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方丈记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方丈记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6 04: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方丈记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10篇

  《方丈记 徒然草》是一本由[日]鸭长明 / [日]吉田兼好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一):若是无为,便是无畏

  刚看完方丈记,就开始巴望着看徒然草,文字气度明显不是一位的书卷。你知道,你时间不多,于是只是简单的看故事,也没有时间,就看到方丈记,文字很短,气压很低,如同寂静的夜里,偶然传来的蝉鸣,还有你曾经爱过恨过的很多细节,都变得无味世事变迁,你高兴与否,都在行走。从人生,从自己。我们都在一起。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二):做这样一本书,很慢很难。

  市场上艺文类的书,很多。而标着法律出版社的书却不多,有一些出自我的手,这些书,虽然不是那么显眼,却代表编辑人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会,怀着与读者分享想法。慢慢的做,慢慢的编辑。

  这样的书在当下市场,越来越难做,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收到的效果不明显。可能有一天,我不再做这样的书,而仅作为一个关注者,看其他美好的书诞生成长,被别人阅读。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书是其中一种,不过,现今除了书还有其他的途径媒介可以获得知识丰富感受。书正离我远去。

  若是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读者,别忘了告诉我,因为这本书承载了我对书的最后一点希望。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三):旧时摘抄

  翻旧时笔记看到的。那时候还是大一,记得每周排练一二九时候自己就捧着这本书在看。

  高中时候还喜欢摘抄,后来就很少读这种小品箴言散文类的书了,手上攒了四五本只看了一两篇的文集

  徒然草述女子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四):建议不要读这个版本

  首先下结论,此版本由法律出版社李均洋教授翻译个人认为翻译较差。 以《徒然草》第九十二段为例。下面奉上两个翻译版本与日语原文。 此版本翻译 “学道之人,今晚想明朝有什么事,早晨想傍晚有什么事,再重新十二分地掂量用心修行,而且要自觉哪怕是一刹那间,有无懈怠之心。在眼前的一念之间,马上规范修行,这是极其困难事情吗?” 新浪博客翻译 “学道者,常于傍晚思及尚有明晨,翌晨又念及尚有傍晚,总期来日再悉心修炼一朝一夕尚且如此,何况于刹那之间,即刻付之实现,何等不易!” 日语原文 (建议有日语基础的读者参照原文) “道を学する人、夕(ゆうべ)には朝(あした)あらん事を思ひ、朝には夕あらんことを思ひて、かさねてねんごろに修(しゅ)せんことを期(ご)す。況(いわん)や一刹那のうちにおいて、懈怠(けだい)の心ある事を知らんや。なんぞ、ただ今の一念において、直(ただ)ちにする事の甚だ難き。”(古语) “道を学ぶ人は、夕方には朝があるだろうと思い、朝には夕方があるだろうと思って、その時になってから身を入れてやればいいと心づもりをする。まして一瞬のあいだに、怠け心がある事を、どうして知れるだろう。いったい、ただ現在の一瞬において、やるべきことを直ちにする事の大変難しいことよ。”(口語訳)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五):微醺慵懒,怡然自释。

  前些日子看完《方丈记 徒然草》,倒是隐约记着梁文道对于此书的评价,他说,《徒然草》极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趣味,《方丈记》则浮泛着一股千帆过尽的空灵,恰成日本美学的双极。

  漫不经心翻阅,自第一页至第二十一页是《方丈记》,我记着临末了第二十页有这麽一句,佛的教旨是,遇事莫执心。如今爱草庵,也成咎过。执著于闲寂,也有碍悟道。

  把《华严经》的偈综合起来,有以下说法,“三界惟有一心,心外无别挂。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我曾用极长的时间临摹过《心经》,却也是半途而弃,说来也有些嘲叹的是在临帖时,我单曲循环了王菲唱诵的《心经》,所谓弃世或飞脱于红尘,终究是一件不可抵及的事,想起高雅之人青山煮茗,高谈阔论,而当下高山流水似是真与现世脱了节,最奢侈安宁——于现世之间,也只是捧了本类似于《徒然草》的散文集子,在午后慵懒微醺的暮光下,或是午夜清泠的白炽灯光下耐心地翻看。研习不尽只言片语字句的排列,享受更多的是类似于骈文句式排列对仗工整紧凑感,它令我感觉到有序挥斥的舒缓感觉,亦如一直以来我对于那种公式化生活方式的极尽追求

  对于一切,包括感情,我始终不自知内心温婉如下蕴含的无限偏激与不达臻至之境绝不妥协的追求。就像是驰骋在辽阔原野,一边追求着狩猎激情,一边贪图身侧飞跃而逝的清新风景,所以整个人身神俱伤,神祗不是强悍,不过一枚图腾,承载对他有所希冀人的梦想,泥胎肉身,哪来那麽多不可摧灭的力量

  《方丈记》,薄薄几页,丝丝脉脉蕴含不可预知的无限张力,至少我每每翻阅的时候,能感觉思维细胞的每一触点在被缓缓治愈,听鸭长明絮絮叨叨地讲治承年间的泼墨历史,每一幅都宛似萤火微亮映照下的画卷,叹微凉的尘世,说不尽的轶事。

  所谓空蝉是以蝉的躯壳指世事空幻,我向来不信西方能有往生,因为不信,所以不畏生死,因为不惧,所以只求现世安好,甚至穷奢极乐。我本身便是矛盾体,或许只有在手指触及书籍纸质的薄凉之时才能抑制住内心水火缠绵低迷惶恐

  再看后半的《徒然草》。

  徒然一词即表空虚无所事,亦作枉然,南朝梁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有言道,“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再有唐杜荀鹤 作《乱后宿南陵废寺》诗云,“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而在日语衍生词解中, 徒然一词即表空虚,无所事事,强调内心上的寂寞,手嶌葵的《徒然曜日》里有这麽一句,“ 一个又一个,徒然的日子,被时光铭记着。”

  对于徒然一词,我则更倾向于无所为亦无所执欲的处世之态,是不争,是不执,可能透露出些许消极,但在物欲膨胀的时代里,这样的姿态无疑是最能得以明哲保身。于第五八段子里就讲到,有人说,既然有道心,不在乎住在什麽地方。出家后在家,和世俗的人交际,追求后世的极乐往生有什麽困难吗?这是对后世全然不知的人的说法。真是觉得此生无常,定要超脱生死。心被缘牵引移动,不得娴静,难以行道。

  现在人的器量不及古人,即使隐遁山林,若无济饿防风的住所就不能生存下去。人生一回的愿望说到底还是遁世。

  偏是说佛之人,偏有逆佛之心,实则是不入法流的小妖隐鬼,没办法借到靡靡法器,于是索性拿了面照妖镜子,拂灭了红尘来好好看清楚自己;即使有一天禅衣加身,也包裹不了那颗埋藏逆鳞的色心,于是只好时不时借器求安,按图索骥逐字逐句地窃取吉田兼好《徒然草》里的心界,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人生而便是大乐,乐现世,乐浊尘,丛众中、浮靡间的一抹气若游丝腐朽气,哪那麽多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际遇

  就像现在,我斟了酒借了半醉,才敢写些梦话出来慢慢看。

  不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谪仙太白,我只抱了书,要祈现下不要露了本性里的些微逆色才好。

  《方丈记 徒然草》读后感(六):雪佛

  第一段

  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慢的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那个时候,水淡云轻,天空海阔,牛羊无事,百姓下棋。那个时候,人游荡在天地之间,脚步缓慢到可以留心不踩到地上的虫子。然而,那时候的人却并不是游手好闲之徒,他们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他们花一个时辰沏一碗茶,花十个时辰制一枚陶器,花一百个时辰种一朵花,花一辈子的时间写一本书。

  那些岁月怎么忽然就没有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必须朝九晚五地上班?无论下雨下雪下沙下冰雹,人都必须准时去上班?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得那么快?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吗?我们真的只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了吗?

  第二段

  米兰·昆德拉: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悠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快意味遗忘

  米兰·昆德拉:在慢与记忆,快与遗忘之间有一个秘密联系。且说一个平常不过的情境: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他要回想什么事,但就是记不起来。这时候他机械地放慢脚步。相反地,某人要想忘记他刚碰到的霉气事,不知不觉会加快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

  也就是说,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

  第三段

  我们还记得2011年9月发生过什么事情吗?在那个月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我们也一定讨论过那些事。但是我们却想不起来。因为一切发展得太快了。我们永远只能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我们一直处于失忆的状态里。

  第四段

  有人说这本书索然无味。然而这正是这本书(或者说佛法)的精妙所在。乍看之下索然无味的东西往往值得反复咀嚼。流水浮云、青山、绿草都是单调的,但却永远是相看两不厌的。

  如果你反复地咀嚼米饭,你会尝到一丝甜滋滋的味道。如果你反复咀嚼肯德基或麦当劳,你只会想吐。

  第五段

  就在我读这本日本文学名著的时候,中国各大城市的街上正有人在砸日系车,围攻日本人。如果被他们看到我手上的这本书,他们一定会说我是叛徒

  世间之事,竟能荒谬至此。竟有人会这样想:我出生在猪圈,所以我必须热爱猪圈。

  第六段

  “被某一东西附着而遭受它耗损、深受其害的东西多得不计其数。如身上有虱子,家里有老鼠国家有蟊贼,小人有财,君子仁义,僧侣有佛法等。”(《徒然草》P126)

  仁义和佛法看似精妙,实则同虱子、老鼠、蟊贼和钱财如出一辙,都是对人构成耗损之物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由此可见,反日虽然愚蠢,反反日亦是愚蠢之事。

  第七段

  然而,人能摆脱愚蠢吗?

  伏尔泰说:“当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不同。”

  福楼拜说:“愚蠢是一种顽固的东西,如果你试图从你的生活中根除这种愚蠢,那么你的生活也随之毁掉了。”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只有两件事是永恒的,一件事是宇宙本身,另一件事是人类的愚蠢。”

  由此可见,如果你不想见到蠢人,唯一的办法是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并且一定要将屋子里所有的镜子都藏起来。

  第八段

  “看到世人互相努力做的营生,就像春天堆雪佛,然后要为雪佛费力劳神地准备上金银和珠宝,为它建造佛堂一样……人的生命同这雪佛一样,从根底在逐渐地消融着,一直到完全消失。然而在这期间,努力、期待的事情却很多很多。”(《徒然草》P180)

  我们出生,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我们死去。

  一切成空。一切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推上去又滚下来。愿意承认这一点的人是乐观的,尽管他们会被别人斥为悲观的人。

  第九段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说的,每个人都是西西弗斯,差别只在是否认识到这一点:“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工厂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流逝。可是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浮现在意识中,一切就都从这略带惊奇的厌倦中开始了。‘开始’,这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在机械麻木的生活之后,但它开启了意识的运动。”

  意识到了又能如何呢?无论加缪如何将西西弗斯的行为解释成是反抗的和幸福的,不可否认的是,石头还是会从山上滚下来,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第十段

  石头无一例外地全从山上滚下来了。它们全都砸在人类的头上。血流成河。

  第十一段

  有人说:你这么痛苦,怎么不去死呢?殊不知,自杀除了证明自己具备自杀的能力之外,什么也证明不了。痛苦并没有结束,相反,你恰恰用自杀证明了痛苦的存在

  第十二段

  貌似扯得太远了。不过也不算太远,再远也在这个宇宙中,再远也在你心里。我无法讲宇宙之外的事情,就像我无法给你讲一个你从没有听过的故事。如果你真的从来都没有听过,你不可能听懂我在讲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