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3D打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3D打印》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4 05:3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3D打印》的读后感10篇

  《3D打印》是一本由[美]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98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3D打印》读后感(一):碎片化和城市化、中国灵魂和民力

  看这个书是上班课余时间看的,有很多不错的联想。

  1.记得以前卖书的时候,有说到一种碎片化营销,就是渠道定制,说有一种机器,可以只提供内容,然后,根据需求,定量化的生产书,其实这个更3D打印比,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帮同学复印《房地产概论》的时候看那个激光影印(就是正版书的克星,盗版书的朋友),其实就是一台好点的复印机就可以做到的问题,然后再加一个胶粘机,必须是复印生意和渠道定制生意一起做,因为那个机器成本不底,也小几十万,书的利润要回来,就需要跟得上机械折旧的销售效率

  2.京东有卖了,这个打印机,http://item.jd.com/884702.html 中国科技更新速度还是有点慢,其实科幻片很多人看不明白,看多了觉得没意思,其实这也是一种西风东渐,信奉信奉科技,也不失儒家,格物、致知的中国人灵魂,但是儒家似乎是有阴阳两面性的,看看,儒家,我最佩服那个人,王守仁,开始是走的科技学,最后是走的心学,哈哈哈,活脱脱一个明代二把刀子

  3.三D打印机包括很多种,活墨的、金属的、食物的、塑料的、大的、小的,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实在有意思了,搞得我下午听那个脚手架,专家论证会,都在想,这个脚手架就不能打印下就出来吗,施工组织个什么啊。其实各个工程对,在处理公关事件表现,就像各个工程对的人,表现的是一种地方差异策略差异,有的粗,有的细腻,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如果这些东西都交给机器,管理难度会下降,但是劳动力市场会减少,不利于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国情,可是,为什么要城市化呢,城市化带来人民多少痛苦,可是又不得不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就只好同步推进,哎~

  4.看看中关村,看看这个豆瓣影评,中国的科技和文化领域里还有自己的边疆吗?一当落后,这种追赶要付出多少代人努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立起来中国的工业高边疆,是这个时代将要发生的怎么样一件事,互联网,中国落后了,在迎头刚上;电子行业中国落后了,在迎头刚上;工业中国落后了,在迎头刚上;这次呢,以云技术和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中国加油~其实这些都是民间技术,中国民力加油!

  《3D打印》读后感(二):3D打印的未来是机器复制机器

  如果把技术看成某种有生命生物体,那么就很容易破解对3D打印技术的盲目崇拜。3D打印本质上还是一种复制,属于制造业,需要原材料模型,只是从2D的平面发展为3D的立体空间。它是打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当与互联网相结合时有可能产生足以改变世界面貌强大力量。目前我们处在世界巨变的前夜,而这本《3D打印:从想象现实》就是两位技术专家的宣言欢迎来到3D打印时代。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即便对于没有多少逻辑训练的人来说,看一眼目录也能迅速了解作者叙述思路。从开篇介绍3D打印技术的概念特点,到3D打印技术潜在的商业模式,再到3D打印技术的实现原理实际案例,任何一个3D打印技术的小白看完这本书都能从中了解到一个大概,合上书的那一刻,你或许还能记住几个3D打印时代的特有名词,比如创客、云制造,而本书中出现频率最多一个词可能就是“颠覆”了,当然,这个词的前面还加上了一个修饰词“未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面向最普通受众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展望。读读无妨,但别太较真

  本书对3D打印的商业前景有较多论述,这里只谈3D打印的技术未来。前不久罗永浩在微博上问了一个看似荒诞却让很多人不知怎么应付的问题:“假如3D打印机能打任何东西,那么再打印一台3D打印机不就让那些买3D打印机的厂商破产了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也觉得非常老罗无知,难道那些厂商们不会对核心组建进行防打印控制吗?但转念一想,倘若没有所谓专利限制,机器如果复制机器,不就和生物体无异了么?

  这个想法已经有人开始实践了。著名的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就是以”复制3D打印机“为终极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开发可以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让3D打印机可以快速扩张到每个人的家里。目前,RepRap 3D打印机可以自我复制50%(不包括螺丝、电路板和马达等)。而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机器复制机器时代就是库兹维尔宣扬的“奇点”时刻也就是说,到那时,机器不再是是人工智能工具,而是一种有生命、可自我复制、可自我修复、与人类平等物种

  人与机器之间的几千来暧昧关系会在3D打印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为了生存制造了机器,并费尽心思的让机器越来越聪明,到最后人的生存会被自己亲手制造的机器威胁到吗?我想,这可能要比讨论3D打印技术赚多少钱更重要也更深刻

  《3D打印》读后感(三):生产力的淘宝化

  3D打印有几个理解误区需要指出:

  1.3D打印并非是打印,而是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产品成型;

  2.3D、4D这些都是噱头,3D其实是形容这种生产方式可以立体化,比如内部结构也可以一次成型;

  3.打印器官等还在实验,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量应用于生产消费

  4.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类似设备就已经存在,只不过他们一般用来成型塑料。

  看完全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并非是这个技术多么牛,而是这个技术多么难以推动——依赖材料的进化(如果是复杂的材料,还不一定可以成型),依赖设计软件的优化(目前的设计软件无法精确地提供细节数据,并进行3D空间的全量设计),法律政策的革新(知识产权问题很难保证),生产成本下降(目前来看,几乎没有可能)。

  所以,对于3D打印这项技术来看,作者其实也很无奈,他提及到有几个应用点:

  1.个人的个性化定制——非规模

  2.云打印服务,多个小型生产作坊合伙生产同一个产品的不同零件——非规模化

  3.3D打印目前主要应用与快速DEMO,无法直接作为正规产品使用

  谈到规模经济,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困惑好奇的——大工业化之后,规模化生产成为了大部分企业选择,降低边际成本,提高盈利。甚至互联网也是如此,增加PV,提高广告收益

  3D打印的出现,其实就不是为了规模经济而生——规模经济依赖流水线和大量人工,而3D打印的每一次操作成本都不会因此下降。为什么这样说呢?例如在现在的工厂中,生产1个杯子和10000个杯子的单个成本就相差许多,因为包含了模具等隐形成本;而3D打印需要的只是设计图纸,每次的成本都统一——电、原材料等。

  所以作者一直在鼓吹的,其实是个性化和体验经济这个东西。3D打印是一个面向用户的产品,就好像一个面包机;而对工厂来说,这个东西更像是一个DEMO样品成型。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工具三个要素来看,3D打印是生产工具的更新,但并不意味着对于未来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像蒸汽机那样的影响。外界许多人因此认为3D打印意味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我却觉得这有点太牵强。

  当然,生产力的去规模化其实是有意义的——就和安德森的长尾理论相关了。

  3D打印更适合个性化,这一点绝对是OK的,也是规模生产做不到的。你看为什么天猫和淘宝可以同时存在,而且淘宝始终屹立不倒?

  C2C的生产方式看似不如B2C的利高,其实还是有其市场的——C2C便是满足大头之外的消费需求。同理,3D打印和流水线的区别也在于此。

  说起来,还有一个有趣事情。淘宝大部分的东西都是盗版,3D打印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对于一个只需要有相关的设计图纸,就可以生产同样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可以随着copy名家的设计,为个人生产盗版货,而且质量可能还差不多(例如一些简单的零件)。

  因此,我并非不看好3D打印,但我觉得这绝对是被鼓吹过头了,这并不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而是一个改善生活的东西——正如iPhone这样。

  人人都能生产的年代?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创客们的狂欢。正如淘宝刚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说实体店将要消失,而事实呢?

  《3D打印》读后感(四):原来是这样的

  就本书而言,翻译地一般,语言有点啰嗦枯燥,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英文版,大概也不会看这个比较无聊的中文。

  对3D技术的了解:

  1,3D打印机的材料目前是塑料为主,因此打印出来的物体准确的说应该是模型。

  2,原理就是通过电脑设计软件,将实物图形化,再有打印机逐层打印出来。

  对3D技术的疑问

  1,对于模具制造等工程来说,3D打印确实是十分有前景。但是对于一些材料成分多样,硬度强度要求高的制品,使用3D打印是否仅仅限于比较便利制作模型?比如制作汽车轮胎或者关键部件?

  《3D打印》读后感(五):关于《3D打印》的6个问题

  【个人感想

  这本书出版于2013年,久闻大名,真正读到已经到了2017年10月底。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已于当时当日不同,在淘宝上可以轻易以3000元左右的价格买入一个3D打印机到家使用。但是,作者预测突破进展仍未实现。3D打印的前景是否真正具备预想中的颠覆性,尚待观察

  Q1:什么是3D打印技术?

  3D打印的正式名称为“增材制造”。“增材”是指3D打印通过将原材料沉积或黏合为材料层以构成三维实体的打印方法。“制造”是指3D打印机通过某些可测量、可重复系统性的过程制造材料层。

  本质:按照计算机指示将原材料按层堆积以形成三维物体。

  3D打印机两大类型:“选择性沉积打印机”vs“选择性黏合打印机”

  Q2:3D打印技术的十大优势

  1、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

  2、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

  3、无需组装

  4、零时间交付

  5、设计空间无限

  6、零技能制造

  7、不占空间、便携制造

  8、减少废弃副产品

  9、材料无限组合(尚未实现?)

  10、精确的实体复制

  Q3:3D打印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能源、原材料消耗

  材料

  材料结合

  设计

  成本控制

  Q4:3D打印技术可能面临的问题

  武器DIY

  药品DIY

  产品DIY的质量保证、责任边界确定(tort law侵权法)

  Q5:3D打印技术当前主要商业应用领域

  谁购买3D打印服务?消费电子公司、汽车、医疗和牙科、航空制造业

  地区:美国(40%)、德国(10%)、日本(10%)、中国(8.5%)(2013年数据)

  Q6: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多元材料的混合制造——不仅仅是混合材料打印,而且要创造全新类型的材料,展现性能特征(如重量、强度和灵活性)【构建材料性能的效果需要材料学家工程师耗费毕生精力研究

  2、活性系统打印——打印能够行动反应感知、运算和回应周边环境的活性材料(如打印机器人)【目前初步成果是打印导线材料】

  3、模拟材料到数字材料——实体物品用立体像素表示,打印出立体像素后再进行排列

  《3D打印》读后感(六):也许影响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从一开始的无知到中途的崇拜再到最后的回归理性

  无知是因为未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的3D打印依旧是平面打印,只是显示了3D效果,因为最近诸多的3D画廊,3D画展宣传,带有很大的迷惑性。随着对3D打印的认识,觉得如果实践起来那真的是人类史上继电脑之后又一伟大发明。因为书中描述到3D打印出来的东西是可以真正使用的东西。可以打印桌子厨房用具,食物,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甚至是玻璃。未来还可以打印人体器官(不用排队换肾了,也没人卖肾买iphone了)。然后到了后面,你就会发现,3D打印虽完成一些简单的打印,但是遇到复杂的,材料特殊的就遇到很多困难了,更别提会生长变化的人体器官了。3D打印适合的领域主要还是设计阶段,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地,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并尽快到达成功

  有利有弊,3D打印还将面临专利,打印非法枪支,制造药物等诸多问题。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和畅想,至于在现实中普及,个人觉得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3D打印》读后感(七):3D打印读后小结

  这是一本介绍3D打印的书,可以说基本包含了3D打印的方方面面,读后对3D打印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也因为无所不包的构架,导致了有种泛泛而谈的感觉。

  本书不是一本专业的技术读物,就像本书自己表明的那样,属“经济学读物”。想进一步了解其技术原理的不免失望。本书部分章节段落也颇为拖沓。

  就3D打印而言,我认为,合理的定位很重要,就打印食物来说,取代现有的烹饪方式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当然作为一种新的食品设计理念倒是有立足之地。3D打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印材料与打印方式都不是很理想。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自然的伟大之处是在于它设计了一套规则,而不是创造了自然本身。

  《3D打印》读后感(八):打印改变世界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Geek们对3D打印津津乐道,犹太工程师Wolowitz和印度物理学家Raj甚至斥5000美元巨资购买3D打印机,差点搞得Wolowitz夫妻失和。热门影视剧对3D打印的热衷也反映了这一概念的流行。通过3D打印机,你可以定制自己的玩偶,或者把你疯狂想象中的模型变为现实。新闻中也是有报道,有人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一把梳子,或者一把手枪。这一切看起来新鲜而神奇,但3D打印的神奇绝非限于此。3D打印被看做是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它可决不仅仅是制作新潮玩具的魔法箱。如果你对3D打印的概念既好奇又陌生,那么下面这本书非读不可。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D打印——从想像到现实》是美国人胡迪•利普森和梅尔芭•库曼写作的。这本书放在我案头快一年了,每每拿起来翻读还是会兴奋:这是窥见新鲜世界的兴奋,就像被关在屋子里的小孩子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看见了外面的世界。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为构想中的未来世界兴奋不已。

  3D打印不是打印。这听起来像是个绕口令,又像是个悖论。事实上,“ 3D打印”并不是打印,而是一种生产原理。它的正式名称为“增材制造”:把原材料沉积或粘合形成材料层,材料层一层一层的叠加,构成三维实体。这样的生产过程像极了打印过程:想象一下,如果你将一张纸反复放入打印机打印同样的内容,重复无限多次后纸上的字会不会变得厚起来、凸起来?但就其根本,3D打印的本质是制造过程而不是打印过程,它打印过程那样清洁。作为制造过程, 3D打印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化学品,有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带防毒面具。

  同样的3D打印机也不是打印机,它的外观可以小到放进一个手提箱,也可以大到一个房间,但都是运用了“增材制造”的生产原理,按照计算机的指示将原材料按层堆积以形成三维物体。这就好比工业革命以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为标志,而生产不同产品的流水线大不相同。

  3D打印有两大家族,的一个家族通过沉积原材料层制造物体,第二个家族通过粘合原材料制造物体。在《3D打印——从想像到现实》一书中,介绍了3D打印机是如何打印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制造业经常使用的制造工艺,如溅射、光刻、UV固化等。3D打印的核心原理仍然是这些基础的制造工艺,但是要将这些工艺流程“集万千宠爱于一台打印机”。这也注定了3D打印要完成真正复杂的制造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瓶颈。从更长远的角度看, 3D打印技术的核心是具备多元材料同时打印的能力。

  3D打印可以避免流水线生产的弱点,弥补它的不足。在流水线难以进入的领域,如科研、医疗、艺术,3D打印都会有不凡的表现。流水线适合大规模生产, 3D打印适合个性定制;流水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3D打印则大大降低了新品的制作成本;流水线适合成熟量产的产品,3D打印更适合产品的创新和改进;流水线适合大众,3D打印则是“私人订制”。是的,没有什么比3D打印更适合私人订制这个词。我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私人订制”的应用就在医药领域。为孩子定制适合他的牙齿矫正器,或者为截肢者定制充分吻合他身体的假肢,都是易于实现的对3D打印的完美应用。他们可自定义形状、可小批量生产,对于制造商而言不存在规模经济,这些特征使他们成为3D打印的完美对象。

  然而, 3D打印不仅仅是对流水线生产的补充,而是一种革命性的、可能会替代流水线生产的生产方式。因为它将推动未来全新的商业模式——云制造。云制造将小规模、分布式节点统筹,形成可替代大规模生产的方案。云制造可以将小型制造企业组成超大的规模网络。在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活动需要上下游供应链的紧密配合,这使得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尾效应:市场需求的一个微小变化就可能造成原料和设备的大规模变化。但是,通过云制造,你根本无需担心产能问题。因为云制造会根据定制部件打印任务自动匹配数千家3D打印公司,最大范围内的调用资源。云将智能的在网络上分配生产和协调各公司,成功的满足你的生产要求。在这种制造模式下,真正具有领导力的公司并非那些拥有设备、资源、资金的公司,而是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高效的调配这些资源的公司。(如今的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如阿里巴巴直接掌握厂家和消费者的大量数据并钻研和探索于大数据的分析,或许有一天它们会率先掌握云制造所需的数据处理能力。)

  虽然目前3D打印的技术还有待成熟,一些更具传奇色彩的使用方法已经列入科学家和实验者们的日程。人们期待着物品、食物、甚至人体器官被“打印”成功。还记得《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里者“黄金之心号”上那台牢骚满腹厨艺不佳的“自动营养机”吗(它可以为飞船上的乘客“制作”食物)?没准儿它真的不是妄想,而是人类漫游宇宙的必备单品—— 3D打印机。

  《3D打印》读后感(九):以“打印”之名在创造

  不是材料革命,而是制造革命、方式革命。“克隆”只是其意义的一种,3D打印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不是更多廉价制造机的产生和人工成本的去除,而是挑战流水线。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生产仍将存在,不过是更向偶们这样的技术沙漠地带移动,而真正的转型制造业,则是个性化定制,是“工厂”的分散化,家庭、个人成为“工厂”。而除了消费型3D打印之外带来的伦理冲击,是机器打印机器的未来,制造者离场,分子无限繁殖并不断自我修复。人类连写程序、做设计都可以被代劳了,存在的意义变成啥了?享受么……消费机器么……总之,个性化是3D打印独一无二的优势,即像一个人一样制造、生产。

  3D打印优势——快、好、省

  低成本:减少废弃副产品、不占空间便捷制造、零技能制造

  快捷:零时间交付、无需组装一体成型

  个性化:设计空间无限、制作复杂物件、材料无限组合

  缺点:不能规模化生产

  市场规模——美国3D打印机约占全球总量40%,德国和日本占10%,中国占8.5%。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越一半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少于10人,四分之一少于5人。

  主流应用的最大障碍——缺乏杀手级应用程序。应关注应用而非技术本身。

  种类——选择性沉积打印机、选择性黏合打印机

  前者分为喷射挤压或喷雾打印机(塑料为材料)、LENS(硬质材料,如钛和不锈钢)。金属打印机让大型产业更为重视。

  大多数消费类3D打印机使用ABS热塑料(与乐高材料相同)

  生物打印——“活墨”材料:内部悬浮着活细胞的可打印凝胶。

  重新定义知识产权?——在某些情况下,专利抑制发展,专利的本质就是让持有人独享20年的垄断(如瓦特蒸汽机专利20年终,没有重大创新产生)。

  未来——机器制造机器

  《3D打印》读后感(十):3D打印的未来真得有那么乐观吗?

  近来偶然在书店发现这本书,便买来细细拜读,以求在3D打方面能有更深的了解。书中前半部分对于3D打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不难看出作者对于3D打印技术的深刻认识,而后半本书则从各个领域对3D打印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仿佛构造出了一个充满着3D打印的美好世界。但是读罢细细思考:3D打印的前景真得有那么美好吗?

  3D打印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他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引自本书中」。简单地说,3D打印就是一种三维堆积材料的过程,只不过类似于二维的平面打印过程而形象地将其称作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刚开始之时,研究人员无不带着一种无限美好的前景来看这个领域,幻想着如同上世纪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一样的情况在这个领域出现,从而引导着一次新的革命出现。不得不说,这种看法着实太过乐观,世界上有多少领域的发展能够达到计算机的程度,只是大部分都在兴起10年后逐渐稳定,甚至没落了。3D打印从出现发展到现在,已有20年,也逐渐渗透到了平常生活中,偶尔也能幸运地见到3D打印机。

  但是正如书中所写,3D打印首先会受到材料的限制,其次材料之间的结合,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能源的耗散等方面都会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制约。也正是由于这些与机械工程类技术无关的生物,化学等专业的发展与作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作者才能做出如此乐观美好的前景展望,以至于在这些不熟悉的领域的叙述,大多语焉不详,支支吾吾。因为只有在这些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3D打印这项技术在这些领域才能活跃起来。不可否认,这些领域的瓶颈无不是一些极其复杂的问题,作者这种乐观的态度给人一种科幻小说般的不真实。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能够做出很多传统技术无法做出的物件,同时由于其单体制造的倾向,在未来的设计与定制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处于不顾成本的研究阶段的3D打印技术,真得未必能够在未来推广到生产阶段后取得极大的优势。

  总之,我们应当冷静地看待这门新兴的制造技术,3D打印未必会有如作者所说的那么美好的前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