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世之介的读后感10篇
《横道世之介》是一本由[日] 吉田修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文景的新版。
这是文景的新版。
这是文景的新版。
看书评区前,请先看清楚所评价的版本哦(这溢出屏幕的求生欲……)。
文景出了新版《横道世之介》,译文过硬,叙事顺序正常,是个从内容上值得信赖的版本。
本版译文购买了繁体版林译,并查漏补缺,逐字逐句与原文核对,修正了林译中的错译。林译生动活泼,能还读者一个真实的世之介。
文景已出品了吉田修一的《怒》《同栖生活》《平成猿蟹合战图》,而《横道世之介》作为其作品谱系中的“草食系”+“物语系”代表作,从阅读快感、口感与美感上而言,皆属上乘。吉田不善作花哨语,虽叙事结构异常精巧用心,但能化于无形,令人在近似口语的平实却细腻的叙述里,感受到日常、生命的具体之美。
很多人觉得日系无金句警句,也许就是因为,比之看起来很美的理论,日系多爱日常。
《横道世之介》是部各种意义上都美丽的小说,写青春与成长,写回忆与往事,但不自怜、不自我感动,只有连绵的干净与自然。世之介很尬,世之介很喜感,只要想起曾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欢喜地活过、爱过、年轻过,与你的生命交汇过,就令人心中一暖。
望你们在这个夏天,在青春里所有的季节,都好好享受这部温暖的小说。
电影也很棒哦。我想你们都看过了。
《横道世之介》读后感(二):如果没有如果
任何一点小事都会在我的生活中荡起波澜,而读这本书时一天中可以说波澜迭起,真心羡慕世之介的大条,也正是他的大条、笨拙,温暖了他身边的人吧。
作者很会讲故事,主线起于四月的樱,至三月的东京结束,而其中又不时穿插二十年后的大家及世之介的初恋,流畅自然,毫无突兀之感。让我这种急于知道后来的读者边读边感谢作者的体贴。
只是,记得介绍说这是一本温暖的书,于是意外发生时,感觉有些猝不及防。觉得世之介和祥子真是很般配的一对,但想小说总会有转折,也许作者会写一个青春的伤情故事,但实在没有想到。
全书十二章,每一章的目录都是相同的一页年历,四月樱、五月黄金周、六月梅雨、七月海水浴,直到三月东京,结束的章节都会划上叉,每次看到目录亦感觉时光飞逝,逝者不可追,唯有好好珍惜当下。
知道编辑们对这本书有着浓浓的深深的爱,因此读书时仔细又仔细,深恐辜负了她们,译者老师的文笔亦功不可没,获益良多,相信大家也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爱上世之介。
我很想念世之介。
故事是典型的日本私小说,没有特别的故事背景,简简单单讲了横道世之介可爱的一生。每次看完日本的私小说,比如村上春树的书,都会很享受看的过程,可当放下书的时候又会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可读书不就是这样吗?把我们带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感受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跟我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我想这就够了,世之介他至少温暖了我此刻的心。 他是一个不太成熟也没有什么远大建设梦想偶尔调皮可爱的小男生。合上这本书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男友,他不需要多么的懂人情世故,他不需要多么深沉,不是一个奇奇怪怪的大人,他是一个内心温柔温暖善良的大男孩。 世之介不是什么高富帅,家境一般,母亲是一个很心软很爱哭的人,也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女人,在最后世之介因为出了车祸而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母亲唯一表达的是对世之介的理解和她能有跟世之介一起共度过的日子而感到幸福。父亲也不是一个很严格的人,父亲会在我带女生回家的时候只是淡淡的问了我一句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吧。 这对父母的心里大概就是我期望的父母的性格吧,只希望对方过得开心就可以了,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人们喜欢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世之介的家就是这么的简单这么的有爱啊。 世之介离开家去东京学习,也由此认识了一些朋友,有喜欢同性的加藤,有因为怀孕而休学的啊久津唯和他的男朋友仓持。 详子的家境富有,并且在第一次聚会以后就开始对世之介展开追求,详子在感情路上是主动追求世之介的那一个,他会找到世之介的租房,一直盯着世之介换衣服,直到世之介不好意思的说了一声,“你这样看着我,我都不好意思换衣服了。”他们一起去海边,世之介会带上泳圈和泳衣,是的,带上泳圈,这想必在很多男生看来会很丢脸,可是在世之介这里他没有太多所谓大男人的自尊,他是那么的随性和真实。 “每到这个季节,世之介家乡的樱花也会应时绽放,花朵岂止是绽放,盛开的樱花,整个占据了附近的中学,神社,漫天都是花瓣雨。” 日本的樱花,世之介家乡的小海岛,浅草,东京,银座,满满都是日本小情调。 世之介的初恋是大奇樱,那个时候他们还在读高中,单纯又美好,那是一个朦胧的夜晚,世之介喝醉了,他来到了大奇樱家的楼下,喊着“我喜欢你。”后来他们每天在一起学习,世之介那个时候觉得和大奇樱在一起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真正的存在着。第一次接吻,他会紧张得连书包都忘记放下而最后砸到自己的脚却还为了不影响情调而忍痛坚持着,所以他说后来回忆起来初吻只有痛的感觉。 人们说初恋走到一起的概率是百分之一,他们也不例外的分开了,直到后来世之介遇到了一个跟大奇樱完全不同的女生,详子活泼开朗,给世之介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哪怕后来他们也没有在一起。世之介在跟前女友见面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有了前女友,在前女友问道他是否还对自己有所好感的时候会遵从内心的直接说没有,绝对不会暧昧不清,爱就是爱,不爱了也大方的承认,世之介简单的内心让我觉得温暖。 “我原本以为你就是一个喜欢睡觉睡过头爱扯蛋的人。”这是仓持在跟世之介讨论自己让女朋友未婚先孕导致要停学时的苦恼说的一句话,世之介的所有行为都让人看不到他成熟懂事的一面,可是所谓的成熟懂事就一定是好的吗。是不是懂事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童真,其实世之介是明白很多人间的痛苦的,他只是不想去太早的去变得世故,他不想长大,但是他会为仓持出谋划策,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这个陷入生活泥沼的男人,他觉得仓持似乎一瞬间长大了。 世之介永远是带着童真的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他在得知自己有好感的女生千春是一个高级应召女郎的时候,他心里没有立刻就觉得“啊,他穿得那么的性感,她喷了很好闻的香水,她经常跟一些有钱的人在一起,她要自己假演成自己的弟弟跟一个男人索要宝马就觉得这个女生是一个坏人。”大概很多人都会这么以貌取人,就像前几天的新闻里,一个花季少女在白天搭乘顺风车被强奸杀害,很多人的第一句话就是她不知检点她穿得那么性感。更甚的是还有人觉得“这个女生经常穿得很少,她还纹身了,她还化了浓妆,那么她是不是很好上。”这就是很多人的想法,我不觉得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逻辑,所以我喜欢世之介,她没有这样去看待千春,她不会先入为主,他认真到第一次踏进图书馆去借书,他借了一本《娜娜》,他想要弄明白高级应召女郎是什么意思,最后他看到一大堆不想相信的东西,他希望朋友加藤能帮助自己看。 世之介,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的单纯,而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个这样的世之介呢。
《横道世之介》读后感(四):余生还长,慢慢经历,不要在爱里受伤
这是一个关于横道世之介的故事,恋爱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横道世之介》在表达年轻人的青涩上很特别。
吉田修一擅长描写年轻的孤独和乡愁,他本人十八岁才到东京,觉得自己“既不属于东京,也不属于故乡”,乡愁的话题在《横道世之介》显而易见,那是有别大城市繁华,只有一人享受的风景。
在夜晚静距离的地看海,驾车看着天边的落日缓缓地下沉,乡愁的情绪也就扎根在了心里。
即使故乡向横道世之介招手,“请不要再回来”,他也不会忘记家乡的野味,味觉的记忆更为深刻。
吉田修一用味觉写乡愁,用触觉写初吻。
烂俗言情小说都是写初吻有多甜,吉田修一写初吻有多痛,爱有多容易失去。
“这是在确认。”“确认什么?”“确认你的心意啊。”“我明明白白说了喜欢她呀,还要怎么确认?”“我、我哪知啊。”顿号的运用,短字词的重复,人物心里的慌张、羞涩,诠释得恰到好处。
这份呆萌,年轻时匆匆而过的爱情,看似结束,其实尘封在了心里,谁也不会提,等到回忆过去,
“年轻时没遇到过世之介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想到这一点,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横道世之介的初恋和很多人的初恋一样,简简单单,却又忍俊不禁。
横道世之介到初恋女友家里脱掉鞋子的一刹那,恶臭袭来,哈哈哈。
因为猴急想要亲吻女友,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被砸到了脚趾只能忍着的痛楚。
为了练习桑巴舞,随时可以跳起来,被人在干洗店撞见跳桑巴。
非祥子本人打开不可的纸箱,承载着横道世之介对祥子的承诺——学习摄影的第一卷胶卷只能给祥子看。
就像故乡回不去,横道世之介的恋爱再也回不去……
第一次有了前女友,和现女友在一块的情人节收到了陌生人的巧克力,于是一起找巧克力的主人,得知巧克力的主人将前女友“伤得很深”。
“年轻时没遇到过世之介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想到这一点,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
尽管青春无可回头,却有一份好的感情值得缅怀。
祥子和横道世之介在一起,又分开了。
物是人非,只留下了祥子可以打开的纸箱,孤独便又加重了几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横道世之介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还来不及给祥子拍一张照片……
同样是向前任致敬,《横道世之介》没有伤害,还留下许多有趣的记忆。
伴随横道世之介走过青春的加藤,初为人父,他和加藤一样,第一次,目睹生命孕育与降生的失措与喜悦。
故事的简、平、快在于不用了解人物相处的细节,你就可以看到结局,看了结局反而更想读下去。
小说前半部分就交待了加藤,成为创业公司的老板,和阿久津唯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小日子,一起抚养女儿智世,智世还在上初中,便开始早恋,喜欢一个高中辍学生。
遭到了加藤的强烈反对,女儿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爸妈上大学可以辍学,生下她,她为什么就不能辍学谈恋爱。
正因为加藤想让智世上大学,所以才强烈反对,找智世男朋友谈,智世男友的离开,她不愿上高中……
吉田修一把智世的故事放在前部分,横道世之介高中开始谈恋爱,也是早恋,不同的是,双方父母支持,尽管他和初恋还有点纵、欲、过、度。
早恋,家长处理好了是回忆里的甜,家长处理不好,便成为了孩子心中的一根刺。
黄磊说:
“我女儿要是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恋爱就是恋爱,青春期情窦初开懵懵懂懂我觉得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儿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
早恋正是双方都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时候,一昧阻扰没有用,如何引导才是关键。
《横道川之介》可以用来缅怀逝去的青春,可以用来教育下一代,这不是一本纯爱,并且没有避讳同性恋的话题,通过故事明白,余生还长,慢慢经历,不要在爱里受伤。
《横道世之介》读后感(五):做一个好人,给爱的人最美好的回忆
横道世之介年纪不大,升入大学的时候十八岁,到死也才不过四十岁。他的名字“世之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作家井原西鹤小说《好色一代男》中的人物,理想是尝遍世间的美色。但大学生横道世之介是个谈到理想就会脸红的男孩,浑浑噩噩好像也没什么理想。他即将升入大二时,从前辈手里得到了一部相机,没有目的地对着身边的事物乱拍,后来成为一名摄影师。 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世之介这个人,我们可能会遗憾旁人无法再认识世之介而不想过多描述他。就像《横道世之介》这部小说中,一些人在后来想到世之介时,他们躲避着不愿说起他,只是独自怀念着世之介,感激相识他的幸运。 日本小说家吉田修一的代表作《横道世之介》曾在2013年被导演冲田修一改编为同名电影,感动了万千观众。遗憾的是,这部原著小说在国内始终没有较好的译本。一直等到现在,世纪文景终于再版了它。也许你已经看过那部电影,但仍想真诚推荐给你读这部小说。如果你还在世之介十八九岁的年纪,刚刚进入大学,这部小说或许还能帮你指清一些生活交友上的方向。 小说共分十二个部分,从世之介进入大学的四月开始,一月一章节,记录了世之介整整一年的大学光阴。这样的设定太容易写成流水账,那么故事的主角一定会不同凡响吧。但世之介真的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了,身边比他优秀的一抓一大把,按他外婆的评价是:“虽然这孩子老是少根筋,有点傻,可是一点都不贪心,很好很好。” 世之介绝对不是什么禀赋特异的孩子,性格思想都方方正正,永远是一副憨憨的乐观面孔。他来自日本填海而造的九州岛,家境不怎么富裕。能到东京读大学,对那里的世界惊奇之余,也有诸多压力烦恼缠身。他的大学生活其实也相当寡淡,没有谈一场正经的恋爱,参加了一个可笑的桑巴舞社团。到处打工挣零花钱,厚脸皮地蹭在同学的房子里翘课昏睡。吉田修一冒险地用了这样一个跟我们大多数人无比相像的平民做主人公,用意很明显就是以世之介写我们,以世之介审视我们,帮助我们聆听自己。 世之介第一次一个人在异乡生活,那些细腻的心理活动,让我想到爱尔兰小说家托宾的《布鲁克林》。他们都抓住了离开家乡的年轻人,那点敏感动人的思绪:想念过往的简单但又毅然鼓起拥抱更宽广世界的勇气。世之介度过十九岁生日时,没有了以往朋友家人和他一起庆祝,他感觉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变成了十九岁。离开家乡返校,他也用“回”而不是“去”的字眼了。世之介是个大人了,他没有变得惹人讨厌,变得乏味。 真正让我们发觉世之介很不一样,我们可能得站在与世之介稍微远一些的位置。比如世之介大学的好朋友加藤,有一天告诉世之介,他是同性恋。世之介听了毫不惊奇,首先关心的却是他还能在加藤的住处借宿么?二十年后,加藤与同性恋人一起生活,看到一个人的身影忽然想到世之介,涌出莫名伤感的情绪,久久散不开。他的性取向在那个年代可想而知受到许多人言语态度上的侮辱,但世之介没有过。大学时代也没有一个值得他再想起的同学,有趣善良的世之介是例外。尽管他与世之介的相识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可以预见的改变,他也无比感激有他那种人的存在,在他身边出现过。 安德烈.艾希蒙的小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与《横道世之介》有着共通的生命价值感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叙述者其实是一个苍老的中年人,他回忆自己十八九岁相遇的心灵悸动,那天赐的情感改变了那个少年看待生活的态度,不让自己麻木,尽量感受真实。可是书中那段热烈可触的美好夏日早已消陨无踪,委实悲怆可叹。《横道世之介》以月份的时间线飞速地往前推进,但其中也夹杂了四个中年人的回忆。时间飞转,他们想起过去相识的世之介,有了另一种眼光打量当下的人生。 这四段突兀的插叙改变了整本书轻松悠然的基调,仿佛时光被罩上了一张灰色的笼网。我们从世之介生活的琐碎日常,收集的微小快乐,突然就被这些插叙毁坏,捏碎。世之介的爱情刚刚展开,我们却提前预知了这段美到令人妒忌的爱情没有结果,世之介也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能进行到十九岁,他的生命还有可能丰盛吗?我们陪世之介走到了他人生的十九岁,后面的故事除了他的死亡便付之阙如了。他的十九年当然不足以汇成一部沉甸甸的书本,但一个人消失了也并不是彻底的消失,除非他被所有认识的人遗忘。 如果不是世之介遇到的那些人,我们可能不会如此心疼珍惜世之介。也曾听不少人讲过,他们最想成为的虚构人物,是这个短命的世之介。但他们忘了,必须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祥子,他才是世之介。 世之介与祥子交往后,常常不确定他们是否在交往。也正因此,祥子直白地表露了好感之后,世之介心里惦记的还是一个在社会中圆滑游走的大姐姐。等到世之介终于懂得了祥子于他的重量、想认真对待她时,不再是孩子的他们,已经不能再简简单单靠说笑话相爱了。 富家女孩祥子起初喜欢上世之介的原因是他说话太搞笑了,世之介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搞笑。普普通通的世之介渴望又畏惧与祥子接触,因为两人家境悬殊。从不会装面子的世之介,直言拒绝祥子以为平常的邀请,请她吃一顿饭还要不安地盘算带的钱够不够。但祥子从来不在意这些,她带世之介到游轮上玩,前往世之介的家乡做客。没有任何猜忌,她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去爱一个人。祥子的父母也是这样,开明的他们始终没有用狭隘的眼光去评价这个年轻人。 读这部小说你可能会发现有一些奇怪的地方,吉田修一没有打算烘托两个人爱情的纯净度,而是不怕读者嫌弃,写出了最真实的世之介。于是小说翻了三四个篇章,女主角祥子才姗姗现身,随后她与世之介也绝非形影不离了。两人从家乡回到东京后,世之介放任自己堕落大肆翘课,敏感的祥子被一件事拖进抑郁的深渊,他们竟然长达数日没有任何联系。也许作者只是想提醒喜欢搜寻故事中爱情元素的我们,是不是太喜欢浪漫化某些事物了,而生活的真实面目太细碎,意味复杂。 小说中情节最重的部分,是祥子与世之介在家乡的海边偶然遭遇了一群越南偷渡到日本的难民,一位难民母亲哀求他们救救怀里奄奄一息的婴儿。怯懦的世之介慌着逃走,但祥子却执意要去救那个婴儿。祥子后来便是被这件事折磨得身心不宁,中断了与世之介的联系。二十年后,世之介或许是受祥子的影响,没有再逃避,为了救人而牺牲。同时在那一年,世之介的两位同学意外怀孕,准备休学,询问世之介的建议。他想到那个祥子放心不下、努力想活下来的婴儿,建议他们生下来,这两位同学为此一生感激世之介。 故事选取在日本泡沫经济腾飞的八十年代,物欲横流和稍后弥漫的绝望,世之介的纯真、笨拙才会显得如此特别,让人好感和怀念吧。祥子后来在非洲的难民营工作,得知世之介去世后,她看到世之介拍的照片,觉得他的镜头里从来没有绝望,而是不断地呈现着全世界的希望。 年轻时重要的不仅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重要的还有我们能遇到什么人。他们可能会塑造影响我们,让我们觉得三生有幸。当有人询问祥子对世之介的感情时,她说“我非常非常喜欢他,喜欢到让自己生气”。生死之隔,再想到世之介,祥子泪眼模糊,经历过太多变故和苦难的祥子,早已不需用世俗的眼光评价任何事情,她突然感到生命的失重。她与世之介相处的简单时光,是任何东西也无法交换的,她幸福自己曾爱过世之介。世之介尊重她,也付出过真心爱她。那段估计读者也不看好的跨阶层之恋,对祥子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青春? “明明刚才还挺喧哗吵闹的一群人,怎么在镜头下看起来悲伤多过吵闹呢?”祥子和世之介分别的时候,祥子告诉世之介她希望看到世之介拍的第一卷照片,于是世之介举着相机沿着街道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走不动为止,他想把那一刻的幸福全部收藏在第一卷照片中,以最好的面貌。 做一个好人,这样有一天我们离开自己所爱的人时,他们会拥有我们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