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1 04:5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是一本由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体验设计部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一):可能让人看不懂的总汇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腾讯的用户体验设计之道

  这本书值得我在各种设计阶段停留的时候都看一遍,腾讯把自己的用户体验设计之道介绍的非常全面,从理念方法、设计流程工具,到团队管理

  每一小篇都由一位腾讯的设计师来编写最后汇聚成这一本书,但是没有因为是不同的设计师所写的文章而让这本书有大杂烩、东拼西凑感觉,这本书

  的语言风格和设计风格都很一致,里面所写的内容对我这个设计的菜鸟来说好像看到了山珍海味,和设计的无限可能,以前以为设计就是版式、色彩

  视觉优美就可以了,平常工作所做的也就是拼各种素材搭配一下,对设计已经麻木到厌倦了,看了这本书,又点燃了我设计的小火苗。。。也不排除是

  因为我自己眼界狭窄所以觉得这是一本好书的可能,因为我确实没看过几本设计类的书籍,没听过几门设计类的课程。。。以前都听说腾讯QQ抄袭和模

  仿ICQ 看了这本书后感觉,就算初期是模仿借鉴,现在也已经融化为腾讯自己的东西了,有自己的理念和设计思想在里面。

  本书主要有六大主要内容,我按自己的表达来汇总一下

  一、设计理念

  腾讯的理念就是:一切以用户的价值为依归

  做设计要沉浸其中,真正了解用户每天的日常生活行为态度感受和未被满足需求。收集和分析信息,制定好满足的功能用草图进行设计的

  探索重视用户的反馈

  用心做设计,考虑特殊人群需要

  把事物设计成能让用户投入感情容器

  重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可提升用户价值,带来或留住更多的用户,而商业价值从中也得到了提升。

  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渐进式创新

  二、设计方法

  做有源的设计,从商业策略使用场景、用户的生活经验系统经验等多个方向中寻求设计的源,如果只设计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凭个人主观

  判断,将很有可能导致最后的设计方案经不起检验挑战

  创新可以依靠许多工具和方法,可以跨界思考。比如QQ概念版的创新流程:头脑风暴--原型设计--视觉风格设定

  从用户的合群成就需求及对用户行动结果满意行为引导激励特征需求来两个方面来提升产品满意度的设计细节

  设计可以从温暖、拟物、幽默欢悦等方面来唤起用户的共鸣

  三、用户研究

  研究方法有:

  全面CE,将用户的反馈和产品开发团队的思考进行比较,为许多产品设计带来新的灵感智慧

  角色模型、用户满意度评估模型、用户访谈、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来帮助产品持续健康发展

  四、体验设计

  做好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必须包含至少三点:正确的产品目的,令人愉悦的设计、准确的开发实现

  腾讯用“角色、任务、场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做优秀的体验设计

  在体验设计中融入品牌意识来帮助产品和设计师健康快乐成长

  五、设计流程和工具

  腾讯的设计流程和推荐一些较好的软件工具

  roWork管理工具、UID设计类工具、Balsamiq Mockups 线条和高保真更早更准确的秀出设计、Catalyst原型工具

  六、团队成长与管理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二):理论要和实践结合才能有好设计

  读完了腾讯的《在你身边,为你设计》,整体感觉一般,一些管理上的经验可以效仿,其它的一些设计思想其实很多时候已经自然而然的用进去了,又或者一些人文关怀只在特殊项目中才能有所应用。整本书再回想能想起全民CE,目前公司遇到的问题,比如设计没有主导权在腾讯也一样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在意识上让大家都重视起来才行。而对于设计的合作方法,本书也说了一些,包括一些自己开发的工具,方便协同合作,更好的管理和直观的看到设计的状态提高合作效率增加透明度。方法多样,关键在于沟通,不能说我今天传了工作的内容,下一个环节就可以开工了,这中间还需要沟通,只有理解了设计者的想法才能更自如的进行下去。关于设计视觉讲的确实不多,只有些很细节的,诸如字体字号使用习惯之类,视觉是传达的关键,信息组织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也是设计中的难点。

  书名起的很好,腾讯的几个产品确实使用基数很大,就连老一辈也都参与了进来,所以考虑的更多也就成了必然。在你身边,为大家设计。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三):这本书的价格是唯一可以和国外优秀计算机书籍相媲美的东西

  #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

  这是一本很狗屎的书,非常烂,无比烂,真的.我很少吐槽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是很好的话,我一般不会读.在选择一本书之前我也会做一些调查,一面在一些不感兴趣或者质量不高的书上面浪费时间.但是我这次真的看走眼了.

  整本书就是一个博客合集,这个形式没有任何问题,<UCD火花集>也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完全OK.但是整本书的内容感觉都是在自娱自乐,没有提出任何自己真的有见地或者超前的理论,而是把<设计心理学>等已经成熟的理论往自己的产品上生搬硬套,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是多么的优秀.

  的确,腾讯的产品有很多成功的(这里成功的定义是用户数量多),但这些成功是建立在CDC的基础上吗?或者说CDC是给这些产品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或者可有可无? 我觉得大部分是可有可无吧.对比一下国外的产品设计,真心觉得腾讯弱爆了,竟然还出一本书,而且还买69元!!!这价格是唯一可以和国外优秀的计算机书籍相'媲美'的东西.

  不可否认,中国的很多团队正在不断的努力,包括腾讯的团队.但是拜托在你们没有优秀的设计和理论拿出来之前,不要先搞一本这么无聊的书出来刷存在感好不?

  想起来有一个人说的话,中国的互联网有几个政治正确的观点:

  1. 微信是神

  2. 360是流氓

  3. 百度是哈士奇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四):如果我出书,也只能出这样的边角料

  有点同情腾讯CDC。这本书的份量权衡应当是一个很令作者头疼的问题:既要有真材实料亮点卖点,又不能暴露机密授柄于人。说白了,怎么能写的既好看又没用,是本书的核心价值观

  好看:

  来自业界巨头著名的体验中心,几乎每件事情都有足够资源去做,实战经验最有看头,每个主题似乎都在网上被讨论烂了,但是它能拿出一些更有特色更有深度的。这就能让人读下去。

  没用:

  如果说有商业机密的话,这本书肯定不愿多言。拿在手里一翻目录你就知道,大半本书都是讨论具体话题的,最后几页才开始讨论设计管理的问题,而且浮皮潦草一笔带过。为什么?因为这块东西是核心。技术别人不一定比你差,但是管理就不如你那么自如,你肯开放这些东西给别人看吗?肯定不敢。再深一层,交互设计博大精深,用户体验深不可测,腾讯在互联网和移动段做了多少东西?真正深入到软件骨髓了吗?我觉得还远。所以他也没有多少东西拿得出手。也只能把做的出彩的一些花边铺开来给大家看看相册,顺便宣传一下自己产品不为人知的所谓细节和亮点。其实用户如果没体验到,你再吹也是失败的设计不是吗。

  总之,此书适合腾讯粉看,他们可以进一步仰望。但对于希望在用户体验领域精耕细作的人,这本书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且容易把你误导去为了出彩而做设计。当然,这样说不是去苛求CDC什么,他们也可能只是为了领导面子,或者年度绩效在“著作”一栏有东西可填,作者们发点钱涨涨工资,他们没什么义务帮别人。换成我出书,我也只能这样把工作中的边角料装饰一下,抖露一下。理解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五):做一个情感的容器

  《在你身边 为你设计》书评:做一个情感的容器

  这是一本腾讯CDC出的书,记得实习时一位做UI的同事跟我讲过腾讯CDC到底有多牛,让我对这本书很期待。CDC的创始人唐沐在去腾讯之前曾在金山做设计,现在被雷军挖到小米,堪称神一般的人物。这本书除了讲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之外,还讲了很多关于“大公司病”的处理方法,站在用户体验设计的视角,如何去争取资源、商业利益与用户价值之间的博弈,团队建设等,按照萧教主的观点,阅读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过程,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别人的讲述不求甚解,只需要获取自己想知道的那一部分就好。

  唐沐把CDC的建立及发展总结为“恰到好处”四个字,在互联网公司里,任何一个部门都逃不过一场资源争夺战,当然对于我们运营而言,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含经费话语权),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用在运营上毫不夸张,资源决定了运营的效果。可是老板会问“为什么要相信给了你资源就会有效果”,我们如果回答“你不给我资源,我怎么拿出效果给你看”,似乎会进入一个怪圈。在这个问题上,唐沐用了“资源原始积累”的策略,先踏踏实做事埋头苦干,赢得产品部门的信任,进而开始慢慢争取资源。

  看完这本书我在思考上述这条逻辑是否成立。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在很多具体的点都讲的很含糊,不过可以理解,CDC要出这样一本书,虽然序中挂着马化腾鼓励把腾讯好的经验分享出去的冠冕之词,但是在商业逻辑中,有谁会把自己家的家底都透露出去呢?按照腾讯一贯低调的风格,关键的具体精髓部分本书都一概而过了,有些很具体的案例也都是五年前的,设计理念更新这么快,过时的设计思路透露出来也不那么严重

  菜鸟之所以是菜鸟,是因为它还没找到如何和BOSS博弈的方法。很多人说过,用数据去说服你的BOSS,产品同样是一个基于数据和理想双方面的产物,CDC分享了“有源设计”、“全民CE”、“用户角色模型构建”等。这些都适用于去思考运营的模式,首先是源,运营的源同样在于数据,大数据的概念现在如此地火,但如何使用大数据貌似很多企业还在摸索中。运营的对象,经常会遇到兼顾不及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用户以上班族学生为主,但这两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有着本质区别,在我们官方微博内容选择,活动策划,我们似乎都有些偏向于学生这个群体。本书中将用户角色分为基础型用户、热衷型用户和专家型用户,目前我们捕捉到了部分专家型用户,作为老牌软件,有人伴随着软件一起成长了二十多年,吸引新的基础型用户,把现有的基础型用户引导成为热衷型用户,使之成为增值服务的潜在购买者。

  在我的思维里,运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增加用户数量,二是盈利。在产品设计中一个貌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便是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冲突,本书的观点有也许理想主义,即先抓用户价值,用户价值上去了商业价值自然就有了,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我个人认为,现在各个产品都背负着巨大压力有用户数量的压力,也有盈利指标的压力,尤其是BOSS们的喜好实在是难以捉摸,这条逻辑的前提是persuade ur boss to wait,不是每个boss都有耐心去等。这是一种理想,属于产品、运营大家共同的理想。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感悟在于关注情感化这条线的设计思路。用户其实是很感性的,我们一直在追寻能够戳中用户G点的场景。对于本书所提到的几个我喜欢的案例,一是“QQ2012极地雪”的设计,二是“QQ登陆banner”的设计,走的都是温情路线,这让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在使用QQ上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产品的温情,为了突出极地雪的概念,腾讯用了一句“Pure as South Polar Snow”诠释了新界面干净清爽的感觉,QQ登陆banner里最初的一副深圳大学天桥老奶奶绣的花,也成为素材,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多多关注身边,用户无处不在,温情也随处可见。正如腾讯十二年的“弹指间心无间”广告,从发现父母子女由于代沟引起的沟通隔阂这一点入手,引入QQ作为解决沟通需求的本质属性,非常恰当,更关键的是这个视频当年打动了很多人,与父母的沟通代沟是我们很多人都曾遇到过的问题,因此这才是真正戳中了用户的心。

  最后,这本书总体来说给★★★☆☆,简单翻一翻即可,深究意义不大。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六):《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书笔记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是腾讯CDC部门根据CDC博客的文章和多年来的设计经验写成的一本用户体验设计的书,这本书适合设计入门,了解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可窥见腾讯的一些具体产品的设计细节以及腾讯内部的管理方法。

  全书分六章,分别介绍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用户研究、体验设计、设计流程和工具、团队成长与管理。

  设计理念

  情景式设计,有爱做设计

  设计出来的产品如果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的,那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也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使自己置于一个真实的使用环境中,从细节到全局,从常规使用到冲突问题,要忘掉自己的身份,然后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倾注要自己的感情,兼顾细节,设计同时参考反馈,不断改进。这里还提到如何处理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平衡问题。

  设计方法

  设计理念是“术”,那么在之后的章节更多的讲述了“器”,也就是方法的运用问题。

  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设计有源,即设计要有依据。文中提到的几个设计的源:

  1、商业策略

  产品怎么发展最后也要走到商业价值的路上来,设计时就要预留扩展性和商业空间。

  2、使用场

  考虑用户的真实的使用环境,操作方式。用户会在多种环境下使用产品,在不同的环境中操作也不会相同,就要考虑常见场景,极端场景等各种环境场景下的表现。

  3、用户的生活经验

  沿用生活中的经验,设计有时要巧妙地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经验习惯带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来,本书中有篇文章也是介绍拟物化设计,使用户在见到产品时就有使用的欲望,很快的熟悉并能操作产品,轻松愉悦的使用产品。

  4、用户的系统经验

  除了沿用日常生活的经验,还要好好利用一些用户早已习惯的设计方法,使用户轻松上手,如果有很好用的轮子可沿用,那就避免重新发明轮子。

  用户研究

  这里提到一个概念,人物模型(persona)根据基本属性、使用习惯、目标需求等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类成典型角色。在进行设计时就有了一个确定的用户,然后为这些用户做设计,让设计有理有据。同时提供了用户研究的几个方法,比如用户访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腾讯作为有条件进行系统用户研究,比如眼动研究,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用户的基本眼动轨迹,适时参考。

  体验设计

  这里提到构造人物角色,对要设计的产品,构造几个虚拟的人,赋予这些人特性和性格,然后针对这些人进行设计。

  1、设计中的场景考虑:

  场景包含必要场景(新用户引导、错误提示)、边缘场景(记忆问题的极限情况,比如达到人数上限)、日常场景。在具体的场景情境下设计。

  2、对细节的关注

  注意那些创新的细节,常用那些经典的软件应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常思考,并运用。

  同时这里提到很多一些具体的设计实例,比如朋友网的名片设计、微信的摇一摇等。

  设计流程和工具

  设计不是一个人的活,设计也不是追求一个结果,流程化的设计可以让好的经验沿用、提高效率。这里腾讯的CDC多年的流程经验无疑为后续高效的设计提供较好的基础。所以适合自己适合小团队的设计流程化很重要。

  团队的成长与管理

  一个好的团队会充分发挥出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相互融合,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方法,不断改进,适用最好。

  总结来看这本书以及那些小实例可窥见一点腾讯CDC的发展,启发设计时要有理有据,置于情境之中,从细节到全局,从常见使用情景到一些极端情况都要考虑,同时不断思考、反馈、改进。书中重新提到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同时又需要正确的设计理念去引导设计。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七):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设计(上)

  公司的一部分设计搬走了,从他们留下的东西中无意看到了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周的时间开完,中间不是按照顺序来走的,事实上从目录来看,结构并不是小说版,直接从“团队成长和管理”这最后一章开始看了,接着看的是里面前端写的“七年很痒”这一篇单独的文章,下面也是围绕着这两偏说得。

  关于设计资源,作为一个目前仍从事to C业务的产品经理,书里所讲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关系其实说得两点都比较对“产品经理对交互设计的认识不同/能力不同/准备度也不同,因此是,我们与不同的客户合作,承担的职责也不同”

  在我之前做APP 的时候,开工前(这里的意思是APP开发动工之前)会要求设计师做出来所有的基本样式,还有主要的几张页面,对基本规范里面的点/线/按钮都做详细的讨论,主要的几张页是用来确定风格。通常这时候我会比较强势,毕竟风格是跟功能导向的,功能又必须服从于业务,而产品经理又是最熟悉业务的一方,或者是直接跟一线需求人员的对口人。这是个人认为产品经理必须对设计把控最严格的时候。

  但是即使是我个人比较控制产品交互,但并不意味这产品经理都需要事事都主导设计,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是手上项目比较多,有些单独的页面我会直接给设计做,只需要最后成品出来的时候我过一眼,无问题和缺漏就可以直接交给前端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某些产品上,由于CDC的团队相对稳定,设计师甚至比产品经理更加了解产品的历史和背景。因此面对公司内刚刚成立的产品团队,会哦这遇到了一个心到港的产品经理时,我们还会起到产品研发知识传承的作用“”其实这段话已经相当客气了,往往一些新手产品经理对业务和产品概念不熟,就很需要老资格的设计带了。在我不太长的时间内,刚毕业就参与产品工作,我都让自身设计师带一下。极端情况下我也目睹过一些项目,只有设计师担当而没有合适的产品经理日常交流和安排进度的。

  关于信任感和透明度

  “CDC不属于任何一个团队,在两个团队(这里应该是意指设计和产品)达成一个共同目标时,在没有磨合出充分的信任钱,一定会有猜疑和困惑”。

  基本上我在之前都公司都是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一肩挑的工作状态,其实这没什么值得可炫耀的,创业公司和小团队都是这样子的,角色分工是多业务复杂体系的自然演进,肩挑两职并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这是组织架构/个人能力和自由度的复合问题。

  产品经理自身做好了产品规划和形态构建,剩下就是比较痛苦的要资源要排期盯进度的过程。接触过很多公司,对开发的重视程度基本上高于设计,结果就是设计资源的不足和每个设计师手上项目太多。唐沐在里面也讲到过这个问题。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争取下来设计资源,开始和交付前都需要和设计师保持着高频度的接触,拿前辈的话来说就是,你得搬个椅子到设计师那边盯着。在这方面,我曾经吃过大亏,当前后端开发已经准备好做页面的时候,我才发觉设计后来做的风格完全不符,缺漏页面很多,不得不返工,我只能让安抚开发先按着交互图来做,后来不断来回返工,进度又不能拖延,以致于工作量翻倍,大家怨声载道。

  最后,这些年关于产品和设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设计师交付成品之后,一定要仔仔细细参照交互图,检查每个细节。原因有好几个;

  1 不要有任何交互状态的缺漏和页面元素的丢失,以免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遗漏,再回来补救就会影响效率。这类事情一般发生在用户界面交互较多的情况,例如优惠券/主购买流程/APP大改版的过程。每每此时,我都怀念做后台系统时候,完全可不用费心。

  2 设计师自身对美的追求产生的产品偏差。这句话有点绕口,让我个小事情。以前合作方送了我一个带充电宝功能的iphone手机壳,官方也有出类似款式,因为自带电池所以壳很厚。我就转送给位相熟的设计师,可是被她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设计师可以忍受没电,但是不能忍忍受丑”。

  有时候因为这个对美的偏执,设计师的成品就会对活动运营和其他商业化的开发造成影响,例如给广告位的空间很少,以致于运营人员抱怨完全无法放文案,留白的空间太多,放不下广告或者活动入口。这里,我不是说要做成QQ界面密密麻麻小icon的那种界面。产品经理这时候就需要去把握中间的平衡,乃至说服设计师进行修改。

  3 认真看设计图,判断实现的难度和可行性。有些设计师喜欢做出酷炫的效果或者一些比较新奇的交互,这是设计师锐意创新的表现,本身的值得鼓励的。但是不一定设计师都懂前端技术,有些效果是很难实现的,你不能要求前端花三四天做一个小动画,有一些效果做出来即使勉强神似,用起来也会很别扭。如果你做过APP原生和H5页面,你就知道两者绝对不能按照一样的效果和要求。这时候就得设计修改,岁让通常是将就。

  最后这条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因为这要求产品经理必须动懂基本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某些从开发转产品的可能这方面有优势

  以上就是从我自己本身角度来做的对设计一些感慨,关于产品和设计。如果这本书的目的是讲设计的新的和技巧,那可能是有点偏题了,但是至少这本书留下来了大概六分之一的内容讲设计的管理和沟通,那我觉得这是合适的。所以我给这本书的是“推荐”,要高于豆瓣上这个普遍的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七年之痒”那篇,我会下面单独拿出来讲,因为实在是有太多共鸣和感同身受的地方了。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八):就喜欢这样的东西

  作为产品项目负责,我们做了什么不一定要说出来,但是说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我们认为很值得跟大家来分享的。腾讯能做到现在这样,不是偶然,对于一个简单的听筒设计都那么认真,做500mm后的监听设计不是说技术有多么难实现,就是觉得,你通过这个视图显示,感受到了一个企业为消费者打算的心思,如果能专注于消费者,还求什么做不好呢?

  还有就是我自己本身对微信体验不多,顶多看个新闻,平时朋友圈都是不开的,也不关注,但是通过各种新闻,了解到,站在为客户角度设计的隐私权限,还有摇一摇满足另类的需求,说明这款产品的精心设计。

  至于漂流瓶的话,自己感觉就是把邮箱里面的东西拿过来了,这本身都在腾讯里面,随机组合无可厚非。当时还没有微信的时候,在QQ邮箱里面注意过这个东西,有点意思。

  不过说实话,我真心是从邮箱里面的广告开始关注微信的,当时看到很多报告,说什么能推送消息,可是貌似,也没有别的朋友在用,我放在那个只有2G的安卓机里面显然拥挤,就卸载过一段时间。但是,实践证明了,腾讯的营销成功。

  产品确实精美,但是,营销也很重要,也许现在能做到这些的,只有大公司了,搞创造产品的就做产品,然后就是公司的营销手段和方式,记得当年腾讯微博不也是请了一大堆名家为其代言才不至于落到搜狐微博这类悲惨结局么?

  所以,要说喜欢,谈不上能多喜欢腾讯,但是这么成功的经营之道,倒是很值得大家伙来围观一下。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九):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干货慢慢的书。

  这本书适合当做一本工具书反复阅读,非常适合从业1~3年的人。

  他讲述了很多在实际设计产品过程中可操作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将的很具体很透。例如用户角色研究、设计易用性的评估等等,当你没有从事过,或者说没有把这块做的很好,那么这本书绝对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个层面,这本书讲的很具实战性的同时,理论的归纳较少。我个人的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不做理论性的归纳让读者自己总结归纳最终形成体系。

  总结来说,这本书为你详尽讲述了腾讯在具体产品设计中的操作方法,以及一些比较普遍设计思路。它告诉我们笔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可以在设计产品时借鉴,也可以自己去提炼出你认同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你自己的设计方法。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读后感(十):抄袭者的经验总结

  我不明白,我感觉腾讯的东东不都是抄的吗?有什么好设计的。

  1. QQ

  2. QQ农场

  3. 腾讯微博

  4. 电脑管家

  5. QQ游戏广场中所有的游戏

  6. 腾讯朋友

  7.

  8.

  ...

  ...

  ...

  我都懒的写下去,也记不得那么多了,总的来说,如果抄了这么多了,怎么还反过来谈设计,设计应该是创造者的话题。

  没读过这本书,也许是谈“用户体验”,不是产品设计,不过产品好不好是前提,苹果的体验再好也没有人原意用它的地图,如果腾讯的成功建立的抄袭别人的产品,体验好不好也不重要了。

  也许有人要喊冤了,中国太多抄袭了,干嘛跟我过不去?嗯,这么说吧,其实没看到这本书,我也没有想过要说这些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