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明风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晚明风月》读后感10篇

2018-08-30 05:3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明风月》读后感10篇

  《晚明风月》是一本由王鹤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明风月》读后感(一):优美精彩丰富

  好书,值得收藏。第一次读就不知不觉看到半夜,《晚明风月》是本可以让人一口气看下去,又值得反复回味的好书。

  本书围绕晚明的一群奇女子记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史事,有作者独到分析理解,看得出作者经过了长期深入细致研究,几乎对这些人物熟悉得如同自己身边的亲友,下笔自然有神

  故事好看,背后是丰厚得多的元素,是对历史,对人性人情透彻感悟。作者王鹤驾驭文字功力很强,笔力如椽,又举重若轻,优美,精彩,丰富,节奏张驰有度情绪渲染恰到好处起伏跌宕,又收得住,不泛滥,不伤人。

  看好书,如同吃核桃仁,作者做的,是辛苦砸核桃剥核桃的过程,献给读者的是新鲜美味营养的核桃仁。

  《晚明风月》读后感(二):观点综述:女性才情

  本书是文化作家王鹤写的关于晚明风月的小品文集。它以晚明名士余澹心的《板桥杂记》为取材基点,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演义、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对晚明风月做了一番详尽主观的但很有说服力的爬梳和解析。

  有读者(阿眉)评论说:《晚明风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不但作者文笔精妙细腻,史实严谨翔实,而且从一位女性的视觉出发,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视野胸襟都显得更加宽阔厚重。那些秦准河一波三折的风月痴情,那些名花倾国两相欢的亲昵,那些诗文唱和的士人之乐,在作者的叙述中徐徐展开,妙趣横生。直看得人心摇曳

  的确,“风月”一词足以让今日浮想联翩!该词常常代指男女情爱之事。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本书作者王鹤是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供职于成都媒体。著有《爱与伤奔涌不息》、《偶尔遇见传奇——民国才女写真》(即将出版),曾与王泽华合著《民国时期老成都》。这本书正是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诗词、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把散落各处的、晚明女子的事迹,做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读者直言是“好书,值得收藏”。阳关三叠说:“第一次读就不知不觉看到半夜,《晚明风月》是本可以让人一口气看下去,又值得反复回味的好书。 本书围绕晚明的一群奇女子,记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史事,有作者独到的分析和理解,看得出作者经过了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几乎对这些人物熟悉得如同自己身边的亲友,下笔自然如有神。 故事好看,背后是丰厚得多的元素,是对历史,对人性、人情的透彻感悟。作者王鹤驾驭文字的功力很强,笔力如椽......”

  晚明因其朝代更迭乱世变迁,而与其它朝代末期不同的是,在女性始终被压制于后台中国古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条件的契合,这数十年时光里,成批涌现出许多才情、风致出众的女性:她们有的如董小宛,温婉贤良,在战乱中以侍妾身份照顾全家,“履险如夷,茹苦若饴”,以致积劳成疾而早逝。有的如柳如是,骄傲刚烈,起起落落后决然赴死。有的如徐灿,礼佛长斋,不问世事......

  有论者说从《晚明风月》这本书里读到的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宴风云陡变的乱世,是桃花飘,梦魂断,是不同性情的女子在这乱世中的悲喜

  《晚明风月》读后感(三):乱世桃花

  历史就像是人的一生,其实大部分时间按部就班乏善可陈的,放在电影里,就是会处理成一秒钟淡出淡入后直接跳过的那十年二十年。而另一些年头,短短一二十个月里,却几乎每一天都有故事——无论是欢呼雀跃狂喜,或是惊心动魄的伤恸,使这段时间的密度远远高于常年,而那些故事,会在之后漫长平淡日子里,被一次次回忆、提起、重新解读

  晚明因其朝代更迭乱世变迁,就是这样一段高密度的时间。而与其它朝代末期不同的是,在女性始终被压制于后台的中国古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条件的契合,这数十年时光里,成批涌现出许多才情风致出众的女性:她们中有青楼女子,有大家闺秀,有宫中后妃,她们和她们的故事,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而她们才华横溢的诗文和书画,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和呈现。

  《晚明风月》这本书,正是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演义、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书后列出的参考文献有46本之多——把散落各处的,晚明女子的事迹,做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用作者王鹤的话说:“晚明的征候,是大地爆发时的惊惶绝望手足无措。就在天崩地裂的瞬间,曾经文采风流地,化作凄婉伤心处。”

  太平盛世中,锦上添花容易得多。吟风弄月桃花结社泛舟冶游中,女子所能显现的多半是她们的美貌和才情。而遭逢一夜之间山河变色惨烈后,山依然,河依然,“山河”二字所指代的一切,却永远无法修复,永远不能追回,在这样猝不及防灰飞烟灭下,这些女子个性底色才真真正正地彰显出来。

  她们有的如董小宛,温婉贤良,在战乱中以侍妾身份照顾全家,“履险如夷,茹苦若饴”,以致积劳成疾而早逝。有的如柳如是,骄傲刚烈,起起落落后决然赴死。有的如徐灿,礼佛长斋,不问世事。有的随波逐流草草嫁人,有的从此隐居不知所踪……却也有梅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丈夫降清后继续统帅反清义军与清兵周旋对抗,而且屡屡获胜。

  在《风流别致,暗伤如许——柳如是逸史》一文中读到这样的情节:“顾公燮《消夏闲记》记,钱谦益晚年不得意,常愤愤然道:要死!要死!要死!柳如是则嗤之以鼻:你乙酉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都没死,现在说死不是太晚了吗?”

  回想当年那幅柳如是作画钱谦益题诗中的句子:“最是桃花能烂漫,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燕舞双双乘莫愁……”若未有清军压境,柳如是何尝不能和钱谦益题花咏柳过掉一生?乱世来了,才有机会验证身边人的气节和襟怀,才有机会一次次心存幻想后寒彻骨髓失望

  然而,这样的残忍清醒真相,要来何用?特别喜欢作者王鹤的一段话:“用梦想映衬现实,现实往往显得凋敝霉烂,因为梦想就像没有吃到口的葡萄想象中总有说不尽的甘甜;而梦想真的成为现实,却也不见得妙不可言,甚至还可能如霞飞水逝般幻灭,那才反倒连念想都没有了。”除去对故纸堆中东鳞西爪的文字细致谨严的梳理,我喜欢的还有描写书中的女子时作者笔下流露温柔悲悯,更喜欢谈及世事时如上面这一段中的通透苍凉

  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美文之外,还配有大量那些女子的绘像和书画,书画中有她们自己的作品,也有与她们交游婚恋文人的作品,整本书中与文字相映成辉的,是相关史实中涉及的百余幅插图,文图搭配妥帖清雅,这样的书一册在手的感觉电子书实在无法替代。

  一切解读都是主观的,也包括这一篇。隔着遥远时空单从文字记录里揣测他人的心思,再力求客观也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从《晚明风月》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宴后风云陡变的乱世,是桃花飘,梦魂断,是不同性情的女子在这乱世中的悲喜。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有时候,乱世,也在人心里。

  《晚明风月》读后感(四):性别慧眼与才女情结

  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三年时间里,王鹤出版了三部随笔集:《爱与伤奔涌不息》、《晚明风月》和《偶尔遇见的传奇:民国才女写真》,平均一年一本。还记得前年初读《爱与伤奔涌不息》时的情景,翻开第一页就放不下,那种汩汩流淌娓娓道来的节奏,舒缓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让我欲罢不能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最近的两本书又让我延续了前年的那种享受。怎么形容这种享受才比较确切呢?好比赴了一次并不奢糜却精致美味的筵席余香满口、齿颊留香。这里我不说王鹤随笔睿智、机锋和雅趣,而是从一个对文学中的性别表现兴趣的读者的角度谈谈读这三本书的感受。这三本书的写作对象各有不同:《爱与伤奔涌不息》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以中国现代女作家主体的女性人物论,第二板块是影视剧随笔,第三部分则是读书随笔。《晚明风月》以晚明时期活跃于南京秦淮河的艳姬歌女以及与她们密切相关的男性士人的生活为聚焦对象,展示山河破碎、明清易帜的大时代风云下的风月旧事,那些“粗粝质感繁复音节”。《偶尔遇见的传奇》则是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女才子们的集中亮相。综观这三本书,可以发现三者虽各有侧重,但又表现出某种共同点,那就是写作对象基本集中于真实的女性历史人物,这些人物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吕碧城、陈衡哲、庐隐、凌叔华、杨荫榆、黄逸梵、苏雪林、冯沅君、石评梅、董竹君、程俊英、曹诚英、蒋碧薇、陈小翠、陆小曼、盛佩玉、萧红、梅娘、施济美、沈祖棻、张兆和、杨绛、张爱玲、苏青、张充和、言慧珠、秦怡、叶嘉莹、林徽因、沉樱、胡蝶、周炼霞、赵萝蕤、王莹、赵清阁、潘素、韩素音、林海音等。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文化女杰的画卷

  如果说《爱与伤奔涌不息》和《偶尔遇见的传奇》还可称为“女性作者写给女人读的书”,那么,《晚明风月》则具有更广阔社会生活内容、更深厚的历史纵深眼光,显示出相当的史学功底。书中涉及的人物对象已不仅限于女性,但是细读文本又可发现,全书起支撑主导作用的依旧是女性人物,比如《乱世红颜凄怆因缘———董小宛与冒辟疆》浓墨重彩讲述了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故事。不能说钱谦益、吴三桂、龚芝麓、侯方域等男性人物的故事是由秦淮诸艳引发的,但至少在《晚明风月》中,置于前景的确实是柳如是、陈圆圆、顾媚、李香君等女性人物,此外还有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杨宛、李小大、马骄、冬儿、李因、薛素素,乃至崇祯皇帝的周后、田贵妃、袁贵妃等。仅仅是论述对象的选择,就显示了作者独到的女性性别慧眼,她对笔下的女性人物,倾注了深厚感情。对于秦淮诸艳,作者并未采取猎奇、围观的轻薄心态,而是深入挖掘历史烟尘表象上的华艳与内里的凄凉。中国古代的女子几乎都生活在家庭中,她的地位是在家庭中的伦理角色限定的:父亲女儿、丈夫的妻子儿子母亲。也许,除了女官之外,青楼女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很少的职业女性吧?她们主要依傍自己的身体作为职业资本,此外尚需修炼诗书礼乐诸多才艺,以满足人们的冶游需求,而明朝末年秦淮河边的歌姬艳女就是这个群体极致者。正是由于越出了一般女人的生活轨迹(孝女贤妻良母),特殊境遇造就了她们的惊人技艺和才情。但是哪怕正当华年的顶级人物,内心深处依旧脱离不了做寻常女人的渴望,还是向往宁静的家庭港湾,哪怕是做一个小妾。对这些特殊的女人,王鹤既惊叹于她们的美艳才学,又同情、悲悯她们的苍凉命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晚清民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古老中国的变革步伐也波及到了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比之于古代,民国女人获得了较大的解放,涌现了更多的女性杰出人物,《偶尔遇见的传奇》就是在为这些女杰画像。如果说王鹤对古代女子的不幸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悲悯,那么对民国时期的现代女杰,则极力张扬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进入作者视野并诉诸笔端的女子大多是女作家,这也难怪,女作家是女性群体中的先觉者和警醒者。王鹤也写到了女画家、女企业家、女社会活动家甚至女演员。这些女人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她们大多虽历经坎坷磨难,却依靠不懈的坚持坚韧,最终修成正果,成为青史留名的才女。比如“一生半累烟云中”中的陆小曼晚年戒掉鸦片瘾,在画案前立定站稳,成为成功的画家。其实,这种凸显、强调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倾向,在《晚明风月》中也有体现,比如方维仪、黄媛介等一些古代知识阶层的女子。可贵的是,虽然关注女性群体命运,笔下人物也多曾有不幸的婚恋经历,王鹤却不渲染某些女权主义者会着意强调的男女性别对抗意识。对于两性间的关系,作者虽然没有特意指出一条可行路径,但可以看出她的态度是温婉的,包容的,富于建设性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发出过呼吁:女人要有争取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勇气。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的理想,在这个时代已经实现,那么当今有了自己屋子的女人们会怎样呢?我以为王鹤用其睿智思索和生花妙笔做了最好的解答。喜欢这几本书,还有我们女性姐妹间的惺惺相惜———彼此都对自身性别感兴趣,都愿意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寻自我,这是我读王鹤的文字感受到的气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