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10篇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是一本由PCuSER研究室 / 電腦玩物站長著作,電腦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一):推荐使用evernote
书还没看,不过软件一直在用,建议没有用过的人下载试下再看书。虽然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软件,像Wiz、麦库等等,不过个人还是比较喜欢Evernote,针对国内还出了印象笔记,不过功能还没Evernote那么全。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二):值得一读,会有些启发
软件谁都会用,关键是怎么用,用来做什么,怎么做。作者使用的例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有场合,但是对于那些(包括我自己)用Evernote来做网页摘录,用具体功能来做分类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和新的想法--原来Evernote还可以这样用!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三):Evernote的操作指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本以为一本教速效记笔记的书,而且看到作者心生敬畏,结果快递到手后是一本操作手册,速读即可。不过其中渗透着一种提高效率的理念还是不错的,特别是GTD、断舍离等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特别是“有用才记录”、“不要作为资料仓库”等是很有意义的。
最近也在尝试用各种版本的Evernote(电脑,安卓,ipod等),比较Wiz还没开始习惯。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四):理念重于应用
开始还想好好精致地学习下,越看反而越觉得没有必要,就快速浏览完毕了。并没有很高深的技法,更多的是传输一种理念吧。
另外,当今各路软件都日新月异地在updating,比如Evernote已经成功变身中国版印象笔记了,书中很多东西不免就outdate了。
由于当下版本的印象笔记没有微信等主流分享功能了(貌似被取消了),让我有些犹豫,还下了有道笔记进行比较。但是印象的界面还是相对友好,也有一种高端感(或许是错觉),决定还是开始试用!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五):理念先进 技巧简单
最初看见这本书是在善用佳软上,后来等不及了直接买了本繁体的。整本看下来,感觉有两点:
1、思想深刻
书中关于资料收集、笔记整理的理念很好。我觉得值得我们一直去践行。
2、技巧简单
整本书对evernote技巧的介绍很简单。没有什么高深复杂的操作,只是对evernote本身功能进行挖掘。然后通过简单的功能实现不简单的作用。
推荐大家买一本实体书,在桌边放着,隔断时间读一读,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evernote的使用方法。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六):推荐电脑玩物站长新作《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
异尘行者是我的老朋友。在我或他的博客搜索,默认范围都包括对方的内容。新书问世,义不容辞要帮助宣传一下。
书还没读完,但看开头一节,上来就提到了Evernote与行动、习惯、时间管理的关系,而直接略过了Evernote的介绍(或许这本书的读者,不再需要浪费笔墨介绍了),我就很喜欢。
亦如“善用佳软”四字所述,我们分享目的,是帮助大家更高效完成任务;其途径,是善用工具,而非工具本身。因此,介绍软件还是软件应用,是否遗忘本来目的,是我判断此类图书、博客的第一个标准。
书共分7章,依次谈数位大脑、笔记、记事效率、时间管理、工作、学习、生活。
本书的简体出版,亦在促进沟通中。
暂说这些,读完之后再更新。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七):《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书笔记
1、新建笔记
(1)在不方便打字时,可以使用录音功能
(2)手写笔记是独立的,无法和其他笔记形式存在一起。
(3)win+printscreen可以截屏
2、记录地理位置
(1)移动端,选择移动大头针,可以手动调整位置。
(2)电脑端,在每则笔记的“单击设置地点”处可以手动修改位置,需要填写经纬度。
(3)经纬度获取:google地图左下方,点击google地图实验室,在弹出层里找到经纬度工具提示,选择启用。鼠标放在地图上,按住shift键就可以看到经纬度了。
3、插入、保存附件
(1)可以点击附加文件图标插入文件,也可以在需要插入文件的地方右击,选择附加文件。
(2)保存附件时,可以在附件上右击,选择另存为。如果有多个附件,可以直接在文件目录右击,选择保存附件。
(3)如果插入pdf附件,默认是直接显示pdf,可以直接上一页、下一页浏览,同时evernote支持pdf内的文字查询。如果需要显示为附件,可以在工具-选项里,切换到记事tab,选择“始终将PDF文件显示为附件”。
4、关联、合并笔记
(1)在列表页,选择多则笔记,可以合并零碎笔记
(2)在列表页,右击笔记,选择“复制记事链接",可以形成笔记关联。
5、搜索
(1)点击搜索栏右下方的【创建保存搜索】按钮,可以把常用搜索关键字存下来。
(2)ctrl+f,可以快速搜索一则笔记的内容
(3)支持图片里的中英文搜索
6、分享
(1)右击需要分析的笔记,分享-复制笔记链接到剪贴板,可以共享笔记。也可以右击笔记本,共享一个笔记本。专业版共享时,别人可以和你一起协同编辑。
7、分类、整理
(1)分类原则,a、这个分类我之后一定会用到;b、看到分类马上就知道要怎样依据分类来行动
(2)区别行动和非行动笔记,专业版可以离线读取,所以只需要离线读取行动笔记就可以了
(3)不需要存储网络上有的资料,有价值的文章会一直流通保存,而资料型的内容都会被更好的资料取代。如果需要只要上网查找就可以了
(4)封存重要的工作资料,以备复查。封存值得回忆,有价值的内容
(5)某分类建立中枢核心控管笔记,就是给某一类笔记建里一个目录或提纲,也可以附加相关档案
(6)笔记要经常流动,从收集-行动-封存,同时经常修改分类
(7)快速访问栏,可以把检索最多的笔记分类、标签、搜寻关键字和笔记放上来,工具列打开隐藏快捷键shift+f10
8、用途
(1)Evernote人脉,记录第一次见面的人的联系方式、见面地点,再次见面时可以继续你们的认识记录,也可以附加相关文档,如果当时有日历事件,笔记的标题会自动和日历关联。也可以直接用evernote拍摄名片,替代纸质名片。
(2)Evernote食记,记录美食、地点、拍下照片。也可以记录菜谱,给每一步拍照,用skitch给照片注解,也可以录音,材料清单或步骤可以用待办事项。时间不够可以拍下餐厅的名片,回家后整理。
(3)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素材,记录身边的一切值得记录的。
(4)无纸化你的办公桌,evernote就是你的纸,必须用纸时,用完也可以给你的纸拍一张图片。
(5)做文件管理,通过附加文件,可以给文件加注解,也可以把文件列成待办清单,还可以随时打开编辑
(6)平时记录购物资讯,需要购物时将购物资讯筛选为购物清单
(7)记住你物品的收纳位置,给收纳的地方拍照
(8)记住你琐碎的账单,给账单拍照,扔掉纸质账单
(9)平时记录旅游讯息,需要旅游时筛选这些讯息规划你的旅程
(10)阅读整理,Evernote clearly插件可以让页面更易于阅读,同时可以一键保存到evernote中。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八):重点不在技巧,而在思想
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使用 Evernote 的人,对于每一个想用好 Evernote 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但并不是说,这本书里面的理念和技巧都值得大家去学习并使用。就我而言,我没有完全接受书中所灌输的所有的概念,更不会完全按照里面介绍的用法来使用 Evernote。但这并不表明这本书没有其所标榜的价值。对我来说,通过接触这些概念和技巧,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Evernote 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怎样使用它最符合自己的习惯。
对于阅读这本书的人来说,我觉得其中有两个最根本的概念需要大家认可才行,否则会觉得作者在胡言乱语,或者是杀鸡用牛刀:
1. 把记下笔记,作为行动的第一步。
2. 用电子设备来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认可了笔记的价值、以及使用电子设备来管理的效果,才能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思想和技巧。如果坚持觉得非用笔纸不可的,那就不建议你阅读这本书了(不过说不定阅读过之后,会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呢)。
全书的结构编排很合理:
1. 最开始先摆出最根本的两个概念,并在全书中不断地提及强调;
2. 然后介绍 Evernote 的基本功能,这对新人来说特别有用,对于老手来说,也可能可以发现一些未注意到的功能(我就发现了 Win + A 把所选择的部分记录笔记中);
3. 在功能差不多介绍完之后,作者立马提出了「Evernote 用户最容易犯的10个错误」,让新手们注意防止进入这些误区。我觉得这点十分重要,对于一款新的工具,用户很容易沉溺于其中的一些「好玩」的功能,如使用 Evernote 剪贴收集网页内容。我在使用 Evernote 的头两三年就进入了这个误区,直接导致我对 Evernote 所能做的事情认识有限。所以我建议每一个读者都多留意一下这10个误区。
这里介绍的「Evernote 用户最容易犯的10个错误」,其实不仅在使用 Evernote 的时候,在使用其他工具、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
1) 无目的储存:一味剪切,导致信息臃肿
2) 过度分散:要把相关的内容集中在一起
3) 不愿意舍离:懂得放弃过时的东西
4) 笔记之间不流动:根据具体行动而变化
5) 笔记方式太枯燥: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纪录笔记
6) 没有在行动中使用:那就没用充分利用其优势
7) 过度在意版面排版:把重点放在眼前发生的事情上
8) 停留在文书处理思维:注重笔记的统整沟通,不要分散、独立处理
9) 没有把记忆交给 Evernote:习惯借助 Evernote 来记忆和思考
10) 过度整理:让分类整理循序渐进,逐步修正
4. 接着就详细介绍了作者认为使用 Evernote 能做得更好的事情:时间/任务管理、工作管理、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真的描述得很详细,每一个细节(即使有重复)都会提到,重要的概念也会反复强调。
这部分是我跟作者产生分歧最多的地方。因为很多技巧都跟我的生活习惯不太符合,例如我更喜欢使用 To-do List 工具来管理购物清单。
不过有很多地方我跟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使用 Evernote 来管理旅游,我在阅读这本书和作者的博客之前就这么做,而且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建议每一位使用 Evernote 的朋友都去阅读一下这本书,理解使用 Evernote 还可以发挥什么威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九):君子善假于物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平时有订阅作者的博客,从中也了解到作者在使用各种软件以及WEB服务上的细致琢磨和用心使用,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可以说是善用佳软的典范。
本书是作者对Evernote使用经验的分享归总,似乎是第二本了。
Evernote作为一款好用易用的软件,使用门槛不高,但真正用好却不是那么容易。
书中分享了很多方法技巧,对新人来说,入门很好,而对于熟悉Evernote的人来说,乍一看不免失望。
但此书真正的干货在于思想,这也正是用好Evernote的关键。在关注怎样用好之前,先回到出发点,Evernote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能为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要用?
关键的几点:
-- Evernote是一款笔记软件;
-- Evernote是一笔记相关的一套服务(云同步、搜索、笔记格式转换、笔记关联、提醒等);
-- Evernote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本质角色辅助;
-- 因为是数字化的、跨平台、云同步,所以可随意修改整理、不限容量、轻盈、可随身携带。
-- 因为智能,图片中识别文字、语音转文字、定时提醒等,所以使用上带来了更多灵活性和可能性;
-- 因为平台化,能同多种流行的工具或服务对接(IFTTT、Pocket、微博、微信等),有各种APP实现进行功能扩展(见Market/百宝箱),它能做的事会随着想象力的增加而增加。
基于以上,Evernote适合做:
-- 辅助记忆(如U盘,作为我们大脑的扩展存储)
这是最基础的作用,笔记笔记,就是记下来,记住。
短时,那就是缓存、备忘;
长期,那就是个人知识库;
-- 辅助个人管理(行动助理)
取代纸笔,解放大脑;
工作台,用于整理思绪、处理信息、进度管理、做计划、事务提醒;
概括来讲,就是把它作为第二大脑,作为私人助理。一来减轻大脑的负担,再者把大脑不善于做的事转包出去,好让大脑运转的更轻松自如。
理清了核心思想,明确了使用目的,不忘初心。把Evernote作为助手,以用为本,这是对待Evernote的态度。
接下来关心怎么用的问题,关键对象是笔记。总的来讲,作者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 《断·舍·离》
断:只记录/收录对[自己]在[中短期]切实[有用]的笔记或资料片段,每一则笔记都对应到某个[确定]的[用途]或[行动],而不是见[好]就收,或是将来[可能]有用就收。记录之前问自己目的和作用。
舍:舍弃掉暂时用不着的,没有确切用途的,网络上很容易搜索到的,有时效性的笔记,总之就是精简。
离:控制占有欲,形式上的占有不过是虚幻的满足,避免把Evernote变成堆积各种笔记的[仓库]。收集控多犯的毛病。
控制保持笔记都是跟自己紧密相关的,这样才能保证笔记得到我们有效的关注和使用。
-- 赋予笔记生命
记录/收录只是开始,[用]才是目的,怎么用?就是让笔记流动起来——记录->使用/整理转化->删除/归档,其实就相当于说笔记是有生命周期的,要让它活起来,要消化、整合、流转,要主动而动态的使用,而不是被动静态的存储。
-- 善用软件特性
搜索、保存搜索、笔记关联、时间&地点等笔记属性。
这是对待笔记的态度。
总而言之,以断舍离的思想和方法对待笔记,以终为始,紧扣一个[用]字,有用活用善用。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读后感(十):evernote的说明书
不要记住接下来该做什么,专注于你正在做什么。
{感}
打算使用evernote前阅读了这本书,200多页的厚度相当于是reference book,从evernote各种基本功能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在工作学习上利用它,作者都做了说明。且字里行间感受到evernote作为一个普通的笔记app却有着改变人思考和生活的力量。虽然也许内容还不够详细,但作为书店里很少的evernote使用法一类书籍来说,还是有阅读的价值。翻看完毕后感觉即使初回使用不能如作者一般游刃有余,但若按照作者的忠告去慢慢摸索,至少是不会浪费了这么一个有价值的app。
{笔记}
最容易影响笔记效率的10个错误:
1. 无目的储存(要储存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而不是好内容,在剪贴前,应该预先确认笔记会关联到未来的什么行动上,一切以目的性为第一。)
2. 过度分散(所有相关的记录统一在同一则记事中)
-仿造结构化的知识百科(wikipedia)把evernote变成百科资料库,利用“记事链接”功能。
-合并多则记事
-中枢管理笔记(类似大纲或书籍目录,可用代办事项,记事链接功能)
3. 不愿意舍弃(懂得删除已完成不需要的记事,笔记是行动的工具,不是仓库。)
-封存笔记本
4. 笔记之间不流动(记事不应该固定在一个资料夹中,笔记不应该是图书馆)
-预设,行动,封存笔记本之间流动
5. 笔记太枯燥
-图解:skitch:利用skitch在拍下的海报,网页的截图,地图的导览上添加注解
6. 没有在行动中使用(要习惯用手机,随时随地记录)
7. 过度在意版面编排(笔记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的记录眼下发生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做太多的排版)
-更有效率的笔记编辑法:1. 简化格式 2. 建立记事层次(增加缩排,项目符号清单,编号清单)3. 在记事内容中画重点 4. 善用“删节线”(已经完成但有可能将来使用参考的内容)
8. 停留在文书处理思维(evernote不是office)
9. 没有把记忆交给evernote(把evernote当成大脑)
10. 过度整理(不需要建立完美的分类,分类是渐进的,需要依据需求慢慢修正)
-更有效率的分类法:
1. 避免多余的分类:evernote中自动分类:时间,包含内容,建立方式,存储搜寻关键字
2. 笔记分类(有明确用途为目标):
建立笔记本分类时遵守2原则:
-确认这个分类之后一定用的到。(现在,未来的工作专案来当作笔记本分类的依据)
-看到分类时,马上知道要怎么依据分类来行动。(便利贴:未完成的琐事;工作板:目前工作的进度;旅行指南:周末)
3. 建立:
-预设记事本(收集零碎的任务)
-行动群组记事本(正在或打算完成的任务)
-知识群组记事本
-封存记事本
-加上数字编号
4. 小tip:
-利用地点分类:不同场合记下的笔记会无意中形成各自的类别。(公路:临时草稿,灵感。办公室:重要会议。餐厅景点:游记心得。家里:生活备忘。)
-利用时间自动排序(当使用查询时,可以立刻找出本周本月的笔记,也就是现在最需要行动的记事):用更新顺序排列,优先排列的是最近经常使用的笔记。手动改变笔记建立时间,重新启动之前搁置的笔记。
其他一些零碎的tips:
1. 建立时间概念的标签:today tomorrow working review plan
2. 什么时候记录文字:随时随地。养成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不需要在意格式版面。
什么时候记录照片:拍照:一张照片就能表达清楚的时候(地图布告版,看到想购入的物品但须比较); 行进中的时候(走在路上看到想记录下来的事物)截屏:真正有用的信息(旅行有关的信息而不是好文章)
什么时候记录声音(录音是作为辅助工具):只能用口的时候(采访,走路途中)
什么时候手写:无法言语表达时候(手绘,设计图稿)
3. 利用记录网址链接云端(reference):evernote记事栏中的网址栏,主要用来记录信息来源。剪贴网页时会自动记录,但更多时候需要手动输入。(旅游心得笔记可输入线上旅游相册)
4. 其他evernote可以办到的事:pdf浏览与中英搜索;建立代办事项清单;捆绑电子邮件;直接搜索照片中的文字;“我的最爱列”:最常用的记事分类,标签,关键字,记事。
5. 作者提到并推荐的其他evernote家app:evernote clearly(浏览)evernote food(食品)evernote hello(人脉)
6. 记录购物资讯,需要购物时将购物资讯筛选为购物清单。记住你物品的收纳位置,给收纳的地方拍照。账单,给账单拍照,扔掉纸质账单。记录旅游讯息,需要旅游时筛选这些讯息规划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