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读后感10篇

2018-08-31 05:5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读后感10篇

  《为真实世界设计》是一本由[美] 维克多·帕帕奈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一):理念的游说家:一场发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学生设计运动

  提到《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书,就不得不去了解这本书产生社会背景,也不得不提到他的好朋友兼盟友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1960年代激进的设计运动兴起,当时反战以及学生运动的情绪高涨设计师也被要求关心“重大事项”,设计卷入了政治漩涡。1961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建筑师联盟第五届世界大会中,富勒就提议

  ……正式启动设计科学旬年(1965-75年)的第一阶段(Phase I of Design Science Decade),让世界注意到,要让世界运作是要倡议主动参与而非政治责任,这只能藉由全世界的设计改革解决,只有这种改革是世界上不同的政治利益所能全面宽容的;这项设计改革须由全世界学生,在校方的赞助与所有建筑工程与科学领域专业学位认可委员会、访视委员会的支持,以及各该专业学术团队的正式签署下进行

  富勒认为设计应该是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方式。他的好友帕帕奈克也一同参与这项设计运动。60年代末至70年代帕帕奈克亲自参与北欧学生设计运动,并在时间段完成《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将社会议程引入设计。《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首版在瑞典发行,展现了他为社会的、负责任的设计思想构思,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的泛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政治运动的实践成果

  帕帕奈克当时任职于美国普渡大学环境工业设计系并做出了更多的跨学科设计的教学尝试,让学生接触替代设计(alternative design)的观点,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仿生学、心理学电影。帕帕奈克传播跨学科的设计教学方法价值和带有人类学的模式的设计实践的观念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特别是芬兰)遇到了最热情观众

  城市进程打破了原本社会的结构,原来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社会,这也意味城镇住宅区的大规模发展,战后成长起来的庞大特殊群体已经成为消费者。这些年轻一代改变文化习俗,到20世纪60年代末,整个文化政策氛围都发生了变化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芬兰设计作品被认为过于狭隘,充斥着已经过时了的设计思想。芬兰的作品在当时世博会“全球化和大众电子通讯技术”的主题下显得格格不入,这敲响了危险警钟。在这样的危机下,北欧开展了学生设计运动,新生代们开始了对父辈文化和代表人物的围剿。

  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之后,工业艺术研究院(后来成为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来自北欧国家的学生积极分子合作,围绕设计教学的方向和设计的未来展开重要讨论中,启动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学生联盟(Scandinavian Design Students Organization (SDO))”,并在奥塔涅米(Otaniemi) 组织了进一步的设计研讨会。会上邀请帕帕奈克和富勒发表演讲。帕帕奈克的演讲题为《你自己完成的谋杀》,后来这篇文章出现在SDO杂志上,由于尔约•索塔马(Yrjö Sotamaa)编辑,在赫尔辛基发行。这篇文章随后也出现在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第四章节,这一事实表明他是在学生直接的影响下参与写作

  随后1968年索梅林纳 “工业、环境和产品研讨会”由一群芬兰学生设计活跃分子向芬兰创新基金会西特拉(Sitra)争取支持,这个研讨会形成了对当代设计的批判关注“从基于工艺和设计感知思维到更广泛地工业设计”的跨学科思考,即设计角色的转变。1968年7月工业、环境和产品设计研讨会开始(分两次,7月1日至3日,7月15日至20日)。会议有芬兰产品设计、设计教育的领头人物,以及享有盛名的国际专家和团队,包括卡伊•弗兰克(Kaj Frank)、安蒂•诺麦斯涅米(Antti Nurmesniemi)、维克多•帕帕奈克、巴克明斯特•富勒、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皇家艺术学院布鲁斯•阿切尔(Bruce Archer)的研究小组等,这些人被分成了四个小组参与各自的设计项目,包括可移动的屠宰场、麋鹿加工厂生物系统分析多媒体作品以及为脑瘫儿童创造一个可移动的环境。

  这次讲座和研讨会开展得非常激烈,常常要持续到晚上。帕帕奈克的几个演讲也成为《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基础章节,该书第一版是瑞典语“Miljön och miljonerna: design som tjänst eller förtjänst?”,翻译成英语是“环境和数百万人:设计为服务还是利益?”,这透露出与1968年索梅林纳“工业,环境与产品设计研讨会”的些许联系。同年,帕帕奈克选择行动更加响亮作为标题的文章刊登在美国杂志《工业设计》上,他明显影射一个更加广阔的激进政治、社会动荡和根植于欧洲的学生运动的背景。拜卡•高勒文玛(Pekka Korvenmaa)认为1968年索梅林纳“工业、环境和产品研讨会”标志着芬兰设计的转折点:“北欧的合作是由年轻一代集中的批判性思考和行动……” 帕帕奈克也被正式地卷入高勒文玛所描述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芬兰的“思想战场”。切提里•弗兰(Kjetil Fallan)(《“设计师”——第11个灾难:20世纪60年代挪威从消费行动主义到环境保护论的设计对话》)讲述了在挪威的设计转型变革中,帕帕奈克也在历史上挥上一笔。

  接下来1969年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学生联盟(SDO)邀请他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学生会议作为主要发言人。在这里,帕帕奈克进行了一系列专题讨论会,主要探讨设计的政治和设计教学的未来。这也给与了帕帕奈克的创作灵感,即《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的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蓝图视觉映射的部分内容

  在这些研讨会中,帕帕奈克扮演着一种微妙的、非正式的组织者的角色介入其中。他非常善于言辞,并能从学生身上汲取灵感,与其他不同领域的人紧密的合作,并引导思维过程的发展,最终凝结帕帕奈克本人和他的学生们的思想成就了这本书——《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二):感谢维克多•帕帕耐克写了这本书

  “在参与过真正的设计工作后,一个设计师会对于设计一只优雅性感的烤面包机这种工作而感到羞愧。”——维克多•帕帕耐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维克多•帕帕耐克 (Victor Papanek, 美国设计理论家和思想家) 曾被评价为一个在设计界里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并引起了同行的不满。在我看来,他只是提出了当时那些设计师或是看不透、或是不愿面对、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的本质目的,还有最重要的——设计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责任。

  作为一个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维克多•帕帕耐克呼吁做“负责任的设计”(responsible design)。

  在本书中,他大力抨击了美国为市场营销而服务的设计理念,揭露了计划性报废 (obsolescence,故意将产品设计得不耐用) 所导致的产品安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有发达国家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设计一些华而不实的产品,同时却对第三世界社会问题事不关己冷漠态度。在书的后半部,维克多提出完整的设计要关注人和人性,并要考虑社会、阶层、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设计师不要让自己成为“专家”,而是要成为“通才”——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经济学计算科学、结构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统计学、动力学各个领域有广泛的涉猎。

  他还讨论了思维如何创新,主张设计需要跨学科的团队,确保最终用户制作工人参与设计团队的工作——这些就是现在被火热关注的设计思维和用户体验概念原形

  当设计师了解并执行着他真正应该担负的社会和道德责任的时候,他必定会为设计师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

  鉴于我已经离开校园,我诚挚建议学校把对于此书的理解作为考试题目,比如默写精彩段略、谈谈文章主旨之类的 [翻着白眼地笑]

  感谢维克多•帕帕耐克写了这本书。从今天开始您就是我的新偶像了!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三):序比内容要精彩

  可能是我看了太快,只认真过了遍序。

柳冠中对维克多帕帕奈克的定论

  ·负责任的设计 柳冠中 读后感 设计师大多助纣为虐,在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华而不实指什么?指资本家,为大众描绘虚假的蓝图。设计师为这个谎言披上美丽外衣实际则是资源匮乏的世界。 设计师要负责任,改变助纣为虐的行径资本家也要面对未来,负起责任。 ·反对无用的设计 何人可 读后感 维多克帕帕奈克和阿道夫卢斯都是维也纳人。维多克帕帕奈克因为提出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被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中止会员资格。 这本书出版于1971年。我现在看不出新鲜感,因为内容已经在本科教材和考研教材讲烂了。我觉得并不是他的观点已被应用原因。 他的观点在国内叫绿色设计。 ·许平 中译本代序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 包豪斯的设计将艺术思维与工业技术逻辑对接; 雷蒙德罗维的设计是高雅趣味商业运营状态(MAYA模式); 维多克帕帕奈克的设计是什么? 设计者的理想与“真实世界”的关联。 维多克帕帕奈克把商业化的设计冷却,从真实的世界看设计的价值。 R·巴克敏斯特·富勒 1971年英文版序 R·巴克敏斯特·富勒,是个水手机械师。会用所有机械工具,会发明工具。 白手起家,一切开始设计,是我喜欢的状态。 懂数学才能抓住设计的主动权飞机领导设计团队。拥有哲学博士(Ph.D.)和文学硕士(M.A)的工程师组成。 系统论! 富勒讲了很多实践操作细节,何人可和柳冠中讲了很多大理论。 王沪宁在日记中说,学术要么就是做大,要么就是做细。这可能是个不恰当例子。 富勒还是在讲70年代那些关于工业化生产的设计问题。

  初版序

  维多克帕帕奈克在序中一针见血,直接说工业设计就是一个杀手般的职业。

  设计错误汽车,让人出车祸死亡。设计问题的产品危害人类的生命。产品本来就有问题,就算没有设计师,这个产品也是个有问题的产品。如果有设计师,设计师也是一个监督作用,但在大多数企业没有实权的设计师来说,那时候的设计师想必也不愿背维多克这个锅。

  但是设计师们还是没有理解维多克的深意表面上贬设计,其实是在为提高设计的地位而造势。设计本就应该站在制高点去整合这些事情

  第一部分设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定义和批判当时的设计;第二部分设计能成为什么样给读者至少一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此书写于1963-1971

  再版序

  维多克帕帕奈克在序中表达了他对书最开始初版所遭遇困境,但是真实的世界如他所观察,设计界和制造业也在按他的呼吁有所改变。维多克帕帕奈克在这十几年中,对世界有了更深刻认识,他关注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他认为中国的自治是一个成功典范,靠欧美日等国家的输出产业的国家发展的并不是很好。

  维多克帕帕奈克似乎开始关心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为整个地球人们福祉谋利。在批判设计中升华了。他不仅仅是在初版中指出设计的问题,提出设计需要指导其他产业链。再版中,维多克帕帕奈克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建设还需要靠本国的年轻设计师去自治,去自力更生。设计指导生产,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如何实践?帕帕奈克认为靠他国的援助靠谱,还得靠本国的年轻力量去摸索。作者有了更为宏大世界观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四):当你做出了最新潮最优美的设计,是否会感到羞愧?

  当小米手机请来了当今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之一,菲利普•史塔克操刀小米MIX2设计,当MIX系列手机被法国蓬皮杜博物馆收藏,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设计俨然为一件商品打上高光,成为市场营销上的闪耀卖点

  然而,这正是50年前维克多•帕帕那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担忧和批判的现象。直到今天,大部分设计师依然在为消费者的欲求(want)而不是需求(need)服务,一件产品对社会、对自然的长期影响,仍是一个边缘话题。

  维克多•帕帕那克是20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之一。如今,“绿色设计”和“通用设计”已经不是新鲜名词,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帕帕那克提出这些设计的道德和伦理观,却深深地挑战了商业社会逐利原则。不仅导致《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被一些出版社拒绝,该书出版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将帕帕那克除名,甚至有工业设计圈的同行威胁称,拒绝参加有帕帕那克作品展出的展览。

  但这些一时只见并不能扭转时代的进步。随着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贫富差距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同时,人本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在50年后的今天,帕帕那克提出的设计伦理得到了广泛尊重和认可,并且仍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他的“为真实需要而设计”的理念在《绿色律令》、《为人的尺度设计》等书中均有体现。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当今工业设计处于何种状态,隐含着哪些问题;第二部分则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整的设计应该如何达成。

  在帕帕那克活跃的年代,设计师面临的问题与今天无二:要为商品的销售负责,为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负责。正是因为承担了消费的责任,设计师们在形式更新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设计过度地商业化,就变成了刺激欲望的帮凶,忽视了人类的真实需求。

  设计改变生活不是一句空口号。“设计最根本的工作是改造人类的环境和工具,大而言之,就是改造人类自身。”有时设计上小小的改进,甚至能够救人于水火,比如为残疾人设计生活器材,为车辆设计安全防护部件,为沙漠化地区设计防风固沙的生化装置……简而言之,设计应当平等而关怀地应对所有人的生活困境,长远而慈悲地看到人类之外的存续危机。

  如果设计师缺乏道德感与使命感,设计就难免因局限而短视,因短视而危险。危险的后果,则将在或近或远的未来,由所有人共同承担。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道德与使命对设计师而言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落实负责任的设计呢?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第二部分,帕帕那克提出了他的完整设计方法论。

  首先,设计师应当将目光从市场增长的曲线中拔出,把视线重新投向人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论这个人群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无论国界和种族,只要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存在,设计师都可以从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中,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但是,一个人的认知和能力是有局限性的,而设计的服务对象却是多样的,产品被设计出来后,它不仅直接服务于使用者,在更长久的时间和更广泛的空间维度上,产品还会持续地对自然环境、人文观念造成影响。

  如果我们承认设计并不终止于创造一件物品,而是能够改造环境甚至人类自身,那么我们对待设计就不应当草率,而要想方设法突破个人的局限性,以超越眼前利益的视角看待设计需求。

  如何突破个人的局限性呢?通过团队成员的丰富来拓展设计外延。“完整的设计”需要全面的人才,设计团队的构成角色应当是多元的。一个设计团队不能只有专业设计师,而要让更多学科背景的人员加入,在跨学科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和关怀的火花”。设计不能光停留在创意和理论,而是最终要制造成品,服务使用者,因此这个设计团队中,必须包含最终用户和制作工人。

  团队组建可以破除认知、情感、联想、文化、职业、智力和环境的制约,开拓视野,同时也是对设计学院教育的补充和修正。

  在设计院校,学生们接受着专业性的技巧培养,这类专门的训练让设计系学生们掌握了熟练的设计技能、“高级”的审美表达、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带着学生走向技巧纯熟的同时,不免将视域过于聚焦,沉浸于“术”而忘乎“道”。

  需知,在本书第一章就提到,美学仅仅是设计需要考量的6个维度之一。因此,即使是受过专业的设计训练,我们也不该故步自封、自鸣得意,特别是当我们为不同文化、不同圈层的人们进行设计时,更要努力规避对自己“审美”的骄傲和坚持。

  为了帮欠发达地区人民获取外界的信息,帕帕那克用废弃的锡罐制作了一款无需用电的收音机,有了它,即使是没有通电的落后地区,人们也可以便捷经济地打破信息闭塞的牢笼。帕帕那克的设计目的达到了,他并没有对锡罐收音机的外观进行包装,它们看上去像被丢弃的垃圾,但并不妨碍它们的实用性和环保性。不加修饰的锡罐收音机受到了同行们的嘲笑,但是帕帕那克认为他无权对其他文化系统的人们施加审美影响。事实上,这些收音机的使用者,印尼欠发达地区的村民们,自己逐步为收音机加上了具有本土美学趣味的装饰。

  帕帕那克这种避免文化污染的自觉,对使用者审美的尊重,也是其设计伦理的一部分,而这种冷静的分寸感,在如今的设计观念中却很稀缺。就拿我们的家居生活来说吧,以宜家为代表的北欧风装饰风格如今大火,连带着日式MUJI风和新中式风,都在极简的优雅中不能自拔,相互渗透和模仿。我们是不是一窝蜂地将这种风格视为一种高级的生活趣味来追捧和模仿,而对父母辈的装修观大加批判?可是异域性冷淡风格,又是否真的符合父辈的喜好和生活习惯?

  设计团队中必须有使用者的立足之地,当设计师们再遇到难以说服的客户,审美奇葩的甲方,或者固执己见的爸妈,也许应当放下专业的优越感,而去想想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反复阐述的一点。

  最后以一句话做结吧,在设计界中,不乏关于“少”和“多”的金句,比如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那么在通读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后,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金句笔记中再添上一笔,那就是帕帕那克的“最少努力原则”:以最少求解最多(the most with the least)。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五):《Design for real world》观后感

  时间一拖再拖,无数次的间隔,终于在几秒钟前的刚刚我读完了这本被誉为设计界圣经的书,由于间隔实在太长,前面的好些内容已经模糊。不过倒是对今晚看的一点东西觉得很有道理。

  书的逻辑分两种:一种是拼图式的,内容一块一块而呈现;另一种是线性思维,逻辑从始贯穿,不看前章你就看不懂后面的章节,就像中学时代的数学书一样,内容环环相扣。而这本书很明显属于前者。在目录里作者简单粗暴的把全书分成两大部分:设计处在什么状态,设计能成为什么样。从这两个大概念出发,往下展开。

  作者批判当代社会设计师被商业所绑架,其着力点在于权贵人士,设计很多专供这帮人使用的所谓追逐利益的产品,而对那些非洲亚洲东南亚等地的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的真正需要改善的人们的需求却视而不见,原因很简单:利益过小。而当做什么事以钱为目标,很多事儿就变了,比如在异能里听王受之先生谈这个需求,他说现代的时装业根本就是为权贵人士专门催生的,人们哪需要那么多衣服?哪需要那么贵的各种稀奇面料?一切的一切都是附庸权贵,唯利所驱动。

  作者举了大量的为第三世界和真正需要设计的人所做的实例,设计真的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残障人士等,而不是权贵人士眼中可有可无的选择之一。它的设计审美上可能不是那么美观,但确确实实是在解决问题,别忘了,工业设计存在的“源代码”是什么,是解决问题,一切的一切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开来的。

  文章的最后作者谈了谈:过度专业化(over-specialization)和相互依赖(边界模糊化)。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社会越分越细。其实在我看来平面和产品是不能分开的,产品是平面的螺旋向上一个维度的提升,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包容。从最近平面海报的打破二维与三维的界限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学科分的越来越细,了解这个世界的渠道越来越单一,打问题的点越来越狭隘,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发展的。而且这样专家化了以后,各自只关心自家不闻其他天下其他事之后会导致即使跨团队合作时,也难以沟通和理解别方的着力点和观点,认为那完全是在搞笑,这件事的解决方法怎么可能是从那个点发展?我这么重要的突破口傻子都看得出来你看不出来?可悲的是,小组里不同的专家都是这么看待其他领域的人的。大家都是一个系统的零部件,拧在一起才能工作,而现在各个小部件都以为自己才是核心零件,自己具有唯一不可替代性,只要自己停止了工作,别人都玩完。抱着这样的心态的跨团队的小组有什么意义呢?现在很流行说斜杠青年: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身份,而我一直认同斜杠青年的基础是t型人才,在自己的主专业里纵向往深里挖,去探索,同时保持横向上对不同学科不懂的东西的了解和尊敬。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没有什么是一家独大,合作才是可持续的方法。社会是一个整合的社会,而不是一个个清晰的领域组成的。很多领域的本身就很模糊,甚至相交部分相当的大,你根本不能一刀切化为两个领域,当你深入一个专业之后发现本专业与另一专业居然交叉这么多,而探究这交叉行业以后发现居然还和那么多的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相当惊讶于作者对未来的预言,本书是1984年的中译版,而作者在那一年对未来的预测居然如此的精准,甚至包括今天正流行的一些感念:小型化/新能源/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p345),这些着实令我惊讶,由此可见作者对于现阶段行业的把握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握定位是多么的精准。

  作者说“我最想读的书,我最想推荐给我的学生和设计师们的书,找不到,于是我决定写本我最想读的那本书”,我很欣赏作者这种魄力和那种敢于逆潮流而上与众多社会的主流利益者抗争的态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只是那些人所展现的世界,你的来源全是被加工污染过的,充斥着观点,缺失着事实。在这个环境下长大你也会变的偏激,容易被人煽动情绪牵着鼻子走,缺少客观主见,只用眼而不用脑。记住:多想多看,多总结多思考。

  愿我也能像作者一样,有着清晰的头脑,让自己的设计真正的能帮助到这个世界,为世间添增一份温暖与感动。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六):新的旧世界

  “创造的个体以一种十分自我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以牺牲观众或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这股风潮像癌细胞一样从艺术开始,迅速波及大多数的手工艺门类,最终也影响到了设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工业设计,哗众取宠(设计界的术语是:创意)似乎是最先被人们了解和(作为一种默认的职业素质)接受的。那些有着毫无意义线条的海报、夸张的画册开本、一点儿也没有“请吃饭”含义的餐桌和坐起来极不舒适的椅子构成了我们这个视觉华丽的世界。设计师们对风格的追求已经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探索,演变成另一种“设计”身份认同。然而事实上,所谓的风格多样化其实和设计需求没有多大关系,它更像是一种消费需求。

  某种莫名的自我感觉良好使得设计师们认为设计足够改变世界——呃⋯⋯可能没这么厉害,但至少也能保持持久价值,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34年曾选定了397件被认为具有“持久价值”的设计,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396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剩下的那个是烧杯),而更多的例子存在于20、30、50、70、8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设计师们急切地想要改变世界,他们为“未来”做设计,并期望通过这种前瞻性来彰显自己的传奇色彩,大师谁都想当,未来的人们会自动忽略你做过的那些猥琐拙劣的设计并紧盯着你的代表作,坚定地认为此人这一辈子都在为真实世界的美好而奋斗着。

  假如说对“未来”的热衷等于是对“现在”的不满,那也多少可以让人理解。但问题之一就是“新”的东西常常包含着试验(自然也包含着试验的失败),然而现实世界则是以成功为导向的文化体系,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很低,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师既要负责开拓也要负责失败之后的责任。此种环境催生出许多“成熟”的设计公司和跨国设计事务所,其作品饱含着老道、世故和油腔滑调的设计伎俩。

  所有这些最终将设计师导向了一个趋势与行业规则:即美好世界的定义是由设计师作出的,而凡是不美的区域都可以被歧视。贫困地区、第三世界、基础设施、政治权利和人权被剥夺的地区、病、老及残障群体,他们的世界显然都不包括在内。也就是说,真正的真实世界仍然在设计师们的臆想之外艰难的存在着,我们所谓的“设计师责任”其实本身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虚假概念。

  在维克多看来,就算是经典的设计,也可能因为新时代所产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观念而变得可以持续改进。然而,也正是这种设计思路过于精密和细致,它所包含的设计价值过于宏大,设计必须展示除了美学和功能之外的更高价值,即:设计是一种人类对自我世界的持续进化。而这种观点被高度消费主义的商业世界视为“反常规”的乌托邦幻想。

  这就产生了一个怪异的现象,设计师们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维克多也认为设计可以改变世界。但世界并没有被很彻底地改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设计师们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尝试着改变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则被所有人忽略掉了。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最原初的责任可能就是来自设计教育的缺陷:关于设计学校的弊端似乎就是专业技能教太多了,从而忽视了那些和设计密切相关的思潮,例如社会、环境、经济和不断变幻的流行文化。而正是技术主义导致了设计师逐渐成为了外观装饰家和大众称为“美工”的那类专门技术员。

  而且,即使是技能,现如今的设计学校也都走在一条保守中庸的路线上。包豪斯、构成和瑞士国际主义风格之类的。甚至学生们也被要求从事手工制作,海报、版画、丝网印刷⋯⋯诸如此类,完全忘记了2000年之后是触摸屏和在线数据处理的新时代。这是 CSS 、Html5 、和动态交互程序的时代,学习使用圆规和锤子对这个时代的设计师来说毫无意义。

  维克多说道:“⋯⋯学习必须是一种狂热的体验⋯⋯因为学习就是改变。教育就是一个程序,其中,环境改变了学习者,而学习者也改变了环境。”这就是所谓的完整的设计(integrated design),意即设计师不应该过分追求设计技巧的深度,而应该注重设计内涵(与设计责任)的广度,毕竟,设计作品是要与人沟通并且与当下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如今,维克多在 70′s 所阐述的这些关于设计责任的问题很多已经在新千年得到解决,他把很多设计师无法企及的公共政策和所能支配资源都归结为设计责任的激进态度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解决。尽管来说旧世界的很多问题被解决了,但新问题仍旧层出不穷。每一代设计师都面临着每一代的新问题,每一代设计师面临的新问题仍旧需要激进的观点去提示以便改进,在此意义上,维克多的态度仍旧具有参考价值,即便在学界来说,他描述的是一个“不真实”的真实世界。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七):我不配做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的问题:

  1、为富人和艺术而设计

  2、不负责任的设计

  1)、因废弃而导致污染

  2)、不考虑安全

  3)、过度的包装,为那些成本很低,但要获得暴利的东西

  4)、在商店里卓尔不群的产品,却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

  3、不考虑需求的设计(看似在为大众设计,实际上忽视了太多的需要人群)

  4、被当成政治、商业的营销的工具,

  5、对农业设计的忽视

  1)、设计行业一直对食物生产和新食物资源的开发丝毫不敢兴趣,

  2)、企业和设计师永远不愿为世界上不发达地区制作基本的农用设备,他们只愿意为富裕国家制造利润高的消费品。

  3)、设计院校基本都没有将农业设计算在教学内容里,却都在教授一些“为海底建造房屋”这种异想天开的设计。他们要为年轻人提供科幻的逃避路径,否则年轻人会认识到他们的真实面目是何等粗鄙。

  设计师的问题:

  1、设计师被降格使用去制造“成人玩具”,流光溢彩、昙花一现的杂烩和一些没有用处的小玩意,将设计才能浪费在微不足道的东西,如巴洛克风格的苍蝇拍。而设计的责任问题却难以触及。

  2、设计师常犯错误:不能不时地回去看看,看看他的设计是怎样被执行的。(医院、精神病院、监狱、学校等等)

  3、设计师常犯错误:每一个案例,设计师都在下列三点之间建立起一种联合:

  1)、他的个人趣味

  2)、客户的愿望

  3)、消费者层面上被认为的优良品位

  (正确做法:通过与设计团队合作、六边功能联合体检验设计结果、直接和用户成员合作)

  设计师迷恋的五个神话:

  1、大批量生产的神话(实际只是为少数人在设计)

  2、废弃的神话

  3、大众需要的神话

  4、设计师没有支配权的神话(为自己的责任开脱)

  5、质量不再重要的神话

  设计师应该:

  1、为第三世界设计

  2、为智障者和残疾人设计教学和训练设备

  3、为药品、外科、牙科和医院设备设计

  4、为试验研究设计

  5、为维持边缘状况下的人类生活而进行系统的设计

  6、为打破陈规而设计

  7、要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

  8、设计师可以拿出1/10的时间去帮助75%的需要它的人

  设计师需要横向发展的理由:

  1、任何与其周围的社会学、心理学和生态学因素没有关联的产品都是行不通或是不能被接受的

  2、产品和环境的设计必须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去完成

  3、这样一个跨学科团队也必须包括最终用户以及制作这些物品的工人

  4、生物学、仿生学(动物行为学、动物形态学等)和相关的领域为设计师提供了有益的新洞见

  设计教育与设计团队:

  设计教育问题:

  1、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对设计技巧教的太多(纵向的专业化),但与设计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学问(横向学问)又教的太少。

  2、设计教育跟在贫瘠的包豪斯后面

  典型的设计团队:

  一位设计师、一位人类学家、一位社会学家、某个专门的工程领域的专家、一位生物学家(精通仿生学和生物力学)、一位医生、一位心理学家、若干用户。

  作者的建议:

  1、建立国际预想全面设计协会,发现、组织并解决世界上存在的问题

  2、消灭浪费的设计,设计师多投一些时间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3、改革设计教育,营造一个:学生可以涉猎多门学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动手参与,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

  设计语录:

  1、工业设计与建筑艺术和工程艺术的区别是: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的是真正的问题,而工业设计师却被请来制造新的问题,再找到解决的办法。

  2、任何一个设计团队中,工业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都是主力。因为其他所有领域的教育都致力于增强纵深的专业化,只有工业和环境设计教育仍然在水平面上进行学科交叉发展。

  3、为人得需求设计,而不是欲求设计

  4、100年前,消费者找到手工艺者定制他们需要的,而今天,无数的日用品都是以一种功利主义和美学的标准大批量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却少有关系。

  5、为第三世界的设计往往是以手工艺为基础的,符合美国消费者诉求的物品。换言之,他们没有为第三世界人的需求设计,反而是在为美国消费者异想天开的欲求设计

  6、设计要为生态负责,那么设计必须是独立的,不能被企业的利润影响

  7、设计中真正的改变意为着重组或再造,其成本之高往往让人望而退步,但重新绘制或布置一下外观,却能让消费者感到兴奋,花费也不多。这样,地域规划师变成了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变成了装饰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变成了外观设计师

  8、我们开发一些老化的很快的材料,使得消费者要不停的购买新产品

  9、高度专业化的学生往往会很轻松得到第一份工作,但在接下来的5年到10年,他或她将在路旁倒下,而那些有综合能力并能把宽广的经验带到设计和建筑的人,才能继续得到提升

  10、边界学科的重要性,灭绝是因为高度专业化

  11、美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大的事物生产者和最为机械化的农业,但美国土地的亩产量远远比不上依赖小型农场和精耕细作的日本、荷兰、英国。因为美国不重视小尺度的农用机械设备,5大农用机械设备制造商都面临破产,剩下的制作商已经销声匿迹

  12、设计一把秘书椅,即使将秘书也加入到设计团队,但老板买椅子时,哪有秘书插嘴的份

  13、机场航站楼的座位类型和尺寸违反了西方的空间观念,很多美国人宁愿站着也不愿坐在陌生人旁边,导致总有1/3的座椅空着

  14、设计依赖复制、折中手法、电脑生成模式,导致设计的失败。例如:当代建筑师不过就是熟练掌握各种装配元素的技师。建筑师事务所用的电脑,不过是把《糖果目录》(列出建造的元素、镶板、机械装置等)的内容和该项工作的经济和环境要求输入电脑,而电脑集合所有的片段,使所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八):经典语句摘录,有空再补自己的感想

  今年读过的书中最喜欢的!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

  按页码顺序

  以多为美,已大为美,以奢为美,感官刺激的时空符号取代了启迪精神家园的艺术。——柳冠中

  设计的对立面是混沌。

  只有一种职业比工业设计更虚伪,那就是广告设计。

  贫穷是发明之母。

  诚实地使用材料从来都不会脱离材料本身的属性。

  事无巨细和表面的空虚一样都是内在的恐惧使然。

  媒体广告影响之大就像是致命的武器,它把公众变成了一群被动的消费者,是人们不愿意坚持他们本来的趣味和喜好。

  美观只是表面的。——《为大众设计》

  那些最不舒服的坐具一般是精致考究的行刑架,另一半是所谓的“艺术品”。

  我们满足于浅薄的视觉享受。

  当任何事情都将成为可能时,当所有的限制被拿走时,设计和艺术很容易就会变成一种对于新奇的永无止境的追逐,最终,为了求新而求新就会变成唯一的标准。

  人们往往通过迎合一个小圈子,以便从充满威胁的环境里寻求庇护。

  随意,是机器不会玩的游戏,因而这也是反对机器的一种反应。

  “租借”而不是“拥有”将成为一个发展的目标。

  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拥有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想象。

  大批量生产和自动化将使公众获得越来也越多廉价的“半一次性”商品,若它没有导致浪费和污染,这将是一个好的趋势。

  他(芭比娃娃的创造者)说他给女人培养了一种男性至上主义的视角,而且孩子们被鼓励去买越来越多的芭比附属品。

  玩这样的玩具,儿童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吸取这样一种价值:东西做的都很差,质量并不重要,俗气的色彩和矫揉造作的装饰是标准,当东西玩坏了的时候就被扔掉了,取代它的东西又不可思议地出现了。

  当高速度的选择存在的时候,慢一点儿将更好。

  我们其实用一种无聊、无效、邪门的方式把一些熟悉的事物组合到了一起。这不是在解决问题。

  鸟是一种根据数学的法则运动的器械,人的能力可以重现其所有的运动。达芬奇

  以最少求解最多。

  仿生学:研究大自然的基本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和程序运用到人类的需要中去。

  今天的仿生学并不太关注各局部的形式或者事物的造型,而是关心可能发生的事,研究自然是如何让这些事物发生的,格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以及各种系统的存在。

  他们(工业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作为一个关键的合成者的身份,并不是他们知道得更多或更有创造性;而是因为他们通过默认其他所有学科的意义,从而假定了一个全面综合者的角色。因为其他所有领域的教育都致力于增强纵深的专业化。只有工业和环境设计教育仍然在水平面上进行学科交叉发展。

  ……其共同点是由于过度拥挤而导致的压力综合征……提出了一个准确而有致命的术语“病态聚居”。

  在工业和环境设计领域,学校理应走在职业的前面。

  鸟是一种根据数学的法则运动的器械,人的能力可以重现其所有的运动。——达·芬奇

  一般而言,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的是真正的问题,而工业设计师却常常被请来制造新的问题。

  本书的主旨,即要为人的“需求(needs)”而不是“欲求(wants)”设计,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时装设计很像底特律的汽车样式:往有癌细胞的痛处贴邦迪创可贴。

  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践得体并符合伦理的设计干预是可行的。

  大多数工业设计师的哲学都建立在五个神话(此处为贬义)的基础上。

  1、大批量生产的神话;

  2、废弃的神话;

  3、大众“需要”的神话;

  4、设计师没有支配权的神话;

  5、质量不再重要的神话。

  为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制造基本的农用设备不如为富裕的社会制造闪闪发光的消费小玩意儿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多。大多数的设计师并不认为设计农用系统和工具是“光荣的工作”或是“有趣的”。

  学习必须是一种狂热的体验。

  任何环境都不能深刻的影响一个人,除非能够产生强烈的互动。——乔治·伦纳德

  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材料,因为是有机的,所以老化得优雅得体。

  高度专业化的学生往往会很轻松地得到第一份工作。但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中,他或她将在路旁倒下,而那些有综合能力并能够把宽广的经验带到设计和建筑的社会纬度中去的人才能够继续获得提升。当我们想到一种生物为了专业化而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终濒临灭绝的时候,这种朝向专业的学究式的铤而走险就会变得令人不安。

  在很多案例中,设计师发现他自己对于市场和广告这个队伍来说只是一个阑尾。

  建筑是关心的主要是建筑和地面之间的结合状态,而工业设计师关注的则主要是从劳动的边缘状态到工具操控的圆熟状态,以及一个二级界面:工具与手的“适合”。

  正是当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彼此被强有力的联系在一起时,一门新学科可能才会出现。

  灭绝是过度专门化(overspecialization)的一个后果。

  从心理上说,我们投放给这个世界的快乐、均衡和比例上的愉快和谐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需的。

  一个由来已久的谬论是把上学当做吃苦耐劳的体验。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九):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评论+读书摘要

  这本书虽然写于近50年前,其中的问题到今天也依然尖锐。作为设计的启蒙书,这本书对于设计的未来,对于设计的使命,对于如何做正确合理的设计有非常好的阐述。可以说是我应用思想的启蒙书籍。非常好的一本书,对当代工业设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理想的未来设计方法与教学内容,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案例。虽然不乏乌托邦成分,但是超越过去的革命的思想依旧值得学习。

  序言部分

  1.我们必须创造针对我国现状的,符合大众的,可持续的设计,而不是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或被大型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引导的“多元化”。

  2.设计必须成为一种创新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交叉学科,对人类真正的需要负责。设计应该更加以研究为导向,我们必须停止用设计得很差的东西(包括华而不实的包装过度的垃圾)去污染地球。

  3.专利的认识有时是有错误的。值得推广的东西,有益而又丰富的新点子,值得免费的推广。

  正文部分

  一.设计处于什么状态

  1.何为设计?

  设计是为了达成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而又富于直觉的努力。

  一项设计为实践目的经由的行为方式就是它的功能。

  材料,工具,程序应该相互渗透。

  需求:很多设计都只是在满足一种短暂的欲求,而人们真正的需求却完全被忽视。时尚能够通过对欲望的精心操控使人获得满足,但是人在精神,心理,经济,社会,技术和智力上的各种需求却更难获得,而满足这些需求也不像时尚那样有利可图。

  目的性利用:“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要深思熟虑,有目的性的统一自然和社会性的进程”设计的合目的性内容势必反应其赖以产生的时间和外部条件,而且设计必须适应人类一般的经济社会秩序,因为需要在后者中发挥作用。(比如在美国文化中使用榻榻米是很可笑的)

  联想:我们的心里状态常常会回到早期的童年活动,它开始活动并预先决定了我们要做什么,或者让我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憎恶,这是一种特定的价值。

  在一个经济不安全的年代,设计师和销售部门滥用的最厉害的联想就是用身份结合的花招。媒体广告的影响之大就像是致命武器,它把公众变成了一群被动的消费者,使人们不愿意坚持他们本来的趣味和喜好。

  美学:去繁就简

  2.衍化发展----工业设计的职业历史

  起因: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大批量生产导致专业细化→需要有沟通者和协调者出现

  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出现对工具和器械的关注→他们知道应该去繁就简了,但是仍然分为奇怪的机器派和旧巴洛克派

  包豪斯的出现广泛的影响了现代设计

  一战之后虚无主义的花俏工业设计大行其道,但是掩不住其内在的空虚

  二战后人们总是被怂恿着接受一些新东西。技术的进步反而导致了技术的退化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愈演愈烈----可以“轻松操作”的战斗机在作战时都撞到了一起;过几个月家用电脑就能更新换代一次

  70-80年代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贫富差距加大,全球的发展程度悬殊导致的问题的解决也刻不容缓

  80年代的设计师面临道义和现实的矛盾选择,已经有一些人开始为了妇女权益和第三世界的人们作斗争了

  3.贵族俱乐部的神话-----设计,“艺术”与工艺

  创造的个体用一种十分自我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以牺牲观众或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这股风潮从绘画开始,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到了各个领域。比如科布西耶设计的完全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理特维尔德难看的“蒙德里安”椅子会刮破人的衣服⋯⋯

  由于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现在的艺术家,工匠和设计师完全掌握了对于材料和工艺的自助选择权,这给了他们自由,也害了他们。当任何事情都成为可能时,当所有限制都被拿走时,设计和艺术很容易就变成一种对于新奇无止境的追求,最终,为新而求新将会变为唯一的标准。

  为了讽刺机器社会而出现的和为讽刺中产阶级庸俗趣味而出现的达达主义也许曾经是新的,但是现在看来“人人都是艺术家”后,就没有了所谓的前卫。许多愚蠢的行为艺术全靠雄辩才能够支承,有人创造刻意的丑-----这都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混乱局面。

  4.你自己完成的谋杀----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

  设计师必须对他投放市场的产品设计方式负责。在他开始设计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将起作用,因为他必须做一个先验的判断,即人们让他设计或再设计的产品是否(完全)值得他去做,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

  用一个三角形来描述设计师所做的事的话,设计师考虑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三角形的底座不仅仅包含本国民众的诉求,也是全世界民众的诉求。

  想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做点贡献的设计师常被说成是为了少数人设计的。这种指控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一种优质的设计最终会渗透到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们的设计必须不要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的负担。

  现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设计根本不合理-----从望远镜,雷达到烧杯,许多东西的设计远远的落在后面。如果我们总是为“少数人”(孕妇,老年人,孩子,矿工)设计,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已经开始为大多数人设计了。

  我们的解决办法-----“十一税”

  我们可以拿出十分之一的工作时间来,不为了赚钱而工作。如果在工作后实在是困难的话,可以在学生时代尝试。在这段时间内,为一个“次品”横行的市场,为一些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加上一些明智的设计。

  (生物局限:人类因其生理机能所收到的限制)

  人类的发展与设计被这三面围墙所限制。每一代人终其一生也许只能稍微拓宽一点这个三角的范围。然而,近一百年来技术和医学的进步,让这个三角被大大拓宽。

  任何设计发明都可以通过这个三角形进行检验。

  比如汽车的设计,一开始它大大拓宽了人的生物局限,是有益的发明。然而,随着时间过去,汽车的污染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过快的时速,无尽的拥堵,让它的优点便不那么明显。

  我们已经做了什么-----为新兴国家而作的伟大设计

  “制砖器”----一个简单的容器,把泥土倒进去就能出来一块土砖。有了这些砖,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就能为自己建造医院和学校了。

  “灌溉装置”----一种制造管子的机器,简单的制作后可以有效的收集非洲地区的水。

  5.我们的面纸巾文化----废弃与价值

  我们现在被催促着丢弃,更新,物品的质量越来越差,使用年限越来越短,我们正处于“面纸巾文化”之中。

  当我们有意识地要设计一些终究要被丢弃的物品时,设计过程一定要考虑到两个新的因素。

  首先,物品的价格是否显示了其短命的特征?

  其次,这些物品在被废弃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变故?生物降解材料使得利用污染的实际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可能。利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种子投放器可以抵抗沙漠化。

  回到关于一次性问题的讨论。这里有两个方法:

  (1)由于“一次性经济”的大行其道,租借而不是拥有将成为发展的目标。在看待财产的问题上,这是一种彻底的转变。

  (2)过去的优良设计将得到重视。

  我们可以对物品作以下分类:

  一次性的:①我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丢弃的,比如餐巾纸

  ②我们需要回收的,比如易拉罐

  暂时的:如同相机,计算机一类,很快就会更新换代的产品,它们可以通过租借的方式获得,也必须在价格上体现出“暂时”性

  6.蛇油与镇静剂-----大众休闲和冒牌时尚

  现在,一般情况下,设计师的生活已经被一种以市场为导向,被利益所驱使的体系规定好了,想要脱离这些体制是困难的。

  我们拒绝沦为“成人玩具”的附属品。我们停止设计似乎花样繁多,但是华而不实,又不持久的垃圾。

  我们设计便宜耐用的幻灯机,而不是莱卡看似每年“更新换代”(并没有大变化),又不能批量生产,又容易损坏的昂贵货。

  我们研究人体工学(现在市面上的人体工学数据很多都是基于成年男性的,这根本不科学)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秘书椅,让打字员们能够舒适的打字。

  我们设计能够循环利用的洗碗机,让盘子和洗碗机都能被循环使用。

  我们制作真正能让孩子“阅读”的书,而不是想当然的“他应该可以读这个”;我们也为孩子们设计真正的益智玩具(比如乐高),而不是劣质的塑料。

  我们设计能够安慰焦虑的病人的测压仪。我们为盲人发明便携的书写工具。我们设计能够让最孱弱的成年人也能打开,而孩子不能打开的药瓶(而不是让它们变得很难拧开)。我们设计让孕妇能够解放肚子的购物袋。我们设计让舞蹈专业学生能够放松腿部的椅子。

  我们重新使用过去的好设计(飞艇和帆船),但是把它们改进了。

  7.有根据的造反-----发明与革新

  当你做一个东西,特别是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做起来是那样的麻烦,它必定是令人生厌的。但是那些在你之后做好它的人,他们不必担心怎么做。他们会把它做得很好,而当别人在你之后做它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喜欢上它。-----毕加索

  一个设计师能给其作品带来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判别,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师必须敏感于问题的所在,“发现”并定义它,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解释为什么创造性革新变得如此重要

  (2)定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意味着什么

  (3)建议一些特别的方法

  从思维开始------创造力是什么?

  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三种:(1)分析性思维(今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2)判断性思维(这两样东西哪个更好?)(3)常规思维(给定条件求金属密度),常常可以在资料书中找到答案(4)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感性因素:由人的生理障碍所引起的

  (2)感情障碍:在群体社会中,即使大家都有能力做一件事情,也会因为被教育不想成为“出头鸟”而不敢出声表达

  (3)联想障碍:我们都有的思维定势。“有轻微噪音的风扇才能吹出凉爽的风”所以强行给无声电风扇加上噪音

  (4)文化障碍:认为“粪是很脏的”,所以拒绝利用粪便产生能量的想法;更换马桶是一个非常不可能谈论的问题

  (5)职业障碍:职业训练有时候会导致我们树立起认知障碍

  (6)智力障碍:超出我们智力范围的问题常常会让我们找不出正解所在,而想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法就变得困难了。

  (7)环境障碍:比如在噪音下,人无法学习。最好根据自身状况确定要在什么样的环境学习。

  设计师必须明白,教育所教授的都是一些过去已经有的东西,是一种文化保护机制。本质上,任何重大的,离经叛道之举都不会得到现有教育的资助,无论是文化的那一方面都是这样。

  问题之一是“新”常常意味着失败,而现有的环境对于失败显然不够宽容。另一个问题是世界上的大多数设计师都在忙于应付中上层阶级对于潮流的追求,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许多穷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该回归真实的世界。

  8.知识之树-----设计中的生物学原型

  一个只是有点儿良好品味的设计师是远远不够的。在任何一个设计团队中,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及使用者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阻止一些错误的设计。设计师的真正角色是各个交叉学科的交流者。

  本章基于一下原则展开:

  1.任何与其周围的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相违背的产品设计都是行不通的。

  2.产品和环境必须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完成。这个团队也必须包括最终用户和制作工人。

  3.生物学和仿生学的相关领域为设计师提供了有趣的新洞见。我们从自然的运作中推出一些原理,并对它们加以利用。

  尽管我们对于仿生学还知之甚少,但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反而越来越不关注自然了。对仿生学的研究早就在各个领域发挥过作用,而且自然界中蕴藏的知识依然十分浩大,等待人们发掘。

  从晶体学领域的十四面体的发现从而提出一种未来城市的建设构想,通过对种子的研究研发出自动灭火器和尼龙扣。

  9.设计的责任-----五个神话和六个方向

  工业设计十分邪恶。似乎“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过度包装的粗制滥造的产品,利用文化炒作而身价千倍的产品。用于包装的钱已经多于食品本身所花费的钱。

  总而言,设计师们是为自己想当然的美观学或者“市场”而设计,而非通过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而制作。

  大多数工业设计师的哲学都建立在五个神话的基础上,只有了解这五个神话(妄想之言),才能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

  1.大批量生产的神话:我们以为我们设计的这把椅子是为了2.35亿人民而设计,但是根据每款椅子的销量来看,我们顶多是为500人设计。与此同时,第三世界正在迫切需要200把便宜好用的椅子。

  2.废弃的神话:自从二战结束以来,越来越多的管理层认为只要把东西设计得容易损坏,人们就会不停的购买,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这简直是扯淡。不过现在的消费者对此已经不认账了。宝丽来相机虽然依旧推陈出新,但它依然提供旧相机的零配件。

  3.大众需要的神话:自以为消费者会喜欢,想当然的生产,这是不靠谱的。

  4.设计师没有支配权的神话:通过把责任推脱给领导,这必然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很多以次充好的设计都来自设计师自行推向市场。

  5.质量不再重要的神话:实际上很多产品至今都还在生产流行,是因为设计师们在遇到问题时能迅速拿出解决办法。他们有着卓越的设计,并且尽可能的使之达到最高质量水平。比如宝丽来相机,海德雪橇,都在全世界畅销。

  通过这五个神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东西:设计师手中的支配权比他所想的大的多。为人的needs而不是wants设计,是目前唯一比较有意义的设计方向。世界上依然有一些完整的,几乎没有人涉足的领域,它们正在等待着设计师。

  1.为第三世界而设计:例如可以人力推重物,骑,运送伤员的自行车。

  2.为智障者和残障设计教学和训练设备:轮椅,康复机,助听器等的设计依然停留在石器时代,而且价格昂贵。

  3.为药品,牙科和外科设计:大多数的医疗设备设计依然原始,却价格十分昂贵。在卫生保健上的天文开销正在如天文数字般增长,但其实很大一部分花销都花在了低劣的设计上。

  4.为实验研究而设计: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厂家,卖给科研单位的价格却要高出几百倍。在改变花销方面,价值工程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参议院的调查多了之后,或许制造商会选择以诚实的价格出售给实验室,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欺骗消费者。

  5.为维持边缘状况下的人类生活而设计:维持人类和机器存在状况的整体设计,让在丛林,深海,太空舒适生存成为可能。

  6.为打破常规而设计:在小玩意儿上的花样越来越多,但是通过对基本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途径的却寥寥无几。比如洗碗机,为什么不能用超声波而不是水呢?加湿/干燥器为什么不能用保水晶体织物呢?电热毯为什么不能用在地上?

  我们必须认识并且回应这种挑战。

  10.环境设计-----污染,拥挤和生态

  单是放大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形状,而且,哪怕是无意为之,你已经改变了它的所有性质。-----朱利安·贺胥黎

  污染为我们带来的影响也许需要几代人之久才能显现。杀虫剂,塑化剂等对我们自身和环境已经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可能来自表面上看似良性的干预。大坝的开发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是灾难性的。我们必须承认,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曾经有人类活动过,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我们必须研发低消耗的汽车,适合人们居住而不是像鸽子笼般的集群公寓(参考赖特的广亩城市中,四叶草型的集群公寓巧妙的解决了个人住宅和单元公寓之间的联系),更加重视人的尺度。

  我们必须做正确的设计,而不是自以为良好品味的设计,也不是天马行空没有意义的设计。我们必须直面世界上严重的饥荒与疾病问题,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强调让他们控制人口就行,要知道:只有当贫困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生育控制措施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婴儿的高死亡率将会促使他们从选择论的角度上多生育)农机的设计依然落后,而世界上的粮食问题依然严重。

  11.霓虹黑板-----设计教育与设计团队

  正如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从一个跨学科的狩猎团队变成传统农业社会中的高度分工合作。通过技术的进步,回到先前的互动式体验,唤醒早先猎人们的感官。教育可以再次变得可以培养通才-----与设计-规划师相关。

  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是对于设计方法教得太多了,而对于与设计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学等教得太少了。在真空中教授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的,尤其像设计这样与人密切相关的领域。

  我们颓废而飘忽不定的设计风格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有关。我们只购买那些改变或者看似改变了的东西。厂家和销售商诱使我们相信只有崭新的外观是重要的,要不停换。这让设计师沦为外观设计的附属品,内在的结构却一直没有改变。当“表皮设计师”和“内脏设计师”(工程人员)相互疏远时,形式和功能就被人为的分裂了。

  这时候有一种思维长久的存在,它把产品看做是人与自然的链接。我们必须把人,环境与他的思维方式连接起来,看做一个非线性的,同步的,完整的整体。

  这种方法就是“完整的设计”。它处理的是专业化了的人的延伸,使他有可能成为一个通才。完整的设计关注其自身的统一,这要求设计师能够全面而完整的关注整个设计的过程,这是学校教育做不到的,因为学校教育太过专业化。

  完整的设计首先必须关注人与人性化的问题,拒绝内外分离;其次必须把问题放在社会远景中,最终的消费价值可能不再是适用性和简单性;最后所有的设计都必须要考虑到文化和各种社会群体。

  12.为生存而设计并用设计生存-----结论

  人类是一种通才。如果人越来越走入专业化的怪圈,离灭绝也就不会太远,因为所谓“专家”总是有着封闭的反馈圈。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分离导致了我们的世界既不实用也不好看。追求和谐的韵律与比例,不光是人,低等生物比如鸟类也是如此。

  老鼠喂养实验证明,富足的环境可以激发更高的智力和更强健的身体,同样也可以激发更强的创造力。由此我们可以怀疑,学校教育是否在损害我们创造的潜力。学校和贫民窟的捍卫者们通常都会狡辩说:“适者生存!为了生存而奋斗,吃苦耐劳是必须的。”这是来自19世纪末资本主义家们的故意曲解,目的是为了抹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让人们能够成为他们的小白鼠。如果把生活分为三个阶段生存,认同和目标,如果总是只能“吃苦耐劳”,本质上是停留在第一阶段,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生存上时,是无法注意于其他的事情的。

  我们的问题不是粮食或者资源不够,因为我们发现哪怕仅仅是解决食物的浪费或者腐败问题,所有的饥荒问题都能被解决;用在核武器上的经费足够解决世界上大部分医疗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①消费者追求正当的消费权利

  ②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③小团队公有性的设计合作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十):竟然译错了....

  069

  第7行

  原译文:,这样从中年到老年,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要定时报废的物品。

  原文:Are we still designing for minorities?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all of us are children at one point of our lives, and that we need education throughout our lives. Almost all of us become adolescent, middle-aged, and old. We all need the services and help of teachers, doctors, dentists, and hospitals. We all belong special need groups, we all live in an underdeveloped and Emergent country of the mind, no matter what our geographical or cultural location. We all need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products, tools, shelter, and clothing. We must have water and air that is clean. As a species we need the challenge of research, the promise of space, the fulfillment of knowledge.

  参考译文: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中年和老年。

  . 整段翻译的不太准确,所以把原文这一段都贴上来

  166

  第11行

  原译文: 1. 感性障碍

  原文:1.Perceptual Blocks

  参考译文:1. 感知障碍

  . 别问我为什么对感性和感知的区别很敏感

  003

  下数第1行

  原文:Unfortunately intuition itself is difficult to define as a process or ability.

  参考译文:很遗憾,直觉本身很难被用一个过程或一种能力来定义。

  呃。。。

  005

  下数第5行

  原译文:

  设计必须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取代了那些带有表现性的词汇,比如“优美的”、“丑陋的”、“做作的”、“令人讨厌的”、“迷人的”、“现实的”、“晦涩的”、“抽象的”、“精细的”,当一颗破碎的心灵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流水别墅》、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乔伊斯的《为芬尼根守灵》时,前面的那些词都能用得上。在上述作品中,我们所关注的是那些意义。

  原文:

  Design must be meaningful. And "meaningful" replaces the semantically loaded expressions as "beautiful", "ugly", "cute", "disgusting", "glamorous", "realistic", "obscure", "abstract", and "nice", labels convenient to a bankrupt mind when con- fronted by Picasso's 'Guernica', Frank Lloyd Wright's Fallingwater, Beethoven's Eroica, Stravinsky's Le Sacre du printemps, Joyce's Finnegans Wake. In all of these we respond to that which has meaning.

  参考译文:

  设计必须是有意义的。用“有意义的”去替代那些语义学上的表达,诸如“美丽的”、“丑陋的”、“精巧可爱的”、“令人厌恶的”、“迷人的”、“逼真的”、“含混暧昧的”、“抽象的”,还有“好的”,这些标签只适用于在面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流水别墅、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斯特拉夫斯基的《春之祭》、乔伊斯的《为芬尼根守灵》时那颗无法承受的崩溃的内心。在所有这些中,我们只理会有意义的那部分。

  注:作者对被我们奉为现代主义大师的勒.柯布西耶、蒙德里安等人非常的....不友好,所以揶揄这些人的作品超出观者的承受范围,让人难以接受。作者的心声是:“在看到毕加索《格尔尼卡》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D

  //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人的感性,与设计无关。

  而所谓的感性科学,如果离开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必然是伪科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