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凝精选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铁凝精选集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2 05:2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凝精选集的读后感10篇

  《铁凝精选集》是一本由铁凝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448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铁凝精选集》读后感(一):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铁凝的《哦,香雪》

  转帖

  铁凝的《哦,香雪》赏析:

  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铁凝的《哦,香雪》

  导语:由国家承认的全国文学奖项早已规范化。目前,全国性短篇小说奖只有一种,即鲁迅文学奖全国短篇小说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少数民族文学奖,青年文学奖等奖项中的短篇小说不计其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原可评出10余篇作品结果只评出6篇作品,盖因“宁缺勿滥”——反过来说,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要获奖先要读人家获奖的作品,从中学眼光、学到标准。此文作者崔道怡先生著名短篇小说专家、资深编辑,先后参加了9届全国短篇小说评奖。由他来“夕拾朝花”,回顾和介绍以往的短篇小说精品,是再合适不过了。

  1、为什么首选《香雪》?

  1982年5月,《青年文学》杂志推出铁凝的新作短篇小说《哦,香雪》。

  《香雪》问世之初,不太引人瞩目。因为,那时人们关注的是反映重大社会课题作品。随着思想解放运动深入,文学创作逐渐回复到它自身的轨道。但长期以来形成观念,总把思想内容列为衡量作品的首要标准。其实,那种所谓的思想内容,主要乃是一种单纯的、直接的、具体政治说教,跟真正的文学所需要的思想内涵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积习已久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着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当时,政治说教虽遭鄙弃,作品的社会性含量仍然被奉为第一。因此,那个时期受到广泛推崇的短篇小说是:蒋子龙的《拜年》,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土地》,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航鹰的《明姑娘》,金河的《不仅仅是留恋》等。这五篇小说,大都是佳作。而它们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则在于题材厚重、思想新颖

  铁凝开始写作时候,并不是一名社会型的作者。那时她只有十六岁,是个中学生,眼里的社会,主要就是和她同龄的女孩子。她第一次投稿,虽没有被选中,却得到了编辑部热情回信。我想这表明:她是很有才华的,但所写内容在当时看来却还不够所需要的分量。1975年,她十八岁,发表处女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会飞的镰刀》。198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夜路》。此后,她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虽然如此,《香雪》刚发表时,相对说来社会反响则比较平淡

  而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孙犁的这封信,后来被报纸披露了。显然,老作家的声望,他对《香雪》这样的高度赞赏,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人开始寻找并阅读这部作品,已经读过的人则重新审视这篇小说。1983年1月,为推荐佳作参与评奖而创办的《小说选刊》,选载了《香雪》。随后,又转载了孙犁的这封信。其时,1982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进行中。第一批提供评委参考的备选篇目,已于1982年12月17日由《人民文学》评选工作组,按获得读者推荐票数多少为序确定,共有蒋子龙的《拜年》等13篇,没有《香雪》。

  1983年1月24日,由于《小说选刊》选载《香雪》已为读者和评委得知,提供第二批16篇备选作品时,《香雪》被列其间。但1月29日进行的第一次评委会,没有提到《香雪》。2月26日进行的第二次评委会,《香雪》虽被提到,但大都是放在发言的最后。起先,沙汀发言最后特意表明:“我个人喜欢的,是《哦,香雪》。”接着,冯牧、唐、王蒙等一些评委,相继都在发言最后表明:“个人偏爱《香雪》。”唐还在第二次会议结束时再次发言,特别说明:“我个人偏爱《香雪》,原先不敢讲,既然有人讲了,我就提出来把它的名次往前排吧。”王蒙则明确提出,将这一篇提到前五名——按照惯例,前五名实际上也就是一等奖

  1983年2月28日,评选结果揭晓,《拜年》名列第一,《香雪》名列第五。我在1999年发表的《春花秋月系相思》第四部分《春兰秋菊留秀色,雪月风花照眼明》中,曾经写道:“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仍不足以显示它应有的地位和实际的价值。《香雪》之美能被感知,感知之后敢于表达存在一个暂短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在评价作品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含量与交融上,有些人还有些被动与波动。当社会强调对文学的政治需求时,社会性更受重视;当形势宽松了对文学的制约时,艺术美感才得更好地焕发其魅力。……虽然,1982年获奖作品的第一名,是蒋子龙的《年》;但是,代表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特色的,是《哦,香雪》。多年之后,时过境迁,《拜年》或许会被忘记,而《哦,香雪》则将以其纯净的诗情隽永意境,常被忆及,不会忘记。”

  我参与过多次评奖活动,我经历过多次对于作品的各种评价,只有1983年这一次,只有《香雪》这一篇,曾出现如此的奇特现象。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对于文学发展历史思考吗?这难道不足以表明《香雪》这一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吗?

  2、小说应该如诗

  孙犁赞赏《香雪》的中心词,就是说它“从头到尾都是诗”。诗与小说本是两种不同文体,诗被称为抒情的文学,小说则被视为叙事的文学。为什么说小说如诗便是好小说呢?好就好在叙事之中的抒情,达到了如诗一样的美感效应

  事实上,也可以说,所有小说,都无不是抒情之作。文学,无论通过哪一种文体表达,全是思想与感情融会的结晶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又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论家别林斯基所说:“感情是诗人天性的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了诗”。“每一篇艺术的作品,都应该是热情的果实,都应该贯穿着热情。如果没有热情,就不能理解是什么使作家拿起笔来……”正是这样,引起创作冲动的,往往是作家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他要运用语言形式所组成的形象体系传达出来,以使读者能够获得同样的体验,产生相近的感情,这便是文学的活动。若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创作,包括小说,都是抒情。

  《铁凝精选集》读后感(二):2017读书清单之25读《铁凝精选集》

  为什么是铁凝?

  2017读书清单之25读《铁凝精选集》

  第24/25/26/27本

  2017.03.23

  铁凝的人文2009版《铁凝散文》【20.6万字、269页】、燕山2005版《铁凝精选集》【33.6万字、385页】、人文2006版《玫瑰门》【36.8万字、467页】、三联2016版《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21万字、381页】,是我2017年度的24/25/26/27本读物。这4本书分别为散文、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讲演,可代表铁凝作品的全貌

  铁凝贵为中国作协主席,在此之前,她的作品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视野,从来也没有。真正引起我关注的,还是因为《2016中国随笔精选》一篇铁凝的文章《何不就叫杨绛姐姐?》,这篇怀人文章居然如此的深情、动情,如此的感人至深,而又是如此的平淡朴实

  就是这一篇文章,开启了我的铁凝阅读之旅。

  【传奇铁凝】

  铁凝本身就是个传奇。1957年出生的她,2005年入选世纪文学60家第49名,2006年当选作协主席,同年以49岁高龄与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步入婚姻殿堂,2011年54岁的铁凝生了一个女儿。这一切不由得让人赞叹惊叹不已。我一直觉得作家的传记不看也罢,但如果有一天出了铁女士的传记,那一定非常精彩可观

  读铁凝的书,会让人联想,作协主席为什么会是她而不是名气更大的那几位?读了铁凝的书,会明白,中国作协主席的人选,铁凝是不二人选。

  铁凝的文章,能够深刻揭示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但读后不会感到无望,会看到希望,总有一股子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有评价说铁凝的创作,充分体现青春气息乐观向上的情绪,是中肯的。其对性的描写把握度也很好,既不避讳性,又适可而止;文学作品写爱情必然避开性,但铁凝都是淡淡的、适可而止的,即便如《哦香雪》,也写了年轻姑娘对性的那种心悸;再如《麦秸垛》,写两个人上床,“当晚他和她睡了,但没有和她细睡。”即写了性,又不俗真心不易。六十家排名靠前的贾平凹、余华、莫言等人的作品,均是以低俗、负能量为主基调的,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作协主席?北岛因政治原因也排除在外,王蒙的书虽多正能量,但少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与批评,相对而言不接地气,王朔、刘震云的无厘头,更不可能作为形象大使出现,女作家中王安忆、张洁我不太清楚,如此算来,铁凝至少是最佳人选之一吧。如果真是莫言之流当选了中国的作协主席,那才是咄咄怪事呢。莫言之流其实是端着党的饭碗,骂着党的娘。你能说现在咱中国还不民主

  铁凝的文学风格与孙犁应属一路。孙犁在六十家中排22名,铁凝49名。以文学成就论,排在铁凝前面的三毛、阿城、韩少功、顾城、王朔、冰心、梁实秋、闻一多、戴望舒可能都远远不及,这个评选结果对铁凝并不公平

  类似铁凝这一路,本质上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作家,只能属于长跑型选手永远炫目多彩,也永远不掉队。几十年下来,不知不觉就跑到前排去了,而那些风光一时流星,在不知不觉中早掉队了。

  铁凝的文章很美,但其文章的名称也很有点无厘头:

  一是庸俗,往往一篇优美的文章有一个庸俗的名字,譬如: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大浴女》。

  其二,也有名称很美而内质恶俗的,如代表作长篇小说《玫瑰门》,据说玫瑰门的含义其实是指阴道,不管你赋予了多么神圣色彩,我仍然觉得不可取

  其三,有名称晦涩不易解的,如散文《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其四,名称不简练,如《母亲在公交汽车上的表现》。

  其五,看题目不知所言,如《面包祭》,看题目你会想到其实是父亲学做面包的故事?《擀面杖的故事》,你不会想到这其实是父亲收藏品的一种即擀面杖的收藏故事。

  等等,不一而足。从这方面看,铁凝的文章很随心,所以很自然,不端、不造作。

  【铁凝散文】

  《铁凝散文》,文章朴实、优美如散文诗,多富有哲理和正能量。铁凝文章多清新自然,不 “端”,你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倒是读者融入作品如身临其境一般。昨天晚上读了作家陈世旭的一篇文章《佛光》,文辞华丽,但感觉很“端”,比自然,处处觉得作者的“在”与 “显”。

  铁凝散文中,几乎每一篇章读来都印象深刻,令人心中颇多感动。在这个浮躁时代,这样的书很少很少了。例如:《会走路的梦》、《闲话做人》、《一个人的热闹》、《一件小事》、《书的等级》、《怀念孙犁先生》、《从梦想出发》、《为什么要把时光留住》、《和陌生人说话》、《面包祭》、《目前在公交汽车上的表现》,这些文章普遍题目一般般,而内容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如今这本书都翻烂了,真是难得一见景象

  《书的等级》给普及书籍封面、装帧和做工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相信好多人如我一般都是小白;原来一本小书居然有那么的讲究与艺术在。我第一次了解书的封面设计有含义是读《战天京》,封面是一个小老头在万山丛林中;后来看到介绍才哑然,原来小老头曾国藩不假,万山丛林不对,其实是骨山血海。今天读了铁凝的《书的等级》,算是补齐了这一课。而铁凝不愧大家,这样的内容居然不急不缓,写的声情并茂

  《真挚的做作岁月》,回忆了四年的下乡生活,中间写作者拿着小说见作家徐光耀的细节,精彩至极;最后竟谈起人生哲学,但仍然觉得自然而不做作。

  【铁凝散文二:《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三联版的这个散文集,是铁凝最新的散文集子,买的动机就是一篇《何不就叫杨绛姐姐?》。其实我很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太装。本书分三辑,第一辑可谓怀人篇,包括日本大作家井上靖、大江健三郎。中国的文人编辑章仲锷,作家汪曾祺、徐光耀、贾大山、马识途、张洁、杨绛,以及泰国公主作家诗人诗琳通。第二辑是讲演录;第三辑是采访录。精彩在第一辑,特别是写贾大山、徐光耀、杨绛、诗琳通的几篇非常精彩。

  【铁凝中短篇精选集】

  短篇小说《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之作,情节简单到没有什么情节,但读来别致,孙犁评价说是清丽的散文诗,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语句了。具体看《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铁凝的“哦,香雪”》。

  《孕妇与牛》,篇幅不长,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就写不识字的孕妇牵着牛赶集回家的过程,读后对牛、对孕妇你会有既感动又亲切之感,这不能算小说,简直就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

  《麦秸垛》,据说是铁凝最好的小说,到目前我看也是。这部作品,名称实俗,一下子让人想到性;而作品确实写到了性,但铁凝的笔很文,前面已经说了,后面的附录二,作家丁力的读后感也写的明白,不再重复。中间的几组人物在轻描淡写中,让人印象深刻,大芝娘、沈小凤,直接牵涉性的两个女性,也是悲剧人物,这两个人物现实悲切,但不一样,大芝娘是坦然受之,而沈小凤是抗争而不得。这两个人都写到了性,大芝娘与前夫上床,既不是为性,也不是为情,只是为了有个孩子;沈小凤与陆野明钻麦秸垛则不一样,沈小凤是为情而无怨无悔,陆野明则是纯粹为性为私欲,按照陆野明的说法,他爱杨青,所以会尊重而不会轻薄杨青;他其实讨厌沈小凤,所以他无所顾忌,可以在沈身上发泄私欲。小池与花儿的章节,让人感动,惊心动魄,场面残酷、铁凝的处理很残忍。小池与花儿也是良善之人,但与大芝娘、沈小风不一样,沈小凤一直在抗争,大芝娘从来不知道抗争,小池与花儿是轻微的抗争了一下就坦然接受了命运的不公。陆野明是不能让人理解的不负责的男人,与沈小凤钻了麦秸垛,事后没有愧疚,没有一丝丝弥补,只有淡漠与冷酷,我理解不了这样的人物。杨青自然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女性,可是也是我不能理解的一个,杨青爱陆野明,为了驾驭而设套让沈小凤、陆野明钻麦秸垛,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女性居然不在意自己的爱人与他人的性而更在意驾驭吗?这可能吗?让人扬眉吐气的人物是栓子大爹,这个人物很可爱,很成功,既有普通农民的虚荣、愚昧的一面,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同时还是一个有侠客情怀的人物。最后,残忍的铁凝又给了读者一丝丝希望,栓子大爹、小池带着花儿与原来丈夫的孩子五星,去四川换取自己的孩子。可是问题是他们能找到吗?即使找到了,面对花儿丈夫那样没有心肠的人,结果怎么样?即使换取成功了,这对五星公平吗?在那样的时代,似乎怎么做,都不能如意。

  【长篇小说《玫瑰门》】将另写读书笔记。

  附录一:铁凝的《哦,香雪》赏析:

  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铁凝的《哦,香雪》【崔道怡】

  导语:由国家承认的全国性文学奖项早已规范化。目前,全国性短篇小说奖只有一种,即鲁迅文学奖全国短篇小说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少数民族文学奖,青年文学奖等奖项中的短篇小说不计其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原可评出10余篇作品,结果只评出6篇作品,盖因“宁缺勿滥”——反过来说,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要获奖先要读人家获奖的作品,从中学到眼光、学到标准。此文作者崔道怡先生是著名短篇小说专家、资深编辑,先后参加了9届全国短篇小说评奖。由他来“夕拾朝花”,回顾和介绍以往的短篇小说精品,是再合适不过了。

  1、为什么首选《香雪》?

  1982年5月,《青年文学》杂志推出铁凝的新作短篇小说《哦,香雪》。

  《香雪》问世之初,不太引人瞩目。那时人们更关注的是反映重大社会课题作品。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文学创作逐渐回复到它自身的轨道。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总把思想内容列为衡量作品的首要标准。其实,那种所谓的思想内容,主要乃是一种单纯的、直接的、具体的政治说教,跟真正的文学所需要的思想内涵,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积习已久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着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当时,政治说教虽遭鄙弃,作品的社会性含量仍然被奉为第一。因此,那个时期受到广泛推崇的短篇小说是:蒋子龙的《拜年》,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航鹰的《明姑娘》,金河的《不仅仅是留恋》等。这五篇小说,大都是佳作。而它们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则在于题材厚重、思想新颖。

  铁凝开始写作的时候,并不是一名社会型的作者。那时她只有十六岁,是个中学生,眼里的社会,主要就是和她同龄的女孩子。她第一次投稿,虽没有被选中,却得到了编辑部的热情回信。我想这表明:她是很有才华的,但所写内容在当时看来却还不够所需要的分量。1975年,她十八岁,发表了处女作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会飞的镰刀》。198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夜路》。此后,她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虽然如此,《香雪》刚发表时,相对说来社会反响则比较平淡。

  而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孙犁的这封信,后来被报纸披露了。显然,老作家的声望,他对《香雪》这样的高度赞赏,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人开始寻找并阅读这部作品,已经读过的人则重新审视这篇小说。1983年1月,为推荐佳作参与评奖而创办的《小说选刊》,选载了《香雪》。随后,又转载了孙犁的这封信。其时,1982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正进行中。第一批提供评委参考的备选篇目,已于1982年12月17日由《人民文学》评选工作组,按获得读者推荐票数多少为序确定,共有蒋子龙的《拜年》等13篇,没有《香雪》。

  1983年1月24日,由于《小说选刊》选载《香雪》已为读者和评委得知,提供第二批16篇备选作品时,《香雪》被列其间。但1月29日进行的第一次评委会,没有提到《香雪》。2月26日进行的第二次评委会,《香雪》虽被提到,但大都是放在发言的最后。起先,沙汀发言最后特意表明:“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哦,香雪》。”接着,冯牧、唐、王蒙等一些评委,相继都在发言最后表明:“个人偏爱《香雪》。”唐还在第二次会议结束时再次发言,特别说明:“我个人偏爱《香雪》,原先不敢讲,既然有人讲了,我就提出来把它的名次往前排吧。”王蒙则明确提出,将这一篇提到前五名——按照惯例,前五名实际上也就是一等奖。

  1983年2月28日,评选结果揭晓,《拜年》名列第一,《香雪》名列第五。我在1999年发表的《春花秋月系相思》第四部分《春兰秋菊留秀色,雪月风花照眼明》中,曾经写道:“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仍不足以显示它应有的地位和实际的价值。《香雪》之美能被感知,感知之后敢于表达,存在一个暂短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在评价作品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含量与交融上,有些人还有些被动与波动。当社会强调对文学的政治需求时,社会性更受重视;当形势宽松了对文学的制约时,艺术的美感才得更好地焕发其魅力。……虽然,1982年获奖作品的第一名,是蒋子龙的《年》;但是,代表短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的,是《哦,香雪》。多年之后,时过境迁,《拜年》或许会被忘记,而《哦,香雪》则将以其纯净的诗情,隽永的意境,常被忆及,不会忘记。”

  我参与过多次评奖活动,我经历过多次对于作品的各种评价,只有1983年这一次,只有《香雪》这一篇,曾出现如此的奇特现象。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思考吗?这难道不足以表明《香雪》这一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吗?

  2、小说应该如诗

  孙犁赞赏《香雪》的中心词,就是说它“从头到尾都是诗”。诗与小说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诗被称为抒情的文学,小说则被视为叙事的文学。为什么说小说如诗便是好小说呢?好就好在叙事之中的抒情,达到了如诗一样的美感效应。

  事实上,也可以说,所有小说,都无不是抒情之作。文学,无论通过哪一种文体表达,全是思想与感情融会的结晶。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又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论家别林斯基所说:“感情是诗人天性的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了诗”。“每一篇艺术的作品,都应该是热情的果实,都应该贯穿着热情。如果没有热情,就不能理解是什么使作家拿起笔来……”正是这样,引起创作冲动的,往往是作家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他要运用语言形式所组成的形象体系传达出来,以使读者能够获得同样的体验,产生相近的感情,这便是文学的活动。若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创作,包括小说,都是抒情。

  附录二:麦秸垛——铁凝最好的小说【丁力】

  我喜欢看铁凝的小说。这与她当中国作协主席无关。因为,我当作家的时间比她当主席的时间长;我当读者的时间更比她当作家的时间久。假如硬要挑剔我喜欢铁凝作品的别类原因,那么第一,铁凝看上去阳光、大气,符合我的审美标准;第二,她的文字老实,不故弄玄虚也不娇柔做作。】【备注:还是正能量啊】当然,最本质的,还在文字本身,与这些文字出自谁手关系不大。

  尽管我已经从业余读者成长为职业作家,但对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仍然不得要领。请教若干理论家,发觉其中的不少是“语言放大器”,具有“爆米花”的水准,一句话能写成一篇文章,并且常常顾左右而言他,只画云雾不画龙,即使画龙也不点睛,无奈我天生愚钝,听他们一说,原本不懂的地方仍然不懂,原本有点懂的地方也回归不懂了。重读铁凝的《麦秸垛》,忽然感悟:故事是“听”的,小说是“读”的。故事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且仅在于:小说中的许多叙述必须通过“亲自”阅读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和美感。【好!!】当一部小说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可阅读不可复述”的时候,就基本脱离了故事境界,离“好”小说不远了。

  《麦秸垛》的故事很简单,既没有跳出“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框架,也没有超越“爱情”、“三角”、“悲剧”三元素,只有“亲自阅读”,才可领略小说的魅力。

  好的小说常常达到这样一种意境:它释然了读者经常思考却始终没有理出头绪疑惑。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异性主动向你示好,但是,当你真的对这种示好做出实质性回应是,对方却退缩了,退缩到一个让你够不着却能看得见的距离。这时候,你很疑惑,怀疑是对方犹豫,怀疑是自己误解了友谊,但是,看完铁凝的《麦秸垛》,你终于找到了答案:驾驭。这种情况源于“驾驭”。人都有驾驭别人的欲望。甚至是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驾驭对方的欲望。这种情景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表现,比如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中玉米对几个妹妹的驾驭等等,但是,唯有铁凝《麦秸垛》,把人性中这种暗藏的心态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好的小说含蓄。《麦秸垛》是一部爱情小说,爱情离不开性。事实上,《麦秸垛》当中也多次写到了性。无论是大芝娘追到城里,要求和前夫在一起“住一夜”,还是陆野明在“乳汁”感召下,和自己并不喜欢的沈小凤钻进麦秸垛,都是写性。但是,铁凝的描写既十分到位,又非常含蓄。大芝娘对已经办理离婚手续的丈夫说:“我不能白做一回媳妇,我得生个孩子。”紧接着,铁凝写道:“当晚他和她睡了,但没有和她细睡。”一个“细”字,包含多大的文学张力啊!而如果不用这个“细睡”,像某些美女作家那样,直接描写性爱细节,虽然看的时候过瘾了,可看完之后,能有那么大的回味吗?含蓄,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的干净,也是尊重读者,信任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因为含蓄而留下的空白,这才是真正的“互动”啊。

  好的小说常常折射一个时代。而最有文学震撼力的折射方式不是宏大叙事,相反,往往是一个具体的情节,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麦秸垛》中,老实巴交的起五更拾粪的老汉举着半截领子到大队部“检举揭发”,干部们判断了那东西的来历,立刻想到了知青点,知青办很快下来人,对陆野明和沈小凤隔离谈话,并且按照株连九族的精神,惩罚整个知青点的知青,让他们成天立正稍息齐步走,让村民围着看笑话。这些关于政府和民众对性的禁忌和风声鹤唳,简直比十四世纪欧洲的教会还有过之无不及,而这,恰恰就是当初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许多好小说都或多或少隐藏了宿命。《麦秸垛》里,从大芝娘,到花儿,再到沈小凤,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并且性格迥异,但是,在爱情的问题上,却遭受了几乎一样的命运,仿佛是一个大轮回,人类转了一大圈,不管是这主义那主义,这社会那社会,最后还是回归到最本源的问题上——饮食男女。

  我看过铁凝的许多小说,但对她今天的小说,特别是她当中国作协主席之后发表的一些小说,感觉离《麦秸垛》相差甚远。我不得不遗憾地想,铁凝要是不当中国作协主席,只当一个单纯的作家,该多好。我有时候疑惑,即使她并不了解如今的“官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也应该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官员与一个好作家价值差异。看来,聪明的人很少犯错误,可一旦犯错,就是大错特错啊。

  《铁凝精选集》读后感(三):作家丁力:麦秸垛——铁凝最好的小说

  麦秸垛——铁凝最好的小说【丁力】

  我喜欢看铁凝的小说。这与她当中国作协主席无关。因为,我当作家的时间比她当主席的时间长;我当读者的时间更比她当作家的时间久。假如硬要挑剔我喜欢铁凝作品的别类原因,那么第一,铁凝看上去阳光、大气,符合我的审美标准;第二,她的文字老实,不故弄玄虚也不娇柔做作。】【备注:还是正能量啊】当然,最本质的,还在文字本身,与这些文字出自谁手关系不大。

  尽管我已经从业余读者成长为职业作家,但对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仍然不得要领。请教若干理论家,发觉其中的不少是“语言放大器”,具有“爆米花”的水准,一句话能写成一篇文章,并且常常顾左右而言他,只画云雾不画龙,即使画龙也不点睛,无奈我天生愚钝,听他们一说,原本不懂的地方仍然不懂,原本有点懂的地方也回归不懂了。重读铁凝的《麦秸垛》,忽然感悟:故事是“听”的,小说是“读”的。故事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且仅在于:小说中的许多叙述必须通过“亲自”阅读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和美感。【好!!】当一部小说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可阅读不可复述”的时候,就基本脱离了故事境界,离“好”小说不远了。

  《麦秸垛》的故事很简单,既没有跳出“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框架,也没有超越“爱情”、“三角”、“悲剧”三元素,只有“亲自阅读”,才可领略小说的魅力。

  好的小说常常达到这样一种意境:它释然了读者经常思考却始终没有理出头绪疑惑。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异性主动向你示好,但是,当你真的对这种示好做出实质性回应是,对方却退缩了,退缩到一个让你够不着却能看得见的距离。这时候,你很疑惑,怀疑是对方犹豫,怀疑是自己误解了友谊,但是,看完铁凝的《麦秸垛》,你终于找到了答案:驾驭。这种情况源于“驾驭”。人都有驾驭别人的欲望。甚至是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驾驭对方的欲望。这种情景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表现,比如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中玉米对几个妹妹的驾驭等等,但是,唯有铁凝《麦秸垛》,把人性中这种暗藏的心态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好的小说含蓄。《麦秸垛》是一部爱情小说,爱情离不开性。事实上,《麦秸垛》当中也多次写到了性。无论是大芝娘追到城里,要求和前夫在一起“住一夜”,还是陆野明在“乳汁”感召下,和自己并不喜欢的沈小凤钻进麦秸垛,都是写性。但是,铁凝的描写既十分到位,又非常含蓄。大芝娘对已经办理离婚手续的丈夫说:“我不能白做一回媳妇,我得生个孩子。”紧接着,铁凝写道:“当晚他和她睡了,但没有和她细睡。”一个“细”字,包含多大的文学张力啊!而如果不用这个“细睡”,像某些美女作家那样,直接描写性爱细节,虽然看的时候过瘾了,可看完之后,能有那么大的回味吗?含蓄,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的干净,也是尊重读者,信任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因为含蓄而留下的空白,这才是真正的“互动”啊。

  好的小说常常折射一个时代。而最有文学震撼力的折射方式不是宏大叙事,相反,往往是一个具体的情节,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麦秸垛》中,老实巴交的起五更拾粪的老汉举着半截领子到大队部“检举揭发”,干部们判断了那东西的来历,立刻想到了知青点,知青办很快下来人,对陆野明和沈小凤隔离谈话,并且按照株连九族的精神,惩罚整个知青点的知青,让他们成天立正稍息齐步走,让村民围着看笑话。这些关于政府和民众对性的禁忌和风声鹤唳,简直比十四世纪欧洲的教会还有过之无不及,而这,恰恰就是当初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许多好小说都或多或少隐藏了宿命。《麦秸垛》里,从大芝娘,到花儿,再到沈小凤,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并且性格迥异,但是,在爱情的问题上,却遭受了几乎一样的命运,仿佛是一个大轮回,人类转了一大圈,不管是这主义那主义,这社会那社会,最后还是回归到最本源的问题上——饮食男女。

  我看过铁凝的许多小说,但对她今天的小说,特别是她当中国作协主席之后发表的一些小说,感觉离《麦秸垛》相差甚远。我不得不遗憾地想,铁凝要是不当中国作协主席,只当一个单纯的作家,该多好。我有时候疑惑,即使她并不了解如今的“官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也应该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官员与一个好作家价值差异。看来,聪明的人很少犯错误,可一旦犯错,就是大错特错啊。

  《铁凝精选集》读后感(四):文学来源于生活

  没读几页就颇有感触:文学果真来源于生活。铁凝笔下的人、物、事是如此亲切,那是知青作者和农家读者共同熟悉的生活,即便是强烈的女性意识也是融化其中一点也不突兀。我想,她真的是具有文学天赋的,不能更赞同贺绍俊对铁凝极其作品的解读。

  赏析

  贺绍俊《启蒙叙事与日常叙事的优美和声》:铁凝1957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铁扬是一名画家,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铁凝与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对自己的文学天赋充满了自信。成名作《哦,香雪》的价值主要在于文学史上的突破意义,正如孙犁所言,是一首纯净的诗,也正因其纯净,就显得内涵不够。她的创作充分体现自己的青春气息和乐观向上的情绪,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来写,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铁凝创作的重要源头:一个是农村生活的经验,一个是家庭生活的经验,还有一个就是幼年时期在北京生活的童年记忆。她在文学上没有革命性的举动。她是以日常生活叙事为肉,以启蒙叙事为骨;日常生活叙事是水,启蒙叙事是糖,她把糖充分溶解在水中。她的作品是启蒙叙事与日常叙事的优美和声。

  词汇

  挟带vs挟持,娇嗔,搡,扒住了vs扒手,择菜vs选择,窸窸窣窣,轧轧vs轧钢,膨香酥,一绺鬈发,嘎巴,一沓白纸vs纷至沓来,删节号,敷料,蠓虫,莫邪、镆铘,七紫三羊(P067错误),闷罐车,津液,出水才看两腿泥,弁,勒出vs勒令,扦破,苶懈,炸馃子,笸箩,筲,簸箕,撮盐vs一撮头发,土坷垃,筢子,杈子vs树杈,拾闲,没遮拦,铧犁,檩梁、桁条,奓,碌碡,鞧,刨子vs刨坑,熬鹰,腻歪,饸饹,抻,厾,坟茔,噗潽,搌布,缯织布,铝箔,草苫,瘆人,蹴鞠,捶布石,缠缴,被伤,米珠薪桂,张致,袼褙,趿拉,穰子,蹁腿,翕,胡吣,绗,秫秸,哔叽,坚壁,老鸹,发憷,馓子,胡噜,麂皮,吭哧唉哟,雪里蕻。

  摘抄

  1982哦,香雪

  人物:香雪,凤娇。

  你看着给吧。

  (香雪的木匠爹)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

  香雪从来不骗人。

  1983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人物:我、安静姐姐,妹妹安然,妈妈(英文教师),爸爸(画家),韦婉(安然班主任,安静小学同学),祝文娟,米晓玲,刘冬虎。

  她的嘴一分钟也不停,好像有满肚子话要说,好像有话不说出来就堵塞了延续她的生命之路。十六岁,还不懂得什么叫掩饰。

  桌子抽屉上要是再带一把小锁,那简直就是奢侈了。

  我不能不满足她,因为我喜欢她超过喜欢我的父母。

  是个沉闷的星期天。是个快乐的星期天。是个害怕的星期天。

  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然对美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渴望。生活在向她微笑,青春正朝她奔涌过来,她的身体在发育,她的年轻的胸脯正悄悄地膨胀。我的安然,难道她的代名词能是“永远的夹克衫”么?

  假如一个人整天“可是、可是”地过日子,日子就没发过。更不用说去追求点儿什么了。

  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假如我还看得见的话。

  不要太多情,不要假正经,我看你一眼是因为你太滑稽。

  我高兴,还为我的票数增加了百分之十一而高兴,因为又有百分之十一的同学真正了解了我。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说,你这是不好收尾了才撰出个火警来。

  (安然谈救火)当时我只想到,在你脸上不能落下一点儿疤痕,一小点儿也不能。因为你比我好看,真的。仅仅为了她那好看的姐姐。

  汽车在大街上缓慢前进,低垂的槐枝不断划过车头。

  谁要是快乐就能笑,谁要是做就能成功,谁要是寻找就能得到。

  1985麦秸垛

  人物:杨青(陆野明,沈小凤),大芝娘(丈夫),老光棍栓子大爹(老效,老效媳妇),花儿(小池,儿子五星),俊仙(妈妈素改)。

  太阳很白,白得发黑。天空艳蓝,麦子黄了,原野骚动了。一片片脊背亮在光天化日之下。男人女人的腰们朝麦田深深弯下去,太阳味儿麦子味从麦垄里融融地升上来。

  人们累得臭死,可是人们笑。

  (大芝娘)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量好像格外充足,吸收了又释放着。她身材粗壮,胸脯分外的丰硕,斜大襟褂子兜住口袋似的一双肥n。每逢猫腰干活儿,胸前便乱颤起来,但活计利索。(杨青)她动作着,有时胸脯无端地沉重起来。看看自己,身上并不是斜大襟褂子。她竭力使活计利索。

  一排排麦垛,宛若一个个坚挺的悸动着的r房。

  有一个异性能领略自己的暗示。再说那仅仅是暗示吗?那是驾驭,驾驭是幸福的。离开端村,杨青便失却了驾驭谁的欲望。

  我不能白做一回媳妇,我得生个孩子。

  童年的虚幻就要在眼前破灭,然而破灭才意味着新的升起。

  有了那一夜对她的厌恶,才有了对她永远的厌恶。

  春日春光有时好,春日春光有时坏,有时不好也不坏。

  世界是太小了,小得令人生畏。世上的人原本都出自乡村,有人死守着,有人挪动了,太阳却是一个。

  1989棉花垛

  人物:米子(爸爸宝聚,女儿小臭子贾凤珍),明喜(弟弟老有,老有他爹臣大哥),国(姓范的),乔,班得森,秋贵。

  花桃湛绿,硬邦邦打着浇花人的小腿。

  老百姓老百姓,百人百姓百脾气。

  1992孕妇和牛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1993对面

  人物:我(肖禾,林林,发卡姑娘,尹金凤,表妹),罗欣。

  这少女突然直截了当地脱去衣裙朝我们逼来,爱和柔情便逃遁了,剩下的只有明白的欲望和粗鲁。为此我憎恨肖禾。她要弥补从前我们那苦涩而又尴尬的经历。

  人世间大部分x行为是达不到睡觉的深度的。女人和男人能睡在一起终归是不易的。

  中国的化妆品就像中国的酒一样,都在某个地方得过奖。

  (尹金凤)我通读了全世界两百多个总统、总理、政治局的传记。我喜欢权力。

  男人等待的简直就是女人嘴里这个“讨厌”,“讨厌”实在是个信号,要是听着“讨厌”再挨上两拳头,就更货真价实了。

  当我有意惊吓她时,与其说是要张扬正义不如说是出于私欲,我是什么?我不过是在那一高一矮两个男人后面,对她充满欲望的第三个男人罢了。

  原来人类之间是无法真正面对着面的。对面一片清明。

  1997安德烈的晚上

  人物:安德烈(妻子表妹,女儿),李金刚,姚秀芬。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对生活是满意的。

  包饺子太麻烦。你高兴我就不嫌麻烦。

  那是初春的一个晚上,乍暖还寒的气候,华灯初上的时刻,……只半站地的路,他们却像是走了一辈子。

  (一种精神慰藉吧?)他觉得生活里若是再没了这只旧饭盒,或许他就被这个城市彻底抛弃了。

  1997秀色

  人物:李老哲(儿子李哲),张二家的(女儿张品),李技术。

  清亮的泉水照见了男人皱皱的脸,也似乎映出了一家人渴望的容颜。

  悲痛是什么,还有比没水更大的悲痛么?

  青春在秀色的位置,是次于水的。

  1998午后悬崖

  人物:我,市长奶奶,刘爱珍(烈士,貌似《棉花垛》的乔),韩桂心(母亲幼教张美方,爸爸,爷爷汉奸,丈夫),陈非(印尼华侨的儿子)。

  幼儿园生活是我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我嫉妒心成长、发育的开始。

  我喜欢向高处攀登,也喜欢从高处快速向深渊滑行,滑行的瞬间给我快感,我整个生殖系统都会因之而阵阵眩晕。我伸出了右手……陈非在我眼前消失了。……我想他是死了。……我五岁。

  全民炼钢,全民修水利,全民写诗。

  (父亲)他一直固执而强大地生活在我们的坏话里。

  我紧闭着眼不说话,耍死狗一样全心全意和张美方妈妈作着对,从小我就有这种在必要时一言不发的本领。

  山很高,比天还要高。……我真正要看的,不过是我母亲的恐惧表情罢了。那几年我一直以折磨我母亲为乐事。

  (文革)在那时,怀疑本身就可以是凭证。

  这人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趁的不过就是一点儿小聪明和一个大钱包。我和他本是差不多的人,都不太光明,可也坏不到哪儿去。

  我要引人注目,特别是引我丈夫注目,就像我从小、从上幼儿园就有的那种愿望。弄死一个人和承认弄死这个人都是为了引人注目。这真是一个没有罪恶感的时代,连忏悔都可以随时变成噱头。

  1999永远有多远

  人物:我(丈夫王永),表妹白大省(弟弟白大鸣,弟媳咪咪),赵奶奶(侄子赵叔叔),西单小六,郭宏,关朋羽,表妹小玢,夏欣。

  十岁的那次昏倒就是她的初恋。

  她的土豆皮色的皮肤光润细腻,散发出一种新鲜锯末的暖洋洋的清甜。

  (西单小六)她的乐趣是和这纵队里的所有的男人睡觉。不为什么,只是高兴。

  棉被的确是阻隔灾难的一件好东西,它能抵挡你的寒冷,模糊你的仇恨,缓解你的不安,掩盖你的哀伤。

  《完美的世界》那个罪犯和充当人质的孩子之间从恐惧憎恨到相亲相近的故事使白大省激动不已。

  为什么她会对出现在眼前的陌生男人这样轻信,他实在不明白。

  永远有多远啊。

  2002谁能让我害羞

  有自嘲能力的人就是那些在生活中占据主动位置的人。

  我要为他的劳累感到羞愧么?不。

  2004阿拉伯树胶

  人物:贾贵庚,小美,久成。

  内心里他是有点羡慕他们的,他们是一些有手艺的人,做事一板一眼,明明白白。他的目标在哪里呢?他有很多机会临摹画家的作品,跟随画家去画模特儿,但不知为什么他从来也没有动过笔,仿佛总有一个更朦胧、更高远的目标打断着他的动笔,结果是那高远的目标便更加虚无飘渺起来。

  他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却是平和。

  他骗她,只是不愿意让她对他失望罢了。建立在这层意义上的欺骗,又何尝不是一种善意啊。

  《铁凝精选集》读后感(五):铁凝群芳谱

  铁凝说:“无论我写什么,真善美都是底色”。

  读《铁凝精选集》,仿佛与这世间形色各异的女子相遇相知,她们中间,有城里的,有乡下的,有的惹人怜爱,有的令人叹息,有的叫人仰慕,有的催人泪下,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她们都很美。

  ·纯美

  代表人物:香雪(《哦,香雪》)

  “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香雪的纯,宛若清水芙蓉,令人心向往之,却不敢起一分亵渎之念。

  ·俏美

  代表人物:安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红色是热烈的。这个喜欢穿一件红衬衫的少女用她那双真诚的双眼凝视着这世界,她勇敢正直,即便是对班长、对老师,也能不偏不倚,坦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读完小说,那个俏丽的邻家妹子的歌声依稀回荡耳边:“不要太多情/不要假正经/我看你一眼是因为你/太滑稽呀太滑稽……”。

  ·柔美

  代表人物:孕妇(《孕妇和牛》)

  《孕妇和牛》里的孕妇,就像身边很多温柔的农村母亲,尽管自己目不识丁,但是,却愿意倾尽自己的所有来疼爱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她才会那么虔诚地,去描摹那碑上的文字。

  ·静美

  代表人物:杨青(《麦秸垛》)

  杨青的静,静得有点令人害怕,与端村里众多处于骚动不安的人物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始终冷静地控制着自己和陆野明之间的感情,不急不躁,拿捏得毫厘不差。

  ·艳美

  代表人物:沈小凤(《麦秸垛》)

  沈小凤刚刚出场的时候,其实很有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可是,当整个故事结束后回头想想,其实,最受伤的,不正是她吗?只是,正如那扑火的飞蛾一般,这一切,于她而言,甘心情愿,无怨无悔。

  ·仁美

  代表人物:白大省(《永远有多远》)

  白大省和她的名字一样普普通通,毫不出众,她十岁的时候暗恋大春而大春根本没注意到她,大学的时候爱上郭宏却遭遇移情别恋,工作后与关朋羽相恋却被表妹夺爱,然后邂逅夏欣这样的渣男却居然被他拒绝,最后慷慨地将房子让给弟弟,大度地接纳了被前妻抛弃带着女儿的郭宏……这样的一个人,表面看来,很傻,然而,大家都说,“这孩子仁义着呐”!

  ·凄美

  代表人物:小臭子(《棉花垛》)、花儿(《麦秸垛》)

  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里,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生存的小臭子却最终不明不白的死在刚刚占有了她身体的男人的枪下;花儿怀着不爱的男人的孩子却不得不面对着爱的男人,好不容易有了爱的男人的孩子却又不得不被不爱的男人带走……这样两个根本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还不够凄凉吗?

  ·醇美

  代表人物:大芝娘(《麦秸垛》)

  大芝娘的身上,大大的写着两个字——“母性”,遭到遗弃后她用生育儿女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艰难拉扯长大的女儿意外亡故后,她依然如平常一般坚强地活着,对五星、对小池、对沈小凤,她都显得那么包容,她如一缸醇酒,别人闻到的是芬芳,却很少有人想起那芳香背后的百转千回。

  ·壮美

  代表人物:张二家的、张品(《秀色》)

  整本书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秀色》这个短篇。当写到张二家的和张品母女二人两次去勾引打井队男人的时候,却丝毫没让人对这两个女人有任何轻视的年头,正如蒋守谦的评价“这可以说是作者从生活的悬崖绝壁上去摘采的一朵文学之花”。

  韦君宜曾说,男作家写女形象总不如女作家那样能探索到内心深处去。读完《铁凝精选集》,回头仔细咂摸这句话,诚然!

  (2015.10.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