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的读后感10篇
《迷恋》是一本由[美]莎莉·霍格斯黑德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完感觉:一群穿着花里胡哨的人在舞台上自顾自的说说唱唱;作为观众,看得不轻松,更不那么容易理解观点背后的本质逻辑是什么。
另外,看过的所有跟营销有关的书都是在讲2C的。有没有2B的营销好书?求推荐!
《迷恋》读后感(二):类似5岁时看的《十万个为什么》
看完目录就读完了全部知识点,用力一拧能挤出半盆水。就是一本解闷的枕边读物,类似5岁时看的《十万个为什么》,零星一句干货,要用放大镜刻意的找。如果抱着学习,窥视心理学的目的读,那您还是绕道吧,浪费好几天时间,回头想想,几乎一无所获。。如果半夜闲得瞪大眼睛和空气聊天,那您可以读一读。
《迷恋》读后感(三):翻译的太烂了
例如:
194“口味”这一小节,说的根本不是什么口味!也许原文是taste,如果是的话应该翻译成体验或品味。
196“短时间内增强”这一小节,说的大概是利用历史事件,根本不是什么短时间内增强
翻译的人估计用谷歌翻译,然后稍微修改就出版了,太tmd不负责了。
我已经从网上拍了英文原著,买回来慢慢看。
《迷恋》读后感(四):迷恋是一种毒药
虽然是指导品牌建设的一本书,但用在塑造个人形象方面也挺好使的。
对迷恋的分析也很到位。
OMG!!!
迷恋是一种毒药,让人不可救药。
《迷恋》读后感(五):迷恋、人性、你看清吗?
神秘感:为什么我们被未解之谜吸引
罪恶:为什么我们被“禁果”诱惑
《迷恋》读后感(六):Notes:7种营销利器
7种迷恋触发器
5.权力 指挥他人 权力控制一切
未完待续
《迷恋》读后感(七):巴甫洛夫的狗
铃铛本身是无趣的
只是背后的肉 让铃铛变得迷人
狗爱的是铃铛还是肉?
为什么 很多年轻女孩可以嫁给老头,但是年轻小伙子很少娶老太太
为什么 你大概不会爱上同性
《迷恋》读后感(八):一本教别人怎么骗人的书,竟然在中国商业圈如此流行
一本教别人怎么骗人的书,竟然在中国商业圈如此流行,中国消费者太善良了么?
粉丝爆增方法,如同林徽因给N个男朋友发同样内容的聊骚电报那样简单,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无耻
只要把灵魂卖个魔鬼,你就必须得能有相应的对价,怎么也能赚点钱
一本教别人怎么骗人的书,竟然在中国商业圈如此流行,中国消费者太善良了么?
粉丝爆增方法,如同林徽因给N个男朋友发同样内容的聊骚电报那样简单,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无耻
只要把灵魂卖个魔鬼,你就必须得能有相应的对价,怎么也能赚点钱
《迷恋》读后感(九):迷恋-市场人值得一读
好友推荐,所以拿来拜读,初看时,感觉与《秘密》有相似之处,个人觉得适合快读!其中,记忆最深刻的,对自身较有裨益的是“品牌人格化”这一句。无论是从欲望,威信,罪恶,神秘,权力,信任和警报等多层次去制造消费者对品牌的迷恋,都需以品牌或个人本身为基础。也终于理解,为什么消费者会对品牌如此痴迷,为什么不惜重金,从苹果4-5-6-7。就如同爱上一个人,是异曲同工的效果吧!然而,被爱者,则需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的丰盈自己,让恋人念念不忘!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对品牌奉为神址,恰恰又需从消费者的欲望,威信和罪恶等7个触发器入手。然而,书本读过,没有实践,终觉浅显,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品牌粉丝倍增!推荐市场小伙伴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迷恋》读后感(十):7个迷恋触发器
也是看雕爷推荐才读的,凭记忆写一下,证明看过,避免忘记,不分先后。。
1、欲望。诱惑 快感
2、警报。倒计时
3、罪恶感。豹纹
4、威望。等级、奢侈品。
5、信任。
6、神秘。每日上新
还有什么?搜了一下是
7、权利
神秘:不知道第二天卖什么
警报:只卖24小时,倒计时都到毫秒级(我们当时想做这个功能,不知道怎么做,发现其时别人直接把毫秒那里用一张图片代替)。
其他一些体现在图文里
欲望:以前每天只上一个,图文包装的非常吸引人
信任:他们说,评价
罪恶:我团最初的的套套
还有一点对团购很重要,但不在迷恋里的是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