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的读后感10篇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是一本由[英]特雷弗·诺顿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一):猎奇笔记
喜欢看NGC DISCOVERY的人应该也喜欢这书吧~不过那些曾经用自己身体做试验的人用这标题也太卖萌了吧。人类知识的积累当然是从诸多的实践中的来的,想想当初的李时珍能认识那么些个草药植物的过程中不知道要昏死几天~拉肚子~发烧多少次~哈哈,想想华佗呢。。不敢想~这哥们八成是混迹天涯为人开颅开天眼的江湖术士~~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二):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很多人的牺牲,这本书从医学,生物,军事等多个方面来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为解决或者改进人类在各个领悟遇到问题而用自我作为被实验者的科学家所做出的努力甚至付出生命。“敢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如果你想了解人类的科学是如何进步发展到今天使我们的寿命更长,我们抵御更多风险能力更强,我们科技更进步?这本书也许会给你答案。不是所有进步都是一帆风顺,从问题到答案,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和牺牲。
文笔生动幽默,故事也很吸引人。有点重口味,因为书的副标题是“自体实验者奇闻录”,所以医学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多。这本书不是介绍单一的实验,而是以一个领域的发展为主线,把多个故事联系起来,例如通过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的外科学发展介绍麻醉剂的发展。
《疯狂实验史》口味比较轻,涵盖各个学科,心理学居多,也很有意思。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介绍了很多日常用品和通讯、医疗等技术的发展。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四):这本书让我有的不止是一点点震撼,还有许久没被拨动的羞耻心
我看书,没有任何范围,只要是有意思的都会拿来读。《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光是看名字,就感觉很有趣,自体实验者顾名思义,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五):有趣的一本书
这几天净指着这个开心了。
全书浸透着冷幽默。
看完这个就再也不像以前那么信任权威,学术专家什么的了。所谓权威的理论只是那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也从此对医生充满了怀疑,会不会是拿我做做实验,成了就是新的成果,失败了算我倒霉。那些先进的实验工具会不会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这些科学家真是富有献身精神,玩命地拿自己做实验,外部性为正的人值得歌颂。
从全书写作来看,最大的亮点是语言幽默。其次是本书作者涉猎广泛,虽然是海洋生物学家,但是涉猎到物理学,化学,呃呃,好像学生物的都得学这个吧。当然还有航空啊。翻译觉得已经做得不错了。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六):现代科学的奠基者及其非凡的勇气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以至于发誓不写书评的我也不得不来唠叨两句。夹杂在《论美国的民主》,《西班牙变奏曲》以及《偶发空缺》的间歇以极快的速度读完这本书——以往只有在看小说的时候才会看得这么快,这本书带给我的愉悦度堪比《自私的基因》。
八卦猎奇是一方面,作为生物学教授的理科生作者嘲讽功能实在是一级棒,调侃起人来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擅长舞文弄墨的文科生,而由其严谨客观的理性背景更显得笑料十足。
在附录列出的46位自体实验者中,英国科学家15位(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美国科学家12位,其余几乎皆是印欧语系的白种人(德、法、瑞士、瑞典、奥匈、澳大利亚,捷克除外);虽然本书的收录尚不能覆盖现代科学的全部,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后代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在现代文明的历程中得到了激越的展现。当然,这种民族特性一旦缺失道德的指引将带来灾难(为了政治正确的缘故加上这句补充)。
好在这些现代科学的先驱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一如我们头上的星空一般灿烂,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向他们非凡的勇气致敬。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七):满地都是六便士,他们偏偏要抬头摘那明月。
标题化用了我最爱的书《月亮与六便士》的梗。对于这类人,无论是投身艺术还是投身科学,都是最令我肃然起敬的,他们的名字叫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英雄。但当然,前者偏向于自我,后者更偏向于无私的利他,因而后者更加可贵,更加适合比作摘月人以区分他们遍布整颗行星的只顾低头找硬币的,庸碌的同类。这些自体实验科学家在孤身跋涉过使命的千山万水时,将福音传递到了远比圣经更广泛的人类族群。而后世无穷无尽的受益者——包括我——中的绝大多数,对他们的名字和巨大牺牲一无所知。
所以从小我就觉得,比起和各行各业前仆后继为人类文明做出不朽奉献和典范的人比起来,花哨而经过一百重包装粉饰的艺人明星有什么好狂热痴迷的呢。
是否越缺乏什么美德就越推崇什么美德呢?我是如此的不求上进懒散粗心的人呢,却对这群人如此心怀敬意。
头顶的星空若真由世间陨落的英灵点缀而成,那熠熠生辉的明星,必将是,也只能是,这样一群人。
文风的幽默、干脆、条理清晰令我自叹不如、大开眼界、捧腹大笑、瞠目结舌。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八):科学家,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但实际上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严肃滴,介绍的都是一些堪称“疯狂”的科学家……及其实验体
如果是影视、文学中的“疯狂科学家”,那多半是邪恶的、野心勃勃的
但本书中这些科学家的“疯狂”行径,却不是为了征服世界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科学家们的一些行径,比如盗尸解剖、用穷人、病人当实验品等等,难以接受
有些简直就是严重犯罪!
但别忘了那是在科学尚在学步阶段,没有最初的“野蛮生长”,何来日后科学的突飞猛进?
况且,书中介绍的大部分科学家,也不是那种“严于律人疏于律己”之辈
他们的种种实验,用于自己身上时,也是狠的毫不含糊
而是明知危险存在、明知危险有多大,还是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以身试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少科学家的疯狂行径,都是出现在危机关头
或者是在战争的危胁之下
科学没有边界,但科学家们是有国家的,所以很多科学家的不顾个人安危,实际上是一种爱国心的表现
有些人、有些事,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更加值得我们敬仰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九):很不错的医学史科普
作为一本医学史及医学小知识的科普,这本书是绝对的推荐。文笔诙谐,语言简练易懂,不乏阅读的乐趣,
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人来说是极易读懂的。看了很多评论,大部份人在感叹科学家及医生为科学献身的伟大实践精神。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里面的小故事曾经从正统的医学史中都有所了解,但并非如此真实及诙谐的文笔,但阅读感受完全不同,这里读完更感觉真实,在了解风险后仍然选择自体实验绝对是需要十足的勇气及对于科学及真理无畏的渴求。
当然,西医的发展史也是充满了肮脏、污秽、野蛮、残忍、金钱、利益及权势的。但不能否认,无数次现在看来荒谬和残忍的过程使活下来的人类健康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寿命得到延长。面对并承认这些,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及解决它们,这才是我们以该做的,不能因为初期的愚昧和摸索就扼杀了它的作用。
但无论科学如何发展,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也仅仅开始不久,我们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依旧存在大多数治愈不了的问题。不能因为科学进步了就盲目要求医学治愈一切。
时刻抱有学习和审视的态度,学会运用科学的思考方法进行判断,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亟需的。很可惜大部分接受了国内本科教育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依旧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读后感(十):难得一试
每天玩点新花样,在这种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的,一下子翘了就不得而知了。尼采的过危险的生活,就看主体是谁了。
以下把这本书让我脑洞大开的几个点摘出:
一、执锯而来,不惧隐疾。
1、18世纪医生分两种,一种掌握医药知识的内科医生,另外一种拿着锯子的熟练工,简称外科医生(如John Hunter )。两种医生都不互通有无,外科医生可以是理发师等,因而内科就看不起外科。
2、18世纪,受教会影响,人体解剖不能光明正大进行,医生大部分靠买尸体,小部分捐献进行医学研究(18世纪英国,盗墓不算犯罪)。关键是2007年一个普通的新鲜遗体各部分单独卖,可以卖20万美元的样子,头一个900美元,手指15美元一段。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喔?
3、John Hunter主场:
他换牙引起英国假牙风,但是移植的牙不能永久驻扎,最多12年。幸好当年爱玛·汉密尔顿穷的时候没有捐出她的笑容。
☞是真是假,对于现在的牙齿能够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