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物博物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10篇

2018-09-26 03: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10篇

  《动物博物馆》是一本由[美] 凯伦·麦格希 / [澳] 乔治·麦凯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9.8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一):自然是一本大书

  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空间,分布在雨林、温带、草原沙漠、极地和海洋。动物们看上去悠闲自在,不用上班,也不用上学,其实在享受美好生活同时,它们也和人类一样,面对着适者生存残酷,面临着各种各样挑战机遇。不管是哺乳动物,还是昆虫鸟类,它们都以自己独特方式演绎生命传奇

  《动物博物馆手绘动物大图鉴》是一本写实手绘动物图鉴,从世界种类繁多的动物中精选出近百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描绘,既还原了真实的动物特点,又增加了手绘唯美画风,带孩子们走进其妙的动物世界。书中按照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深入各纲目下典型动物的生活,绘声绘色讲述这些动物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极具科学探索精神百科全书

  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动物的小知识,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生命特质,将造化神奇伟大体现淋漓尽致比如说起哺乳动物中的食肉动物,它们往往在进攻时会收拢耳朵,张大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给对手发出最后的警告;大型海洋动物在捕猎时,往往会定期在猎物生活的地方逡巡;鸟类在捕食时常常停栖在小树枝上,等待猎物,然后瞬间突击捕猎;两栖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但仅限于环境足够湿润的地方等等。

  这些或可爱、或凶猛、或聪明、或可怜生灵将会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绚丽奇妙的动物世界。从最大的哺乳动物到最小的无脊椎动物,从知名的到最不知名的,从最美丽的到最奇异的,《动物博物馆手绘动物大图鉴》全面展现庞大的野生动王国里各物种有关知识,既有物种分类及生活习性结构解剖、生命周期等的深度剖析,也有动物生存环境及适应性、物种保护方面的生动有趣的介绍。孩子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具有科学价值信息,同时还会为此感到惊讶而着迷。书中介绍的动物生存艺术,不仅丰富多彩,常常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还涉及到了动物界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唤起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从深海中的神秘猎手抹香鲸,到珊瑚礁中的群居者小丑鱼;从在陆地与海洋间平衡运动海豹,到伞状身体自有漂浮的水母;从长着狮子尾巴的狮尾狒,到用角打架的驯鹿,动物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并逐步进化出了异彩纷呈的生命特质,将造化的神奇与伟大体现得淋漓尽致。

  《动物博物馆手绘动物大图鉴》以科学严谨态度讲述动物们体型与官能、分布、食性、社会行为繁殖。260页彩色精装,内文用纸无毒无味,超一流印刷装帧,超值珍藏,可以让孩子从1岁一直读到18岁。全书采用真实照片和图鉴搭配形式,既有生动的野外抓拍照片,也有大量描摹细腻传神的手绘组图,生动再现了动物的生存百态和精彩瞬间,对特定情境代表种类特征、身体局部细节等的刻画惟妙惟肖,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的最后贴心地附有术语表、动物的大小、索引三个清单,可以让孩子们按需索骥,简单方便新颖科学的版式设计,既增加了信息含量,又使页面变得生动活泼,加上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装帧设计,全力打造一个融汇文字图片等多元素的全新动物世界。

  《动物博物馆手绘动物大图鉴》——一个可以带回家的动物大世界。

  quot;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二):你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带着孩子去交朋友

  大家都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一定是一个坐在空调房里刚刚酒足饭饱的人说的,而且他并不了解动物。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这个世界的众多主人之一,但动物并不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人类中真的很少有人懂动物,况且还有很多人在无节制的猎杀动物。说“动物是人类朋友”的人可能正出于这种好心,希望人类和动物能和谐相处,共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但,这只是幻想,正如前面所说,当绝大多数人类并不了解动物时,你怎么去和动物交流?你怎么维系和动物和平相处?进而真正明白,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人类的、当有一天这个世界真正只剩下人类、人类离灭亡也就一步之遥了。

  《动物博物馆》提供给我们一个了解动物的窗口,至少能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初步认识数千种动物,即便只是肤浅了解,也一定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对我们人类自身有更为客观的认识,人只不过是大自然的孩子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动物中的普通一类。

  从书的属性来说,这是一本百科类的书,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类于工具类的书,从打开目录开始,我们就发现类似字典的条目分类,即便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也很容易快速检索出他要寻找的内容。记得我们以前上学时,在英文字典内脊上,用圆珠笔标上了A、B、C、D……等字母需要单词时能快速翻到相关的字母项。这本书的编著者上学时一定也干过这种事,所以在出这本书的时候,相关的一级目录都有不同颜色的长条,然后在书的上角也标有对应的颜色条,于是你就能很快翻到相应的内容区域,真是种让读者省心贴心设计。

  这本书的读者定位非常明确,就是8-18岁的青少年,所以打开书本之后,你就会看到大幅大幅色彩鲜艳的图片,这种风格正是青少年们所喜欢的,逼真的写实,凸显出画家深厚功底,而其中富有生活化的动作神态的描绘,不仅显现出画家的专业水准,还在潜意识地向各位看官展示画家对大自然及动物的了解、理解和深爱。

  而书中的文字内容,也非常鲜明表达出文字作者的专业素养,同时,即便是针对青少年、相对比较入门的普及读物,作者也是用足心思,尽量让这本是在通俗易懂基础上,加入少量却明显的专业标签,例如介绍很多动物的“生存状态”时,都有个小小的扇形图,标注该类动物是灭绝、极危、濒危还是易危。

  其实在目录之后,作者非常用心地用了两页纸来说“如何使用这本书”,介绍了编著者的编著风格和逻辑条理,其中一些框架结构也做了明确介绍,比如上文说的扇形图。这就像日常用品中的“说明书”,看明白了,再读书就会轻松很多,对不同科别动物,读者自己还可以做横向比较,例如在读“爬行动物”时,你可以把蜥蜴和蛇进行关联阅读,在同一架构下读出异同来,不仅知识吸收事半功倍,而且过程分外有趣,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对于同一科目最底级的分类,编著者做了非常详尽的类举,比如在介绍“水獭和鼬”时,先对这类动物做概括性介绍,“身体十分瘦长……灵活的脊椎骨……”,再用图片形式,列举了非洲小爪水獭、巨獭、海獭、黄鼬、虎鼬、林鼬、蜜獾、欧洲水貂、北美水貂等21种水獭和鼬类,类比起来读,就立体综合等多。然后作者还就其中的一点做简短而有趣的介绍,比如讲海獭怎么吃东西,讲“鸣禽”时,专门讲了“多种多样的喙”,书的趣味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比一般的百科类或工具类的书吸引人得多。

  在现代社会,别说城市了,农村的很多孩子,除了常见的狗和猫之外,都已很难见到其他动物了,更别说对这些动物有多了解了,城市里即便有各种动物园,但进去参观,不仅人和动物被各类栏杆隔得很远,而且那些动物被人圈养之后,个个目光呆滞,哪有一点“人类朋友之间有朋至远方来”的开心样。而《动物博物馆》就是我们身边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鲜活而生动,我们不必走马观花,我们可以细细品读各类动物,当我们开始了解动物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和动物交朋友。而其中很多灭绝动物的数字,又在时时刻提醒我们,和动物交朋友是一件多么刻不容缓的事,我们再不用心和努力,想和动物们交朋友也没机会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又有点人文哲学味道了。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三):手绘图鉴之妙:画出照片无法表现之处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手绘”;一个是,它非常了解大朋友小朋友的知识盲点。

手绘:画出照片无法表现之处

  先说手绘。其实,手绘类的百科图鉴,最有价值的地方还不是”漂亮,有艺术感“,而在于它能绝好地呈现照片无法呈现的细节。

  比如,你需要告诉大家不同年龄段大象身高,你不可能让不同年纪的大象整整齐齐地列队展示,但通过手绘,这就不是问题

  再譬如鸟的骨骼,如果用照片呈现,就只能展现孤零零的骨头。但采用手绘,真实的鸟和鸟骨就结合了起来。

  再再譬如鸟在鸟蛋里的成长阶段,用手绘表现,就让人一目了然

专题:就知道你们想问这些

  一本好的百科图鉴,绝不满足于只让大伙知道“动物长啥样”,还会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惑。可能因为《动物博物馆》的作者一个是高校教授,一个是经常亲赴动物保护一线的动物记者,他们非常清楚大伙对动物有哪些好奇

  换个角度,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动物百科”,作者只不过是用手绘,而非文字,和大家分享关于动物的小知识。

  比如,蜂鸟是少有的会悬停、能倒着飞、上下飞的鸟,它是凭怎样一幅翅膀做到这点的。与其用文字描绘蜂鸟的翅膀,不如直接画出来给大家看。

鸟类的翅膀就像人类的手臂

  再比如,让人战栗的鲨鱼,在攻击猎物时,嘴部的活动是怎样的?与其用文字叙述鲨鱼的嘴部特点,不如把过程分解,再用透视的手法,让大家亲眼见识鲨鱼的血盆大口。

  再再比如,鹿的角会随季节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鹿有何影响?我相信用绘图的形式解答这两个问题,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深刻得多。

  虽然被分到了“童书类”,但我觉得《动物博物馆》也非常适合大人。因为采用的是“写实风格”,所以,整本书都有一种野性之美。

  它不是那种“一口气就能看完”的故事绘本,就算你对它的内容已了如指掌,把它告诉你的所有知识倒背如流,你还是会忍不住一次次地翻开它。

  最后,报一下它的基本规格

  高308mm,宽243mm;

  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

  260页,1500种手绘动物,分为动物世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等七大部分;

  除动物图鉴和动物知识外,还系统阐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生存状况、濒危风险等;

  结尾附有两部分索引,分别为:动物名称索引、动物体型大小索引。

  非常充实的一本书呢。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四):《动物博物馆》丨用这本书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纵深的动物知识科学体系

  《动物博物馆》是一本动物手绘科普大百科全书,这本书结构清晰严谨,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专业、丰富;收录的超过1500幅的动物手绘图鉴,逼真、生动而有灵气;最具特色的版块——“生存现状”,来自《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权威数据;书中的内容不仅对动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科普,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行为、进化和生态学等知识,还涉及到了统计学、地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是由资深科普作家凯伦·麦格希与世界著名动物学家乔治·麦凯联手打造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解读一下这本书的3个亮点

亮点1:有详细的阅读指南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在一开篇,就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该如何使用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只有了解了具体的结构,才不会遗漏作者为我们精心布排的这些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关于动物的全方位的知识。

  介绍完了本书的阅读指南,就进入了章节部分,共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动物世界,对动物界、动物的行为和栖息地和濒危动物进行了概述。

  这里作者使用了非常专业、清晰的图表来说明动物的分类和分布数据,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随后的六个章节,作者介绍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动物类群: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动物用颜色进行了区分,一目了然,方便查阅。

亮点2: 具有图鉴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手绘动物大图鉴。

  我们先来看下图鉴的定义:图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用图文形式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

  图鉴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料权威,更新及时。因此,图鉴具有较大的统计意义和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

  了解了“图鉴”的定义和特点,那么,我们就从图和文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动物博物馆》这本书为什么定义为“手绘图鉴”。先说图,书中的图是以手绘图和真实的动物野外生存照片组成。在每个章节中介绍这类动物的概况时,展示的是动物的野外生存照片,随后在介绍类群及小类群的页面,展示的是手绘图。

  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中也强调过图画书插图的重要性。如果插画的水准较高,不仅孩子翻阅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影像想必也非常优美,培养的想象力也是优美而有水准的。由此可见,给孩子读的书的插画品质到底有多重要。

  而《动物博物馆》收录的全彩手绘超过1500幅,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属于高品质的插图,让孩子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艺术的熏陶。 当然,孩子在童年时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给养,对于以后成长的作用,并不是立刻显现的,它是不可量化的。

  说完了图,我们再来说说文字。每幅手绘图都配以这种动物的中文名和学名(拉丁名),学名方便我们了解动物的“属”和“种”。

亮点3:动物生存现状的统计数据

  此外,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版块——“生存现状”,以254中佛法僧目鸟类、鼠鸟、咬鹃等的生存现状为例,书中给出了被列入了《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的种数为66种,其中,灭绝1种,极危2种,濒危4种,易危21种,其他38种。此外还特别介绍了“长尾地三宝鸟”,处于易危状态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生境中的树木被大量砍伐。

  介绍完这本书的3个主要亮点,结合我们家四岁女儿的阅读情况,再来说说如何以这本书为基础,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纵深的知识体系。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图画书就是非常好的启蒙书籍。正如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反复强调的,孩子在阅读图画书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一点,在我们家进行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贯彻的比较彻底。

  在给女儿引入科普类图书之后,我发现,将新知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建立联系,对于有效吸收新知识,拓展孩子的认知边界非常有效。

  孩子已有的认知其实范围很广,就动物来说,他们的认知来源包括图画书、动画片、动物园、博物馆、宠物等等。家长要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去帮助孩子建立联系,编织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并逐渐向纵深发展,让孩子能以小小科学家的视角,去发现、去探究,甚至是从小养成一种专业、严谨的科研态度。

  首先以《中国儿童动物百科》、《动物在哪里?》和《骨头之书》建立一个基础认知。

  女儿对于动物的基础认知主要来自于《中国儿童动物百科》。这本书是按照史前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进行分别介绍的,配有大量的真实动物照片,这样便于孩子识别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这本书作为基础,看到图画书中各种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女儿都能轻松就能辨认出来。

  随后,我引入了《动物在哪里?》这本书,收录了240种不同种类动物的水彩肖像图,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居住区域和生存环境进行了分类,以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作为辅助工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地域及分类的概念。

  接着又引入了《骨头之书》,这是一本有关动物骨骼的科普绘本,介绍了10种创世界纪录的动物骨骼,可以帮助孩子搭建起骨骼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现在,到了引入《动物博物馆》的阶段了。这本书专业丰富的知识量可以让我有很多发挥联系的空间。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联系1:《动物博物馆》+动画片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的极地动物和鱼类时,我就会和动画片《海底小纵队》联系起来,比如北极熊巴克队长,企鹅皮医生、座头鲸、虎鲸、魔鬼鱼等等。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兔子和老鼠这个部分时,我就会和电影《比得兔》联系起来,托马斯把兔子归为鼠类啮齿动物,引起小兔彼得的不满,实际上穴兔、野兔和属兔看上去像大型啮齿动物,但它们属于兔形目。

  联系2:《动物博物馆》+图画书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的海洋生物时,除了上述提到的动画片,还可以和《神奇校车—海底探险》联系起来。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尺蠖时,我就会和《14只老鼠》、《神奇的水彩》联系起来。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蜜蜂时,我就会和《神奇校车—奇妙的蜂巢》、《如果你喜爱蜂蜜》这两本书联系起来。

  当你将《动物博物馆》与《如果你喜爱蜂蜜》建立联系,随之《如果你喜爱蜂蜜》又可以和其他的书籍建立联系。

  通过不断地把新知识与孩子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就可以编制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一个容易理解与掌握的整体。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北极熊时,还可以和《神奇校车—气候大挑战》联系起来。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动物博物馆》中关于动物的“生存现状”版块。《动物博物馆》这本书,在为我们科普了大量的关于动物的知识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破坏所导致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有关。保护动物也不应只是一句口号,给动物们一个良好的生境可以从孩子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应该是我们给孩子从小培养起来的一种理念。

  微信公众号:火残翼(huocanyi)

  《动物博物馆》读后感(五):如何成为⅛博物君?写给9¾站台外的麻瓜们!

厚2.5cm,共有260页!

  这本书很神,起码我觉得是这样。

1、麻瓜的知识历险

  有天我刷微博,看到有人发了一张图,图上是一只长了一张马脸的蝙蝠,博主问这是啥。我当时正好在看这本《动物博物馆》,心说,这都“动物博物馆”了,要不我来解答一下试试?于是嘁哩喀喳,打开这本书的搜索页,先查蝙蝠,发现了果蝠和小蝙蝠,看这大体型,又找果蝠,果然在里面找到了锤头果蝠。这简直是魔法啊!心情有点激动,于是直接拍了抖音:

腾讯视频

  有三千多人点赞:

  甭提心情多好了。

2、拥挤但秩序井然的神奇博物馆

  有人可能说,你费这劲干嘛,以图搜图,一秒钟出答案,关键词搜马脸蝙蝠,零点一秒出答案。

  没毛病。跟网络检索比起来,翻书效率可有点慢。但是让小孩读书的过程,学会利用书解决问题不也很好吗?另外,相对来说,用网络确实更快,但是跟书比起来,网络检索结果的结构性、体系性就差一点了。而结构和体系正是这类百科图书的强项。

  几乎所有动物百科类图书的结构,都像是一棵倒挂的树。你可以顺着枝枝叉叉去了解每一个物种以及同一类群下面的相似物种。你像《动物博物馆》这样的编辑方式,就十分震撼。同一类群下面集合了很多外形相似的物种,你可以很方便地去对比这些物种的外观特征。这种体系性的知识会让人有格局,视角比较大。

  比如说,上面关于蝙蝠的这一页,你除了可以看到锤头果蝠之外,你还可以看见其他种类的果蝠。而整本书,其他物种也是这样的呈现方式,于是整个确实构成了一个有条不紊的动物博物馆。

  这是全书非常重要的特点,体现出了清晰的分类原则。别的百科是一只一只看,而这本书可以一群一群看,能更加方便地让孩子理解动物分类。给你们展示一组动图吧:

  上面分别是鹦鹉、鸣禽、夜莺、沙鸡等鸟类,同一个类群下面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物种。这些放一起视觉震撼力也很强,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叽叽喳喳的叫声呢?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物种图像旁边都有小三角形箭头标志,这么多动物紧挨着在一个场景,哪个动物对应什么名字你不会认错。

  并且每一个物种在它的中文名下面,还有一个学名(拉丁文)。拉丁文学名非常独特,所有已知的动物都只有一个独特的学名。所以,你如果想进一步查询从书上看到的物种的其他资料,直接查学名更好。这里可以简单讲一下,比如说狮子的学名是Panthera leo。学名的两部分分别表示它的属(Pan- thera,豹属)和种(leo,狮)。从学名中可以看出,狮子与老虎(Pan- thera tigris)的亲缘关系很近,它们是同属(Panthera,豹属)的不同物种。书末还有全书的索引,用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那么方便!

  全书涵盖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总共有超过1500种!

gif图,点一下可以动

  你从这本书里可以轻易感受到生命之美和大自然不可思议的秩序。

3、扭曲时空的手绘魔法,画出不可能!

  不过,光是这样还不能算一本好书。我认为这本书的设计才是区别于其他很多同类书最大的亮点:这本书不仅有海量内容是手绘的,还做了相当精美的版式设计!

  其中手绘部分,更是如同魔法!

  科普书的插画实拍和手绘都有,各有各的好。实拍图肯定是显得真实,但是手绘图尤其是写实风格的手绘图它就不仅仅是真实了,艺术家可以利用想象画出实拍很难做到的场景(平面蒙太奇),从而高效地传递信息。

  我们就拿这本《动物博物馆》举例子:

  蜻蜓的繁殖成长到再繁殖,这个变态发育循环被画在了同一个场景里:

  画面看起来非常和谐,你实拍是根本不可能同时拍到一只蜻蜓的老中青三代的,对不对?

  再比如说书里展示北极熊的一年:

  这也是很经典时空蒙太奇了。一张图上浓缩了一年的时间,你注意看上面的图注。

  改变时空,根据要表达的知识,去做绘画上的场景构建,这是手绘这种艺术形式的拿手好戏。

  再举个例子:

  长颈鹿肚子里的孩子,这种透视效果,实拍拍不出来吧?

  手绘方式画透视效果那是最好了。

  再来一个例子:

  鲸类捕猎的时候,会吐气泡网来围猎小鱼儿。你现场观察,那难度就比较大了。但是手绘可以把那个场景画出来:

  是不是比你现场看还清楚?

  手绘不仅仅是能描绘眼睛看到的场景,它在表达信息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它可以把一些现象经过抽象以后,再进行新的形象化表达。

  很多科普绘本都很擅长利用手绘的这些特点,《动物博物馆:手绘动物大图鉴》可以说把手绘的功能性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手绘图下,世界的神奇之处扑面而来。

4、成为⅛博物君的自我修养

  微博上有一个很神奇的博物君,简直是动植物百事通。大家有什么不会的就问他,他总能答上来。会检索当然是博物君的一个必备技能,但是其实海量的知识储备才是博物君牛逼的根本原因。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想要习得博物这种魔法的麻瓜,都得从很基础的科普书开始看起。《动物博物馆》就是很棒的基础科普书。这本书除了体系和专业之外,另一个亮点就是它很懂孩子。因为懂,大家吸收起来就快,成为⅛博物君就指日可待了(不过毕竟只是算一种入门的读物,所以读完姑且算⅛博物君吧)。

  比如说,孩子们最喜欢问的问题之一就是动物有多大。那这本书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单独的统计列表。

  看上图,上面写了动物的大小,旁边有一些小图标。这些小图标代表测量方法。可以给大家看书上这些图标的意义:

  动物不一样,测量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数据也不同。看完这个表以后,孩子们理解起实物的大小就方便多了。

  除了动物大小,分布地图也是这本书的重点板块。用地球仪对照分布地图辅助阅读,那效果是很好了。这个我们直接上动图吧:

gif图,点一下可以动

  上图展示了几种动物的全球分布,因为这个图片制作过程有点失真了,真实的图片比这个清楚得多。

  《动物博物馆》的信息图风格也很吸引人。

gif图,点一下可以动

  看起来现代感十足。我本人比较喜欢的是各种图表,加细线标注的风格。正是这些细节展示出了一本书的美和酷。这种表现方式,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吧。

5、保护“大自然的魔法”就是最棒的魔法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有一个关键板块,就是动物们的生存现状:

gif图,点一下可以动

  这是全书很重要的板块,介绍大部分动物的时候,这个板块都有。

  人类的活动使得动物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现在人类活动,导致全世界动物在加速灭绝。现在动物灭绝的速度十分惊人,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消失的大灭绝,都没有我们现在物种毁灭的速度快。

  所以,保护动物多样性势在必行。

gif图,点一下可以动

  生存现状板块,介绍了动物类群的保护级别,相应保护等级的物种数量,用扇形图做了表示。而且每一个生存现状板块,都会介绍一种濒危动物。

  这个板块不断出现,会让孩子们很快意识到动物们的生存现状。我们让孩子们学习这些百科知识,除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之外,也希望它们未来能担负起一些责任。

  其实,这个世界最大的魔法就是保护“大自然的魔法”。

6、感谢一下9¾站台里的博物学大法师

  最后让我们我们来感谢两位作者,博物学魔法学院的大咖:

  凯伦·麦格希,资深科普作家、科学记者,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从事有关自然界的写作已经长达20余年。她喜欢野外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的研究兴趣广泛,从大白鲨的行为习性到保护稀有鸟类的措施。多年来,凯伦一直为书报杂志和电视等媒体撰写文章,其作品在澳大利亚、 欧洲和美国均有发行。

  乔治·麦凯,世界著名动物学家,在鸟类和哺乳动物方面有特殊的研究兴趣。出于对动物和环境的关注,他考察了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布区。他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从亚洲象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到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哺乳动物。多年来,乔治同时为多家组织工作,包括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协会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及麦奎瑞大学动物园理事会(目前是该理事会的荣誉会员)。此外,他还曾担任一些动物学方面的书籍的编辑顾问,其中包括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百科全景指南》。

6⅝、结语

  欢迎你来到神奇的《动物博物馆》,一切才刚刚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