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走大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行走大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9 03:0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走大唐》经典读后感10篇

  《行走大唐》是一本由陈尚君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行走大唐》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我读《行走大唐》

  陈尚君老师出的一个集子,里面的文章大都取自之前报刊发表的文章。

  虽说出集子也是近些年来文人多采用的一种出书方式,但是这个集子又和一般的集子不太一样。我想大概是和主编导向有关。主编大人在总序中说,这套丛书要呈现长期累积研究心得同时又能让一般读者兴趣盎然。对于有过学术经历的读者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不少所谓的学术著作充斥着各类前人资料的堆积,而缺乏自我读到的观点,“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所以,可以看到虽然最终呈现的文章大都是随笔,并不是非严苛的学术文章写作,但是所包含的观点以及作者本人的心得跃然纸上

  再说文章的内容。陈尚君老师作为一个严肃学者,对史料梳爬多年,对唐文学亦有所造诣总的来说文章内容以文史为主,既有对一些史实的分析和揭示,亦有基于一定史料基础上的有感而发。我个人比较喜欢《玩赏大唐》。因为我个人对文学的兴趣还是高于史料,这编中,对唐女诗人论述是让我大开眼界

  此外在文笔上,先生虽然治学严谨,但是也不乏幽默,文章中偶有网络热词,可以想象先生这岁数的学者能活学活用真是难得,一些文章的视角,诸如《牛仔与诗圣》,一扫普通人心目中杜甫那种苦大仇深忧国忧民标签,亦可看到杜甫本人真乐天一面

  最后,我本人在复旦求学多年,虽然从事的专业隶属理工科,业余时间亦撰写文史音乐文字少许,对陈尚君先生亦有所了解,以上文字只是阅读后,对个人感兴趣和印象深刻处的些许泛泛而谈。但或许如同这本书的主编所希望的那样,通过这些看似零散的文字,我们得以获得些许真知灼见启发个人思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行走大唐》读后感(二):仅仅行走数步,也是有凭有据有趣

  《行走大唐》是郑培凯主编的《青青子衿丛书系列》中一本,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的人文丛书。初读风格类似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与后者不同的是,“青青子吟系列”更具有时代性于接近性,书的作者可能不像“小书”系列的大家声名影响力大,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者大家。

  全书分为四编,文章编辑于作者近些年来的公开发表的文章。每篇的字数不一而足,但是都不长,总体来说,作者选文中时间越远的越偏重于学术,而近些年写的学术文章,也引入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行文变得轻快略有八卦,可能对于对着而言,这一部门的文章更吸引人吧。

  首篇文章谈起大唐玄武门兵变,但是谈论的主角确实兵变蒙难者的女眷。想来自以为作者会在唐太宗娶了自己弟媳儿这件事上大八卦,没想到也是文中一笔带过。想来也是,后世只记得各种八卦然后由八卦在延伸八卦,君不见这层出不穷雍正乾隆和他那些妃子们包办了好多人的精神生活,而真实历史中的那些人呢?那些曾经生生存在过,后来无辜地卷入大的历史事件中被剥夺了发声的权利,渐渐消失地无影无踪就像没有活过的人呢?又有几人去关心,亦或仅仅是看到?许是学者悲悯之视角吸引了我,不知不觉,一本随笔小文很快读完了。

  有唐一代,绵历近三百年。国力强盛文化多元。后世的我们每每谈起大唐,都会充满了自豪。当是时,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之一,自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以至于现在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社区也被称为“唐人街”。这个最好的时代,简直有说不尽的故事唐诗也成为是中华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还曾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说起来,可供八卦的故事太多了。但是对于学者来说,却全然不如此。这也是我喜欢《行走大唐》的原因,这本书虽然随笔文章不长,但是绝对是考据派,如没有真实的历史佐证,也会给出各方旁证来探讨。这些考据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没有意义,不被八卦的一切看起来太过鼓噪,但是也正是因为学者治学之严谨,我们后世才有机会真正读懂历史。当时真正发生了什么,已经在历史的尘烟中消弭,但若能窥一斑,也知古人曾经如何活,那些人就成为了真正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曾在这世界上存在,这才是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切肤之感的。

  没错,唐代重多大诗人中的几位女诗人的诗,更让我感慨一个时代之伟大。但是,当女诗人李季兰沦为统治者失误的牺牲品诗,也代表着这个朝代江河日下。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以女性灿烂为朝代的蓬勃,以将男性世界对女性的非难和苛责为结束。就算顶着“唐朝豪放女”的名号留待后人八卦的鱼玄机,也终是逃不过被弃爱。在我看来,那个自由、奔放,追求自我的时代是结束了。

  读考据派文章有一个乐趣,而这个乐趣是读其他朝代的文章难以找到的,那就是你总会在这里读到关于敦煌文献记载。也许和我一样有很多人,都对敦煌有着魂牵梦萦情怀。藏经洞被打开的那以瞬间,开启的是一扇尘封多年的智慧之门,我想这事,像陈尚君教授这样的学者,是最喜闻乐见的。

  红袖添香的故事其实有什么趣味看看考据派文章中历史真实的女性,有血有肉情趣,如此甚好。

  《行走大唐》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行走大唐》读后感

  首先感谢豆瓣读书能够抽中我( ´▽` )ノ

  因为地处不知道多少线的小县城,等了三天,书才到手,硬壳封面并非偏廉价气质亮光,这一点从网上的封面图并看不出来,手感是舒适温和的。书价定位58,大概这装帧也“功不可没”。

  我的阅读习惯向来是跳过序言先读正文,这本也不例外,读到最后依然对文章的分类有所不解,再回到开头去读了作者的自序,非常欢喜,只有两页,克制谦虚,也言简意赅明了为什么分为“窥探”“玩赏”“守护”“推敲”四编。再来说这套青青子衿系列的总序,对我来说是个惊喜,因为我从来不知道“《子衿》刺学校废也。”在学校里学习到这一首时,老师也只说是恋爱诗,自己课外也没兴趣深入研究。话说,没想到这一“误会”的“罪魁祸首”居然又是朱熹……(呃、我为什么说“又”?)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近些年来发表在各类报刊书籍上的文章的选集,这导致我觉得这书价有点高,有心人网上搜一下大概就能读到其中的很多文章……不过读纸书时的体验又和电子阅读不能相比了,比如我在图书馆看一天书也不会觉得累,但假如是对着电子屏幕半天我就觉得自己真是累死了。一件物到底值不值,从来不是固定数字

  每篇文章都不长,文章与文章之间风格可能迥异,再加上除去最后一编里过于学术外作者的语言算是非常通俗易懂,又诙谐幽默,紧跟时代,我觉得与其一口气读完,更适合每天随意翻一篇读之,更可乐,原来韩湘子是这么成仙的啊、杜甫年轻时也曾经很快乐啊,王泠然心好大哈哈哈、要无法好好读李商隐的诗了_(:_」∠)_当然,全书个人最不喜的部分也有两处:一处是那几篇过于具体诗词赏析是的,过于具体了,又显得浮于表面,像是中学生要学的赏析似的,但一看“原文刊于《文史知识》”,哦好吧;另一处则是关于历史人物之间的友谊探索,比如刘元白韩柳、杜甫与樊晃……之间到底关系如何,以诗人的诗文佐证,我总觉得有些私心过重、牵强附会了。

  我给这本书评分,打了四星,其实是3.5星,因为就主编在总序里所写“希望由著名的人文学者来执笔,反映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最好是呈现长期积累的研究心得与新知,……”而言,这本书着实还是有点差距的,虽然后面半句的“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一般读者读得兴味盎然”是百分之百达到了。

  对我来说,历史这门学科其实是给人们树立信心。历史学者们仿佛在万千不确定中为大众找寻一个确定,对历史人物及事件、大众熟悉或不熟悉的诗词的推理与考据,都是建立在大量文献上的,但这些文献的准确性又有多高?反正我是极度怀疑的,在不准确的文献下以己之心解读,其实是使过去之事又模糊了一层。历史研究者们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智力为大众们从千千万万的故事里找出最可能接近真实的一个版本,是很令我佩服的,像我这样对人没信心的人是无论如何做不了的,历史研究这种事情,是有信心人才能做到的、给他人以信心的一个本事,因为它使人们相信自己相信过去,因而也相信未来。同时历史这门学科,或者说所有的学科本来都是教人不畏强权的,《登幽州台歌》里的“金句”原来并不是陈子昂本人写的(《登幽州台歌》献疑),我们小时候学的李白的《静夜思》居然都不是原版(《李白〈静夜思〉不存在中日传本的差异》。另,想到2018年了各大微信公众号还在对这件事添油加醋表示“震惊了”,对微信公众号的厌恶真是又多了一些啊),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本事诗》作者是孟棨?(《改一个字好难》)……我觉得都是这个意思

  不知道其他人读此书都有些什么想法,反正我是这样想的。

  《行走大唐》读后感(四):唐代文史别裁的魅力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编了一套丛书,名曰“青青子衿”。意谓青年学子应当追学穷问,辗转沉吟。丛书反映文、史、哲、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主编郑培凯说,“最好是呈现长期积累的研究心得与新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一般读者读得兴味盎然”。

  《行走大唐》是其中之一,作者陈尚君任职复旦大学中文系,梳爬唐代文献多年,著有《唐女诗人甄辨》《贞石诠唐》等,辑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并主持修订点校本《旧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因此,撰写一部“大家小书”普及读物,当然驾轻就熟娓娓道来,不浮泛,不油滑,笔致有韵且风趣

  全书约19万字,分四编:窥探大唐、玩赏大唐、守护大唐、推敲大唐。编排并不严格,第四编主要探讨唐诗研究的方法论,比如诗文整理、文本考证等,以及作者的一些阅读心得和著作的序跋,反映学界动向。其余三编大致是边角闲谈,趣味随笔。

  历史之吊诡,常翻常新。解读者不同,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同。譬如,陈尚君说唐太宗“也有极其荒唐,几乎败政的另一面”,引述《册府元龟》卷二十七(宋人编纂的类书,文本来源于今已失传的《太宗实录》),太宗对魏王的溺爱导致后代重蹈阋墙大祸。该文点到辄止,不算新颖,但可看出陈氏随笔有特点,即讲究考证,言之须有出处。再观其他文章,譬如,《玄武门蒙难者的女眷》,写李建成遗孤的后世遭际;推考“司空见惯”、“破镜重圆”的真相原委;质询《邺侯家传》作者李繁是圣贤还是败类?辨言学术,考镜源流,诸般种种,工夫自显。

  大部分文章的意趣,主要指向文学史。古典文学研究,可宏观微观、比较,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研究者就其性习之所近、学养之专擅而兼用之,或操其一,正不必厚此薄彼,轩轾于其间。陈尚君此作长于微观之研究,故多有考证辩伪、探赜发微之处。譬如,《戴叔伦诗补订》、《<登幽州台歌>献疑》《<春晚>还是<春晓>》等十余篇,或辨析文中所指,或查考佚诗作者,细缕分清。小言之,一首诗的真伪影响到对一个诗人的评价;一句诗的出处,影响到我们对整首诗的理解。大言之,这些点滴幽微,构成了整部文学史的各处关节

  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然而子美生前多寂寞,“第一个弘传杜甫诗歌至高地位的人是樊晃”,陈尚君说。因此,对樊晃生平的考据,牵连杜诗的传播史,可谓杜甫研究的一项有意思的填空。在另一篇《牛仔与杜甫》里,陈尚君以网络流行语“杜甫很忙”为切口,进入杜诗“健如黄犊走复来”的世界,原来杜甫也有健壮好动的一面,经由“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等诗句,更可见诗人的幽默、诗歌意象的多样化和文化面貌的多层次

  《行走大唐》的一大价值,还在于多篇文章涉及对唐朝女诗人的钩沉。唐朝是一个女性文化繁荣的时代。陈尚君在《唐女诗人甄辩》里就考据得出,《全唐诗》收录了女诗人一百一十七位,另外,加上后妃传的记录以及《全唐诗补编》等典籍记载,存世唐女诗人大约有一百五十位,可惜作品真伪讹误、佚失遗漏或张冠李戴者极多,实在必要加以澄清。《行走大唐》延续了陈尚君的文化关切。李季兰、鱼玄机诗赏析,身世入诗、以诗证世,揭示唐代知识女性隐秘光景无奈的浮沉;《两人得得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好是绿窗明月夜,一杯摇荡满怀春》里,既有不屈从卖笑命运青楼名妓,也有以女儿身出仕为官的“女驸马”,更有那些慧黠灵俏的良家子,描述了唐女诗人丰富情感世界与独立人格追求。

  《行走大唐》以文史别裁见魅力,小径通幽,特特寻微,清浅明白,回味无穷。蒐集资料宜全,甄别史实宜审,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抉剔沥金,发现问题之后细加考究,看着轻松惬意,实则举重若轻。作品符合“青青子衿”的定位宗旨,达到了目的。

  《行走大唐》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忆昔开元全盛时:诗文长卷里的唐风

行走大唐8.4陈尚君 / 2018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所出的这册《行走大唐》封面上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正和书名对应,动感十足。看了内页介绍,方知是香港城市大学和内地学者合作推出的名曰“青青子衿”的丛书里的一种 。所谓青青子衿。意谓青年学子应当追学穷问,辗转沉吟。丛书反映文、史、哲、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概而言之,这套书就是面对对文史哲等领域感兴趣的青年学子和学者,是介于教科书和高头讲章、论著之间的“大家小书”。

  著者陈尚君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治唐宋文学与古典文献学,对于这样的题材自然是把握的很精到,全书的体例就是各种随笔、札记的汇集,类似学人絮语,把金针度与后学。不过对于想看噱头、故事的读者,这本书可能并不是那么好读,因为文字缜密,随处征引,很有些大学者掉书袋的意思。

  唐代无疑是中国人心目里的黄金时代,开放包容,强大自信,可谓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作为专门研究唐代文献诗歌的学者,陈尚君老师以他老到的笔法流露出对那个时代的自豪与反思。全书约19万字,分四部分:窥探大唐、玩赏大唐、守护大唐、推敲大唐。其实就是唐代文史典故的考证和自己阅读理解的思考,部分短篇读起来饶有趣味。

  我们看第一遍“窥探大唐”里一些好玩的篇目。《玄武门蒙难的女眷》一文关注了历史角落里的女性,打捞她们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沉浮,很有意思。我们大概知道了残酷的权力争斗后那些女性多少得到了善待,但她们的内心却未必安宁。同样的《唐太宗的另一面》也征引《册府元龟》等典册,反映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有荒政无道的一面。大概这第一编里很有一些探幽发微的旨趣,写出了历史的很多侧面,比如对中唐权臣元载的评价,冯道的处事风格的推测。最值得留意的还是《司空见惯真相之揣测》一文。

  我们现在熟知的成语“司空见惯”的故事里,司空本来是古代官职,一般多以为这个司空是如唐代孟启《本事诗》所说的李绅李司空,但这中间疑点很大。经过一番曲折的考据,作者得出了这个司空见惯里的司空大概率是“十年一绝扬州梦”的作者杜牧的祖父中唐名相——杜佑。这一节论证极其精彩,大有润物无声,层层递进的快意,很值得研读。类似的篇目还有破镜重圆故事的考辩。

  第二编“玩赏大唐”由16篇短文组成,趣味性要比第一编强,大多借古人之故事抒发今人之情怀。如《唐代的奇葩》一文就历数唐代大诗人们如何求人办事,那时候求人办事有雅称的,叫做干谒。大概干谒求人也是有套路的,要么吹嘘自己有才华,所谓“下笔万言,倚马可就”;要么就是哭穷。但作者在此文里说了王泠然的故事,这位去世的早才33岁就没了,但他怎么说呢?他说我有才华,希望你见见我(是仆亦有文章,思公见也;亦未富贵,思公用也。)这还罢了,关键是后面的说张说为相以来不能选贤任能,有大过错,最后总结不用我你不对嘛。这番话大概也就盛唐时期的狂人才说得出吧,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有时代背景的,狂也是狂的可以!

  当然唐代也有粉丝经济和追星一族,不过唐人追的可不是TF-Boys,他们欣羡的是大诗人。最有名的大概是白居易了,所谓“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这可就非常厉害了,在交通运输相对并不发达的唐代,在东西南北乃至国外都广泛传播其诗歌,粉丝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当然汪伦之与李白、严武之于杜甫、魏万之于李白都是令人称道的。正是粉丝们的经营编印这些诗人的诗歌文集,使得优秀的作品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大概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底气之所在了。同样感人的事例读者诸君也可在《杜甫与樊晃》一文中领略。

  最后两编的内容比较驳杂,涉及到版本考订、辨伪和唐诗研究的一些小问题,可以视为治学的方法取径的回溯。比较值得一读的是《春晚还是春晓》、《“更无一个是男儿”考辩》

  忆昔开元全盛时,一本小书自然不能书写进唐代的全貌,但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妙笔生花的文字,穿过历史迷雾,回到文字现场,解码诗人,知人论世,更有助于我们领略唐风古韵。总之本书小径通幽,披沙沥金,或点评文章而效汉人月旦故事,或评赏诗文道出个中幽微奥妙,很有抽丝剥茧,桃源附见的妙处。

  所不足者,或许是部分文章仍然稍显太专深,并不适合研究古典文献学外的门外汉和爱好者阅读。部分文章略显冗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