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国》读后感精选10篇
《活国》是一本由曹浥霖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国》读后感(一):共鸣
刚读完试阅的第一章就迫不及待地想好好的读完。
文字非常棒,时不时地就会笑起来。都说,听着别人的歌想着自己的事,立马就想到了班上那群狐朋狗友的糗事,初三天天都是考试考试考试所以没乐子也要找乐子见了对方互相损食堂挤得要命的经历简直就使我身临其境。
当然最欣赏的还是作者的想法。非常赞得反映出现在学生最反对什么,痛恨什么,现在教育制度的无奈。
明明文字这种东西最应该有感而发随遇而为写出来的才最真实,而现在大家都在比什么呢?大家都在比哪人扯得比较可信。哪人举的事例比较靠谱。
脚步匆匆,就连上学在地铁站的短暂的时间都被用来背英语背古文了,哪儿还有时间?
记得我爸那会儿还去捉虫子玩爬树什么的,摆在现在根本不可能嘛。
可惜我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资本可以像作者一样在初三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做这么这么有意义的事。
只能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深深的藏在脑海里,然后想着:等到中考后...
啰嗦太多文笔太差会被骂...总之祝活国大麦!!!!!!!♪( ´▽`)
《活国》读后感(二):《活国》编后记
《活国》编后记
文/王昕宁
如果说现在的少年写作者多于少年阅读者过于夸张的话,但这起码反应了两个现象:现在少年写作者群体的庞大,他们有更多的渠道和平台表达自己;现在少年人内心的浮躁,沉下心来阅读的人少之又少。
接触过的少年写作者,大多数以架空的穿越、灵异为题材,在写作的过程中,释放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转嫁了各种无奈,写作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理spa。而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同样,同龄的阅读者也能通过相似内心感受达到一种放松解压的效果。写也罢,读也好,这类题材的作品无疑属于快餐,甚至只能算是零食。
素有“小才子”之称的《活国》作者曹浥霖,则不同于大多数的少年写作者。首先,他博杂的阅读让他有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其次,他选材于初三特定状态下的校园小说《活国》呈现了太多其他人规避的现实,带着反思的真实,一定是有更大的价值的。
少年e渴望友情,小学时的他自以为他喜欢的人只要真心以待,便能得到对方赤诚的回报,可事实告诉他:每个人就是一个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立场、目标、规则,国与国之间可以成为盟友,但多数情况下那只是一时利益所在。小小少年的十五个春秋,几个被他视作重于学业甚至重于父母的朋友,有的在他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带着理想和希望去了远方,有的在他拥有时却不知珍惜的时候去了国外,有的虽然就在身边,可在考试的压力下一次次在温热的情感上划下一道道沟壑------
《活国》呈现出的种种:学校、家庭、课外班、竞争、升学、压力,通过少年作者的不拘、不羁、不惧,活生生的展开,也许,这种呈现只有少年作者才能达到,他们不仅生在其中,更重要的是没有墨守成规,没有对固有价值观的苟同。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整个小说的结构上,第一次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作者便能够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这一定得益于广泛的阅读。
《活国》读后感(三):不一样的十五岁
刚接触此书,首先是很惊讶作者的年龄,一个96年出生的男生能写出这样一个故事实属难得。在应试教育下,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普遍是推崇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议论文。而记叙文受到的冷落也造就着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学生们只会去讨论一件事情的对错,而忘记发现、记录身边的细小故事。而作者在这种大环境之下, 又能在课业紧张的初三写出这样一部作品,也可以看出他比其他同龄人的出彩之处。在其他初中生如同批次生产的机器人学习生活时,作者可以独树一帜地深思当代教育的现状,并坚持下来记录成册,不得不说难能可贵。看完此书,每个人都会回忆起自己的初三生活。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十五岁,但青春的阳光都曾公平地照射到每个人的生命。青葱岁月不能回,但读完此书,定能在回忆自己当年时,会心一笑,这也便真正实现了一本好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