,玉米与郭家兴,玉秀与小唐,玉米与郭巧巧,玉秧与庞凤华,庞凤华与赵珊珊,特别是玉米与玉秀,所有这些人之间都是以权力争夺的方式而连接,最终导向的,确实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的悲剧与毁灭。 玉米。玉米的形象几乎已经到了“大”而“化”的境界。用玉秀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女人像水一样善于把握,哪里低,她就往哪里流,严丝合缝,一点空隙不留”。她的智谋与主见,她的冷静与强硬,让人佩服惊叹,又显得不可接近。在“玉米”的部分也暗含了一个“三男一女”的模式:父亲代表的强力,父亲选定的婚姻对象,以及女儿自己喜欢的男人。但是与经典模式不同的是,玉米爱上了父亲给自己找的飞行员男朋友彭国梁,到最后却嫁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在这里,外在的强力已不再是父亲而扩大到了四者的外围,父亲权力的失落迫使玉米以婚姻为筹码去换取另一种权力,以抵御围拢在自己和整个家之上的蠢蠢欲动的仇恨。 玉秀。若果说玉米代表了一种大局的气度,一种对破坏进行重建的力量,那么玉秀则是易碎的美丽,更扎眼,同时也更不能把持自己的命数。单从故事层面来看,“玉秀”的部分算是整本小说的软肋。情节的推进尽在意料之中,没有波澜也不见新意。但毕竟故事的背后打着1971这个年份,这种毁灭便可以放在更高的层面来解读。这很类似于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玉秀从一开始便带有了洗不脱的罪恶,她的悲剧是必然的,如这一章里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所有人都在冷眼看着尽力伪装的玉秀跌倒,彼此心照不宣。 玉秧。时间转到1982.同1971身在文革却很少提及文革不同,文革结束之后五年的1982,行文中却反而更多战斗与激情的成分。玉秧的木讷与迟钝使她游离于集体之外,他渴望被接纳,这反过来有成全了她悲剧的结局。“玉秧”的部分以庞凤华丢钱开始。玉秧为自己嫌疑最大而焦虑不已。这种罪恶与仇恨已经作为潜意识形成了玉秧行为的自发,如同伊甸园里带出的原罪,不容辩解与反悔。此外,这里的魏向东,代表了文革思维模式的一种延续。混乱时代的结束,权力的丧失,魏向东成了“第三种”人,并导致了生理上的阳痿。但这种自身的无能让他的道貌岸然变本加厉。然而魏向东代表的始终是权力的一部分,是玉秧永远抵达不了的中心。所以玉秧在被魏向东重用之后丝毫不会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正确。她报告同学间的“出格之事”完全出于工作热情。这些最终逼疯了高红海,逼走了班主任。这些都是名正言顺的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毕飞宇说,“我不相信一个历史人物可以宣布文革的结束,我也不相信一次会议可以确定历史的进程”。所以跟刘心武的《班主任》比,玉秧所受到的不仅仅是精神毒害,更成为了仇恨的载体,完全自发的,不自知的载体。 玉秧在被魏向东猥亵之后做了一个梦,梦中魏向东对她喊道:“请大家注意了,大家看看,王玉秧 是穿衣服的,我强调一遍,玉秧是穿衣服的!她没有偷二十块钱,不是她偷的。”王玉秧在跑,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没有衣服。蛇和衣服的意象或许就是为了伊甸园里的禁果。从此人类知罪恶,而这种罪恶只会引发更多的罪恶与毁灭。而“有魏向东在,即使玉秧没有穿衣服也是不要紧的,只有魏向东宣布一下,宣布了,就等于穿上了。”所有人试图接近的,就是宣布与被宣布保护的可能。 所以玉米是米,是柴米油盐的细碎,却也是粮食,是每一个时间里剔除不出的宏大的粮食。玉秀是秀,是粮食开花的那些时日。花总是美的,却终归把结局给了爱与生殖。玉秧是破土的芽,笨拙、其貌不扬,但她带着从种子里便准备好的图纸,她可能长成玉秀甚至是玉米,但太阳又可能会是套在脖子上的绳索。 毕飞宇说如果不是小说《平原》,他会把玉米的故事写下去,写《王红兵》甚至《柳粉香》。如果这样,《柳粉香》就可能是另一部《丰乳肥臀》,但也只是可能,毕飞宇毕竟有自己的风格。而毕飞宇的风格,最明显的或许应该说是克制,简短的对话,平静的陈述。毕飞宇的叙事语言显得异常平静,使用频率极高的“了”字句组成了行文的陈述风格。此外就是革命词语的反讽式化用,带入时间,有极其黑色幽默。 小说中一句话这样说:“每个人都在犯罪,每一个都是罪犯,谁也别想置身于世外。”以此结尾。 2014.4.21

  《玉米》读后感(二):这样三个女人

  捧着《玉米》匆匆地看完了,这种急是借着窥探三姐妹的脚步的,也是被疼痛感逼得,像是被什么重重锤了一下,还是正好砸在了心口上,疼得要命。

  《玉米》写得是王家庄三姐妹的故事,嗯,就是三个乡下丫头的故事。大姐玉米就是家族荣耀的牺牲品,本是支书家的千金,好好的一门亲事被亲爹的风流债和妹妹的倒霉事毁了,为了不让家里丢面嫁了个可以当爹的男人做补房。好好的姑娘把女儿心埋了,撑起一个家,可还真的被她撑起来了。对这个大姐有的是敬佩。三妹玉秀浪,骚,那么玲珑的女孩就是被圈子困死的。在王家庄被糟践就到了镇上投奔大姐,两个人本来就不是看得惯对方的那款,维系着的无非就是两人身上流着同样的血和玉米身上自认为发光的家族使命感。情窦初开怀姐姐继子的孩子,这里还是要提一句,作家就是作家,思维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估摸着狐狸精玉秀会勾引姐夫,可我小看了毕飞宇也小看了玉秀,但凡她这样的女孩子怎么可能看上那样没风趣的老头,她喜欢的肯定是年轻小伙,会调情会激发她浪、骚属性的男人,她可是狐狸精呢!她想过让孩子死,也想过和孩子一起死,可她这样的女人怎么可以刚活出了味道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每翻一页就越可怜这个姑娘,直到最后她把孩子生了下来,最终没能见上一面,那么看重家族面子的大姐怎么可能让她的孩子留下来,更何况自己生了个女儿而妹妹头胎就是个带把子的,作为一个见证了母亲生个七个女娃后得了小八子扬眉吐气穷尽一生的大姐她怎么可能容得下?《玉秀》结尾我仿佛能看到这个姑娘双目无光,从眼眶里藏不住淌满双颊的泪。《玉米》《玉秀》看下来挺紧凑,可到了《玉秧》这感觉故事不对了,又说不上是哪里不对,玉秧这个孩子太傻气,是个呆丫头,同时也是我最能理解背景的一个角色,被文革平反精英“培育”的第一批重返校园大学生。我能接受背景却实在接受不了她这个人,大姐玉米坚强能干,三姐玉秀玲珑标致,到了她玉秧,我感受到的不是傻气便是可怜可悲可笑,借着和魏老师的交易成功揭发班主任和庞同学的奸情,填满了自己被那些琐事过节引起的空虚

  从《青衣》到《玉米》,还有之前看的《平原》,过眼后的感觉就是毕飞宇太会写女人了,他笔下的女人有骨头有肉,有鼻子有眼,仿佛自己就是个脂粉盒,女人气息都知晓。他刻画的三姐妹,自己说是把特定政治细化,我不明白特定政治的含义,只知道她把三个女人写活了,把她们悲惨的命运写活了,把她们灰色的生活写活了。好久没写书评感觉笔生了,写不出自己的感受了,嗯,我纯粹是来剧透的。

  《玉米》读后感(三):论权力话语中女性命运

  当代青年作家毕飞宇,是一位擅长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家。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父权制和传统伦理文化的束缚下艰难挣扎着,在她们艰难的挣扎中,人性发生了扭曲。在毕飞宇所建构的人物生存的权力关系中,她们不仅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同时也是被权力关系所扭曲的侮辱与损害别人的人。《玉米》《玉秀》《玉秧》(合称“玉女三部曲”)奠定了毕飞宇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玉女三部曲”真实地反映了“玉米们”追求权力的过程既是人物反抗悲剧命运的过程,也是她们一步步沉沦、一步步陷入悲剧命运的过程。他的作品触及到了女性在世俗环境中艰难挣扎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上演的一幕幕人生悲剧。

  玉米对权力的向往与依附,玉秀巴结讨好郭巧巧,玉秧对“跟踪和挖掘”工作的变态的喜爱等等,都是对生存极端困境的改变和力求摆脱的扭曲的、变态的反抗。“玉女三部曲”真实地反映了玉米们追求权力的过程既是人物反抗悲剧命运的过程,也是她们一步步沉沦、一步步陷入悲剧命运的过程。换句话来说,玉米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合情合理的愿望,被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的权力关系所扭曲、所戕害,作为弱势群体的小小女性人物,她们最终也无法逃脱权力的罗网,无法逃脱男权中心的罗网。故此,“玉女三步曲”的悲剧冲突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所强调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然而,毕飞宇不仅仅满足于在权力这一层次上表现女性人物的命运,作者更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深层次挖掘了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的悲剧根源。在父权制与礼教观念的长期压迫下,在男尊女卑、夫荣妻贵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的束缚影响下,女性在无意识地迫害着自己。

  玉米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父权制下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为了生存的权力甘愿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悲剧,玉秀让我们认识到了在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下贞洁的重要性和女性如果失去贞洁将会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玉秧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为自己欲望实现的过程中不仅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自己并失掉了自我、人性发生扭曲的悲剧。

  毕飞宇的“玉女三部曲”,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和城镇生活的情景,作者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叙述了在男权文化传统笼罩下的广大农村,女性的现实生存状态和普遍命运,在乡村父权政治阴影下的农村自我生存挣扎的悲剧。更为深刻的是,作者更让我们看到了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她们自己不仅被父权制和传统伦理文化思想迫害,更让人悲哀的是她们在不自觉地认同和维护着父权制,甘愿作为被迫害者。为了生存她们都或多或少的作出了一些反抗,可是做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她们的反抗和挣扎对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在她们艰难而不可能改变社会环境的挣扎下,他们只能扭曲了自己,这是不合理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她们的悲剧命运,而这种环境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所无法改变的。她们的这种悲剧命运是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有力控诉和批判。

  《玉米》读后感(四):玉米的狠,我喜欢。玉秀的张扬,我喜欢。玉秧的不存在,我喜欢。

  玉米年长,看着爸爸泡妞长大,也看着妈妈为了生儿子长大,也经历着爸爸当权,自己欲当权的岁月。在爸爸还没下岗前,对那些跟爸爸有关系的妇女们厌恶,看不起,而爸爸下岗了,两个妹妹出事后,玉米明白了有了对比,女人可以很大程度上靠男人。爸爸没下岗前,自己可以跟飞行员帅哥门当户对的眉来眼去,可下岗了就明显不平衡了。呵呵。所以,玉米嫁了,有权的。可以让自己扬眉吐气的,不是嘛?玉秀说,我漂亮啊,人家不敢,我敢啊,爸爸宠我,我爸是支书。玉秀一直耀武扬武,甚是风采。出了事,稍微收敛了点。可玉米是谁啊,大姐啊。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老虎的余威还是在的,有姐在,不怕。但很多时候,往往是最亲热的人是最伤自己的。村子我是呆不下去了,找姐吧。那个年代失去了贞节,可不比现在。玉秀心里也知道,也有点作践自己看不起自己吧。不然怎会生孩子呢。这一点,玉米就老手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要是给了飞行员,飞行员回来不娶自己呢?或是给了顺着故事剧情走,爸爸下岗了。那也就是玉秀下场。玉秀也想嫁得好,可自己是破鞋。而玉米和玉秀也同样犯了一个错,爱情。好了,我们看官也会犯这个错。对不?飞蛾扑火嘛,听听就激动。玉秧老低调了,简直太普通的普通的,可往往会一鸣惊人啊,因为普通呀。玉秧的不存在也恰巧是优势,树大招风。不存在可以好好的安心的做点事。不至于被打扰和关注。起码少了很多纠纷。自己的世界自己说了算,又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人生如列车,上上下下擦个肩而已。三姐妹对比啊,做人还是要低调,可玉米玉秀那样的先天条件在杂低调呀。这不是活活气死人吗。好比现在影视圈的老戏骨和小鲜肉一回事。有着先天条件你杂不会好好利用呢。没有才好好打磨演技啊。这是靠脸。书中靠的是能力实力,玉米的能力,玉秀的美貌,玉秧的爆发。无论是书中的那类人,必定有TA的路要走。走的不顺没事,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玉米的狠,我喜欢。玉秀的张扬,我喜欢。玉秧的不存在,我喜欢。

  《玉米》读后感(五):女人就是一个肚皮

  (以下文字是没有条理的l)

  毕飞宇的语言充满阴柔之气,而《玉米》写的正好是女人的故事,本应很是贴切。但读完总觉得哪里不对,后来想明白了,作者的阴柔是男人的阴柔,是娘娘腔的柔,再软和也不是女性本身的柔美,所以女性心理细微处的刻画他就不如女作家严歌苓王安忆她们了,女作家中迟子建是有股子男儿气概的,但她对女性心理的掌控也比毕飞宇好。看来,代女性发声和女性自我剖析,还是有所不同的。

  女主人公玉米有很多时候不像个农村姑娘,她身上有种决绝的对权力的追求,在父亲出事后知道用身体换取利益,她的婚姻就是一场交易,并且她自己是主谋。以往的小说中,这种交易的策划人都是女性的亲属,而女性一般在其中扮演的是受害者。这里,受害者和主谋却是同一人,反而更让人唏嘘。

  当读到柳香对玉米说“你别活成我这样”时,我是为玉米担心的,生怕作者在这是立个flag要搞个一语成谶啥的,还好没有。当然,这种担心并不表示我喜欢玉米这个人物,我只是不想看到一个俗套的故事而已。带着肚子的玉米用嘴帮老干部解决了生理需求,第二天一早就趁势提出给玉秀安排工作,这种对自己的利用实在太过外露,也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三姐妹里,最让人揪心的是玉秀。

  与姐姐玉米相比,这个小狐狸精是个真正的小姑娘。我一直觉得玉米她娘头胎生的就是个儿,玉米就是披了个女人皮。而玉秀她娇滴滴,有眼色,懂打扮,心机婊,真真让人心疼。

  看到她穿个黄大衣盖着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秘密跟一群人玩老鹰捉小鸡,步履蹒跚,想起了一些身边的事。小说中离奇的故事,其实现实中也有,小说那群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更是到处都是。

  最后那段故事,作者真不是在写校园h文么,感觉随时都能开车,无缘无故看这种东西也挺无谓的。

  小说有点虎头蛇尾,几个故事都莫名其妙的结束了,说是创作手法留有悬念那是答题技巧,就阅读体验而言只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像是连载小说突然断更然后再也不填坑了…

  写的最好的地方在开头,直白地写出了女人就是一个肚皮,触目惊心。

  《玉米》读后感(六):不成功的女人

  这一本书里包含着三个中篇,写了三个女人,首先是时间上的跳跃性,玉秧跟玉米、玉秀的完全脱节,其次是时间上的连续性,玉米玉秀这两篇时间上完全穿不起来……不知道作者是否太随意了呢…

  而且情节上我还会期待玉米的相亲对象会怎样,会不会有下文,结果没有。玉米在面对亲妹妹被轮奸会有怎样的心理,结果也没有。玉秀被人强奸之后除了羞耻,竟然没有其他的想法,作者对于心理描写上实在是太有缺憾了,似乎不是人物在发展,而是强加了作者的感情,作者赋予人物怎样的想法就流露出了怎样的文字。这一本书其实还有很多可写,还有很多本该有戏剧性的情节结果也没有,毫不疑问是令人失望的。

  毕飞宇想要用接近乡土的文字来写故事,又想贴近女性的心理,从两方面上都有失败,既没有特别乡土,反而有一种造作的感觉,毕竟作者的市民心理反映在了书里,也没有贴近女性,因为作为一个女性,我看了都不喜欢。

  毕飞宇的书我只看了《推拿》跟《玉米》,如果说《推拿》还写了盲人按摩师的生活,关注了一个群体,以及这个群体与正常人之间的种种矛盾,那么《玉米》显然与时代脱节,而且《玉米》中的文革未免太过慈善了,慈善的不像文革,毕竟作者没有过太深的记忆。拿这种脱节的故事来讲,我并不知用意何在,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成功的女人的故事。

  《玉米》读后感(七):很喜欢李敬泽在序里这段话

  《玉米》、《玉秀》、《玉秧》,毕飞宇是一篇一篇写的,我估计,他原本只是想写《玉米》,最后形成这样一本书可能并非他的初衷。但也许就在写《玉米》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玉秀和玉秧,这两个女孩子站在玉米身后,被光彩夺目的姐姐遮蔽着,毕飞宇察觉到她们身上存在着某种可能性——小说中的人和生活中的人一样,每个足够活跃的灵魂都有一种冲动:要展开自己的故事,要从别人的故事里冲出去,开辟自己的天地。

  小说家如同专制的家长或严谨的导演,他必须镇压和消除这种“自由主义”苗头,必须让人物各就其位。所以,在《玉米》中,毕飞宇没有向玉秀和玉秧让步。但是,作为小说家的毕飞宇有一个决定性的特点,那就是他对人、对人的性格和命运有不可遏止的好奇,当他意识到那两个女孩在阴影中暗自酝酿着激情,跃跃欲动时,他终究无法拒绝她们,他必须提供机会让她们动,让生命自行其是。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它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构成,由三个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人构成,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具有统一、强制、封闭性的结构意志的“长篇小说”,它更像是一次追逐:小说家被人的自由、人的魅力所引导,欲罢不能地追下去。

  所以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

  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

  ——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70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

  所以,这三个女人属于过去时代,那个时代塑造了她们的命运;但她们又属于现在和未来,因为她们来自“中国经验”中最令人伤痛、最具宿命意味的深处——在古老乡土和现代进程之间、在历史和生活之间,“个人”何以成立?她(他)的自由、她(他)的道德责任何以成立?我们从《玉米》中、从那激越的挣扎和惨烈的幻灭中看到了“人”的困难,看到“人”在重压下的可能,看到“人”的勇气、悲怆和尊严。

  《玉米》的另一个可能的名字也许应该是《三姐妹》,这个和《玉米》一样朴素的名字让我想起契诃夫,想起他对俄罗斯大地上那三个女人的深情守望。

  是的,守望,守和望,守着人、望着命运,这是作家的古老姿态,毕飞宇把这种姿态视为写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玉米》读后感(八):其实还可以撕得更碎些

  毕飞宇所写的《玉米》这部小说,是由“玉米”、“玉秀”、“玉秧”三个部分组成的。三部分中,“玉米”是压抑的,是被动的;“玉秀”的开篇让我感觉到了积极和主动,但到头来却是更加的压抑,更加的被动;“玉秧”给我的感觉已经与压抑和主动与否无关,甚至说,“玉秧”的部分与整部小说都无关。看到一位网友说了这样一句话:“玉米、玉秀、玉秧,气场一部比一部弱,能量级一部比一部低,味同嚼蜡。”我大概也有这种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这原本就是三个故事,我却要硬生生地联系在一起。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毕飞宇毁的可以,他把玉米毁了,但毁的不彻底,或许是玉米太要强了,所以毕飞宇想毁玉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把玉秀和玉叶也毁了,而且毁到流血。这部小说看得我心里堵得慌,好像谁都没有错,但又好像谁都不对。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小说,至于理由,我在随后会说,但我现在必须承认,我看这本小说的时候热泪盈眶了。平时再较劲儿,到头来毕竟是亲姐妹。“玉米一直陪着玉秀,替玉秀擦泪,陪玉秀流泪,十几年从没有这样亲过,都相依为命了。”我就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的。“跟我走。谁敢嚼蛆,我铰烂他的舌头。”“出门的时候别忘了刀子!”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玉米的强大,是当大姐的样子。“玉秀,你去死。我送一套毛料做寿衣。”玉米说出这话时,我甚至有些害怕。随后,玉秀的下跪,让我再次看到了希望,但这其实是毕飞宇的铺垫,比喻为“回光返照”似乎不恰当,但更大的压抑与被动还在后面。

  这样一部可以轻易控制我情绪的作品,我为何觉得不成功呢?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按理说应该是相当成功了。但我觉得,这部小说还可以更成功些,我认为,毕飞宇,其实你还可以撕得更碎些。毕飞宇,你一直竭尽全力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读者看,但你为何下手那么轻呢?你还可以撕得更碎些。

  也许你觉得撕得太碎会让读者觉得假,但我告诉你,你撕玉秀和玉叶的时候我觉得假,非常假,我觉得你下手虽重,但却没有用对地方。反而,在你该下狠手的时候,你却手软了。不要再多出郭左这个人,把他从小说中删除吧,让玉米和玉秀这对儿亲姐妹二女共侍一夫,这样会撕得更碎些。也许你又该觉得,这种撕法会让读者觉得假,其实不会。看看郭家兴的嘴脸吧,自己的原配还没咽气儿,他已经上了玉米的身,而且事后还恬不知耻的要“见红”。这样的一个人,借他的手,把美好的东西撕得再碎,读者也是可以相信的。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因为毕飞宇给读者留的遐想的空间很大。这也是一部暴露毕飞宇“心太软”的作品,你会觉得已经是悲剧了,那何不让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呢?

  《玉米》读后感(九):玉米和玉秀——最骚的从来不是狐狸精。

  据说,最有名的刺客就是最失败的刺客。那是否公认的狐狸精也许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狐狸精呢?

  小说里的狐狸精是玉秀,在大姐玉米眼里她天生是个小浪蹄子,下贱骚货。玉秀长得美,双眼皮有韭菜叶那么宽,长睫毛卷翘地盖着水灵灵的眼仁,小琼鼻,樱桃口,笑起来顾盼神飞,说话走路的姿态也扶风弱柳,柔软妩媚,拿眼睛随便瞟人一眼,轻轻松松就摄人心魂。

  玉秀开朗,会撒娇,爱大笑,很能说些泼辣的话。她没那种正襟危坐的庄严,也没那种羞羞臊臊的小家子气。她会讨好父亲,会说俏皮话,敢和男生攀谈(郭左)。她有那个时代里女孩身上没有的大方,洒落和明亮扎眼的妩媚。

  可在别人眼里,这却成了一种放荡,风骚,当她抓着父亲胳膊甜甜娇娇地说好话时,姐姐玉米的眼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恨不能剐了那个小骚货。

  可玉秀真的就是骚货么?是专勾搭男人的狐媚子么?

  在王家庄,她没跟男生说过话,虽然,的确因为长得美恃美而骄过,可她没在除了父亲之外的男人身上撒过娇,耍过媚。她怎么就被按上狐狸精这面腥膻的大旗了呢?

  后来,玉秀不幸成了村里众男人报复父亲王连方的牺牲品,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她和妹妹被人拉到柴垛上,就像瑟瑟发抖的花被一群牲口一样的男人揉皱了,在这之前,她可能连人事都不懂。

  ——她没曾撩拨过任何男人,可现在,还没绽放的她却成了无辜的替罪羊。

  在被蹂躏之后,玉秀备受打击,别说巧笑倩兮了,连抬头做人的勇气都没了,被自己的亲妹妹和好朋友指名道姓地骂:王尿壶,王粪缸。可她做错什么了呢?她才是受害者啊,当她还没从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时,就要受到周围人嘲讽、白眼、说闲话的二次伤害。这难道就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性格奔放?如果是个长相普通的女孩被轮奸了,是不是反而会受到大家的同情,而不是诟病和鄙夷呢?

  漂亮和精明到了王玉秀这成了她人生的原罪。

  最可恨的还是姐姐玉米,为什么她就不心疼心疼她,关心关心她。总是冰冷地像一块硬铁,对着玉秀如冰山,冷脸冷面,不容置疑。姐姐玉米从来就瞧不起她,瞧不起她姿态轻浮,瞧不起她大开大放地笑,没有个姑娘样。在玉米心里,玉秀就是一身的妖道,下贱胚子。

  两年之后,在城里,十几岁的玉秀未婚先孕了。这是1972年,似乎她该被叫做“破鞋”拉着游街批斗。她怎么做了这糊涂事儿,怎么就绷不住裤腰带呢?可是那男人是她挚爱的郭左啊,她没有勾引人,她没有不要脸,她只是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情况之下,和那个人做了那件事,她不是破鞋狐狸精。

  玉秀和郭左两情相悦。每一天两人独处的时光里,他们之间的空气暗潮涌动,泛着青春少年的甜腻荷尔蒙清香,风一波动,都让人心惊胆战。爱情在天空中洒下魔法,两个人表面上像熟透的苹果绷得紧紧的,可内心早就兵荒马乱,锣鼓喧天了,只不过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爱情的滋味像浓稠的蜂蜜一点点涂抹他们的心脏。

  最后是玉米,她给玉秀和郭左的朦胧的感情中喷上一层难以抹去的大粪水,最污浊残忍的真相被剖开腐烂的果核扔在郭左面前,让这个还是受到封建礼教思想影响的新青年崩溃了。

  七八个男人上过的玉秀,也就不差他郭左一个了吧,他这么想,呵,这个男人,到底还是龌龊了。在以往,假想中纯洁的玉秀给了他纯洁而朦胧的幻想,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在得知玉秀早就被玷污的真相之后,仙女从天堕入到地,他恨不得也去踩上一脚。

  不但要踩,还要报复,谁让真个不贞洁的女人偷走了自己贞洁的初恋。他要恶狠狠地蹂躏她。

  对于郭左的求欢,玉秀慌张迷乱,但她想,郭左和那些男人不一样,郭左可以洗刷掉她身上所有的脏污,于是她从最开始的应接不暇,变成了后来的顺受与主动。当这个男人在一个少女身上打上印记之后,第二天就远走他乡了,除了得到玉秀的心之外,其实他和那些王家庄的轮奸犯们没什么区别。

  可是玉秀不在乎,她爱郭左。即便他走了,她也山山水水都是郭左,日日月月都是郭左。郭左挥之不去,他不但种在了她的心里,还种在了她的身体里。

  玉秀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草木皆兵,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出了这种事,一旦被人发现,无异于把一锅炖好的肉端到了饕餮面前,简直可能会被生吞活剥。

  玉秀想过逃,想过死,甚至自暴自弃地大喊,“对,我王玉秀就是下贱货。”但最后,还是没敢做傻事,十个月她胖了懒了,裹着肥大的棉袄和束缚带,在春日的阳光里,她瓷白粉嫩的脸上竟然泛起了一种柔和的母性光辉。终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

  姐姐玉米面对这样的局面,既瞠目结舌又恨得咬牙切齿,她看玉秀看得这么严,却还是让她出了这种丢脸事。她恨玉秀怎么就这么下贱,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圣母白莲花王玉米从来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这十个月来她眼睛都是瞎的么?也是为人妻母的人了,看不出妹妹的变化么?退一万步说,郭左之所以跟玉秀上床,还不是她这个亲姐姐故意把玉秀的密秘透露出去的,刺激到郭左了么?玉秀到今天,吃尽苦头,难道和她王玉米没有一点关系,全是自己自轻自贱造成的?

  王玉米这种货色最有意思,她永远义正言辞,永远光辉伟大,永远压着别人,永远神圣不可侵犯,永远一副我是正室的姿态。

  她一遍遍骂着玉秀狐狸精,骚货,浪蹄子,但是她没有好好看清过自己。她自己不过也是一块臭肉罢了,而且还是那种最最诡计多端的狐狸精。所以说真正的狐狸精也许并不是表面上梦浪的女人,真正的狐狸精可能长了一张一本正经,良家妇女的脸。

  玉米就是啊,她为了权利嫁给公社革委会主人郭家兴,一个跟他爸爸差不多大的糟老头子,继子比她还大上两岁,继女更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到了这个家,为了巩固地位,她不得不费尽心思讨好那个性能力逐渐下降的老男人。真狐狸精会调理男人,别说,郭家兴在玉米的调理下,真是枯木逢春,铁树开花,铁棒重新占领高地,再塑神威了。

  而玉米的狐媚子手段不止于此,她才不会像那些段位低下的荡妇一样,只会大张开腿,抛着媚眼,对着男人说“快操我”呢。在床上她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春情,但还是羞涩的,还是低眉顺眼的,带着点怯,还很妩媚,真上的时候摆腰弄胯,收放自如,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文婧的话来说就是:真会装处女啊。

  不但会做,玉米还会说,其实她最会的是装,装成小白兔,装得贤良淑德。但此处不得不声明,她的这种装不是坏,而是被逼无奈,为了自己的家,为了扬眉吐气,为了不低头掉皇冠,她必须得装。王玉米心里永远提着一股气,就是绝对不低头,绝对不能让人看笑话。

  她对老头郭家兴怯嗒嗒地说:你想怎么着都行。

  过两天又委屈极了地说:我伺候不了你了,你再去找个女人吧。

  郭家兴听了这话,不禁虎躯一震,心想“我都这么厉害了么?还真是年轻了,我这小妻子都消受不了,还让我去找女人了,那怎么能行,这么可心的小美人怎么能冷落她呢。”

  于是郭家兴,不仅仅更在玉米身上用力,心里也软化了,对于这个不怎么放在心上的二婚填方,有了真感情。玉米便趁热打铁,又要工作,又要帮家里安排,仰仗丈夫的权势,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把你伺候舒服了,你就得给我想要的,她讨好郭家兴就是为了这个,你以为她说那些甜甜的话是真爱郭家兴呢?她为的是脸面,地位,荣耀和家族。

  看看玉米这手腕,傻子玉秀一辈子可能都学不来。可是玉米厉害就厉害在,她这么弄权狐媚,竟然还顶着一副良家妇女,不容侵犯的既视感。能让年纪上能当她妈的妇女恭恭敬敬地叫她一声“郭师母”。而她也非常受用,她想要的就是这个,一种纯质的忌惮与尊敬。

  所以,表面上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西西里岛的玛丽安娜被人穷追不舍只是因为她太美又太柔弱,不是因为太骚。县城革委会主任的现任妻子王玉米表面上贤良淑德,内里也可能是个心机婊。最可怜的最后还是玉秀这种姑娘,漂亮皮相,性子赤城,但却忘了修练大脑,当然这一切的悲剧都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无论是自虐还是被虐,最虐人的还是时代啊。

  毕飞宇写得真好,鼓掌!

  《玉米》读后感(十):玉米和玉秀,还有玉秧

  在《推拿》之前就听说过《玉米》,但那时没有买来读,如今在学校图书馆偶遇,才开始读了。其实,一开始也就是被名字给吸引了,我很爱吃玉米啊,不得不说,大部人都是先想到可以吃的玉米棒子,而毕飞宇在文末写道:《玉米》来自于臧天朔的“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我在想,嫩玉米对身体就不好了?)就是这么灵光一现呐~艺术是任性的,从歌曲到小说。

  读下来是顺畅的,怎样叫顺畅的(就是读的时候,一页接一页,读得飞快,不读的时候老想着)。故事的整个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王家三姐妹的人生经历,从特别的1971年开始。玉米和玉秀的关系更加近,玉秧从始至终就突兀得很。她们是2个不同世界的,玉米和玉秀一个世界,而玉秧,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的唯一一点联系是一点点血缘,并未被重点提及的血缘。

  序里说三个女性最后都被毁了,玉米和玉秀是身心,而玉秧是精神。而在我读完玉秀的部分后,我觉得玉米和玉秀是相爱相杀的,玉米被欺负的事,在风中被吹歪了嘴脸,最后以一副死样子进到了彭国梁的耳朵里,于是亲事吹了,于是玉米走向了自我毁灭,成为了极力配合老头的野心上位者。而玉米狠心扔掉了玉秀的孩子,也是毁灭,自此之后,玉秀再也没有心,再也没有念想了,她也不再是以往野心勃勃的“狐狸精”了。

  但其实,很直接地来看,玉米和玉秀被毁,理由很肤浅,就是因为爱情和男人,玉米丢了亲事,从此走上了复兴家族的道路,没有自我。玉秀失了郭左的孩子,从此生不如死。

  但我没有想到,玉秀竟然能服玉米,两人抱头痛哭的场面,总觉得不真实,我以为玉秀会和玉米对着干一辈子,果然,她还是聪明的。

  玉秧的故事,更......高级,离开农村和小镇,来到大学校园,你以为不再有愚昧,但却有更可怕的思想绑架,其实就是上纲上线咯。农村很愚昧,说来说去就是生养孩子和粮食,但农村好歹自由,玉秧在看起来更有文化的学校里,竟然会认为到监视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所以,这样一看,比起失了爱情和名声的玉米和玉秀,她并没有更加幸福。

  后记也认真的读了,毕飞宇提到在小说出版后,自己还想再添些内容,再说改动,看来写这几个人的故事还是一件有趣的事,会让他想写更多,欲罢不能。多有意思啊。

  我开始想看《青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玉米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