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读后感精选10篇
《七日谈》是一本由刀尔登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4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日谈》读后感(一):如果将消失的是不合理的,那么怎样合理地解释曾今的存在....
人生就是像这条评论一样短, 想到哪儿,就去那儿看看呗.................................................
《七日谈》读后感(二):喝着茶,一天天的慢慢聊
晴日午后的三点钟,与友人寻一静谧之处,泡上一壶清茶,想聊些什么?翻翻七日谈,想聊的东西似乎全都在里面。咋一想,似乎只是聊一些文字游戏,装饰也相当朴素,但是触角却遍布了社会、政治、伦理……慢慢地把故事讲下去,就像一张张的白描,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全都在画纸上了。好了,我的故事说完了,该你了。
《七日谈》读后感(三):三七的第一本书
感觉很有意思,每个故事都有些代表,喜欢读这种有乐趣有思考的书。
不盲从,这三个字以前只是随口就能说说,现在才知道要做到有多难。内心有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了迎合别人做事,更不要怕say no!这几点小时候都知道,可长大后才发现根本就是死穴。怕对方有稍许不满意自己就放弃原则,其实就是懦弱,不敢担责任罢了
《七日谈》读后感(四):平平淡淡才是真
故事很平淡,平淡到看着看着就犯困。希里花斯的故事,说得跟真的一样,的确,这是我们曾经的世界,作者把历史都摆在面前让我们感受得更真实一些……
字母表里的人,生活轨迹都很不一样,“我”与张三的讨论中,似乎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不同的选择在常人眼中似乎很怪异,但能保持着独行特立的心态。书中也提到过道德问题、国家的诞生……这么随便谈谈想必不能深入,果然,以文学的角度去描写政治学,实则败笔。
《七日谈》读后感(五):现代版的 镜花缘
而那个“希里花斯”,就像是现代版的镜花缘,各式各样的非正常的“正常人”,是否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正常”现象。
就像小时候读悦然的书的感觉,这是一本可以让思维游离于身体十万八千里的书。
(只是,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字大行稀!)
正在看偶像三七(又名刀尔登,本名邱晓刚)的书《七日谈》,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小说里容易让人产生隐喻联想的地方真的很多,对此我倒并不在意,而是再次叹服那种灵巧。我没读过一本当代英国人写的小说,但在我想象当中,这本书的味道和气质应该就是吧。我一直喜欢说,三七是我知道或见识过的人当中,文字最好的,但三七是这样一个低调而谦逊的人,弄得我反而把这种看法非得当成是一个个人知晓的秘密来掩藏。
《七日谈》读后感(七):中文其实是你们的母语吧
那天去出版社组织的读书会,离场得早,没听到那个枯瘦的三七正式发言。但在场者无一不是以奇书式盛赞开场,好奇得我。
《七日谈》读得我想烧掉自己写过的大部分字。不论他是三七还是刀尔登,作者必须是个吝于表达的懒人,必须才华横溢,才能顺手把那么些机巧的家国隐喻塞进最简单的文字里,还顺手就做到了好看。
那些来自西里花斯国的算不得荒诞的故事里的那些隐喻懒得掩饰恶毒,也懒得掺情感,作者不是心平气和,简直是不带心肝写作,去讨论他想说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下,个人的合理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
七日谈就是“我”和张三两个人的谈话,内容较为宽泛。值得推荐的原因,就是这本书并不是那种会牵着读者鼻子走的类型(原谅我粗俗的比喻)。很多问题,都是作者抛出来,大家自己斟酌。当然,两个主人公的对话还是具备一定的辩论性的,但并不深究,只是浅尝。往往看到两个人就某一问题即将激烈争论时,话题立马扯到另一个问题上。所以读者不用担心作者的某些观点会影响到你,甚至把你也拉拢到他的阵营里去。你可以选择赞同“我”,也可以选择赞同张三,更可以都不赞同。总之这本书可以算是启蒙类的,不会扼杀你独立的想法,却依然可以让你思考更深。
《七日谈》读后感(九):其实是满怀希望的
和动物农场类似,看似荒诞,实则深刻。当然,七日谈里涉及的主题更多。
人的生活态度,文明的意义,理想主义,存在的意义,爱国主义,人的社会性,人性的弱点,等等。每一个话题都是一生的功课。
我倒是把这本书当成了作者半生认识的总结。他对于人性是洞察的,对于虚伪是不屑的,对于丑恶是憎恶的,对于未来是满怀希望的。无论多么悲惨的故事,他总是能借用戏谑的下一个故事来调整。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人生迷惘之时更多,关键是拓深自身心灵的容量,有是非之判断,有善恶之好恶,再把幽默渗入骨子里,也许这样,才能豁达与平静。
《七日谈》读后感(十):只当故事看也没有书摘
有的时候看一本书会让我很有挫败感。在这七天的故事中,从第一天的第一个故事开始,我的脑子里就蹦出了“暗讽”“隐喻”“反乌托邦”“犬儒”这些零碎的词汇,然而任凭我如何慢慢地读这些故事,也真的没有体会出其中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这不禁让我对自己感到失望与恼火。好比明知道宝藏就在眼前,你与宝藏却永远隔着一段不远却够不到的距离。
于是读到书中的第三天的时候,我开始完全将希里花斯这个国家(也就是张三)的故事当做寓言故事来看,反而轻松了起来。
因为都是故事,况且每每到说理辩论的部分,因为中间气自己不能探明其中的奥义,所以赌气似的跳读,最终也没有落下什么记忆中值得记录下来的句子。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十一长假第三天的一个清晨。