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断舍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断舍离》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断舍离》读后感10篇

  《断舍离》是一本由川畑伸子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1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断舍离》读后感(一):想要施行断舍离的最大障碍——

  13厘米宽,18厘米长,书外有塑封。素白的书封底色搭配粉色的腰封,给人一种小清新感觉,就是这个搭配的封面图给人感觉很别扭,还不如直接用手绘的图画效果更好。套封是压纹纸的,摸上去滑溜溜的,总给人一种没有覆膜的感觉。

  全书扉页正反184页,92单页。胶版纸内页,纸质韧滑厚实,纸色略微偏黄一点,有利于阅读不累眼睛正文部分字码不小,黑色饱和度也较高。反而书前2-6页的彩色插图,不知道是拍摄关系还是印刷问题清晰度很差。加之装帧设计给人一种不够大气的感觉,低了这书的格调,扣一星,所以我只打了四星。

  说到书的内容个人感觉很好,至少对我而言是很实用的。实际上,只要剥离了“断舍离”外边那些个“行为哲学”、“身心能量”或“心理治疗方法”的让人云里雾里的高深名词包装,你就会发现,这书是在宣传一种非常健康生活方式

  有人说,断舍离的反面就是“断不了、舍不掉、离不开”。斯言诚哉,有大智慧

  人类总是一味的索取,唯恐自己得到的少了,不够充裕。却从不愿细想自己是否真正迫切的需要这些,自己需要的话又真正需要多少才不会浪费掉。消费不分男女,多数具有群体性和盲从性,往往是在冲动型购物的心态下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商场赚钱时候往往是打折促销的时候了~々

  而如果我们能够冷静思考,以确定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部分,然后只索取这一部分,不贪得,那么其他的富余的资源就不会在自己的手上被白白闲置,甚至是挥霍浪费掉。O(∩_∩)O哈哈!所以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人确实应该“每日三省吾身”,而且也该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满招损谦受益”嘛,很多时候,东西不是“多”就一定比“少”好的┐(┘_└)┌浪费什么的,对于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而言,真是太邪恶了!

  话说我家杂乱程度,比起书里“断舍离”前的作者家,除了地面上能干净点儿,其它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必须要承认,我家的“杂乱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只进不出!所有不能丢弃的理由,归结起来不外乎作者所归类的那几条——“不能随便扔东西”的旧式教育观念;还能用呢,如果丢弃了多可惜啊;“说不定”“有一天”可能用得着;那些东西真的很贵的;那是别人送的,不好随意处置;那是非有意义纪念品……大部分的杂物都是那些“能用”却“不会再用”的东西。

  “丢弃”意味着“选择”与“决断”。屋子状态,映射出的是居住者的心理状态。无休止地把“能用”“可能用得上”和“以后总会用得上”东西搬进房间,只能挤压空间,使我们无论行动还是心理上都背上了沉重包袱,变得虚弱起来,动辄得咎。

  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只有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选择、决断自己生活中那些不能使用的东西,和那些能使用但是不再使用的东西;只留下那些正在使用的常用的,或者是珍视的东西。拒绝杂物再进入自己的生活,只保留那些少量的东西,腾出大量的空间,屋子变得宽敞起来。空气自然通畅视野宽阔起来,心态自然也变得舒展起来。

  想要转变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认识自我,“剥离”自己生命中那些负面的东西。发现自己潜藏的自卑感——由比较而来的自卑,原来只是被我们用大量冗余的东西掩盖住的内心的虚弱;发现自己的寂寞不安——当内心感到空虚的时候,却错误转而用对物质依赖沉迷去填补;变得更喜欢自己更珍爱自己——为什么最好的东西只有待客的时候才给客人用,难道平常的我们不配使用吗,偶尔对自己奢侈一点没有坏处人际关系将会变好——再也不用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不再接受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人际交往自然就会变得轻松;不再被无谓的规矩、章程束缚——不论何物何时都要竭尽全力坚守思想牢笼才能被打破!

  .头两天我试着把“断舍离”推荐我的父母。我爸还好说,只要别碰他那一屋子的假古董,他就只会躲在报纸后面装透明。问题是我妈!——合着她老人家思维方式,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呢。“一针一缕,当念物力维艰”是她的人生信条勤俭不是不好,可是勤于往回划了“减价”“促销”的“便宜破烂儿,什么东西都吝啬的死也不扔的俭法谁也受不起啊~々

  延墙堆得一溜儿的瓶瓶罐罐,都是别人家不用扔在楼道里的,她老先生干巴巴的给捡了回来(+﹏+)~狂晕!你能想象到,她一个人在大冬天的太阳下山后在楼外折腾一个多小时,就只是为了拆开别人家丢弃掉的沙发,好把里面的大块海绵掏出来吗?!!……如果我家的经济条件很差,她这么还好说o(╯□╰)o可是只要她平时少买“几包”低价处理外贸服装,就什么钱都有了(#‵′)凸~省得不如糟蹋的多,真是够了啊喂!

  ——10多年前放到发黄的棉布宽沿遮阳帽(我妈说留着以后可能用得上...╮( ̄▽ ̄”)╭);我小时候的小牛皮靴子(我妈说留着等我以后有了女儿孩子穿...(╰_╯)#);各式各样的空瓶瓶罐罐(我妈说留着以后装东西用............╭∩╮!);塑料金属的的水舀子四五个;塞满了所有储物空间的有些年纪甚至比我都大的旧衣服………………………………………………………………………………………………………………………………………………………………………………………………………………………………………………………………………………………………………………………………………凸!!!究竟什么是可以扔的╰皿╯#

  如果作者也是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我相信肯定不敢说扔就扔出去个几大袋子╮(╯_╰)╭——所以,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我该怎么才能把我妈打包出去一段时间,趁着这个机会做一场狠的!

  《断舍离》读后感(二):选你所爱。

  川畑伸子,喜欢日本女生台湾女生说话叙述的方式。娓娓道来,不疾不徐。

  “当我意识到有些东西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必须、不合适、令我不舒适的时候,也就是意味着我开始蜕故孳新了”

  “只有被温暖的阳光照射,被清爽风儿吹拂的家,才会弥漫着与众不同气氛。”

  “ 我们首先要舍弃多余物品疏通生活阻塞,虽然我们舍弃的是有形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消除阻塞、回归正常后,我们自身以及周围有形的东西,甚至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好的方面发展。”

  “只要不能带给我们幸福感,就不具备购买的价值”。

  quot;做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完全呈现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所以连自己都迷恋上了自己。于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精神上依赖别人,靠别人的认同欣赏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把那些不必须、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 ,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而 整理的意思是“解决,处理。”

  住所本来就是让自己得以充电、补充能量的地方,是肉体心灵成长的地方。

  杂物多了,能量自然会被消耗

  能使自己心情大好的,且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东西围绕着自己。

  首先,请从身边的小处,或者一个小角落做起。及时整理一下钱包或者抽屉内的一个小角落都是一种改变。

  流失的能量竟然一点点开始恢复拥有新生力量后,只珍惜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和关系。

  “我们已经把真正重要的东西刻在心里,藏到灵魂里了。”

  ————————————————————————————————————————————————————————————————我是正在进步的分割线

  即使无法平衡,也能活出自己风格

  即使没有很多的衣服用来打扮,也要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类型

  没有必要知识都汇聚在脑海里,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帮助

  不管料理做的是好是坏,我都是一个比任何人都要重视我的家庭的好主妇

  我已具备人生中所必要的东西。

  《断舍离》读后感(三):生活需要减法

  《断舍离》既是生活实用书,更是心灵智慧书。给生活做减法,我们不是不懂,也不是没有去做,只是就像走路一样,走着走着,鞋子上就沾了尘,却想不起来拂掉,这生活也一样,过着过着这屋子里就越来越乱,不是不明白,有些东西要扔了,可就是没有决心

  读《断舍离》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一点儿勇气,扔掉旧东西的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好多东西放在那里,也许十年二十年就不去看不去碰,可是偏又舍不得扔掉,因为你总有一些错误的想法,觉得那些东西有可能会有一天要用到,因为那东西买它时花了大价钱,因为那衣服有可能还会再流行,这些想法抑制了你扔掉旧东西的欲望,可事实上却是,你再也想不起它们来。而东西越来越多的屋子,也直接导致了心情的破坏。因为你看着那么多东西,你就没有收拾的欲望,你就总是拖延总是推脱,这不都让你的生活往更糟糕方向滑动吗,可是你很有可能没意识到。

  断,舍,离,是一种正能量的生活整理术,看起来是在整理屋子,其实一同被整理的,还有我们的心情。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老辈人教育我们要节约,但是这种方法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了。以前他们买不到东西,我们现在却是物质极大丰富,我们现在要学习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如何让杂乱的生活变得轻松一点儿。所以生活的经验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作者说的一段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因为我家东西就是非常多,但又没有办法收拾利索的感觉。作者说,现在的许多收纳法其实只是教我们把东西从东挪到了西,本质上还是没有变,时间一长,它们还要乱七八糟存在着。而本书中指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给生活做减法,过时的,不需要的,多余的,是一定要清除掉的。我一想果然是这样啊,每次上超市,我就忍不住买各种收纳柜呀,小储物箱,结果家里东西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了,而脑子里还是乱乱的一片,觉得家里到处都是东西。而作者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是啊,给生活做减法,才是最正确的方法。这一想明白立刻动手,跟作者一样,扔掉了不知多少袋子垃圾。当然作者也说了,这可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只要心上记着这定律,生活就会按照这方向一直继续下去。

  真的,当屋子里东西变少时,引用作者的话来说,我们也变得爱收拾屋子了,因为到处都是清清爽爽的,顺手擦一下抹一下都不觉得厌烦。果然是这个道理。

  当屋子干净了,我们也更爱自己的小家了,也更愿意邀请朋友了,生活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一个滚雪球的正能量过程。真心喜欢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又除了一次尘。

  《断舍离》读后感(四):《断舍离》又一篇

  对于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闻名且仰慕久矣,奈何,大陆出版社引进这本书的速度简直慢得没有天理。时下,各种整理方面的书籍大行其道,怎么就没有一个嗅觉灵敏的去把这本书翻译过来出版呢?倒是,有几个断舍离的粉丝,下手到快,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山下英子的粉丝,出版社倒是抓住了先机,而且,“正能量”也是红得不能再红的一个含含混混热门词汇,所以说,好的名字成功的一半。更可气的是,还有更早出版的一本,也叫《XX断舍离》的,我也上了一次当。现在,繁体版,正宗《断舍离》已经上架,不怕贵的粉丝们可以买了一观。

  这本书,提出整理应该是从“舍”这个字开始。然后,从各个心理方面剖析了“难舍”的原因,作者是心理医生,有着方面的优势。至于中国吧,“舍”掉自己不适合、不舒服、不再用的物质尤其困难,离蔚然成风还远得很。我自己的物质方面,除了书籍,可以说“舍”起来并不难,因为本来就不多。最难的就是最爱的这些书。我自己的书需要读上两遍的基本上都不舍得扔掉,要处理的基本上都是九成新的书。给收废品的吧,实在是不忍心,好脏。卖给收二手的吧,很便宜,但是,我也卖了很多。去自己开店吧,我又觉得很麻烦,而且快递费也很贵。最后,我抓了我的好朋友,一股脑的都处理了给她了。当然,处理的总量不过是少一半。现在,家里能放东西的地方又是到处书籍,想买是再不能了。唉,总之,如果能把书断舍离了,我也就成功了。总有一天吧,也许。

  然后,这本书又剖析了“舍”的种种好处。“舍”的确是能够令能量聚焦,这是我亲身的体会。从生活到精神各个方面都会有越来越好的感受更从容,也能更加明智的选择。至于说整理,正如该作者所说,东西都舍尽了,也就不需要各种专业的整理术了。

  最后,作者又从心理角度剖析了物欲强烈的深层原因。这一点,我也颇认可的。比如,我自己对书的情结的确是有很多心理原因可循的。换句话说,有某些方面的癖好,都是内心的反映。如果想戒掉这些癖好,首先要从心理入手。当然了,从癖好的截至入手,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成效会比较慢。但是,从心理入手,又会比较难以执行。我想能从容审视自己的各种物质癖好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吧。

  断舍离的路是正确的选择,而且会一直走下去。这本书,如果没有看过山下英子的原著,还是可以看看吧。很小的一个小本本。

  《断舍离》读后感(五):学会舍弃 刹那花开

  初识此书,只是想到那乱糟糟的我家,塞得满满的大衣柜。早已意识到囤积东西是毛病,也一直在清理,赠予,疏散我的那些衣服,玩具,甚至是书。可是我的力度当然远远不够,有一些欲舍还留的还在影响着我的生活质量。翻开此书,才发现别有洞天别。囤积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而断舍离则是可以治愈这种心理疾病的行为哲学。这本书教我们的不仅是如何学会舍弃家里的东西,更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在人生之中有舍有得。

  看到扉页上介绍作者川畑伸子是日本心里治疗专家,擅长治疗心理疾病,心中大呼‘不妙’。读了序言之后,又觉得‘真是妙。’有病就去治,没什么可怕的。这本纸质厚实,字体较大,插图简单素雅的小书,其中蕴含的是很不小的道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为我们想不到,所以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到。所谓‘断舍离’就是把‘不必须,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换言之,‘断舍离’的过程,就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些物品的关系’的过程。

  伸子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看到她对家里囤积的物品进行思考的心理过程,觉得真是巧合,和我想的一样。其实这不完全是巧合,而是一个心理学家对常人心理的恰当又准确的揣摩。我们囤积东西到家里的过程是我们的心理疾病逐渐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状况,东西虽然是物质,可人对物质的态度是可以反映其精神状态的。我们是在忙碌而反复的每一天中渐渐的失了自己心灵的平衡而逐步变得有病了的,所以由表及里的看清自己的问题根源是很有必要的。伸子正是在引领我们由舍弃物品开始,逐层深入,在舍弃物品的过程中也将思想的包袱舍掉。她的家里心里大扫除理念让我心中一亮,立即就与我的一些行为挂上了钩。譬如每隔一段时期我必用一天的时间来收拾满腾腾的大衣柜。收拾完了心情愉快,但很快就又乱了。伸子说如果不舍弃,怎么收拾也是乱的。再譬如,我看到柜子已经满了,便告诉自己不买衣服了。3.8那天和我的一个购衣狂人同学午饭时还劝她买衣服要慎重,说衣服买到手就贬值。可是饭后我俩一进大悦城,看到打到三折的I.T.便一头扎了进去,刚刚劝她的那些话自己领先忘记了。结果她买了2件,我买了3样。我的这两个真实事例已被伸子对号入座,充分证明我心理有病。我虽有自我觉醒,但力度不够。

  本书内容不算多,道理浅显易懂,也发人反思。虽然它也许还不够深入,但是这些浅显的道理已经可以将人的思路打开。有舍才有得。学会舍弃家中的无用之物,其意义不仅在于让生活空间变舒适。它更是在整理心灵,清理大脑,理顺思想。如果我们能将我们身体住的屋子和心灵住的屋子都整理好,该舍弃的绝不保留,那么正能量爆满的幸福人生便会触手可得了。

  《断舍离》读后感(六):“丢”东西悟人生哲理

  中国人的智慧博大,出于《易经》的舍得,告诉我们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先辈们告诉我们这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而中国人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又告诫我们浪费可耻,如此纠结中,家中“废”东西堆积如山又不舍丢弃,有限的空间因此变得更加狭小压抑且不利于身心。

  “断舍离”是风靡日本的超级整理术,教你把那些不必须、不适合、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有“舍”才有“得”,书中教你“丢”东西的方法技巧,此“丢”仅仅只帮你整理凌乱狭促的空间吗?非也,通过“丢”弃不必要的东西,仅保留必需合适的的东西解放空间,从而认识自己,解放被囚的心灵。希望大家通过此书借由有限的空间整理出理想的收纳并整理出充满正能量的心灵,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断舍离的生活哲理反应你我大众心理,有些东西明知无用,因喜欢或一时冲动都买,目前无用丢弃可惜因此不舍,想着以后有用或者花那么多money购买,因此东西无用东西越堆越多,这时需要为空间解压,不是让你真正丢掉,可送有需要的亲朋好友,易可通过二手拍卖网站卖出不为一种方法;确实无用的可分类**丢弃,不用担心会污染环境。还有在买东西时,认真思考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是自己需要的或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尽量少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如真需要,现在交通方便逛街购买,网购同样便捷轻轻动下鼠标所需之物瞬间送到,但网购需要控制自己的心,手随心动的乱买一通且又是无用之物。很喜欢作者提到的方式,把住处周围街道当自己的家,丢弃不必要的之物后,有需要时方便购买。

  杂乱凌乱的房间我是看着不舒服,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受,干净舒适整洁的空间给你以明亮的感觉且好心情倍增。有人会说凌乱也是种美,估计大多数人举双手双脚不赞同,窗明几净的环境人人爱之,整理家中杂物后的好处多之又多,空间宽敞整洁了,工作效率提高,让你享受舒适,轻松给自己减压;同时整理了自己的心灵,正能量增加,重新审视自己,从而拥有幸福人生。

  断舍离教你的不只生活整理术,告诉你整理生活时的人生哲理,用减法让能量翻倍,从舍得开始,断舍离,丢弃生活不必要不需要之物,丢弃心灵的包袱,整理家中空间,整理心灵,给家中空间减压给心灵减压,一举两得好书。

  《断舍离》读后感(七):大道至简——如何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这不是一本讲如何收纳的书,而是站在收纳的更高一个境界,通过舍弃帮助我们把房间整理干净宽敞。传统的收纳是如何收,这本书的精髓在于为什么要舍,如何舍,舍会带来什么好处。

  日本人写的书,总是这幅小清新的风格,其实内容不多,确要凑成一整本书。这本书依然是这样,给我们传达的所有信息通过“断舍离”这三个字,就能涵盖整理的最核心原则。

  一、关于整理物品的一些错误理念

  1.还能用呢,如果丢了多可惜——是否是当下还正在使用的东西,否则,一个能用但用不上的东西,占据着空间才是真正的可惜。

  2.“不能随便扔东西”的旧式教育观念。——这是物资缺乏时代的教条,现在是空间缺乏的时代,应该培养尽量只拿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培养身无废物的习惯。

  3.“说不定”“有一天”可能用得着。——存放这些物品会带来压力,一旦用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找不到。物资流通体系如此便捷,使用的时候,又能买到新的。

  4.哪些东西真的很贵。——购买的一次性投入是沉没的成本,储存他们,你一直要面对着负罪感。同时,按照租房的计算了储存的空间成本,书中是按照日元计算,此处在上海换算成人民币。目前,在内环边地铁附近租一个50平米的两室一厅需要3500元左右,那么1平方米存储空间每日费用是2.3元,每月70元,每年840元。

  5.那是别人赠送的,代表这一份情谊。——归根到底,礼物只是传递感情的媒介。因此,赠送应该关心的不是那份礼物如何,而是对方是否欣喜的接受了。

  6.那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几每一个人,都能从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回忆中发现难忘的事情,对这些事情的记忆有着非凡的价值。因此,很多人后悔的是因为东西过多而没有好好整理记忆。这里推荐一个@袁春楠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承载记忆的物品拍照留念,按照年份放在电子笔记中,可以很好的保留人生路的历程,也不会因为物品所累。

  二、整理物品的原则

  1.整理的概念既不同于清扫,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收纳。而是整理收拾,舍弃精简。

  书中有一个图,主要讲了整理和收纳的区别,这里用文字表达,a表示整理,b表示收纳:

  前提:a新陈代谢;b原封不动的保存

  主角:a我;b物品

  重要性判断依据:a感性、合适、必须、令人舒服;b物质、扔掉可惜、可能会被使用

  使用时间判断依据:a现在、立即;b过去未来、曾经、某个时候、不久

  意识层面:a选择、决断;b回避

  劳动和时间:a少;b多

  技术:a不需要;b需要

  场所:a不需要;b需要

  2.物品不仅挤占了空间,更重要的挤占了我们的精力。当我们看大一些多余的物品,引起各种的情感,都会对当下的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别说拥有一些再也用不上的东西,产生的内疚的情感。不做清理,只会让我们的负担更重。

  3.流转的而非收集的概念,物品、金钱只不过在我们这里停留,当他们在我们这里的效用发挥完毕,应该流通到其他的位置,这样你才能留出空间和精力接受更多更好的。

  4.丢弃的方法虽然精神上很痛苦,但“断舍离”后的状态确是关注自身,能量充沛的状态。

  三、整理物品的具体策略

  1.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

  2.描绘自己整理好的样子

  3.给物品分类。不是按扎“能用”和“不能用”而是“再用”和“不再用”。

  在用:正在使用放在手边;能让自己心满意足、弥足珍贵的东西。

  不再用:坏掉不可修复的都东西;被遗忘的,能使用但不再使用的东西。

  4.解决最难的地方,比如:书籍、文件或衣物。

  四象限法:中意昂贵且用不着的东西——延迟;中意昂贵正在使用的——爱惜使用;不中意廉价且正在使用的——延迟;不中意廉价且用不着的——丢弃。

  5.处置不必要,不合适的物品:丢弃,送人,捐赠。——多次想过扔掉东西十分可惜,想过捐赠或赠送或是再利用,但一次也没有执行。与其浪费能量做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还不如含泪丢掉来的合适。

  6.设定一个总量的限制。

  看不到的收纳,如橱柜、冰箱、壁橱,7成

  看得见的收纳,如玻璃橱、没门的架子,5成

  展示的收纳,如台面的花瓶,1成

  7.设定时间的限制

  衣物:一两年内不穿就扔掉

  文件书籍:好几年不看也扔掉

  8.安全的摆放:堆高的物品需要放的安稳、踏实

  9.东西损坏的时候。确定是否是生活必须的,如果不是就丢弃。——如果认为太浪费了还是继续使用,那生活就是以物为中心,而非自己了。扔掉时应心怀“歉意”和“感谢”。

  10.把住在附近的整条街当做自己的家。——便利店、时装店、网络、图书馆。别把自己的家当做囤货的仓库。

  11.收纳只是为了方便拿出。只分作三类;所有的东西应该纵向放置;纸质的内容尽量电子化。

  12.终极自问:搬家会带走的是什么?值得留着当嫁妆吗?有想带进棺材吗?等等

  四、物品整理对内心的调养

  1.拒绝杂物进入自己的生活。免费的赠品,宾馆的洗漱用品,如果用不上,就不要带回家。

  2.了解自己的喜好。物品的品牌、质地、样式。清晰自己的选择,特别是日用和易耗品,应避免下一次购买在选择上浪费精力和时间。

  3.发现自己的自卑感。通过物品来弥补自己感觉在某个能力上的不足,如:书代表你对知识的自卑,厨具代表自己对家庭的奉献不足的自卑等。应该树立的理念:

  1)即使无法平衡,也能活出自己的风格;

  2)即使没有很多衣服来打扮,也要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类型;

  3)没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聚在脑海里,我们可以借助更多帮助;

  4)不管料理做的是好是坏,我都是一个比任何人都要重视我的家庭的好主妇;

  5)我已经具备人生中所必要的东西;

  4.发现自己的寂寞与不安。当内心感到空虚的时候,努力用物品填满。不能依赖物品来肯定自我的存在。需要树立的理念:

  1)即使没有它们,我们的人生依然正常的运转;

  2)东西不是自我的代名词,究其根本不过是辅助人类生存的存在;

  3)即使放弃手中的东西,仍有很多工具能够充实我们的人生,我们能够实现它我们就能有效地专注于那些被认为开心的事情。

  5.人际关系将会变好

  “物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非常相似,如果我们不加选择的接纳物品,就犹如在人际关系上为了迎合别人(讨厌的人、合不来的人),往往先满足别人的要求,却把自己想做的、想说的尽量往后推迟。通过断舍离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就没有必要取悦讨厌的人,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的轻松,使自己处于更好的状态。

  6.变得更喜欢自己

  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不会有内疚的心态,能够完全把握并管理,精神上放松,会迷恋上这种状态中的自己。

  7.不再被规矩和教条束缚

  实行“断舍离”之后获得解放感,得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全新心境。

  8.宽敞的空间让人更充实。不再有要把空间都装满的强迫感。

  9.只保留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日常生活周围都是经过自己严格挑选的中意的物品的话,生活的喜悦之情和殷实之感也如泉涌一般源源不断。

  10.对正在使用的物品更有感觉。能够发现如何可以减少物品,过精简的生活。

  11.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更加和谐

  不和谐的东西伴随厌恶感产生压力,周围的物品的协调,人生活转向和谐。

  12.空间变得宽敞,空气自然通常——风水会变的更好。

  13.运气变好,机遇增多。——房间整洁干净、自身回归和谐生活后,将各要素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达成期待的结果,被有意义的美丽机遇惠顾。

  14.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断舍离让我们发现,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对自己才是最合适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会判断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才最正确吧。

  (2013.07.03 3小时)

  《断舍离》读后感(八):一念之转

  本想看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无意中却借了这本。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即从整理的角度来清理自己的人生。

  那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则》看了两遍,看的时候,感觉很心动。也动手做了一些整理,然而惰性的作用还是在,依然不够彻底。而且平添了许多对自己的不满,因着对自己没有达到整理的高度。

  看了这本《断舍离》,对自己温柔了许多。

  觉得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理念,即使从以物为主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理念,无论是收纳还是购买时的决策。有些不为物役的轻松。

  而整理的真正含义,不是收藏,归纳摆放,而在于解决、处理。从物品看心境,摆脱不需要的物品,减少对这些物品的能量耗竭,确实会有很舒畅的感觉。

  慢慢实践,找到自己的合适的度。

  《断舍离》读后感(九):那些你以为离不了的东西最终都可以放下

  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我基本都全部保留着。当初的想法是,待到大学的时候,将这些书从头到尾全部翻看一遍,结果并没有做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室友们都将书换成宿舍聚餐费用时,我照例保留了所有课本。这些课本,加上我在大学买的课外书,装了整整五个纸箱。衣物一个箱子,床上四件套两个箱子,毕业我一共往家里搬了七个箱子。幸亏学校距离爸妈住的地方不太远,幸亏朋友用车送我回去,否则在毕业关头还真得麻烦死。

  没有意外的话,包括课外书在内的所有书,我不会再去看了。其实吸取了这次搬家搬书的教训,我已经决心再不买纸质书,如今毕业 4 个月了,除了兰姐送我的书,我没有添过一本纸质书。不过我还有一个毛病,无论是否符合我的口味,电子书平台的限免书籍我是领得不亦乐乎。一直在纠结这样做的意义,读完本书,我终于看透,一生能读的书是有限的,若一本书真的想读,到时候掏钱买就是,不想看的领多了也没用,反而是一种累赘,不去看还有负罪感,可是哪里读得完。

  我不是因为生活需要“断舍离”才读的本书,而是因为我正在“断舍离”,书的内容符合我最近的心境,才读的本书。不论是物品,还是规矩,或者是交际,我都很克制,很少添新物品,不遵守繁文缛节,不扩大交际圈子。我的负担来源是网络。有太多博客、轻博客、微博要维护,有太多美剧、好莱坞电影要去追,有太多手机软件要去用。这本书我是昨天下午偶然在看多翻到,开始读的,在这之前,我刚刚停用了人人网账号,清空了QQ空间留言板、相册和一些说说、日志,删除了一部分微博内容,将银行卡和不常用的支付工具解绑。在更久之前,我停用了微信朋友圈。与其通过朋友圈发状态和朋友们交流,我想直接微信聊天不是更好。

  不知道是不是我毕业后生活不如意,我总会怀念过去,想和过去的同学、朋友保持联系。但是通讯录中的好友,90% 都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没有联系了,95% 的同学在毕业后便再没有联系过。人是会变的,倒不是说变坏变功利,而是随着各自去不同的地方,进入不同的圈子,“三观”会变得不再契合,每个人都会有新朋友,开始新的生活,两个人怀抱以前的美好,愣要在很久以后找回当初的感觉,做不到,何苦强求。所以读完本书之后,我想我该彻底抛弃以前的一些关系了,过年时的祝福不用发了。当过去的关系被解放,如今要做的是去交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是个怕麻烦的懒人,一直在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实际我做得并不好。不为物所役我做不到,大二买的平板最近两年都没怎么用了,但是为了不浪费仍会偶尔拿出来用一下,之后又将它扔进柜子。过往不恋我做不到,每个月总有那么一次,会去联系半年、一年没联系的朋友,说几句不尴不尬的话,然后尴尬地结束对话,感伤不已。未来不迎我做不到,还没更新的美剧,总是一遍遍刷新网页查看最新资源。

  一直在向外拓展,想要寻找存在感,加微信好友,关注新的公众号,认识新的朋友。哪里能处理那么多信息呢,150 个人是人际交往的极限,最好的那么一丢丢,15个已嫌多;我又真的需要过百个微信公众号来为生活添彩吗,每天真正读推文不过 5 个而已;微信好友加了之后基本不会聊天,朋友圈都关了,和陌生人又有什么区别?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同,但我想要的不是一种“内含”的方式吗?专注自我,我在别人心中没那么重要,别人于我而言也没那么重要,看得太重就会太累,因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他人了,失去了独立的自我。

  隐世独居是不可能的,正常的生活还要继续,只是不想太累的话,我们必须要舍弃很多东西,他们、它们都是无用的。我想这也是本书三个部分层层递进,从物品的“断舍离”谈到对精神生活影响的题中之义,简单的环境带来的是轻松舒适的生活。

  《断舍离》读后感(十):试读是渣渣

  我在网易云阅读读的节选部分。

  我真的替各大电子书网、应用考虑,是不是应该和作者商量商量,把书中最精彩或第二精彩(这样还可保留一点)的内容拿出来做试读?不用拘泥于书前后顺序,依惯例将前言、序、第一部分等作为试读。因为像读这本书一样,我很多次看到的试读、免费部分都是渣渣啊!

  看这本书前,我简单浏览了一下豆瓣的评论,知道这不是那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而是日本粉丝写的实践心得,比起原书,更侧重实践部分。听起来很有用有木有?虽然不是原版,但比原版还实践是不是?结果呢?我试读的内容全是废话啊!伤不起。可能后文比较精彩,但这种试读,是你你看完会决定花钱买全书吗?傻子才会啊!看过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再看这些书觉得一点用都没有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