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镜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镜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9 04:5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镜子读后感精选10篇

  《镜子》是一本由[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镜子》读后感(一):腿短者与禁区

  世界上总有一些高栅栏围起的禁区圈,用来区分圈内人、圈外人。圈外者都被定义为腿短人,腿短人跨不进禁区圈。

  圈外的人永远被排除在外,似乎承受着永世不得超越咒语。就像了不起盖茨比先生,即使过上了富贵生活,也永远入不得贵族圈。除了盖茨比眼前的贵族圈,还有很多圈。除了盖茨比这位腿短人,还有很多腿短人。

  有这样一些腿短人:他们有时候被称为黑人;有时候被称为土著人;有时候被称为亚洲人;有时候被称为奴隶;有时候被称为女人;有时候被称为小孩;有时候被称为女巫;有时候被称为野蛮人……用作者的话说,他们是生活在历史尾巴上的人。

  排除他们的那个圈:有时候叫文明;有时候叫权力;有时候叫宗教;有时候叫国家;有时候叫主人;有时候叫男人;有时候叫科学家;有时候叫诗人;有时候叫自由;有时候叫贵族;有时候叫领导者……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被历史详细记录在绢帛纸张之上,以此来定义历史。

  那些没有发言本领机会的“尾巴人”怎么办?除了认命,简直就没有办法。只是偶尔,偶尔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勇敢地站在这个队伍之前,替他们呐喊几声。

  这本书,便是对这几声呐喊的记录、传播

  人类奔着身前自由、平等、文明的光亮奔跑,为的是摆脱身后那些曾经浸入其中的黑暗。这样的黑暗,在历史中实在太多太多,在未来期盼它越来越少。

  文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这样的圈子是否淡化了、消失了?大家恐怕都无法做出乐观判断。正如林肯总统废除了奴隶制,人们却仍无法乐观,因为种族歧视仍在漫长岁月存在着被默认着。

  其实现在,我这个读者也是腿短者。看得见美洲的苦难、非洲的厄运、欧洲的残暴,却看不见我们中国的那些被覆盖故事,它们被束在了圈内,有高高的遍地的栅栏隔在它我之间。所以此书,对我这个腿短者来说,只能是残次删减本。

  最后,向勇敢的作者致敬!

  《镜子》读后感(二):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并不是都市妖奇谈的正文,它们是可蕊在创作都市妖奇谈正文和捉鬼实习生夹缝完成的,但却是我读完都市妖奇谈后印象最为深刻章节。也许是因为骨子喜欢仙侠的缘故,当第一次读到这三个故事时惊喜不已。

  都市妖奇谈写的是都市中生活的一群妖怪平常日子,尽管只是写妖怪们的喜怒哀乐,读起来却十分有趣。但是作为一个仙侠迷,我更希望这些故事发生在古代。

  可蕊在写完三个故事后写了这样一句话:追述这些故事的渊源,依旧是来自那些我自幼喜欢读的古代笔记小说,正式那些妖怪鬼狐的故事,从小伴随着我长大,也是这些故事,给我打开了一扇完全一样的窗口,以至于有了现在的都市妖奇谈。可是在我心底,还是有着一种想要更接近那些古代小说中的故事的渴望,于是,就有了三个故事。

  正是因为可蕊心中对古代小说的渴望,才让三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三个故事里没有仙,只有善良的泥鳅、执着僵尸以及可爱狐狸,但是却让我读到了仙侠的气息

  不得不承认,女生写的故事,也很好看

  《镜子》读后感(三):对镜

  可作趣味读物,读的时候也切不可较真

  作者的目光望向全世界。他站在印第安人,黑人,女人,儿童穷人,被剥夺的,被损害的人们中间,首先愿意做一个守护者,然后是嘲弄者。

  加莱亚诺在年代上可说是拉美爆炸那帮人的继任者了,只是较之嬉笑怒骂舞刀弄枪的前辈们他显得内敛刻板不动声色。在文学才华上,他当然远不及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科塔萨尔们,不过他那份沉默之中的较真和固执,让他的人和他的文字都显得尤为可爱。举个关于他的小事迹给大家听听。加莱亚诺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在历史课堂上,他的老师讲到,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站在巴拿马的一个山头同时看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加莱亚诺站起来质疑道:原先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都是瞎子吗?他被逐出了课堂。

  如果你想要读的是那种严肃却又不乏幽默俏皮而不失精准的历史小读物,我不推荐你这本小书。它,似是,而非。我倒更愿意给你们推荐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和房龙的《圣经的故事》。《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不是历史,是举着历史的旗帜借文学之口发出社会评论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小的时候,如多年前游击队某个深夜在山头林中策划反击前的窃窃私语。大了,如同一枚不公子弹洞穿被侮辱者的头颅,于挣扎者而言,时间在彼时永远停滞。那双怒目,那个高高举起的凝固的手势,以及最后一声撕心裂肺地哀号。

  如果,你是一个不爱思考的人,那么读一读此书吧。它会向你抛出许多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读一读此书吧,它会在许多地方颠覆你旧有的观念

  如果你是一个麻木的人,读读吧,它像针一样扎得你锥心的痛。如果你一直是以一颗敏感心灵去生活,读读吧,它要让你的敏锐挖凿出的痕迹进一步掘地三尺。

  如果你关心人类,如果你的瞳孔仍因大自然的一切鬼斧神工生杀予夺美丽丑陋而落泪,把它拿来,翻一翻吧。

  镜子,站在你跟前。它不动。你是会动的。抬起头来吧,抬起头来照镜子。镜子照出脸庞,照出身体剪影,也将瞳孔倒映其中。

  《镜子》读后感(四):琐碎的书

  一对母女,穿大小相同旗袍,坐在我对面。大的忙着翻图画书,一边用手机咔咔拍照,小的不时大声叫闹一番,总会妈妈太极拳”给揉下去。

  我在书架的另一端,做翻译。坐在地上打字本来就不顺。更被这对活宝吵扰,终于爆发。我克制的低声对大的说:手机拍照是可以消音的。她抬头看了我一眼,低头折腾手机。

  我感觉气氛已经不对收拾东西起身换了地方。走到6楼58列-59列中间,觅得一块宝地。抬头一望,整架的历史书籍。原来你们在这里!

  《镜子》这本小厚书,就在这里与我相遇了。广西师大出版的,照样的精美设计贴心方便携带。

  在豆瓣写了短评。刚好下午看到钱钟书和陈寅恪的“琐碎”评价,用到这本书上来吧。

  钱钟书被人评价说“琐碎”,钱钟书评价陈寅恪“琐碎”。这本书当的起“琐碎”二字,一种更通俗优美的“琐碎”。孟子说“博闻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琐碎”。

  《镜子》读后感(五):一面镜子照出另一面的世界

  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历史是用一半的事实来撒谎。当然还有更多人所熟知的是另一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毋须争辩的事实却是:历史未曾说话,以至于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乎,历史出现了很多种模样,真的,假的,虚的,实的,但是每一个接触历史的人也都只能在文字记载中探求其中的情节,也只能揣测当年的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于是乎有些与“正史”不一样的“野史”出现,在有些国家里边,“野史”甚至取代“正史”成为民众的历史观念的来源

  没有人能够真实看到历史的全貌,就像没有人能够预测历史如何走向,不管高举如何的旗帜,都没有办法否认历史存在着不间断的偶然,也没有办法否认历史并非有着其非不可的必然。当然,有些东西是没有改变,那便是发生的,终究已然发生,不管何样的文字来修饰,都无法改变其原本面容

  对于世界史而言,当下的胜利者显然是占据着食物顶端的欧美发达国家,苏联与美国曾经从新规划了世界格局,在苏联的铁幕揭开之后,美国开始走向了独自的领先时代。所谓“一超多强”或许只是为了表明世界不是“独裁”的,还有些另外的声音。可是发出声音的国度一直都在发声,而沉默的人与国,在历史的铁蹄下一直都沉默不言。

  这是一本补充世界史的一本历史记录,没有繁琐数据,没有详尽的记载,篇幅简短,文字简练,只是为了那些不能发出声音的群体说话。作者在写作这本《镜子》的时候,大抵脑子里萦绕着许许多多的愤怒,至少是反感,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欧美留下的世界感觉到失落并且些许不屑的愤慨。欧美国家的发展建立教会虚伪,暴徒的屠杀,男人的傲娇白人优越,甚至还有科学家的自以为是文学家自欺欺人。黑人,女人,甚至不同意见者都是堆砌这个世界金字塔的骨骸。也许,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恢宏的,是正义终将胜利的,总有一些时候,我们忽视了另一个存在,关于非正义,关于微小生命的。

  这本世界历史并非所有世界历史的全部,不过是另一半的真实。如果我们看到的历史不过如此,那么会投向另一个群体的怀抱。当下流行反对“你弱你有理”,却又慢慢走向“你强你就对”的判断。这就是面对事物的思考以及判断的思维指导,笼统一点,可以概括这种为“意识形态”。而所有的历史都含有意识形态的指导,这本也不例外

  这是一面镜子,照出另一片世界,并没有照出整一个世界。

  《镜子》读后感(六):加莱亚诺的魔镜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我为了对这本书的作者加深印象所以把他的名字打了出来,也向他致敬。

  历史总是离不开时间概念的,可是这本关于历史的书没有把我绕进关于时间的数字里。那些生活在那特定历史中的人物就是时间,所以无需再赘述。因此不必担心不知道历史背景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

  他著述的历史中男人女人是平等的,关于女人的记载甚至更为细致语言又是那么简洁富有智慧,可是却不见了说教的痕迹。让我随意给你摘下一句吧,当讲到一千零一夜的诞生时他说:“叙述艺术,诞生于对死亡的恐惧中。”

  通过他的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自己。因为历史的镜子里不是你自己的影像,而是那些过去的我们和我们未来的相貌。当我对着加莱亚诺的魔镜说:魔镜魔镜谁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他会告诉我:美丽永远不是女人值得炫耀的唯一;魔镜魔镜谁是这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男人,他会说:拥有权威是所有男人的欲求,但是历史的权威永远大于任何男人的权威……

  随意翻看一页你看到的都是智慧的叙说。关于历史的叙述不都是长篇累牍的,也可以是轻松短小精悍的。历史不再沉重

  《镜子》读后感(七):这面镜子不够

  如果读者读过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或者看过日本的一档叫作《世界奇妙物语》的节目,或者看过英国的《黑镜》,以这样的心情去读就差不多了。

  总之,别被封面上那几个大得碍眼的字影响——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因为根本照不出来。

  据介绍,作者之前的书也是这种风格的。我先来说说本书的优点吧,语言好得没话说,几百个故事单独拿出来也的确有趣,作者观点鲜明有力,很容易进入情绪就是了。

  我会非常想要建议作者去写一部小说或短篇小说集。因为当作者试图把思想以一种故事的方式阐述的时候,ok,问题就出来了。

  看完几百个短故事之后,你还记得多少。

  当那些无论是国家名字还是领导人名字还是革命者名字都长得像条看不见尽头的海岸线的时候,看完了,你还记得多少。

  这就是问题。

  这里面缺少的是一根线。无论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思想也好,还是真实的根据某些历史事件始终串联其中也好,我想说的是,这里面缺乏的就是这样一条线。

  没有这一条线,所有的故事都只是故事而已。他们有各自的东西,却没有总体灵魂。这就像我今天跟你说说中国的油价有多奇葩,下一秒就跟你说说中世纪宗教的主教对教条主义狂热举动,这些东西看起来有点,怎么说,“微博性质。你以为看到的很多,实际可能寥寥无几,因为没有系统

  整本书唯一的系统可能就只是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是情感态度,而非哲学态度)。也就是说——西方文明有多么糟糕、残暴,而曾经的东方文明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我们能看到作者对文明的谴责之重,却很难看到作者的理性

  是是是,你可以说作者的理性体现在这些故事之中。它们如果是真的,那总比单纯摆出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但如果只是摆出零散的故事,那我们又要从何说起呢?你当真觉得,这些故事的说服力很强?你就没有怀疑过其中的真实性?即使它们全部都是真实的,你又如何承认这不是冰山一角

  说到底,缺乏系统是本书的致命弱点

  而这些错误,基本可以归到封面那几个狂妄的字——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对不起,真照不出来。(但作为故事集来看还是很有趣的

  《镜子》读后感(八):《镜子》笔记 (按书页顺序,边看边写的)

  两篇序不值一读。

  历史是螺旋式发展,总趋势是上升。

  作者拿写诗的态度写了历史。

  联想和讽刺,真犀利。

  创世神话(对各地神话的熟稔)读了不少。

  部分中国神话和我听到的版本有出入。

  公元420年,中国嫁女到于阗,这个女人偷拿了桑树种子和蚕卵到于阗。(此前,于阗给中国玉,中国给于阗丝绸。中国的丝绸一直是国家保密配方,不让流出去的)

  想象力真好,他的历史描述有一种正在眼前发生的现场感,一流的写作啊!

  对旧概念的重新创制,虽然以现有的材料和自己的一些研究貌似“重新发现了”什么事情,可是看到最后,有的历史书只是一本好书的冰山一角罢了。他们只是尽力自圆其说,实际上创新之处是少之又少的,吸引人的唯一一点就是它做到了很好的旧事重提。可是,为什么这些畅想历史书卖的好呢?可能是大众整体的审美有待加强吧。

  有一些中国人不常在历史书中见到的历史,至少有一些细枝末节的但是很有趣的历史我还是第一次见。

  查士丁尼因为妻子狄奥多拉(妓女)改变法律制度,伯利克里帮阿斯帕西娅在法庭上辩护,且为了他们的私生子而改变法律。因为上层有立法权,所以他们的“错误”都可以通过改变法律而变成正确的。

  最后几句一针见血、掷地有声的讽刺不显得作者刻薄,而相反让人觉得他的思想十分深刻。

  圣女贞德时期的法国将军吉尔·德·莱斯或许是一个恋童癖。

  “不可能圣母”死时,“卡沙镇上所有教堂的钟都自行响起,根本没有人碰”,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啊!可能这片土地就是一个能够给人以创造力和想象的土地吧。

  莱昂纳多·达芬奇可能是一个同志。“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从没有抱过女人”

  西斯廷教堂,穹顶,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

  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审讯时,说了那句让他永载史册的名言“谁要是相信地球绕着太阳转,他就诅咒他”,“据说,这句话是他当时低声说的”。这结尾!这转折!记录历史再没有比作者更传神更写实的了。

  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本与众不同的、没有按照一般感觉上的起因→经过→结果式讲述方法写就的历史书。事件多讽刺,作者的观点也够辛辣,需要看过一些世界史才能够更好地对比理解书中的评论。

  “菲律宾”国名来源于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费力佩二世”,此举证明:“这个皇帝是为自己的死亡活着的”。

  从“魔鬼是xx”开始,一种浓厚的荒诞和不可理喻一阵阵地袭来,人类真是愚蠢啊!

  172 北方的朝圣者占了亚美利加的名字和其他一切,其中,美国人占了“亚美利加人”这个名字,“我们这些住在亚美利加其他地方的人,是什么人?”

  讲到拉美的被征服史时,此书凸显了一个拉美作家的地区优势。

  塞万提斯请求官方“请在此地(西属美洲)谋职”,官方因为怀疑塞万提斯有犹太血统,所以没有同意。(因为,在当时,只要是犹太人、摩尔人或异教徒或者是以上人等的后代,都不能当官、从军、入教会)。

  莫里哀之死,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些人,他的人生就是戏剧。

  作者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历史的了解,真是补充了自己先前认识的不足!

  伦勃朗因为婚前和女性上床,所以事件揭露后身价大跌,最后葬在廉租墓地。

  托马斯·莫尔的头被钉在泰晤士河的一根竖着的长矛上。

  挺多历史八卦的。

  乔纳森·斯威夫特竟然曾经“客观地阐述了把穷人家的孩子送去屠宰场的合宜之处”,穷人家的孩子可以炖、烤、煮,皮还可以做成贵妃的手套。(妈呀,真是,毫无人道啊!可是估计那时候的人很难有现代人这么高的人道主义的觉悟吧。)

  时装:“价格决定价值”。

  巴西第一任皇帝是因为拿破仑战争,葡萄牙王室有了威胁,所以英国帮忙把葡萄牙王室带到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然后王储佩德罗成了巴西皇帝,后来他回去葡萄牙,又成了葡萄牙国王。

  中国的《永乐大典》?,745卷,法国《百科全书》,27卷,为什么法国的这个这么知名而中国的却少有人知、乏人问津?看来还是欧洲文化发展的宣传做得太好以及历史积累下来的偏向、倾向等太严重(当然,还因为中国的主要是供上层阅读,下层实际上没有读到国家编订的这些百科,因此这些书也没有对社会产生多么大的作用)。

  莫扎特在25岁后,丢了御用乐师的工作,成了一名独立艺术家,最后在欠债的窘境中死去。

  1783年,西班牙国王颁布发令,手工劳动不再是不体面的工种了。

  244 “一般来说,国歌都是通过威胁、谩骂、自夸、颂扬战争、歌颂杀戮与死亡的光荣使命来确立本民族的身份。”

  哪个国家率性废除了奴隶制?英国,因为伦敦在1807年通过计算发现,奴隶制不像过去那么有利可图了。

  格拉纳达:西班牙南部城市。

  安达卢西亚:位于西班牙南部。

  死记硬背,鹦鹉学舌。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学创立者威廉·冯·洪堡。

  271 从美国南方种植园出来或者说被赶出来的获得自由的黑奴,他们到了利比里亚,便成了这里原住民——“丛林里的野蛮黑人”,的主人。这些美国来的黑人对现在的利比里亚还有影响(这些人多为上层人物)。

  高乔人:西班牙白人和印第安土著的混血。

  287 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游牧民的衣装:“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把他们库存挤压的成千上万条灯笼裤(原是用来装备土耳其军队的)运往拉普拉塔河,这些灯笼裤便成了高乔人的经典服饰。”

  294 “1872年起,英国官方进行人口普查,把印度人按种姓进行分类。由外人强加的秩序不仅以这样的方式确定了这一民族传统的合法性,更将这一传统用于构建一个层次更密、更为僵化的社会。”

  299 人

  301 约翰·萨尔特的家因为淘金热而被淘金暴民占领,他去打官司,法官判他有理,结果一伙人跑来烧法院。然后他迁往华盛顿,在等待中死亡。

  314 “他(王尔德)为昆斯贝里侯之子的美貌着迷。这种美是苍白的,神秘地糅青春和黄昏于一身。”

  好奇:作者是在哪里找到了这么多的史料啊?

  美国西部,牛仔唯一的异性伴侣是他们往前赶的母牛。“美国西部的伟大史诗是一帮来自东欧的实业家(电影公司老板)创造出来的。”

  337 爱德华·蒙克 《呐喊》

  338 无产阶级专政的艺名:官僚专政

  “马克思常常声明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后来的一些人却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绝对正确的科学或不容辩驳的宗教。”

  341 《电灯之父》篇有误。“1880年,他创建了通用电气公司”,实际上爱迪生创建的是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因为爱迪生经营不善,所以J.P.摩根买回了公司,改名为通用电气。

  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和诗意。

  352 巴西医生塞巴斯蒂安·莱昂研究发现“犯罪之源是贫穷,与生物学无关”。

  360 过去常说,现在也常说:社会革命受内部的强敌和外部的帝国主义者夹击,所以还不能享受自由这一奢侈品。

  然而,正是在俄国革命最初的那段时光里,在敌人全面追击、内战和外国侵略的那些年里,革命的创造力才得到最自由的挥洒。

  之后,光景大为改善,当初的革命者控制了整个国家,官僚专政强制推行唯一的真理,将多元性斥为不可饶恕的判教行为。

  (讲无产阶级的专政和斯大林的清洗时,作者如是说。)

  362 伊萨克·巴别尔是个被禁的作家。他曾解释说:“我发明了一种新的体裁:沉默。”

  (语出《斯大林时代的宗教裁判所》)

  363 罗莎·卢森堡 写的关于反对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分道扬镳的论证,真深刻。

  土耳其的肚皮舞

  民主政府→将军篡权→民主选举→军政府选举失败→取消选举,开始独裁→起义军的反抗→外国势力的介入→人民的非正常死亡→国家身负外债……《百年孤独》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它真的就是拉美历史的一个缩影,而拉美文学的风格,估计和西语的文学传统和拉美这片土地有关。

  犹太人、黑人、同性恋、印第安人、吉普赛人、混血人种,作者对他们加以辩白申诉。

  382 “军事政变制造了一场血洗,却采用了“内战”的名字。这样的用语,在拿起武器自卫的民主和攻击民主的军事叛乱之间、在民兵和军人之间、在由民众票选出的政府和由上帝的恩赐选出的独裁武夫之间划上了等号。”讲西班牙弗朗哥独裁时说。

  集中营、毒气室、对人进行种族实验,看看人类都干了什么事!

  398 “可口可乐公司在大战(二战)期间专为德国市场创制了芬达品牌。”

  雅尔塔在克里米亚!

  400 塔斯通讯社把两名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穹顶的照片传向世界之前,对照片做了修改,“戴着两块手表的俄国士兵变成只戴一块手表。无产阶级的战士的不会四处劫掠死尸身上的财物的。”

  406 在德国入侵苏联最惨烈的时刻,斯大林委托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一部有关恐怖伊凡的影片,其实斯大林想要的是一部宣传作品(把全民抵抗纳粹大侵略的爱国主义举动变成斯大林他个人的业绩),而爱森斯坦没明白斯大林的意思。“这所有人作出的牺牲,不是集体尊严的史诗,而是一个被选中的神灵发出的感召,是为一个叫“党”的宗教和一个叫“国家”的上帝服务的最高级祭司的杰作。”

  胡志明在最终胜利之前,因为肺结核死了。他的同志们把他做成了木乃伊,关到了一具水晶棺里。(天安门广场也有一具躺在水晶棺里的尸体)

  410 乔治·贝里研究美国大众传媒在越战期间分别对美国和越南的报道量,结果是97比3。“对被侵略的人来说,只有经历战争的义务;对侵略者来说,则是讲述战争经过的权利。是信息制造现实,而非现实制造信息。”

  西班牙人发明了锁?

  413 “弗朗哥时代的司法”,一流的讲述啊!

  415 “在约旦,每四桩犯罪案件中就有一桩是“荣誉案”。”

  419 “足球中的民权”的开头是这么写的“青草在空空的体育场里疯长。”

  拉美这个足球王国。

  溥仪的一生啊!

  :不知道本书的简体版删减了多少有关中国的内容。

  429 托马·桑卡拉,布基纳法索,说“我们呼吁,从研究外星生命的巨额耗资中拿出至少百分之一来,用于拯救这个星球上的生命。”

  : 真是,全世界的人有些还没有吃饱,而有些国家却花大钱去搞别的事情,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啦?地球人重要还是外星人重要?

  菲德尔·卡斯特罗,毁誉参半。

  440 倒下的不仅仅是墙(柏林墙)。随着墙一起倒下的,是那些一开始宣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后实行官僚阶级专政的制度。倒下的,是那些被政党缩减为宗教信仰的政治意识,这些政党口口声声马克思,行动起来却像响应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那句盛誉的教诲:“教会从没有犯过错,而且,根据《圣经》记载,教会永远都不会错。”

  447 “死了两次的主教”,和现在出了大事的后续调查及舆论发展多么相似!

  456 美泰公司宣布芭比和肯尼分手后,芭比娃娃的销量顿时直线下降。“芭比可以也应当换职业、换衣服,但她绝没有权利做坏榜样。于是,美泰公司又正式宣布,芭比和肯尼复合。”

  462 莎士比亚已经作出预言:“一群疯子带领着一群瞎子,这是这个时代的不幸。”

  465 《科技革命简史》

  “生长吧,倍增吧,我们说。于是机器生长、倍增。……我们成了我们的机器的机器。”

  471 “众追捕者不敢靠近。公象和母象已经把它们的鼻子缠到了一起。”

  475 “对于居住在奥里诺科河上游地区的印第安人来说,人死了,名字也就没有了。他们会和着香蕉汤或玉米酒吃死者的骨灰,此仪式结束后,就没有人再呼唤死者的名字了:死者会在他们的躯体里,用他们的名字,继续走路、想望、说话。”

  和平和正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镜子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