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帝的国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帝的国度》的读后感10篇

2018-09-12 04:1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帝的国度》的读后感10篇

  《上帝国度》是一本由李杰著作,29.80元出版的2012-6图书,本书定价:208,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一):就你能投票,那我们干啥去

  开篇凶狠批评编辑童鞋,你就是把把“看懂犹太人的第一书”当本书的副标题,也不能用“破译犹太人的神秘基因”,这玩意不是生物学课题,你要是真弄出来什么双螺旋三螺旋的验证成功了,那就可以直接去领诺贝尔奖。而作者在这本书中所应该做的则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展示给大家这个伟大民族何以能够在没完没了的漂泊中依旧孕育出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我们知道,人文社科的命题,几乎都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你笃定自己解读出来了,大伙都觉得你没有,那你就只能等着臭鸡蛋,所以文科容易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偶像,却很少能够不因为“老科学家”而被长久供奉,文人之所以相轻,乃是因为伪文人再相互标榜自己是文人而已。君子之道,哪是那么容易能悟出来的。李杰同学,你这样写,真的很危险

  这本书的推荐语基本是“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哲学和宗教学独特视角,寻找到了破解这一历史谜案的两把钥匙……文学式叙事语言,又让单纯学术研究展开了生动形象翅膀全书看完后,我认为:多年研究的功底我没怎么看出来,整合我是看到了,不过这样一本通过分析民族性来讲述必然成功原因的书,你不从哲学和宗教学两方面来分析(难道人类学与前面两者是毫无关系的么)你能从哪分析呢,那么独特视角就已经谈不上了。想要标新立异不是错,即使是老酒,只要味儿美也行嘛。这一方面就算是无功无过了。文学式叙事语言方面,见仁见智,我觉得做的还挺好不管是讲述帝国建立与覆灭还是民族的其他苦难史,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功夫整理的,所以脉络还算通畅作为一本介绍犹太民族历史的书,这部作品显然是不错的,但回到原题上来,你跟我们说的是,能够解答他们涌现出如此多各领域杰出人物的原因,然则书看完后,犹太民族的苦难史我是知道了,涌现原因我还是一头雾水。上帝青睐犹太人似乎只是出于私心,那我们就活该下地狱,这个结论好像不太妙啊。此外若说还有值得一提亮点,就是佳句频出,俯拾皆是,这也就是推荐中所说的文学语言嘛,很有哲人睿思的风采

  综上所述,语言加思想,给您四颗星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二):上帝的国度

  读《上帝的国度》之前,心理始终有某种敬畏以及胆怯。不知道是不是宣传导语“看懂犹太人的第一书”震撼了我,还是副标题“破译犹太人的神秘基因”吸引了我。总之,一方面我渴望阅读,渴望在阅读中获得关于这个只占世界人口0.2%的民族,却在百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和无以计数的思想家、宗教创始人自然科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哲学心理学大师经济学大师以及我们都熟悉的享誉世界的拉斐尔、毕加索、鲁宾斯坦、卡夫卡、茨威格、卓别林等各大领域的杰出人才的伟大民族的神秘基因,另一方面我又怕宗教信仰一片空白的我,根本无法读懂古老神奇耶路撒冷所孕育的苦难深重又不断生发的犹太人和他们的犹太教。

  正如我所担心的那样,我对本书的阅读颇有点困难,虽然我曾经饶有兴趣地阅读过关于《旧约》、《新约》、《圣经》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者之间秉承与发展、摒弃与衍生等方面的专业论著读本,但是我对犹太人历史还是知之太少了。而刚打开本书时候那种急欲探寻使犹太人如此优秀之神秘基因的初衷似乎也干扰了我的阅读思考,不过,如果放弃先前所有的期待以及急欲,仅将本书当做和任何一本普通的民族历史或宗教历史知识读本来读的话,感觉就好很多了。即使那些宗教人物的名字和那些使犹太文明、宗教智慧和思想得已发扬的宗教专著读本依然是我所陌生的,但是起码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宗教传承的故事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视野,也填补了我宗教知识某些方面的缺失

  从巴比伦的覆灭和波斯帝国的兴起、重建圣殿,到亚历山大东征、罗马时期、犹太战争、流散、重生,再到中世纪的犹太人民族、近代的犹太教……本书不仅涵盖了犹太人和犹太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还引入了一些精彩的引文,那些引文有些是陌生的,有些是熟悉的,但陌生也好熟悉也罢,都能恰当地给人以莫名的吸引。也就是说论述以及引文的完美结合,对阅读者了解犹太人和犹太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艰难生发、流浪遭遇灭绝性的种族歧视杀戮之后,依然卓绝地成长的历史形成很大的帮助,还有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就是,它似乎也让我们看到犹太人和犹太民族对于宗教对于神的契约态度以及他们所固守的善良、公义和慈爱本质的精神启蒙,这就是之所以犹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而孕育了世界都为之讶异的杰出人物的神秘所在吗?我不得而知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三):犹太人的历史《上帝的国度》

  犹太人的历史《上帝的国度》

  以前就看对这段历史很模糊,弄不清楚犹太人《圣经》和基督教的历史。毕竟没有这个方面的文化基础,一切都要学习

  这本书其实就是犹太人的历史,而犹太人的古代史其实就是《旧约圣经》里面记载的故事。是犹太人写了《旧约》,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基督教。只是后来基督诞生以后,出现了《新约》,在《新约》中诋毁犹太人,认为是犹太人杀害了基督耶稣,所以种下了敌视迫害犹太人的种子。其实耶稣本身就是犹太人,所以基督教如果没有《新约》的话,那就没办法推广了。

  看来有点忘恩负义味道,不过想一想,如果承认犹太人创造了《圣经》承认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那么还怎么推广基督教呢?所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胎出来,肯定想要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存在的意义,于是必须要和犹太教划清界限,和犹太人划清界限。

  这样一看犹太人的历史可就更了不得了,所以完全可以称犹太人为《上帝的国度》,是他们创造了上帝,现在全世界二十亿人信仰上帝,都应该感谢犹太人,这个贡献比获得上百次诺贝尔奖还要大得多。其实伊斯兰教的产生也和犹太人有关,要不然怎么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都在耶路撒冷呢。

  不过对这段历史没有基础的人来说,看犹太人的历史其实挺辛苦,要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像西方人那样能够在很多地方得到共鸣,所以中国人对这段历史还要有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但是如果想要了解西方,想要了解西方文化,不懂基督教是不行的,所以对这段历史还是应该有所了解。

  现在很多人出国去欧洲,到处都是教堂,可是却不明白教堂的结构功能,不知道里面的典故,不知道壁画上画的是什么,结果看每个教堂都差不多,看到最后看得直反胃。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历史的原因啊。

  书不错,要是配上照片地图插图就更好了,看看当年埃及的地图,摩西如何走出埃及不是很好吗?再配上历史遗迹的照片,那样多直观啊。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四):破译未成,神秘依旧

  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尤其是“破译……神秘基因“的字样,很令人期待。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上有两个长期处于流浪状态下的民族,一个是吉普赛人,一个是犹太人。但两个民族的总体性格却有这极大差别,吉卜赛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热爱自由,而犹太人则要低调得多,他们历经磨难虔诚内敛,不喜张扬,充满智慧。然而两个民族对当今世界的贡献,却是后者远远超出了前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神秘基因”造成这种情况呢?这不由得我感到好奇

  这不,这本书封面和封底选取了《导言》中最吸引人的一连串耀眼的名字,有思想家、画家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作家。这些犹太人的名字之响亮,只要稍微接触过西方文化知识的人都会对其中的一二人能到耳熟能详程度。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样的一本书抱有一定的期待吗?

  然而,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大感失望。因为其中丝毫没有涉及《导言》中的那些光辉的人物,本书的第十章在十八世纪戛然而止,也就是说我一开始的好奇恐怕要失落了一大半了。

  那么这本书是否做到了对“神秘基因”的“破译”了呢?“神秘基因”当然是看不见的,因为作者并不是以科学客观指导原则,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文学性的作品,或者说是一个依赖于犹太民族发展历史的故事性普及作品。

  作为“上帝的国度”,书没有从“上帝”开始,而是从亚布拉罕开始的,这就省略了很多《旧约》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故事,如《创世纪》、《伊甸园》、《失乐园》、《巴比尔塔》等含宗教意义的故事,从而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本犹太人的成长史。但由于缺少近现代部分的着力叙述,这本书更像是通俗版的犹太人古代史。而因为局限于犹太人的历史,所以《圣经》中《新约》的部分也就阙如了。

  作者是使用文学手法进行叙述的,但这种叙述并不是融汇贯通宏观叙述,而是在局部位置上(事前事后)以“我想”之类的随感和点评,而且丝毫没有涉及犹太人的日常习俗优秀品质,以及宗教情结所带来的苦难。在引用一些以往的资料上,也只是一般性的转述,而丝毫没有注明任何出处。如果说,只看《旧约故事》的话,我宁可选择《圣经故事》或《漫话圣经》中的《旧约》部分来看,以便离开作者一再使用的“首先,其次,再次”的总结式发言——因为这样未免有点强加于人了。

  相对而言,这本书的水准尚不及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出版的《流亡的神话:犹太人的文化史》,至于“破译”二字恐怕也要用修辞上的观点才能解释清楚。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五):完整讲述犹太宗教与历史的变迁

  江山/文

  正如作者所言,创造历史不是追寻安身的物质寄托,就是追寻立命的精神庇护。我们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影像,或许也只能从那史海钩沉中拼凑出一些片段罢了。历史如同回忆,都是有选择性保留值得怀念的那部分,如此一来,当代人就会带着怀疑目光来审视自己看到的一切泛黄陈旧。而对于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犹太历史似乎超越了一切人类文明史,以犹太宗教的神秘绽放在这个文化世界,俨然一朵奇葩的曲谜和独特。

  了解一段历史需要文化做为铺垫,了解一种文化需要那时人生活规范思维走向笔者在读这本书之前只晓得那个地方比较动荡,但人们的思想却异常坚韧。作者试图用哲学和宗教学来完成这场揭秘,以生动的视角给予国人全新的阅读空间。可是再如何的详细分析,若不进入犹太人的思维深处,还是无法懂得他们的文化信仰与文明结构的。而当一种思想过于华丽与神秘的时候,就会让人们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毕竟活在当下的人们生活在现实之中,精神的力量只不过是对生活美好丑陋的寄托而以。

  作者全面系统的为我们开启一张犹太历史的丰富画面,把每个时代辉煌与落败都叙述的非常精细与真实,每一次地兴起与告别,回归与重建,分裂与放逐,都那般完整地回归历史的真实,把犹太人的智慧忠诚团结深深集合一体。所有的一切正如国人的儒道佛思想信仰一样,犹太教徒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着他们对宗教思想的忠诚。就像16世纪,在宗教改革前期短暂温和之后,罗马教廷加强了对异端分子和异教徒的迫害。而作为异教徒的犹太人被西欧大部分国家加倍驱赶,使他们处于人心惶惶颠沛流离之中。而作为上帝的特派使者,犹太人在苦苦的期待中,迎来了撒巴泰.茨维的横空出世。而正是因为这个人,让犹太人重新认识了宗教于现实之中的悖逆。生存的现实对精神世界的挤压在所难免,从1648年的波兰大屠杀到西葡犹太人的流放,再到弥赛亚事件,犹太人凭着自己对宗教的信仰,一次次在濒临死亡的精神生命中重新苏醒过来。

  而在这历史的风雨飘摇中,当时的精神领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熟知的贝希特和扎尔曼等。贝希特主张犹太人以轻松快乐心情看待残酷的现实,世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恐惧,而是我们的恐惧与悲伤阻隔了我们与真实世界的真实关系。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一种无形的力量,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的到。而对于扎尔曼,作者把他的思想看作是对贝希特的继续与发展,使形而上学冥想成为对宗教祈祷有效补充,更将启蒙主义的人类理性精神与传统的犹太宗教结合起来,成为哈巴德主义。

  犹太人的历史之所以神秘,就在于他们拥有宗教文化和先知的精神力量。这本书以历史为框架,以事实依据,以宗教运动还原民族变迁,以精神解放回归民族信仰,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民族,使犹太人的历史不再零乱的弃于文化的角落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六):寻求犹太人的智慧不该如此

  落潇/文

  记得一位朋友在布道的过程中,提到“如何给孩子选择好的启蒙教材”:通话书,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作为家长,你是否觉得太幼稚,不真实,如果同感,请忽略这个方法;伟人传,比如希特勒,比如乔布斯传,作者的初衷是想全面展示平常人的成功经历,也许为了商业的用途,也许为了更能煽动读者的情绪,往往不太想把伟人的不足写进传记,因此也面临被放弃的结局;那么最佳的选择时什么呢?《圣经》,真实,有内涵,让人看到真实的人物,让人看到人有盼望是多么的好,让人看到有谦卑的胸怀是多么的美。

  《上帝的国度》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犹太人的历史故事集,作者试图去揣摩《圣经》神秘的内涵,将其作为破译犹太人神秘基因的秘籍,这是一种方法,作为读者,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所谓初衷偏离了研究事物的内涵,那么结局将不再拥有意义。了解《圣经》的读者一定知道亚伯拉罕一家的故事、摩西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的故事等等,故事的过程富含智慧的结晶,但智慧都是来自神的恩赐。如同我们讨论比尔盖茨的时候,总是会先入为主的将其没有毕业同样可以具备成功创业的潜力,而最重要的使我们忽略了,比尔盖茨的父亲已经为儿子铺好了事业之路。回到《圣经》,我们不仅要看到故事的结局,和犹太人的聪明智慧,更要看到这些都是神白白的恩赐,因为人都是神造的。

  在《圣经》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大卫,虽然受到神的拣选,成为神在地上立定的君王,为神治理地上的子民,然而,从人的角度去看大卫,他同样也会犯罪,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在今天,我们以看故事的心态来看大卫的时候,单单的看到他是神权统一国家的缔造者,不如将其看做神在地上施行统治的成功案例。神是万能,无论人类的文字如何去贬低神的存在,无论人类的口舌如何去回避神造人的事实,都无法改变神的这个能力。总之,犹太人的智慧,是神所赐给的。从这些故事中,我们首先要看到神的恩赐,其次再看到犹太人的智慧,是不是更好?

  不管是哪个人,不管身居何等层次,常常会说世道越来越乱,人越来越坏,西安最大品牌的米琪小奶糕也爆出了黑幕。我们是否也在思考,这些罪恶背后真实的含义。在旧约时代,上帝拣选了犹太民族,那么在当今时下,我们该如何向犹太民族那样幸运,富有智慧。我觉得,单靠从故事中学习,远远不够。如果你读过《圣经》,了解旧约,请继续了解新约,我们的天空就会更广阔,我们的耶稣会向我们招手,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今天富有智慧的“犹太人”。

  寻求犹太人的智慧,不能如此。

  2012-7-16 夜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七):看懂犹太人

  对于犹太人的印象,很多人不外乎智慧、忠诚、纯洁、团结等等。然而,褪掉神奇的外衣,犹太人真的像这些标签所标示的那样吗?《上帝的国度》以犹太宗教的形成为主要线索,揭示了犹太宗教的产生过程和犹太民族的成长命运。既可以对犹太宗教有个了解,也可以对犹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对宗教没有兴趣的话,也不妨把它当成了解犹太人的一个好途径,毕竟犹太民族宗教和文化是相伴相生、密不可分的。

  犹太人把以色列周边帝国的兴起和政权的强大看做是上帝用来惩罚犹太人的工具,而犹太人和以色列本身又何尝不是工具呢?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缓冲区和阻隔带的作用,埃及利用,亚述而帝国利用,新巴比伦帝国利用,就在今天不依然为美帝所利用吗?犹太人一边自诩为上帝的仆人,一边以契约(旧约、新约)的形式来与上帝交流,犹太人信奉和秉承的实用主义被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上帝真的是独爱犹太人吗?犹太人的颠沛流离仅仅是上帝的惩罚和考验吗?两千年前,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两千年后这里还应该是我的家——这样的理想看上去很质朴,现实吗?按照这个逻辑,美国人该滚出美洲大陆、滚回欧洲去,更甚至是所有的人类都该回到非洲那个人类起源的地方。别说两千年,就是几百年、几十年前丢的领土,想要再拿回来比登天都难。所以啊,丢人也不能丢领土了。一旦丢了,子孙后代再聪明也白瞎,除非能打得过、抢的回。

  犹太人的团结似乎也不是“天衣无缝”的。当年出埃及的是65万人,而到新巴比伦帝国时的回归,陆陆续续几拔总数不过5万人。可见,更多的人还是留在经济条件更好的异国他乡,包括后来的再入埃及,犹太人在社区里过着富足的生活。犹太人似乎有着特别强大的生存和发达能力,流落到哪个地方基本都能在哪个地方富裕起来。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犹太人的这种制造财富的能力正是欧洲人心中的“可恨”之处。犹太人在欧洲的被歧视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很大程度上都与当权者的抢夺财富有关。包括后来希特勒的灭绝政策,据推测,除了希特勒个人的因素外,占有犹太人的财富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政治与宗教的紧密结合以及权力的强势植入,犹太教分成了4个宗派,可以说完全是以阶级分,这4个宗派代表了4个鲜明的政治团体。

  犹太人的智慧让人敬仰,犹太人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人不置可否。苦难似乎正是他们的强心剂和催化剂。每一次苦难都会使犹太人空前地凝聚和团结,甚至于对犹太宗教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犹太人的先知,就像是犹太人的英雄,每一次苦难降临的时候也是这些先知们的英雄风采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时候。他们在苦难中指引和带领着犹太人和犹太宗教踯躅前行。犹太教的希腊化应该算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但无论如何犹太人似乎表现更主动更热切。为了向希腊学习,犹太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希伯来语,改说阿拉米语和希腊语。不管怎么说,犹太教的希腊化还是为犹太教的向西侵染和基督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犹太人似乎很善于与殖民者搞好关系,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几百年的与殖民者良好关系的名声”,这样的评价让人啼笑皆非。然而事物总有特例,古罗马帝国就是这种良好惯性的终结者,也是犹太人家国梦想的终结者,犹太人全民族被驱逐了。古罗马才是犹太人真正的敌人。

  《上帝的国度》读后感(八):如何理解上帝的选民

  我尽管读过《圣经 旧约》,然而对于其中的某些内容仍然是充满疑问的。在某种意义上,《上帝的国度》这本书解决了一些疑问,至少是传承性上的疑问(指宗教的传承,而非历史的传承)。这使我对犹太人的理解更深了一步。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宗教史上的伟大人物,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王……不止是犹太人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比如“契约精神”,他的普世性传播,实际上是有着宗教传统的。完全现代化的契约精神固然离不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但它绝非凭空产生,他有着更加古老的传承。

  本书对犹太民族与“神”缔结契约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叙述,这一点在《旧约》中可以找到印证。如作者所言,契约精神不仅将神与人的关系从疏离变为亲近,从单向的责任义务变为双向的承诺与践约,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的信仰增添了理性的力量……从而将责任内化为了主动的力量。

  以上的内容实际上还引发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比如我们的宗教态度,我是说那些世俗的信仰者,这个既包含我所见过的各种“教徒”,也包括泛神论者。国人对神的态度,实际上是“索取”,以为上几柱香,给寺庙捐赠一些钱财就能保佑自己发大财、升官、乃至于找到老婆,生儿子之类……至于是否灵验,实在是概率论的问题。这个从深层的来说,完全是不靠谱的,因为它无法得到验证,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契约”。而犹太人的信仰,以及对神的态度就不同,他们的信仰,一方面是获得内心的救赎,另一方面是获得精神的力量——智慧。一个人对正确的价值观认同的程度有多高,他所获得的精神方面的力量就有多大。实际上,这便是自己对自己订立的契约,也可看做是与“神”订立的契约。当然,世俗的统治机关将它“现实化”之后,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那已经不在精神范围之内。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民族有其整体的,正性的,主流的,虔诚的信仰,它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不知源于何种原委,有的网友对此书的评价甚低,也可能是其水准较高,而我的认识还有限吧。所以,彼等会觉得此书差,而我觉得好的缘故。我感觉,此书在叙述上可圈点之处甚多,尤其是文笔也不俗。一些引自外国文献的翻译,也都十分优美,不但达意,而且文学色彩甚高。如在叙及摩西这一部分时说“风铃的声音虽然悦耳,但很快就会消散;爱情之所以令人难忘,正在于它刻骨铭心。”类似的言辞很多,都有箴言的味道。

  对于犹太人的“士师时代”,我的疑问一直比较多。一则所获取的文献大多支离破碎,另外有些书上则语焉不详。而此书对“士师时代”则有较为清晰的脉络。士师时代的出现,实际上和精神的颓废有极大关系。当精神颓废,而物质繁盛时,表面上的繁荣是不会维持太久的。因为人的欲望不是物质所能够满足的。即便是欲望得到满足,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如作者所言,欲望的满足通常是新的欲望的开始,理性在欲望的控制下往往成为欲望的帮凶。这话充满了极大的辩证色彩,纯粹的生物性欲望,不过是权力欲、色欲、财产之类,而带上理性色彩的欲望,则很可能要充当“半神”,甚至自命为神,这也就是一些大祭司所以野心膨胀的原因。这一点不但适用于宗教,更适用于教徒。如章太炎先生说康有为,一个人如果有帝王思想倒也正常,但一个人若想做教主,则是疯子。这是嘲讽康氏自名为儒家(教)之圣人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犹太人在过了士师时代的黑暗时期,终于迎来了伟大的大卫王、所罗门王,然而之后便又进入了黑暗。尤其是所罗门王,简直可以说是导致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何一个伟大的君主之后,他的王朝便会陷入崩溃?其实这很好理解,在专制时代,没有分权。越是控制力强的君主,所留下的权力真空就越大,当他驾崩之后,各种隐性的争夺就变成了明目张胆的火并或者造反。中国的秦始皇、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都是如此。况且,所罗门王的后期实在是耽于帝国治理,而忙于做后宫忙碌的小蜜蜂,这一点倒是和中国的唐玄宗很像,都是前期英武,后期差点亡了国。不同的是唐玄宗的精力主要在于采杨贵妃这朵牡丹花,而所罗门王的精力却大得多,他的后宫有将近1000朵不同的花(700个艳妃和300个丽嫔)。

  可以这么说,犹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先知的历史。当然,在他们叫做先知,在我们可能就叫做“圣人”。所罗门王之后的各位先知无不大名鼎鼎,留下了很多宗教典故。这一点,也是我爱看宗教史的缘故。

  当然,我所言完全是挂一漏万,这本书的意义具有其广泛性,在如今泡沫般的出版业中,还是很值得去读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